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新形势下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

    时间:2020-12-25 20:11:1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双循环 新形势下 思考

     新形势下的经济双循环发展与思考

      7 月 3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国内外局势更加严峻复杂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百年一遇之大疫情,正在深刻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局势,更加严峻复杂。第一,美国某些政客为了摆脱抗疫不力、经济大幅下滑的事实并为即将到来的大选营造“对华强硬”形象,不断升级与我国的冲突与摩擦,在国际社会上不遗余力抹黑、“甩锅”中国,并对华为、字节跳动等具有技术和用户优势的中国科技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围追堵截”,试图遏制中国的科技进步。第二,美国试图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中构建更广泛的联盟,企图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并试图制造“意识形态冲突”,拉开“铁幕”以形成“冷战”格局孤立中国。第三,虽然美国围堵、孤立中国的意图在国际社会应者寥寥,但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正积极向美国靠拢,并响应其提出的“印太战略”,在我国周边制造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印度更是不顾国际形象和市场准则,悍然强制关闭 59 个中国企业开发的 APP,并为中国企业、中国产品在印度的正常经营制造极大障碍。

     虽然国际社会中部分政客为了一己之私不断制造政治、军事、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冲突、摩擦和对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全球化格局的形成是历史演进的必然选择。受疫情影响,全球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尽管有所波动,但从长远看,国际社会在卫生、科技、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将不断增强,通过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应对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人类健康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内循环与扩大内需所必须采取的政策有内在的联系,是国际政治与经济运行相关联而势在必行的抉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发挥我国 14 亿人口的巨大内需潜力,不断完善国内市场体系,实现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补链、扩链、强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内外需相互促进,综合发力。

     二、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当前,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和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形势越困难,就越是要深化改革、扩大开

      放,在变局中开新局,以高水平开放反制逆全球化、以改善营商环境反制“撤资论”、以超大市场的吸引力反制“脱钩论”,以稳定、一流的营商环境反制动辄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扰市场主体运转的行为,加快形成国内、国际经济相互促进的大循环体系。

     第一、通过扩大开放实施补链、扩链、强链,为全球提供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为应对疫情对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美欧日等经济体都通过降息和“印钞”增强流动性,但客观造成了全球流动性泛滥。从全球看,中国是疫情控制最好、资产泡沫最小且增长预期最稳定的地方之一。进一步扩大开放,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全球产业资本必加速流入中国,不仅部分外资向外转移的计划将泡汤,还将帮中国迅速完成补链、扩链、强链。

     就此,一是要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国际市场份额。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扩大出口信贷投放,适度放宽承保和理赔条件。二是要运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三是要围绕全球产业链协同,在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四大经济圈,打造一批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规模达万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链集群。四是要继续优化软、硬营商环境,各地要加快建设以 5G、大数据、物联网

      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更大程度按照“负面清单”原则,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和“一视同仁”的金融支持政策,为吸引全球产业链提供一流的营商硬环境。五是尽全力维护全球供应链和物流链稳定。尽量做到“人停货不停”。六是积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在国外需求依旧疲软的时候可以通过努力营造以国内需求为拉动的产业小循环,保证产业链集群的健康发展;当国外市场复苏的时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发展质量,通过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带动全球产业链的大循环。

     第二、核心产业要加快技术攻关,积极填补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从历史经验看,短期应对经济衰退的措施是财政和货币刺激,长期来看,还是靠科技创新带来的技术革命,依靠技术作为内生动力,创造新的供给和需求,带领全球经济从低迷走向新的繁荣。近年来,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抢抓 5G、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量子技术等新技术,以占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的主动权。当前以美国为主的发达经济体因疫情大规模隔离和封闭导致经济陷入衰退,总需求和总供给“双降”,国际产业链中的高端供给会出现空缺。我国当前要尽可能快地走出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一是要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稳定经济增长;二是在补齐交通等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型基建,以改革创新促增长;三是要防止大水漫

      灌,引导资金投入到四大经济圈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应对关键技术被卡脖子风险的能力;四是加快国际产业链高端的科技攻关和产品研发,形成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化产品,填补因经济停滞而出现的国际产业链高端空白。五是建议选择对外开放基础较好、创新氛围较为浓厚、产业体系相对健全的地方,谋划建设面向“一带一路”、以合作创新为核心主旨的示范平台,重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规则对接等方面先行先试,条件成熟时再复制推广,可对内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对外促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反制科技脱钩、经贸脱钩。

     第三、加快 FTA(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谈判和制定。近日,修订后的美加墨协定正式生效,其中的“毒丸条款”是其试图削弱中国在全球贸易和产业供应链中的地位的重要一步。将来,美国很可能会与欧盟、英国、日本、印度等国进行类似的 FTA 谈判并附加“毒丸条款”,对我国进行新一轮的封锁堵截。我国应抓住当前经济快速恢复活力,而西方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且欧美之间矛盾日益加深的战略机遇,尽快落实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的签署,并加快中日、中韩、中欧投资贸易协定、中英投资贸易协定的谈判,适时启动加入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成熟一个签署一个,一方面努力打破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去

      中国化”的图谋,另一方面,将科技、产业、资本和人才通过FTA 规则吸引到中国来,促进更多国家和地区深度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

     第四、以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为依托,完善我国对外开放的制度建设。我国当前已形成了 18 个自贸区和 1 个自由贸易港为高地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自贸区(港)的重要使命就是要围绕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流动自由、运输自由、人员停居留和就业自由、数据流动自由等方面进行先行先试,即要以自贸区(港)为依托,培育与国际标准相通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实力、能力和规则,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要素和大宗商品交易配置平台和国际贸易航运枢纽等,建设开放新高地,拓展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

     以下内容供参考: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刘 洋 2020 年 10 月 09 日 来源:《红旗文稿》2020/19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个大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新变化,以及由此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的旨在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开放过程中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关键举措。

     一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两大循环不是有内无外、有外无内,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立足国内大循环、面向国际大循环,才能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才能在维护我国经济安全、降低对国外市场依赖程

      度的基础上,真正把握本土企业的生存状况与发展前景,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与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实现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更好地联通促进。

     只有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主要矛盾,重点解决好国内大循环这个主体和主题,才能在着力打通国内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的基础上,发挥我国超大市场的规模优势与盘活内需潜力;才能切实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将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与繁荣建立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因此,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挖掘消费潜力,提高国内经济供给质量、打通国内经济循环“经络”,使全球经济更加依赖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供应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内部循环能力的显著提升,促进更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

     二 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补齐国内产业体系发展短板、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解决现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然而,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愈发难以应对要素

      成本持续攀升的压力,更无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面临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偏低、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国内市场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一方面,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壁垒不仅提高了国际要素流动的成本,也直接加剧了国际贸易与全球市场的萎缩。而突如其来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严重阻断了各国对外贸易投资和要素流通渠道,内部条件的实质改变与外部环境的明显恶化,使单纯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旧模式愈发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国内不同区域间产业链与供应链的衔接不畅,特别是内陆地区产业链同沿海地区产业链的松散链接,使沿海地区在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体系的同时,却难以带动内陆地区产业链的深度介入,从而形成全球产业链在我国沿海地区紧密深入融合、在我国内陆地区松散浅层链接的循环格局,最终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开放及收益不平衡下的区域经济不平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破解我国现阶段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经济体量、工业基础、产业链和消费市场等方面来看,我国已经具备经济内循环的“硬核”基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条件成熟、正当其时。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

      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参与国际大循环、快速推动本土工业化和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金、技术和经验,近些年数字经济、物流行业和“互联网+”平台模式等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又从生产供给层面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能力。与此同时,14 亿人口的超大市场规模优势为我国内需潜力的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的日益强劲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民生保障与改善成效显著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有 7 个年份超过 100%,消费自 2014 年起取代投资连续6 年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我国在 2018 年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同时,服务消费已占国内居民消费的“半壁江山”。按照发达国家的经验,服务性消费逐渐取代商品性消费的主导地位,几乎是居民消费升级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居民服务消费增长态势迅猛,占比提升正追赶欧美国家,直接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持续趋势。此外,自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 2007 年的9.9%降至目前不到 1%,对外贸易依存度已由 2006 年 65.2%的近年峰值持续下降至 2019 年的不到 33%。种种迹象均已清晰表明,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促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的国内大循环积极转变。

      三 供给体系不能有效适配和满足国内需求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循环面临的主要问题,供给侧是国民经济循环难以有效畅通的主要矛盾。因此,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方向和最大推动力,通过着力提升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水平,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供给能力,不断满足居民对优质商品和服务型消费的需求。同时,要抓住扩大消费这一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主要方面,挖掘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的国内消费潜力,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围绕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各个“经络”,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共同发力推动构建国内大循环体系。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升我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瓶颈,以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我国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国际分工格局。

     一是在充分发挥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基础上,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重大战略性、基础性技术问题展开科研攻关,强化共性技术和前瞻技术的研究基础与能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公立机构在基础领域的创新孵化作用,有效发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应用领域技术创新、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方面的主体作用。着力改善实体经济

      企业的融资环境与融资渠道,切实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覆盖官、产、学、研的产业创新网络与全社会协同创新攻关的体制机制,以创新网络链接修补产业链,弥合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链接缺失,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与科技成果转化率。

     二是立足于我国产业布局存在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情况,科学制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充分挖掘产业结构区域间梯次转移的空间潜力,积极培育内陆地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迁移和延伸的能力,推动区域间特别是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调链接,构建并拓展基于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外部市场风险的我国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战略纵深网。建立健全确保区域间政策协调和协同开放的各项体制机制,为建立在区域间产业互补和供应互补等生产分工与经济联系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提供关键的制度保障,为内陆和不发达地区依托借助国内大循环参与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持。

     抓住扩大消费这一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的主要方面,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着力构建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涵盖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

      所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的民生保障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建设,释放我国庞大消费群体的消费潜力。同时,通过稳就业、转移支付等政策“组合拳”,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夯实扩大消费的前提基础。此外,在把“蛋糕”做大的基础上,致力于把“蛋糕”做好,以产品的升级换代、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国内市场对正在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的吸引力。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