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时间:2021-04-27 12:09:4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平乐 防震 疏散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本文关键词:平乐,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本文简介: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一、目的为了使学生了觖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求自护和应变能力。二、组织机构及领导1、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办公室2、总指挥:张家菲副总指挥:马坚全小华陆科祥黎良峰兰硕成员:其他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本文内容: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方案

    一、

    目的

    为了使学生了觖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求自护和应变能力。

    二、组织机构及领导

    1、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办公室

    2、总指挥:张家菲

    副总指挥:马坚

    全小华

    陆科祥

    黎良峰

    成员:其他领导及各班班主任

    三、演练步骤

    1、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的方法

    2、让学生熟悉应急疏散的集中地点和途径的路线。

    3、进行模拟发生地震的演练。

    四、演练安排

    1、演练时间:2010年5月12日上午课间操时间、午间休息(13:40)

    2、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的地点集中,以防余震发生。

    3、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地震发生的信号:三次长警报声: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连续长警报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2分钟后)。

    听到警报声及广播后按预订方案进行演练,全过程要求在6分种内完成。

    五、其他领导,班主任及教师职责

    应急避震演练要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及管理人员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亲监指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通过演练来提高学生的自求自护能力,使学生得到锻练,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

    具体职责分工: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张家菲:总指挥、总负责

    唐寿文:负责警报信号

    莫元琼:负责广播

    全小华:负责教学楼集合学生

    陆科祥:负责教学楼左侧楼道集合学生

    梁明辉:负责教学楼右侧楼道集合学生

    马坚:负责操场集合学生

    全策:报时员

    当日值星组教师在教学楼各楼梯平台负责维护学生下楼秩序,严防学生拥挤。(徐翠兰、张发哲、陶自琼、刘汉业分别负责153K、159K、155K、148K楼梯口;黎晓维、林凤英、王湘艳、覃战英分别负责162K、152K、158K、145K楼梯口安全)。

    班主任:负责自己班级

    其他教师:负责疏散路线上学生安全及秩序

    黎良峰、肖廷文:负责后勤保障

    欧学颂:负责拍摄

    2、要严肃,要当作是真的地震发生,而不是一种游戏。

    3、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

    4、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5、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

    六、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

    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

    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学生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惶失措。忙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房屋。

    2、在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破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边。

    6、洗手间内的同学,也要采取应变措施,就近躲避。

    7、在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七、紧急疏散程序

    (一)当发生地震等安全事故时:

    1、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发生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

    2、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1)全校通过广播或以三次一长二短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2)用小喇叭等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3)紧急疏散小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4)脱离现场后,相应班级班主任、教师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5)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二)紧急疏散路线及要求(疏散地点:大操场)

    1、二楼159、149、150班,三楼155、156,四楼148、147班从教学楼左边楼梯疏散,二楼152、151班,三楼158、157,四楼146、145班从教学楼的右边楼梯疏散。顺序是:左边154—153—159—149—150—155—156—148—147班,右边162—161—160—152—151—158—157—145—146班。

    2、每班一人负责打开并扶住教室前门,另一人负责打开并扶住教室后门。

    2、每班前面4或5排从教室前门走,后面4或5排从后门走,一排靠墙、一排靠楼梯扶手走。

    3、到达操场后每班分两排,按班级到达顺序,从操场中间,由里向外有秩序的蹲在地上,听从老师指挥,不得随便走动。

    3、本班学生离开教室后,一楼上课教师负责操场纪律,二楼教师负责1、2楼间楼梯纪律,三楼教师负责2、3楼间楼梯纪律,四楼教师负责3、4楼间楼梯纪律,直到所有学生安全离开教学楼。

    4、如遇自习或无教师上课的情况,由各班班长代替本班教师职责。

    八、演练流程:

    (一)讲解地震应急避险及疏散注意事项

    (1)讲解不同位置地震应急避险动作。

    (2)讲解疏散撤离注意事项。

    (3)指定撤离线路。

    (4)指定集中地点。

    (二)学校统一下达地震避险演练指令

    (三)位于不同位置的师生采取合适的避险动作

    (1)教室内的师生分别用手护头躲避到蹲到讲台、桌子下或侧面,头低于桌面。

    (2)实验室内的师生迅速封住打开的化学试剂瓶,熄灭明火,用手护头蹲下,头低于实验台(桌面)。位于梁下的师生应避开梁后蹲下。用衣物、手巾等捂住口鼻呼吸。

    (3)图书馆内师生迅速用手护头躲到阅览桌、借书台下;不可躲入位于梁下的阅览桌,位于梁下的师生要避开梁。

    (4)位于体育馆内的师生迅速躲到馆四周看台下,用手护头蜷卧避险。

    (5)位于门口朝向开阔空地的楼房一层、平房、门外没有高或封闭走廊的近门学生(应在10名左右),迅速起身用手护头冲出室内,并观察附近物有无高空坠落物。

    (6)位于路上的学生以手护头快速离开建筑物和构筑物到空旷的操场或球场。

    (四)学校统一下达疏散指令

    (1)应急避险指令下达一分钟后教师检查学生避险动作是否正确是,离开室内到走廊、楼梯处待命。

    (2)应急避险指令下达一分半钟后下达疏散指令。

    (五)师生撤离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

    (1)男女生分别各靠走廊、楼梯扶手,一手轻扶扶手或墙壁,一手护头,快速、有序的离开。跑步前往往指定地点集中。

    (2)离开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后,选取途中楼房少,路面开阔的道路,前往指定地点。

    (3)前往指定地点的途中要两手护头,并不断地观察附近建筑物情况。

    (六)点评

    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平乐镇一中防震疏散演练办公室

    2010年5月10日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