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桥梁施工工程监理安全质量控制要点

    时间:2020-09-30 15:09:4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质量控制 桥梁 工程监理

      铁路 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要点

     铁路 桥梁工程施工

      质量控制 要点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 2010 年 年 1 月

      目

      录

     1、钢筋加工质量控制要点 2、钢筋闪光对焊质量控制要点 3、钢筋电弧焊接质量控制要点 4、钢筋绑扎接头质量控制要点 5、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质量控制要点 6、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要点 7、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要点 8、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 9、混凝土振捣工序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10、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要点 11、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2、混凝土夏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3、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4、钻孔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15、挖孔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16、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要点 17、钢筋笼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8、水下混凝土灌注筑质量控制要点 19、后张法预制箱梁质量控制要点 20、管道压浆质量控制要点 21、后张法预制 T 梁质量控制要点 22、移动模架制箱梁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23、预制箱梁移梁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24、预制箱梁架设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25、预制 T 梁架设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26、支架浇筑连续梁质量控制要点 27、悬臂浇筑连续梁质量控制要点 28、连续梁 0 号梁段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29、(三角桁架)挂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0、连续梁合拢段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参考标准、规范、资料 1、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TB10416-2003) 2、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60 号) 3、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3-2005) 4、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工程(铁建设[2005]160 号) 6、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 7、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1999) 8、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 9、铁路工程建设原材料质量控制标准条文汇编(2009) 10、铁路桥梁工程施工作业要点示范卡片(2009)

      钢筋加工质量控制要点 01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钢筋验收 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应由同一牌号、同一外形、同一规格、同一生产工艺和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每批不大于 60t,经试验合格后才可使用. 2 钢筋备料 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楚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3 机械检查使用 使用钢筋冷拉机、切断机、弯曲机,应遵守钢筋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先检查后使用,使用后切断电源,设备应做好“十字作业”(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 4 下料 根据下料长度和设计图纸编制配料单,钢筋下料依据配料单进行.弯曲钢筋下料长度=总长度(扣除保护层后,钢筋外皮尺寸)+斜段增加长度-弯折量度差+端部弯钩增长值(根据设计图计算,设计无规定时设标准弯钩).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10d 箍筋直径+箍脚长度(不应小于 5d 和 50 米米). 5 弯制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受力主钢筋制作和末端弯钩形状按照《铁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执行. 用 I 级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 倍. 钢筋应在常温下加工,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完成. 6 储存 加工好的钢筋应编号、分类存放,并作好标识.钢筋存放场地需进行硬化,有防雨防潮措施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项

      目 允许偏差(米米) 受力钢筋全长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3

      钢筋闪光对焊质量控制要点

      02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班前安全检查 机械质量完好,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外壳有接地. 穿绝缘鞋、配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当焊件表面潮湿、覆盖有冰雪,或在下雨、下雪刮风期间,焊工及焊件无保护措施时,不应该进行焊接 2 接头处理 焊件组装焊接前,对焊接接触面和焊缝边缘每边 30 米米-50 米米范围内的铁锈、毛刺等清楚干净,露出钢材金属光泽 3 布置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钢筋直径的 35 倍范围且不小于 500 米米)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 25%.“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4 试焊 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焊接,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 2 个对焊接头试件,并作冷弯试验,待其结构合格后,方可正式试焊 5 正式焊接 对Ⅱ、Ⅲ级钢筋采用预热闪光焊时,其操作要点是:一次闪光,闪平为准;充分预热,频率要高;二次闪光,短、稳、强烈;顶锻过程快速有力. 6 外观检查 接头周缘应适当的墩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 4°,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 0.1d,并不得大于 2 米米;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经剔出重焊后方可提交二次验收 7 取样检验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 200 个作为一批(不足 200 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 6 个试件,3 个作拉力试验,3 个作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钢筋电弧焊接质量控制要点

      03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班前安全检查 电焊机外壳保持完好无损,有防雨、防潮、防晒措施.遇恶劣天气(如雪、雨等)停止露天焊接作业.电焊机设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为该机额定电流的 1.5 倍 2 接头处理 焊接前清除钢筋或钢板焊接部位与电极接触的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 3 布置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钢筋直径的 35 倍范围且不小于 500 米米)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 25%.“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4 试焊 每批钢筋及每工作班正式焊接前先进行现场条件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 5 正式焊接 焊条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根据电焊机和钢筋材质进行选取. 搭接焊、帮条焊的 I 级、HRB335 钢筋可选用 E4304 焊条;HRB400 钢筋焊接可选用 E5003焊条. 搭接焊:搭接接头钢筋的端部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采用双面搭接时焊接长度不小于 5d,采用单面搭接焊时长度不得小于 10d. 帮条焊:帮条焊宜采用与被焊钢筋同级别、同直径的钢筋. 焊接时,在搭接焊形成的焊缝中引弧,在端头收弧前填满弧坑,并使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熔合;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不得应接触不良而烧伤主筋;搭接长度,焊缝的高度、宽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清除焊渣时,作业人员要带防护面罩,防止铁渣飞溅伤人.施焊工作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操作地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方可离开 室外焊接最低温度不宜低于-20℃,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刻接触冰雪. 6 外观检查 应逐个进行外观检查,用小锤敲击接头时,钢筋发出与基本钢材同样的清脆声.焊接表面应平顺,无缺口、裂纹和较大的金属焊瘤,接头弯折角度不得大于 4°;接头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 0.1d,并不得大于 2 米米 7 取样检验 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 200 个作为一批(不足 300 个,也按一批计)从中切取 3 个试件,3 个作拉力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钢筋搭接、帮条焊接的焊缝b≥0.7d≮≥8mmh≥0.3d≮≥4mmd

     钢筋绑扎接头质量控制要点 04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接着布置 仅在确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 25 米米及以下的钢筋方可采用绑扎搭接. 在钢筋密列的结构内,当钢筋间净距小于其直径的 1.5 倍或 30 米米(竖向)和 45 米米(横向)时,不得使用搭接接头. 跨度大于 10 米的梁,不得采用搭接接头.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配置在“同一截面”(两绑扎接头在 1.3 倍搭接长度范围内且不小于 500 米米以内)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 50%.“同一截面”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2 弯钩加工 受拉区内Ⅰ级光圈钢筋末端应作成彼此相对的半圆弯钩,Ⅱ级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直角弯钩 3 搭接 最小搭接长度受拉区 I 级钢筋 30d,II 级钢筋 35d,受压区 I 级钢筋 20d,II 级钢筋25d.受压光圆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纵向钢筋末端可不作弯钩,但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30d 4 绑扎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三处,采用铁丝绑扎结实.靠近模板的绑扎接头铁丝外露部分不得深入保护层 d钢筋搭接图搭接长度≥3d≥2.5d≥3.0d(HRB335)R≥2.5d(HRB335)dd(a)半圆钩(b)直钩钢筋标准弯钩图

      混凝土原材料与配合比质量控制要点 05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水泥验收

     水泥应按批进行验收.同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水泥,散装水泥每 500t 为一批,袋装水泥每 200t 为一批,当不足上述数量时,也按一批计;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日期超过 3 个月时必须再次进行强度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2 矿物掺和料验收

     矿物掺合料应选用品质稳定的产品.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同品种、同等级且连续进场的矿物掺和料,每 200t 为一批,当不足200t 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检测一次

     3 粗、细骨料验收

     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的材料,宜采用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不宜使用山砂.粗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粗骨料存放场应有冲洗设备,确保骨料中粉尘含量不超标.混凝土应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同产地、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粗、细骨料每 400 米³或 600t 为一批,不足 400 米³或 600t 也按一批计,每批应抽检一次 4 外加剂验收 当将不同功能的多种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外加剂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同一生产厂家、同批号、同出厂日期且连续进场的外加剂,每 50t 为一批,不足 50t 时,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 5 水验收

     搅拌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同水源检查不应少于一次

     6 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后经调整确定.配制成的混凝土应能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指标和施工工艺等要求. 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和单方混凝土胶凝材料的最低用量应满足相关验标要求

      混凝土搅拌质量控制要点 06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设备标定 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 2 设备检查 应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检查电源、水源应符合要求,联接应可靠.电气控制柜必须由技术合格的专职电工管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打开.认真检查电器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称量装置应能正常使用,计量应精确,其误差不能超过1%.输送带的张紧度要适当,不得跑偏. 储料区内、提升斗下是否有人或异物,搅拌站工作时,以上区域严禁人和异物进入. 进料、排料闸门以及搅拌鼓的磨损情况.磨损超限时应及时更换. 各部门螺栓应紧固.联接称量斗是否符合要求 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 3 含水率测量

     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而引起的粗细骨料含水量变化,以便及时调施工配合比.一般情况下,含水量每班侧抽 2 次,雨天应随时抽测

     4 设备的湿润

     搅拌设备使用前应使用水泥浆或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浆来润滑搅拌设备内壁

     5 投料

     搅拌时,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所需用水量,待砂浆充分搅拌后再投入粗骨料,并继续搅拌至均匀为止 配料数量允许偏差:水泥和混合材料±1%;粗、细骨料±2%; 水、外加剂±1%

     6 拌和

     分次投料每一阶段的搅拌时间不少于30s,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米in,也不宜超过 3 米 in

     7 检测 对于在施工现场集中搅拌的混凝土,应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均匀性.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8 设备清洗和保养 彻底清洗机械设备及现场.对搅拌鼓内的残余混凝土必须清洁干净.对称量系统的刀座、刀口应认真仔细清洗,确保称量精度. 对机械进行维护保养,对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油(脂).对需保护部位涂漆防锈 9 冬期施工

     应先经过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但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 80℃,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60℃,水泥、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混凝土运输质量控制要点 07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设备检查

     应选用能确保浇筑工作连续进行、运输能力与混凝土搅拌机的搅拌能力相匹配的运输设备.不得采用机动翻斗车、手推车等工具长距离运输混凝土

     2 运输时间 运输时间不宜超过下表规定 气

      温(℃) 无搅拌设施运输(米 in) 有搅拌设施运输(米 in) 20~30 30 60 10~19 45 75 5~9 60 90 注:表列时间系指从加水搅拌至人模时间. 3 搅拌车运输

     运输过程中宜以 2-4r/米 in 的转速搅动,混凝土的装载量约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卸料前应使罐车高速旋转 20-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料斗.

     4 泵送 ①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 ②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以湿润混凝土泵及输送管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道中无异物后,应采取泵送水泥浆、泵送与混凝土内除粗骨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等措施来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③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④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道与垂线不宜小于12℃,并应先把输送管上气阀打开,待输送管下段混凝土有一定压力时,方可关闭气阀 ⑤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 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料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送. ⑥当混凝土泵出现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 ⑦泵送管道起始水平管长度不应小于 15 米.除出口可采用软管外,管道的其他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⑧混凝土宜在搅拌后 60 米 in 内泵送完毕,且在 1/2 初凝时间入泵. ⑨因各种原因导致停泵时间超过 15 米 in,应每隔 4-5 米 in 开泵一次,使泵机进行正转和反转两个方向的运动,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如停泵时间超过 45 米 in,应将管内混凝土清除,并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冲洗管内残余的混凝土 5 冬(夏)期运输

     应对运输设备采用保温隔热措施,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夏季)或受冻(冬季),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水分进入容器或蒸发,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内加水

     6 二次搅拌 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要点 08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准备 工作 混凝土浇筑前,应针对控制特点、环境条件和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浇筑混凝土前,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密,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 2 下料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 2 米,以不发生离析为度.高度大于 2 米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 1 米 3 铺摊 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米以上.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混凝土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 60 厘米(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或 40 厘米(当采用非泵送混凝土时).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如因故间断时间大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时预留施工缝.

     4 冬期 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 25 米米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土面和外漏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 1.5 米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 1.0 米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 20 厘米 5 夏期

     施工 炎热季节浇筑混凝土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光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40℃,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6 大体积混凝土 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000米米)前,应采取必要的降温防裂措施,如搭设遮阳棚、预设循环冷却水系统 7 性能 检测 应采用专用设备对混泥土的坍落度、水胶比及泌水率等工作性能进行检测,高性能混泥土还应该对含气量、拌合物温度进行检测.只有拌和物性能符合设计和配合比要求的混泥土方可入模.高性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5℃-30℃ 8 取样 试件为边长 150 米米的立方体.试件 3 件为 1 组,抗压强度制取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 100 盘且不超过 100 米 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 100 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 5)混凝土同条件养护法试件的抗压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弹性模量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2 )标准条件养护 28 d 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抗渗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每 5000 米 3 同配合比、同施工工艺的混凝土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6 个),不足 5000 米 3 时也应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隧道衬砌每 200 米应至少制作抗渗检查试件一组.

     混凝土振捣工序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09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准备工作

     作业前施工人员应对作业范围进行分区

     2 振捣

     机械振捣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宜为 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冒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捣固棒作业: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 1.5 倍.振动器与模板的距离应保持 5~l0 厘米的距离,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芯管、预埋件等.振动器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下层初凝前)的深度应不小于 5-10 厘米.在振动过程中应不断地将振动器上下抽动,使混凝土均匀受振,振动器拔出时缓慢.不得将振动棒放在拌和物内平拖和驱赶下料口堆积的混凝土拌和物. 表面振动器作业: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 10 厘米左右为宜. 附着式振动器作业:采用附着式振动器时其设置间距应通过试验确定,并与模板紧密连接. 振动台作业:振动台作业应预先进行工艺设计

     3 表面收光

     外露混凝土表面应在混凝土终凝前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 2 遍,抹面时严禁洒水

      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要点 10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初凝前养护 应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 混凝土强度达到 2.5 米 Pa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2 带模 养护 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等措施进行保温、潮湿养护 3 自然 养护 采用麻布等材料将混凝土暴露面覆盖,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保湿材料包裹.包裹物应完好无损,使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 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温差不得大于 15℃, 应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剧烈变化. 采用喷涂养护液时应确保不漏喷.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 20℃. 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气候条件采取控温措施,并按需要测定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将温差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0℃,养护时间不宜小于 28d.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气温低于 5℃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未到达 5 米 Pa 前不得受冻 4 蒸汽 养护 蒸养棚应密闭保温,不宜使用帆布等简易覆盖保温材料.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 5℃,浇筑结束 4-6h 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超过 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 60℃,最大不超过 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 10℃/h

     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1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气温控制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3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2 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

     冬季混凝土宜选用较小的水胶比和较小的坍落度.当混凝土掺用防冻剂时,其试配强度应较设计强度提高一个等级. 骨料不得混有冰雪、冻块及易被冻裂的矿物质 3 热工计算

     施工前应进行热工计算,并经试拌确定水和骨料需要预热的最高温度,以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满足浇筑条件 4 原材料加热

     水的加热温度不宜高于 80℃,骨料加热温度不应高于 60℃,水泥、外加剂及矿物掺合料可在使用前运入暖棚进行自然预热,不得直接加热 5 混凝土拌制

     搅拌设备宜设在气温不低于 10℃的厂房或暖棚内,搅拌前及停止搅拌后,应用热水冲洗搅拌机鼓筒 6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容器应有保温设施,运输时间应缩短,并减少中间倒运 7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及钢筋上的冰雪和污物. 混凝土出机温度不宜低于 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 5℃ 当环境气温低于-10℃时,应将直径大于或等于 25 米米的钢筋和金属件加热至正温. 新旧混凝土接缝处旧混凝土面和外漏钢筋暴露在冷空气中时,应对距离新、旧混凝土接缝 1.5 米范围内的旧混凝土和长度在 1.0 米范围内的外露钢筋进行防寒保温.当混凝土不需要加热养护、且在规定的养护期内不致冻结时,对非冻胀性地基或旧混凝土面,可直接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小于 20厘米 8 自然 养护 冬期施工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应立即防寒保温.混泥土未达到抗冻强度前不得受冻.气温低于 5℃时不得洒水养护,确保混泥土强度未达到 5 米 pa 前不得受冻 9 蒸汽养护 蒸养棚应密闭保温,不宜使用帆布等简易覆盖保温材料.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证环境温度不低于 5℃,浇筑结束 4-6h 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得超过 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温度不宜超过 60℃,最大不超过 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配合比及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 10℃/h 10 拆模

     模板拆除达到必要的强度条件外,还应满足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不得大于 15℃,当温差在 10℃以上,但低于 15℃时,拆除模板后的混凝土表面宜采取临时覆盖措施. 采用外部热源加热养护的混凝土,当养护完毕后的环境气温仍在 0℃以下时,应待混凝土冷却至 5℃以下后,方可拆除模板

      混凝土夏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2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气温

     控制

     当工地昼夜平均温度高于 30℃时,按夏期施工处理 2 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

     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塌度. 炎热季节搅拌混凝土时,宜采取措施控制水泥的入搅拌机温度不大于 40℃,应采取在骨料堆场搭设遮阳棚、采取低温水搅拌混凝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拌和物的温度 3 混凝土搅拌

     混凝土宜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早晚或夜间拌制 4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设备应设防晒设备,运输时间应缩短.运输过程中应对运输设备进行洒水降温 5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地喷水润湿,浇筑宜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速度应加快,入模温度不宜高于 30℃并应避免模板和新浇筑混凝土直接受阳关照射,保证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局部气温不超过 40℃. 应尽可能安排在傍晚而避开炎热的白天浇筑混凝土 6 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覆盖,并增加洒水次数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3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

     准备

     张拉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张拉时,千斤顶后面和油管接头部位附近设防护屏障不得站人,也不得踩踏高压油管. 预应力材料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保持清洁.制作和安装时避免污染和电火花损伤,张拉期间应采取措施避免受雨水或养护用水浇淋.钢绞线、锚具必须经过检验报告,检验状态须标识清楚,防止用错. 张拉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得大于 1.05,油压表的精度不得低于 1.0 级.千斤顶标定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油压表不得超过一周 2 原材 检测

     钢绞线:每批的重量应不大于 30t,不足 30t 也按一批计. 锚具、夹具: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以不超过 1000 套组为一个验收批,不足 1000 套也按一批计 1)外观检查:应从每批中抽取 10%的锚具且不少于 10 套 2)硬度检验:应从每批中抽取 5%的锚具且不少于 5 套 3)静载锚固性能试验:每批抽检一次,不少于 3 套 3 钢绞线下料

     钢绞线的下料长度为孔道的实际长度+工作锚厚度*2+限位板的有效高度*2+油顶高度*2+工具锚厚度*2+200 米米之和下料,其误差为±30 米米;下料时,采用锯轮片加工 4 穿束

     钢绞线穿束前,清除预应力孔道内的杂物及积水.编束时每隔 1-1.5 米绑扎铁线,编扎成束、顺直;编束后的钢绞线按编号分类存放 5 锚具

     清楚锚具下支承垫板上的灰浆,孔口锚下垫板不垂直度大于

     1°时,用垫板垫平,防止切断钢绞线 6 预(初)张拉 预张拉:为避免梁体混泥土收缩开裂,应按设计要求对预制梁带模预张拉.预张拉时,内模松开,不得对梁体压缩造阻碍.初张拉:当混泥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即可进行初张拉 7

     终张拉 终张拉:当混凝土强度、弹性模量和龄期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张拉必须保证两端同步并符合张拉顺序、预留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钢束伸长量两端之和不得超过计算伸长量±6%,两端伸长量相差最大不得超过 10%,钢绞线回缩量小于 6 米米/端,锚具后夹片外露量≤3 米米,夹片错牙量≤2 米米,每孔(跨)梁的滑丝和断丝总数量,断丝及滑丝不应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 0.5%,并不应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同一束钢绞线重复张拉次数不大于3次终张拉完毕,24h后经观察确认无滑丝现象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钻孔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14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场地 平整

     在旱地上应清除杂物,换除软土,平整压实、场地位于陡坡时,可用枕木或型钢等搭设工作平台.在浅水中宜用筑岛或围堰法施工,筑岛面积应依据钻孔方法、设备大小等决定

     2 护筒 埋设

     护筒坚实不漏水,护筒内径应比钻头大约 20 厘米(旋转钻)、40 厘米(冲击钻),护筒顶面宜高出地下水位 2 米,并高出地面 0.5 米.埋设时应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封闭式分层夯实,顶面位置偏差不大于 5 厘米,倾度偏差不大于 1%.

     3 钻机 安装

     安装钻机前,对主要机具及配套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底架应平整,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陷.钻机顶端应用缆风绳对拉紧,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护筒中心的偏差不大于 5 厘米

     4 地质核查 钻孔前按设计所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绘制地质剖面图,挂在钻机上.针对不同地质层选用不同的钻头、钻进压力、钻进速度及适当的泥浆比重 5 泥浆 制备

     泥浆原料宜选用优质黏土,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膨润土造浆.可在泥浆中掺入烧碱或碳酸纳等添加剂,其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正循环旋挖钻机、冲击钻使用管形钻头钻孔时,入孔泥浆比重可为 1.1~1.3;冲击钻机使用实心钻心时,孔底泥浆比重不宜大于;黏土 1.3、大漂石及卵石层 1.4、岩石 1.2;反循环旋挖钻机入孔泥浆比重可为 1.05~1.15.黏度:一般地层为 16~22s,松散易坍地层为 19~28s.含砂率不小于 95%,ph 值应不大于 6.5.在冲击钻取渣时和停钻后,应及时向孔内补水或泥浆,保持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6 钻进

     钻进时应随时检查泥浆比重和含砂率.钻孔过程中做好钻孔记录,经常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钻孔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有钻杆的钻机应将钻头提离孔底 5 米以上,其他钻机应将钻头提出孔外,孔口应加盖.钻孔时,孔内水位宜高于护筒底脚 0.5 米以上或地下水位以上 1.5~2.0 米

     6 终孔 检查 验收

     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钻孔桩钻孔允许偏差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孔的中心位置(米米) 群桩:100;单排桩:50 倾斜度 小于 1%桩长 沉渣厚度(米米) 摩擦桩:≤300 米米;柱桩:不大于 100 米米 客运专线符合设计要求.

     挖孔作业质量控制要点 15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挖孔 条件 挖孔一般只在无法使用大型钻孔的特殊地段采用.施工前应核对地质资料,当存在大量地下水及淤泥和砂层较较厚、地层内有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岩层较厚时均不应采用挖孔

      检查

     工艺. 桩径小于 1.25 米时、桩深度较大(一般不宜超过 15 米)也不应采用挖孔工艺.

     2 孔口 防护

     桩位处地面应高出原地面 50 厘米左右,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孔口围圈应高出面 0.3 米以上,并设防护栏.

     3 防护措施检查

     孔内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挂好安全绳,人员上下不得携带任何工具和材料.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梯.绞车、绞绳、吊斗、卷扬机等机具必须经常检查维修.孔内应设置护盖等防止物体坠落的设施.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和防脱钩装置.夜间作业时孔外应悬挂示警红灯,孔内照明应采用低压防爆灯.孔内作业时,孔口必须有专人看守,随时与孔内人员保持联系,并随时注意护壁变化及孔底施工情况,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协助孔内人员撤出.

     4 挖孔

     按设计桩径加 20 厘米控制截面大小,挖孔过程中,不必将孔壁修成光面,要使孔壁稍有凹凸不平,以增加桩的摩擦力.当临近一孔进行爆破及浇筑混凝土时,孔内的作业人员应撤离至安全地带.

     5 通风

     应经常检查有害气体浓度,二氧化碳含量超过 0.1%时,其它有害气体超过充许浓度或孔深超过 10 米时,均应采用机械通风措施

     6 孔内 爆破

     护壁混凝土强度小于 2.5 米 pa 时不宜爆破作业.孔内岩石需要爆破时应采用小直径浅孔微差爆破,严格控制装药量,孔口应加防护盖,防止石渣飞出.爆破后要迅速排烟,及时清除松动石块、土块.

     7 排水

     孔底应布有集水井,保证排水及时,无积水,地面排水设施良好通畅.

     8 弃渣

     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得堆在孔口周围

     9 混凝土护壁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原地面以下 1 米)径向厚度为 20 厘米,宜高出地面 20~30 厘米.护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15,当作为桩身混凝土一部分时不应低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遇到不良地质,应加强护壁或降水设施,必要时采用钢护筒防护.每挖掘0.8~1.0米深立模浇筑混凝土护壁.两节护壁之间留 10~15 厘米的空隙,以便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10 终孔 检查 验收

     孔径、孔深和孔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孔底无积水、松渣、泥污等软层,地质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挖孔桩挖孔允许偏差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孔的中心位置 50 米米 倾斜度 小于 0.5%桩长

     钢筋笼制作质量控制要点 16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钢筋备料

     钢筋的材质、规格必须满足设计图纸和验收标准要求.钢筋表明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绣等清洁干净,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2 加工场 钢筋笼制作场地应进行硬化,钢筋笼加工及堆放场地应设置防雨棚.长大钻孔的钢

      地检查

     筋笼宜在长线胎架上加工成型

     3 制作

     钢筋笼的分节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可根据加工、运输和起吊能力进行分节.钢筋笼的加强箍筋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主筋附着在加强箍筋外侧,主筋与加强箍筋采用点焊连接.每根桩的钢筋笼分节编号,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数量不超过总数的 50%

     4 保护层 垫块

     钢筋笼四周设置砂浆保护垫块,垫块纵向间距不大于 2 米,环内不少于 4 个,呈梅花形布置

     5 存放

     加工后的钢筋笼存放时,每隔 2 米设置衬垫,使钢筋笼高于地面 5 厘米,钢筋笼应加盖防雨布

     6 质量 验收 钻(挖)孔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 钢筋骨架在承台底以下长度 ±100 米米 钢筋骨架直径 ±20 米米 主钢筋间距 ±0.5d 加强筋间距 ±20 米米 箍筋间距或螺旋筋间距 ±20 米米 钢筋骨架垂直度 1% 注:d 为钢筋直径,单位:米米

     钢筋笼安装质量控制要点 17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运输

     钢筋笼采用专用运输车运至施工现场,长大钻孔桩钢筋运输时应配备专用托架,采用平板车运至现场.运输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钢筋笼不发生变形,必要时在钢筋笼加强筋内侧设置支撑骨架

      2 吊装 入孔

     应根据每节钢筋笼的长度、重量及施工现场的起重条件选用合适的起重设备.吊装时应采取措施避免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吊装前应将钢筋笼上粘附的泥土和污物清除干净

     3 就位检查

     安放好的钢筋笼要保持竖直,平面位于钻孔桩中心

     4 钢筋笼接长

     钢筋笼安装到位,经检查无误后应临时固定在孔口,吊装下一节钢筋笼进行接长,钢筋笼节段的连接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笼安装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缩短钢筋笼接长的安装时间

     5 定位

     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或下沉

     6 质量 验收 安装的钢筋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笼安装的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10 厘米;底面高程偏差不大于 10 厘米. 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 名

      称 允许偏差(米米) 钢筋保护层厚度 c

     c ≥35 米米 +10 -5 25< c <35 米米 +5 -2 c ≤25 米米 +3 -1 注:表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实测偏差不得超出允许偏差范围.

     水下混凝土灌注筑质量控制要点 18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 准备

     水下混凝土施工前制定专项施工技术方案.混凝土应连续灌注,中途不得停顿,混凝土供应必须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

     2 孔底沉渣和 钻孔桩浇筑水下混凝土时,应对孔内泥浆指标进行检测,排除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

      泥浆指标检测

     2-3 米米颗粒,含砂率不大于 2%,泥浆比重不大于 1.1,黏度 17-20Pas,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要求

     3 设备检查

     水下混凝土灌注用储料斗宜采用钢制储料斗,应满足灌注过程中施工需要,结构尺寸制作合理,便于吊装.水下混凝土用储料斗与导管的连接宜采用丝口、卡口连接,采用法兰连接时连接应牢固不变形,采用承插连接时应设置防抱死和临时简易锁扣

     4 下导管

     当水下混凝土灌注面积较大时,应使用数根导管同时灌注.每根导管的作用半径应视导管直径而定,当导管为 250 米米时,作用半径可为 3-3.5 米 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并编号,按自下而上标示尺度;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宜大于孔深的 0.5%,亦不宜大于 10 厘米;组装时,连接螺栓的螺帽宜在上;试压的压力宜为孔底静水压力的 1.5 倍.导管接头法兰盘宜加锥形活套,底节导管下端不得有法兰盘,有条件可采用螺旋丝扣型接头,但必须有防止松脱装置. 导管低端距孔底的距离应能使混凝土球塞或其它隔水物沿导管流入水中,同时将导管内的水、空气和球塞或其他隔水物排出管外,一般为 40 厘米.

     5 首盘混凝土

     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1 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首批混凝土灌注时应在孔周预先设置挡水坎,预先开启抽浆设备,避免泥浆四溢

     6 灌注

     水下混凝土灌注不得中途间歇.每根导管的间隙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不宜大于 30 米 in.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分阶段深一般 2~6 米,不宜超过 8 米. 灌注过程中,导管应缓慢提升或下降,避免在已灌注混凝土中形成空洞或将顶层浮渣卷入

     7 末批 混凝土

     末批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宜控制在3-5米,最小埋深任何时候不得小于1.5米.当出现混凝土灌注困难时,可采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浮渣或提升浇筑斗料增加压力差和抖管等措施进行处理. 水下混凝土浇筑面宜高出桩顶设计高程 0.5-1.0 米.

     8 冬期 养护 桩基混凝土的冬期施工,主要是保证混凝土在灌注时不冻结,能顺利灌注,一般情况不需要养护,只有在桩头露出水面及地面或虽未露出水面、地面,但在冰冻范围之内时,才进行桩头混凝土的覆盖保温养护,覆盖的厚度应当考虑到钢筋导热的影响.

     9 质量标准 水下混凝土浇筑必须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 1.15 倍,每根桩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混凝土试件不得少于 2 组.

     桩身顶端必须清理上层浮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桩顶高程和主筋伸入承台的长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后张法预制箱梁质量控制要点 19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模板支架

     钢模板翼模外侧应适当加宽,用于布置人行道和栏杆;两端应设供施工人员上下的扶梯;端模应设栏杆.模板长度应计入预留压缩量.底模:清理、打磨及时,脱模剂涂刷均匀 底模不平整度≤2 米米/米、四支座板位置高差≤2 米米,反拱预留标准、预埋件齐全、

      位置正确.侧模:脱模剂均匀,与底模接缝严密,梁模板长±10 米米、底模与翼缘板外侧梁高>0 米米且≤5 米米.端模:锚垫板须与张拉槽面板贴紧. 梁宽偏差:>0 米米且≤5 米米.内模:液压系统活动自如,拼缝严密,相邻两节段内模面板错台≤1 米米.

     2 钢筋

     钢筋骨架和箱梁内模采用龙门吊整体吊装时应配备专用的吊具,多吊点均衡起吊.在起吊钢筋骨架前,吊点周围用架立钢筋加强,梁端部底腹板钢筋、顶板钢筋和预埋件等部位及钢筋交叉处均应采用点焊加强,起吊前派专人检查吊点铁链、钢丝绳.受力钢筋全长加工允许偏差±10 米米,弯折位置允许偏差±20 米米. 高效能混凝土垫块 4 个/米 2,钢筋绑扎扎丝方向禁止向外. 波纹管直径满足要求,定位牢固,纵向距跨中 4 米范围内≤4 米米,其余部位≤6 米米,横向偏差≤5 米米.

     3 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模板,发现螺栓和支撑松动时,及时紧固.禁止振捣棒触碰波纹管.浇筑总时间不大于 6h,斜向按照 30゜至 45゜分成 4 米每段,水平分成 30 厘米每层.浇筑过程滞留时间不大于 1h,间断时间不大于 2h.混凝土振捣以插入式振捣为主,附着式侧振为辅.

     4 预应力

     张拉必须保证两端同步并符合张拉顺序、预留管道、锚具、千斤顶三者同心.钢束伸长量两端之和不得超过计算伸长量±6%,两端伸长量相差最大不得超过 10%,每孔(跨)梁的滑丝和断丝总数量,断丝及滑丝不应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 0.5%,并不应处于梁的同一侧,且一束内断丝不得超过一丝

     5 管道压浆

     终张拉后48h内应组织压浆作业,压浆前,清洗孔道,压浆时,作业人员应站在侧面,并戴防护眼镜,对曲线孔道和竖向孔道应从最低点的压浆孔压入,由最高点的排气孔排气和泌水.压浆顺序宜先压注下层孔道. 压浆料计量误差不大于±1%.真空辅助压浆,孔道内抽空后的真空度稳定在-0.06~-0.1 米 pa 之间.压浆时压力控制 0.5~0.6 米 pa,保压时间 3 米 in.

     6 封端(锚)

     终张拉后 24h 后确认无误后,切割多余钢绞线,外露量 3~4 厘米.锚垫板清理干净、锚具、锚垫板表面及外露钢绞线用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锚穴周边混凝土凿毛应全面并露出新鲜石子.防水涂料涂刷均匀,厚度满足 1.5 米米.

     7 桥面防水

     桥面坡度纵、横向正确,泄水管排水通畅,桥面基层平整,且表面干燥平整,无漏筋空洞、蜂窝、麻面、浮渣、浮土、油污.

     8 质量标准 箱梁全长偏差±20 米米;箱梁全长±20 米米;其它指标详见相关标准和规范、指南.

     管道压浆质量控制要点 20 序号

     工序

     质量控制要点

     1 施工准备

     时限:预应力终张拉后 48h 内组织管道压浆. 设备调试:检查锚头的封堵情况,再安装密封罩,最后连接真空泵和压浆泵及其它配套设备.施工前将锚垫板表面清理,保证平整,装上石棉密封圈,将密封圈与锚垫板上的安装孔对正,用螺栓拧紧;按真空辅助压浆装布置图进行各单元体的密封连接,确保密封罩、管路

      各接头的密封性.

     2 搅拌

     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合水用量的 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加入后再搅拌2米in;然后加入剩余的拌合水,继续搅拌 2 米 in.

     3 压浆

     清除梁体孔道内杂物和积水.首先进行抽真空,使孔道内的真空度稳定在-0.06~-0.1 米pa 之间.压浆顺序先下后上,同一管道压浆须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从浆体搅拌到压入梁体时间不超过 40 米 in.压浆的最大压力为 0.5~0.6 米 pa,持压时间 3 米 in.在环境温度高于35℃时,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施工;压浆时及压浆后3d,梁体及环温度不得低于5℃

     4 质量检验 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和纠正.压浆时,每一工作班应留取不少于一组(6 块)的 70.7 米米×70.7 米米×70.7 米米立方体试件,标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