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口腔解剖学复习重点总结

    时间:2020-12-14 20:07:1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解剖学 口腔 复习

      牙体

     一、牙的演化特点: 1.牙形由单一同形向复杂异形演化。

     2.牙数由多变少。

     3.牙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4.牙根由无到有;由端生牙-侧生牙-槽生牙演化;分布由广泛到集中在上、下颌骨。

     二、1、牙的组成:牙冠、牙根、牙颈 2、牙的剖面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3、牙的功能:咀嚼功能、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保持面部形态协调美观、防御功能 三、牙萌出的特点 1、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顺序,左右成对萌出 2、下颌牙的萌出较上颌同名牙略早 3、女性同名牙的萌出略早于男性 四、1、乳牙的萌出时间顺序:I,II,IV,III,V

     2、恒牙的萌出顺序:上颌:6、1、2、4、(3、5)7、8

     下颌:6、1、2(3、4)5、7、8 五、牙体解剖常用名词和解剖标志 (一)应用术语 1.中线:平分颅面部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线。

     2.牙体长轴:是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3.接触区:牙与牙邻面互相接触的区域。

     4.外形高点: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5.线角:牙冠上两个相邻面相交处形成一线,称线角。

     6.点角:牙冠上三个相邻面相交处形成一点,称点角。

     (二)牙冠的突起部分 1、舌隆突:前牙舌面近颈⅓处的半月形隆突起,是前牙的重要解剖特征之一。

     2、嵴: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称为嵴。

     3、三角嵴

     4、横嵴: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 。

     5、斜嵴

     (三)牙冠表面的凹陷:窝、点隙、沟

     六、恒牙外形 (一)切牙组 1、上下颌切牙的区分

     上颌切牙

     下颌切牙 牙冠:

     1.牙冠较宽,发育沟明显

      1.牙冠较窄小,发育沟不明显

     2.舌窝及边缘嵴明显

      2.舌窝及边缘嵴不明显

     3.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面,

      3.切嵴通过牙体长轴

     接近牙体长轴。

     牙根:

     牙根粗壮且直,横切面较圆

      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

     根尖偏向远中

      成沟,中部横切面为葫芦形 功能面:切嵴及舌面

     切嵴及唇面

     切牙的应用解剖 1. 易因外伤而折断或脱落,缺损后对发音和面容美观有直接影响。修复治疗时人工牙形态、色泽应与面型及邻牙相协调。

     2. 切牙的邻面接触区及上颌侧切牙的舌窝顶端,因自洁作用差,常为龋的好发部位;而下颌切牙舌侧接近下颌下腺导管开口处,发生龋坏机会少,但舌侧颈部通常有牙结石沉积。

      3. 上颌中切牙之间偶有额外牙,应及时拔除,以免造成牙列拥挤及咬合关系紊乱;上颌侧切牙常发生变异如锥形侧切牙,也偶有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者。

     4. 上颌中切牙牙根直且圆,牙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上颌侧切牙牙根可有弯曲,牙拔除时应仔细;下颌切牙的牙根扁而窄长,牙拔除时不宜使用旋转力。

     (二)尖牙组 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1、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小 2、上颌尖牙颈嵴、轴嵴和舌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尖牙颈嵴、轴嵴和舌隆突不明显,舌窝较浅 3、唇面观:上颌尖牙牙冠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连线成一定角度,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成近似直线 4、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成钝角 5、下颌尖牙比上颌尖牙牙尖偏近中更明显 6、邻面观:上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部横切面为扁圆形 尖牙的应用解剖 1、牙根与面形:尖牙位于口角处,其根长大粗壮,起支撑口角的作用。上颌尖牙缺失者,对面容影响较大。

     2、龋坏:牙冠各面光滑,自洁作用好,较少发生龋坏,通常是口腔内保留时间最长久的牙。修复时多用作基牙。

     3、拔牙:上颌尖牙牙根为圆锥形单根,拔除时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尖牙的牙根稍扁圆,在牙已松动的情况下,可配合较小的旋转力。

     (三)前磨牙组 1.上颌第一前磨牙( 4

     4 )前磨牙组中体积最大者,颊尖略偏远中。

     2.上颌第二前磨牙(5

     5 )与上颌第一前磨牙比较:轮廓不显突,体积较小,牙尖较圆钝 3.下颌第一前磨牙(4

     4)前磨牙组中体积最小,舌尖短小,有横嵴为其特点 4、下颌第二前磨牙(5

     5)牙冠方圆,牙合 龈高度、近远中径和颊舌径相等 前磨牙组的应用解剖 1、拔牙:上颌前磨牙为扁根且多分叉,不可使用旋转力;下颌前磨牙虽多为单根,但根尖常有弯曲,拔除时主要使用摇力

     2、龋坏:牙合面点隙及邻面是龋病好发部位;6 缺失常以 5 作为桥基牙,以修复 6 3、常作为寻找颏孔的位置 4、畸形中央尖多见于下颌第二前磨牙 (四)磨牙组 上下颌磨牙的区别

     上颌磨牙

     下颌磨牙 牙冠

      1.较直

     1.倾向舌侧

     2.颊尖锐,舌尖钝

     2.舌尖锐,颊尖钝

     3. 面为斜方形

     3. 面为长方形

     颊舌径>近远中径

      近远中径>颊舌径 牙根

      颊舌向,多为三根

     近远中向,二根 功能尖

     舌尖

      颊尖

     磨牙的应用解剖:

     第一磨牙的临床意义 1、萌出早,沟裂点隙多,易龋坏 2、第二乳磨牙形态常与 6 相似,在拔牙时应特别注意鉴别 3、上下颌 6 的位置和关系对建立正常咬合起重要作用 七:乳牙外形 1、色白,体积小,牙冠短小 2、颈嵴突出,舌隆突明显,冠根分明,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特点 3、乳磨牙体积依次递增,乳磨牙 方聚合度大,尖嵴沟不清 4、上颌乳尖牙根尖唯一偏远中者

     八、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

     (一)切缘和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 1、切嵴和牙尖有切割、穿刺、撕裂食物功能, 面有容纳、磨细并限制食物,发育沟是食物磨细后流向口腔的通道。

     2、牙齿初萌时切缘 面是曲线、曲面—与对颌形成点、线接触。

     3、随着儿童生长发育,点接触变为小斜面接触,有利于牙移动建立合适的咬合关系。

     (二)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1、正常突度使排溢的食物—牙龈生理性刺激 2、突度过大——牙龈失去食物按摩而产生废用性牙龈萎缩、牙颈部龋 3、突度过小——食物直接冲击牙龈,造成创伤牙龈 4、防止食物嵌塞 5

     (三)楔状隙:又称外展隙,两牙接触区周围向四周展开的空隙呈 V 字形。

     九:牙髓腔解剖 一、 髓腔各部名称 (一)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口 (二)根管系统: 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副根管

     二、髓腔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一)增龄变化 髓腔形态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变化,是髓腔变化的最主要因素髓腔体积逐渐减小,髓角变低,髓室底变突,髓室高度变小,根管变细,根尖孔窄小。

     (二)病理变化 局限性形成第三期牙本质,髓腔局部形态改变,髓腔缩小

     牙列与咬合

      第一节

      牙列 一、牙列分类

     1、按照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可以分为:恒牙列、乳牙列和混合牙列。

     2、按照牙列形态特质分型: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

     3、按照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为: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二、牙列大小的测量方法

     1、牙列长度:左、右侧中切牙唇侧最垂直距离突点连线与牙列左右侧最后一颗牙远中最突点连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称为牙列长度。

     2、牙列宽度:左右侧同名牙同名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称为牙列宽度。例如:以尖牙牙尖顶间

     距代表牙弓前段宽度、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中段宽度、第一磨牙中央窝间距代表牙弓后段宽度等。

     三、

     四、 ICO关系。

     五、牙尖交错位(ICP):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

     1

     2、由切牙至第一磨牙近颊尖段较平直,从第一磨牙的近颊尖至最后磨牙的远颊尖段则逐渐向上弯曲,此弯曲段曲线亦称为补偿曲线。

     横牙合曲线又称 Wilson 曲线。在上颌,由于其磨牙向颊侧倾斜,使舌尖的位置低于颊尖,因

     口腔颌面部神经

     一、 三叉神经:感觉为主的混合性神经

     分支:1、眼神经:感觉神经;2、上颌神经:感觉神经;3、下颌神经:混合神经

      (1)眼神经:为感觉神经,为眶上裂出颅。分支: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和部分鼻粘膜。(2)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经圆孔出脑颅走行:出圆孔→翼腭窝→眶下裂入眶腔→眶下神经→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面部。

     二、下颌神经:

     混合神经,是三叉神经最大的分支。走行:出卵圆孔→颞下窝→脑膜支、翼内肌支、前干、后干。

     三、面神经:混合神经,含有三种纤维,即运动神经、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面神经经内耳道入面神经管,经茎乳孔出颅。

     1、颞支:损伤表现:同侧额纹消失,吻合支少,不易恢复

      2、颧支:损伤表现:闭眼不全

      3、颊支:损伤表现:鼻唇沟变浅、鼓腮无力、上唇运动无力或偏斜、颊部积存食物

      4、下颌缘支:损伤表现:患侧口角下垂、口水溢出

      四、面神经的应用解剖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面瘫。额纹存在。

     核下瘫:同侧全面瘫,额纹消失。

      动脉 (一)

     锁骨下动脉 1、椎动脉

     2、甲状颈干

      3、肋颈干 (二)

     颈总动脉:

     起点:左侧起自主动脉弓、右侧起自头臂干;走行:胸锁关节深面上行,经气管外侧、胸乳肌深面,进入颈动脉三角;分支: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外动脉; 1.颈动脉窦: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膨大部分,窦壁内含特殊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或受到其他压力刺激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心率减慢,末梢血管扩大,使血压降低。

     (三)

     颈外动脉: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感觉神经末梢,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加快、加深。

     1、 甲状腺上动脉

     2、 舌动脉:第一段:自舌动脉的起点至舌骨舌肌后缘处 第二段:系舌动脉在舌骨舌肌深面一段 第三段:舌动脉于舌骨舌肌前缘处分成舌下动脉。

      以锐器或牙科车针制备牙体时,若不慎损伤此区口底粘膜,可导致舌下动脉出血。

     3、 面动脉(颌外动脉):

     (1)腭升动脉(2)颏下动脉(3)下唇动脉(4)上唇动脉(5)内眦动脉 4、 上颌动脉:分为三段:第一段:下颌段,起始处至翼外肌下缘;第二段:翼肌段,翼外肌下缘至翼上颌裂;第三段:翼腭段,翼上颌裂至翼腭窝。

     (1)下颌段:1)

     脑膜中动脉 2)下牙槽动脉 (2)

     翼肌段 :最长的一段。

     (3)翼腭段:

     1)上牙槽后动脉;2)眶下动脉。3)腭降动脉 4)蝶腭动脉:

     上颌动脉终支,经蝶腭孔至鼻腔。临床意义:麻醉回抽,正颌手术避免腭降动脉损伤。

     5、 咽升动脉 6、 枕动脉 7、 耳后动脉 8、 颞浅动脉:1 面横动脉额支 2 额部 3 顶支 (四)颈内动脉 分段:颈部和颅内部 颈内动脉颈部:走行:起始于颈动脉三角,位于颈外动脉后外侧,转向颈外动脉后内侧,经二腹肌后腹及茎突舌骨肌深面向上入颅。分支:偶见枕动脉。

     颈内动脉颅内部:经颅底颈动脉管入颅。颈内动脉颅内部分支及 willis 环:

     眼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

     (五)

     头颈部的动脉吻合 1、 颈外动脉各分支之间的吻合:与对侧同名动脉的吻合:中线。同侧不同分支之间的吻

     合:

     颏动脉与颏下动脉。

     2、 颈内外动脉之间的吻合:内眦动脉与眼动脉,眶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

     3、 颈内外动脉与锁骨下动脉之间的吻合 二、 面颈部静脉 1、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连成的三角区称为危险三角区。当这个区域发生化脓性感染时候容易形成血栓,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的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2、面总静脉:由面静脉和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而成。

      第六章、口腔颅面部肌肉 (一)口周肌群 4、 口轮匝肌(orbiculars oris):

     浅层:呈扁环形,由围绕口裂数层不同方向的肌束组成。部分肌束由唇的一侧至对侧,为口轮匝肌的固有肌束,构成口轮匝肌浅层。中层;由口周肌上下组肌束参于组成。

     深层:颊肌唇部部分肌纤维构成。

     二、咀嚼肌 主要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1、 咬肌:

     咬肌:嚼肌 。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颧弓下缘前 2/3,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外侧下半部;中层:起于颧弓前 2/3 深面及后 1/3 下缘,止于下颌支中分;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喙突。

     2、 颞肌:

     位置:颞窝内。起点:颞窝内骨面和颞深筋膜深面;止点:喙突、下颌支前缘。分为前、中、后三分。颞深筋膜:两层附着于颧弓内外,中间有神经血管。功能:上提下颌、闭口、下颌侧方运动。

     3、 翼内肌:

     位于下颌支内侧面。浅头:起自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深头:起自翼外板内面和腭骨锥突。两头夹包翼外肌下头。止点:翼肌粗隆。作用:上提下颌骨,辅助下颌前伸和侧方运动。

     4、 翼外肌:

     位于颞下窝内,翼内肌上方,分上下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颞下面及颞下嵴;下头:起自翼外板外面;止点:部分上头止于 TMJ 关节囊和关节盘前缘,下头及部分上头止于关节翼肌窝。功能:稳定和协调盘-髁突复合体:上头:闭口,下头:开口。

     三、 腭部肌肉 1、 腭舌肌::腭舌弓肌肉,下降腭帆,上提舌根,缩小咽门。

     2、 腭咽肌:腭咽弓,缩小咽门,下降软腭,上提咽喉。

     3、 腭垂肌:起自腭骨鼻后棘和腭腱膜,牵拉腭垂向上。

     4、 腭帆张肌:起自翼内板基部和咽鼓管软骨附近,止于腭腱膜和腭骨水平部。功能:拉紧软腭。

     5、 腭帆提肌:起自颞骨岩部下面和咽鼓管软骨膜部,止于腭腱膜和对侧肌,上提软腭、参与咽侧壁移动。

     1、 舌骨上肌群:1)二腹肌:

     后腹:起自乳突切迹,面神经二腹肌支支配;前腹:下颌骨二腹肌窝,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中间腱:舌骨大角和舌骨体侧面。2)茎突舌骨肌 stylohyoid:起于茎突,止于舌骨体和舌骨大角连接处,收缩拉舌骨向后上方。3)下颌舌骨肌 mylohyoid:起于内面的下颌舌骨线,止于正中缝和舌骨体,两侧共同形成肌性口底。4)颏舌骨肌 geniohyoid:起点:下颌骨颏联合后面的颏下棘;止点:舌骨体前面;作用:收缩拉舌骨向上前方。

     2、 舌骨上肌群的功能 :二腹肌拉颏部向后下,参与张口,下颌舌骨肌收缩抬高口底协助吞咽,颏舌骨肌拉舌骨向前,拮抗茎突舌骨肌,舌骨下肌群下拉舌骨,舌骨上下肌群共同收缩可固定舌骨

     口腔颌面部骨和颞下颌关节

     口腔颌面骨由 14 块形态各异的骨组成:成对的有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单一骨有下颌骨和犁骨。

     一、上颌骨 一体:上颌体(略呈锥体形,分为前、后、上、内四面,中央有上颌窦)

     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腭大孔:一般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线的中点,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 1/3 的交点上。

     支柱及支架结构:1.尖牙支柱 2.颧突支柱 3.翼突支柱 薄弱部位:1.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即临床上的上颌骨 Le Fort I 型骨折线;

     2.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 Le Fort Ⅱ型骨折线;3.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 Le Fort Ⅲ型骨折线 二、下颌骨 下颌骨是颌面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位于面部下 1/3,分为水平部下颌体和垂直部下颌支 下颌角: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相连接的转角处。

     (1)

     下颌体 1. 外面 2.内面 3.牙槽突 4.下颌体下缘:为下颌下区手术切口定点的标志 (二)下颌支

     1.内面 2.外面 3.四个边缘 4.喙突 5.髁突 薄弱部位:1.正中联合 2.颏孔区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蝶骨大翼从上到下的孔:圆孔、卵圆孔、棘孔。

      颞下颌关节 一、髁突的主要关节面:前斜面 二、关节盘:具有吸收震荡,缓解关节内压的作用;协调髁突-颞骨关节面大小和形态的关系,维持各种下颌关节运动等功能的相对稳定;调节关节潜在间隙的变化 1. 关节盘的形态:矢状方向上根据厚度分前中后三带,其厚度依次约为 2mm,1mm 和 3mm;冠状方向上关节盘呈凹向下的“C”形,内测较厚外侧较薄 关节盘附着:双板区:通常把包括颞后附着,下颌后附着及二者之间神经,血管等疏松组织结构在内的区域,此区域是关节营养,润滑的重要结构基础.该处的神经受刺激,可产生关节疼痛,同时该处还是关节盘穿孔的好发部位. 三、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功能):悬吊下颌,并限制下颌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运动。

     1、颞下颌韧带(外韧带):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2、蝶下颌韧带(内侧韧带):在迅速大张口时,具有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3、茎突下颌韧带(后韧带):张口时该韧带松弛,前伸时被牵拉,所以可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4、颞下颌关节主要有三条神经分布:耳颞神经、颞深神经、咬肌神经。

     5、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单纯转动运动、单纯滑动运动、滑动兼转动运动。

     淋巴 头颈部淋巴结 头面部淋巴结:☞枕部、耳周、腮腺到颧面部区域的淋巴群由后向前分别是枕淋巴结、耳后淋巴结、腮腺淋巴结及面淋巴结 淋巴结名称 所在部位 收集范围 淋巴流向 枕淋巴结 斜方肌在枕骨的起点处、头夹肌深面 枕区、颈部上方皮肤及颈部深层肌肉 颈浅淋巴结、副神经淋巴结 耳后淋巴结 耳廓后方、胸锁乳突肌止点前缘 顶区、颞区、乳突区、外耳道后壁 耳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腮腺淋巴结 腮腺浅面及腮腺咬肌筋膜浅面、腮腺内、腮腺与咽侧壁之间 颞区、额区、耳廓、外耳道、上下睑外侧部、鼻根部;腮腺及相应的面部皮肤。眼睑外侧的结合膜、外耳道、咽鼓管、鼓室黏膜 颈深上淋巴结、颈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面淋巴结 咬肌前缘、面动脉附近、颊肌表面、眶下孔附近、眼外呲下方 眼睑内侧、眶内侧、鼻、上唇、颊部、颧部内侧 下颌下淋巴结 下颌下淋巴结 下颌下三角内 下颌下腺、舌下腺、上唇、下唇外侧、颊部、鼻、牙龈、上、下颌牙(下颌切牙除外)眼睑内侧部、软腭、舌前 2/3、颏下淋巴结、面淋巴结的输出管 颈深上淋巴结、颈深下淋巴结 颏下淋巴结 颏下三角内 下唇中部、颏部、口底前部、下颌切牙及舌尖 同侧或对侧下颌下淋巴结、颈深上淋巴结

     唾液腺 腮腺:

     人体最大的一对唾液腺,浆液性腺质地较软约 20- - 30g

     腮腺的位置和形态:腮腺鞘、腮腺管、腮腺的毗邻、淋巴回流 腮腺鞘:颈深筋膜浅层的延续,由深、浅层筋膜包绕腮腺形成。浅层筋膜向上附着于颧弓,向下至下颌角。

     腮腺管:长约 5-7cm,管径约 0.3-0.5cm。

     腮腺管乳头: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颊面相对应的颊黏膜处,开口处略有隆起,称为腮腺管乳头。

     腮腺管的体表投影:耳垂下缘至鼻翼下缘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 段。

      下颌下腺:

     以浆液为主的混合性腺,重约 10- - 20g 呈扁椭圆形。

     下颌下腺管:长约 5cm,直径约 2-4mm.由于下颌下腺管行程较长而弯曲,口腔内的牙垢和异物容易进入管内成为钙盐沉积的核心,进而产生结石(唾液腺结石好发部位,原因)

     舌下腺:是三对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中约 3 3- - 4g ,属于以浆液性为主的混合性腺。

     唾液分泌和功能

     1、消化作用 2、咀嚼的辅助作用 3、溶媒作用 4、润滑作用 5、保护作用 6、缓冲和稀释作用 7、清洁作用 8、杀菌和抗菌作用 9、黏附和固位作用 10、缩短凝血时间 11、排泄作用 12、体液的调节作用 13、内分泌作用。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