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公文写作经典哲理小故事30例

    时间:2020-11-28 05:05:5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哲理 小故事 公文写作

      经典哲理小故事 30 例

     1.毛泽东谈全局观 ...................................................................... 3 2.宰相不亲小事 ......................................................................... 3 3.陈云逛菜市场 ......................................................................... 3 4.周恩来心胸装着这个人类 ..................................................... 4 5.要常坐坐矮板凳 ..................................................................... 4 6.周恩来三付饭费 ..................................................................... 4 7.邹君断缨 ................................................................................ 5 8.错失良机必然导致被动 ......................................................... 5 9.重在说到做到有实效 ............................................................. 5 10.苏章公私分明 ....................................................................... 5 11.吕蒙读书记 ........................................................................... 5 12.驴子过河——走出自设的胡同 ........................................... 6 13.痴者成就事业 ....................................................................... 6 14.舍弃欲望才能成就事业 ....................................................... 6 15.思路一变天地宽 ................................................................... 6 16.莫学松鼠 .............................................................................. 7 17.好官不是无为 ....................................................................... 7 18.李先念学经济 ....................................................................... 7 19.斜坡球体定律 ....................................................................... 8 20.魏文侯不失信 ....................................................................... 8 21.有办法 .................................................................................. 8 22.谷文昌植树造林 ................................................................... 8 23.首长别啰嗦 ........................................................................... 9 24.管仲谈举贤荐贤 ................................................................... 9 25.小事大战略 ........................................................................... 9 26.基辛格谈毛泽东的书房 ..................................................... 10 27.越人卖漆 ............................................................................ 10 28.研究“买一小瓶墨水” ......................................................... 10 29.一把砂壶的故事——心灵宁静,人生知足 ..................... 10

      30.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 ..................................................... 11

      1.毛泽东谈全局观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站在黄洋界上问战士,从这里你能看多远,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说能看到江西,还可以看到湖南,毛泽东接着大家的话说:“不仅要看到江西和湖南,还要看到全中国、全世界。” 2.宰相不亲小事 《汉书·丙吉传》中讲到一个故事。宰相丙吉出门遇到行人斗殴,却不闻不问,驱车而过,当有个农民赶的牛步履蹒跚、气喘吁吁走过时,却马上停车询问缘由。下属不解,问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轻人。丙吉回答说:“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由“牛喘”而观“气节”之变,正是落叶知秋、见微知著看全局。

     3.陈云逛菜市场 陈云同志当年主持财经工作期间有一个逛市场的习惯,百货商场、杂货铺他也喜欢看。有一次他去看一家只有 5 平方米的小店,见有个戴瓜皮帽的人手拿个水烟袋坐在后头抽,他说这个人是在思考进什么货、出什么货,该给顾客准备点什么东西。后来他经常引用这个例子,说我们需要这种戴瓜皮帽、拿水烟袋的人,能够站在较远的地方去看全局。

      4.周恩来心胸装着这个人类 电影艺术家秦怡在回忆文章中讲道:抗战时在重庆,她的女儿斐斐得了胃病,经常呕吐。1957 年,她到北京参加亚洲电影节。“在一次晚宴中,我有幸坐在周总理的身边。他忽然问我:„斐斐怎么样?现在还吐吗?胃病是不是已经治好?‟时隔多年,连我自己都快要忘记的事,周总理却记得如此清楚。这更使我对他的敬意倍增。他岂止关心了我的女儿和我,他的心胸装着整个人类。” 5.要常坐坐矮板凳 上世纪 50 年代,彭德怀到基层部队视察,参加一个班的讨论会。一位干部搬来一把椅子,战士们又垫上一床被子请他坐,而他却坐到了战士的矮凳上。在分析一些新独立国家政局不稳时,他认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领导不愿意和大家一样坐矮板凳、硬板凳,并借此告诫干部“要常坐坐矮板凳”。坐矮板凳还是高板凳,看似小问题,却映照着思想觉悟,检验着群众意识。

     6.周恩来三付饭费 为方便出入,工作人员想把院子的十几个台阶拆除修平,被周总理果断制止,“国家经济还很困难,不能把钱花在我这里”;到灾区走访,他要求改变现场布置,让群众背风坐,自己却迎风讲话;外事活动结束,他请随行人员就餐,因坚持按照标准交费,留下“三付饭费”的美谈。

      7.邹君断缨 《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邹君好服长缨,左右皆服长缨,缨甚贵。邹君患之,问左右。左右曰:“君好服,百姓亦多服,是以贵。”君因先自断其缨而出,国中皆不服长缨。

     8.错失良机必然导致被动 史载,北宋在北伐北汉时遇到挫折,制定了所谓“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可是等到统一南方之后再回过头北伐,北汉身后已站着一个强大的契丹。错失了北伐的最好时机,导致北宋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状态。

     9.重在说到做到有实效 当年齐景公问,“食鱼无反,勿乘驽马”何意?晏婴说,其意不在“吃鱼不翻鱼身,出门不骑劣马”,而是告诫治国理政者不要压榨百姓,不要用无德无才之属。景公又问,纪国把如此精言刻在金壶中,为什么还会衰败?答:知道没做到。

     10.苏章公私分明 史书记载,东汉苏章(字孺文)就任冀州刺史时,宴请被检举的老友。宴罢,便正襟危坐:“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天,他果然公事公办,将老友治罪。

     11.吕蒙读书记 《三国志.吕蒙传》里有一段孙权劝学的故事说,针对吕蒙军务繁忙无暇读书的托词,孙权现身说法,并以刘秀、曹操为例,劝他“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吕蒙接受

      劝告,苦读深思,果然变得眼界大开、足智多谋,并使不可一世的蜀汉名将关羽身首异处。

     12.驴子过河——走出自设的胡同 《伊索寓言》里有个驴子过河的故事:一头驴子驮着盐过河,摔倒在水里,无法站立起来,便索性躺在水里休息。过了一段时间,驴子觉得背上的盐越来越轻,最后竟毫不费力地站了起来。驴子为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而高兴。后来,又有一次,驴子驮着大包棉花走在路上,为使背上也像上次一样变得轻些,便倒在水里休息,然而这一次,驴子却再也没能站起来。

     13.痴者成就事业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赶路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写的石碑。他观赏了一阵,刚准备离开又忍不住返回,然后下马继续研究。最后,干脆坐下来反复揣摩,竟在碑旁一连坐卧 3 天。如此专注,不知者或以为痴,却是成就事业的必然。

     14.舍弃欲望才能成就事业 年轻的莫泊桑成名之前精力旺盛、勤奋好学,在读书写作之外,白天学习汽修、钢琴,晚上还研究制作烧鹅,时间被各类事务填得满满当当。作家福楼拜对他语重心长:“我每天上午用四个小时写作,下午用四个小时写作,晚上我还会用四个小时写作。”莫泊桑深受触动,遂以福楼拜为师,断然舍弃多余欲望,一心一意读书写作,最终成就了人生与事业。

     15.思路一变天地宽 18 世纪晚期英国政府移民澳洲,由于船上拥挤不堪、条件

      极差,移民死亡率居高不下。对此,英国政府改变了支付制度:政府不按上船时的人数付费,而按下船时的人数付费。制度导向的转变,使船主自觉关心移民生存,平均死亡率直线下降。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制度是禁止更是引导,是约束更是激励。

     16.莫学松鼠 寒冬来临之时,松鼠、仓鼠等喜欢囤积大量食物,但实际上最后能吃掉的却很有限。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也患有这种“松鼠症”,大量囤积那些未必需要的东西,并从中获得满足感。有的人明明已经生活得不错,却总是觉得票子不够多、房子不够大、车子不够好,这也不满足,那也不满意。在通过正当渠道不能达到目的时,就铤而走险,违法乱纪,最终“为了得到更多的,连原有的也失去了”。

     17.好官不是无为 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位官员死后昂首挺胸到冥府报到,声称自己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虽无功亦无过。阎罗王却斥责道:如果不图钱物就算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立一个木头人,岂不更好?这个虚构的故事引人深思:所谓好官,不应是无所作为的“清”,更应该敢于担当、勇于任事。

     18.李先念学经济 1954 年 9 月,李先念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他自认为“没有学过经济”,唯恐能力不足,感到压力很大。赴任后,为尽快熟悉工作,他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向一切内

      行的人们”学经济,最终成为经济领域的专家。李先念的经历说明,只要有决心、不畏难、下功夫,就能磨练真本领、挑起硬担子。

     19.斜坡球体定律 管理学中有个“斜坡球体定律”,意思是说,一个人或组织如同斜坡上的球体,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这提醒我们,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

     20.魏文侯不失信 《韩非子》记载,魏文侯与守山的人约定了打猎时间,临出发前刮起大风,遭随从劝阻。文侯说:“不可。以疾风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于是他亲自驾车前去,告知守山之人作罢。

     21.有办法 抗战时期,美军观察组到延安考察,感受到了与重庆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重庆的官僚一见到美国人,就要物资、要飞机,要一切所能要到的东西,而在延安,观察组听到了让他们印象极为深刻的三个字——“有办法”。遇到任何的困难,无论是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上世代贫困的延安农民,还是衣衫褴褛、缺乏弹药的八路军战士,延安人永远是“有办法,有办法”。

     22.谷文昌植树造林 当年,谷文昌带领群众在东山岛植树造林,连续 3 年,先后 8 次与风沙搏斗,没有一次成功,不少人打起了退堂鼓,而谷文昌却从 9 株成活的木麻黄中看到了希望。他请教专家,了解这 9 株木麻黄成活的原因;他亲自栽种“示范苗”、培植“示范

      林”,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掌握了木麻黄的生长规律,继而取得了大面积植树造林的成功。

     23.首长别啰嗦 在上甘岭战役打得最惨烈的时候,秦基伟将军一次与困守上甘岭坑道的部队通话时,为鼓舞士气,刚说了句:转告坑道里的同志们,军党委和军首长都很惦记前面的同志……就被电话兵打断了:首长别啰嗦了,拣要紧的说,先下命令吧。多年以后,秦基伟仍然感慨,说战士做得对!那时敌人炮火纷飞,为接通电话不知牺牲了多少电话兵,只能抢一句算一句。扪心自问,如果“我”是秦基伟或者那个电话兵,会怎么做呢? 24.管仲谈举贤荐贤 春秋时期,齐桓公问管理马厩难在哪里,管仲回答:傅马栈最难。“傅马栈”,即编排供马站立的栅栏,难在如何选取第一块木料:第一块木料选得直,后面的木料就直;反之,则会牵累后面的木料,影响马栈质量。用人仿若傅马栈,“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不仅意味着贤人本身就是选人用人的标准,会形成导向,也意味着贤荐贤,最终成就人才济济;反之,则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25.小事大战略 毛泽东同志曾讲过这样一件事: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伙夫一起床,不问锅里有没有米煮饭,却先问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向南走还是向北走,在当时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个大的战略问题。可见,在红军队伍里,炊事员也有战略视野。

      26.基辛格谈毛泽东的书房 基辛格回忆访华经历,当他进入毛泽东的书房时深受触动,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文稿,桌上、地上也堆着书,“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广泛涉猎、深入研究,毛泽东为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树起了榜样。

     27.越人卖漆 《郁离子》记载,越国商人虞孚在吴国卖漆,本来可以稳获厚利,但他偷偷掺假导致漆料变质,结果弄巧成拙、信誉扫地,最终沦为乞丐。可见,“取巧”实则“巧取”,尽管占了一时的便宜,但失去的却是众人的信任。

     28.研究“买一小瓶墨水” 1922 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有感于官僚之风渐长,创作了著名的讽刺诗《开会迷》。诗中说他去各机关办事,总是遇到开会,人家总让他下次再来,有的会议居然研究“买一小瓶墨水”。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派讽刺得淋漓尽致。

     29.一把砂壶的故事——心灵宁静,人生知足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老街上一个铁匠铺里住着一位老铁匠。时代发展了,没人再去打制铁器了,于是他就改卖成品铁器。一天到晚,他都躺在竹椅上,手里拿着个收音机听广播,身旁放着一把紫砂壶,用来喝茶。他对这种生活状态非常满足。有一天,一个文物商从老街经过,看到了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砂壶,

      眼睛一亮,就走过去端起了那把壶。壶嘴内有一记印章,竟然是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作品!商人很惊喜,因为他知道,戴振公的作品世界上已知的仅存三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商人对老铁匠说,自己想以 10 万元的价格买下这把壶。老铁匠听后一惊,但随后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拿它喝水,他对这把壶很有感情。商人走后,老铁匠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 60 年,一直以为是把普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花大价钱买下它!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随意把壶放到小桌上,现在他小心翼翼放下后,总要再坐起来看一眼,这让他很不舒服。更让他不能容忍的是,茶壶价值连城的消息不胫而走后,许多人蜂拥而至想收购,有的还问他有没有其他宝贝,还有的甚至开始向他借钱,他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当那位商人带着 20 万现金再次登门求购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来前后左右的邻居们,抄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此后,老铁匠仍旧卖他的铁制品,过他的宁静生活,一直活过百岁。

     30.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 1954 年,董必武率领党政代表团去东欧访问。临行时,他 15 岁的儿子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想要一台照相机。这位同志出国后和使馆的同事聊天时顺便提到了这件事,使馆的同事当真给买了一台。回国后,董必武见孩子摆弄照相机才知道这件事,并叫秘书立即带上照相机和相当于照相机市价的钱款到

      外交部去作检讨,请外交部决定留照相机还是留钱款。外交部的同志深知老董的脾气,知道他一贯公私分明,就留下了照相机。

      公文写作 常用的 0 20 个哲理小故事

      1.讲话一定要接地气 有这么一位县委书记,到农村给老百姓谈庄稼种植,开口闭口讲什么‚互联网+‛,讲什么‚供给侧改革‛,弄得大家齐声抱怨:‚别整这些没用的好吗?我们可是种地吃饭的庄稼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讲话不能官腔十足、空话套话,要接地气才行。

     2.莫作观者袖手看 宋人费衮在《梁溪漫志》中记述了一个‚看客‛的故事:有个调任都城的士人闲居旅店,每天坐看店前人来人往。某日,他发现有几个人三番五次在眼前晃荡,似乎在打对面染房的主意。正惊讶间,有人过来对他耳语:我们想得到染房晾晒的缣帛,官人请别声张啊。他答曰:干我何事,何苦多嘴。那人拱手道谢而去。士人于是坐在那里聚精会神地观看那些盗贼的一举一动。但见那几个人时不时地经过,一会儿出现在左边,一会儿出现在右边,至傍晚就都不见了,而那些缣帛依然好好地挂在那里。等他进自己的房间时才猛然发现,自己房里的东西全都不翼而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勿作观者袖手看,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是局外人。

      3.新工具时代,新打开方式 近日,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不小心把车开到了马路中间的绿化带里,卡住了。怎么办?他拿出手机,用外卖订餐软件叫了 10 份外卖。等送外卖的 10 名快递员到齐了,他请大家一起用力,把车从绿化带里抬了出来,然后把点的餐全部送给快递员吃,并且给快递员全部‚五星好评‛。问题顺利解决,并且皆大欢喜。

     这个故事很有启发性。不妨算一笔账:用叫外卖的方法,只花费两三百元,而且速度较快;如果叫拖车公司,花费肯定更大,速度反而较慢。外卖订餐软件这个工具,原本的用途固然是点餐,但如果大胆尝试新的‚打开方式‛,或许就能发掘出新的功能用途。

     4.不同提问带来不同效益 两家卖粥的小店,每天顾客的数量都差不多,但结算的时候,总是一家粥店的销售额高于另一家。原来,效益好的那家店里的服务员,在为客人盛好粥后,总会问:‚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而另一家粥店的服务员,却总问:‚加不加鸡蛋?‛面对第一个问题的客人,首先考虑的是加几个鸡蛋;而面对第二个问题的客人,考虑的则是‚加‛与‚不加‛。人们不曾想到,不同的提问方式,竟然决定了两家粥店的不同效益。

      这一现象,被人们称为‚沉锚效应‛。这一效应,说明一个问题,即人们在对某件事作出判断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的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维固定在某个地方。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沉锚效应‛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5.邀功之风不可纵 北宋时期,大臣张咏奉命讨伐叛乱之人,凯旋之时,忽然有人拿着首级来邀功请赏。张咏说:‚战场奔突厮杀之际,哪顾得上去收集首级,这肯定是打完仗之后砍来的。‛ 对此,张咏的部将深表同意:‚当时随我冲锋在前的人,拼得一身是伤,哪顾得上斩获首级?‛于是,张咏在评定战功时,把受伤的人排在前面,把邀功的人排在后面。于是‚军伍欢跃‛,士气大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荣誉感不行,但荣誉感不是功利心,建功也不是邀功。做了多大贡献、该得什么奖励,评价有尺度、公道在人心,何必费心思去‚邀‛?对待邀功之人,就应像张咏那样,心存警惕、审慎看待,切不可纵容助长邀功的风气。

     6.公私两个口袋要分清 当年,教育家陶行知,特意在衣服上缝了两个口袋,一个口袋放公款,一个口袋放私款。有一次他去募捐,装在私款口袋里

      的钱被偷了,而装在公款口袋里的钱安然无恙。他没有用一分公家的钱,硬是从十几里外步行回到学校。几十年之后,我们看到这段轶事,仍可想望其风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对待公与私,绝不是一桩小事,而是衡量人品官德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7.敢吃亏者有真智慧 1943 年,蒋介石从抗日前线抽调强大兵力打算‚闪击‛延安,我军果断撤退。毛泽东同志说,‚吃亏都是暂时的,终久我们是要胜利的‛。事实证明,国民党军‚闪击‛延安是一场‚失败的占领‛,而我军撤离延安是一场‚胜利的撤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敢于吃亏、甘于吃亏的人到头来不但不一定会吃亏,还往往可能胜出一筹、收获更多。

     8.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北方的冬季天干物燥,防火尤为重要。故宫之内,设有 308 口大水缸——‚太平缸‛,现在仅供游人观赏,明清时却是重要的消防设施。当时,为防止缸里的水结冰,会用炭火在缸下烘烤。按规定,冬天公主取暖每月供炭 15 公斤,而‚太平缸‛享受与公主同等待遇,足以表明皇室对消防的重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做好充分的准备,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之前。

     9.注重留好‚后手牌‛ 《隋唐演义》里有个‚混世魔王‛程咬金,他使一把大斧子,上阵就是‚劈脑门、扎眼仁、剔排骨‛三下子,而且只会这三板斧。对方躲不过去就被‚报销‛,要是躲了过去,自己就只有挨打或逃走的份儿了。从程咬金的经历看,虽然策马叫阵无数,但似乎从来没有辉煌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既善下‚先手棋‛,也注重留好‚后手牌‛;既善使‚下马威‛,也善于在关键时刻拿出‚撒手锏‛。

     10.敢报忧才能真解忧 上世纪 60 年代,周恩来到河北武安县伯延公社调研‚大锅饭‛问题。公社主任郭凤林弄虚作假、粉饰太平,还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为了革命老区的颜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敢正视、不愿解决,到头来,只会使忧愁烦恼越来越多、矛盾问题越积越重,总有摁不下、捂不住的一天。

      11.得寸进尺 两个村庄因为紧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频发。研究人员扮成义工,打算在每家村民的院子里竖个‚小心驾驶‛的警示牌。由

      于警示牌又丑又大,竖在院里极不协调。第一组扛着警示牌,在一个村庄里挨家挨户做工作,结果铩羽而归。第二组在另外一个村庄,首先只拿了个书本大小的警示牌,所有村民都乐意竖在院里。两周后,第二组的研究人员带着又丑又大的警示牌,再次来到该村庄。结果,绝大多数村民愿意在院子里竖起那个警示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接受了别人一个小要求,那么对方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一般也会倾向于接受。心理学上称之为‚登门槛效应‛,也叫‚得寸进尺效应‛。

     12.苏琼悬瓜 《北史·苏琼列传》记载,南清太守苏琼刚到任,郡民赵颖送上两个新瓜。苏琼坚决拒收,实在无法推辞,只好收下。赵颖走后,苏琼将瓜悬于议事厅门梁以示廉政,家人不解,劝道:‚这是何必,以后不再这般便是。‛苏琼笑曰:‚安有初乐为而复禁者?‛于是,送礼者望瓜而却步,不见再有馈赠者上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领导干部接受‚馈赠‛要慎重,拒腐防变不能搞‚下不为例‛。

     13.‚看见‛不是‚观察‛ 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一个片段令人深思。华生问福尔摩斯:‚咱俩形影不离,但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先弄明白案件真

      相?‛福尔摩斯回答:‚因为我总在观察。‛华生说:‚我也在观察啊。‛福尔摩斯问:‚门口的楼梯咱们每天都要走,你知道它一共有多少级台阶吗?‛华生答不上来。福尔摩斯说:‚是 17 级。你只是‘看见’,我这才是‘观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自以为了解的东西,人们往往容易丧失观察的耐心,也正因如此,才会有不少人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14.没工夫抱怨 乌干达有位拳击运动员拉玛森,当事业正走上坡路时,一连串不幸突然降临到他身上:眼睛瞎了,家庭破裂,兄弟姐妹对他不理不睬……他的生计,只能靠当地清真寺的一点善款来维持,靠孤儿院的孩子们帮他煮粥充饥。虽然遭到亲人遗弃、朋友冷落,拉玛森却从未抱怨过,只是坚定表示:‚我没工夫抱怨,我要自己走出困境。‛经过数年苦练,拉玛森终于重返拳击场——他靠耳朵、鼻子来‚分辨对手的声音和气味,比如运动鞋擦过地面的‘咯吱’声,对手的脚步声,鼻息的大小,据此判断对方的方位‛。尽管困难重重,但他在拳击场上依然鲜有对手。如今的拉玛森,已成了乌干达民众的偶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与其整天怨天尤人,牢骚满腹,不如及时调整心态,振作起来,与命运抗争,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努力改变现状。

     15.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正确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16.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7.一鸣惊人

      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18.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 180 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严格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19.一狐之腋

      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谏。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我听说一千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要珍惜敢说真话的人,鼓励部署说真话。

     20.牛画非牛 古籍《独醒杂志》记载,宋人马正惠将珍藏的《斗牛图》展于厅堂,一个交田租的农夫看到此画却暗暗发笑。马正惠疑问其故,农夫对曰:农非知画,乃识真牛,当牛相斗之时,尾巴夹于两股之间,画上的牛却都翘着尾巴,不合常理。马正惠听后深为叹服。倘若与客观事实不符,无论绘画技法多么高妙,也难免闹出‚牛画非牛‛的尴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凭空想象、闭门造车要不得。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