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文本信息加工,教学设计

    时间:2021-04-03 12:33:0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 文本 加工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文本,加工,信息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文本信息加工一、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怎样挖掘文本信息加工的内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文本信息加工”包含三部分内容:“文字及其处理技术”、“字处理软件”、“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安排3个课

    文本信息加工 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文本信息加工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生已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文本信息加工的简单知识,在此基础之上,怎样挖掘文本信息加工的内涵,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认知需要是本课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组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文本信息加工”包含三部分内容:“文字及其处理技术”、“字处理软件”、“文本信息的结构化和形象化”,安排3个课时完成,在第1课时中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几章的教学,了解到学生已掌握了对文本信息进行简单加工的方法,并且能够通过书本、网络和同学之间进行较简单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目标及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体验文字处理技术,了解文字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式,从而感知文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变化、意义及其魅力。

    四、教学策略

    本课在课前要求学生做自修笔记,主要原因是教材中有多处理论性的知识和丰富的课外小知识,由学生在课外自修并做笔记,带着明确的问题和目的到课堂上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并且每一位学生通过上交自修笔记的形式,还可以在笔记上和教师进行教与学的交流、情感交流等。

    本课还用到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利用“东巴文字”的独特魅力,输入“东巴文字”,用造字程序设计自己独特的签名,这两个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实践活动贯穿整个教学。

    五、教学媒体运用

    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

    软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电子东巴”共享软件、文字处理软件、TrueType造字程序。

    六、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活动:小结上节课作业的情况,呈现学生上次课的过程性学习档案,表扬先进。

    教师说明:有必要制定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让学生积极完成每次课堂作业。

    2.引入

    教师活动:交代和呈现本节课的评价指标,呈现本节课课题和学习目标,对学生自修笔记进行简单评价。边提问边呈现“汉字的历史”、用“东巴文字”写的“德克士”炸鸡招牌和菜谱。“同学们,想不想在计算机上输入这些生动的文字呢?”

    3.新课

    布置实践一:体验“东巴文字”。让全体学生按照课本第54页的实践活动操作。输入内容:“妈妈爱我,我爱妈妈”(奶粉广告词、用最先进的技术描述最古老的文字,在这么有意义的时刻我们歌颂世间最伟大的爱)。要求第一行是简体宋体字,第二行是相应的“东巴文字”,改变这些文字的字号、颜色。

    教师活动:“你们有没有对你的母亲说过:我爱你,妈妈。”“在计算机中有些生僻字是打不出来的,同样的,对于古老的‘东巴文字’更有许多是打不出来的。”利用网络教室教学平台的“举手”功能统计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表扬。

    学生活动:照书本步骤进行操作。互相协助。

    教师说明:在学生的操作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如“再看看书”、“请边上的同学赐教”,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促进习惯的养成。

    请一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同时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并提炼今后在类似操作中应把握的学习方法和原则。

    布置探究活动:

    (1)将第一行汉字的字形直接改成“东巴文字”;

    (2)将第二行“东巴文字”的字形直接改成“宋体”。

    文字会按原意变化吗?为什么?(答案是文字不会按原意变化,而往往学生都猜测文字按原意变化)

    让学生先进行猜测,然后进行操作论证,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教师活动:引出汉字到底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的问题

    ——“汉字编码”。汉字的输入码(外码)、机内码、输出码(字型码)。

    输入码:如智能

    ABC、五笔等。

    机内码: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如国标码(GB)、BIG5码。

    输出码:在屏幕上显示或在打印机上打印出来的点阵存储信息,由汉字的字模信息所组成

    (有16×16、24×24、32×32、48×48、64×64点阵)(在画图软件中显示一幅黑体字和一幅8号宋体字,各放大800%,呈现点阵形式,让学生进行比较;打开TrueType造字程序,查看点阵存储形式)。

    回顾前面的问题,可以肯定是在字型码这个环节中出现了问题,但还无法确定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结果。教师继续对“汉字的处理过程”进行讲解。最后得到结论:由于简体汉字和“东巴文字”有各自的输入码、机内码和字型码,它们之间没有任何联系,要将彼此的字型码直接进行转换,只会张冠李戴,不可能按原意转换。

    问题引申:其实我们以前就碰到这样类似的问题,例如输入英文“good”将这个单词的字型改成“HolidayPi

    BT”字型,good就会变成一些有趣的图案。我们有亲戚或朋友在国外的,与他们通E-mail或网上聊天时,要用英文,非常麻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方法有:对方的计算机安装中文操作系统;将中文存成图片,以

    E-mail附件的形式发给对方等。

    布置实践二:用

    TrueType造字程序为自己造一个举世无双的签名,在前面实践一的文字处理文档中输出,改变字号、颜色,保存在自己的第四章作业夹中。

    教师活动:演示用造字程序造自己的签名,简单介绍区位码。

    学生活动:造字,并输入到文字处理文档中,保存文件。

    问题:你设计好的签名,在其他计算机中打开,能看得到你的签名吗?为什么?

    4.小结

    (1)汉字的输入码(外码)、机内码、输出码(字型码);

    (2)汉字的处理过程。

    七、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针对这种情况,采取让学生自学并书写自修笔记的方式做课前准备,在自修笔记中学生会摘录下课文的知识点、自己的体验和感想等。两个实践活动,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因为内容生动有趣,要求的操作技术不高,因此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汉字的编码上,如果由教师进行单纯性的概念化讲解,必然学生不喜欢听,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东巴文字与宋体字的字形进行直接转换,是否会按原意进行自动转换?”这个问题做引线,让学生有兴趣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一边思考一边寻求解答,在本课中也实现了这个目标。

    篇2: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因特网,教学设计,必修,教科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在信息海洋中自由遨游【教学内容分析】《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2节的内容,搜索引擎的技巧运用,使得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娴熟的搜索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教学对象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网上信息查找已有一定的体验,本节重在对

    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教学设计

    ——在信息海洋中自由遨游

    【教学内容分析】《因特网信息的查找》是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2.2节的内容,搜索引擎的技巧运用,使得网络中高效地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娴熟的搜索技巧可以极大地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教学对象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网上信息查找已有一定的体验,本节重在对学生已有经验的深化、梳理和提炼,着重于具体信息搜索活动的灵活应用及效果的比较,使学生感悟技巧使用带来的高效率。

    【教学目标】

    1、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

    2、掌握搜索技巧

    【教学重、难点】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教学方法】演示,实例分析,任务驱动

    【课时】1

    课时

    【教学环境】

    机房、广播系统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同学们,说起因特网,我们经常会做这样的比喻——说它是信息的海洋。

    我们喜爱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可是正因为它有无尽的信息资源供浏览查询,所以当我们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时,却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

    我们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学习如何搜索信息,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

    一、搜索引擎

    那么,究竟怎么去搜索信息呢?说到信息搜索,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搜索引擎。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面对巨大而又不断变化的信息库,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时为满足大众信息检索需求的专业搜索网站便应运而生了,搜索引擎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它是帮助我们查询网上信息的服务网站。

    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搜索引擎的基础知识。

    搜索引擎是一个为你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

    现在请同学阅读课本第19至20页,看看搜索引擎按其工作方式分为哪两大类。

    答案:包括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类搜索引擎。

    那“全文搜索引擎”也成为什么?(关键词查询)

    学生答:……

    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也叫做什么?(分类搜索)

    学生答:……

    那么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搜索类搜索引擎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演示:我们以百度为例,全文搜索就是我们平常经常使用的,在搜索工具栏打入“关键字”,按Enter键就可以搜索到带有关键字的信息;而目录搜索呢?比如我们要找一首儿歌,我们可以点击MP3—少儿歌曲,连接进去,我们就可以看到整个页面都是少儿歌曲,你可以随便选择一首歌曲下载。

    二、搜索技巧

    搜索引擎为用户查找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你只需输入几个关键词,想要的资料就会从世界各个角落汇集到你的电脑前。但也有人有这样的疑惑:同样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为什么我的搜索效率不高呢?搜索引擎返回的总是大量无关的信息呢?这种情况责任通常不在搜索引擎,而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提高搜索精度的技巧。

    那么,搜索究竟有什么技巧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几个实例来研究一下。

    问题1:广州市天河中学建校多少年了?

    学生活动:上网搜索答案。

    教师提问:同学们用的关键词是什么,搜索到的答案是什么?

    搜索技巧:关键词的提炼

    无庸至疑,选择正确的关键词是一切的开始。学会从复杂搜索意图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对提高信息查询效率至关重要,这方面的技巧(或者说经验)是所有搜索技巧之母。

    问题2:刘德华的身高是多少?

    搜索技巧:使用多个关键词

    要查找的内容较为复杂时,要提炼出多个关键字。每个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比如:刘德华

    身高

    厘米)

    问题3:查找《再别康桥》的英文译稿。

    搜索技巧:特定词法

    “特定词法”是指用目标信息应该含有的一些特定字词搜索。对于迅速查找“英文翻译”和“迅速找到某段文章”是极其有用的。(比如查找《再别康桥》的英文译稿可以用关键词:再别康桥

    again)

    问题4:马桶是人做的桶,但是为什么叫“马桶”呢?

    搜索技巧:“相关词”法(或“近义词法”

    “相关词法”是指用与要查找的信息有密切联系的字词(或近义词)搜索,就可以很快查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比如马桶为什么叫“马桶”可以用关键词:马桶的来历)

    刚才同学在搜索过程中有人抱怨网速很慢,或者网页打不开,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网页快照:

    网页快照是搜索引擎抓捕下来缓存在服务器上的网页。它有三个作用:

    第一,

    如果原地址打开很慢,那么可以直接查看搜索引擎的缓存页面,因为通常搜索引擎的服务器速度极快。

    第二,

    如果原链接已经死掉或者因为网络的原因暂时链接不通,那么可以通过网页快照看到该页面信息。当然,快照内容不是该页最新页面。

    第三,

    如果打开的页面信息量巨大,一下子找不到关键词所在位置,那么可以通过网页快照,因为快照中会用黄色表明关键字位置。

    例如:百度中搜索“博客”,查看网页快照

    三、课堂作业

    1、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什么山下?

    A.五行山

    B.

    五台山

    C.

    五指山

    你使用的关键词是:

    查到的答案是:

    2、小熊猫属于哪个科?

    A.

    熊科

    B.猫科

    C.浣熊科

    你使用的关键词是:

    查到的答案是:

    3、以写无题诗著名的

    唐代诗人李商隐写过这样两句诗:“,心有灵犀一点通。”

    你使用的关键词是:

    查到的答案是:

    4、找“青梅竹马“一词是由何人创造的?

    你使用的关键词是:

    查到的答案是:

    5、Google一下自己吧!

    关键字:自己姓名

    看到搜索结果感觉如何?请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通过google自己,让同学们搜索名字,是为了让你们知道原来有些人在因特网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和你们拥有一样的名字。希望不久的将来你们的名字也能够在因特网上被别人发现……当然,不要像“马家爵”那种哦。J)

    四、课堂小结

    在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用适合的搜索引擎类型找到相关的资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查找的资料不同,如果大家对一种搜索引擎查找的结果不满意,可以多尝试几种不同的搜索引擎。资料搜索后,要注意保存下来,以备后用。保存的方法,可以把整个网页保存下来,也可选择部分文字或者图片资料保存。

    实际上搜索的技巧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参考书本的第22页,平时搜索的过程也要注意总结经验。

    篇3:师说教学设计方案

    师说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设计方案,师说,教学

    师说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师说》教学设计方案(韩愈)安福二中:李冬元【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

    师说教学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师

    说》教学设计方案

    (韩

    愈)

    安福二中:李冬元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

    二、走近作者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因为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2、关于“说”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3、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

    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4.

    细读课文,疏理结构

    老师的职责

    立论

    从师的必要

    择师的标准

    反面论证

    批判耻于从师

    正面论证

    师生关系与师道关系

    四、具体研习课文

    (1)

    研读第一段:

    1、朗读此段,解读字词;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是什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⑥“师道”指什么?

    ——“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⑦“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在对待老师上有什么不同?结果如何?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结果:“圣益圣,愚益愚。”

    3.讨论:

    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学成才”是不是与韩愈说的“必有师”相矛盾?韩愈所说的“道”指什么?我们今天要以什么为师?

    4.总结本段: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师之所存也”):总说老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第二层

    :(“嗟乎”——结尾):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对比,作者在这组纵向比较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具体研习课文;

    2、背诵所讲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研读第二、三段:

    1.重点句子解释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否定判断句,“非……也”构成否定判断)

    2.分析:

    ①说说这两段与第一段有什么联系的?

    ——这两段以第一段为立论根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②第二段说什么?

    ——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对比:作者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直接的否定。

    ③第三段又说什么?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对比:作者在这组横向比较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讽刺语气的强烈感慨。

    3.小结:从“嗟乎”到第三段,从三方面对比,针对时弊,剖析“不从师”的症结。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

    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感情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4.讨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别?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二、研读第四段

    1.提问:第四段与中心论点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第二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作者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耽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体现格言的警辟性。

    第三层:最后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2.总结:

    “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三、研读第五段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1.问题探讨:

    ①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倡导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倡导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肯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

    ②作者为什么称赞李蟠?

    ——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

    2.小结:

    这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二、三段,“能行古道”照应第四段。虽为附记性质,但是紧扣中心。作者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评。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倡导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单,但有力地照应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知识归纳;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文言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老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矣

    风尚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

    3、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该掌握的虚词

    1、之:爱其子而教之

    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传可知矣

    用在主谓间,取独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吾欲之南海

    动词,到

    、往

    2、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作主语。他们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复指,作主语。代词,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代词,作兼语。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作定语。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

    作语气副词,表猜测。

    大概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作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判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介宾短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难道……吗?”)

    二.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二段一连用了三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总结:

    本文讲了许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识?

    作者第一次提出了老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但作者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四、与《捕蛇者说》比较,指出它们运用的对比手法有什么不同?(讨论)

    从上文分析,本文是用三种人进行并列对比的,而《捕蛇者说》是用一种情况反复对比:1.以剧毒之蛇与愿以捕蛇抵赋的人之多相比;2.以蒋氏一家三代的遭遇与同村其他人家的遭遇相比;3.以蒋氏一岁犯死者两次,其余时间则熙熙而乐,与乡人每天担惊受怕相比。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四;补充练习。

    2.背诵课文。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