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研究&产品设计审美管理论文

    时间:2020-06-18 16:10:0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产品设计 人才培养 审美

     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研究

     一、绪论 伴随着制造型企业的蓬勃发展,政府大力提倡各类产品产业的创新研究。新产品研发逐渐成为各类企业的核心部门,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素,且独立形成了新的产业市场。应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各类院校针对自身特点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产品设计类人才,但教育的规模化、同质化、滞后性等显著问题也在学生进入企业后明显暴露出来,很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应用需求,致使进入企业的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要求,造成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双重浪费。高等学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应该具备实时对应协同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二、产品设计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产品设计行业已具备一定规模,与以往由绘画艺术、视觉艺术、机械设计师等兼任的产品设计师逐步过渡到专业从业人员,使产品设计产业逐步走向更加专业化、秩序化、实用化。产品设计师的年龄结构呈年轻化趋势,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产品设计产业结构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制造型企业。伴随产品设计产业发展,国内一些大型制造型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在企业中纷纷

     加大产品研发规模,从高级人才引进到初级人才培训都制定了完整的发展模式,保证产品创新综合实力,确保企业发展方向与时俱进,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在部门设置上,一般分为设计研发和设计管理两种类型:设计研发主要是为本企业研发新产品提供全面的工业设计服务;而设计管理除了对内直接提供设计之外,还负责委托企业之外的设计公司或外观模具公司来设计外观与提供模具制造,并负责产品研发中的工业设计整合与管理。对于国外一些企业在国内设置的研发部门往往集中在本土化设计研发领域。2.产品设计公司。目前,国内的产品设计公司主要分为三种形式,按综合实力、服务内容不同、产品设计过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专注于产品调研、策划、结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第二,是针对产品造型设计与实现、模具制造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第三,是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产品营销、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设计服务。现有设计公司有些是从事某一部分的具体工作,有些则是交叉进行。3.高等院校产品设计工作室。此类工作室对外承担着相应的设计工作,对内担任着对在校学生的培训工作,是连接学校与社会需求的重要桥梁,对产业发展影响较大。院校工作室通过承接企业设计课题进行设计教育实践,拉近学生与企业需求的距离。院校工作室具有学科交叉的便利性,且集中了各类行业专家,对产品的概念塑造,企业文化整合具有一定的优势。4.其它。现

     有产品设计产业还包括一些自由职业者和政府支持下的设计类企业等形式。面对如今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产品设计产业发展仍然会出现更多产业模式。

     三、现阶段院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开设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 400 余所,已经形成了庞大的设计教育体系,但是纵观产品设计产业发展却没有形成系统全面的设计市场氛围,这与院校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内容、方式有直接关系。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一般各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特点由院系自主对课程进行设置,课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关联性都是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对基础类设计理论、方法没有统一规范。第二,缺乏多元化发展平台。大多数院校对人才培养施行普遍式教育,没有更多的关注学生对专业兴趣方向的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广而浅的不良局面。第三,产品设计专业作为交叉学科,涉及哲学、美学、人机工学、材料学、机械原理等众多学科,要求教师团队应该具有更多样性专业知识结构,能够融合多领域知识和实践经验,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进行跨学科研究。以天津为例,在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颁布以来,将部分院校中的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统一纠正为“产品设计”专业,也更加规范了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具体研究方向,导致部分院校将“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合并培养,或修改现有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

     具有针对性,符合社会需求。以天津美术学院为先导各大院校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率均在 90%以上,但能够长期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产品设计产业发展较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设计人才往往集中于此,其他地区企业则较少设置产品研发部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二次甚至多次培训才能胜任本职工作,使企业过多投入培训成本。

     四、以传统文化用品产业为例 1.传统文化用品产业现状。传统文化用品从定义上可以成两个层面,一是承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鉴证,延续至今仍然使用着的传统用品,例如,手动织布机、刺绣服饰、传统手工艺等。二是利用传统文化符号,通过创新设计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其目的是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现今,传统文化用品产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方面传统手工技艺因传承方式复杂、经济效益低下,面临着传承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商业经济为目的的文化产品不足以展现传统文化精髓,承载于一些低质量、无内涵的仿制产品上,不能起到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目的,反而将传统文化置于糟粕境地。2.建立方向性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现今传统文化用品的尴尬局面,应建立更加具体且具有一定方向指向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课教学方面应先从传统

     文化历史方面切入,系统全面的介绍特色鲜明的一些传统文化案例,分析文化精髓的形成方式,总结出符合现代设计要求的文化用品设计方法。实验实践课程方面,应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用品的结构、比例、功能设置,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产品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当时社会背景,体会产品是如何通过造型、功能的变化,达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在毕业设计环节,应结合不同学科,如经济、营销、广告、材料等专业采取联合答辩的方式,使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更具体全面的了解市场需求,完善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缩短与企业生产模式的磨合期。3.工作室制。校园工作室制是现今具有产品设计专业的院校较常使用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将设计需求直接引入校园,对学生更好的了解社会需求,提高专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校园工作室模式中,聚集了专业科研教授、研究生、优秀学生、企业设计人员,突出了理论结合实际的客观优势,侧重企业设计课题与设计教育实践的结合,在创新方案整合和企业文化发展设计、未来概念设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所涉及的企业范围包括信息、家电、通讯、医疗、交通工具制造业等。4.企业导师进课堂。企业导师是具有一定社会实践经验的高端设计人才。在课堂上引进企业导师,能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从具体一款或一类产品的设计分析中了解产品设计过程。在企业导师的选择上应注意选择不同领域

     的导师进入课堂,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的了解社会需求。也可以利用选修课的形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未来职业规划和兴趣爱好的角度,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产品产业进行学习。

     五、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综合分析 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呈高度的正相关性。现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已开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由资金和土地逐渐转变为知识、技能,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从本质上看,即教育决定发展,尤其是以专业教育为主导的高等教育阶段。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知识和技术,这些技能就是从人才培养阶段获得的,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发展的优劣局面。现如今,我国各类院校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各类设计人才,但是,能够直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应用型人才仍然相对欠缺,高精尖类人才严重不足。在人才培养中应注意与产业需求对接,将产品与服务相结合,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将生产与消费相结合,一般来说生产与消费具有一定的时空分离性,即生产与消费不在同一时间进行,产品需要现生产而后消费。生产与消费的结合即在时空上令二者并驾齐驱同时进行,让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使产品设计者、制造者得到更加真实确切的用户需求分析。产品设计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设计人才培养应更重视应用性,在学校教学阶段应以设计学学科为基础,进行多学科交叉式教学方法,

     将产品设计方法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展开研究,在教学中融入机械制造、金融经济、包装工程、哲学心理等学科,从社会人的需求角度展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产业需求发展。

     六、结语 高等学校产品设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客观分析现阶段我国院校产品设计类人才培养情况发现专业技能较强的设计类人才往往集中在经济发展较活跃的大型城市中,设计类人才成长多依赖于社会企业培养,院校教育与产业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对产品设计产业现状分析并列举传统文化类产品设计教育模式,探索出针对产业需求发展的院校定向性交织工作室制,并将企业导师引进课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开辟了了解社会需求的新路径,同时也缩减了社会、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社会化培养的成本。产品设计产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殊性,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深入发展将会对未来院校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N].光明日报,2002-11-28.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华正伟.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郑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产业经济,2009,(4).

     产品设计审美管理论文

     摘要:产品设计的形式具有使用功能和审美双重属性,其形式审美功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产品的高品质性能的外在体现。文章对构成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技术因素(材料、结构、工艺等),艺术因素(形式美法则)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在设计中提高对产品形式审美特征的把握。

     关键词:产品设计;功能;形式;形式审美特征 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就是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1]。一件作品通过点、线、面、色彩、肌理等基本构成元素组合而成的某种形式及形式关系,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种构成关系、这些具有审美情感的形式就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现代产品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就是将产品与人的关系形式化,这种形式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外还要满足其审美的需求,因此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产品设计的形式研究不能脱离审美的范畴。就最后的设计成果而言,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美的因素已成为考量其优劣程度的标准之一。意大利建筑家奈而维(P.L.Nervi,1891-1979)指出“一

     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甚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件优秀的作品。优良的技术对于优良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但却是必要的条件”。[2]优秀的产品设计,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可以从他的审美效果上体现出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当技术相对于产品来说已经不成为主要问题的时候,形式审美就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分析产品的形式审美特征对于现代产品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就纯粹的形式美而言,可以不依赖于其他内容而存在,它具有独立的意义,德国哲学家康德称之为自由的美,狄德罗则称之为绝对的美或独立的美,在产品形式上表现为秩序、和谐等基本的形式美法则,用以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趣味;当然,产品设计的形式美不可能那么绝对自由,确切地讲要受到材料、结构、工艺等技术上的制约,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羁绊美;另外,产品设计的形式还必须与使用功能、操作性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功能性与视觉形式的有机结合,产品外在形式是内在功能的承载与表现,体现出产品的高品质性能,表现为功能美;同时,产品设计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并且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前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文化生活的综合体现。

     一、产品设计的形式是产品功能的外在表现,其形式美

     受材料、结构、工艺等技术因素的制约 产品的外形既是外部构造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内在功能的传达者,而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一定的材料来表达,不同的材料同时就具备不同的材质美感。《考工记》记载:“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依靠材料的性能和特点来表现美的特征自古已有。从设计史上我们知道不同设计风格的演变往往与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同步进行的,不同性质的材料与它组成的不同结构的产品都会成现出不同的视觉特征,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现代工业产品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材料的运用和加工来表现的。造型材料是形式表现的内容之一,同时他又有自身的特点,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品格”,其本身就蕴藏着形式美的特征。现代设计中常见的有金属、塑料、陶瓷、玻璃、皮革、织物以及不断出现的新兴复合材料,而其中的金属和塑料在产品中应用的最广泛。金属材料其光洁的表面、闪烁的金属光泽、干净整洁却显得冷漠的外观给人一种高科技感,有时也会给人一种神秘、高贵感。塑料制品一般来讲可能让人感觉廉价、大众化。[3]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麽很多塑料产品表面要喷涂成金属质感的原因。比如手机的金属外壳其实都是塑料制品。但是即使是塑料制品这种让人感觉廉价的材料通过技术手段也能显示高雅的质感,苹果公司的 IMAC 电脑机箱的半透明塑料材质就迷倒全世界,成为一种时尚。

     各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结构美感要素,产品结构的美感要素往往来源于对这些材料的合理加工使用。不同的材料适合于不同的加工工艺从而形成不同的结构形态。金属板材适合冲压加工,但是冲压加工使产品的成型结构又受到一定的限制,20 世纪初的流线型风格就是因为当时的冲压成型技术无法控制金属材料受压后的反弹而形成大弧面的流线型造型风格,而随着冲压成型技术的进步,金属能加工成平、薄、小弧面的结构形态,显示出整洁、精致的风格。塑料由于其本身的可热融性而采用注塑成型,特别是现在的 CAD/CAM 技术,使塑料制品的结构、形式具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能满足各种各样的审美需求。

     设计源于“制器造物”的人类活动,艺术起源于劳动,实用重于审美。《易.系辞》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4],这是人类祖先朴素的器物思想。现代产品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实用,也就是说不管什麽样的审美形式都不能脱离产品的使用功能,产品设计的形式审美不是来源于对产品表面的纯粹装饰,而是产品功能的外在表现,产品功能的传达者。过分装饰的产品反而会使人无所适从。如 20 世纪 30 年代的机器美学风格在设计上鼓吹表现新技术,罗维设计的收音机面板上布满各种旋钮、控制键和各种非常精确的显示仪表作为装饰,却让使用者恐惧,不知如何操作[5]。回顾历史,从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路易斯·沙利文提出的“形式追随

     功能”到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到后现代主义的极简设计代表人物菲利普·斯塔克,无论其设计的产品是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以满足其基本使用功能为前提。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也可看到真正能广为流传的好设计从来都是形式与功能的高度统一。

     现代产品的设计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材料,运用合理的加工手段以恰当的内、外结构形式来传达产品的使用功能同时具备审美功能。

     二、产品设计是创造有意味的形式,要符合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运用不同的材料、适当的结构关系、必要的生产工艺最终生产出具目标功能的产品。而作为产品的终端用户即消费者所见到的只是产品的形态、色彩、肌理等外表,即产品的外观形式。产品在满足所需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形态是否具有意味是否符合消费审美成了能否打动消费者从而满足市场需求的关键。美感最初主要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的体验,长期以来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体验,对自然中天然存在的一些事物美的因素的归纳与概括,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学规则。产品设计中对形式审美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产品造型的审美价值,产品的形式美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产品设计中艺术造型的核心。既然美的形式法则是人们社

     会实践中总结出的普遍规律,而产品设计的目的是为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因此必须遵循这些基本的形式美法则。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统一与变化,“统一”使人感觉单纯、整齐、利落,“变化”带来新奇和刺激,打破单调与乏味;对比与调和,“对比”强调了变化和个性,“调和”则强调了事物间的共同因素,在设计中要讲究求同存异,没有对比没有变化就觉得呆板、不活跃,变化太多又会有凌乱之嫌;还有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呼应与重点、比例与尺度等等。产品形式美感的产生直接来源于构成形态的基本要素,即对点、线、面等形式其及所构成的形式关系的理解而产生的生理与心理反映,当色彩、形态、材质肌理等形式要素通过不同的点、线、面的组合符合形式规则时,使人产生了美的感觉。

     设计产品不同于传统工艺制品,前苏联学者诺维科娃曾说:“手艺人使用的技术是极初步的,从本质上说,这种技艺是手控能力的完善和加强”[6]。产品设计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运用形式美法则时,应该强调以充分发挥产品使用功能为前提,以创造功能与审美相统一的形式为原则。并且作为设计者还必须认识到,西方美学家阿恩海姆虽然发现了“心理-物理”场的规律,分析了“形式”与“心理”的同质异构关系,但是却忽视了“形式美”的社会和历史原因[7]。在产品设计中谈论纯粹的形式

     美是无意义的,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必须与消费者与市场联系起来,要通过研究市场研究消费者将设计者的审美体验和消费者对美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符合需要的美的形式。而且形式美法则也并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形式美法则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三、产品设计的形式美要体现设计的人性化关怀,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等设计观 产品设计是一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综合体现,产品设计的形式风格伴随着工业生产的时代文化背景以及设计师个人的才华与智慧,留下了时代信息、文化风貌、企业特征与个人情感的印迹。设计的本质是一种创新活动,创造思维讲究独创性,人们总是对新奇、变化甚至陌生的东西有某种心理渴求。阿道夫.格勒提出:“审美疲劳”的解释:熟悉的东西比不熟悉的东西较少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人们总是要求更强烈的刺激。[8]在当今社会,新奇的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在纯艺术中特别珍视哪种自由与个性的创造,但是作为产品设计是为社会消费主体服务的,而这种消费主体必然会形成某种特定的人文环境及社会风尚,反过来也就必然影响到产品的设计,尤其表现在产品的形式审美上,并且这种审美趣味又具很强的变异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因特定的人文环境及社会风尚的变化而变化。正如包豪斯的格罗皮乌斯在《全

     面建筑观》中所阐述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谁要是以为自己发现了永恒的美,那麽一定会陷入模仿和停滞不前[9]。产品相比于建筑更具灵活性,更易受到特定人文环境、社会风尚等的影响。流线型风格产生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人对设计的态度,即把产品的外观造型作为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采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体现工业时代的精神,给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中的人民带来解脱和希望。产品风格的流行是通过日常消费的行为来完成的,大众文化的流行对消费观念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流线型风格、艺术装饰风格,20世纪 60 年代的 POP 风格、高技术风格,还是产生于 20 世纪80 年代的简约主义风格、新锋锐风格,无不带着不同区域的消费观念和大众文化流行与发展的痕迹。正是世界各国文化融合的复杂性,促使了设计多元化的形成和发展,文化在设计风格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品设计发展到今天已不只是当初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单纯的功能主义了。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日趋丰富,产品设计已演变为对生活方式的设计,在某种意义上讲设计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及生活品位的一门艺术。产品设计虽然以物质功能为表现前提,却也越来越关注人类精神的需求,并且随着这种对人类精神需求关注的深化,在产品设计上表现出一种人性化的关怀。这一方面是由于日

     常产品技术同质化的原由,使生产者转向于开拓产品对于消费者的新的精神方面的享受(精神的享受是无止进的,这方面也可以给生产者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也是消费者在满足基本需求后的更高层次追求。比如运用人机工程学使产品更适于人的操作使用;追求产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满足现代人追求轻松、幽默、愉悦的心理需求;对残疾人设计领域的关注等等。形式美的内容已不止是一种表面的装饰,而是“以人为本”将功能与审美有机的结合,考虑到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舒适,反映出设计与实用、设计与情感、设计与舒适等的多方面的统一。

     人们在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及情感的享受的同时,不应忽视随着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已引发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并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可持续性发展设计观就是倡导设计不只是屈从于商业目的,而应着眼于长远利益,考虑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步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设计形式美上不过分强调外观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材料的堆砌及奢华的色彩,而将重点放在创新上,创造出既单纯简洁而又有意味的形式,满足使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英]克莱夫·贝尔著,周金环、马钟元译.艺术[M].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 [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社,2001. [3]吴翔.产品系统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4]赵江洪.设计艺术的含义[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5]何人可.工业设计史(修订版)[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6][俄]诺维科娃.劳动美学.引自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 7 ] 装 帧 艺 术 的 形 式 美 感 [N]. 人 民 日 报 海 外版,2004-05-21 [ 8 ] 引 自 韩 晨 平 . 室 内 设 计 与 社 会 风 尚 [J]. 装饰,2004.(3)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