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当前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之探讨

    时间:2020-12-01 15:04:1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 师资 培育

     当前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之探讨 A Study on Current Training and Preparation System for Elementary to Junior High School Art Education

     张美艳

     台南县西港国民小学教师

     摘

     要 国民教育为教育的根基,艺术教育则是国民教育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长期以来「艺术教育」仍处於边缘化地位,故本文试图以当前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为议题,探讨现况及其未来发展的途径。本文的结论为:一、艺术教育师资的职前教育课程规划较偏重技艺之训练。二、缺乏完整的艺术教育实习制度。三、艺术教育教师未采认证制,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能遭质疑,且专业水准亦待提升。

      基於上述,本文建议:宜妥善制定艺术师资培育课程(包括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在职进修),建立艺术教育教师认证制,并规画永续的终身进修制度,以符合艺术教育的多元性与时 代性。

      关键词

      艺术教育:

     art education

      师资培育:

     teacher preparat ion

     职前教育:

     preparatory

     education

      教育实习:

     teaching practices s

      在职进修:

     on- - the- - job training

      教师认证:

     teacher certification

      前 言

     「师范教育法」自民国六十八年实施後,由於社会结构急剧改变,原有

      的体制已不再适合教育的需求了;我国在八十三年将之修正,并公布为「师

      资培育法」,开宗明义指出:「师资培育,以培养健全师资及其他教育专业人

      员,并研究教育学术为宗旨」,主要是为符合国家的教育趋势,适应国内社会

      需要,以提昇教育专业素质而立法。

      国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师资包括具有音乐、美劳系(科)组毕业背景之「专才」教师及不具音乐、美劳系(科)组毕业背景之「通才」教师两类。本文拟自我国师资

     培育法通过之後,所实施的师资培育制度中,就有关艺术教育师资培育课程改革的部分,阐述其中的职前教育、实习制度及在职进修等三部分的内容、特色及实施情形。

      壹、 师资培育法的内容及改革方向

     原有的 师范教育因僵化封闭,过度保障师范校院,故所培育出来的师资,缺乏挑战,且因同质性太高,趋於「一元化」,而多元文化强调的是丰富多样的内容,不同的视野产生新的价值观与新的思维,因此旧制的师范教育法於现今社会、教育体制中多元化的理念已不相容。

      一、「师资培育法」之沿革与特色

      自民国七十六年解严後到八十三年之间,台湾经济发展萧条,受过高等

      教育的毕业生人数虽持续增加,但一职难求,而大学毕业生对从事稳定教职

      的意愿强烈,故要求师资培育管道多元化的呼声日渐高涨,一致认为若师资

      培育机构能大量培育师资,在面临竞争压力下, 定能大大提高师资素质。在

      「师资培育法」取代「师范教育法」後,国内师资的培育制度正式走向「多元化」培育。

     师资培育法全文共二十条,主要内容为:师资培育的宗旨、师资及其他教育人员的界定、师资培育的课程、师资培育的方式、教师资格的取得、教育实习机构、在职进修机构的设立及其相关事宜与地方教育辅导等。

      後来并修正第七条第一款(复检工作之实施,得授权地方主管教育行政

      机关成立县市教师复检委员会办理),隐含了师范校院大学部学生可不修习教

      育学分的意涵(汤维玲, 1996 );而在民国九十年五月增订了第十八条之一:

     中华民国九十年九月三十日前修毕师资职前教育课程,初检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证书者,由主管机关另行订定办法办理教师资格复检。

     此已明示师范校院除培育师资之外应考虑转型,并建立多元教育的目标。

      将「师范教育法」和「师资培育法」作一比较,师资培育法有以下特色:

      (一)多元化的师资培育制度。

      (二)师资培育以学生自费为主,并采多元化的储备方法。

      (三)教师资格采「检定制」。教师任用从派任制、介聘制到聘任制。

      (四)教师进修有法源并法制化。

      二、当前师资培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长期以来,台湾师资培育的问题多出於中央集权与一元化的教育政策,在艺术教育方面亟须加强学前及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之培育、落实艺术教育师资教学正常化、研究提高偏远地区教师之待遇及共聘区域性艺术教育教师之可行性,以解决城乡之间艺术教育师资失衡现象。

      民国八十三年「师资培育法」公布施行之後,政府陆续发表和师资培育制度相关事宜,如:八十三年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八十四年「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及「教育改革谘议报告书」,八十六年「教育改革总体计画纲要」,八十七年「教育改革行动方案」。综合以上,把相关於师资培育制度的方案,与 八十二年公布「发展与改进艺术教育五年计画」加以整合,整理出有关於师资培育应努力的方向:

      (一)建立多元而卓越的师资培育管道。

      (二)成立师资培育审议委员会。

      (三)树立多元而严谨的师资培育制度。

      (四)提昇师资专业素质。

      (五)规画特约实习学校,落实实习辅导制度。

      (六)建立合理而实用的教师进修管道。

      (七)确定师范校院的转型方向。

     贰、 当前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改革

     国民中小学的艺术师资包括具有音乐、美劳系(科)组毕业背景之「专才」教师及不具音乐、美劳系(科)组毕业背景之「通才」教师两类。前者在「质」上虽属「专才」,却因「量」之严重不足而必须仰赖後者来充补(赖锦松, 1995 )。

      本文所言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是指:具合格师资,而在中小学担任艺术教育相关领域教学者。师资培育的内涵依师资培育法第三条之规定分为: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及在职进修。故此所讨论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是指师范校院及一般大学教育学程中的艺术教育相关课程,包括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及在职进修 三类。

      一

     、中小学艺术师资培育的职前教育

      师资培育法第十条明定:师资培育课程包括普通科目、专门科目、及教育专业科目。其中专门科目,由各师资培育机构自行认定;就职前教育而言,师资培育法与之前的师范教育法之最大不同点,除了是采行开放式的培育制度外

      ,就是将中小学、幼稚园教师的学历统一规定为四年制大学毕业(王家通,

      1996 )。

      综合黄政杰( 1991 )、王秋绒( 1997 )及林美玲( 1998 )之观点与实施现况,并

     参酌国外经验,整理出师资培育课程应包含通识教育(含人类重点知识领域)、专业教育(含教学能力、专业精神 、研究发展能力)、及专门学科教育(含任教学科有关的知能)等三大类。

      (一)师范校院中艺术教育科系之课程规划

      目前三所师大美术系与音乐系仍担负培育中学艺术教育科目的师资之主要责任,而师院的美劳教育系(以下简称美教系)与音乐教育系(以下简称音 教系),则负责培养小学艺术教育科目的师资。师范校院的艺术系 课程亦包括普通课程、专业课程与专门课程,师大之普通课程与专门课程学分数与一般大学艺术系相若,其中专门於 课程介於 74 ~0 100 为 学分,加上普通课程与专业课程各为 28 、6 26 计 学分,合计 128~154学分;但是师院常久以来普通课约 程约 6 56 为 学分,专业课程为 0 40 仅 学分,专门课程仅 52学分,合计 8 148 学分。因此就艺术专门领域的水准与成长而言,较师大或一般大学艺术系不足。然为因应整体大环境的改变与提升师院竞争力的考量,许多师院在近年来均积极调整其课程结构与科目,(黄壬来, 2000 )。

      从另一个层面而言,师范校院的音教、美教系之普通课程的学分数约占总学分数的 的 37.8 %,专业课程学分为 27 %,专门课程学分为 35.2 %。师院生共要修习 8 148 个学分,一般大学则是修习 8 128 个学分,平均一学期要比一般大学多修 2 2 至 至 3 3 个学分;但若一般大学再加修教育学程(6 26 或 或 0 40 学分),其情形又不同了。

      师范校院的课程长期以技艺为重,其艺术学系之课程规划通常采双轨制,

     即是否加修艺术基础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相关领域、艺术行政、创作等教育科目。师院体系的艺术课程-音乐、美术、表演艺术三者是分开来修习的,美教或音教系的学生除修习主科,可跨领域副修(目前约 2 2 -4 4 学分),若以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三大项目之一为主修,则再加修其他二个科目的学分,如此,日後任教职时,能较快适应「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的教学模式,这是目前师资培育机构亟需规划的。未来希望朝向美术与音乐互为主、次专长科目,如此方能 胜任现行课程,而教师资格的检定则应以合科统整(学习领域)为原则。

      要想成为具有「艺术与人文」领域资格的教师,须在此领域中多修习相关学分,此为师资培育机构在课程规划上的优势;但无论是理论课程或实作经营仍将详加规划;目前国民学校教师的任用已是个战国时代,优胜劣败,师资已不虞匮乏。改制成大学後的师范校院,其美术课程大都已减少为学程了,故师院应充分善用本身课程规划的优势以突显师范校院的特色。

      (二)一般大学教育学程中的艺术教育课程规划

      教育学程中的职前教育课程,包括普通科目、教育专业科目、专门科目及各校非正式课程的社团活动。普通科目包括共同必修及通识教育,三所师大共同必修要求学分数较高;而通识教育各校均要求相当的学分数,通识教育依学科性质,可概分为:人文学科课程(戏剧电影与文化、戏曲欣赏、美术欣赏、音乐欣赏、歌仔戏欣赏、生活美学、艺术史、妇女诗歌欣赏、各国文化……)、社会科学课程及应用科学课程等。

     专门科目如:国文科、英语科、数学科。而教育基础课程、教育方法与技术课程、教育实习课程则列入教育专业科目。

      一般大学的教育学程中通识课程的学分数大 约两学分(且为选修),以「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而言,其目标并不在於培养艺术家,技艺不再那样的重要,目前新媒材新科技资讯相当多元;意识形态也改变了,这些都可补足技艺不足处,故技艺与精致艺术不再主导艺术教育。

      二、中小学师资培育的教育实习

      教育实习,是修毕师资职前教育课程、经教师资格初检合格,取得实习

      教师资格後,所进入的学习阶段。这一年的教育实习,具有验证、发展、评

      监、统整及发现的性质和功能,是师资培育中极为重要的阶段(黄坤锦, 1996 )。

      民国八十四年「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及教育实习办法

      」公布,并配合师资培育法,规定自八十六学年度毕业的师资生,必须依师资

      培育法的规定:修毕职前教育课程人员,「经教师资格初检合格者,取得实习教

      师资格」,而取得实习教师资格後,「应经教育实习一年,成绩及格,并经教师资格复检合格者,方能取得合格教师资格」。

     经笔者搜集文献及访谈专家学者的结果发现,在国民小学的教育实习中,

      国小因采行包班制,并没有针对艺术教育教师而设立艺术教育实习课程,各国小所提供的是一般教学实习或行政教育实习,故本文对艺术师资之教育实习未加以深究。

      概括而言,教育实习是教师社会化的过程,传统 的教育实习被斥为徒具形式,没有实质意义。师院的实习辅导处主导教育实习,但就艺术教育专业知识

      方面来说,却不能忽视音乐、美术等科系教授所能给予的资源;如国北师美教系的教授们,常支援台北县的美劳科教师们办活动、展览、研习,及全国国际会议的召开。另外,嘉义大学针对艺术教师的教育实习或在职进修拟架设一些网站,供实习教师或在职教师谘询,这相当符合後现代资讯快速流通的特质,是很好的资源,可供大家广为使用。

      三、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在职进修

      依据「师资培育法」规定,所订定的「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在职进修」 办法」 ,将「教师在职进修」定位在「在职进修」和「在职研究」两项。「在职进修」指进修学分、进修学位或资格而言;「在职研究」则包括:从事有关之研究、着作、翻译、创作;此外,并包括参加研习、实习、考察等。其中更明定:教师在职期间每一学期至少进修十八小时(或一学分),或五年内累积九十小时(或五学分)。为教师在职进修订定了一个全国性且具体的遵循标准。

     在职进修是一种有计画、有系统、有组织有目标导向的进修研究活动,是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它需有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能落实成效(陈金山,1997 )。多数教师在任教一段时间後,常会因从事例行工作而感到枯燥乏

      味,在职进修课程则可协助教师扩展新视野、探讨新问题、面对新挑战与寻求新资源。

      教育部为促进教师在职进修,於九十年度共补助 3 23 县市计 6 134,665,636 元,以办理各项相关研习。

     台湾省国民教育教师研习会在民国九十年间亦举办了一系列与艺术教育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研习课程,包括:

     国民教育九 年一贯课程专题演讲 、 课程修订沿革 、 课程统整与协同教学之实施 、 台湾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动向 、 行动研究与学校本位课程发展 、 艺术与人文课程设计理念与 实 作 、 九年一贯试办学校艺术与人文领域内统整实例介绍 、 专题讨论 、 基本能力与能力指标分析与设计 、 艺术与人文领域的课程合作与教学创新 、 表演艺术在艺术与人文领域的教学策略 、 基本学力测验与九年一贯课程评量 ( 台湾省国民教育教师研习会, 2001)

     )

     。

      进修的意义并列於终身学习,此在这後现代社会中也酝酿成一股洪流,没有人能够置身於这股时代潮流之外;艺术教育教师在固有的职位上惟有不断进修,始能持续增进艺术教育专业知能,参与艺术教育的时代性。

      参、当前国教艺术师资培育之检讨与建议

     师资培育法与教师法两法案的公布与实施,已使得台湾超过五十所的大学纷纷设立中学或小学教育学程,师范校院面临体制与课程改革的庞大压力,师

      资培育及教师聘用已进入竞争时代(黄壬来, 2000 )。

      九年一贯课程主张国民教育的艺术课程应脱离技术本位及精致艺术所主导的教学模式与限制,而迈入以更自主、开放、弹性的全方位人文素养为内容的艺术学习(教育部, 2001 )。师资培育机构及艺术教师在此时代使命中如何使学习者能乐於学习,融艺术於生活中,使生活无一不艺术,方为教学首要的目的。

      一、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之检讨

      教育 部於民国八十四年提出有关师资培育制度的改革须朝向「多元化、卓越化、精致化、未来化、国际化」等方面努力;而由访问国内艺术教育学者及专家所得的资料及现有文献中,整理出对艺术师资培育的检讨,分述於下:

      (一)师资培育行政机关

      1 1 、未建立艺术教师资格检定,导致师资素质受质疑

      长久以来,各师范校院艺术类科系所之规画,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目标错置问题,且艺术教育师资培育仍以学系为主,将来如何将学系的界限扩展为学习领域,是当务之急。

     目前囿於教育部尚未制定相关法令以因应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施,如现行国中 教师登记仍依 学科登记。各 师资培育机构也尚未调整各学科教材教法为「学习领域」教材教法,致使陷於困境(各师资培育机构没有足够的课程规划自主权)。

      现行的教师资格「初检」与「复检」制度已流於形式上的审查手续。且未对艺术教育教师进行专业资格检定;将来如何协助顺利取得艺术教育教师师资的认证?因此,针对此类问题,除应对教育部之行政体系、政策规范加以整合,师资培育机构对此亦应及早因应规划。

      2 2 、缺乏专责艺术师资培育之单位

      负责师资培育的机构为中等教育司,然其中一直是各家都有责任,但家家

     皆无实权,更遑论其间能有专责艺术师资培育的单位,一定要订定专责执行单

     位及专门预算,其政策的效率才易彰显。

     3 3 、调整师资培育机构课程架构与实施

      从以往课程目标及内容可以了解国民小学艺术师资培育课程较重视知识与技术的学习,十分强调手的操作而缺乏人文素养的培育,对於艺术监赏教学的专业课程也非常不足,其中的原因可归诸於政策与课程规划者对艺术教育的认知局限所致。

      (二)师范校院的困境

     师资培育多元化之後,师范校院地位不明,又受经费及法令诸多限制,功能不易发挥(张美艳, 2002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公布的总谘 议报告书中指出:师范校院虽应整合或转型,但在教育学术研究领域,仍应建立其领导地位,发挥师范校院特色,强化教育研究功能(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1996 )。目前有如下的问题(张美艳, 2002 ):

      1 1 、 七 所 师 院 与 三 所 师 大 培 育 中 小 学 之 合 理 性 及 能 否 适 应 教 育 多 元

      化之需求有待研究。

      2 2 、校地及师资明显不足。

      3 3 、 课 业 结 构 有 待 检 讨 及 调 整 , 学 生 课 业 负 担 较 一 般 大 学 之 学 生 重 。

      4 4 、 每 位 学 生 单 位 成 本 远 低 於 其 他 院 校 学 生 , 教 学 资 源 及 相 关 图

      书、仪器设备都嫌不足。

      转型之後的改变以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方面而言,美术课程成了「教育学程中的教育学分之一部分」,与以前美劳教育科系在认知上有相当大的不同,而以前相关艺术教育学科的选修是较多元化的。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师院转型成大学并未对艺术教育有实质的提昇,有些必修的课变成选修,选修之後就成了未知数。

      (三)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改革

     过於偏重理论或实作的课程都不是优质的艺术教育师资须备的;目前国民艺术教育的师资,在师范校院部分并未针对九年一贯课程做出因应的职前教育课程,课程教材教法仍以「各科」为主,如「美劳科教材教法」、「 音乐科教材教法」……尚未规划「艺术与人文教材教法」;目前有些大学教育学程虽已将艺术与人文看成一个领域来教授,但整体而言,艺术教育师资职前教育的课程统整模式并没有被刻意地发展研究(同前注)。

      另外,艺术师资培育的现况与现行课程的相关问题尚有:

      1 1 、职前教育:所开设课程仍以理论居多,教学实务少。

      2 2 、教育实习:艺术教育教师未与实习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共同了解学校

      社区文化,指导学生参与学校课程设计。

      3 3 、 在 职 进 修 :

     主 管 艺 术 教 育 行 政 机 关 对 已 毕 业 之 艺 术 教 育 师 资 学 生 未

      能提供进修机会与实用内容,以适应新课程的变动。

      以往师专、师院偏向技能教育的训练,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主政者及课程设计者之认知问题,偏向创作的课程规划,且与「艺术教育」的教学有所差距,他们是倾向於培养艺术家,而非艺术教育者。故未来艺术教育政策发展应优先调整师资培育课程结构,并确立艺术类师资教育目标之定位与功能。

     二、艺术教育师资培育制度之建议

      目前的师资培育制度虽较以往多元,但为培育适切时代的教师,并形成全面性协调系统,应在教育政策、行政体系及师资培育机构等三方面进行统整。艺术教育师资培育机构的教育目标应是要培育艺术教育者,而非艺术表演者或艺术创作者。

      因此,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着眼於如何教育大部分国民,以启发一般人之生活艺术素养,而非将重点置於培养特殊才能学生,予以过多的

      关注与资源,且艺术教育不等於艺术才能或技艺,其范畴应是宽广的。因此在职前教育、教育实习、在职进修等方面都应有正确的规划,以导正偏差的价值观。

      (一)师资培育行政机关

      1 1 、成立专责艺术教育师资检定之单位

      「师资培育审议委员会」应发挥功能,协调各师资培育机构、实习学校、与各级行政机关,将艺术教育教师职前教育、教育实习、资格检定与在职进修,建立有系统一连贯的制度;而在实施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之後,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也可以合流培育。

      2 2 、建立艺术教育教师资格检定,确保其师资素质及专业权威

      针对广义的艺术教育范畴加以检定,颁发证照;多元文化、大众文化、民

     俗艺术及不限定於技艺的艺术教育都可列入资格检定的内容中;另外则是修订艺术教育教师检定项目表,再增列九年一贯课程七大领域中新增 项目为检定内容。

      3 3 、落实艺术教学正常化

      目前国民小学采行包班制,艺术类科并不完全是专任,故艺术教师的教育实习制度并没有执行得很彻底,主要的原因之一教育政策及行政体制运作之故

      ;或许可朝着订定偏远地区教师待遇提高及共聘区域性教师之方向迈进。

      4 4 、针对艺术教育教师的实习辅导制度不健全,有待相关单位好好研究其配套措施,方能为艺术教师教育实习制度做好规准。

      5 5 、结合艺术教育学术研究、专业人员提供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有力

      的谘询与资源。

      行动研究是目前教师亟缺乏但又必须的专业能力,也正因如此,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教师的专业性一直为人所质疑,教学不该只是直线单向性的,应从教学中不断反思,以经营、研究的精神从事教育工作。再者,可建立教学资源资讯网,提供准教师与在职教师教学资源交流的地方。这对目前以强调统整、跨领域九年一贯课程裨益颇深。

      (二)师范校院困境之因应之道

     师范校院在在面临与其他大学合并及亟需转型的危机之後,本身应有多元化的因应之道:

      1 1 、善用教育体系之优势,於课程规划方面力求符应时代需求与社会机

      制。例如可开设:

      (1 1 )学士後中小学师资职前教育学分班,配合领域专长招生成立专班。

      如「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之师资班。

      (2 2 )规划跨系共同开立师资培育课程,以培养领域专长导向之师资(例如「艺术与人文」学习领域课课程可由音乐、美术、戏剧等系合开)。

      2 2 、发挥教育研究之功能及领导地位。

      目前台湾培育中小学师资的管道已多元化,包括师范校院、设有教育院、

      系、所之大学、及设有教育学程之大学等三大类。在具体作法方面,教育部宜在短期内宽列师范校院经费及增加员额编制,以改善其体质;在中长期方面,则宜主动规画并协助其整合或转型。

      从资源有效 运用来看,目前尚有七所师院尚未改制或合并成教育或综合大学,可往调整系所结构、强化专业训练、加强学术行政、发展学校特色、规划改为教育大学的方向着手(吴明清, 1997 )。

     3 3 、积极扩展艺术教育教师教育实习及在职进修之范畴,落实教育实习制度之後,艺术教师资格的检核才能真正做到为国民教育师资把关的功能。

      (三)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课程改革

      艺术教育应是能引发受教者主动思考,独立判断的教育,目前大部分通识教育中的艺术课程内容以艺术监赏、艺术史或同质的知识性教学为主,很奇怪的是以往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核心-艺术创作-就此自 课程中缺席,艺术技能性活动转入社团(吴方正, 1996 ),换句话说便是更趋於技艺之操作,而不再套入任何教育政策的框架。如果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弊病是过於技术取向,在大专阶段如此的矫枉不免又过正。

      1 1 、艺术教育教师职前教育:

      (1 1 )调整艺术师资培育课程之安排,鼓励学生选修辅系或相关科目,以

      充实自己担任之教学领域(如艺术与人文)教学之能力。

      (2 2 )调整教育学程之科目及学分数,加强九年一贯课程相关内容之介绍与研讨,如生活艺术、大众文化、学校本位课程、统整课程……

      2 2 、落实艺术教育教师教育实习辅导制度,发挥「复检」把关功能。落实教育实习制度之後,订定艺术教师资格的检核制度,才能真正做到为国民教育师资把关的功能。

     3 3 、艺术教育教师在职进修:

      (1 1 )规划在职教师,修习特定领域(如艺术与人文)之教师学分专班。

      (2 2 )营造资源共享与做中学的学习情境:着重团队合作,重视种子教师实作研习。

      (3 3 )多元化的进修研习内容:不因九年一贯课程的热潮,而将重点一味地置於统整课程与学校本位课程,多元文化及学习领域本身的课程结构亦应兼顾。

      (4 4 )订定中小学艺术教师进修办法或要点,并办理艺术类科 教育人员出国考察或出席国际学术会议。

      4 4 、加强师范校院及各大学教育学程中的艺术课程(艺术与人文)之师资,并增设艺术师资培育机构课程研习班次。

      在艺术教育师资培育的职前教育课程中,要建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才不致使为政者与为人师表者误导了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况且艺术教育绝非限定於狭义的艺术技艺。在众多纷歧的观念下,师资培育机构课程的规画实有导正观念之责。

      艺术的领域是无穷尽的,其内容更是随着时间而有所增广,教学相长,在亲临教学现场之後,定会发觉所学不足;「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观念,时代及社会变迁的快 速,正如资讯的流通及不稳定;为了建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如多元文化观、艺术教育课程统整等专业知能的发展),教育健全的下一代,应本着热爱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精神。

     肆、结论

     艺术教育 师资 课程 , 除 不宜 过於偏重理论或实作的课程 ,应与实际之教学工作 、社会发展动向做连 结 , 并强化人格心理健全之培 养 。师范校院中之课程 规划 应配合 国民 中小学现行及未来实际教学 方向 。多元化师资培育制度施行後,师范校院之课程规划与教学内容 更 应考虑毕业生就业出路之多元化。

     一般大学 教育学程之 通识教育 课程则 应重视不同学科间之交互作用 , 以及对学生创造、思考与沟通能力的提昇 ,不该只是学分的堆积。

      最理想的艺术教育师资培育课程应是在艺术教育理论的基础下,关注文化议题,对其有所评析、时时创作,且能切身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艺术教育教师亦需训练创意,去体验艺术的不同领域,更需要学习以不同的文化角度对艺术文化进行评析和研究;而把所得的文化知识、创作概念和技巧等重回艺术教育的领域中去理解实践,进而教导下一代,此是首要之务。

      任何政策,均须兼顾世界潮流与国内文化背景;民主多元并非自由放任,教育主管机关、师资培育机构、学校行政机关应建立共识,共同导正大众 的价值观,进而追求「多元而卓越」的师资培育理想。

      参考文献

     王家通( 1996 )。我国师资培育制度的比较教育学分析。辑於师资培育制度的

     新课题 。台北:师大书苑。

      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1996 )。总谘议报告书 。台北:行政院教育改

      革审议委员会。

      吴方正( 1996 )。对大学艺术通识教育方向的一些思考。通识教育 季刊 3 3 (4 4 )

      , 13 - 26 。

      吴明清( 1997 )。我国师资培育制度现代化的展望,国立教育资料馆教育资料

     集刊 第二十二辑,页 255 - 268 。

      吴国淳( 1998 )。台湾地区现阶段( 1993 -7 1997 年)艺术教育政策评析。史博馆学报第 第 0 10 期, 53 - 84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

      卓英豪( 1995 )。师资培育制度之变革与展望。师资培育法规资料选辑 , 85

      - 89 。国立台北师院编印。

      洪宝莲( 2000 )。九年一贯课程与师资培育和进修 。线上查询。

     6 http://teach.eje.edu.tw/data/G05/200017152646/0916 九年一贯课

      程与师资培育和进修 58k.htm

      张美艳( 2002 )。当前国民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主要议题之探讨 。屏东师院硕士论文(未出版)。

      教育部( 2002 )。国民中小学九年一贯课程纲要 。台北:教育部。

      陈金山( 1997 )。国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需求评估之研究 。淡江大学教育资料

      科学学系研究所。

      陈奎熹( 1998 )。我国师资培育制度变革之分析 。教育资料集刊第二十三辑。

      台北:国立教育资料馆。

      汤维玲( 1996 )。我国中学师资培育制度与专业教育课程。教育资料集刊 第二

      十二辑,

     179 - 206 。

      黄壬来( 2000 )。台湾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动向。载於亚太区美术教育会议论

     文集 。香港教育学院。

     黄坤锦( 1996 )。现行教育学程的检讨与展望。中国教育学会等主编。师范教

     育的挑战与展望, 61 - 77 。台北市:师大书苑。

      黄政杰( 1991 )。课程设计 。台北:东华书局。

      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 2001 ):经费补助

      http://class.eje.isst.edu.tw/itemxx.asp?lpath=04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