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中医诊断学

    时间:2020-10-11 10:10:2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医 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教案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 欢迎下载 2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绪论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4、 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及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概念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2、辨证(八纲、病性、脏腑、六经、卫气营血等辩证方法)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整体审察 2、四诊合参 3、病证结合 五、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略)

     讲授的重点: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解决的疑难点:

     中医诊断为什么要四诊合参? 教学方法 本篇主要采用课堂讲授方法。

     板书或多媒体示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可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预习要点

     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思考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中医诊断学简史可让学生作为自学内容,因已在中国医学史这门课中学过这部分内容。

     — 欢迎下载 3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简述诊断、中医诊断学概念及其地位

     (5 分)

     诊,是诊察,了解的意思;断,是分析,判断的意思。

     诊断,就是对来诊者的身体健康或患病情况所做的一种概括性判断。

     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0 分)

     诊法、诊病、辨证、病案 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10 分)

     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10 分)

     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五、介绍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5 分)

     1、《内经》在诊断学方面的贡献:提出并运用四诊、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贯穿了诊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2、西汉·淳于意首创“诊籍”。

     3、东汉·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把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密切结合起来的著作。他提出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4、西晋·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5、隋·巢元方等所著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

     6、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说为病因辨证奠定了基础。施发《察病指南》绘制脉图 33 幅,以图示脉,便于学生领会。

     7、元代·敖氏《伤寒金镜录》为我国第一部舌诊专著。

     8、明代·张介宾《景岳全书》中以“二纲”“六变”的形式总结出八纲辨证的方法;“十问歌”成为后世问诊的准则。

     9、李时珍《濒湖脉学》以歌诀的形式总结出 28 脉的体象、主病和相类脉的鉴别。

     10、清代·叶天士《外感温热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三焦”辨证的方法。

     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

      (5 分)

     1、熟练地掌握中医基本理论 2、理论联系实际,反复临床实践。

     3、学会辨证思维方法。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4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

     问诊-1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问诊的目的和意义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掌握问诊的内容 4、掌握各种寒热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一章

     问诊(问诊的概念)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一、问诊的意义:

     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咨询答疑等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

     围绕主诉,全面询问;问诊技巧等

      注意事项:

     环境、态度、语言等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情况(一般情况的内容,询问一般情况的目的)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七、问现在症状(十问歌)

     第三节

     问现在症状——问寒热

     讲授的重点:

     问诊的内容和问现在症状之一问寒热 解决的疑难点:

     问寒热的各种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及问诊的模拟练习。对于问诊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与掌握,将在临床见习时予以讲授,并要求学生结合见习内容完成一个门诊初诊病历的书写。

     预习要点

     同学之间模拟问诊。

     寒热的类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1、问诊的内容和问现在症状的内容有哪些? 2、“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寒热的类型有几种?其病理机制如何?

     4、潮热的特点及病理机制如何?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学生多数去医院看过病,通过提问学生看病的程序与体会,引出问诊

     — 欢迎下载 5 相关的内容及概念。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问诊的概念…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5 分)

     一、问诊的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健康教育、咨询答疑…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40 分)

     一、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的内容,询问一般情况的目的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个人生活史 六、家族史 七、问现在症状

     第三节

     问现在症

      (45 分)

     问现在症的含义;张景岳《十问歌》的内容;问现在症的范围。

     一、问寒热:

      概念;恶风、畏寒、恶寒、寒战的区别;五心烦热、骨蒸发热 的含义;问寒热的临床意义;问寒热的方法等。

     (一)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概念及临床意义;恶寒发热的常见类型及其与感受外邪性 质和邪正盛衰之间的关系。

     (二)但寒不热:但寒不热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三)但热不寒:但热不寒的概念及常见类型。壮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潮热的概念及常见类型的表现特点、伴随症与临床意义;微热的含义及常见类型。

     (四)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的概念、常见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小结、分析

     本教案针对七年制学生,根据相应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素质和培养方向,要注意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分析症状和证候时注意对中医基础知识的引证和介绍。

     — 欢迎下载 6

      内蒙古医学院 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

     问诊-2 2 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汗出的生理及询问病人汗出的意义和方法 2、熟悉一些异常汗出的机理及临床意义。

     3、掌握疼痛的总的病机及不同性质、部位疼痛的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二、问汗 汗出的机理… (一)表证辨汗 1、表证无汗:

     2、表证有汗:

     (二)里证辨汗 1、里证无汗:

     2、里证汗出:

     3、自汗、盗汗、大汗、战汗等概念、表现特点及临床意义 (三)局部辨汗

      三、问疼痛 疼痛发生的基本病机… (一)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刺痛、窜痛、固定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重痛、 酸痛、掣痛、空痛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二)问疼痛的部位

      头痛、胸痛、胁痛、脘痛、腹痛、背痛、腰痛、四肢痛、周身疼 痛的概念及常见原因 讲授的重点:

     问疼痛的内容 解决的疑难点: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临床意义。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预习要点

     1、自汗、盗汗、战汗及绝汗的特点与临床意义 2、疼痛的病因病机及疼痛的性质。

     复习思考

     1、自汗、盗汗、战汗、绝汗各见于何病证? 2、试述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3、试述不同性质的疼痛特点和临床意义。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 欢迎下载 7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二、问汗

      (45 分)

     (一)介绍表证有汗无汗的意义 表证有汗:见于中风表虚证或外感风热之表热证。

     表证无汗:见于外感风寒之表寒证。

     (二)介绍里证有汗无汗的意义 里证无汗:(1)津血亏虚,化汗乏源;(2)阳气亏虚,无力化汗。

     里证有汗:

     (三)介绍几种特殊汗出 1、盗汗:睡则汗出,醒则汗止——阴虚证 2、自汗:经常日间汗出,活动尤甚——气虚证;阳虚证 3、战汗:患者先恶寒战粟而后汗出——正邪剧争。预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向愈;汗出热不退,烦躁不安,脉来疾急——病情恶化 (四)简要介绍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病因病机。

     三、问疼痛

      (45 分)

     (一)首先介绍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理

     1、实性疼痛:“不通则痛”。因外感六淫、气滞、瘀血、痰浊、食积、虫积等阻滞脏腑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2、虚性疼痛:“不荣则痛”。因气血不足,阳虚阴亏,脏腑经脉失养所致。

     (二)重点讲述各种疼痛的性质及其意义 包括胀痛、刺痛、重痛、冷痛、灼痛、绞痛、隐痛、空痛、固定痛、走窜痛、酸痛、掣痛等。

     注意强调:胀痛不都是气滞,如头胀痛多因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所致。

     (三)讲述疼痛的部位 1、 头痛:首先介绍头痛分虚实,实性头痛多因外感六淫、痰浊、瘀血阻滞脑窍所致。虚性头痛因气血阴精亏虚,脑窍失养引起。然后,讲述太阳经头痛、厥阴经头痛、阳明经头痛和少阳经头痛的部位。

     2、 胸痛:病在心肺,需结合病史确定病位。

     3、 胁痛:肝郁气滞,肝火,肝胆湿热,悬饮(肝阴虚)。

     4、 脘痛:见于胃病。如胃之寒、热、食积、气滞(瘀血)等。

     5、 腹痛:分虚实,实性腹痛多因寒凝、热结、气滞、血瘀、食积、虫积;虚性腹痛因气虚、血虚、阳虚所致。

     6、 背痛:多因风寒客于太阳经和督脉损伤而致。

     7、 腰痛:寒湿、瘀血、肾虚。

     8、 四肢痛:见于痹证、脾胃虚损、肾虚。

     9、 周身痛:新病为外感风寒湿邪;久病为气血亏虚失养。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8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

     问诊-3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问头身、胸胁、脘腹、肢体及耳目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2、熟悉睡眠的基本生理与病理机制。

     3、掌握失眠与嗜睡的概念、表现特点及病理机制。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主要内容)

     (一)头晕

     (二)胸闷

     (三)心悸

     (四)胁胀

     (五)脘痞 (六)腹胀

     (七)身重

     (八)麻木

     (九)乏力

     五、问耳目 (内容与意义)

     (一)问耳:1、耳鸣

     2、耳聋 (二)问目:1、目痛

      2、目眩

      3、目昏、雀盲、视歧

     六、问睡眠 睡眠的生理与病理机制;睡眠异常的常见类型;问睡眠的方法等。

     (一)失眠:失眠的概念;引起失眠的常见病理与表现特点。

     (二)嗜睡:嗜睡的概念;引起嗜睡的常见病理与表现特点。

     讲授的重点:

     问睡眠的主要内容。

     解决的难点:心悸、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嗜睡与昏睡的区别。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对于头晕、失眠、嗜睡的类型、常见原因等,用图表予以归纳、总结。

      预习要点

     1、头晕、胸闷、心悸、脘痞、眩晕的含义。

     2、耳鸣、耳聋的含义与成因。

     3、失眠、嗜睡的含义与成因。

     复习思考

      1、 头晕、心悸、怔忡、惊悸的概念及病理有哪些? 2、目痛、目昏、雀目、耳鸣各自的病理是什么? 3、何谓失眠、嗜睡?各自的病理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 欢迎下载 9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

      (30 分)

     1.头晕:其成因有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瘀血阻滞、气血亏虚(肾虚)

     2.胸闷:常见原因有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和痰湿阻肺。

     3.心悸:心悸易惊者,为惊悸;若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悸动不安,不能自主者为怔忡。

     4.胁胀:多因肝气郁结,肝胆湿热所致。

     5.脘痞:多由食积胃脘,或脾胃虚弱所致。

     6.腹胀:多为脾为病变。

     7.身重:成因有风邪束肺,脾气虚弱或温热之邪耗伤气阴。

     8.麻木:多因气血亏虚、肝风内动或湿痰瘀血阻络所致。

     五、问耳目;

     (15 分)

     1.耳鸣:多由肝胆火盛或肾虚精亏或肝阳上亢所致。

     2.耳聋:暴聋多为实证;耳聋渐起,多为虚证。

     3.重听:骤发多实,因风邪上袭或痰浊上蒙耳窍所致;重听渐起,属虚证,实为耳聋的由轻渐重的过程,由精气虚衰所致。

     4.目眩:成因有肝肾精血亏虚,中气下陷、痰湿上蒙、风火上扰。

     5.目痒:多由肝经风火上扰或因血虚目失所养所致。

     6.目痛:痛剧,由肝火上炎或风热上扰所致;微痛或时痛时止而干涩,多由阴虚火旺引起。

     7.目昏、雀盲、歧视:皆由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

     六、问睡眠

     (45 分)

     1.失眠的成因:有营血虚或阴虚火旺及邪气干扰两类。基本病机是阳不入阴,神不守舍。心脾两虚、心肾不交、食积或痰扰等。

     2.嗜睡的成因:有脾气亏虚,痰湿困脾,心肾阳虚等。基本病机是阴盛阳不足。

     邪闭心包引发的是昏睡。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10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一章

     问诊-4 2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见饮食、口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熟悉大、小便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熟悉月经、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4、了解小儿问诊时应询问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七、问饮食口味

     (一)问口渴与饮水:

     口不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二)问食欲与食量:

     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偏嗜食物等的概念 及临床意义。

     (三)问口味:

     八、问大便 (一)问大便:

     便次异常、便质异常、排便感异常的概念、类型与临床意义。

     (二)问小便:

      尿量异常、尿次异常、排尿感异常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九、问经带 (一)问月经:

     经期、经量、经色、经质异常及痛经的概念、类型及临床意义。

     (二)问带下:

     带下的各种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十、问小儿

     (主要内容)

     讲授的重点:问饮食口味的主要内容。

     解决的难点:渴不多饮、饥不欲食的含义与发生机理。

     教学方法

     本单元的内容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举例及课堂讨论。

     对于饮食、二便、月经的异常类型、常见病理,用图表予以归纳、总结。

     预习要点

     1、饮食异常症状的含义与临床意义。

     2、大小便便次、便质和排便感异常的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1、饮食异常的成因及其各自的特点如何? 2、临床常见的大小便异常的病理有哪些? 5、何谓痛经?引起痛经的原因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理解上述主要内容。

     — 欢迎下载 11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七、问饮食

      (40 分)

     (一)口渴与饮水 1、 口不渴饮,提示津液未伤,多见于寒证、湿证。

     2、 口渴欲饮:提示津液己伤。见于里热炽盛,津液大伤、消渴病、汗吐下太过,腹泻太过伤津、温病初起,卫分证。

     3、 口渴不欲饮或不多饮。多见于痰饮内停、湿热证、瘀血内阻、温病营分证。

     (二)食欲与食量 1、 食欲减退:见于(1)脾胃虚弱;(2)湿邪困脾;(3)食滞胃脘 2、 厌食:食滞胃脘、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妊娠及妊娠恶阻 3、 消谷善饥:胃火炽盛、胃强脾弱 4、 饥不欲食:胃阴虚、伤寒厥阴证 (三)偏嗜食物:小儿虫积、妊娠 (四)口味:口淡、口甜、口中粘腻、口酸、口苦等临床意义。

     八、问二便

      (20 分)

     (一)大便异常 1、便次异常:(1)便秘成因(2)泄泻成因:

     2、便质异常:完谷不化、溏结不调、脓血便、便血。

     3、排便感异常:肛门灼热、里急后重、不爽、失禁、气坠等 (二)小便异常 1、尿量异常:(1)尿量增多(2)尿量减少 2、尿次异常:(1)尿次增多(2)癃闭 3、排尿感异常:尿道涩痛、余沥不尽、小便失禁、遗尿等。

     九、问妇人

      (30 分)

     (一)问月经 1、经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后期、经期错乱 2、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过少、崩漏、闭经 3、经色、经质异常 4、痛经 (二)问带下:若带下质地、数量发生改变则为病理性带下。常见的病理性带下有以下三种:白带、黄带、赤白带。

     十、问小儿(略)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12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 二、望色-1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神的概念、望神的原理和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

     2、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3、熟悉少神、神乱的表现和望色十法。

     4、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整体望诊( 望诊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一、望神

     (一)神的来源: (二)望神意义:

     (三)望神方法:

     (四)神的表现:

     (五)常见神气形式:

     二、 望色:

      (一)色的含义:

     (二)色诊原理:

     (三)望色方法:

     (四)常色特征:

     (五)病色特征:

     讲授的重点:1、神气的识别; 2、常色、病色的特征。

     解决的难点:1、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2、各种神、色的临床辨识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预习要点

     1、得神、失神、假神的表现、临床意义。

     2、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复习思考

     1、各种神气反映的病理如何? 2、假神与重病好转如何鉴别? 3、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让学生结合生活周围实际情况,对照舌象图片记忆上述主要内容。

     — 欢迎下载 13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望神

      (45 分)

     (一)复习神的含义及神的产生。

     提问:神的含义?(明确:神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二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提问:神的产生?(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

     提问:根据以上两点,请同学回答望神的意义是什么?(明确:神是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通过望神就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二)介绍神的具体表现。

     首先指出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主要表现于目光、色泽、神情、体态等方面,其中眼神是望神的重点,然后简要讲述其机理。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1、得神即有神,是精气充盛,体健神旺的表现。得神的具体表现为: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不露;神态清楚,表情自然;肌肉不削,反应灵敏。(让学生互相观看)

     2、失神即无神,是得神的反面。将得神的表现反过来就是失神。

     3、少神介于得神和失神之间。

     4、假神是比较难学的内容。首先讲清假神的概念,以“回光返照”作比喻,学生可加深理解。其次,在讲假神的表现时,强调指出假神以“突然出现,迅速消失”为特点。最后,将假神与重病好转的鉴别归纳为两条,以便记忆和运用。一是假神是突然出现,而重病好转则是逐渐的;二是假神是局部的“好转”,而重病好转则是整体的。

     (四)神乱部分,学生自学。

     二、望色

      (45 分)

     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色。

     (一)简要讲述望色诊病的原理。

     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色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

     其次,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

     再次,以教材 39 页面部分候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

     (二)关于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14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 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2

     三、望形态

     2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2、熟悉望色十法的含义。

     3、熟悉望形态的内容。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二、望色-2(通过提问:巩固记忆常色、病色的特征。)

     (一)主要讲授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也主戴阳。

     2、白色是气血不足,阳虚寒盛所致。

     3、黄色主脾虚与湿证。

     4、面青、面黑的主病有共同之处。如寒证、血瘀、痛证等。

     (二)简介“望色十法”的内容。

     (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

     三、望形态

     望形察气。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

     讲授的重点:五色主病。

     解决的难点:形成病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望诊图谱,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讲授并示范,然后学生练习,相互观看,以加深理解。

     预习要点

     五色主病。

     复习思考

     面色呈赤色、白色、黄色的病理有哪些?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建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周围人的面部气色。并适当加以询问了解其面色与体质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

     — 欢迎下载 15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二、望色-2(通过提问:巩固记忆常色、病色的特征。)

     (45 分)

     (一)主要讲授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满面通红者为实热,两颧潮红者为虚热。强调赤色不但主热也主戴阳,其特点为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走不定。

     2、白色是气血不足,阳虚寒盛所致。淡白者为气血不足,淡白者为气血不足,白者为阳虚,苍白者则是亡阳、气血暴脱或寒盛。特别强调面色白主虚但不主阴虚。

     3、黄色主脾虚与湿证。其中萎黄者为脾胃气虚,面黄虚浮者为脾虚有湿,一身俱黄者为黄疸。黄疸分阴阳,而黄色鲜明者为阳黄,晦暗者为阴黄。

     4、面青、面黑的主病 青色与黑色的主病有共同之处,如寒证、血瘀、痛证等均可见青色,也可见黑色,其机理乃为气血运行不畅。其不同点是青属木,为肝色,故面青还主惊风;黑属水,为肾色,故面黑还见于肾虚和水饮等。

     (二)简介“望色十法”的内容。

      (15 分)

     1、 望色十法是望色的五对纲领。

     2、 望色十法各自的意义。

     3、 望色十法与五色主病的关系。

     (三)指出望色的三个注意事项。

     (5 分)

     1. 知常达变,综合判断。

     2. 整体为主,荣枯为要。

     3. 排除干扰,辨别假象。

     三、望形态

      (20 分)

     望形察气。根据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气、神合一的理论,通过望人体形体和姿态来诊察病情。

     首先介绍形态与病态的必然联系的一般规律。

     其次介绍一些常见的或者是特殊的病态。对一般性的病态以学习阅读教材,做到大概了解即可。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16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二章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2 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望局部及望排泄物、分泌物所有内容。

     2、熟悉望局部中头面五官、颈项、皮肤的常见病态及意义。

     3、掌握望小儿指纹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二章 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五官七窍、颈项

      望头(囟门)、面部、毛发、眼、耳、口、鼻、唇、齿、颈项等 二、望胸胁脘腹部等

      望胸部、胁肋部、脘腹部、望腰背、四肢等 三、望皮肤

      色泽、形态改变(斑、疹等)

     四、望小儿指纹

      生理、病理意义

     五、望分泌物与排泄物

     讲授的重点:望小儿囟门及望目、咽喉部的病症及临床意义。

     解决的难点:咽喉、颈部的各种异常的辨识。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结合望诊图谱讲述。

     预习要点

     望囟门、颜面、目部、咽喉、颈部的内容。

     复习思考

     1、小儿囟门异常有几种?各主何病证? 2、五轮学说的意义。

     3、何谓瘿瘤、瘰疬? 4、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如何鉴别诊断? 5、斑与疹如何鉴别? 6、痈、疽、疔、疖各有何特点? 7、咽喉部的病症有哪些?如何辨别?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 欢迎下载 17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望头面

      (15 分)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的病变可以反映于局部,局部的病变也可影响全身。明确头面与脏腑精、气、血的关系及其望诊的意义。头为精明之府,脑为髓海,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而养发,故头与肾的关系最密切。

     望头部的意义——主要了解肾气和精血的盛衰。

     望头部的内容——头大、头小、方头。望囟门:囟填,囟陷,解颅 望头发:发黄、发白、脱发等。望面部主要讲述腮肿、口眼歪斜等意义。

     二、望五官

      (15 分)

     (一)望目:意义-五轮学说、内容-目神、目色、目形、目态等。

     (二)望耳与鼻、口与唇、齿与龈(学生自学,教师总结)

     (三)望咽喉:咽喉与内脏的关系、望咽喉的方法、常见病态等。

     三、望躯体

      (10 分)

     (一)望颈项:以瘿瘤、瘰疬、颈动脉怒张为讲授重点。注意瘿瘤与瘰疬的区别,首先,发生的部位不同;其次,形态上二者也有明显的区别。见于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而有瘀血、水肿的病人。

     (二)望胸胁:重点讲授扁平胸、桶状胸和鸡胸的鉴别诊断。

     (三)望腹部:膨隆者多属实证,或瘀血,或水肿;凹陷者,多属虚证,气血不足或精气耗竭。腹部青筋暴露见于鼓胀,为血瘀所致。

     (四)望腰背部:介绍几个名词,如脊疳、发背等。

     四、望四肢:如膝部肿大、膝内翻、膝外翻及手指变形等;四肢动态的异常,如四肢抽搐、手足颤动、手足蠕动等。

     (5 分)

     五、望皮肤:色泽异常-丹毒、白驳风;形态异常-皮肤干燥为常见;肌肤甲错;皮肤病症-斑与疹的鉴别、水疱、水痘、湿疹、疮疡。(10 分)

     六、望排出物:主要讲述痰、涕、涎、唾及呕吐物的望诊。学生自读教材,总结学习规律。如何辨别寒热虚实。

     (5 分)

     七、望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是中医独有的一种诊法,用于 3 岁以下的小儿,对于诊断小儿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30 分)

     1、诊小儿指纹的原理及方法

     2、诊小儿指纹的内容:正常小儿指纹的特点:纹色浅红,单支,粗细适中,隐隐显露于掌指纹附近;病理指纹的望诊其要点是: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18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三章 舌诊

      第一节 舌诊概说 第二节 望舌质 2 学时 教学要求 1、 熟悉舌的组织结构、功能及舌诊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正常舌象和病理舌象的含义及特征。

     4、掌握病理舌质的多方面变化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一节 舌诊概说

     一、首先要明白舌之结构。(略)

     二、舌诊的原理。

     三、掌握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正常舌象的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第二节 望舌质

      一、舌色 1、淡红舌

     2、淡白舌、红舌 3、绛舌 4、紫舌(青舌)

     二、舌形 舌形异常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

     三、舌态 舌的动态异常主要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几种。

     讲授的重点:望舌质。

     解决的难点:异常舌质的意义。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舌诊图谱。

     预习要点

     舌质异常的各种表现和意义

     复习思考 1、正常舌象特征及含义如何? 2、舌色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3、舌形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 欢迎下载 19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第一节 舌诊概说

      (25 分)

     舌诊,又称望舌,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对于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意义。

     一、首先要明白舌之结构。(略)

     二、舌诊的原理:因为舌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望舌即可了解体内的生理病理。关于舌面脏腑部位的分属,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三、掌握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是舌诊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要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讲述。知常达变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原理,舌诊也不例外,

     正常舌象的特征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同学相互观看,是帮助学生认识正常舌象最好的方法。

     第二节 望舌质

     (65 分)

     一、舌色 1、淡红舌属正常,说明疾病较轻,病位较浅,尚未伤及内脏气血。

     2、淡白舌、红舌:各自的主病分别与面白、面赤基本一致。

     3、绛舌:绛舌多由红舌进一步发展而成,其主病比红舌重。绛舌主热盛和阴虚火旺。

     4、紫舌:紫舌与青舌常并见,提示存在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

     二、舌形 舌形异常包括老嫩、胖瘦、点刺、裂纹等。这些舌形通过看舌象彩图、教师示画、看录象等手段,学生即可辨识。

     三、舌态 舌的动态异常主要有痿软、强硬、歪斜、颤动、吐弄、短缩等几种。这些舌态用照片和画图难以表述,而教师描述、示范,学生则易于掌握。舌态出现异常的病人,往往全身症状也比较明显,故结合其他症状讲述这些舌象,教学效果更好。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20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三章 舌诊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2 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正常舌苔和异常舌苔的意义。

     2、熟悉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3、了解舌诊的研究进展。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二节

     望舌苔 一、望苔质 1、舌苔的厚薄:

     2、舌苔润燥:

     3、腻苔和腐苔:

     4、剥苔、真假苔等:

     二、望苔色 1、白苔:

     2、黄苔:

     3、灰黑苔: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一是察舌之神气和胃气。

     二是舌质、舌苔综合分析。

     三是舌象的动态分析。疾病是变化的,舌象也随着变化。

     舌诊的意义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总结。

     讲授的重点:异常舌苔的辨析。

     解决的难点:舌象的综合分析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舌诊图谱。

     预习要点

     舌苔异常的表现和意义

     复习思考

     1、苔色异常有几种?各有何意义? 2、苔质润燥、厚薄、腐腻各各有何意义? 3、舌象分析要点有几项?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 欢迎下载 21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第二节

     望舌苔

     (5 分)

     舌苔是舌体上面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所生。可以反映胃气的盛衰、有无、邪气的性质和病位的浅深等。所以,望舌苔与望舌体同样重要。

     一、望苔质

     (35 分)

     望苔质主要观察舌苔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真假等方面的变化。

     1、舌苔的厚薄以见底、不见底为标准。薄苔为正常舌苔,表证、轻证也见薄黄。厚苔主里,主邪气盛。

     2、舌苔润燥,主要反映津液的盛亏和输布情况。

     3、腻苔和腐苔的形态必须借助舌象彩图进行讲述。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腐苔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而致。阳气和湿浊的消长。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剥苔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其意义基本是一致的,提示胃气、胃阴枯竭,或气血两虚。

     真假苔以舌苔有根无根为标准,可以判断疾病的轻重和预后。

     二、望苔色

     (35 分)

     舌苔的颜色主要提示疾病的性质。

     白苔见于正常人也为常见的病理舌苔,主病有表、里、寒、热,必须结合苔质进行判断。

     黄苔主病为热。由于黄苔有薄、厚、腻、燥之分,所以黄苔主热又有表热、实热、湿热之不同。

     灰黑苔主寒、热两个方面的病证。灰黑而润者为寒,灰黑而燥者为热。所以舌苔的润燥是判断灰黑苔寒热属性的主要依据。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15 分)

     舌象分析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察舌之神气和胃气。舌神主要表现在舌体的色泽和舌体运动两个方面。舌色红活明润,舌体运动自如为有神气,说明脏腑气血充足;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为无神气,提示脏腑气血不足。胃气的有无表现于舌,主要是舌苔是否有根,有根苔提示胃气充足,无根苔说明胃气衰败。

     二是舌质、舌苔综合分析。舌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苔主要反映病性及病位。所以,舌质与舌苔综合望诊,才能全面了解病情。并举例说明舌质、舌苔综合分析的重要意义。

     三是舌象的动态分析。疾病是变化的,舌象也随着变化。所以,注意舌象的动态变化,可以及时的掌握疾病的变化与发展。以温病卫、气、营、血不同病理阶段的不同舌象加以说明之。

     舌诊的意义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总结。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22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四章 闻诊 第一节 听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如何通过听声音的异常诊察疾病。

     2、了解如何通过嗅气味的异常诊察疾病。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章 闻诊

     ( 闻诊的概念与临床意义)

     第一节

     听声音 一 、正常声音:( 正常声音的共同特点)

     二 、病变声音:

     (一)语声:重浊、音哑和失音、呻吟、惊呼 (二)语言: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言謇涩 (三)呼吸:喘、哮、气短、少气 (四)咳嗽:

     (五)呕吐、呃逆、嗳气、 (六)太息:

     (七)喷嚏:

     (八)鼻鼾:

     (九)肠鸣:

     第二节

     嗅气味 一、病体之气:口气、汗气、痰涕、呕吐物、排泄物之气 二、病室之气:

     讲授的重点:

     1、金实不鸣与金破不鸣的区别。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之区别。

     解决的难点:哮、喘、气短之间应如何区别?

     教学方法 结合病例讲述为主

     预习要点

     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謇、喘、哮等名词含义 复习思考

     1、 病变声音有哪些?基本规律如何? 2、 语言的异常改变有哪些? 3、 如何鉴别哮与喘、少气与短气? 4、呃逆与嗳气有何异同?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 欢迎下载 23 备

      注

     讲述咳嗽时,应向学生强调咳嗽常伴咯痰,故其闻诊除听辨咳声外,必须结合痰的量、色、质,以及发病的时间、兼症等以辨别证候类型。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第四章 闻诊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通过问诊、望诊收集病情资料及其实施的途径。下面所要介绍的是通过用医生的听觉、嗅觉收集与疾病有关的声音与气味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这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 听声音 首先要把握正常声音。正常声音具有一定特质,并因各种客观情况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别,可因年龄、性别、情志不同而异。知常达变。。

     一、声音异常:通过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改变辨别疾病的性质。具体情况的改变包括发声、音哑与失音、鼾声、呻吟声、惊呼、喷嚏、呵欠、太息等。对这些声音异常须解释其含义,并讲授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

     二、语言异常:如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狂言、语謇,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并阐述临床意义。

     三、呼吸声异常:首先通过听呼吸声的异常分辨寒热虚实。掌握对呼吸改变的专用名词如:喘、哮、短气、少气的含义,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并将喘与哮,短气与少气进行鉴别。

     四、咳嗽:从咳嗽声音辨病因病性受到一定局限,还须结合其他资料全面分析加以判断。首先明确定义,何谓“咳”“嗽”“咳嗽”,同样,先对咳嗽声音分辨寒热虚实。重点强调一下顿咳与犬吠样咳嗽的所属。

     五、心音部分:西医诊断介绍的更为详细清楚。

     六、胃肠异常声音:多源于胃气的逆乱,包括呕吐声、呃逆、嗳气、肠鸣声。掌握名词含义,临床意义及产生机理。

     第二节 嗅气味 按教材将其分为两部分,即病体气味、病室气味。介绍嗅气味的一般规律。

     一、介绍病体气味 包括口气、汗气、痰涕之气、二便之气及呕吐物气味;有关妇科方面的经、带、恶露之气等内容。阐述上述各种气味的所属病证及产生机理。

     二、介绍病室气味:

     是由于病体气味过于浓烈,说明病情的严重程度。如尸臭味,尿臊味,血腥味,烂苹果味等,见于何病证,机理为何。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24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五章 脉诊-1

      第一节 脉诊概述 第二节 正常脉象

     2 学时 教学要求

     1、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及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3、熟悉脉象要素并掌握正常脉象特征及其生理变异。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五章 脉诊 第一节 脉诊概述

     (脉诊的概念)

     一、 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 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脉诊的部位 (二)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时间

     2、体位

      3、指法:(举按寻)4、平息 等 三、脉象要素 (一)脉象要素 第二节正常脉象 1、平脉形态特征 2、平脉特点:胃、神、根。

     3、平脉的生理变异:气候、地理、性别、年龄、情志、劳逸等

     讲授的重点:1、寸口诊脉法

      2、平脉特点 解决的难点:脉象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结合脉诊仪讲述脉诊的现代发展。

     预习要点

      脉象形成原理及寸口诊脉法。

     复习思考

     1、为什么切脉可以知道脏腑气血的病变?寸口脉如何分候脏腑。? 2、试述寸口诊脉的原理。何谓举、按、寻? 3、正常脉象的特征?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切诊学习不能单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结合实践。所以学校应安排临床技能见习课,让同学们在模拟脉象手上去体会平脉。

     — 欢迎下载 25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简介脉诊的理论体系:

     (5 分)

     脉诊是我国传统的诊病方法,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医生通过触觉体察病人脉搏搏动情况,了解气血盛衰及营运情况,把握疾病性质,判断疾病预后,所以深受历代医家的重视。脉诊理论是历代医家在长期的诊治疾病的实践活动中总结而成的经验科学,是心灵与触觉相互感应的产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为今后临床诊病奠定基础。

     第一节

      脉诊概述

      (40 分) 一、介绍脉诊的原理 脉象是由各方面因素综合形成,故可以反应各方面的变化情况。

     直接因素有二:一是心脏血管的活动;二是气血在脉管中运行。

     因此脉搏搏动反应出来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反应心脏、血管的功能,反应气血的盛衰与运行情况、阴阳是否协调、其他脏腑功能是否良好。

     二、介绍诊脉部位 根据脉诊的历史发展来看,不同时代所采用不同的诊脉方法。主要有三部九候诊法、三部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寸口诊法四种。

     三、介绍寸口诊脉法 1、寸口部位;2、寸口诊脉原理;3、寸口脉分候脏腑。

     四、介绍诊脉方法 依次强调:诊脉时间、体位、指法、平息、五十动。

     五、讲述脉象要素:

     指出这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指导性理论,判断每一种脉的根本所在,可以说是识脉的关键。一分为四,即位、数、形、势。

     脉位——指脉的长度与深度位置。长脉、短脉、浮脉、沉脉。

     脉数——指脉的频率与节律的变化。迟脉、数脉;促、结、代脉。

     脉形——形象的变化。洪脉、细脉等。

     脉势——脉的力度、流畅度、紧张度的改变的各种脉。

     举例说明。

     :

     第二节

      正常脉象

      (45 分) 一、介绍一下正常脉象:也须从位、数、形、势方面把握,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快不慢,从容和缓流畅,尺部沉取有力。

     介绍正常脉象的三个必备条件,有胃、有神、有根。

     二、介绍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

     人在生命活动中随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根据人的性别、年龄、体质、解剖方面的特异而产生不同形象的脉。另外根据情志、劳逸、饮食、季节、昼夜、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形象的脉均属正常范围,必须与病理脉鉴别开来。

     小结、分析

     — 欢迎下载 26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教学单元题目 第五章 脉诊-2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第四节 脉诊的应用及意义

     4 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常见病理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重点内容

     所要解决 的疑难点 第三节

     一、常见病脉及其临床意义 (一)浮脉类:浮、洪、濡、散、芤、革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二)沉脉类:沉、伏、弱、牢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三)迟脉类:迟、缓、涩、结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四)数脉类:数、疾、促、动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五)虚脉类:虚、细、微、代、短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六)实脉类:实、滑、弦、紧、长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二、介绍脉象的鉴别 主要采用两种方式:1、是类比法。2、对比法。

     三、讲述相兼脉与主病:相兼脉的含义、条件、主病,并举例说明。

     四、简述关于真脏脉:真脏脉的含义、种类,稍做解释。

     五、简述诊妇人脉与小儿脉。

     第四节

     一、脉诊的临床应用 二、脉诊的意义 讲授的重点:常见病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解决的难点:相似脉的脉象区别。

     教学方法 同步播放多媒体课件;结合脉诊仪讲述脉诊的现代发展。

     预习要点

      十六种常见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复习思考

     1、 各常见病脉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 有关相似脉象的比较和鉴别。

     教研室审阅 意见

      _____________(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

      注

     切诊学习不能单纯以理论讲解为主,要结合实践。所以学校应安排临床技能见习课,让同学们在脉象模型手上去体会脉搏或到医院见习。

     — 欢迎下载 27

      教学内容

      具体安排

      一、常见病脉

      (90 分)

     1、浮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等。相类脉:散脉、芤脉、革脉。依次介绍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析。

     2、沉脉:脉象特征,临床意义,机理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