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市政工程监测方案

    时间:2021-03-28 12:19:2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市政工程 监测 方案

    市政工程监测方案 本文关键词:市政工程,监测,方案

    市政工程监测方案 本文简介: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31.1编制依据.31.2编制原则.3第2章工程概况.42.1工程简述.42.2设计概述.4第3章监测施工部署.53.1测量组织机构.53.2测量人员配置.53.3测量仪器配置.53.4施工监测管理.5第4章施工监测.74.1监测范围.74.2监测内容及方法.74.3监

    市政工程监测方案 本文内容:

    1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3

    1.1

    编制依据.3

    1.2

    编制原则.3

    2

    工程概况.4

    2.1

    工程简述.4

    2.2

    设计概述.4

    3

    监测施工部署.5

    3.1

    测量组织机构.5

    3.2

    测量人员配置.5

    3.3

    测量仪器配置.5

    3.4

    施工监测管理.5

    4

    施工监测.7

    4.1

    监测范围.7

    4.2

    监测内容及方法.7

    4.3

    监测要求.9

    5

    监控测量数据反馈及分析.10

    5.1

    数据采集.10

    5.2

    数据整理.10

    5.3

    数据分析.10

    5.4

    监测数据的反馈.11

    5.5

    预警机制.11

    6

    监测应急方案和保证措施.13

    6.1

    保证措施.13

    6.2

    应急方案措施.13

    6.3

    测点保护.13

    6.4

    监测注意事项.13

    第第

    1

    章章

    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1.1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1.1.1

    施工图纸

    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

    PPP

    建设项目(河西片区)日新路排水工程施工图

    纸。

    1.1.2

    交接桩资料

    《普通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

    1.1.3

    现行国家、行业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

    (1)

    《工程测量施工规范》

    (2)

    《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

    (3)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4)

    《水准仪检验标准》

    (5)

    《全站仪检验标准》

    (6)

    《钢尺、塔尺检验标准》

    (7)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11/489-2016

    (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1.2

    编制原则编制原则

    (1)在充分理解施工图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合理、可行、经济的施工方案。

    (2)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3)结合实际情况争取方案实用、便捷。

    第第

    2

    章章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述工程简述

    本工程为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治理

    PPP

    建设项目(河西片区)日新路排水工

    程,设计雨水管线起点从云景南大街沿现状道路自北向南新建一条雨水管道(箱涵)

    ,终

    点与现况管(沟)汇流后接入万盛南街现况管(沟)

    ;设计污水管线分为

    AB

    两段,A

    起点为万盛北街,终点接入云景南大街现况污水管线;B

    段起点为万盛北街,终点为万盛

    南街设计污水管。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支护结构施工、管道开槽、顶管施工、混凝土管道、

    检查井、特殊井等。工程具体位置见图

    2-1-1

    所示。

    2-2-1

    日新路排水工程位置图

    2.2

    设计概述设计概述

    2.2.1

    设计污水管线

    设计污水主线(除

    WB-1~WB-7

    采用明挖施工工艺)以及部分过街支线均采用顶管法

    施工。顶管始发井拟建净空尺寸为

    4m×7m,接收井及反挖井拟建净空尺寸

    4m×4m,始

    发井、接收井以及反挖井深度为

    4.063m~6.482m,采用倒挂井壁法施工。

    2.2.2

    设计雨水管线

    设计雨水主线(云景南大街~万盛南街)位于道路中线以东约

    5m,设计雨水主线支

    线均采用明挖法施工。管径为

    D600、D800、W×H=1800×1400、W×H=2200×1600

    W×H=2600×1600。基槽开挖宽度

    2.3m~4.8m,基坑开挖深度为

    2.4m~

    3.5m。

    2.3

    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周边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

    2.3.1

    周边建构筑物

    本工程日新路道路两侧主要建(构)筑物有:道路东侧中国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天

    地美墅,道路西侧阿尔法社区、便民菜市场等,如图

    2-3-1

    所示。

    ?

    ?

    D

    D

    1

    1

    ú

    ú

    ?

    ?

    ?

    ?

    ú

    ú

    ò

    ò

    ?

    ?

    à

    à

    ?

    ?

    ?

    ?

    D

    D

    D

    D

    T

    T

    ?

    ?

    ?

    ?

    o

    o

    ?

    ?

    ó

    ó

    ê

    ê

    ÷

    ÷

    á

    á

    ?

    ??

    ?

    ü

    ü

    í

    í

    á

    á

    ?

    ?

    ?

    ?

    ·

    ·

    ?

    ?

    3

    3

    ?

    ?

    í

    í

    ò

    ò

    ê

    ê

    ±

    ±

    ±

    ±

    ?

    ??

    ?

    í

    í

    ò

    ò

    ê

    ê

    ?

    ?

    D

    D

    ò

    ò

    ?

    ?

    ?

    ??

    ?

    ì

    ì

    ì

    ì

    μ

    μ

    ?

    ?

    ?

    ?

    à

    à

    ê

    ê

    ?

    ?

    í

    í

    ò

    ò

    ê

    ê

    ±

    ±

    ±

    ±

    à

    à

    ?

    ?

    .

    .

    D

    D

    ?

    ?

    ?

    ?

    ?

    ?

    ?

    ?

    ì

    ì

    ì

    ì

    μ

    μ

    ?

    ?

    ?

    ?

    à

    à

    ê

    ê

    ?

    ?

    í

    í

    ò

    ò

    ê

    ê

    ?

    ?

    D

    D

    ?

    ?

    t

    t

    ?

    ??

    ?

    °

    °

    ?

    ?

    ?

    ?

    ·

    ·

    ¨

    ¨

    é

    é

    ?

    ?

    ?

    ?

    ?

    ±

    ?

    ?

    ?

    ?

    ?

    ?

    2

    2

    ?

    ?

    ê

    ê

    D

    D

    3

    3

    ?

    ?

    ?

    ?

    T

    T

    ?

    ?

    ?

    ?

    ?

    ?

    ·

    ·

    ?

    ?

    ú

    ú

    ???

    ?

    3

    3

    μ

    μ

    ?

    ?

    ?

    ?

    D

    D

    T

    T

    ?

    ?

    ?

    ?

    ?

    ?

    ?

    ?

    1

    1

    μ

    μ

    è

    è

    ?

    ?

    D

    D

    ?

    ?

    ?

    ?

    ·

    ·

    1

    1o

    o

    ?

    ?

    ?

    ?

    o

    o

    ?

    ?

    ?

    ?

    ˉ

    ˉ

    ?

    ?

    á

    á

    ?

    ?

    ú

    ú

    ?

    ¨

    ?

    ?

    y

    y

    ?

    ?

    ú

    ú

    ê

    ê

    ?

    ?

    1

    1

    ¤

    ¤

    y

    y

    ?

    ?

    a

    a

    ·

    ·

    ?

    ?

    ?

    ?

    ó

    ó

    ò

    ò

    í

    í

    ò

    ò

    ê

    ê

    ?

    ?

    ?

    ?

    ?

    ??

    ?

    ?

    ?

    ??

    ?

    °

    ?

    ?

    ?

    ?

    ó

    ó

    ?

    ??

    ?

    周边建构筑物示意图

    2.3.2

    地下管线

    现状地下管线与设计管线关系见表

    2-3-1。

    现况管线与设计管线位置关系统计表

    1-2-3-2

    现况管线名

    现况管线尺寸距离设计雨、污水距离备注

    1

    热力管线

    Φ800mm

    距离污水管线约

    6m;距

    雨水管线约

    5m。

    位于设计雨污水管线中间

    2

    电信管线

    300*300mm

    距离污水管线约

    7m;距

    雨水管线约

    4m

    位于设计雨污水管线中间

    3

    雨污合流管

    线

    Φ800~Φ1000mm

    距离雨水管线约

    4.7m

    位于道路东侧非机动车道

    /雨水管线东侧

    4

    路灯线

    /

    距离雨水管线约

    5.6m位于道路东侧人行步道上

    5

    电力管线

    4*3*Φ150mm

    距离雨水管线约

    12m位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中

    6

    路灯线

    /

    距离污水管线约

    4.5m位于道路西侧人行步道上

    7

    电信管线

    500*360mm

    距离污水管线约

    6.8m位于道路西侧人行步道上

    8

    电信管线

    200*200mm

    距离污水管线约

    7.6m位于道路西侧绿化带中

    9

    燃气管线

    Φ300mm

    距离污水管线约

    11.3m位于道路西侧绿化带中

    10

    电力管线

    1400×1600mm

    距离雨水箱涵约

    10m位于道路东侧绿化带中

    第第

    3

    章章

    监测施工部署监测施工部署

    3.1

    监测组织机构监测组织机构

    针对本标段的特点,为了保证各项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成立专门的监测小组,小组由

    经验丰富的技术和测量人员担任组长、副组长,监测组织结构如图

    3-1-1

    所示。

    组长

    副组

    副组长

    现场测量组

    数据分析组

    3-1-1

    施工测量组织机构图

    3.2

    监测人员配置监测人员配置及职责及职责

    3.2.1

    监测人员

    根据工程监测需要,配备监测人员

    4

    人,负责全线的监测工作。

    3.2.2

    岗位职责

    (1)监测负责人: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甲方及监理要求,编制施工监控量测方

    案。现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方案执行。负责对施工中监测及事后数据

    的分析、上报和测量仪器的保管等关于监测全部工作的安排与指导。配合项目总工完成其他

    相关工作。

    (2)现场监测人员:熟悉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对施工中测点保护、数据的真实性负

    责。配合监测负责人完成其他相关工作。

    (3)数据处理人员:将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得知监测结果,并通

    过汇曲线形式进行数据处理,上报监测负责人,并将每次监测结果存档留存。配合监测人员

    进行现场测量及监测负责人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

    (4)仪器保管员:对监测仪器进行台账登录,并保证仪器在合格检定期内。并将所有

    仪器进行规格码放,随时清理仪器外表的污垢等赃物。配合监测人员进行现场测量及监测负

    责人安排的其它相关工作。

    3.3

    监测仪器配置监测仪器配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我项目配置先进的监测仪器及元件进行现场观测,保证监测数据

    的精度及准确度。具体监测仪器及元件见表

    3-1-2

    所示。

    监测仪器及元件配置表

    3-1-2

    测量工具厂家型号及规格精度单位数量

    全站仪徕卡TCA18001

    秒台2

    棱镜徕卡//套4

    反射片/

    20mm×20mm

    /片若干

    电子水准仪天宝DINI02

    每公里观测

    精度达

    0.3mm,最

    小显示

    0.01mm

    台1

    铟钢尺天宝2m/把2

    尺垫///个2

    钢卷尺/50m/把2

    钢卷尺/5m/把2

    注:以上全部仪器均在检定合格有效期内。

    第第

    4

    章章

    施工监测施工监测

    4.1

    监测范围监测范围

    本工程污水主线及支线采用明挖法和顶管两种工艺施工,雨水主线及支线均采用明

    挖法施工。基坑位置在现况路上,距周边建筑物较远,但地下现况管线多。本工程主要

    监测内容范围为地表及地下管线沉降、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等。

    4.2

    监测内容及方法监测内容及方法

    4.2.1

    主要监测内容

    (1)明挖法施工主要监测内容

    本工程明挖段监测项目及方法、监测频率见表

    4-2-1

    所示。

    明挖段监测项目及方法、频率

    4-2-1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及工具

    监测频率

    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全站仪基坑开挖至支护结构拆除:1

    次/天

    2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全站仪基坑开挖至支护结构拆除:1

    次/天

    3地下管线

    电子水准

    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

    次/天

    开挖完成并稳定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

    次/3

    4基坑周边地面沉降

    电子水准

    基坑开挖至开挖完成后稳定前:1

    次/天

    开挖完成后稳定后至回填土完成前:1

    次/3

    5支撑内力

    轴力计或

    应变计

    基坑开挖至支护结构拆除:1

    次/天

    (2)顶管施工段主要监测内容

    本工程顶管施工段监测项目及方法、监测频率见表

    4-2-2

    所示。

    顶管施工段监测项目及方法、频率

    4-2-2

    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工具监测频率

    1工作井圈梁位移全站仪基坑开挖至设计槽底标高:1

    次/天

    2工作井圈梁竖向沉降电子水准仪基坑开挖至设计槽底标高:1

    次/天

    3地表沉降电子水准仪

    顶管施工期间:1

    次/天;

    顶管施工完毕:1

    次/3

    天;

    直至测点速率小于

    1mm。

    4地下管线沉降电子水准仪

    顶管施工期间:1

    次/天;

    直至测点速率小于

    1mm。

    4.2.2

    施工监测方法

    1)地表沉降观测

    ①基准点设置

    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精度的关键,开挖前在基坑边线

    5

    倍开挖深度以外埋设

    3

    个水

    准基点(其中

    1

    个为常用基准点,另

    2

    个为备用点)

    。用混凝土固定牢靠,并采取保护措

    施。点设好后定期按一等水准测量的精度与附近水准点联测,以保证水准基点的可靠性。

    基坑周边地面沉降测量测点按设计图纸要求布置。

    ②地表沉降点观测方法及初始值确定

    地表沉降观测采用全自动电子水准仪按几何水准法进行观测,精度要求在国家一等

    水准,每次采取往返闭合测量。开挖前,连续测量

    3

    次或以上待数值基本一致时,所测

    得的值作为初读数。

    ③地表沉降点布置

    a.明挖段地表监测点布置: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点布置范围为基坑深度的

    1~3

    倍范围内,

    每断面为

    6

    个监测点,沿基坑方向每隔

    20m

    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具体布置见图

    4-2-1

    所示。

    4-2-1

    明挖段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b.顶管段地表监测点布置:地表沉降点布置范围为管道两侧向上

    45°影响线范围内,

    每断面为

    7

    个监测点,沿顶进方向每隔

    15m

    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具体布置见图

    4-2-2

    所示。

    0m2m3m2m3m

    45??

    4-2-2

    顶管段地表沉降监测点布置示意图

    2)支护结构监测

    监测内容: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

    观测方法: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测距和观测,观测时,水平角观测

    4

    测回,距离

    2

    测回,确保精度。沉降采用全自动电子水准仪进行闭合观测。

    ①明挖段监测点布置:在支护结构桩顶部布置监测点,沿基坑方向间距

    15m。具体

    布置见图

    4-2-3

    所示。

    支护结构监测点

    4-2-3

    支护结构监测点布置图

    ②顶管段监测点布置:在工作井长边及短边中点处布置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点。具

    体布置见图

    4-2-4

    所示。

    工作井

    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监测点

    锁口圈梁

    4-2-4

    工作井监测点布置图

    3)支撑内力

    监测内容:监测不同开挖状态下支撑体系的内力变化情况。

    监测方法:采用轴力计或应力计监测支撑的内力变化。

    监测点布置:在支撑两侧布置应力计,沿基坑方向间距

    18m。具体布置见图

    4-2-5。

    应力计

    支护结构

    内支撑

    4-2-5

    支撑内力监测点布置图

    4)地下管线监测

    监测内容:监测不同开挖状态及个施工阶段现状管线的沉降情况。

    监测方法:管线沉降观测采用全自动电子水准仪按几何水准法进行观测,每次采取

    往返闭合测量。

    监测点布置:监测点布置在管线的正上方,沿管线方向每

    20m

    布置一个。

    (3)巡视项目

    1)支护结构:支护结构成型质量;支撑构件有无变形、开裂。

    2)施工工况: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基坑开挖分段长度

    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

    是否正常;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3)基坑周边环境:地下管道有无破损、泄漏情况;周边建(构)筑物有无裂缝出现;

    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邻近基坑及建(构)筑物的施工情况。

    4)监测设施;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监测元件的完

    好及保护情况。

    第第

    5

    章章

    监控测量数据反馈及分析监控测量数据反馈及分析

    5.1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

    本工程监测项目采用的主要仪器为电子水准仪和全站仪,有的仪器(如水准仪、全

    站仪等)需人工读数、记录,然后将实测数据输入计算机里,有的仪器(如电子水准仪)

    则自动数据采集,与计算机连接,并将测得的数值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上。

    5.2

    数据整理数据整理

    每次观测后应立即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校核和整理,包括原始观测值的检验、物理

    量的计算、填表制图,异常值的剔除、初步分析和整编等,并将检验过的数据输入计算

    机上的表格内,形成报表。

    5.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

    采用比较法、作图法和数学、物理模型,分析各监测物理量值大小、变化规律、发

    展趋势,以便对工程的安全状态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估决策,如绘制测点时间位移曲

    线散点图和距离位移曲线散点图。

    如果位移的变化随时间而渐趋稳定,说明基坑处于稳定状态,支护系统是有效、可

    靠的,如图

    5-3-1

    中的正常曲线。图

    5-3-1

    中的反常曲线中,出现了反弯点,这说明位移

    出现反常

    的急骤增长现象,表明支护体系已呈不稳定状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

    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全状况。

    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后,还应根据散点图的数据分布状况,选择合适的函数,对监测结果

    进行回归分析,以预测该测点可能出现的最大位移值或应力值,预测结构和建筑物的安

    全状况。

    正常曲线

    0

    反常曲线

    (d)

    0

    正常曲线

    反常曲线

    位移(mm)位移(mm)

    (m)

    5-3-1

    时间-位移曲线和距离-位移曲线图

    5.4

    监测数据监测数据的反馈的反馈

    为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加快信息反馈速度,全部监测数据均由计算机管理,每次

    监测后必须有监测结果,并按期向施工监理、指挥部提交监测周报、月报,并附上相对

    应的测点位移或应力时态曲线图,对当月的施工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施工建议。

    5.5

    预警机制预警机制

    (1)基坑等级划分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见表

    5-5-1

    所示。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划分

    5-5-1

    基坑工程安全等级

    环境、破坏后果、基坑深度、工程地质和地

    下水条件

    一级

    周边环境条件很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基

    坑深度

    h>12m;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地下

    水位很高、条件复杂、对施工影响严重

    二级

    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破坏后果严重;基坑深

    6m<h≤12m;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

    下水位较高、条件较复杂,对施工影响较严

    三级

    周边环境条件简单;破坏后果不严重;基坑

    h≤6m;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位低、

    条件简单,对施工影响轻微

    注:从一级开始,有二项(含二项)以上,最先符合该等级标准者,即可定为该等级。

    根据表

    5-5-1,本工程施工中,明挖段基坑属于三级基坑。

    (2)监测报警

    基坑工程监测必须确定监测报警值,监测报警值应能满足基坑工程设计、地下结构

    设计以及周边环境对被保护对象的控制要求。

    1)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GB50497-2009,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应根

    据监测项目、支护结构的特点和基坑等级确定,明挖段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详见

    5-5-2

    所示。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5-5-2

    累计值(mm)

    序号监测项目

    绝对值(mm)

    相对基坑深度

    (h)

    变化速率

    (mm/d)

    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60~7014~198~10

    2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35~4012~144~5

    3基坑周边地表沉降60~80/8~10

    4支撑内力80%~90%f/

    注:①h

    为基坑设计开挖深度,f

    为设计极限值。

    ②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最小值。达到累计值应报警。

    ③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连续

    3

    天超过报警值的

    50%,应报警。

    ④明挖段基坑深度范围是

    2.4m~3.8m,以上相对基坑深度

    h

    2.4m,把深度

    2.4m

    的数值作为累计报警值。

    ⑤根据以往施工中的经验,达到

    60%的累计值时,就达到预警值,我项目部将

    加强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达到累计值。

    2)本工程与基坑垂直或平行的主要管线包括电力、电信、自来水、燃气和热力。管

    线监测的报警值应根据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确定,如相关主管部门无具体规定,可按照

    5-5-3

    中的数值控制。

    管线监测报警值

    5-5-3

    项目

    监测对象

    累计值(mm)变化速率(mm/d)

    压力10-301-3

    刚性管道

    非压力10-403-5

    管线位

    柔性管线10-403-5

    注:①根据以往施工中的经验,达到

    60%的累计值时,就达到预警值,我项目

    部将加强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达到累计值。

    ②达到以上累计值应报警。

    3)顶管段施工中监测项目报警值如表

    5-5-4

    所示。

    顶管地表沉降报警值

    5-5-4

    报警指标

    项目

    日变化量(mm)累计变化量(mm)

    地表沉降-5~5-30~30

    注:据以往施工中的经验,达到

    60%的累计值时,就达到预警值,我项目部将加强

    监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采取一定措施,避免达到累计值。

    第第

    6

    章章

    监测保证措施监测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及注意事项

    6.1

    监测保证措施监测保证措施

    为保证量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及连续性,特制定以下保证措施:

    (1)监测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

    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

    施工进度控制计划中。

    (3)项目监测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

    (4)监测仪器需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校的管理。

    (5)监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应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各监测项目在监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实施细则。

    (7)监测数据均要经现场检查,室内两级复核后方可上报。

    (8)监测数据的存储、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进行。

    (9)针对施工各关键问题及早开展相应的小组讨论活动,及时分析、反馈信息。

    6.2

    应急方案措施应急方案措施

    在监测过程中,根据数据分析结果,预测到地下有塌陷或空洞现象发生时,马上请

    示主管领导,要求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通知周边各行政和职能部门协助解决。

    (1)地面沉降超限

    当地面沉降超限或沉降速率过大时,加强监测频率,分析原因。采用相应的加固措

    施。

    (2)支护结构位移超限

    当支护结构位移超限时,加强监测频率,分析原因及变形发展趋势。采用增加支撑

    方式限制支护结构位移继续发展。当支护结构位移过大时,人员撤离基坑。

    (3)现状管线沉降超限

    当现状管线沉降超限时,加强监测频率,分析原因,通知管线权属单位。与管线权

    属单位协商保护措施。

    6.3

    测点保护测点保护措施措施

    (1)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埋设质量,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确认埋设好后,埋设人员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初始数据存档,作为

    开挖时监测的参考。

    (3)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做出醒目标志,设保

    护装置。

    (4)基坑周边监测点,严禁被掩埋或遮盖。

    6.4

    监测人员安全保障措施监测人员安全保障措施

    为加强作业过程中的人员、设备安全,及时地发现和消除各种事故隐患,确保安全

    生产作业,特在测量工作时采取以下安全保障措施:

    (1)监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

    (2)监测人员在道路上监测时必须穿反光背心,并视现场作业情况设置锥桶;若因

    监测需要穿行马路,注意车辆并安排专人负责交通指挥;

    (3)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制度;

    (4)靠近沟槽作业时,注意人员、仪器安全,必要时用安全绳防护;

    (5)听从指挥,不盲目作业。

    6.5

    监测注意事项监测注意事项

    (1)定期对监测控制点进行复测,确保其稳定有效;

    (2)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对破坏的监测点立即在该区域内布置新的测点进行观测;

    (3)监测仪器按规定时间进行检定,以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固定专人管理仪器,

    进行保养和维修;

    (4)当天的监测成果当天报,及时送报相关部门;

    (5)监测值出现异常时,迅速报告主管领导并加密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

    24

    小时

    不间断监测,以便及时有效地指导施工。

    篇2:【市政工程】敦化市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市政工程】敦化市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本文关键词:敦化市,渗滤,垃圾场,市政工程,垃圾

    【市政工程】敦化市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本文简介: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目录第一章概述2第二章方案论证4第三章工艺设计7第四章投资估算11概述敦化市地处长白山西麓。自从1985年,撤县建市后,敦化市的工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

    【市政工程】敦化市某垃圾场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案 本文内容: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

    ;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目录

    第一章

    概述2

    第二章

    方案论证4

    第三章

    工艺设计7

    第四章

    投资估算11

    概述

    敦化市地处长白山西麓。自从1985

    年,撤县建市后,敦化市的工农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之产生的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问题也不断恶化,成为敦化市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桎梏。据统计1998

    年敦化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9.26

    万吨,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6.8

    万吨。与我国许多城市一样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不利局面。为此,敦化市建设了一座全省最大规模的垃圾填埋场,占地35

    公顷,并积极采用垃圾制砖技术,进一步使垃圾变废为宝。

    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垃圾渗滤液污染的控制与治理。垃圾渗滤液是指超过垃圾所覆土层持水量和表面蒸发潜力的雨水进入填埋场地后,沥经垃圾层和所覆土层而产生的高浓度污水。渗滤液还包括垃圾自身所含的水份、垃圾分解所产生的水及地下水的浸入量。由于渗滤液在流动过程中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等),渗滤液的水质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来说,其pH

    值在4~9

    之间,CODCr

    在2000~62000mg/L

    范围内,BOD5

    在60~45000mg/L

    之间,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一般还含有较高浓度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总之城市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以妥善处理、肆意排放,必将对地下水、地表水构成严重威胁。

    我们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先进渗滤液处理技术基础上,结合敦化市的环境气候特征以及垃圾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做了以曝气脱氮配合生物处理方案。针对敦化市的地区气候特征,采用渗滤液回灌喷洒技术,将处理过的渗滤液回灌进入垃圾填埋场,促进渗滤液的净化和减量,而且可以加速垃圾的稳定化进程。从而使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可以做到零排放。工艺设计中将氨吹脱与生物处理部分结合为一体化设备,便于操作管理。

    1.1

    设计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

    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

    3)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4)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5)

    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6)

    同类企业污水水质数据、试验报告、设计经验

    1.2

    设计原则

    (1)要结合我国北方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并能当地政府环境保护及污染治理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

    (2)工程规模、投资数额要考虑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付能力,做到切合实际,降低工程费用。

    (3)应注意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比较和选择工程方案时,要优先考虑工艺先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方案,以降低工程造价,减少运行成本。

    (4)统筹考虑施工方便、管理维护便捷、运转安全等因素。

    1.3

    设计范围

    城市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设备一套,处理规模300m3/d。

    方案论证

    2.1

    设计水量

    按照甲方提供的原始资料确定本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水量为300m3/d。

    2.2

    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依据甲方提供资料以及国内同类垃圾渗滤液的水质资料,确定进水水质如下:

    表1

    垃圾渗滤液水质一览表

    指标

    CODcr(mg/l)

    BOD5(mg/l)

    NH3-N(mg/L)

    SS

    (mg/l)

    数据

    6000

    2000

    400

    1000

    出水水质依据《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的相关要求确定如下:

    表1

    垃圾渗滤液水质一览表

    指标

    CODcr(mg/l)

    BOD5(mg/l)

    NH3-N(mg/L)

    SS

    (mg/l)

    数据

    300

    150

    25

    200

    2.3

    处理方案

    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有的已用于工程实践。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的复杂多变性,目前尚无十分完善的处理工艺,大多根据不同填埋场的具体情况及其它经济技术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工艺。

    根据甲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确定了原水和出水的水质条件及其变化系数,本方案确定以曝气脱氮、厌氧-缺氧-好氧生化处理配合循环回灌的工艺路线。

    垃圾渗滤液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大,有机物浓度高且难于降解,污水可生化性差(有时其BOD5/COD

    低达0.07~0.2),污水中营养元素比例失调(NH3-N

    含量高而磷元素缺乏),且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因而其处理难度较高。

    对于本方案的“年轻”和“年老”混合型垃圾填埋场(指垃圾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工业废弃物)产生的渗滤液及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较小而采用合并处理的情形,进行物理化学等预处理去除渗滤液中的氨氮等尤为必要。因而,本方案首先采用曝气吹脱技术处理含量较高的氨氮。经过吹脱,渗滤液中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0%左右,降低了后续生物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此外,曝气吹脱还可起到一定的预曝气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降低渗滤液中COD

    含量,并进一步调整污水营养物质比例,使之更有利于生物处理。

    方案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工艺,这是一种将厌氧-好氧生物处磷与缺氧-好氧生物脱氮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同步脱氮除磷处理工艺。污水和回流污泥自厌氧池流入,循环硝化液由好氧池用泵送入缺氧池。在厌氧池进行磷的释放,在缺氧池进行脱氮,在好氧池进行硝化和磷的摄取。

    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采用循环回灌至垃圾填埋层,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案。通过循环喷洒可提高垃圾层的含水率(由20%~25%提高到60%~70%),增加垃圾的湿度,增强垃圾中微生物的活性,加速产甲烷的速率、垃圾中污染物溶出及有机物的分解。其次,通过循环不仅可降低渗滤液的污染物浓度,还可以因喷洒过程中挥发等作用而减少渗滤液的产生量,对水量和水质起到稳定化的作用,有利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节省费用。将渗滤液收集并通过回灌使之回到填埋场,除有上述作用外,还可以加速垃圾中有机物的分解,缩短填埋垃圾的稳定化进程(使原需15

    年~20

    年的稳定过程缩短至2

    年~3

    年)。

    这种方式对于敦化市这样的北方地区尤其适宜。北方地区干旱少雨,而且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不利于垃圾发酵降解菌类存活,垃圾稳定化过程更为缓慢。

    垃圾渗滤液水量较小,但污染性物质沉积于垃圾层中,难以分解。采用处理配合回灌的方式,则由于处理量小,工程规模和投资也较多雨的南方低很多。此外回灌的渗滤液经过处理污染物质已经显著降低,经过垃圾层时又可进一步将已沉积的有毒物质带走,并引入大量活性较强的生物菌群,促进了场内的物质循环,提高了垃圾层内细菌的生物活性。因此这种方式对本工程来说是适宜而且有效的。

    2.4

    处理工艺流程

    本方案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原水调节池

    氨吹脱池

    A2/0反应池

    循环水池

    污水

    曝气

    污泥回流

    曝气

    硝化液循环

    循环回灌

    工艺设计

    3.1

    单元处理构筑物设计

    1.原水调节池

    原水调节池根据甲方实际情况,采用未使用的垃圾填埋坑。调节时间确定为7d,有效容积2070m3。

    原水调节池内设污水提升泵两台(一用一备),用来提升污水至氨气吹脱塔。

    水泵型号为WQR15-20-2.2A。

    2.

    氨气吹池

    氨吹脱池为不锈钢结构,内部防腐,水力停留时间5h,有效容积62.5m3,有效水深5m,内径为4m。投加石灰调节pH

    值至10.5

    左右。

    采用穿孔管曝气,气水比2000:1,采用两台罗茨鼓风机曝气,型号为RT-300。

    3.

    A2/O

    反应池

    反应池分为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3

    部分,为三座不锈钢结构。总体停留时间为14h,停留时间比为2:2:3。反应池有效容积为175m3,有效水深5m。

    厌氧池内径为3.6m,高度5.5m,入口处有污水进水管和污泥回流管各一,管径为DN200。

    缺氧池内径为3.6m,高度5.5m,入口处设硝化液循环管,内循环比为200%,管径DN300。池内设循环回流潜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型号WQR17-6-1A。

    厌氧池和缺氧池内各设水下搅拌机1

    台,功率为125W。

    好氧池内径为5m,高度5.5m,采用穿孔管曝气。采用一台RT-300

    罗茨鼓风机鼓风曝气。

    厌氧、缺氧、好氧池内填充软性填料,以增加接触面积,促进生化反应。

    4.循环水池

    循环水池采用不锈钢池,内部防腐。水力停留时间为6h,有效容积75m3。

    结构尺寸为5m×5m×5m。池内设污泥回流泵一台NL50-8,回流比为100%。另设循环回灌水泵两台(一用一备)WQR15-20-2.2A。

    夏季原水调节池和循环水池内需定期投加杀菌灭藻剂,以防止藻类滋生,堵塞设备。

    6.循环回灌系统

    循环回灌系统由循环水池、水泵、管道系统、喷洒装置和电控系统组成。

    3.2

    主要构筑物一览

    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原水调节池

    2070m3

    1

    2

    氨吹脱池

    DN4m×5m

    1

    不锈钢防腐

    3

    厌氧池

    DN3.6m×5.5m

    1

    不锈钢防腐

    4

    缺氧池

    DN3.6m×5.5m

    1

    不锈钢防腐

    5

    好氧池

    DN5m×5.5m

    1

    不锈钢防腐

    6

    循环水池

    5m×5m×5m

    1

    不锈钢防腐

    3.3

    主要设备一览

    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功率(kw)

    1

    污水提升泵

    WQR15-20-2.2A

    2

    2.2

    2

    鼓风机

    RT-300

    3

    3

    潜水搅拌机

    2

    0.25

    4

    回流泵

    WQ16-7-1A

    2

    1

    5

    软性填料

    m

    3

    175

    6

    污泥回流泵

    NL50-8

    1

    7

    循环喷洒泵

    WQR15-20-2.2A

    2

    2.2

    投资估算

    4.1

    投资估算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规模300m3/d。

    工程估算投资(直接费)

    4.2

    编制依据

    (1)建设部1996

    年《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上册

    (2)《给排水设计手册》(第10

    册技术经济)

    4.3

    主要材料及设备价格

    按照厂家报价或现行市场价格。

    4.4

    工程投资估算表

    工程基建投资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参数(L×B×H)

    数量

    总容积()

    材料

    价格(万元)

    1

    原水调节池

    1

    2070

    196.7

    2

    设备间

    1

    21.5

    合计

    218.2

    4.5

    设备投资

    工程设备投资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数量

    单价(万元)

    价格(万元)

    备注

    1

    一体化设备

    1

    124

    2

    污水提升泵

    WQR15-20-2.2A

    2

    0.8

    1.6

    3

    鼓风机

    RT-300

    3

    5.8

    11.6

    4

    潜水搅拌机

    2

    0.5

    1.0

    5

    回流泵

    WQ16-7-1A

    2

    1.1

    2.2

    6

    软性填料

    175m3

    4.3

    7

    污泥回流泵

    NL50-8

    1

    0.4

    0.4

    8

    循环喷洒泵

    WQR15-20-2.2A

    2

    0.8

    1.6

    9

    电控系统

    1

    0.4

    10

    工艺管线

    6.5

    小计

    153.6

    4.6

    工程投资表

    工程投资估算表

    序号

    名称

    类型规格

    数量

    单价(万元)

    价格(万元)

    备注

    (一)

    设备费用

    1+2

    169

    1

    小计

    153.6

    2

    安装运杂费

    1

    ×10%

    15.4

    (二)

    建设费用

    218.2

    (三)

    工程费用

    3+4

    432.2

    3

    工程直接费用

    (一)+

    (二)

    387.2

    4

    工程间接费用

    5+6+7

    45

    5

    系统调试费

    35

    6

    设计费

    5

    7

    工程管理费

    5

    (四)

    工程税金

    (三)×3.41%

    14.7

    (五)

    工程总投资

    (三)+(四)

    446.9

    篇3:建设办市政工程管理规定

    建设办市政工程管理规定 本文关键词:管理规定,市政工程,建设

    建设办市政工程管理规定 本文简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一、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详见质量通病的防治)二、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1、承包人应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针对常见的工程质量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报监理业主审批。2、监理对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应及时审批,并制定相应的监理检查、检验、旁

    建设办市政工程管理规定 本文内容: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

    一、

    常见的工程质量通病(详见质量通病的防治)

    二、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管理规定

    1、承包人应按照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针对常见的工程质量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报监理业主审批。

    2、监理对承包人提交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应及时审批,并制定相应的监理检查、检验、旁站实施细则。最后上报业主单位。

    3、监理依据监理细则督促承包人落实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措施,加强现场的检查、验收力度,并留下相应的检查验收记录。

    4、对承包人不履行规定、落实“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或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由质量通病隐患的,监理应以书面形式要求承包人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合格。拒不执行的给予处罚。

    三、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程序

    施工单位编制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监理单位审查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监理单位编制防止控制质量通病的监理细则

    业主单位审查防治措施和监理细则

    进行工程施工

    监理监督、检查验收措施落实

    四、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记录通用表格(附后)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检查记录通用表

    工程名称

    承包人

    施工部位

    施工内容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处理意见

    通病防治的内容

    质监:

    监理:*年*月*日

    空港经济区道路、排水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一、

    路基工程

    (一)、灰土填筑(10%)

    质量通病:

    1、配比不准确

    原因分析:石灰质量低下达不到三级灰标准、石灰参量不准确、石灰消解过久、灰土搅拌时间过长石灰失效。

    危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要达到三级以上石灰标准;即生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70%,消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55%,未消解残渣含量不大于20%。消解后石灰为白色或土黄色,颜色均匀,成粉末状,无明显消解残渣和石块。第一批石灰进场后监理必须进行抽检送样,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灰土施工,灰土施工前,业主现场检查石灰外观质量,并检查监理和施工单位检验石灰的试验报告。合格后才允许开工,施工过程中监理和业主对石灰外观质量进行抽查,不合格的石灰不准使用。

    (2)、施工过程中,监理严格按铺土和布灰程序,监督施工单位每层厚度是否满足要求,灰土碾压前监理用EDTA滴定法检测法对灰土进行灰剂量检测,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时,再进行碾压。

    (3)、石灰严格按提前7-10天消解,确保石灰活性。消解过程有监理监督。

    (4)、拌和好的灰土在1-3天内必须使用。监理负责监督。

    2、

    搅拌不均匀

    原因分析:搅拌遍数不够和搅拌时含水量偏高。

    危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强度不均匀。

    防治措施:

    (1)、先用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翻拌晾晒。待含水量适宜时(一般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4%-6%)在进行铺土,铺土前必须报验监理现场检查,合格后再铺土。

    (2)、布灰要严格按施工程序布灰,石灰虚铺厚度要满足要求,且石灰散布均匀。石灰虚铺厚度和散布的均匀性必须报验监理检验。

    (3)、适当增加宝马拌和机搅拌遍数。

    检测方法:目测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土的最大颗粒不超过15mm。

    3、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将拌和好的灰土用手可攥成团,松手落地就松散时含水量较为适宜)。

    危害:土体承载力降低、灰土强度偏低、空隙率偏大导致路基沉降。

    防治措施:灰土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灰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灰土含水量后在进行碾压。

    检测方法:1、用灌砂法检测;2、外观检测:表面光洁平整,无松散,无明显轮迹,用18吨压路机排压无弹软现象。

    4、灰土开裂

    原因分析:灰土失水收缩产生开裂。

    危害:(1)、地下水或路基两侧水沿裂缝侵蚀路面结构层影响道路寿命。(2)、裂缝反射至路面。

    防治措施:加大机械碾压功率、加强养生工作、使用收缩性较小的填土,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中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4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3遍水。每天由监理负责现场巡查洒水情况。

    二、

    路面工程

    (一)、二灰土

    同上灰土

    (二)、二灰碎石基层

    1、含灰量少或石灰活性氧化物不达标

    原因分析:1、石灰质量低下达不到三级灰标准;2、生产工艺粗放加灰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3、混合料堆放时间过长活性氧化物失效。

    危害:强度不均匀、偏低甚至不结板。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要达到三级以上石灰标准;即生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70%,消石灰有效钙镁含量大于55%,未消解残渣含量不大于20%。消解后石灰为白色或土黄色,颜色均匀,成粉末状,无明显消解残渣和石块。第一批石灰进场后监理必须进行抽检送样,检验合格后再进行灰土施工,灰土施工前,业主现场检查石灰外观质量,并检验监理和施工单位检验石灰的试验报告。合格后才允许开工,施工过程中监理和业主对石灰外观质量进行抽查,不合格的石灰不准使用。

    (2)、由监理监督,生产出的混合料立即使用(不超过4天)摊铺碾压。时间过长的混合料要重新检测含灰量,重新加灰,监理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2、

    配比不准确

    原因分析:没有使用单级配碎石进行配比。

    危害:压实度和强度不均匀,易产生结构层开裂和离析现象。

    防治措施:必须使用4种单粒级碎石进行配比,监理和业主验收合格后再进行拌合,拌和前先进行试配调试合格后再进行正式生产,生产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筛分试验,拌和过程中要保证各料仓不断料。

    拌和质量检测方法:外观检查,混合料颜色均匀一致,混合料中各规格碎石分布均匀,无缺料、断料情况;试验检测方法,用筛分法试验,检测其级配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摊铺时粗细集料分离

    原因分析:二灰碎石含水量偏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人工修补边角时大料集中,混合料级配偏粗。

    危害:粗骨料少处强度偏低,粗骨料多集中处松散,形不成整体强度。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运输过程离析的重新拌和,摊铺离析的填补细料。如果检测混合料级配偏粗要及时调整。

    检测方法:目测表面大料是否集中、松散,且为麻面。

    4、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

    危害:强度偏低,承载力偏低。

    防治措施:二灰碎石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二灰碎石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范围内后再进行碾压。合理机械配置机械组合碾压遍数、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5、表层强度偏低,表面掉渣。

    原因分析:没有关闭交通,洒水养生覆盖设备不充分,洒水不及时。

    危害:顶面强度偏低并且掉渣。

    防治措施:压实后的二灰碎石采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每天洒水次数视气侯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层面潮湿,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中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1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水。

    6、表面开裂

    原因分析:混合料偏细、养生不到位或是下层反射裂缝

    危害:可能裂缝反射至油面,易受到地下地表水的侵蚀,缩短道路寿命。

    防治措施:下层有裂缝的返工处理,严格控制二灰碎石的级配和加强养生(养生方法同上)。

    (三)、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

    1、水泥含量少或水泥强度不达标

    原因分析:(1)、、水泥质量低下达不到设计标号;(2)、生产工艺粗放加水水泥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3)、混合料从加水拌和到碾压成活时间过长水泥失效。

    危害:强度不均匀、偏低甚至不结板。

    防治措施:(1)、加强水泥进厂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水泥严格按要求频率进行自检和抽检,水泥无结块失效现象;发现水泥质量有问题坚决不使用。(2)、加强拌和质量控制,发现混合料颜色变化较大时,及时停机检查拌和机水泥输送是否有问题,发现问题调整后再继续施工;(3)、生产出的混合料立即使用(不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摊铺碾压。

    2、配比不准确

    原因分析:没有使用单级配碎石进行配比。

    危害:压实度和强度不均匀,易产生结构层开裂和离析现象。

    防治措施:开工前监理和业主审查施工单位必须使用4种单粒级碎石进行配比,拌和前先进行试配调试合格后再进行正式生产,生产过程中每天进行一次筛分试验,拌和过程中要保证各料仓不断料。

    3、摊铺时粗细集料分离

    原因分析: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含水量偏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离析,人工修补边角时大料集中。

    危害:粗骨料少处强度偏低,粗骨料多集中处松散,形不成整体强度。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合料的含水量,运输过程离析的重新拌和,摊铺离析的填补细料。如果检测混合料级配偏粗要及时调整。

    检测方法:目测表面大料是否集中、松散,且为麻面。

    4、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机械吨位碾压遍数不够、机械组合不合理、碾压时土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

    危害:强度偏低,承载力偏低。

    防治措施: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压实度检测,当发现压实度不合格后立即补压,如果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含水量偏高或偏低时调整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1%范围内后再进行碾压。合理机械配置机械组合碾压遍数、调整混合料的含水量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检测方法: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无松散离析,无弹软处,用18吨以上压路机排压无弹软。

    5、表层强度偏低,表面掉渣

    原因分析:施工单位不负责任,没有关闭交通,洒水养生覆盖设备不充分,洒水不及时,第一次洒水过早、洒水量过大,将表面水泥浆冲走。

    危害:顶面强度偏低并且掉渣。

    防治措施:压实后的水泥稳定碎石采取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每天洒水次数视气侯条件而定,始终保持表层面潮湿,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封闭交通。春秋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1遍,夏季晴天或大风天一般早晚各洒一次,9点至18点至少洒3遍,阴天和无大风天气早晚各洒1遍水,10点至17点至少洒2遍水。

    6、表面开裂

    原因分析:混合料偏细、养生不到位、水泥用量过大、强度不均匀或是下层反射裂缝

    危害:可能裂缝反射至油面,易受到地下地表水的侵蚀,缩短道路寿命

    防治措施:监理验收下层,下层有裂缝的返工处理,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级配碎石的级配和加强养生,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和水泥掺量的稳定性,避免水泥用量过大和水泥用量偏差太大的现象。最大水泥用量不超过设计用量的2%即7%,水泥用量偏差控制在+1%以内。

    (三)、沥青混凝土面层

    1、平整度差

    原因分析:(1)、底层平整度差,沥青混合料虚扑铺厚度不同,碾压后产生不同沉降,表面平整度差;(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沥青混合料供应不及时,摊铺机不能连续摊铺,导致不同的虚铺压实度,影响平整度;运输车倒车撞击摊铺机,影响平整度;(3)、料底清理不净或将每天运输车中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疙疙瘩瘩,不平整。

    危害: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毁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防治措施:(1)、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这里所指的底层是泛指,底面层、上下基层,底基层等每层平整度对上层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控制基层顶和沥青混凝土下层的平整度,发现该层平整度超标的要进行处理。(2)、底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两边放高程基准线,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卸在摊铺的底基层上。要卸在摊铺的底基层上必须清理干净,加热后另做它用。

    检测方法:用三米直尺检测,路面与直尺间的缝隙最大不超过5毫米。

    2、路面非沉陷型早期裂缝

    原因分析:(1)、碾压时产生微小裂缝的原因:A碾压时间晚,已摊铺的混合料表面变冷,形成僵皮;或过早使用重碾,碾压时产生推移和裂缝;或由于下层清理不干净,底层与面层连接不好。B碾压时加减速太猛,尤其是转弯过猛易产生路面横纹。C沥青混合料过细,其结合料太少(即油石比过低):上碾过早,沥青混合料温度太高;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太差,骨料偏少;刮风雨天或喷水防粘时碾轮喷水过量等,造成沥青混合料温度偏低,产生横向微裂纹。

    (2)、在路面上出现半刚性基层开裂反射的或自身产生的较规律的横向裂缝其产生的原因:A基层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和二灰碎石或二灰土底基层碾压后没有潮湿养生,造成较大的干缩反射上来的横缝。B冬季低温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造成变形受阻产生的横向开裂。C由于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造成路面早期开裂。D当沥青混合料分幅碾压或纵向接茬时,由于接茬处理不符合操作规程要求而造成的接茬开裂。

    危害:1、雨雪水会沿着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逐步扩展为网状开裂。2、碾压时产生的微裂缝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和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路面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寿命。

    防治措施:1、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产生横向裂缝。(1)、严把沥青混合料摊铺前的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抄制过火,油大时必须退货通知生产厂家。(2)、严格控制摊铺和上碾、终碾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施工组织必须紧密,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3)、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碾压前,应轻碾预压,压路机起制动、转向都要平稳。停驶、转移、换向时,关掉振动档。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路段上。(4)、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分幅接茬。(5)、底面层摊铺完成后做好底面层的保护,尽快安排表面层摊铺,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摊铺前应对下层表面进行清扫,并浇洒适量粘层油。(6)、进行横纵缝接缝时,用无齿据切割成垂直的断面,摊铺前将切掉部分清除,并喷洒粘层油。

    3、路面沉陷性、疲劳裂缝

    原因分析:1、出现不规则的纵向裂缝和成片网状裂缝,多属于路基和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或因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2、雨水支管多数处于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中,支管肥槽回填由于不宜夯实,造成局部路面强度削弱面发生沉陷和开裂。3、路面结构层中有夹层,如石料质软、含泥量大,尽管其他结构强度足够,仍会发生沉陷、网裂和龟裂。4、碾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表面过凉,里面过热,当摊铺层较厚时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时会引起路面表层切断,在第一遍碾压时,出现贯穿的纵向裂缝。

    危害:1、外界水会沿着路面裂缝渗入路面基层,甚至渗入土基,造成其承载力下降,使路面过早破坏。2、裂缝部分,特别是裂缝密集的龟裂部分,受水浸入和车辆反复荷载的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坑槽,车辙等严重损坏。

    防治措施:1、对雨水支管肥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2、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避免强度裂缝,减少温度裂缝。3、治理好路基的质量通病,防止路基下沉产生的裂缝。4、要注意对沥青混合料的外观质量检查,矿料拌和要粗细均匀一致,粗骨料要被沥青和细矿料均匀涂复,不应有花白料或油少、干枯现象。5、检查井周围,在路面底基层铺筑后再将检查井升至设计高所留下的肥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

    4、路面松散掉渣

    原因分析:1、冬季施工油温过低,碾压不密实。沥青混合料黏结不牢;2、沥青混合料烧焦,没有黏结力;3、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潮湿和含泥量偏大,或下雨摊铺,沥青黏结力下降;4、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低,细料少,人工摊铺时粗料集中,表面不均匀。危害:油温低和混合料抄制过火,都不能达到要求的压实度,经车辆反复碾压,路面逐渐松散脱落、出坑,严重时会完全失去道路的使用功能-平整度。即使局部掉渣也会造成局部返工的后果。防治措施:1、要掌握和控制好三个阶段的温度,并应有测量记录;2、沥青混合料是热操作材料,应做到(特别是冬季要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的“三快”方法,当测定地表温度低于5摄氏度,停止摊铺。3、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加温过度的材料,做废料处理;4、应气温低施工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有松散,但不扩大的情况时,可在气温上升后,将松散脱落的部分重新摊铺压实;如细矿料有散失,则应采用喷油封面处治;气温较低季节处理可采用乳化沥青封面。5、对小面积掉渣麻面,可局部薄喷一层沥青,撒料压实;大面积掉渣麻面路段,可在气温升至10摄氏度以上时,清扫干净,做局部喷油封面后,撒布3-5毫米碎石,并扫匀压实。

    5、路边啃边

    原因分析:1、下面路基、基层碾压不到位,车轮碾压下层下沉,边部油面掰裂;2、路边积水下渗,使土基或基层失去稳定性,造成路边下沉掰裂。

    危害:雨雪水大量渗入,加剧对路基、基层的破坏,在车轮的冲击力作用下,扩大路面破坏面积。

    防治措施:1、对填土路基要超宽分层压实,达到压实度标准;2、路面完工后,及时休整边坡,防止积水;3、侧石、平石施工时,要保证其密实,防止渗水。

    6、接茬不平、松散、有轮迹。

    原因分析:1、纵向接茬不平是因为两幅摊铺厚度不一致;2、摊铺没有重叠,接缝处缺料不密实;3、接茬处碾压遍数少和碾压温度低,导致油面不密实。

    危害:1、纵向接茬不平,松散不实,经车轮冲击、雨雪侵蚀,易出坑破坏;2、横向接茬不平,有跳车,冲击破坏;3、边部不实易产生雨雪水下渗、冻溶,结构层破坏。

    防治措施:纵横接茬要保证两次摊铺压实厚度一致,冷茬要切成立茬,缺料时要人工补齐;2、对边角部要用小型压路机在适当温度下整平压实。

    7、路面泛油、光面

    原因分析:1、沥青用量过大或矿料不足;2、下封层沥青用量过大。

    危害:降低路面摩阻’易发生交通事故。

    防治措施:1、用适当粒径的矿料罩面,提高路面摩阻力。2、根据泛油程度不同,在高温季节撒铺不同规格的矿料,先粗后细,少撒、勤撒的原则,然后用重型压路机强行压入。

    三、

    排水工程

    1、管口破损

    原因分析:管材运输过程中或管道安装过程中不注意保护。

    危害:可能产生管口漏水现象。

    防治措施:管材运输至现场时设专人负责外观验收,不合格的不卸车;安装吊装过程中注意管口保护,不合格的管材坚决不使用。

    2、管口接缝过大

    原因分析:施工安装管口不到位。

    危害:可能产生管口漏水现象。

    防治措施:安装时设专人负责检查安装质量,个别管口接缝过大的用高标号闭水砂浆封堵。管道回填前由监理和业主检验,管口接缝满足规范要求后再进行回填。

    3、管坑下沉,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原因分析:(1)、回填厚度太大,难以压实;(2)、回填的含水量偏大,无法压实;井周边土没有用小型夯实设备分层夯实;3、管沟开挖时沟两侧没有设置临时排水沟,没有及时排水。

    危害:路面产生不均匀沉降,油面产生裂缝,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1)、回填时,在回填土含水量适中的情况下,严格按规范分层压实,监理要做好每层的检验记录,回填压实度不合格坚决返工。(2)、管沟开挖时沟两侧设置临时排水沟,待槽底干燥时再回填碎石。

    四、

    侧石

    1、强度偏低

    原因分析:配合比控制不严、水泥用量偏低或养生不到位。

    危害:安装和使用过程中容易损坏,影响外观质量。

    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安装过程中施工单位设专人负责检验侧石质量,对掉边掉角的侧石及时更换。现场监理进行检查。

    2、侧石几何尺寸不合格、边角漏浆强度偏低

    原因分析:模板设计尺寸不合格或模板使用次数过多,产生变形,没有及时修复。

    危害:影响安装外观质量。

    防治措施:生产前施工单位牵头,去供货单位调查侧石生产情况和侧石质量,发现几何尺寸不满足要求时,对模板几何尺寸进行检查或对预制出侧石及时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整模板。

    五、平石

    1、平石基础不实和后背混凝土施工不规范

    原因分析:(1)、未按设计要求和质量规范做好侧石基础和认真夯实;(2)、未按设计要求和质量规范做好侧石后背混凝土浇筑。

    危害:稍触外力,即东倒西斜和下沉,保持不了表面的平整度和顺直度。

    防治措施:(1)、平石以下各层次严格按设计压实并保证各层的宽度。(2)、安装侧石时,要按设计水泥砂浆卧底,并保证其密实。(3)、后背混凝土严格按设计尺寸施工,并按程序报验,混凝土采用洒水后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2、强度偏低

    原因分析:配合比控制不严、水泥用量偏低或养生不到位。

    危害:容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断裂。

    防治措施: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配合比和加强养生工作,混凝土采用洒水后塑料薄膜覆盖养护。覆盖后要不断的洒水养生。

    3、表面浮浆多

    原因分析:混凝土坍落度偏大,施工时没有将多余的浮浆清除。

    危害:经过日晒雨淋表面浮浆容易脱落,影响外观质量。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时将多余的浮浆清除。

    4、路面收水不畅

    原因分析:(1)、收水口设置不是最低点;(2)、路面横坡和纵断高程控制有误;(3)、油面与平石相接面平石高于油面,导致油面局部积水;(4)、路口、桥头最低点的汇水量较大,该处设置的收水口数量太少。(5)、收水口堵塞,丧失或降低收水功能

    危害:雨天积水影响行车的安全性,车溅起雨水影响行人行走。雨水下渗,加快道路破坏。

    防治措施:(1)、审查图纸在道路最低点、桥头收水口设计是否合理,适当增加收水井。(2)、油面与平石相接面油面应略高于平石。(3)、严格按设计控制纵断高程和横坡。(4)、雨后观察路面积水情况,有问题及时疏通收水管。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