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第一章,规划总则

    时间:2020-08-26 11:37:4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总则 发展规划 聚集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 (2018-2025 年)

     (征求意见稿)

      桂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1 第一节

      编制目的 1 第二节

      规划对象 1 第三节

      规划依据 2 第四节

      规划期限 3 第二章

     发展背景 4 第一节

      发展基础 4 第二节

      重大机遇 8 第三节

      面临挑战 10 第三章

     总体思路 12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2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2 第三节

      发展定位 13 第四节

      发展目标 14 第四章

     规划布局 17 第一节

      总体布局 17 第二节

      空间格局 18 第五章

     高校集聚 23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一节

      整体推进 23 第二节

      校际协同 25 第三节

      学校提升 26 第四节

      学科发展 32 第五节

      人才集聚 34 第六章

     产教融合 37 第一节

      产业引领 37 第二节

      产学贯通 38 第三节

      新型工业 40 第四节

      文化旅游 41 第五节

      现代农业 43 第七章

     校城一体 45 第一节

      功能互动 45 第二节

      空间交融 47 第三节

      设施共享 49 第八章

     综合配套 53 第一节

      道路交通 53 第二节

      信息网络 55 第三节

      生态环保 56 第四节

      公共服务 58 第五节

      其他配套 61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九章

     支撑体系 63 第一节

      协调机制 63 第二节

      用地保障 64 第三节

      政策指引 64 第四节

      监督落实 65 第五节

      宣传推广 65 附表:重大项目一览表 67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节 节

     编制目的 建设桂林大学聚集区,是全面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加快发展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谋划布局的重要举措。强化桂林作为广西高水平大学集聚区之一的引领作用,将与南宁教育园区一起逐步形成广西高等教育领域的“双核驱动”格局。桂林大学聚集区的建设将为桂林加快发展提供较好支持,有助于桂林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并与桂林市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交相辉映,有效提升桂林的城市品质和形象魅力。结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和桂林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的发展目标,引领桂林高等教育“教产学研”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实现集群化、高端化、融合化、特色化和品质化发展,特编制《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

     本规划具体谋划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规划布局、核心任务和支撑体系。

     第二节 节

     规划对象 桂林大学聚集区指以桂林市高等教育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支撑,空间集聚特征鲜明、产业空间与城市空间开放互促的功能性区域。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规划期内,桂林大学聚集区以雁山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9600 亩)、花江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 7050 亩)为主,并与临桂教育集中区(规划面积 1820 亩)及桂林市城区(秀峰区、七星区)现有高校辖区协同发展,前瞻性的展望至桂林中心城区约 866 平方公里的研究范围。

     规划对象的教育主体为驻桂林 13 所高校,并延展至桂林市农业学校、桂林市卫生学校等职业教育学校。

     突出两个融合:一是以“+高等教育”为特色,依托现有各类产业功能区域,体现桂林市城区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高技术产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与高等教育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聚集区;二是以“高等教育+”为特色,依托高校“双一流”建设、校园绿地、科研平台、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各类高等教育资源,拓展服务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功能,并形成高水平、具有特色的高等教育聚集区。

     第三节 节

     规划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广西壮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 《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 年)》; 《桂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桂林市教育“十三五”规划》; 《桂林市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2016-2020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 年)》; 《桂林自治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桂林市城区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桂林市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5 年)》 《桂林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第四节 节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 2018-2025 年。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二章

     发展背景 第一节

     发展 基础 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规划主要所在地雁山大学集中区及花江大学集中区是桂林市“十二五”重点建设和“十三五”重点规划发展区域,近年来,雁山区、灵川县、七星区积极配合桂林市推进高校建设,招才招商并举,引智引资双增,掀起了聚集区建设高潮,具备了一定的发展优势。临桂教育集中区借桂林市政中心建设、临桂新区城市建设及毗邻的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之势,快速发展初步成形。

     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实施支持高等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驻桂林高校校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支持高校围绕区域产业发展与企业、地方建立全方位互动合作关系,支持高校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增强成果转化能力,为高校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驻桂林高校新校区项目建设,支持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专科层次的高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目前桂林市本科层次院校已达 6 所,独立学院 3所。2017 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 13 所,专任教师 9135 人,在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校生 19.22 万人,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水平明显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8.46%。

     二、区位条件优越

     雁山大学集中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桂阳公路中段,可快速到达绕城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处于桂林“半小时”旅游圈中的有利地理位置,区域内或附近毗邻有桂林植物园、玉圭园、园博园、愚自乐园、会仙湿地等风景园林及休闲旅游景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主体位于桂林市灵川县、部分区域属桂林市七星区,被国道 322 线、桂梧高速公路、桂兴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等交通要道及漓江水道环绕,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临桂教育集中区毗邻新的桂林市政中心、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临桂新区新城区组成部分,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铁路复线、桂林国际机场、临苏路、万福路等连通内外,向西南发展区位优势明显。

     三、区域创新中心初步形成

     桂林市聚集了丰富的科教资源和高端创新要素,是自治区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初步形成区域创新中心。科研平台高端,现有:6 家中央驻桂科研院所、3 家自治区属院所;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 5 家,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1 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3 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4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3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 58 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中心)5 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2 家;自治区级工程院 5家;自治区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2 家;自治区级工程实验室 3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5 家。科技人才集聚:拥有 13 所普通高等院校,涵盖文、理、工、医等学科门类。在校学生 19 万多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在全国各地级市中居首位。拥有包括中科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广西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等高层次领军人才在内的科技人员 7 万多人。创新能力较强:桂林国家高新区建有 7 个创业苗圃、3 个专业孵化器、1 个综合孵化器、2 个企业加速器、2 个大学科技园分园及 8 个众创空间,每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孵化毕业企业数量达到全国高新区平均水平的 2倍。

     四、产业发展基础坚实

     雁山区旅游产业具有主导支柱地位,旅游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成为桂林拥有国家 4A 级以上景区最多的县区,商贸服务业也得到长足发展;低碳工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一区四园”低碳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园区规划进一步完善,工业发展空间大幅拓展;农业产业化程度显著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成效明显,全区成立合作社 74 家、家庭农场 11 家,5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三品一标”认证。灵川县八里街工业园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冶金、建材化工、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等 5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大传统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引进培育了以动漫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其它新兴产业;把“做活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进一步发挥区位、交通、生态优势,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旅游业。桂林高新区(七星区)以 5%的人口和 3.5%的土地创造了全市近 25%的工业总产值和 1/3 左右的税收,已经成为桂林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将加快发展二产与三产相融合、旅游与商贸相融合、科技与旅游相融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三产经济,实现产品多元化、技术现代化、虚实一体化、市场全球化、旅游体验化。临桂区近年来围绕“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城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城镇品位大幅提升,桂林市新的城市中心的功能日益显现,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科教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迅猛发展。临桂新区是中国著名的状元之乡,围绕打造“桂林新中心”,突出工业主导,旅游、商业、仓储物流、酒店餐饮和休闲娱乐业发展迅猛。

     五、综合承载能力较强

     聚集区所在的雁山区、七星区、临桂区、灵川县土地开发强度较高,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具备了大规模集聚人口和产业的基础条件。雁山区生态环境优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良,有良好的山、林、水生态环境;七星区七星老城、漓东科技城、华侨旅游城和花江生态城联动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临桂区自然资源丰富,土地、水资源能满足聚集区建设需求;灵川县作为漓江的上游区域,境内的植被保存非常完整。

     六、对外开放合作广泛

     桂林市是国际旅游胜地,近年来成功举办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桂林段)、桂林国际马拉松赛、漂流世界杯等精彩纷呈的国际赛事,成功引进华为、中兴、比亚迪、美亚迪、中联智创、释码大华等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第二节 节

     重大机遇 一、国际层面 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推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国的教育也在发生着深刻变革。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的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围绕教育发展的全球战略布局全面升级,打造教育强国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的共识。

     二、国家层面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既定目标,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

     三、广西层面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广西新跨越,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创新型省区,

     到 2030 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区。2016 年 9月,全区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提出“着力打造南宁、桂林两个高水平大学集聚区”,“按照‘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强化南宁、桂林两市作为高水平大学聚集区的引领作用,建设好南宁教育园区,完善桂林高校集中区配套设施”。《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桂发〔2016〕23 号)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水平高校集聚地”。2016 年 11 月,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再次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南宁、桂林两个高等教育集聚区”。为加快推进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自治区党委、政府于 2015 年、2016 年相继启动了南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工作。2017 年 12 月,广西举行南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宁教育园区、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新闻发布会,自治区重点支持桂林高校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7 个,估算项目总投资65.78 亿元。

     四、桂林层面 到 2020 年基本建成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到 2025 年,桂林将全面建成国际旅游胜地,到 2030 年创建桂林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努力打造“活力迸发的创新之城”、“宜游宜养的生态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和面向东盟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桂林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国内同类城市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建成与国际旅游胜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名城相辉映的科教名城。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实现新跨越,对凸显桂林教育在全区教育发展大局中的“排头兵”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节 节

     面临挑战 一、现存不足 资金投入方面,桂林市尤其是大学聚集区主体部分所在的雁山区、灵川县财政比较困难,难以支撑大学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阻碍了桂林大学聚集区进一步发展。

     基础设施方面,雁山、花江、临桂等高校园区远离城市建成区,高校及大学集中区周边水、电、路、排污等市政基础设施较不完善,交通、医院、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仍不配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套,且路网不通,拉大了各院校的距离,制约了大学城的形成以及各大院校功能发挥,无法产生集聚效应、互动效应,削弱了高等教育、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学校发展方面,还没有建成具有全国性影响的一流大学,还未形成学科抱团、聚焦服务的局面;虽然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但与桂林城市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林学科比较缺乏;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不足,与区内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城市(南宁、柳州)之间差距比较明显。

     二、主要挑战 第一,大学聚集区建设亟需大量的人才和技术作为支持,但由于广西地处西部相对不发达地区,再之周边省区都在争先布局相关产业,对于人才和技术引进提出了挑战。

     第二,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各地各校纷纷推出多项落户政策、大力吸引各专业优秀学科带头人,高水平大学聚集区建设竞争加剧。

     第三,大学聚集区建设更讲求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创业创新生态、完善的基础设施、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以及活跃的创投资本,对政府引导方法及软硬条件也提出更高要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三章

     总体思路 第一节 节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桂林市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与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挥地方政府、高校的重要主体作用,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对接,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高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步形成广西高等教育领域“双核驱动”格局,将桂林大学聚集区建设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富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教学、科研、产业、居住高度融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推动广西高等教育发展,优化桂林城市空间布局。

     第二节 节

     基本原则 统筹协调,合力发展。加强与国家战略、国内外优质资源和重大科教项目的衔接,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打破各校行政壁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发展,强化均衡布局、协调共生、凸显特色,形成聚集区发展的合力,提升聚集区整体竞争力。

     产教融合,重点聚焦。与全市经济社会、产业和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高等教育与旅游服务、健康养生、生态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现代农业、房地产等优势产业深度融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聚焦重点区块、重点领域及重大项目,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规划衔接,彰显特色。加强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根据桂林市及各高校独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学科禀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符合实际、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政府引导,市 场推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载体建设、政策扶持、资源整合等方面优势,突出加强规划引导、政策创新、项目审批、协调服务、环境营造等领域。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聚集区建设,全面构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模式。

     第三节 节

     发展定位 创新创业策源地。吸引各方力量和智慧,建设广西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引导、支持多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构建开放的科技创新模式,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人才平台和融资平台。加速形成创业要素集聚化、孵化主体多元化、创业服务专业化、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创业活动持续化、运营模式市场化、创业资源开放化的发展格局,成为承载桂林市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辐射带动广西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集聚区域高端创新资源和创新人才的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广西及桂林周边地区综合创新生态环境。

     成果转化共享地。推进形成面向社会、企业的高新技术成果研发中心。推动实施校企科技合作项目,积极参与桂林各大科技计划,促进聚集区各大高校各类科研成果转化。

     产教融合协调地。深化聚集区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服务社会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服务社会作用,增强聚集区各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人才培养孵化地。搭建产业人才培养的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强化聚集区内各大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打造产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人才培养孵化地。

     生态宜居 开放地。发挥桂林良好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各大高校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配套,打造“山水城交融、人人享美景”的景观开放格局,完成“宜居、宜学、宜业、宜游、宜养”的生态宜居功能定位。

     第四节 节

     发展目标 通过创新集聚、成果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景观集聚,全面实现“三年成势、五年成型、八年成城”发展目标,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打造一个集国际理念、中国风格、广西特色、桂林元素于一体的高等教育聚集区,成为支撑桂林、服务广西、辐射西南的高水平创新创业策源地、成果转化共享地、产教融合协调地、人才培养孵化地和生态宜居开放地,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等教育聚集区、广西高等教育核心区,成为教学、科研、产业、居住高度融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打造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发展路径如图 1 所示。

     图 图 1

     聚集区 发展规划三步曲 三年成势( (2018 —2020 )

     年)。聚集区整体发展框架全面构建,管理机构和相关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围绕路网交通、供水供电、排水排污、信息网络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与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全面开展,旅游服务、公共设施、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共享合作持续深入。成整体框架建成,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成为创新集聚、成果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景观集聚重要平台 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聚集区和广西高等教育核心区,广西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教文化交流中心;桂林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和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支撑 整体层次提升,合作拓展到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策源地、成果转化共享地、产教融合协调地、人才培养孵化地和生态宜居开放地 第7-8年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目标 三年成势 五年成型 八年成城 第1-3年 时间 第4-5年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为桂林市创新集聚、成果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景观集聚的重要平台。

     五年成型( (2021 —2022 年)。聚集区基础设施水平和互联互通能力显著提升,合作拓展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素质人才大量集聚、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创新创业环境显著改善,成为支撑桂林、服务广西、辐射西南的创新创业策源地、成果转化共享地、产教融合协调地、人才培养孵化地和生态宜居开放地。

     八年成城( (2023 —2025 )

     年)。到 2025 年,聚集区建设成为设施一流、产业高端、创新超前、开放共享、文化交融的示范性聚集区,富有活力、优势彰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基地,引领桂林发展、服务广西、影响世界的开放高地;成为广西一流的大学聚集区和高等教育核心区,广西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教文化交流中心,桂林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和国际旅游胜地的重要支撑。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一节

     总体布局 按照“一区多园、全域协同、产教融合、生态共享”的总体布局要求,统筹功能定位、产业类型和支撑体系,核心集聚,全域配套,互联互通。

     一、一流建设、一区多园 形成雁山大学集中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七星高校集中区-临桂教育集中区等构成的一区多园布局。以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校区、桂林旅游学院为主的雁山大学集中区;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主的花江大学集中区;以及以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临桂校区为主的临桂教育集中区;形成南、东、西倒“品”字形布局,其中东部花江大学集中区与原有的七星高校集中区(含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桂林医学院东城校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等)邻近,形成一个整体。

     二、设施齐备、全域协同 完善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各高校老校区带动桂林全域协同发展。大力强化雁山、花江、临桂大学集中区的路网交通、水电供应、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主要分布于七星区的各高校老校区与雁山、花江、临桂大学集中区一校多区协调共进,带动桂林全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三、百业千企、产教融合 高校学科专业与桂林城区产业、企业的互补融合,形成和完善专业、产业、企业的互补融合机制。整合科技园、创业园、众创空间、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重点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综合性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

     四、山环水抱、生态共享 校园-田园融合,聚集区-建成区融合,建设生态宜居宜业城区。保护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建设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打造校园-田园融合、聚集区-建成区融合、生态宜居宜业的生态共享现代都市区,提升桂林的城市品质和形象魅力。

     第二节 节

     空间格局 根据聚集区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按照统筹协调、产教融合、彰显特色、市场推动的原则,桂林高校聚集区呈 “ 一体两翼、三极四 区” ”的空间格局。

     一、 一体两翼、三极四区

     “ 一体”是指雁山大学集中区是桂林大学聚集区的主体,在建设桂林区域性科教名城中具有核心作用。

     “ 两 翼 ”是指花江大学集中区和临桂教育集中区作为桂林大学聚集区的东西两翼,加速桂林大学聚集区发展。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 三 极” ”是指在雁山、花江(七星/灵川)、临桂等南、东、西三个方向,大学集中区带动形成桂林市教、产、城一体化发展的三个增长极。南极是桂林大学聚集区核心区与雁山科教旅游名城发展定位相契合,促进桂林国家旅游胜地建设和区域性科教名城建设,科教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的融合发展极;东极是桂林区域性高水平大学与桂林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契合,促进桂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西极是以健康养生、文化创意、职业教育为代表的教育资源促进桂林城市新中心发展和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的产业和城市发展增长极。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图 图 2 桂林大学聚集区空间格局示意图 “ 四 区 ”是指桂林市的主要高校在空间上形成了四个互联互通又相对独立的四个集中区:雁山大学集中区、花江大学集中区、临桂教育集中区、七星高校集中区。

     二、雁山大学集中区 雁山大学集中区位于雁山区。雁山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9600 亩,约占大学聚集区规划面积的 52%,大学人数占 7 万左右。雁山大学集中区周边交通运输条件便利,自然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气候宜人,特产丰富,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投资建设空间。

     目标定位:打造广西重要的综合性高等教育园区,桂北地区现代高等教育服务中心,桂林科教旅游新城。

     建设任务:加快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抓紧完善各类产业平台,充分挖掘雁山大学集中区科教资源,进一步激发聚集区现代服务产业发展活力。

     三、花江大学集中区 花江大学集中区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及七星区。花江大学集中区规划面积 7050 亩,约占大学聚集区规划面积的 38%。花江起于桂林市区之东的灵川县境,流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最终汇入漓江,属漓江的一条主要支流。花江大学集中区跨桂林市七星区和灵川县两个县区,在地理位置上以灵川县为主,但在实际联系上又与七星区比较紧密。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目标定位:彰显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特色,强化军工特色和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服务行业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任务:加快建设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供水工程,抓紧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抓紧完善各类产业平台,进一步提升桂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力和发展水平。

     四、临桂教育集中区 临桂教育集中区位于桂林市临桂新区。规划面积 1820 亩,约占聚集区总面积的 10%。临桂教育集中区主体涵盖桂林医学院临桂校区、桂林师范专科学校临桂校区、桂林市职教中心、桂林市卫生学校以及桂林山水职业学院。

     目标定位:彰显健康养生、医疗服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及教育服务等特色优势,扩展临桂新区产业和城市发展空间。

     建设任务:加速推进新校区建设,抓紧完善周边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建立与桂临桂新区及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快提升桂林市职业教育的集中度及发展水平。

     五、七星高校集中区 区 七星高校集中区位于桂林市七星区,是桂林市原有的高校集中区,占地面积约 3200 亩。七星高校集中区主要包括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金鸡岭校区、桂林理工大学屏风校区、桂林医学院东城校区等桂林市四所水平最高大学的老校区。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各高校市区原有各老校区高等教育资源的科研平台、服务体系、文化积累等优势,推动在全市实现高校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全域协同,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教名城。

     建设任务:协同统筹各高水平大学老校区原有的科技创新优势、较为完善的产学研和成果转化机制、比较成熟的开放交流和社会服务体系,结合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打通高校科技创新与七星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转化渠道,完善高校和地方协同发展、互促共进的良性机制,从根本上促进桂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第五章

     高校集聚 集聚桂林市高等教育资源,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特色发展、开放办学、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广西和桂林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比照国内同级、同类高校争创一流大学,依托广西、桂林特色优势资源和产业,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创建一流学科。集聚桂林市高等教育资源,强化桂林市作为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双核”之一的优势地位。

     第一节 节

     整体推进 打破各高校之间的行政壁垒,推动各高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一、继续扩大高等教育办学空间 提升办学标准,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增强高等学校学历学位教育培养能力,适当扩大各高校广西生源总量,促进“十三五”末桂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 42%、广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达到 40%,力争到 2025 年进一步提升到 50%。

     逐步完善雁山、花江、临桂等大学集中区,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富集,科技创新能力突出,教学、科研、产业、居住高度融合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新区。三个集中区在校生不低于 15.5 万人,其中:雁山大学集中区在校学生不低于 8 万人,花江大学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集中区在校学生不低于 4.5 万人,临桂教育集中区在校学生不低于 3.0 万人。

     二、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充分发挥桂林大学聚集区所具备的高校类型较丰富、学科种类较完整的优势,通过大学聚集区的加速建设带动整个桂林市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推动包括原有七星高校区在内的其他高等教育集中区同步发展。发挥桂林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平台优势,在原七星高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基础上,扩大园区规模,在雁山、花江、临桂建立国家大学科技园分园,建设科创中心。

     支持和鼓励高校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打造重点学科,加快“双一流”建设,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汇聚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优质的科研平台、高新企业和研究机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的一体化和有机融合,提升广西和桂林高等教育综合实力。

     三、逐步实现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公用共享 聚集资源,促进入园学校在教育、科研、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建设各学校均可公用共享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拉动雁山、七星、临桂等相应城区第三产业发展。在雁山、临桂,根据城市建成区发展需要,设计商业中心区,依托高校现有商业要素,促进两区商贸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完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善雁山大学集中区商业中心项目,弥补周边设施不足。

     第二节 节

     校际协同 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建立校际协同发展机制,强化各高校之间在学科、平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设施条件等各方面的合作共享,促进各高校之间多维度融合和协同共进。

     一、探索形成高校联盟合作模式 强化同类、发展水平相近、层次相同高校之间的办学联系,形成多种形式的高校联盟,并最终形成聚集区高校联盟。在尊重各高校学科发展历史和条件,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适应国家、广西和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度统筹学科建设,形成较为合理的学科布局。选定学科水平较高的高校牵头成立若干跨学校的优势学科协作组,比如马克思主义理论(广西师范大学牵头)、信息科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材料科学(桂林理工大学牵头)、旅游学科(桂林旅游学院牵头)。

     二、打通人才跨校培养通道 推进学生跨校交流培养、学分互换、优质课程互选、高水平教师跨校授课、图书馆资源通用等,使学生可以跨校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人才培养的校际常态联系机制,联合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强化人才跨校培养通道建设,共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三、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间的合作,开展科研协同攻关,推动在区内及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同类科研平台合作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力争建成 1-2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与桂林和广西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依托跨学校的优势学科协作组,建设协同科研平台,如有色金属材料(桂林理工大学牵头)、药用资源化学(广西师范大学牵头)、生物医药(桂林医学院牵头)、电子信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大数据(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牵头)。

     四、加快 校际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模式创新 聚焦国家、广西及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围绕桂林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联合开展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

     各高校之间、高校与桂林市之间共享科研成果信息和资源,建设面向桂林市相关部门和机构、各类企业的跨校科技成果共享平台,及时共享各高校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合作,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依托原有七星高校区与桂林国家高新区原有的良性互动,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桂林高校科技成果共享平台;由桂林市、桂林高校及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合作,在桂林理工大学建立桂林高校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中心。

     第三节 节

     学校提升 加快各高校的自身发展和水平提升,增加聚集区入驻学校数量和规模、促进各学校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发展,统筹推进一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流大学建设,支持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设国内同类一流大学和广西一流大学。

     一、广西师范大学 强化广西人文强桂“主力军”、科技兴桂“生力军”、国际交流“排头兵”的作用,建设广西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广西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广西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支撑基地。

     到 2020 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国际知名、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为到 2032 年全面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雁山校区规划面积 3115 亩,学生数 46000 人,其中博士生300 人、研究生 8700 人、本科生 37000 人,以及函授生 15000人。总建筑面积 115.4 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 32 万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 8.4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 32.8 万平方米、学生食堂 3.3 万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 6.4 万平方米。

     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利用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优势条件,围绕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和“中国制造 2025”等重大发展战略,彰显电子信息特色,强化军工特色和军民融合发展,全力服务行业和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到 2020 年,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层次鲜明的本科生、研究生与国际留学生教育格局,电子信息特色优势更加凸显;到 2022年,建成广西一流大学;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为到 2027 年力争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之列、基本建成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花江校区占地面积3571亩,规划面积6000亩,学生数45000人,其中博士生 200 人、研究生 4800 人、本科生 38000 人、来华留学生 2000 人,以及函授生 10000 人。实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水平、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治理水平等方面质的提升,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奖和领军人才等方面新的突破。

     三、桂林理工大学 学校成为地方和相关行业产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对接行业产业链的发展与需求,凸显优势学科引领、服务行业产业的学科特色;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见长、具备人文素养、品德优良的人才培养特色;以“桂工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特色。

     到 2020 年,基本建设成为行业特色鲜明、区域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理工大学;到 2025 年,初步建成国内高水平大学。

     雁山校区规划面积 3000 亩,学生数 20000 人,其中博士生70 人、研究生 2000 人、本科生 18000 人。总建筑面积 75.2 万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 33.0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学生食堂、体育场馆总面积 26.8 万平方米。

     四、桂林医学院 加快三个“四位一体”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良好声誉的医科大学”,成为广西一流大学。

     到 2020 年,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层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更名大学;到 2025 年,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办学质量和医疗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广西一流大学。

     临桂校区规划面积 802.4 亩,学生数 16000 人,其中研究生1000 人、本科生 12000 人、高职生 2500 人、留学生 500 人。

     五、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立足广西、面向航空航天行业,全面推进学校“二次创业”,以国家航天技术民用化和通航产业发展为契机,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航天事业和通航产业发展,形成鲜明的桂航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到 2020 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体系达到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要求,部分学科纳入广西“双一流”建设培育,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培育院校。到 2025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进入广西“双一流”建设行列,基本建成航空航天为特色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花江校区规划面积 1500 亩,学生数 19000 人,其中研究生200 人、本科生 18000 人、留学生 800 人。总建筑面积 75 万平方米。

     六、桂林旅游学院 坚持“创特色名校 育旅游能人”办学理念,根植桂林、立足广西、服务行业、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围绕旅游特色,坚持大旅游学科理念,加大学科融合力度,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适度发展高职教育,逐步开展留学生教育,积极探索硕士教育,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建设中国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国家东盟旅游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研发基地、旅游文化研究与展示中心、国家旅游教育管理与信息中心。

     到 2020 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1-2 个学科纳入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或培育学科。到 2025 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基本建成以旅游学科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旅游大学。

     雁山校区规划面积 1600 亩,学生数 15000 人,其中研究生100 人、本科生 12000 人、高职生 3000 人。

     七、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坚持“走艺术兴学路,创特色师范牌”的办学特色,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内涵特色,努力升格转型,逐步建成“特色鲜明、区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

     2020 年,基本形成临桂校区为主体,信义、甲山校区为支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撑的校区布局,力争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2025 年基本建成合格、规范,有地方特色影响力的本科师范院校。条件成熟时,与具有学科专业互补性的本科院校共同筹建综合性大学,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

     临桂新校区占地 890.6 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42 万平方米,学生数 12000 人。

     八、民办高校发展 提升发展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雁山)、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雁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花江),全面建成合格规范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基本建成区域先进、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跻身广西乃至西部地区先进民办大学行列。

     继续创造条件,吸引桂林市及区内外其他高校入驻聚集区,尤其是提升雁山大学集中区的承载能力。积极促成区外高水平大学在聚集区建设多种形式的办学校区、科研中心、研究基地等。

     三所现有民办高校占地总面积达到约 3000 亩,在校生总数达到约 40000 人。新增其他学校占地总面积达到约 2000 亩,在校生总数超过 10000 人。

     九、职教园区建设 促进桂林市职业教育有序实施资源整合,优化调整职业学校布局,有力促进桂林市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和层次。依托桂林山水职业学院以及桂林市职教中心、桂林市卫生学校、桂林市委党校等现有基础,推进在临桂教育集中区建设职业教育园区。

     到 2025 年,新增职业教育园区占地总面积达到约 2000 亩,在校生总数达到约 20000 人。

     第四节 节

     学科发展 优化各高校学科结构,打破高校壁垒,推进学科协同,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集群。加强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力争建成若干个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和国际知名学科。

     一、强化一流学科建设 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围绕学术前沿和国家地方重大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建设。

     根据各学校现有学科基础和学校发展定位规划,结合学科评估动态趋势,持续推进学科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一流学科群。

     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建成国内先进学科,力争其中有 1-2 个学科进入国家一流学科行列,成为国际知名学科。

     教育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学科中力争有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2-3 个学科成为国内先进学科。

     机械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物理学、土木工程、统计学、旅游管理等学科中力争有 3-4 个学科成为国内知名学科。

     二、优化学科层次结构 以调结构、上水平、出特色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理工学科与人文学科的协调推进。对接广西和桂林地方经济社会与行业产业发展需求,构建工、理、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体系。资源整合,积极建设与桂林旅游、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林相关学科发展,完善桂林大学聚集区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

     实施以传统优势学科带动相近学科特别是新兴应用学科和交叉学科发展的学科集群发展战略,打破校、学院(部)、学科间的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资源共享,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的集群发展。

     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和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学位点的内涵建设,凝练特色,形成品牌,实现学科专业建设水平的新提升。

     争取新增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6~12 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8~12 个、专业学位点 10~15 个,新增省部级重点学科 10 个以上。

     根据各高校发展定位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集资源,选择性发展,动态调整优化本专科专业结构。本科专业数量总体保持平稳,可以适度增加,每年动态调整的专业学科比例约 10%。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水平大学适度压缩本科专业,其他高校本科专业适度增加,专科和职业教育专业逐步调整到职业学院。

     第五节 节

     人才集聚 依托聚集区高校学科优势和人才集聚的有利条件,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理念,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数量不断增长、人才质量明显提升,逐步缩小与发达城市的人才差距,建设广西区内领先的人才聚集区。

     一、引培并举推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高校优势学科,尤其是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桂林旅游学...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