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汉语言文学-浅析《日出》中陈白露人物形象论文

    时间:2021-02-08 00:07:4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浅析 人物形象 日出

      摘 要

     《日出》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 1936 年,描写了 20 世纪初的旧中国。陈白露是该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这本戏剧的灵魂人物,她既拥有着有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也经历着下层人民的苦痛挣扎。陈白露是出生于书香门第并且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可在家道中落之后却身不由己堕落成交际花。她厌恶上流社会的贪恋虚伪和尔虞我诈,渴望爱情和自由,却贪恋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在方达生的到来和小东西的悲剧发生后唤起了陈白露反抗意识的觉醒,可她最终反抗失败,走上自杀的悲剧道路。一生跌宕起伏的陈白露至死也没有迎来她的日出,永远的沉睡在那个黑暗的没有任何希望的早晨。

     关键词 :曹禺;陈白露;《日出》

     1

      Abstract

     Sunris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the famous playwright Cao Yu. It was created in 1936 and describes old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Chen Bailu is the representative female figure in the play and the soul character of this drama. She not only has a life with a drunken fandom of the upper society, but also experiences the pain and struggle of the lower people. Chen Bailu was born in a family of scholar and had a well-educated intellectual woman, but after falling into the house of Tao, he could not help but fall into a flower. She loathes the craving hypocrisy and scams of high society, longing for love and freedom, but craving for the life of a drunkard. After the arrival of Fang Dasheng and the tragedy of the little thing, Chen Bailu awakened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against her consciousness, but she finally resisted defeat and embarked on the tragic path of suicide. Chen Bailu, who had been ups and downs in her life, did not greet her sunrise until she died, sleeping forever in that dark morning without any hope. Keywords: Cao Yu; Chen Bailu; Sunrise

     2

     目

     录

     一、引

     言

     ................................ ..................

     3 3

     二、

     陈白露的形象转变

     ................................ .................

     4 4 (一)纯真美好的陈竹筠 ............................................. 4 (二)堕落麻木的交际花 ............................................. 5 (三)觉醒反抗的陈白露 ............................................. 6 三、

     陈白露形象的艺术特征 ............................................. 7 (一)

     悲剧形象的塑造 .............................................. 8 1.戏剧情境的营造 ............................................... 8 2.反转和对比的情节安排 ......................................... 8 (二 )悲剧形象的典型特征 .......................................... 9 四、陈白露悲剧的成因 ................................................. 10 (一)

     曹禺早年的苦难经历 ......................................... 10 (二)

     黑暗的社会和动荡的历史时期 ................................. 11 五、结语

     ................................ .............................

     12

     注

     文

     ................................ ...............................

     13

     参考文献

     ................................ .............................

     13

     3

     浅析《日出》中陈白露的人物形象

     一、引 言 曹禺是中国现当代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他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带入中国戏剧。他的第一个作品《雷雨》在当时的社会取得了极大的反响,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也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但曹禺仍保持着高度的创作激情,随后后创作的《日出》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日出》不论是在创作手法上还是在精神内涵上都有极大的突破,它的结构和叙述手法更加的娴熟,对人物的塑造更加的贴近现实生活。曹禺通过戏剧故事的发展塑造了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对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进行深入的挖掘。在众多人物中陈白露像是一个陪衬者,默默的推进戏剧情节的展开,而这样一个女性人物却带来很多生存哲学的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反思。陈白露的艺术形象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的热点,对于陈白露的形象解读更是翻新出奇,精彩纷呈。早些时期田本相、马俊山等人从聚焦陈白露的矛盾心理来剖析这一复杂的女性形象,同时也从人性的多面性来解读陈白露。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陈恭敏、徐闻莺等人则是从陈白露悲剧的成因和实质入手,全面的解读陈白露的人物形象。后期也有从阶级方法、时代背景或是作家的创作心理等多方面研究,对陈白露的形象解读也更加的全面精辟。

     本文围绕陈白露的成长轨迹来说明其形象的转变,通过戏剧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总结出陈白露形象的艺术特征,最后抓住陈白露的悲剧形象进行重点分析论证,寻找其悲剧的根源。

     本文对《日出》中陈白露的形象进行系统的分析。一方面可以看到曹禺戏剧的发展成熟,他在戏剧的美学价值、人物塑造和悲剧内涵等方面都有极大的突破,曹禺的创作个性和剧作的哲学意义都在其作品中得以呈现。另一方面对于陈白露性格和悲剧的层层探讨,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社会的特定情境下女性生存的艰难,以及知识分子想要反抗却没有出路的迷茫痛苦。由此深入解出曹禺戏剧的美学观及陈白露的美学意义和悲剧内涵。正文第一部分描述了陈白露形象的转变,围绕纯真、堕落和反抗的轨迹分析,对陈白露一生的心路历程和其性格的变化进行全面的解读。第二部分,从戏剧情景的营造和反转、对比的情节安排上入手,探讨陈白露的形象艺

     4

     术特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揭示其内在的戏剧性。第三部分,是论文重要的一部分,深入分析了陈白露悲剧性人格的内在动机和成因,从作者、社会和人物自身说明陈白露悲剧的必然性。

     二、陈白露的形象转变 曹禺的戏剧创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挪威戏剧作家易卜生的影响。就如《日出》中对陈白露的形象塑造,他将人物的成长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通过人物的经历推动人物的性格变化。因此曹禺创作该剧时就有意将陈白露的一生塑造得跌宕不安,这样在表现出戏剧冲突的同时,也揭示了当时黑暗社会中女性艰难的生存状况。就像陈白露也曾经对未来、对爱情、对自由充满幻想,也是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新女性。可时代和社会却始终没有给她指明出路,而是让她跌入生存的泥潭中,一步步开始了她的人生巨变。

     (一)纯真美好的陈竹筠 受当时动乱的时代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曹禺在塑造陈白露的形象时就有意将她描写成一个具有五四新思想的时代新女性。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14 我们不能断言陈白露是一个幸福的人,但是从戏中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觉察到陈白露有一个相对平稳和幸福的童年。在当时的旧中国,人人都在为饱腹蔽体而奔波时,她已然能够上学并从爱华女校顺利毕业,这说明陈白露的家庭不论从经济条件上,还是思想精神方面都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在经济宽裕、思想开明的家庭中成长对陈白露的童年产生了很大影响,让她具备了很多美好的品质。她会单纯的坐着看一整夜的星星,会看到下雪就高兴地满世界欢呼,她美好得让曾经的恋人方达生念念不忘。少年时的她纯洁、执着、热烈的追求着她心中的理想。成年后的她就算沦落成靠别人养活的妓女,也有着一种与她所处环境不符的气质。她会时不时流露出单纯的孩子气,会常常因为现在的生活而忧郁厌倦,有时也会用一颗慈悲的心体谅处在困境中的人。

     正是因为她本性的纯真,所以在对待诗人的感情上毫无保留,爱得轰轰烈烈。《日出》中陈白露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是:“嗯,他走了,他去追他的希望去了。”① 简单的一句话,看到了陈白露对待爱情的态度。她敢爱敢恨,果断直接,富有知识,也富有文艺的浪漫气息。她仿佛是一面镜子,告诉你爱情是美好的,值得你全心全意的追求奉献;同时也劝诫人们,爱情是残酷的,爱情总会逝去。所以

     5

     诗人走了,去追他的希望,但也带走了陈白露的希望。尽管这场爱情无疾而终,可它却是陈白露一生中最绚烂的时光,是那个纯洁的,勇敢的,满怀希望的少女最有意义的回忆。

     陈白露把霜比喻成自己,在曹禺心里,霜又何尝不像年轻时候的陈白露。那时候的竹筠纯真、洁白、自由,就像霜一样可以落在别人的窗沿显得明亮清透;可以散在苍茫的大地上饱含希望和自由;可也像霜一样只能留在清冷的早晨,所有的美丽透亮在太阳升起时都会消融。

     (二)堕落麻木的交际花 家道中落,命运将陈白露推进风月场所,也标志着她从知识女性到风流女子的转变。钱理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中评论说:“陈白露就是这堕落大都市里一只己不愿已不能飞回的鸟。”15 她是大旅馆里的金丝雀,她有着金丝雀的美丽虚伪和贪图享乐,也有着金丝雀的骄傲清高。为了维持她的美丽和物质生活,陈白露心甘情愿的被人圈养在凌乱无章的大旅馆里,出卖自己的灵魂和肉体。她是聪明的,她知道怎么样利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来维持现在物欲的生活;她也是愚笨的,她不清楚寄生的生命随时都可能毁灭。她是清醒的,她冷眼旁观的看着上层社会的虚伪贪婪、尔虞我诈;她也是糊涂的,不断地放纵自己沉迷于物欲社会的泥潭中。曹禺在创作时也多次将大旅馆和三流妓院比作是一个大鸟笼,他笔下的旅馆除了早晨那一会儿,一天中几乎看不见阳光。屋内的茶几、板凳、男人的烟具、女人的用品杂乱无章地摆放着,细细读来确实像是一个不适宜人居住的牢笼。从这个方面暗喻了陈白露堕落的像一只金丝雀,没有自由,物质上靠他依附的男人满足,精神上无所依附,只能自我安慰,在麻木中度过一生。

     从陈白露心甘情愿的做了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时,便是她堕落的开始。可以说她是一个合格的交际花,她会在舞台上尽力表现自己的美,在她所依附的男人面前乖巧动人,在那些名流面前奉承灿笑。当然陈白露也打心眼里明白她只是一个交际花,美丽是她的资本,智慧就会是她的武器。为了更完美塑造她交际花的形象,在一场戏剧座谈会上曹禺特地指出扮演陈白露的演员一定要会打麻将。因为在《日出》整部戏中打麻将的戏份较多,而且麻将在中国的社会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是一种社交。陈白露作为一个穿梭在名利场的高级妓女,打麻将是十分聪明的,她会逢迎庸俗的顾八奶奶,能察觉出李太太在牌场上的窘迫和不安。对于她来说牌场就是一个小社会,她却能游刃有余的周旋其中。这个侧面描写更是突出了陈白露“交际花”的形象。陈白露自甘堕落的游荡在风月场所,她抽烟喝

     6

     酒,沉沦麻木。清醒时麻痹自己,挣扎时安抚自己。她对她堕落成交际花的看法在戏剧第二幕中她和方达生的对话里就赤裸裸的表达了出来:“我怎样,我爱钱,我想法子弄钱,我的生活的别人心甘情愿维持的。因为我牺牲过我自己,我对男人尽过最可怜的义务,我享受着女人应该享受的权利。”②

     陈白露也有对精神富足和生活美好的渴望,可社会的麻木与残酷,浮华的都市和奢侈的物质生的活诱惑迫使她走向堕落。她爱自己,她又厌恶自己的生活。理想与现实的撕扯让她选择自我放逐,最终过上纸醉金迷,萎靡麻木的生活。

     (三)觉醒反抗的陈白露 曹禺的作品中总是有一个挣扎反抗的女性形象,这类人物形象是当时黑暗社会对人天性的压制和女性生存困难、意识觉醒的产物,既代表了当时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也表达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渴望光明的心声。虽然《日出》中陈白露的反抗既有孤独性,也有盲目性。但陈白露的反抗却是希望幻灭后的挣扎,和生活无望后的绝唱。

     前期的陈白露是麻木沉沦的,她仿佛是一个扯线木偶,她在风月场所里唱歌跳舞,在大旅馆的沉沦游戏。直到儿时的心上人方达生的到来才打破了陈白露放荡沉沦的生活,方达生仿佛在陈白露麻木的生活中投下一块巨石,惊起她生活的波澜,留下阵阵回响。

     方达生是一个纯洁、正直、富有正义感而又嫉恶如仇的人,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青年形象。当他看着在舞会上左右逢迎,卖弄风骚的陈白露时,他满心的同情和忧伤,甚至开始慢慢的嫌弃。他不断的质问陈白露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不断地提醒陈白露过去的她是多么纯真美好,也不断地质疑她现在生活的腐败糜烂。方达生让陈白露怀念起了“竹筠”时代的纯真美好,联想到了执着追求希望的诗人,更让她进一步的认清她的腐化和堕落。方达生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让最开始满是嫌弃的陈白露也开始慢慢动摇,自我怀疑。方达生仿佛在陈白露的生活中亮起一盏微弱的灯光,慢慢的引导着她向前走。

     方达生在整部戏中所占篇幅并不多,但是对陈白露的性格转变和反抗意识的觉醒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和陈白露来往的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他对他们的虚伪腐败鄙夷不屑。曹禺在曾写道:“我只想砸碎这个腐烂的人间,劳苦人才有出路。我只痛苦的感觉到这座箍的人透不出气的人间地狱,必须粉碎。我诅咒旧世界,像要撕喊出血来。我发誓,情愿随着这座牢狱的灭亡,自己与之共埋葬,不愿与这个暗无天日的世界继续存在。”⑧ 方达生就是

     7

     这样的人物,他开始来是想带昔日的恋人陈白露离开这个风月场所。可在看到这个社会的黑暗无光时,在经历了小东西悲剧而无能为力时,他到来的动机也发生了转变——他想要推翻像金八这样毫无人性的权力者,他想要改变这个黑暗的社会。方达生的转变也进一步推动了陈白露反抗意识的形成,当看到他决定留下对付像金八这样残忍的禽兽时,陈白露也不禁正视他起来。

     方达生劝说陈白露:“竹筠,我看你的眼,我就知道你厌恶他们,而你故意天天装作满不在意的样子,天天自己骗着自己。你不要瞒我,你心里痛苦,请你看在老朋友的份上,我求你不要在跟我倔强。”③ 如果要问这个世上谁最了解陈白露,那只能是方达生,而方达生的这番话就像把陈白露看的赤裸裸,可也让她更加清醒。所以方达生的话和行为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陈白露反抗的土壤上,最终会长成一个具有反抗性的陈白露。

     另外陈白露和小东西的关系,他们两之间隐喻的女性问题和宿命问题一直是文学界评论的热点。陈白露对于小东西来说是一个求助者,而小东西对于陈白露却是一个警示的信号。一开始陈白露搭救小东西时并没有考虑周全,她觉得这孩子满身是伤,衣不附体,拉着她哀声的求着,唤起她的同情心,同时她也考虑到以潘月亭的权势,解救一个落难的小女孩还是轻而易举的。可事实恰恰与她预料的相反,她奋力保下的小东西还是被黑三带走,卖到了三等妓院,这让她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这个社会的黑暗是她无法想象的,人心的残忍是她难以琢磨的。最后小东西自杀身亡,这就像一道惊雷劈醒了陈白露——这个唯钱唯权的社会,她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她自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只蝼蚁,永远扳不过像金八这样的地头蛇。差不多的身世,差不多的职业,差不多的苦难,小东西的死一点一点狠狠的击碎了陈白露事不关己的麻木。可以说小东西就是激起陈白露反抗的导火索,她必须要反抗,那是时代和个人命运交给她的责任。

     所以陈白露也是一个具有反抗意识的女性人物,尽管她的反抗意识不是源于自身的觉醒,也不是为了实现伟大目标。可是从一个奢侈享乐的女子到为了自己的尊严和未来走上反抗道路的陈白露,已经足够勇敢和骄傲。

     三、陈白露形象的艺术特征 戏剧的生命是人物,任何苍白单一的人物都不能支撑起一部成功的戏剧。陈白露作为《日出》中的灵魂人物,她的形象是饱满鲜活的,是曹禺笔下成功且深入人心的形象。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很少着重笔墨直接描绘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而是通过情景的营造、情节的安排等多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也极大

     8

     的加深了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突出人物的典型形象。

     (一)悲剧形象的塑造 1. 戏剧情境的营造

     著名戏剧家狄德罗在戏剧创作时指出:“戏剧情境主要表现在剧中人物活动的具体的时空环境,对人物发生影响的事件的具体情况和人物之间的关系。”12 曹禺就十分擅长于对故事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把握,就像是在《雷雨》中,曹禺营造了一个充满蛙声、蝉鸣和下着暴雨的闷热的夏天的故事氛围,处理好了众多复杂矛盾的人物关系。而这一创作手法在《日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日出》的第一幕中,对陈白露生活的旅馆的描写——屋内的陈设是畸形的、生硬的,让人感到十分不适。里面凌乱着各种男人的烟酒、女人的衣帽,家居和物品也横七竖八的放着,看上去实在不像个适宜居住的家。这样的环境描写相得益彰的突出了陈白露妓女的身份,同时也暗示了她生活上的不容易。特别是在陈白露自杀身亡的最后一幕,她躺在那个凌乱的沙发上。心理期盼着能有一丝阳光照进这狭小的窗户,可无论怎样期盼,眼前总是一片黑暗,她最终只能在绝望中结束了这一生。这一幕呼应了《日出》的主题,也使陈白露的悲剧形象更加的深入人心,引人同情和思考。

     剧中最热闹的一幕——上流社会的慈善拍卖舞会。这一幕是整部戏中最浓墨重彩的部分,可是曹禺也并没有直接描绘陈白露形象。而是写了热闹喝彩的观众和热闹表演的陈白露,华丽精美的舞池和华丽美艳的陈白露。通过音乐、喝彩、灯光和酒精等营造了一个上流社会高级而又华丽的舞会,舞池中的陈白露妖娆美丽,众人簇拥的她自信得意。热闹华丽的舞会更能表现陈白露交际花的身份,她是舞会中别人上下打量的戏子,是别人挥之即来的附属品。这一幕通过戏剧情境的营造突出了陈白露依附他人而活的形象,也侧面反映了陈白露悲剧的特征。戏中场面越热闹越突出她的身不由己,越华丽越反映她的麻木盲从。

     2. 反转和对比的情节安排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诗艺》中指出:“悲剧影响我们情绪的重要方法是反转。”⑩ “反转”就是事物从原本的一个状态转向与之相反的状态,这样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悲剧更加的触目惊心。《日出》中就运用了反转的写作手法,比如小东西的死和潘月亭的自杀身亡。小东西的死是陈白露生活的第一次反转,原本以为以潘月亭的实力和她的维护可以保下小东西。可现实却恰恰相反,小东西还是被黑三掳走,买到三等妓院,最终自杀身亡。小东西的悲剧就像

     9

     是一块石头砸在陈白露头上,让她骤然清醒,看清现实。而潘月亭原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的生意,最后却赔得血本无归,选择开枪自杀。潘月亭的死是陈白露自杀身亡的导火索。他们两个原本都该有美满结果,可结局却出人意料,这样通过故事反转导致人物不幸的结局,更能引起观众怜悯的情绪,产生了直击心灵的悲剧效果。

     “对比”的写作方法能够产生极大的悲剧效果。对比就是参照,陈白露的参照就是小东西和翠喜。小东西就是刚沦落到风流场所的陈白露,无依无靠,被迫出卖自己。看着小东西最终走上悲剧死亡的结局,就像撕开了陈白露血淋淋的过去,暗示着陈白露不幸的结局。而翠喜就像是青春不再,美貌逝去,最终流落到三流妓院的陈白露。翠喜的丑陋狼狈是现在光鲜亮丽的陈白露的未来,她的苦难不幸也预示着陈白露的悲剧。曹禺没有大篇幅的描绘陈白露的过去,也从未暗示如果陈白露没有自杀会不会有另一种结局。但是通过小东西和翠喜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陈白露苦难的过去,也可以预见陈白露不幸的未来。悲剧不是要把一个人苦难的一生事无巨细的描写出来,而通过暗示和对比的方法会让悲剧更加的触目惊心。

     同时,戏中人物关系的发展也在影响着陈白露的悲剧人生。方达生的理想转变和小东西惨死激起陈白露的思考和反抗;潘月亭的自杀使她失去了依附和物质,顾八奶奶和张乔治的虚伪贪婪加深了她对现时生活的厌恶;最后金八的圈养之意让她愤怒的自杀。而这一些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关系的处理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产生了更加深广的悲剧效果。可见,陈白露死亡的悲剧效果很大程度在于作者对情节的编排以及对戏剧情境的营造。

     (二 )悲剧形象的典型特征 曹禺在创作《日出》时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包含着愤懑和悲悯的情绪。《日出》后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他那时的憧憬,总是为激荡的现实所冲击,民族的灾难打击他的迷梦,使它变得躁动不安。”⑦ 所以曹禺在作品中对人性、人生和社会进行了深入挖掘,还充分展示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不可动摇的决心。而他所要表达的创作思想和意图完美地体现在了陈白露身上。

     从陈白露的言谈举止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忧郁的气质。曹禺在塑造这一气质时,没有用大段的独白和心理描写去展示。相反,在很多时候陈白露都是在吹嘘她拥有的物质和地位。可恰恰就是这样的行为,更加深化了陈白露忧郁的性情。她的吹嘘是在自我安慰,她的享受就是在自我麻痹。陈白露这样忧郁的性情和曹禺本身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曹禺忧郁的性格就决定了他在创作陈白露形

     10

     象时的情感基调和审美取向。另外现实的社会也是造成陈白露忧郁性格的一大原因,陈白露心怀着美好,抱有浪漫的理想,而现实却是满目苍穹,吃人吞骨。曹禺将陈白露的不幸与社会的不幸融汇在一起,将她所憧憬的浪漫理想与残酷的现实交织在一起,便生出了陈白露忧郁的性情,也叠合成一种深沉而无奈的悲剧意象。

     陈白露是一个典型的不幸女性形象,可她又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她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心里却怀着希望和未来,因此曹禺笔下的陈白露是孤独又麻木的。她将理想追求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这无疑加强了她孤独的感受,也让她的内心世界因为对黑暗社会的愤懑和对美好的憧憬而蹉跎得麻木不仁。曹禺在表现她悲剧故事时,一方面采用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另一方面又怀有浪漫主义的情绪。在陈白露的悲剧上,我们可以看到她和她所在的上流社会总是有所疏离,她厌恶他们。她有所追求,不愿同流合污,他们的吹嘘喧闹和陈白露的安静成了鲜明的对比。可浪漫主义不能养活陈白露,这让曹禺不得不面对现实,把陈白露塑造成一个麻木的人。让她面对心里的光熟视无睹,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陈白露就是这样在悲情浪漫中屈服于黑暗现实,却又在悲悯的情怀中发出孤独者的绝叫。

     四、陈白露悲剧的成因 戏剧最后一幕陈白露抱着诗人的诗集绝望道:“太阳升起来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阳不是我们的,我们要睡了。”⑤ 陈白露的死是悲剧的,她的一生也是不幸的。她的一生中把所有的凌乱和丑恶都藏了起来,她在人前永远是美丽骄傲的样子,可是她的眼中却盈满了生活的苦和命运的悲。陈白露的悲剧不是简单地因为个人对生活选择不正确而造就的,更和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还有作家的创作意志息息相关。

     (一)曹禺早年的苦难经历 从曹禺的经历和他的研究创作来看,曹禺塑造的人物和社会背景往往与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息息相关。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童年的创伤经历,对人的一生都有影响。而曹禺的童年的经历也是十分不幸,母亲在他尚未知事时便早早离世,军人出身的父亲严厉且不通情理,加之父亲和哥哥的关系十分的恶劣。这种种的原因造成了曹禺压抑且灰暗的童年,而这段时光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雷雨》中缺少母爱的周萍最后走向乱伦的大忌,《原野》中的仇虎一生都在做着他父亲未

     11

     完成的复仇。这些悲剧的情节不仅和曹禺创作过程中深受古希腊悲剧故事的影响有关,也和他儿童时期不幸的遭遇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一点在《日出》中也有同样的体现,在剧中我们发现陈白露的悲剧起源于父亲的去世,父亲去世导致她从一个书香门第的知识女性沦落成妓女。书中更是从未提到母亲这一形象,由此可见曹禺笔下的悲剧性故事和人物形象受他不幸的原生家庭影响是极大的。

     此外曹禺在父亲去世后经历的世态炎凉对陈白露的形象塑造也有很大的影响。少年时,曹禺的父亲病重离世,失去顶梁柱的家庭和难以为继的生活,让曹禺远赴山西投奔父亲的故交。可这次的“投奔的希望”让未经世事的曹禺切实体会到了人生辛酸,对于千里奔赴的曹禺,父亲的故友根本无意接纳援助,曹禺本人也多次表示“颇以此行为耻”。就连戏剧家田本相先生对于曹禺丧父后经历的人情冷暖也评论说:“这次的遭遇使曹禺想了很多很多。如果说,他在南开新剧团演戏是体验戏剧里的人生,而这次,就是体验人生的戏剧了。不过,后者比前者来的不知道深刻多少倍。”⑥ 从曹禺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和陈白露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也不难理解陈白露为什么最终走向堕落的妓女之路。她也许是在父亲去世后投奔过亲人故友,可最终投奔无果而走上了娼妓的道路。不论如何,曹禺年少的经历对陈白露形象塑造和所选择的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说,陈白露就是走上另外一条道路的曹禺,陈白露的悲剧也是曹禺生活的悲剧。

     (二)黑暗的社会和动荡的历史时期 曹禺在戏剧中引用了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奉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⑨ 这句话被认为是《日出》创作的主题,是作品中社会的真实写照,其实也可以说是当时旧中国的真实写照。曹禺先生创作《日出》时,正处于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当时各方势力割据,政府腐败黑暗,下层人们苦不堪言。创作的同一时期国民党开始实行“新生活运动”,誓要改良生活和培养新国民,然而此时的北方地区正在一步一步被日本人占领,共产党也被迫开始长征。普通民众自然生活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很多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当时黑暗社会的刺激下,曹禺在描述他的创作动机时愤懑的表达到:“一件一件不公平的血腥的事实,利刃似的刺进我的心里,逼成我按捺不下的愤怒。”⑦ 但他也无助的幻想到着:“我也愿望我这一生里能够平地轰起一声巨雷,把这群盘踞在这土地上的魑魅魍魉击个糜烂,哪怕因为大陆便沉为海。”⑧ 曹禺的创作深刻的揭露了那个光怪陆离的病态社会,也表达了他对社会强烈的控诉。他严肃地审视着现实社会,一次次的描绘着现实世界的沉重和无情。生活在这种黑暗环

     12

     境下的人是痛苦的,他们的灵魂不断地受到黑暗现实和理想的拉扯。那样的社会让人没有任何出路,上层社会的人凶狠丑恶,中层社会的人为了财富和地位铤而走险却最终一无所有,而底层的人则在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陈白露,如果换一个时代生存,不至于走上自杀身亡的悲剧道路。

     曹禺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同时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带着那个时代文化和思想的烙印。他们这一批在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新青年心里都抱着一个伟大的愿望——建设一个新世界。所以《日出》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对光明的热切期盼,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这样的创作心理正好体现在陈白露身上,陈白露需要反抗,可陈白露也终会走上反抗失败的悲剧结局。因为个人的反抗是无力的,同时她的反抗还具有盲目性和被动性。在戏中,当权者主要是以潘月亭和金八这样的地头蛇为主,他们残忍黑暗,无视法律和人性。他们代表着当时的政府和社会势力的所作所为,政府和法律不是弱小者的武器,而是当权者的帮凶。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上层社会歌舞升平,游戏玩乐,下层人民食不饱腹,衣不蔽体,挣扎中求生存。在这样万恶的社会中想要反抗的陈白露,就像一只蚂蚁试图撼动大象般艰难,所以她的反抗最终走向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曹禺笔下陈白露的形象就是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是残忍的时代和丑陋的现实造成了陈白露的悲剧,而陈白露的悲剧也生动的揭示了这个残酷的、不公平的世界。

     五、结语 鲁迅曾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13 这句话用来形容陈白露十分贴切。曹禺说陈白露是聪明的,正是因为这样的聪明,让她更容易看清自己生活的本质。她清楚知道自己要怎么样的活着和她正处于怎样的境地,这就像是两根拉扯着她的绳索。所以陈白露是矛盾的,也注定是悲剧的。曹禺先生是异常偏爱陈白露的,他想要描绘一个纯洁有知识的新女性,可黑暗的社会却将陈白露推向深渊;他想要陈白露在久经风尘后仍然保持心里的一片净土,可残忍的现实却将她击杀在没有太阳的早晨。这个人物内心充满着矛盾纠葛,她与残忍现实对抗产生的冲突,不断交织在她的一生中。在主动的觉醒反抗和在强大黑暗的现实面前,曹禺都不得不正视,也不得已让她走上了自杀的道路,在冲突中结束了她悲剧的一生。

     13

     注

     文

     ① 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200.

     ② 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39. ③ 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196. ④ 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36. ⑤ 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243. ⑥ 曹禺.曹禺自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5:8. ⑦ 曹禺.(日出)跋[A].见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26. ⑧ 曹禺.(日出)跋[A].见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27. ⑨ 曹禺.(日出)跋[A].见曹禺.日出[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3. ⑩ 王先霈、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95. 11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诗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8. 12 [法]狄德罗.论戏剧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知识产权出版社,1958:154. 13 鲁迅.鲁迅杂文集[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3:198. 14 [奥]阿尔福雷德.阿德勒.儿童的人格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6. 15 钱理群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31.

     参

     考

     文

     献

     [1]曹禺.日出[M].北京:中央戏剧出版社,1957. [2]曹禺.(日出)跋[A].见曹禺.曹禺研究专辑[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2-28). [3]曹禺.曹禺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4]曹禺.曹禺戏剧名篇[M].时代文艺出版社,2009. [5]曹禺.日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6]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14

     [7]田本相.曹禺传[M],北京:十月出版社,1981. [8]晏学.曹禺和他的戏剧人物[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 [9]朱栋霖.曹禺:心灵的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10]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1]张小萍.半梦半醒之间——陈白露形象分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05):32-45.

     15

      致 谢 当紫荆花绽放于枝头时,我亦将离开生活了四年的校园。在这四年的时间里, 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些不仅仅传授我知识、学问,而且从更高层次指导我的人生与价值追求的良师。他们使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获得了追求的动力,留下了大学生活的完美回忆。在此,我真诚地向我尊敬的老师们和母校表达我深深的谢意!

     这篇论文是在李欣池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才完成的,从选题、定题开始,论文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开题报告、任务书等种种环节,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李欣池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且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谢谢李欣池老师。同时,也感谢林文等各位老师在论文开题期间的悉心指导,感谢四年来给我们上过每一节课的老师,是你们让我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祝愿老师们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桃李满天下。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