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乡土人才振兴经验做法

    时间:2020-11-10 20:19:1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乡土 振兴 做法

      乡土人才振兴经验做法

     **坚持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扣紧“五个维度”,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机制体制、加强引用培育、聚合人才力量,全面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发展,构建“一心多点”人才工作新格局。

     把握“高度”,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强**”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和职能职责,今年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4 次,**委组织部召开 5 次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制度,将人才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纳入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签订责任书,不断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以完善“1+N”人才政策体系为抓手,创新推行“1345”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独具阿左**特色的“驼乡英才”制度,进一步规范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流程,不断提高人才引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拓展“宽度”,搭建人才引进桥梁。创新“人才+项目+平台”模式,转变人才引进思路和方式,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医疗联合体、“三区人才”等服务模式,邀请区内外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柔性引进 34 名专家人才,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攻关及成果转化。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突出用人单位在识才、引才、用才中的主体作用,跟进“智汇驼乡 鸿雁归巢”、选调等计划落地实施,畅通“绿色通道”,引进高学历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158 人,通过举办人才交流大会、沙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根据人才特点建立“驼乡智库”储备各类人才,进一步做大人才增量,为各单位融入新鲜血液。

     增加“深度”,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沙产业、文化旅游、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四类平台,累计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 8 家,自治区级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研发中心等 11 家,盟级示范园区、基地等 13 家。分类抓好人才教育培训,依托“干部大讲堂”“双休日大讲堂”等,加强党政人才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对全**领导干部 1700 余人开展了专项培训,下派专家、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培训、科普大讲堂等专题讲座140 余期,开办岗位练兵、职业竞赛和各类技能培训班 25 期,提升人才素质,多

     渠道培养人才。盘活本土人才,分门别类建立“本土人才信息台账”,筹备本土人才资源 1.2 万人,培育“田专家”“土秀才”2000 余人,不断激发激活本土人才主战场、主阵地的内生动力。

     把准“精度”,聚合人才发展力量。聚焦沙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奇石产业等具有地方特色和切实能够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大力推行“**英才”“**英才”工程,选育“**英才”个人 5 名、团队 2 个、人才引领项目 3 个,共获得奖补资金 355.5 万元。推进实施“科技兴蒙”行动,组织实施 23 个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深化“蓝领精英计划”“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选派“三区”专家 20 人,科技特派员 67 人,服务对象达 9000 余户,科技扶贫实现了全覆盖。细致制定农牧区产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推动富民党建“三链”工程,发挥人才队伍辐射带领作用,新增产业链 12 条,创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经济组织 12 个,多途径、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实现产值 7481 万元。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提升“温度”,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继续深化“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进一步做好高学历人才的关心关爱工作,对“智汇驼乡、鸿雁归巢”计划引进的 40 名高学历人才进行跟踪回访,组建“鸿雁归巢”学子宣讲团,通过组织交流、宣传活动,给予人才归属感,加大体制外优秀人才关爱力度,选派党建指导员 87 名,对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帮助指导。加大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专家人才典型宣传和服务联系力度,着力营造全社会惜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

     乡土人才振兴经验做法

     近年来,**市大力推广“科技小院”模式,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强化牵头抓总职能,抓牢“产才融合”这条主线,依托“院地共建”项目平台,以人才驱动助力产业创新发展,着力提升融合辐射、助农服务、引才聚智、党建引领能力,走出一条“人才助农、产才融合”的新路子。

     聚焦融合辐射,提升引领带动力。突出抓融合、促辐射,通过“科技小院”模式,搭建起农民与农技专家人才交流、学农联合创新、不同服务主体协作平台,在服务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牧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有效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目前,全市建成“科技小院”16 个,其中,**建成核心区、果蔬、小麦、西甜瓜、向日葵、玉米 6 个科技小院,**县、**区、**建成灯笼红科技小院、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二狼山白绒山羊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小院等 10 个科技小院,“产才”融合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效应日趋显现。

     聚焦助农增收,提升一线服务力。突出抓服务、促增收,通过“科技小院”让专家人才和科技人员扎根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科技服务,点对点解决实际问题,面对面提供贴心服务,充分发挥科技转化、人才培养、服务产业最大效能。比如,**三道桥镇西甜瓜科技小院“南瓜苗嫁接+生物抗重茬剂”技术比连茬种植增产 20%以上;**县依托“科技小院”平台,先后引进 20 多所科研院校、100 余名专家学者、30 多家企业,引导农民科学管理和精细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区积极打造全域绿色发展“科技小院”,健全“专家+科技骨干+科技指导+科技示范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服务体系,在“三农”一线开展农技科研、社会服务和人才培育。

     聚焦引才聚智,提升人才吸纳力。突出抓引进、促提升,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柔性引才理念,依托“科技小院”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让更多的“候鸟型”“季节型”高层次人才辐射**,汇聚起助力地方发展的“隐形力量”。通过“科技小院”模式,累计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张福锁、康绍忠、吴孔明院士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劲松等国内高层次人才 112人,引进 9 名博士并创建博士科研工作站,建立自治区级研发中心 3 个、工程技术中心 2 个,培养 8 名科技小院人才挂职副**长、副镇长、第一书记等岗位,通过广聚英才为发展“添智聚能”,达到“双赢”效果。

     聚焦同向发力,提升党建引领力。突出抓党建、促引领,把党建引领放在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首位,作为集聚人才合力、激发人才活力重要抓手,把人才牢牢吸附在党组织周围,让科技小院成为各类人才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四联四进十带头”“守初心、担使命、联创助农”“助力脱贫攻坚·聚力乡村振兴”“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等系列活动,筑牢人才“政治之魂”;通过产学研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推进人才引进与基层党建“同频共振”;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凝聚人心和推动发展“同向发力”,让“科

     技小院”更具生命力和引领力。

     近年来,**市找准人才服务脱贫攻坚的切入点,组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投身到扶贫工作中,着力打好“科技+教育+卫生+农牧+**对口帮扶”人才精准扶贫组合拳,推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贡献才智、建功立业。

     科技人才助燃脱贫攻坚之“火”。**市紧紧围绕贫困**县扶贫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推动“三区”科技人才和科技特派员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积极为贫困**村开展技术帮扶。新增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3 家,从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三区”科技人才 130 名。协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向贫困地区发放甘蓝种子 3200亩,推荐申报自治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项目 7 项。同时,不断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方式,加大对贫困农牧民的培训指导力度,助推当地产业发展。今年以来,选聘市、县两级科技特派员 666 名,组建农牧业领域服务团队 27 个、工业领域服务团队 12 个。

     教育、卫生人才灌注脱贫攻坚之“水”。开展调研摸底,全面掌握各**县市区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方面的人才需求状况,制作需求计划表。由市教育、卫健部门统筹选派,按照每个贫困**县至少选派 2 名、其他**县至少 1 名的标准,把业务能力强、志愿服务基层的中青年骨干专家选派下去,重点开展宣传讲学、专题授课、技术培训、对口指导,以传帮带方式解决基层急需紧缺人才培养难题,为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强化人才保障。

     农村实用人才夯实脱贫攻坚之“土”。围绕马铃薯、燕麦、肉牛、肉羊等当地农牧业主导产业,按照“结构稳定、适当调整”动态管理原则,积极吸纳农技人员、致富带头人等农村实用人才充实产业指导员队伍,调整成立了 1967 人组成的产业指导员队伍。同时,选聘 218 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牧业技术专家,组建成市县两级专家指导组,对全市产业发展指导员进行全面培训,协助产业指导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圈舍开展技术指导,使他们成为基层农牧业技术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今年以来,全市共举办产业指导员培训班 11 期,培训产业指导员 1981 人次,产业指导员入户宣讲和现场指导贫困农牧民 4.41 万人次。创建“**市产业扶贫指导通”微信公众号,开通专家答疑、政策法规、农牧讲堂和供求信息等 10 个模块,为贫困户提供线上技术服务。截至目前,“**市产业扶贫指导通”为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问题 110 多个。

     **人才搭起脱贫攻坚之“桥”。以**对口帮扶为契机,搭建起**扶贫扶智协

     作平台,以双向挂职、观摩培训等方式,广泛开展人才交流活动。今年,北京市选派 25 名干部挂职**分管或协管扶贫工作,为推动对口帮扶、扶贫扶困搭建桥梁,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市向北京市选派 26 名挂职干部学习锻炼,选派专业技术人员 323 人跟岗学习先进技术。此外,北京市不断加大教育、医疗等方面技术人才援派力度,向**市 8 个国贫**县选派 98 名专业技术人才。得益于人才的双向交流,**两地人才在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建设、农技人员培养、重点旅游推介以及教育医疗领域帮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切实拓宽了脱贫攻坚之路。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