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校内研讨课后记

    时间:2020-10-09 11:56:5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课后 校内 研讨

     校内研讨课后记 孙 孙 裕

      研究课题: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授课内容:“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 一.课题设计思路 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注意利用其使用价值,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必须切实把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40 分钟的课上时间异常宝贵,尤其高一的学生正面临会考,一些不妥当的教学方法会造成课堂教学事倍功半。所以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的本次公开课《“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中,为了 提高课堂效率,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努力:

     1. 功夫下在备课上。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一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二备目标,明确教学目标;三备教材,明确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四备教法,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认真备课,了解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只有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才能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选择好正确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内容 讲到点子上。

     注意详略得当,不平均用力,改变历史教学过程中那种按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背景)、经过、意义、影响、评价等程式化的教学方式,紧紧抓住教学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层层深入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在课堂上的着重点是对课文重点的阐释,让学生学会学习的。

     方法,提高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的发展规律。

     3. 时间用在刀口上

      千方百计地提高40 分钟的利用率,严格、谨慎地掌握时间。

     4. 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

     历史教学的最终的目的,是培养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 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的训练上。必须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本次公开课上我尝试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力图精讲巧问,提问时多采用“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而尽量少问“是什

     么”。加强能力训练可以不断促使学生巩固历史知识,培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目标的完成 本课主要内容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香港、澳门的回归;台湾问题及其前景。

     在基础知识方面,我主要 采用了讲授法(如“一国两制”含义、中英谈判背景)和读书指导法(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经过)。难度较低,学生掌握程度好。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本课有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一方面我利用了一段多媒体录像《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伴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徐徐升起。录像结束学生心情激动,马上让学生谈感想,可将学生的发言总结成香港回归的意义。这部分教学使学生体会到香港的如期回归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强有力的国家;香港的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 豪感。

     另外,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环节中,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能力训练,我设置了几个问题,由师生共同解决或由学生讨论解决。如:“邓小平为何提出采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怎样评价‘一国两制’构想”,这两个问题学生思考发言后由教师总结;“对台湾问题的前景怎么看,你认为有什么可能的解决方式”,学生讨论后畅所欲言,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纠正一些学生偏激的观点。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反应积极,观点明确全面,课堂气氛活跃。

     三.不足之处 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更多地体现新课标 要求,认真全面准备。但作为新教师,并且本次公开课是我对“改进历史教法提高课堂效率”课题的第一次尝试,避免不了存在着有这样那样的疏漏或不足。

     首先,课堂应变能力不强,缺乏经验,使得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不够全面或及时。

     第二,对香港回归的意义的分析不够流畅,在学生发表完见解后,我的总结较生硬。通过本次公开课,我也认识到讲解历史意义的难度较大,今后应多思考多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意义。

     总体来说,本课进行得较为顺利,师生实现了教学相长,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使我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从确定研究课题,选择授课内容,备课,到正式公开课的进行,离不开历史组孙志均老师、雷波老师和田蜜老师等人的帮助和各位领导的鼓励和严格要求,并非我一个人的努力结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对本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