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18.1-比例线段1

    时间:2020-09-23 00:12:2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线段 比例 18 1

     课题名称 18.1 比例线段 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掌握比例线段的概念及其性质。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及判断四条线段是否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 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以及比例线段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引入比值 K 的方法,探索比例的性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已知线段 AB 和 CD 的长度分别是 2cm,6cm,则 AB 和 CD 的比是

      , 表示为 AB:CD=

     或 CDAB

     . 2.甲同学身高 1.70 米,乙同学身高 175 厘米,则他们的身高比为

     3.在比例尺为 1:500 的大路中学规划图上测得主教学楼到餐厅的距离是1.1cm,则他们的实际距离为

      m

     4.a:b=6:1,且 a-b=10,则 a+b =

     . 归纳:

     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叫做这两条线段的比。

     注意: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 单位统一

     。

     二、课上探究:

     (一)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看书 p2 做一做,完成书上的问题 1、2 后填写下面的概念。

     2. 归 纳 概 念 :

     在

      条 线 段 中 , 如果

      ,那么这

      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几何语言:四条线段 a,b,c,d 中,如果 a 与 b 的比等于 c 与 d 的比,即 dcba(或 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 a,b,c,d 叫做

      ,简称

      .其中 d 为 a,b,c 的第四比例项。

     反过来,如果四条线段 a,b,c,d 为成比例线段,则可以记作

     .

     (二)尝试应用,理解定义:

     1.填空:

     线段的比是指

      条线段之间的比的关系,而比例线段是指

     条线段间的关系.若两条线段的比

     另两条线段的比,则这四条线段叫做

     . 2.典型例题:

     例 1:线段 a=3cm, b=0.2m, c=6cm, d=4dm .请判断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

     例 2:已知 a=3,b=6,c=9;

     (1)若 a,x,b,c 是成比例线段,求 x.

     (2) 若 a,b,c,x 是成比例线段,求 x.

      (三)思考探究,得出性质:

     两条线段的比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如果 a , b , c , d 四个数满足dcba ,(a,d 叫外项,b,c 叫内向)那么 ad = bc 吗?反过来,如果 ad = bc ,那么dcba 吗?可以举出具体数字,与同伴交流. 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dcba ,那么

     . 因为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同时乘以

      可得; 反过来,同理可得,如果 ad = bc ( a , b , c , d 都不等于 0),那么

      .还 可 以 写 成

      形式。(记住相乘的两项要

     放)

     (四)尝试应用,熟记性质:

     练习 1:(1)已知 3:x=2:y ,则 x:y =

     (2)

     5m = 6n

     , 则 m:n=

      (3)8 6 4z y x 

     ,则 x: y :z =

     (4)

     b a 572

     ,则 a:b=

     练习 2:

     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成比例的是(

      )

     A、3,5,7,9

      B、2,5,6,8 C、3,6,9,18

     D、1, 2 , 3 ,4

     (五)小结检测 1.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1 比例线段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练习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知道合分比性质,等比性质,能进行证明,并会简单应用。. 2、过程与方法: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见到比设参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总结基本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性质及运用. 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已知 a:b=3:2,且 a-b=10,则 a+b =

     . 2.若 yx23,则 xy

      ; 2x=

     ; yx2

      ; 3.已知 8m=3n,则 m : n =

     .

     二、课上探究:

     (一)自主探究一,解决问题:

     1. (1)如图,已知dcba =3,则bb a=dd c吗?为什么?

     (2)如果dcba =k(k 为常数),那么dd cbb a 成立吗?为什么?

      证明:∵ kdcba  (k 为常数)

     ∴

     a=bk,

     c= dk ∴ bb a

      dd c

     ∴ (3)如果dcba ,那么dd cbb a 成立吗?为什么? 2.归纳性质

     合比性质:如果dcba ,那么

      (二)尝试应用,掌握方法:

     1.练习:已知ba=23,则 bb a

      ,bb a =

      . b ab a=

      2.典型例题

     例 1.已知(x-y):y=2:3 ,求(1)

     yx

      (2)

     y xy x35 2 例 2.已知:4 3 2z y x 

     ,且 3x+y-2z=1,

      求 x -4 y+z =

      3.练习:(1)若21yy x,则 yx

      ; xy

      ; yx 2

     ;yx2

      ; yy x

      ; yy x 2

     ; yy x 2

     (2)已知 a ∶ b ∶ c =2∶3∶4,且 a +3 b -2 c =15.

     求 a , b , c

     的值

      (2)练习:如果fedcba  =2,求f d be c a22  的值 2.自我测验 (1)若 yx 25 则 xy

      ; yy x

      ; yy x 2

     ; (2)2、已知 a ∶ b ∶ c =2∶3∶4,且 a +3 b -2 c =15.求 4 a -3 b + c 的值.

     (3)已知:dcba =fe=5( b + d + f ≠0)求 ①f d be c a  

      ②f be a55 (4).提高:如图,已知23  DEBCAEACADAB,且△ ABC 的周长为 36cm,求△ADE 的周长

     (5).拓展已知 a,b,c 都是不等于零的实数,且 kcb abc aac b,求k 的值. 四、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黄金分割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会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难点:找出黄金分割点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情境导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提出问题:

     问题⒈ 从国旗中找出共同的图案 问题⒉ 度量点 C 到 A、B 的距离,ACBCABAC与 相等吗?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与共同学交流、观察 回答问题⒈ 五角星 回答问题⒉ 相等 展示课件,导入新知 在线段 AB 上,点 C 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 AC 和 BC,如果ACBCABAC ,那么称线段 AB 被点 C 分割,点 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AC 与 AB 的比叫黄金比。

     其中 618 . 0 1 :21 5:  AC AB :1 即 618 . 0 ABAC 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并能自己画条线段找到它的黄金比例。

     (二)操作感知 活动内容:

     展示课件:做一做 如果已知线段 AB,按照如下方法画图:

     (1)经过点 B 作 BD⊥AB,使 AB BD21

     (2)连接 AD,在 DA 上截取 DE=DB (3)在 AB 上截取 AC=AE,则点 C 为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 根据上述作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设 AB=2,那么 BD、AD、AC、BC 分别等于多少? (2)

     点 C 是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吗? 教师操作课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 回答问题:

      (三)联系实际

     活动内容:想一想 请同学们观看银幕,画面展示的是:古希腊时间的巴台农神庙,将图中的虚线表示的矩形,画成如图中的矩形 ABCD,以矩形 ABCD 的宽为边在其内部作正方形 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BCABBEBC

     请你们想一想:点 E 是 AB 的黄金分割点吗? 矩形 ABCD 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四)

     课堂小结 内容:

     1、知道了什么是黄金分割,以及黄金分割在社会以及自然界的广泛应用。

     2、会运用黄金分割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图形,准确地写出有关线段的比例式,初步运用定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类比、化归、转换、分解、符号等数学思想。引

     导学生以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证明。

     教学难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上探究 探究 1:在横格本上任意画两条截线,观察每条截线被截得的线段的长是否相等?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小作交流,归纳结论。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它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

      .

     探究 2:

     如 图 , 已 知 L1 ∥ L2 ∥ L3 , 测 量 线 段AB=

     ,BC=

      ,DE=

     ,EF=

     . 猜想这四条线段的关系?你还能得到那些结论?

     定理的证明:过 A 点作 AN∥DF,交 l 2 于 M,交 l 3 于 N 点,连接 BN、CM

     ∵

     ∴

     在△ACN 中,有 .

     ∵BM∥CN

     ∴S △ BCM =

     ∴ 亦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

      .

     如何理解定理中“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呢?怎样记更简洁,小组归纳总结。

      二、定理应用 例 1、如图,已知 L1∥L2∥L3,AB=3,BC=1,DE=2, (1)求 EF 的长度. (2)猜想,DE:EF=?

      例 2、已知:如图 5-18, l 1 // l 2 // l 3 , .求:

     .

     三、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定理? 2.证明定理时我们涉及到那些数学思想? 3.我们得到了哪些规律?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二)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理解线段比与面积比间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定理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类比、化归、转换、分解、符号等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难点:定理的归纳和证明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知识回顾:

     1.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

     第三边; 2.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

     另一腰 . 3.如图,△ABC 中,若 D 是 BC 的中点,则 S △ABD :S △ACD =

      , S △ABD :S △ABC =

      ,若 D 是 BC 上的点,S △ABD :S △ACD =

      。

     4.在梯形 ABCD 中,AD∥BC,找出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画 L1∥L2,直线 AC 交 L1 于 B 交 L2 于 C,截取 AB=BC.过点 A 作 AD⊥L1 于 D 交 L2 于E,测量出 AD 和 DE 的长度,你有何发现? 2、画△ACE,取 AC 中点 B,过点 B 作 BD∥CE 交 AE 于 D,测量出 AD 和 DE 的长度,你有何发现? 3、画△ACE,取 AC 的三等分点 B 即:AB=2BC.过点 B 作 BD∥CE 交 AE 于 D,测量出 AD 和 DE的长度,你有何发现?

      图一

      图二

      图三 4、猜想:(1)当 时

      当 时

      (2)BD 截 AC、AE 所得线段有何关系? 5、归纳证明:

      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线段

     。

     (1)归纳结论:在△ACE 中如果 BD∥CE,那么

      (2)分析:猜想是否正确?并进行证明。(提示将线段比转化为面积比) 观察:如图

      (3)证明:(学生完成)

     定理:

     几何语言

      ∵ △ABE 中 BD∥CE

     ∴

      简记:

      6、观察下图变形过程能得到什么结论?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

      或两边的

     ,所得的对应线段

      。

     三、理解应用:

     例 1、如图,在中 Rt△ABC 中∠C=90°ED⊥BC,D 为垂足,BD=3cm

     DC=2cm AB=6cm.求 BE和 EA 的长

      例 2、如图,在△ABC 中 DE∥BC,EF∥DC。求证:AD2 =AB • AF

     四、小结:我这节课的收获是

     。

     存在的问题有

      。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三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分三角形两边成比例定理,理解线段比与面积比间的转换。

     2、过程与方法:能应用定理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客观认识,进一步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定理解决问题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知识回顾: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

      或两边的

     ,所得的对应线段

      。

     1.在ΔABC 中,D、E 分别在 AB、AC 上,DE∥BC,则DEBC=

     =

     。

     2.在ΔABC 中,D、E 分别在 AB、AC 上,DE∥BC,已知 AD:BD=1:2,则 DE:BC=

     。

     3.如图,AC、MN、PQ、BD 同垂直于 AB,且 AM=MP=PB,AC=0.5 米,BD=2 米,则 MN=

      米,PQ=

     米。

     4.如图,ADEF 是菱形,已知 AC=15,AB=10,则 CF=

      。

     二、定理应用:

     1.如图:

     已知△ABC 中 AB=AC,AD⊥BC,M 是 AD 的中点,CM 交 AB 于 P,DN∥CP 交 AB 于 N,若 AB=6cm,求 AP 的值. 分析:

     此题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结合中点定义找出线段的比值,进而求出线段的长.

     证明:

     2.已知直线 l 截△ABC 三边所在的直线分别于 E、F、D 三点且 AD=BE.

      求证:EF:FD=CA:CB.

     分析:欲证这类比例线段问题,常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作平行线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于经过哪个点作哪条直线的平行线?从图中各线段之间的相互位置可知,在△DEC中要得到 EF:FD 相等的比缺少过 D 作 FB 的平行线,只要过 D 作 DK∥AB 交 BC 于 K点便得 .在△ABC 中要得到 相等的比,且利用 AD=EB 的条件也缺少过 D 且与FB 平行的直线,得到 .因此过 D 作 DK∥AB 交 BC 于 K 点是有利于问题解决的一种辅助线的作法.

     证法(一) 过 D 作 DK∥AB 交 EC 于 K 点.

      证法(二) 过 E 作 EP∥BA 交 CA 的延长线于 P 是解决此问题的第二种辅助线作法.

      证法(三) 过 D 作 DN∥BC 交 AB 于 N 也可解决此问题.

      (小组合作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三、小结:通过添加平行线构造比例线段是常见的辅助线添加方法, 谈谈你的体会。

      四、课堂检测:

     1.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B∥DC,AC、DB 相交于点 O,过 O 点作 EF∥AB,且分别于 AD、BC 交于点 E、F,AB=15 厘米,DC=9 厘米,求 EF 的长。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1 比例线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相似多边形的定义以及相似比,并能根据定义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 2、过程与方法:会识别两个相似多边形对应角及对应边,会利用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推断得到数学猜想、获得数学结论

     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相似多边形及相似三角形的定义解决问题. 教学方式 类比、反思、交流等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学习 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P15-P16 想一想完成下列问题 1、

     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定义的条件:(1)边数

     (2)各角

     (3)各边

      。

     叫做相似比。

     2、在四边形 ABCD 与D C B A    中,∠A=∠A,∠B=∠B, ∠C=∠C, ∠D=∠D,且A DDAD CCDC BBCB AAB    = 32,则四边形

      ∽四边形

     ,且四边形 ABCD 与D C B A    的相似比是

      __(要注意把表示对应角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面积比是______周长比是_______ 3、判断正误(错误的请举例说明):

     1.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 (

     )

     2.各角对应相等的两个四边形一定相似.

     (

     )

     二、课上研究

     (一)相似三角形 1、类比写出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____________,对应边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 2 、 在 ⊿ ABC 与 ⊿ A’B’C’ 中 , 若 角 ________________, 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ABC ∽ ⊿A’B’C’ 练习:1、已知⊿ABC ∽ ⊿ACD,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对应顶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边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角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若⊿ABC ≌ ⊿A’B’C’则⊿ABC ∽ ⊿A’B’C’吗?______若相似则相似比是多少?______

      若⊿ABC ∽ ⊿A’B’C’相似比为 k 则⊿A’B’C’

     ∽ ⊿ABC 吗? 若相似则相似比为_________ 3、下列各组图形中,肯定是相似形的是(

     )

     A.两个腰长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两个半径不等的圆 C.两个面积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D.两个面积不相等的菱形 (二)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由定义可知:相似多边形对应角__________,对应边_________ 四边形 ABCD ∽D C B A    则角:________,边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 ⊿A’B’C’ 则角:____________,边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1、如图所示的两个四边形相似,求   的度数

      例 2、 如图所示的两个矩形相似,它们的相似比是 ————— ,A 1 D 1 = ———— .

     练习 :1、已知下图中的两个四边形相似,找出图中的成比例线段,并用比例式表示

      2、 图中的两个多边形相似吗?说说你判断的理由.

     3、 如果一个矩形和它的一半矩形相似,那么大矩形与小矩形的相似比是_________

     4、 如图中,有三个矩形,其中相似的是__________

     5、 如图所示的两个相似四边形中,你还能求哪些边和角?试试看.

      (三)拓展与提高:

     如图,矩形的草坪长 20m,宽 10m,沿草坪四周外围有 1m 的环行小路,小路的内外边缘所成的矩形相似吗?为什么?

      (四)小结:我们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三、相似多边形课后测试 1、一个五边形的各边长为, 6 , 5 , 4 , 3 , 2另一个与它形似的五边形的最长边的长为 12,则最短边的长为(

     )

     A.

     4

      B.5

     C.6

      D.8 2、下列各组图形中,肯定是相似形的是(

     )

     A.两个腰长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B.两个半径不等的圆

     C.两个面积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D.两个面积不相等的菱形 3、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四边形 ABCD,该四边形的边长放大 10 倍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 是原来的 10 倍

     B.周长是原来的 10 倍 C.面积是原来的 10 倍 D.四边形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4、在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 EFGH 中,∠A=80°, ∠B=90°, ∠C=120°, ∠F=90°,∠G=120°,∠H=70°,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 EFGH相似吗?为什么?

     5、如图 △ BMN ∽△BAC,

     ∠A=∠BMN=90°, ∠C=25°AB=6,BC=10 BM=2,求:MN 的长,∠BNM 的度数。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5 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题的引申练习,培养学生练习后反思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探索过程 .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学习:

     1、根据相似形的定义,两三角形在角上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边上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 ABC ∽△ A’B’C ’

     2、若 DE∥BC,DF∥AC 请写出所有比例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探究 (一)预备定理证明 1、在△ ABC 中,D 为 AB 的中点,如图 2,过 D 点作 DE∥BC 交 AC 于点 E, 那么△ ADE 与△ ABC 相似吗?

      2、猜测:当 D 为 AB 上任一点时过 D 点作 DE ∥ BC 交 AC 于点 E,都有△ ADE ∽△ ABC 。(尝试在下图中做出辅助线并证明)

     相似三角形判定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若 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 (二)定理应用 1、(1)点 D 在△ ABC

     的边 AB 上, DE ∥ BC 交 AC 于点 E。

     写出所有可能成立的比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DBAD=23,AC=8cm。求 AE 长 (3)

     DE∥BC ,AB=15,DE=9,BD=5,求 BC 的长 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 是 CB 的延长线上一点, 连接 DE ,交 AC 于 G ,交 AB 于 F ,则图中相似三角形 (不包括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对,分别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提高与创新 1、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 ABC,AB 的长为 18cm, AC 被分为 60 等份.如果小玻璃管口 DE 正好对着量具上 20 等份处(DE∥AB),那么小玻璃管口径 DE 是

      .

      2、 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B=90°,∠C=45°, AD=1,BC=4,E 为 AB 的中点,EF∥DC 交 BC 于点 F, 求 EF 的长。

     3、已知,AD、BE、CF 是△ABC 的三条中线,G 是重心,求证 AG=2GD

     三、小结:谈谈你的收获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2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如图:

     在△ABC 中,DE∥BC ,ADDB=32, 则 DE:BC=

      二、课堂引入:

     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三对角、三对边六个条件中,几个条件能判定相似呢?今天先由角入手进行研究。

      判断:

     1.两个等边三角形相似。(

      )

     2.有一组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猜想:

     组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知:

     ’

     求证:

     △ABC∽△A’ B ’ C ’ . 证明: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

     三、典型例题

     例:

     在△ABC 和△DEF 中,∠A=40,∠B=80,∠E=80,∠F=60. 求证:△ABC ∽ △DEF.

      例:已知:如图;点 D 在 AB 上,∠ABC=∠DCA,求证:

     △ABC∽△ACD。

      例:已知:如图;∠ABC=∠B=90,求证:

     △ABC∽△EDC。

     变式练习:已知:如图;∠ACB=∠ADC=90,请问图中有几对相似?请选择一对进行证明。

     例:已知,如图,∠1=∠B,PA=1,PB=4,CP=1.5,求 PD 的长。

     1D CPBA

     思考题:

     如图,已知,在△ADC 和△ACB中, ∠ A =∠ A ,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

      ,使△ ADC ∽△ ACB 。

     四、课堂小结: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三 )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和“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和“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教学难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 引入新知:

     判定定理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二、 典型例题 1、已知:如图,在△AED 中,B 是 AE 上一点,C 是 AD 上一点,且 AB=8,AC=10,BE=12,CD=6,求证:△ABC∽△ADE。

     DCE BA 2、已知:如图,AD • DF = DC • DE, ∠ADF=∠CDE,,求证:△CDF∽△ADE。

     FEDCB A 3、AB=4cm,BC=6cm,AC=8cm, A’B’=12cm,B’C’=18cm,A’C’=24cm,判定 △ABC∽△A’B’ 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4、已知:如图,∠1=∠2, AD • AC = AB • AE,求证:△ABC∽△ADE。

     CE BAD21

      三、 收获体会:

     我们学习了那些相似的判定方法?

     四、课后作业

     五、能力拓展 已知:如图,在△ABC 中, AB=AC

     ,延长 AB 到 D,使 BD=AB,E 是 AB 的中点。

     求证:△AEC∽△ACD。

     CDBEA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5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 四 )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的两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 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

     2、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方法?

      二、典型例题 1、如图:E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的一边 BA 延长线上一点,CE 交 AD 于点 F,

     请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2、在 Rt△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请找出图中相似的三角形, 并说明理由。

      3.如图所示,在△ABC 中,若∠AED=∠B,DE=6,AB=10,AE=8,则BC 的长为(

      ).

     4.(本题 6 分)如图在梯形 ABCD 中,AD∥BC,∠A=90°,且AD DBBD CB

     求证:BD⊥CD.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作业 六、能力拓展 已知△ABC 和△DEF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 D、E 分别在边 AB、AC 上,请找出一个与△DBE 相似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6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探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会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归纳得出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

     复习 1、什么叫相似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得出结论 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你能得到什么性质?

     ABC A B C    △ ∽△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如果ABC A B C    △ ∽△, 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即:

     AB BC CAkA B B C C A        议一议:我们还可以得到哪些性质?

     在图中, △ABC 和△A’B’C’是两个相似三角形,相似比是 k,其中 AD,A’D’分别是 BC,B’C’边上的高 问题 1、高 AD 与 A’D’的比和相似比 k 有什么关系? 问题 2、周长的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问题 3、面积的比和相似比有什么关系?

      证明:已知:ABC A B C    △ ∽△,其中 AD、A’D’ 分别是 BC,B’C’边上的高 求证:"AD ABkA D A B    得出结论: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___________

      相似三角形对应周长的比__________

      相似三角形面积比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证明 (三)新知运用

     解决问题

      例 1:已知:△ABC∽△A’B’C’ (1)若相似比为1:3,BC边上的高是AD=12cm,

      则B’C’边上的高A’D’等于多少? (2)若周长分别为 60cm 和 72cm,且 AB=15cm, B’C’=24cm,求 BC、AC、A’B’、A’C’的长?

      例 2、例.如图所示,D、E 分别是 AC、AB 上的点,

      ,已知△ABC 的面积为 100cm2

     ,求四边形 BCDE 的面积.

     (四)巩固练习 1、一个三角形变成和它相似的三角形,若边长扩大为原来的 4 倍,则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______ 倍。

     2、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 2︰3︰4,和它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的最大边为 16,则它的最小边的长是_____ ,周长是_____。

     3、若△ ABC 与△ A ′ B ′ C ,且∠A=450 ,∠B=30 0 ,则∠C / =____。

     4、如图,在 □ ABCD 中,AE︰AB=1︰2。

     (1)求⊿AEF 与⊿CDF 的周长的比; (2)若 S ⊿AEF =8cm2 ,求 S ⊿CDF 。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2、过程与方法: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性质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一做 ①已知△ABC∽△DEF,AB:DE=1:2,则△ABC 的面积与△DEF 的面积之比为 (

      )

      (A)1:2

     (B)1:4

     (C)2:1

     (D)4:1 ②、若△ABC∽△DEF, △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1∶2,则△ABC 与△DEF的周长比为(

     )

      A.1∶4

     B.1∶2

     C.2∶1

     D.1∶ 2

      ③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 6 和 8,另一个与它相似的直角三角形边长分别是 3 和 4 及 x,那么 x 的值(

     )

     A.只有 1 个

     B.可以有 2 个

      C.有 2 个以上但有限

     D.有无数个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如图,四边形 ABCD 与四边形 A’B’C’D’相似,且相似比为 k 问题 1. 你能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思考发现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与

     它们的相似比的关系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 2:你能类似地得出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与相似比的关系吗?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如果把四边形换成五边形,你刚才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相似性质的应用 典型例题 例 1、已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为 1:2,它们的面积和为 25,则这两个多边形的面积分别是

      和

      .

     例 2、如图,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A=90°,四边形 EFDH 为内接正方形, 则 AE:AB=

     .

      (四)尝试应用 练习 1、两个矩形相似,它们的对角线之比是 1:3,那么

      它们的相似比是___,周长比是____,面积比是____

      2、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是 3:5,其中第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21cm,则第二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cm. 3、如果把一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都扩大为原来的 5 倍,那么它的周长扩大为原来的

      倍, 而面积扩大为原来的

     倍。

     4、如图,已知△ABC∽△ADE,且 BC=2DE,则△ADE 与四

     边形 BCDE 的面积比为(

      )

     (A)1:2

      (B)1:3

     (C)1;4

      (D)1:5

     自我测试 1.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______,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6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习题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对性质定理的探究经历观察——猜想——论证——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二、课前检测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______,对应边的比等于______.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之比等于______,对应边上的高之比等于______,对应角的角平分线之比等于______.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______.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 4.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______,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等于______. 6.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是 16∶25,则它们的周长比等于______.

     7.若两个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之比为 5∶2,则它们的周长比是______,面积比是______. 8、.在比例尺 1∶1000 的地图上,1cm 2 所表示的实际面积是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 1.已知:如图, E 、 M 是 AB 边的三等分点, EF ∥ MN ∥ BC .求:△ AEF的面积∶四边形 EMNF 的面积∶四边形 MBCN 的面积.

     例 2、 如图,把△ABC 沿 BA 边平移到△DEF 的位置,它们重叠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一半,若 AB=2,求此三角形移动的距离 AD 的长。

     例 3、如图,在 △ABC 中,BC>AC,点 D 在 BC 上,且 DC=AC,∠ACB 的平分线 CF 交 AD 于 F,点 E 是 AB 的中点,连接 EF。

     (1) 求证:EF∥BC; (2) 若四边形 BDFE 的面积为 6,求⊿ABD 的面积。

     三、综合运用练习 1.已知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为 9∶4,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之比为(

     ) A.9∶4

      B.4∶9

     C.3∶2

     D.81∶16 2.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 E 为 DC 边的中点, AE 交 BD 于点 Q ,若△ DQE 的面积为 9,则△ AQB 的面积为(

     ) A.18

      B.27

      C.36

     D.45 3.如图,在△ABC 中,DE//BC,若 AEEC

     =12

     ,试求△DOE 与△BOC 的周长比与面积

     比。

     4.已知:Rt△ ABC 中, AC =4, BC =3, DE ∥ AB . (1)当△ CDE 的面积与四边形 DABE 的面积相等时,求 CD 的长; (2)当△ CDE 的周长与四边形 DABE 的周长相等时,求 CD 的长.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怀柔区第四中学教案(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

     课题名称 18.相似三角形复习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2017.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与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和推理。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探索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似有关的综合性题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运用三角形相似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 探究学习法 技术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

      教学 过程 一.知识要点:

     1、比例、第四比例项、比例中项、比例线段;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dcba  

      ac bcbba  2 (2)合比定理:dd cbb adcba  

     (3)等比定理:

     ) 0 .(            n d bban d bm c anmdcba

     3、相似三角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相似三角形性质:

     (1)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对应线段之比等于

      ;(对应线段包括哪几种主要线段?)

     (3)周长之比等于

     ; (4)面积之比等于

     . 6、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 (1)平行型:(A 型,X 型)

      (2)交错型:

      (3)旋转型:

     (4)母子三角形:

      二、练习:

     (一)、自我训练 训练 1:判断

     1.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

     )

     2.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 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 1∶2。(

     )

     3.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相似。(

     )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 40°、70°,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 70°、70°,则这两个三角形不相似。(

     )

     训练 2:填空 1.如果 3  a , 12  c ,则 a 与 c 的比例中项是

     . 2.已知,5 4 2c b a  ,则   b c ab c a 2 2

      . 3.如图,在△ABC 中,DE∥BC,AD=3,BD=2,EC=1,则 AC=

     . 4.下列四个三角形,与左图中的三角形相似的是

     .

     5.如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均为 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左图中 ABC △相似的是

     . 6.在同一时刻,身高 1.6 米的小强在阳光下的影长为 0.8 米,一棵大树的影长为 4.8 米,则树的高度为

     . 7.如图是小明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点 P 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 A 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 CD 的顶端 C 处,已知 AB⊥BD,CD⊥BD,且测

     得 AB=1.2 米,BP=1.8 米,PD=12 米, 那么该古城墙的高度是

     .

      (二)、大展身手:

     1. 已知21ba,则b aa的值为__________

      2.如图,平行四边形 ABCD 中,AE∶EB=1∶2,若 S △ AEF =6,则 S △ CDF =

      .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E 是 BC 延长线上一点,AE 交 CD 于点 F,若 AB=7cm,CF=3cm,则 AD∶CE=

     .

      4.如图,矩形 ABCD 中,E 是 BC 上的点,AE⊥DE,BE=4,EC=1,则 AB 的长为

     .

      5.如图,已知 D、E 分别是 ABC  的 AB、 AC 边上的点, , DE BC  并且三角形 ADE 与四边形 DBCE 的面积比为 4:5,那么 AE:AC 等于

     .

      6.如图,DE 是三角形 ABC 的中位线,△ADE 的面积为 3cm 2 ,则梯形 DBCE 的面积为

      .

     7.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 4 cm 2 ,它的三条中位线组成△DEF,△DEF 的三条中位线组成△MNP,则△MNP 的面积等于

      .

     8.E 是矩形 ABCD 的边 CD 上的点,BE 交 AC 于点 O,已知△COE 与△BOC 的面积分别为 2和 8,则四边形 AOED 的面积为

      . (三)、更上层楼:

     1、过三角形边 AB 上的一点,E 为△ABC 边上任一点,且以 APE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在图中找出点 E 的位置(你能找出几个?)。

      2、已知:CD⊥DB,AB 垂直 DB,DC=4,AB=8,DB=18,点 P 在 DB 上,且以点 D、C、P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点 A、B、P 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 DP 的长。

      3、如图,在梯形 ABCD 中, AD BC ∥ , 6 AB DC AD    , 60 ABC   ,点 E F ,分别在线段 AD DC , 上(点 E 与点 A D , 不重合),且 120 BEF   ,设 AE x  ,DF y  . ⑴ 求 y 与 x 的函数表达式; ⑵ 当 x 为何值时, y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作业设计 精确制导

     教学反思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