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范文

    时间:2021-02-10 11:27:4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人文 图书馆 智慧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毕 业 论 文(设 计)

      届

      专业

     班级

      题

     目

     数字人文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职

     称

     二О二 0

     年

     月

     日

      I 摘 要

     传统图书馆资源利用主要以图书为主,在数字人文背景之下,人们开始关注图书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的不断升级和改造,让原有的图书资源转变成为数据资源,进一步提升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但这也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出了更多要求,当前高校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高校图书馆建设应该以智慧服务为主要目标,围绕读者需求对服务内容、服务项目进行完善,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从高校智慧图书馆中获取信息资源。

     关 键 词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

     II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Wisdom Library in the era of Digital Humanities Author:

     Supervisor:

      Abstract The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library resources is mainly based on 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humanities,people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use of book resources. Through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brary resources , the original book resources are transformed into data resources,which further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library resources.However,this also puts forward more requirements for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management mode. at pres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to the intelligent library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take the wisdom service as the main goal. Improve the service content and service items around the needs of readers,and further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so that readers can obtain information resources from university wisdom libraries anytime and anywhere.

     Keywords Digital Humanities era; University Wisdom Library; Resource sharing; Service Innovation

     3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前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 1.2 研究问题 ..................................................................................... 1 1.3 研究意义 ..................................................................................... 2 2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相关概念 ........................................ 2 2.1 数字人文的概念 .......................................................................... 2 2.2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 4 3 3 数字人文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推动 ......................................... 5 3.1 推进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 .......................................................... 6 3.2 丰富文化展示的方法和途径 ...................................................... 7 3.3 强化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功能 ...................................................... 8 4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 8 4.1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理念落后 ...................................................... 9 4.2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问题比较突出 .................................. 9 4.3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基础相对薄弱 ............................................ 10 4.4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标准和要求不统一 .................................... 11 5 5 数字人文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 12 5.1 树立数字化、人文性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 ........................ 12 5.1.1 彰显数字化特征 .............................................................. 12

     4 5.1.2 彰显人文性特征 .............................................................. 13 5.2 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共建 .................................... 13 5.2.1 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资源整合模式 .................................. 14 5.2.2 构建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 .......................................... 14 5.3 构建基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场所 .................................... 15 5.3.1 搭建“第三空间” .......................................................... 15 5.3.2 完善安全设施建设 .......................................................... 15 5.3.3 推进图书馆全面网络建设 .............................................. 15 5.4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 ........................................... 16 5.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16 5.4.2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 16 6 结语 ................................................................................................ 17 参考文献 ............................................................................................ 18

     1 数字人文时代的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教授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数字人文时代的到来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创造了契机。随着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数字科技仍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大量的数字设备开始为人们所服务,对人们的各种电子信息予以记录,同时人们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将网络资源与个人需求结合的更为紧密,人们已经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时代网络技术凭借其便利性已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载体,人们开始从计算机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在数字人文时代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随着人们对于图书馆服务需求的多元化,智慧图书馆建设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已经照进现实,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流方向。

     2 1.2 研究问题

     本文结合数字人文时代的特点,分析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问题分析,提出在数字人文时代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措施。因而,重点研究的问题有:

      (1)数字人文时代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影响。

      (2)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2

      (3)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对策。

     3 1.3 研究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和高校师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多元化需求。面对新的形势,高校图书馆应与新兴技术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以智慧化的服务满足广大师生的多元化需求。

      第一,理论方面的意义。本文首先对数字人文时代对智慧图书馆的发展的影响进行研究,然后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拓宽了研究的视角。

     第二,实践方面的意义。本文对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之下,高效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转型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对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2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相关概念

     1 2.1 数字人文的概念

     20 世纪 40 年代末,意大利人文学者 Roberto Busa 提出了,“数字人文 (Digital Humanities)”概念,这一概念最早运用在语言学领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社会所积累的人文资料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人文计算也与艺术领域、文学领域结合的更为紧密,之后数字人文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1] 。《数字人文指南》

     3 (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 对人文计算与数字人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明确分析,之后数字人为开始取代人文计算被传播开来[2] 。但当前学者对于数字人文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一般多数学者认为王晓光教授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王晓光教授认为数字人文的实质是一种关于人文方式的学术研究创新,在人们研究过程中将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与科技技术与人文研究结合,从源头上对人们的知识理解和知识获取方式进行改变,实现对知识理解的深层次理解[3] 。当前很多学者都对数字人文进行了研究,截止到 2019 年,已经有 180 多个数字人文研究机构和实验室正在运行,这些人文机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日本数字人类协会(JADH)、法国数字人文协会(Humanistica)、加拿大数字人文社会协会(csdh/schn)、如澳大利亚数字人文协会(aaDH)、等[4] 。

     数字人文的出现,让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的更为便捷,同时也有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打破了自然利用的时空限制[5] 。首先,数字人文的出现有利于文化资源保护过程中文化理念的落实,文化资源的保护并不是简单的将文化资源放起来不受破坏,而是应该依托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在确保文化资源不受破坏的基础之上,应该让文化资源“活”起来,被人们所熟知,这样文化资源的价值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反过来人们才会更加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数字人文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法,诸如全息投影、立体扫描等手段可以实现文化精髓的重现,也可以将扫描下来的文化资源放在平台上共享,让更多人借鉴。如当前很

     4 多地方都建立了文化遗产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储存着大量可视化的数字资源,能够使传统的物质文化遗产全貌以虚拟的形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为文化遗产传承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让人们对文化推广和交流更有信心,文化平台建设能够使文化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提升了文化传播的模式化和深度化,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还能够形成文化产业,而文化产业的形成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研究[6] 。其次,数字人文的出现让文化变得更为立体。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文化资源,越到近代人类掌握的文化资源就越多,传统纸质的文化资料由于时间原因,可能会出现载体老化或被蚊虫咬,因此很难做到长期保存。而数字文化资源可以存储在网络空间之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以其低廉的存储成本和无限制的存储空间,为人类文化的储存找到了最好的归宿。当今时代,人类很多图书馆在战火或灾难中不幸被付诸一炬,大量的文化资源流失。因此,有必要通过数字人文技术将人类的文化资源上传到网络空间,这样既有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 2.2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

     2003 年,就有学者对智慧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解析之后,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推出了“Smart Library”的服务。同时这些图书馆还出版了《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对学校的智慧服务进行了解读,并指出智慧图书馆就是一个可以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图书馆为受众提供的服务不受到时空限制[7]

     5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对智慧图书馆的内涵和概念进行了界定和研究。学者王世伟指出智慧图书馆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形成的互通互联图书馆,也可以将其成为融合共享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实现了馆馆相连、库库相连,也实现了跨界融合和多样融合[8] 。学者严栋指出,智慧图书馆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形成的开放图书馆,智慧图书馆配备了完善的配套措施和高效的学术资源服务,能够为需求者提供便捷数字资源[9] 。学者单珍、邵波指出智慧图书馆进一步拓展了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职能,智慧图书馆是以智慧空间作为建设核心,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来的图书馆,图书馆主要满足的是用户需求[10] 本研究结合上述学者观点,认为这是图书馆是依赖现代物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海量收集处理,并将整理出来的信息资源为使用者提供无时空限制的多元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智慧图书馆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随时随地的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智慧图书馆的内在特征还是以人本智慧服务为核心,在服务过程中能够满足读者的不断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3 3 数字人文时代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推动

     随着数字人文研究不断深入,当前各个高校和图书馆档案馆都开始关注数字人文研究,并纷纷成立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大和武汉大学都非常关注数字人文发展,并成立了数字人文研究小组并开展了相

     6 关工作。在档案领域,很多传统的档案机构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变,通过对馆藏的数字化,可以将很多馆藏资源转移到网络空间,这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数字人文时代,人们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跨空间和时间检索,进一步提升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1 3.1 推进文献 资源数字化建设

     通过对文献资源的数据化,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有效整合,不仅降低了内容制作成本,同时还实现了数字资源的有效互通互联。以档案领域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为例,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围绕查阅工作来展开,而要想实现档案价值,不仅需要用户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取决于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当前随着人们获取信息渠道的越来越多元化,只有很少的人依赖传统的档案信息资源查询,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逐渐被时间所埋没。而数字人文环境的出现,为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通过对档案资源的数字化,能够在网络空间存储和传输,通过网络途径向各类潜在用户推送,进一步提升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使档案管理工作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以古籍文献为例,古籍文献资料一般保存的年限都非常久远,加之纸质材料容易潮湿、老化,因此对于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要求较高,如何实现古籍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是图书馆和档案馆文献管理机构需要解决的现实困境。为了进一步提升文献资料的保存效果,很多图书馆都对珍贵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修复和管理,通过影印技术将古籍善

     7 本加以复制,并通过光盘对其进行保存,避免因为纸质潮湿老化而影响古籍文献资料的使用。但这种方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在古籍保护过程中还可能因为人文操作不当对古籍造成损害。而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能够以更为便捷的方式对古籍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化处理,同时也能够上传到网络空间对其进行保存和利用,进一步提升了古籍文献的利用效率。

     2 3.2 丰富文化展示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数字人文技术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利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数字人文技术出现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以纸质文字为主,人们要想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必须到图书馆和档案机构,这样才能够看到所想要的文化资源。而数字人文环境之下,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途径足不出户的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相关文献资源的查询,而查询所得到的既具有文字形式,也有图片和视频形式。原来只能依赖于走访和调查问卷形式才能获得的文化信息,现在通过网页运用或手机移动 APP 就可以推送到某个群体,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想要的文化资源。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产业迅猛崛起,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推进,为文化展示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方式方法。

     其次,数字人文技术颠覆了传统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人们在数字人文技术环境之下获取信息的手段和方法也变得更为多元化。例如,图书馆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对文献资源中的结构章节进行认真梳理,并对成体系的文献

     8 资料进行整体分析,对作者的风格体系或某一流派的写作风格进行对比和提炼,从而更好的解释不同文本、不同作者或不同时期人们在艺术创造上的不同特点,进一步提炼出适于人们进行文化传播的知识经验。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对比,也可以对同类别的作品进行深入挖掘,研究某一时期人们在社会关系和文化层面的认知差异,进而更为贴近历史的去还原当时所发生事件的真相。

     3 3.3 强化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功能

     通过现代数字技术能够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依托图书馆藏和档案馆藏等文化机构,借助数字化平台实现更大范围的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数字技术让文化资源的收集、整理、提炼、加工和传播变得更为容易,通过数字平台任何只要通过网络途径并获得认证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平台实现数字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数字平台赋予了大众获取信息的主动权,能够让他们真正的参与到数字文化建设之中,从而摆脱传统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11] 。当前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数字博物馆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后台可以对管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和归类,普通用户就可以从界面上对文化资源进行检索,获取关注的内容。

     4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由于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起步时间还相对较短,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各地的进

     9 展也不一样,因此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条件也千差万别,加之受到地域、人文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存在诸多困境:

     1 4.1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理念落后

     2003 年智慧图书馆才被人们所熟知,当前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时间还相对较短,很多高校领导和图书馆负责人对智慧图书馆了解和认知的程度不同,有些图书馆认识到了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因此做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但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认知还存在偏差。一方面当前高校主要领导对于智慧图书馆还没有达成共识,高校主要领导对职务会图书馆了解不多,因此对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给予的关注和重视就不足,在资金、人才、组织协调方面积极性不高,导致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当前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于智慧图书馆了解的不多,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对于智慧图书馆重视程度不足,加之,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在智慧图书馆宣传普及方面工作不到位,导致当前很多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当前图书馆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重,一旦智慧图书馆进入建设阶段,还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投入很大的精力,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在困难面前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于智慧图书馆实质性建设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减弱。

     2 4.2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问题比较突出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是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另一个弊病,由于我国高校众多,重点院校和普通院校图书馆能够获得的资金数量

     10 存在明显差别,重点高校图书馆能够充足的资金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改造和升级,因此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重点高校能够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智慧图书馆建设之中。而普通图书馆只能借鉴和吸收重点图书馆建设的经验缓步前进。同时普通院校的资金来源取决于地方财政情况,如果地方财政情况吃紧,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可能就会缓拨,加之,学校还要对图书馆资金进行二次分配,由于很多普通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资金分配更为多元化,导致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支持不固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普通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进度。从整体看,当前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相应的政策体系还不够成熟,资金短缺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

     3 4.3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基础相对薄弱

     从当前看,我国高校对于传统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过度的支持力度不一,智慧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薄弱。一是当前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仍然处于传统服务阶段,很多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已经比较固化,师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高校图书馆缺少向智慧图书馆转型的动力。如当前图书馆主要以文献资料查询,书刊借阅等为主,学校师生需要与图书管理员直接交流和接触实现文献服务。二是当前高校图书馆能够获得的资金有限,智能设备更新速度缓慢,很多智能设备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有些重点高校引进的智能设备多,就能够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自助借,还也能够在学校官网开辟专门的图书馆链接,对馆藏资源进行查阅和使用,实现了馆藏资源的移动阅读。但有些图书馆由于投入的资金较少,能够购买的智能设备不多,因此在

     11 基础设施建设上就相对滞后。可以说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进度不一,布局不一,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也没有形成可复制的模式。

     4 4.4 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标准和要求不统一

     由于我国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多数高校的智慧图书馆在标准和要求上都各自为政,更多是从学校自身需求出发进行建设。但对于高校智慧图书馆而言,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大量交换,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交互模式,因此采取何种标准对于信息资源交换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数字转换,需要将读者的信息纳入到系统之中,这里就涉及到读者的隐私安全问题。如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通过对读者借阅信息和个人偏好的分析,就可以对读者进行有选择的信息推送,但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敏感信息,如果没有详细的规章制度对其进行规范,容易造成信息泄露。加之,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如果标准和要求不统一,各个高校智慧图书馆就难以实现信息上的互联互通,容易形成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此外,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仅仅依靠高校力量难以实现这一系统工程,很多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都需要依赖于第三方的支持,第三方企业帮助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如果在供应商设备选择上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可能不同的供应商给不同高校的智慧图书馆提供的设备就会存在技术偏差,甚至会出现不兼容问题,这对于未来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也会带来一些弊端。

     12 5 5 数字人文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措施

     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已经成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之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必将改变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更好的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在数字人文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既要向上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也要与政府相关部门协作,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确保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符合高校未来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

     1 5.1 树立数字化、人文性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

     1 5.1.1 彰显数字化特征

     当前很多高校都推进了智慧图书馆建设,并初步形成了大数据特征。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的更为全面,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也变得更为丰富,特别是在数字馆藏方面增长迅速,这为智慧图书馆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智慧型的服务,而要想实现智慧型服务,就需要高校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准确的捕捉和分析,保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结合读者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智慧图书服务。同时要对用户的行为和数字痕迹进行分析,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基础之上,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和技术标准向用户推送隐形知识和急需信息,真正的做到个性服务和超前服务。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能够对智慧图书馆的内部要素进行统筹规划,更好的挖掘智慧图书馆

     13 内部的资源,结合用户的行为方式和兴趣爱好,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更为智慧化的服务。

     2 5.1.2 彰显人文性特征

     传统图书馆服务主要是通过借阅查询来体现其价值,读者要想查阅图书馆的相关文献资料,需要通过图书馆同意,并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在图书馆进行查阅。而在数字人文环境之下,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支撑之下能够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除了能够为读者提供传统服务之外,人们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对相应的书籍资源进行获取,在新知识获取过程中人们变得更为自由,并根据个人爱好收集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涵养,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应创新服务理念,彰显人文性特征,充分发挥高校智能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将现有的图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运用新媒体,开展高校书香中文活动、高校图书微服务等活动,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涵,彰显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创新性和人文性。

     2 5.2 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共建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依托于高校图书资源作为基础,因此在高校图书馆智慧建设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要实现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只有对图书馆原有的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才能构建海量的数据库资源,这样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才能够有数据资源进行共享共建。另一方面,要在海量数据资源基础之上构建

     14 更为完善的云服务,依托云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更好的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需求。

     1 5.2.1 建设基于大数据的资源整合模式

     智慧图书馆建设需要以大数据作为支撑,实现对智慧图书馆资源的整合,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对各类图书馆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并建立起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在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检索形式对数据资源进行利用。同时大数据也会对用户的行为习惯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行为习惯的深入挖掘,了解用户的个人偏好和学习习惯,进而将智慧图书馆有用的信息向用户推荐,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结果,工作人员对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完善和调整,更好的结合用户的使用需求,进一步细化和深化服务,更加贴近用户的实际需要。

     2 5.2.2 构建资源共享的数字化平台

     在推进资源共享数字化平台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实现数字平台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搭建共享平台时必须严格遵守数字资源共享的相关制度体系和行业规范,这样建立起来的数据资源才能够以统一的标准实现信息的互通。二是要坚持信息协调发展原则,在数字资源搭配过程中要科学的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保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三是要优化系统配置,合理使用经费,由于高校在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能够获得的经费有限,因此必须对经费进行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够发挥出经费的最大作用。四是要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要确保资源能够实现互通有无。

     15 3 5.3 构建基于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场所

     1 5.3.1 搭建“第三空间”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既要保持和完善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信息获取需求;也要为学生和教师学习成长,努力创造一个舒适开放的环境。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场所,也是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场所。因此高校智慧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还要保留适当的小型讨论空间、会议厅和休闲场所,将高校智慧图书馆真正的打造成为高校的第三空间,满足学生们交流互动和社交休闲的需求。同时高校智慧图书馆还应该凭借其技术优势,拉近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三空间的建设让学生在图书馆中既能够实现智力创新互动,也能够实现娱乐交流互动,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

     2 5.3.2 完善安全设施建设

     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凭借其技术优势能够实现更多的功能应用,诸如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数字图书馆的环境感知能力,通过多种传感器的综合运用对于图书馆各个地区的温度、湿度和照明度进行感知,并通过中央处理器自动的调节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和照明度。同时在发生危急事件和火情的时候,还能够通过感应系统主动的判别危险事件的类型以及火灾的种类,自动的开启防火门,并对部分区域实施智能喷水快速灭火,在危机时刻还可以为图书馆人员提供最佳逃脱路线。

     3 5.3.3 推进 图书馆全面网络建设

     在高校社会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夯实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基

     16 础建设,要在原有高校图书馆的基础之上对系统和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进一步提升图书馆内部的网络信息化程度,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到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之中,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感知能力和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运用,将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与大数据进行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智能服务水平。

     5.4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

     1 5.4.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制,特别是在数字人文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在信息获取方面变得更为多元智能,因此如何确保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如何对读者的个人隐私进行保护,如何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挖掘,如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障成为了当前高校智慧图书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构建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制,才能够为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营造良好的智慧环境。只有形成相应的法律规范,高效智慧图书馆建设才能够有法可依。

     2 5.4.2 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

     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的数据化,并通过网络平台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数字资源进行共享共建,从而提升高校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推进高校智慧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具体需要在管理机制、数据标准、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方面实施标准化运作,只有形成标准化的制度规

     17 范,高校智慧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才能够更为充分,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孤岛问题。

     6 结语

     总之,在数字人文时代,数字信息技术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方式,数字化的信息让人们对于文化资源获得更为便利,高校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建设主体有必要在数字人文时代,将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方向转变,并充分利用现代的数字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水平,更好的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的服务。在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构建先进的数字化设备,转变服务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18 参考文献 [1] Busa R. Postscript. Computer science and humanities[M]// Digital Cognitive Technologies: Epistemology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 2013. [2] 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组 . 方法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 [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 王晓光. 数字人文与智慧数据[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v.28;No.110(02):32-33. [4] 赵生辉 . 国外档案领域数字人文项目的实践与启示 [J]. 浙江档案 .2015(9):14-17. [5] 周谦豪,戴泽钒,朱奕帆,et al. inBooks 数字人文工具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上海图书馆开放数据的微信小程序[J]. 图书馆杂志,2019,38(02):47-54+74. [6] 董聪颖 . 穿梭千年 : 数字人文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J]. 档案管理,2018(2) [7] Angela Repanovici,Mihai Turcanu,Luciana Cristea,等. Smart library: RFID implementation in libraries[C]// Proceedings of the 8th WSEA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knowledge engineering and data bases. 2009. [8] 王世伟. 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 图书馆建设,2011(12):7-11. [9] 严栋. 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Smarter Library Based on the Internet of Things[J]. 图书馆学刊,2010,032(007):8-10. [10] 单轸,邵波. 图书馆智慧空间:内涵、要素、价值[J]. 图书馆学研究,2010(11):4-10. [11] 吴加琪 . 数字人文兴起及档案工作的参与机制 [J]. 档案与建设,2017(12):12-15.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