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麻醉科三基简答题

    时间:2020-09-23 00:51:5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麻醉科 简答题 三基

     问 答 题 1、简述吸入麻醉药氟烷的优缺点。

     答:

     优点:氟烷 MAC 仅为 0.75%,麻醉作用强,血/气分布系数也较小,故诱导期短,苏醒快。缺点:其肌肉松弛和镇痛作用较弱,使脑血管扩张,升高颅内压,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同时可诱发心律失常。反复应用偶至肝炎或肝坏死,子宫肌松驰常致产后出血,禁用于难产或剖腹产病人。

     2、简述胰岛素降糖作用机理。

     答:胰岛素与靶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 A 诱导第二信使的形成,它们模拟或具有胰岛素样活性。B 胰岛素与α亚单位结合,移入胞内后可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继而催化受体蛋白自身以及胞内其他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因而启动了磷酸化的连锁反应。C 可使葡萄糖载体蛋白和其他蛋白从胞内重新分布到胞膜,从而加速葡萄糖的转运。

     3、简述苯二氮卓类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 答:

     作用:A 抗焦虑作用:其在小于镇静剂量时即有良好的抗焦虑作用,可能是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的结果。对持续性焦虑状态选用长效类药物,对间断性焦虑状态选用中短效类药物。临床常用地西泮和氯氮卓。

     B 镇静催眠作用:其缩短睡眠诱导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主要是由于延长 2 期睡眠时间所致,停药时代偿性反跳延长快动眼睡眠时间,而使梦魇增多。其安全范围大,且可产生暂时性记忆缺失,常用于麻醉前给药。

     C 抗惊厥作用:所有此类药物均有抗惊厥作用,其中地西泮和三唑仑的作用尤为明显,地西泮是目前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则以硝西泮和氯硝西泮的疗效为较好。

     D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动物实验证明,本类药物对去大脑僵直有明显肌肉松弛作用,对人类大脑损伤引起的肌内僵直也有缓解作用,此种肌肉松弛作用用助于加强全麻药的肌肉松弛效果,但单用本类药物述不到外科手术要求的肌肉松弛状态。

     机制:脑内有地西泮的高亲和力的特异结合位点苯二氮卓受体,其分布以皮质为最密,其次为边缘系统和中脑,再次为脑干和脊髓,此分布状况与中枢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 GABA A 受体的分布基本一致,电生理实验表明,此类药物能增强GABA能神经传递功能和突触抑制效应;还有增强 GABA与GABA A 相结合的作用。GABA A 受体被 GABA 激活时,Cl - 通道开放,Cl - 内流入神经细胞而产生超极化(抑制),苯二氮卓类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并不能直接开放 Cl - 通道,但它能促进 GABA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增加 GABA 所致 Cl - 开放的频率,加强 GABA 的抑制效应。

     适应征:A 焦虑症:对持续性焦虑状态宜选用长效类药物,对间断性严重焦虑患者选用中、短效类药物,临床常用地西泮和氯氮卓。

     B 麻醉前给药:安全范围大,镇静作用发生快而确实,可产生暂性记忆缺失。

     C 癫痫:地西泮是用于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对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发作则以硝西泮和氯硝西泮的疗效为最好。

     不良反应:治疗量连续用药可出现头昏、嗜睡、乏力等反应,长效类尤易发生,大剂量偶至共济失调,过量急性中毒可至昏迷和呼吸抑制,静脉注射对心血管有抑制作用,同时应用其他中枢抑制药、吗啡和乙醇等可显着增强毒性。因可透过胎盘,和随乳 汁,分泌,孕妇和哺乳妇女忌用。连续应用,可引起明显的依赖性而发生停药。

     4、 苯二氮卓炎与巴比妥类相比,其中枢作用特点是什么?简述苯二氮卓类药物作用原理。

     答:巴比妥类是普遍性中枢抑制药。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10 倍催眠量时则可抑制呼吸,甚至致死。

     巴比妥在非麻醉剂量时主要抑制多突触反应,减弱易化,增强抑制。此作用主要见于 GABA能神经传递的突触,它增强 GABA 介导的 Cl - 内流,减弱谷氨酸介导的除极,但与苯二氮卓类不同,巴比妥类是通过延长氯通道开放时间而增加 Cl - 内流,引起超极化,较高浓度时,则抑制Ca2+依赖性动作电位,抑制Ca2+依赖性递质释放,并且呈现拟GABA作用,即在无GABA时也能直接增加 Cl - 内流。

     此类药物需用致镇静剂量才显示抗焦虑作用。由于本类药物的安全性远不及苯二氮卓类,且较易发生依赖性,因此目前已很少用于镇静和催眠。

     5、简述吗啡产生成瘾性的机制。

     答:在生理条件下,中枢阿片受体仅部分被内阿片肽(脑啡肽)占领。使用吗啡类药物后,它们与尚未被占领的阿片受体结合产生镇痛作用,当反复使用吗啡类药物时,通过负反馈机制而造成内阿片肽的减少,于是产生了耐受性。一旦停用吗啡类药物,阿片受体既无吗啡占领又无阿片肽结合,戒断症状从而产生,再使用吗啡类药物或过一段时间后,戒断症状也会消失。

     6、 吗啡是否可用于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为什么? 答:左心衰竭突发性的急性肺水肿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静注吗啡可取得良好效果,可迅速缓解病人气促和窒息感,促进肺水肿液的吸收,其作用机制是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因其镇静作用又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减少了心脏负荷,有利于肺水肿消除。此外,其降低呼吸中枢对 CO2 的敏感性, 过度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也有助于心源性哮喘的治疗。

     吗啡可提高支气管平滑肌的张力,可诱发哮喘,所以不能用于支气管哮喘。

     7、 可待因和吗啡都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为什么只有可待因可以用于止咳? 答:因为治疗剂量的吗啡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低,肺通气量减少,剂量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另外吗啡具有成瘾性,一旦停药则可出现戒断症状。

     可待因咳嗽中枢的作用为吗啡的 1/4,镇痛作用为吗啡的 1/7-1/10,但其镇咳剂量不抑制呼吸,成瘾性也较吗啡弱,临床主要用于剧烈的刺激性干咳。

     8、阿片生物碱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作用机理。吗啡的药理作用。

     答:

     药理作用:A 中枢神经系统:a 镇痛:吗啡类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镇痛药,作用强,选择性高,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各种锐痛和钝痛,对持续性、慢性钝痛效力大于间断性锐痛。与全麻药引起的镇痛不同,在镇痛的同时意识清楚,听觉、视觉及触觉不受影响。可引起欣快症状。b 镇静: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消除疼痛引起的焦虑、紧张、恐惧等情绪。c 呼吸抑制: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肺通气量减少。此种呼吸抑制易被中枢兴历药拮抗。d 镇咳:作用强,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咳嗽均有效。e 其他:可引起瞳孔缩小,还可引起恶心,呕吐。

     B 平滑肌兴奋作用:可引起便秘,可诱发胆绞痛,哮喘病人可诱发支气管痉挛,排尿等症状,原因是吗啡可提高胃肠、泌尿道和支气管平滑肌或括约肌张力。

     C 心血管系统:治疗量对心率、心律、和心收缩力无影响,但可以抑制血管平滑肌,在某些个体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同时因其抑制呼吸,CO2 潴留,脑血管扩张,可引起颅内压升高。

     机制:脑内存在阿片受体,其分布广泛,在神经系统的分布不均匀。在脑内、丘脑内侧、脑室及导水管周围灰质阿片受体密度高。这些结构与痛觉的整合及感受有关。边缘系统及蓝斑核阿片受体的密度最高,这些结构涉及精神及情绪活动。与缩瞳有关的中脑盖前核、与咳嗽反射、呼吸中枢和交感神经中枢有关的延脑的孤束核,与胃肠活动(恶心呕吐)有关的脑干极后区、迷走神经背核均有阿片受体。阿片类作用于受体后,引起膜电位的超极化,使神经未梢的递质释放减少,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而产生镇

     痛等各种效应。外源性阿片类也能作用于脑啡肽受体引起感觉传入神经未梢细胞超极化,致使 P-物质释放减少,起镇痛作用。

     9、 试比较吗啡类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的异同点。详述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答:吗啡的药理作用已如前述,现述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

     A 解热作用: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对正常者几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及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使体温维持于相对恒定水平,传染病之所以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中枢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设定点提高致 37 度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体温升高。内热原并非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因为实验证明,全身组织的多种 PG 都有致热作用,微量 PG 注入动物脑室内,可引起发热,其他致热物质引起发热时,脑中 PG 含量增加,说明内热原可能使中枢合成与释放 PG 增多 ,PG 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解热镇痛药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但对直接注射 PG 引起的发热无效,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B 镇痛作用:解热镇痛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作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效果,不首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临床应用广泛。在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产生与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其中缓激肽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PG 则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 PG 合成酶而防止炎症时 PG(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其对尖锐的一过性疼痛(由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无效),而对持续性钝痛(多为炎性疼痛)有效。

     C 抗炎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药都有抗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有肯定疗效,但不能根治,也不能防止疾病发展及合并症的发生。其机制为抑制炎症时 PG 合成,因 PG 是参与炎性反应的活性物质,所以可以缓解炎症。

     吗啡类药物与解热镇痛类异同:相同点为都有镇痛作用。

     不同 a 作用不同:吗啡类有平滑肌松弛作用与心血管效应,除镇静外有镇静,呼吸抑制,镇咳,作用。而解热镇痛类有抗炎和解热作用。

     b 镇痛特点不同:前者对各种疼痛均有效,后者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作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效果,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

     c 镇痛作用机制不同:一个为中枢作用,一个主要作用于外周。

     10、吗啡与度冷丁在作用上的主要异同点 答:吗啡的药理作用见第 7 题, 临床应用:a 镇痛:对各种疼痛都有效,缺点是易成瘾,一般仅用于其它镇痛药无效的急性锐痛。b 心源性哮喘:见第 5 题。c 止泻。

     哌替啶:药理作用:?A 中枢神经系统:与吗啡相似,镇痛效力弱于吗啡,持续时间比吗啡短,成瘾发生较慢,戒断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可消除紧张、焦虑、烦燥不安等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患者较易入睡,但睡眠浅而易醒,抑制呼吸的作用较弱,对延脑的催吐化学中枢有兴奋作用,并增加前庭器官的敏感性,故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和眩晕。

     B 平滑肌:能中度提高平滑肌及括约肌张力,减少推进性蠕动,但因作用时间短,故不引起便秘,也没有止泻作用,也能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升高胆道内压力,但作用比吗啡弱。对妊娠末子宫,不对抗催产素兴奋子宫的作用,故不延缓产程。

     C 心血管系统:治疗量可致体位性低血压,原因与吗啡相同。

     临床应用:a 镇痛:对各种疼痛均有效,成瘾性比吗啡轻,产生也较慢,对绞痛患者,因其能提高平滑肌的兴奋性,故需合用解痉药如阿托品。

     b 麻醉前给药及人工冬眠:其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术前紧张、恐惧情绪、减少麻醉药用量,与氯丙嗪、异丙嗪合用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

     c 心源性哮喘:效果良好,机理与吗啡相同,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有利于肺水肿的消除。

     11、乙酰水扬酸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A 解热镇痛及抗风湿: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及感冒发热等,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可使急性风湿热患者于 24-48 小时内退热,关节红、肿及剧痛缓解,血沉下降,患者主观感觉好转,对于类风湿关节炎也可迅速镇痛,消退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是首选药。

     B 影响血栓形成,血栓素 TXA2 是强大的血小板释放 ADP 及聚集的诱导剂,阿司匹林能使PG 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失活,因而减少血小板中 TXA2 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但在高浓度时,阿司匹林也能抑制血管壁中 PG 合成酶,减少了前列环素 PGI2 合成。PGI2 是 TXA2 的生理对抗剂,它的合成减少可能促进血栓形成。但血小板中 PG 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远较血管中 PG 合成酶为高,因而建议采用小剂量(每日口服 75-100mg)用于防止血栓形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包括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进展性心肌梗死患者能降低病死率及再梗死率。

     12、试比较吗啡与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与临床应用有何区别?简述止痛药的种类及代表药物?,各种止痛药的作用机制。

     答: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仅有中等程度镇痛作用,对各种严重创作性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效果,不首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临床应用广泛。

     机制:其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在组织损伤或发炎时,局部产生与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等,PG 可使痛觉感受器对缓激肽等致痛物质的敏感性提高,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 PG 合成酶而防止炎症时 PG(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起到镇痛作用。所以此类药物对尖锐的一过性刺痛(由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未梢)无效,而对持续性钝痛(多为炎性疼痛)有效。

     吗啡:作用见前题。

     13、简述乙酰水杨酸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

     答:A 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口服可直接刺激肠粘膜,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血浓度高则刺激延脑催吐化学感应区,也可引起恶心及呕叶,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其机制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 PG 有关。胃溃疡患者禁用。

     B 凝血障碍: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出血时间,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维生素 K 可以预防。

     C 过敏反应: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某些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镇痛药后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它不是以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而是与它们抑制 PG 生物合成有关,因 PG 合成受阻,而由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及其他脂氧酶代谢产物增多,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居于优势,导致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肾上腺素治疗无效。

     D 水杨酸反应:剂量过大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减退等,总称为“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反应,严重者出现过度呼吸、酸碱平衡失调,甚至精神错乱。静脉滴入碳酸氢钠溶液以碱化尿液,加速水杨酸盐自尿排泄。

     E 瑞夷(Reye)综合征:表现为严重肝功能不良合并脑病,虽少见,但可致死,宜慎用。

     14、 简述硝酸甘油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机理。

     答:A 硝酸甘油使容量血管扩张,能降低前负荷,降低心室舒张未期压力及容积。在较大剂量时也扩张小动脉而降低后负荷,从而降低室壁肌张力及心肌氧耗量。

     B 能明显舒张较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及狭窄的冠状血管以及侧枝血管,此作用在冠状动脉痉挛时更为明显,而对阻力血管舒张作用较弱。当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或痉挛发生狭窄时,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已经因缺氧处于舒张状态。这样,非缺血区的阻力就比缺血区大,用药后迫使血液从输送血管经侧枝血管流向缺血区,从而改善缺血区的血流供应。

     C 硝酸甘油能使冠脉血流量重新分配,其降低左心室舒张未期压,舒张心外膜血管及侧枝血管,使血液易从心外膜区域向心内膜下缺血区流动,从而增加缺血区的血流量。

     15、简述氯丙嗪的作用受体,阐明氯丙嗪的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从作用原理角度解释 phenothiazines(吩噻嗪类)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

     答:氯丙嗪能竞争性与脑组织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其与受体的亲和力和其抗精神病的药理效应平行。氯丙嗪是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而多巴胺是中枢的一种重要的递质,在脑内构成多条通路即: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通路和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均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等高级活动有关)。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与内分泌活动,体温调节等有关)此外延髓化学感觉区也有多巴胺受体分布。氯丙嗪拮抗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基本解释了氯丙嗪的中枢作用。

     主要作用:A 中枢神经系统:a 对行为和精神活动影响: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诱导其入睡,但对刺激有良好的觉醒反应。加大剂量不引起麻醉,同时能抑制动物的攻击行为,使之易于接近。正常人服用治疗量的氯丙嗪,出现安定、镇静、感情淡漠和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活动减少。在安静环境中易入睡 ,易唤醒。其对抗幻觉及抗妄想作用一般持续用药 6 击至 6 个月才充分显效,且无耐受性,但再连续用药后,安定及镇静作用逐渐减弱,出现耐受性。

     b 镇吐作用:能对抗静脉注射去水吗啡引起的哎吐,去水吗啡为多巴胺受体激动性,氯丙嗪镇吐作用强,小剂量能抑制延髓第四脑室底部的催吐化学感觉区,大剂量能直接抑制呕吐中枢。

     c 对体温调节的影响: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d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氯丙嗪可加强麻醉药、镇静催眠药、镇痛药及乙醇的作用。

     e 内分泌系统:能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抑制因子,使催乳素分泌增加,引起乳房肿大及泌乳,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释放减少,引起排卵延迟,还能抑制促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

     f 对锥体外系的影响:长期使用可出现锥体外系反应。

     B 植物神经系统:其有明显的а受体阻断作用,可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同时还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有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因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但反复用药降压作用减弱,故不适于高血病的治疗。氯丙嗪可阻断 M 胆碱受体,但作用弱,无治疗意义。

     临床应用:治疗精神病、治疗神经官能症,止吐,治疗呃逆,人工冬眠

     不良反应:A 一般不良反应:嗜睡、无力、视力模糊、心动过速,口干等中枢神经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副作用。长期应用可致乳房肿大,闭经及生长缓慢等。静脉注射或肌注后,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B 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 a 帕金森综合征,出现肌张力增高,面容呆板,动作迟缓,肌肉震颤,流涎。

     b 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出现于用药后 1-5 天,由于舌、面颈部肌肉痉挛,患者出现强迫性张口,伸舌及吞咽障碍。

     c 静坐不能。bc 两种症状可以以胆碱能受体阻断药苯海索缓解之。

     d 迟发性运动障碍:少见,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运动,出现口-舌-颊三联症,如吸吮、舔舌、咀嚼等,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氯丙嗪长期阻断突触后 DA 受体,使 DA 受体数目增加,即向上调节有关。

     C 过敏反应:常见皮疹,光敏性皮炎等。

     16、对机体有降体温作用的药物有哪些?试述其降体温作用的机制和用途。比较阿斯匹林与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

     答:

     解热镇痛类药如阿司匹林: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对正常者几无影响(与氯丙嗪不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产热及散热两个过程的精细调节,使体温维持于相对恒定水平,传染病之所以发热,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刺激中枢粒细胞,产生与释放内热原,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将设定点提高致 37 度以上,这时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因此体温升高。内热原并非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因为实验证明,全身组织的多种 PG 都有致热作用,微量 PG 注入动物脑室内,可引起发热,其他致热物质引起发热时,脑中 PG 含量增加,说明内热原可能使中枢合成与释放 PG 增多 ,PG 再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解热镇痛药对内热原引起的发热有效,但对直接注射 PG 引起的发热无效,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中枢 PG 合成而发挥解热作用。

     氯丙嗪:能竞争性与脑组织的多巴胺受体结合,是多巴胺受体的拮抗剂。而多巴胺是中枢的一种重要的递质,在脑内构成多条通路即:黑质-纹状体多巴胺通路(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功能有关),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通路和中脑皮质多巴胺通路(均与精神情绪及行为活动等高级活动有关)。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与内分泌活动,体温调节等有关)此外延髓化学感觉区也有多巴胺受体分布。氯丙嗪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节失灵,因而机体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升降。

     17、 α受体、β受体、M 受体和 N 受体都有哪些分型?请指出每型的分布及其阻断剂或激动剂的主要作用。

     受体 分布 效应 激动剂及其作用 抑制剂及其作用 M M1 自主神经节,CNS(皮质、海马),胃壁细胞 中枢兴奋,胃酸分泌,胃肠活动,自主神经节除极化(迟发性 EPSP 乙酰胆碱:A 心血管系统:血管舒张(肺和冠状血管)、减慢心率、减慢房室结和普肯野纤维传导、减弱心肌收缩力、缩短心房不应期。B胃肠道:兴奋作用,使收缩幅度、张力增加,促进胃、肠分泌,导致恶心、哎吐、腹痛及排便。C 泌尿道:平滑肌蠕动增加,膀胱逼尿肌收缩 D 其他:使泪腺、气管、消化腺分泌增加。

     :

     毛果芸香碱: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包括支配汗腺交感神经)支配产应器官的 M 受体,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A 眼: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B 腺体:使汗腺、唾液腺分泌明显增加

     阿托品:A 腺体:抑制腺体分泌。B 眼:扩瞳、眼内压升高、调节麻痹。C 平滑肌:松驰。D 心脏:减慢心率(阻断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的 M 1 胆碱受体),较大量引起心率加快,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至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

     山莨菪碱:中枢兴奋作用小,对血管痉挛的解痉作用选择性高,用于感染性休克。

     东莨菪碱:主要用于麻醉前给药,因其不但可抑制腺体分泌,而且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系统作用弱。

     哌仑地平:选择性 M1 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

     M2 窦房结,心房,房室结,心室,神经未梢,突触前膜,CNS 窦房结缓慢自动除极、超极化;心房动作电位时程缩短、收缩力减弱,房室结传导速度减慢、心室收缩力轻度减弱、突触前抑制,神经抑制 M3 外分泌腺,平滑肌,血管内皮,CNS 增加分泌平滑肌收缩,血管扩张(NO 引起) M4 外分泌腺,平滑肌,CNS

     M5 CNS

     N N1 神经节受体、肾上腺髓质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植物神经节兴奋 烟碱(尼古丁)可兴奋自主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的 N 胆碱受体,无临床实用价值。

     神经节阻滞药:美卡拉明。

     除极化肌松药:琥珀胆碱,肌颤后肌肉松驰。

     非除极化肌松药:筒箭毒碱,阿曲库胺等,无肌颤。

     N2 神经肌肉接头受体

     α α1 脑、全身小动脉、小静脉,胃肠括约肌,子宫,支气管腺体 小动脉、小静脉收缩,胃肠括约肌收缩,、子宫收缩,支气管腺体分泌减少。

     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作用强,对心脏β1 受体作用弱,对β2 受体几无作用。A 血管:使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B 心脏:作用较弱 ,心率可由于血压升高而反射性减弱。总外周阻力升高,心排血量不变或下降。D 血压:收缩压增大,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增大。

     间羟胺:又名:阿拉明,主要激动α受体,升高血压作用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略增加心肌收缩性,减少肾脏血流量。

     可乐定:选择性α2 受体激动药。

     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A 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B 血压: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C 血压:收缩压升高,因骨骼肌血管舒张,故舒张压不变或下降,脉压差变大。D平滑肌:支气管粘膜血管平滑肌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D 代谢:提高机体代谢。

     多巴胺:作用于α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小剂量作用于 D1 受体可舒张肾血管。

     麻黄素:兼具直接和间接作用。

     素 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 A 心脏:正性肌力、正性缩率。B 血管和血压:激活β2 受体舒张血管,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C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作用。多 多:

     巴酚丁胺:主要激动β1 受体。

     沙丁胺醇:β2 受体激动药。

     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 (长效类有酚苄明 ):A 血管:舒张,血压下降。B心脏:心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排出量增加。因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同时阻断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α2 受体,促进释放去早肾上腺素,激动β1 受体的结果。C 有拟胆碱作用,有组胺样作用,使胃酸分泌增加。

     哌唑嗪:

     α1 受体阻断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

     育亨宾:

     α2 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

     A 心血管系统:当交感张力高时能减慢心率、心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心肮耗氧量下降,血压稍降低,延长 P-R 间期。B支气管平滑肌:因阻断β1 受体而使之收缩。C 代谢: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引起的脂肪分解。D 肾素:阻断肾小球旁器的β1 受全而抑制其释放。E 其尚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作用。

     阿替洛尔:β1 受体阻断剂。

     αβ受体阻断剂:拉贝洛尔:

     多用于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心绞痛,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

     α2 皮肤、粘膜、冠状、肾动脉,静脉 收缩 β β1 主要分布在心脏 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 β2 心脏、冠状、骨骼、肺、肾动脉 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腺体 骨骼肌、膀胱逼尿肌,胆囊与胆道平滑肌 正性变力,正性变时,正性变传导,动脉舒张,气管、支气管舒张,骨骼肌收缩,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多 胆碱酯酶抑制剂( (抗 抗 E ACHE 药) ):

     :新期的明(易抑性)A 眼:结膜充血,调节痉挛。B 胃肠:促进胃的收缩及增加胃酸分泌,促进小肠、大肠活动。C 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可拮抗非去极化肌松药。D 可增敏神经冲动所致的腺体分泌作用,可引起细支气管和输尿管平滑肌收缩。

     有机磷酸酯类( ( 难抑性) ) ? 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

     18、现在临床常用的抗真菌感染药物有哪些?其作用机制是什么?真菌最易对哪种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试述其耐药机制。

     答:A 抗生素类:a 灰黄霉素:渗入皮肤角质层,以与角蛋白结合,阻碍癣菌侵入,不直接杀菌。

     b 两性霉素类:与真菌细胞膜的类固醇(麦角固醇)相结合,而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导致胞浆内的电解质,氨基酸等重要物质外漏,使真菌死亡。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B 唑类:可选择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 P-450 依赖酶,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使真菌死亡。包括: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等。

     C 其他:a 特比萘芬: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使真菌死亡。

     b 氟胞嘧啶:渗入真菌细胞内,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干扰 DNA 合成。主要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和两性霉素 B 合用,可增加疗效。

     最易耐药:氟胞嘧啶,机制:降低了药物的吸收(即失去了渗透的活性);或是当真菌由于缺少胞嘧啶脱氨酶或鸟苷磷酸核糖基转移酶时,使 5-FC 不能转化为 FUMP。

     19、试述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主要临床用途。试述 Atropine 对眼的作用,作用原理、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答:

     药理作用:

     阻断 M 受体,大剂量时也可阻断神经节的 N 受体 A 腺体:抑制腺体分泌,对唾液腺与汗腺的作用最敏感,泪腺与呼吸道腺体分泌也减少 B 眼:a 扩瞳:阿托品松弛瞳孔扩约肌,故使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的瞳孔扩大肌功能占优势,使瞳孔扩大。

     b 眼内压升高:由于瞳孔扩大,使虹膜退向四周外缘,因而前房角间隙变窄,阻碍房水回流入巩膜静脉窦,造成眼内压升高。故青光眼禁用。

     c 调节麻痹:阿托品能使睫状肌松弛而退向外缘,从而使悬韧带拉紧,晶状体变为扁平,其折光度减低,只适合看远物,而不能将近物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造成看近物模糊不清,此即为调节麻痹。

     C 平滑肌:对多种内脏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尤其对过度活动或痉挛的平滑肌作用更为显着。

     D 心脏:减慢心率(阻断了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上的 M1 胆碱受体),较大量引起心率加快,可拮抗迷走神经过度兴奋而至传导阻滞和心律失常。

     E 大剂量阿托品可至皮肤血管舒张,出现潮红,温热等症状,同时较大剂量还可以兴历延脑和大脑。

     临床应用:a 解除平滑肌痉挛。b 制止腺体分泌。c 眼科:虹膜睫状体炎、验光配镜。d 缓慢型心率失常。e 抗休克。f 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不良反应:口干、视力模糊、心率加快、瞳孔扩大及皮肤潮红等。

     禁忌症: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后者可能加重排尿困难。

     20、毛果芸香碱的药理作用。

     答:能直接作用于副交感神经(包括支配汗腺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官的 M 胆碱受体,尤其对眼和腺体作用明显。

     A 眼:a 缩瞳:激动瞳孔括约肌的 M 胆碱受体,表现为瞳孔缩小。

     b 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可使虹膜向中心拉动,虹膜根部变薄,从而使处于虹膜周围的前房角间隙扩大,房水易于经滤帘进入巩膜静脉窦,使眼内压下降。

     c 调节痉挛:使环状肌向瞳孔中心方向收缩,造成悬韧带州松,以晶状体由于本身弹性变凸,屈光度增加,此时只适合于视近物,而难以看清远物,称为调节痉挛。

     B 腺体:可使汗腺、唾液腺分泌明显增加。

     21、试述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注意事项。

     答:A 严格根据适应证选药:应结合抗菌谱、临床诊断、细菌学诊断、体外药敏试验、感染的部位、患者全身状况及肝、肾功能来选药,并考虑到所选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问题、不良反应等问题。

     B 防止抗菌药不合理应用:a 抗菌药物一般对各种病毒、支原体或衣原体的感染是无效的。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病毒性感染。b 除病情严重或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病原因不明患者不使用抗菌药物,否则易掩盖临床症状和难于检出病原体而延误正确的治疗。c除供局部应用的杆菌肽等,应尽量避免抗菌药的局部使用,因易发生过敏反应及产生耐药菌株。d 抗菌药物剂量适当,疗程时间应足够。

     C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征。青霉素用风湿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行口腔、尿路,心脏手术之前。

     D 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a 肾功能不良者,应用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时并非易事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对肾有损害的两性霉素 B,万古霉素,氨基苷类抗生素最好避免使用。b 有慢性肝病或肝功能不全者宜避免使用主要在肝内代谢,具有肠肝循环及对肝脏有一定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等。

     E 抗菌药物的联全应用:仅适用于少数情况,即使需联合用药,一般二药即可,并应十分注意联合用药较之单一用药有更明确的指征。如 a 未明病原菌的细菌性严重感染。b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c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混合感染。d 较长期用药有可能产生耐药者,如结核,慢性骨髓炎等。e 两性霉素 B 和氟胞嘧啶联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时,可增强效应。e 为能更好地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或骨组织等的感染,可合用易透入这些组织的药物。

     以下为同济 22、试述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的机体病理状态。

     答:A肝肾功能不足时分别影响在肝转化及自肾排泄药物的清除率,可以适当延长给药间隔及(或)减少剂量加以解决。

     B 神经功能抑制时,如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能耐受较大剂量中枢兴奋药而不惊厥,惊厥时却能耐受较大剂量苯巴比妥。

     C 氯丙嗪诱发癫痫,非甾体抗炎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氢氯噻嗪加重糖尿病,抗 M 胆碱药诱发青光眼。

     D 在抗菌治疗时白细胞缺乏、未引流的脓疡、糖尿病等都会影响疗效。

     23、说明钙拮抗剂的药理作用及分类,临床应用。以 nifedipine(硝苯地平)为例,试述其药理作用及应用。

     答:

     药理作用:A 对心肌作用:a 负性肌力作用,其在不影响动作电位兴奋除极的情况下,可明显降低心肌收缩性,即为其兴奋-收缩脱偶联作用。硝苯地平明显扩张血管,其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可能超过其负性肌力作用而表现为轻微的正性肌力作用。

     b 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作用:降低窦房结及房室等慢反应细胞的0 相上升速率,动作电位幅度,和 4 相缓慢除极,因而可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心率,同时减慢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延长有交不应期,从而消除折返激动,故用于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心肌缺血时,其能量代谢发生,使心肌细胞各项功能减退。又由于钠泵、钙泵抑制及钙的被动转运加强,而使细胞内钙蓄积,进而形成钙超负荷,最终导致细胞

     凋亡及坏死,钙通道阻滞药可减少细胞内的钙量,避免细胞凋亡及坏死,而保护心肌,其还有剂量依赖性地抗氧化作用。

     B 对血管作用:可通过阻钙内流而明显舒张动脉,降低血压;对冠状血管较为敏感,能舒张大的输送血管和小的阻力血管,解除冠脉痉挛、增加冠脉流量和侧去循环,使缺血区血流再分布,可治疗各型心绞痛,也能扩张脑血管,其中以尼卡地平,氟桂嗪的作用最强。

     C 对其他平滑肌的作用:可明显松驰支气管,较大剂量也能松弛胃肠、子宫、输尿管等平滑肌。减少支气管粘液的分泌,故防治哮喘有效。

     D 改善组织血流的作用:a 可影响血小板第一时相的可逆性聚集和第二时相的不可逆性聚集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b 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粘滞度。

     E 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通过阻滞 L-型钙通道降低内钙浓度,减少细胞内 Ca2+超负荷)。还有抑制内分泌腺的作用。

     临床应用:A 心血管系统疾病:a 高血压,可用于轻、中、重度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肌缺血、外周血管病、哮喘及慢性阻塞肺疾患者。

     b 心绞痛:是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药,因直接缓解冠脉痉挛,进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心肌氧耗。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可用硝苯地平和维拉帕米,不宜单用地乐硫卓,因可加重心肌缺血,宜与普萘洛尔合用。

     c 心律失常: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后除极,还可治疗房颤和房扑,有效地拮抗洋地黄所致的心律失常,硝苯地平具有反射性加还心率的作用,因此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d 肥厚性心肌病:维拉帕米除抗钙作用外还可减少内源性生长因子的释放,改善舒张功能,预防或改善器官损伤,逆转左室肥厚,明显减轻左室重量。

     B 脑血管疾病:尼莫地平可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的脑血管痉挛,治疗短暂性脑缺血、脑栓塞及脑血管痉挛等。

     C 其他:可治疗由于寒冷和情绪激动引起的血管痉挛(雷诺病)

     分类:A 选择性作用于血管的药物:硝苯地症、氨氯地平、尼莫地平 B 减慢心率的钙拮抗药: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C 其他:桂利嗪和氟桂利嗪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功能障碍。

     24、按作用原理,治疗消化性溃疡药如何分类?说明各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的药理作用特征。

     答:A 中和胃酸及抑制胃酸分泌药:

     a 抗酸药:是一类弱碱性药物,口服后能中和胃酸而降低胃内容物,而而解除胃酸对消化道粘膜的侵蚀和对溃疡面的刺激,并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如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bH2 受体阻断药:竞争性拮抗 H2 受体,能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能明显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夜间胃酸分泌,用药后胃酸量及氢离子浓度下降。如西米替丁和雷米替丁。

     c 胃壁细胞 H+泵抑制泵:口服后,可浓集于壁细胞分泌小管周围,不可逆地抑制 H+泵功能,直至新的酶合成。不影响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如奥美拉唑。

     dM 胆碱受体阻断药: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挛,但作用较弱,很少单独应用。

     e 胃泌素受体阻断药:丙谷胺化学结构和胃泌素终未端相似,可竞争性阻断胃泌素受体,减少胃酸分泌。并对胃粘膜有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

     B 粘膜保护药:a 前列腺素衍生物:其能刺激胃粘液,碳酸氢盐分泌和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能防止有害因子损伤胃粘膜,如:米索前列醇。

     b 硫糖铝:在 PH<4 时,可聚合成胶冻,地粘附于上皮细胞和溃疡基底部,抵御胃酸和消化酶的侵蚀,能与胃酶和胆汁酸结合,减少胃酶和胆汁酸对胃粘膜的损伤,能促进胃粘液和碳酸氢盐分泌。

     c 枸橼酸铋钾:不抑制胃酸分泌,能形成氧化铋胶体沉着于溃疡表面或基底肉芽组织,形成保护屏障。

     C 抗幽门螺杆菌药:直接杀灭幽门螺杆菌(本菌能能损伤粘液层、上皮细胞、胃血流功能)阿莫西林、四环素等。

     25、试述普萘洛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及相应的作用机制。

     答:本药具有较强的β受体阻断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和排出量减低,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用于:

     A 心律失常:可抑制窦房结、心房、浦肯野纤维自律性,降低儿茶酚胺所致的晚后除极而防止触发活动,并有膜稳定作用,可降低 0 相上升速率,明显减慢房室结及浦肯野纤维的传导,延长房室结 ERP,用于室上性心律失常,包括窦速、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

     B 心绞痛:通过阻断β受体,抑制心脏活动,也能降低后负荷,明显减低心肌耗氧量,而缓解心绞痛,并能改善缺血区的心肌供血,因用药后心肌耗氧减少,非缺血区血管阻力相对增高,促使血液从心外膜血管流向易缺血的心内膜区,另其还促进氧自血红蛋白的解离而增加全身组织包括心肌供氧。(不适用于冠状动脉痉挛诱发的变异性心绞痛,因可使α受体占优势而冠脉收缩)。

     C 高血压:a 通过抑制心肌收缩性而减少心排出量 b 抑制肾交感神经的β1 受体而减少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并释放肾素,从而降低血压。c 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d 中枢降压作用。e 改变压力感觉器的敏感性。f 增加前列环素的合成。

     26、试述转化酶抑制剂的主要临床应用及相应的作用机制。(血管紧张素 I 转化酶抑制剂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作用。)

     答:A 治疗 CHF(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

     a 抑制 AngI 转化酶的活性:可抑制循环及局部组织中 AngI 向 AngII 转化,使血及组织中 AngII 量降低。其还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提高血中缓激肽含量,后者又促进NO、血管内皮超级化因子的生成而发挥作用。

     b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肺楔压、右房压,增加心排出量,还能降低左室充盈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容积,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略减速心率,也可降低室壁张力,改善心舒张功能,其久用仍有效,在临床疗效上表现为缓解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c 抑制心肌及血管的肥厚、增生。

     B 治疗高血压:见 22 题。

     C 逆转心肌肥厚:心室肥厚与 AngII 的促生长作用及重构中原癌基因的参与有关,而本药抑制 AngII 生成。

     27、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主要有哪些?相应的机制是什么?

     答:本药为血管紧张素酶 I 转化酶抑制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对心功能不全及缺血性心脏病也有一定疗效,机制如下:

     a 可通过抑制整体 RAAS 的 ATII 形成,对血管肾发挥直接作用;并进一步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及醛固酮的分泌而发生间接作用。此与用药初期血压下降的原因之一。

     b 抑制局部 RAAS,使局部生成的 ATII 减少,ACEI 与组织中的 ACE 的结合较持久,因此对酶的抑制时间更长,进而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交感神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和降压,此与药物的长期降压疗效有关。

     c 减少缓激肽的降解:ACE 是一种具有多种底物的酶,其可降解组织内缓激肽为失活肽,当其受到抑制时,组织内缓激肽降解减少,局部血管缓激肽浓度增高,可引起血管内皮超极化因子和 NO 释放,发按强有力的扩血管效应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不可促进前列腺素合成而增加扩血管效应。

     28、从心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过程考虑,可从哪几个方面对其进行治疗?各举一代表性药物。试述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的分类和机制。血管扩张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血流动力学基础及临床选药原则。

     答:慢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心脏排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能满足机体组织所需的一种病理状态,又是一种超负荷心肌病,临床症状包括呼吸短促,疲乏,外周水肿或肺水肿。

     病理生理变化:A 功能变化:CHF 时心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可发生收缩功能或舒张功能障碍,前者表现为心肌收缩性下降,伴有收缩成分减少,后者主要是心室舒张受限和不协调,心室顺应性降低。收缩功能障碍可用正性肌力药如强心苷,也可用血管扩张药如硝酸甘油等,减轻心脏负荷以改善收缩功能。舒张功能障碍可用β受体阻断药如美托洛尔、ACE 抑制药、硝酸酯类药物,它们能抑制心肌肥厚,提高顺应性。

     B 神经内分泌变化:a 交感神经系统激活。b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 c精氨酸加压素增多 d 内皮素增多等。

     治疗 F CHF 的药物:

     A 强心苷类:地高辛等。

     药理作用:a 正性肌力作用:即加强心肌收缩性,表现为心肌收缩时最高张力和最大缩短速率的提高,在前后负荷相等的条件下,地高辛能增强衰竭心脏的每搏做功并增加搏出量 b 对神经激素作用:有直接和间接改善神经内分泌异常的作用,可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但也有反射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的因素的参与。强心苷直接增强迷走神经的活性,地高辛的迷走效应是其减慢心率和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主要依据。

     c 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①治疗量的地高辛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加速K+外流,增加最大舒张电位,而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是其减慢窦性频率作用的根据。②地高辛能提高浦肯野纤维的自律性及缩短其有效不应期,从而提高自律性,同时由于出现最大舒张电位的减小,除极发生在较小膜电位,故 ERP 缩短,这是地高辛中毒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的机制。③抑制房室结、减慢传导是其加强迷走神经活性,减慢 Ca2+内流的结果。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也由迷走神经促钾外流所介导,这是地高辛治疗房扑时转为房颤的原因。

     d 对肾脏的作用:地高辛对心衰者有明显的利尿作用,是正性肌力作用后肾血流量增加所致,部分也有其直接抑制肾小管 Na+-K+-ATP 酶,减少肾小管对 Na+的再吸收作用参与。

     e 对心电图影响:在治疗量时最早可使 T 波压低,甚至倒置,S-T 呈鱼钩状,随即引起 P-R 延长,反映房室传导减慢。中毒量地高辛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机制:心肌收缩过程由三方面的因素决定,它们是收缩蛋白及其调节蛋白,物质代谢与能量供应,兴奋-收缩偶联的关键物质 Ca2+,强心苷对前二者无影响,但能增加兴历时心肌细胞内 Ca2+量,并认为这是强心苷正性肌力作用的基本机制。

     B 血管紧张素 I 转化酶抑制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

     a 抑制 AngI 转化酶的活性:可抑制循环及局部组织中 AngI 向 AngII 转化,使血及组织中 AngII 量降低。其还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提高血中缓激肽含量,后者又促进NO、血管内皮超级化因子的生成而发挥作用。

     b 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可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平均动脉压,肺楔压、右房压,增加心排出量,还能降低左室充盈压、左室舒张末压及容积,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略减速心率,也可降低室壁张力,改善心舒张功能,其久用仍有效,在临床疗效上表现为缓解症状,增加运动耐力及提高生活质量。。

     c 抑制心肌及血管的肥厚、增生:与 AngII 的促生长作用及重构中原癌基因的参与有关。

     C 利尿药:其能促 Na+、水排泄,减少体液量,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消除或缓解静脉充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和外周水肿。对轻度 CHF 单独应用利尿药效果良好,对 CHF有容量负荷征象如水肿或有明显充血和瘀血者尤为适用。

     E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慢性 CHF 时,交感神经的活性明显增高,RAAS 被激活,此为CHF 早期的代偿机制,但交感神经张力长期增高则产生有害的影响,β受体阻断药通过抑制 RAAS 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还可减慢心率和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室的舒张功能,改善 CHF 时的血流动力学效应。

     F 钙拮抗药:长效钙拮抗药如氨氯地平,其作用出现较慢,维持时间较长,在治疗 CHF 时不们有不利的神经激素方面的作用,且其降低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的作用与 ACE 抑制药相当,可用于心衰治疗。

     G 其他治疗 CHF 的血管扩张药:药物扩张静脉(容量血管)可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进而降低肺楔压、左心室舒张末压等,缓解肺部充血症状。药物扩张小动脉(阻力血管)可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后负荷,进而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动脉供血,缓解组织缺血症状,并可弥补或抵消因小动脉扩张而可能发生的血压下降和冠脉动脉供血不足等不利影响。

     a 硝酸甘油:主要扩张静脉,降低前负荷,略降低后负荷。尤适用于冠心病,肺楔压增高的 CHF 患者。

     b 肼屈嗪:扩张小动脉,降低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也较明显增加肾血量,因能反射性激活交感神经及 RAAS,故单独长期应用难以持续生效,主要用于肾功能不良或不耐 ACE 抑制药的 CHF 者。

     c 硝普钠:降低前、后负荷作用快,可快速控制危急的 CHF,适用于需迅速降低血压和肺楔压、肺水肿、高血压危象等危急病例。

     d 哌唑嗪:是α1 受体阻断药,能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增加心排出量,久用效果差,一般较少用。

     29、奎尼丁和强心甙都可用于治疗房颤,试述各自的作用机理。

     强心甙:其加强迷走神...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