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某工程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时间:2021-04-13 13:02:5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工程 预应力 专项

    某工程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本文关键词:工程,预应力,专项,方案

    某工程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本文简介:#########################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项目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编制日期: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大世界商务广场工程项目经理部第18页共18页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22.1预应力工程部位介绍22.2无

    某工程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本文内容:

    #########################

    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项目

    预应力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银川大世界商务广场工程项目经理部

    18

    共18页

    1、

    编制依据1

    2、

    工程概况2

    2.1

    预应力工程部位介绍2

    2.2

    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2

    2.3

    有粘结预应力梁3

    3、

    施工组织安排和进度计划3

    3.1

    责任范围3

    3.2

    工期与进度3

    4、

    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工艺3

    4.1

    空心板施工流程3

    4.2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4

    4.3

    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5

    4.4

    预应力筋张拉6

    4.5

    张拉完成后张拉端处理7

    5、

    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7

    5.1

    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7

    5.2

    预应力筋铺放8

    5.3

    浇筑混凝土10

    5.4

    预应力筋的张拉10

    5.5

    灌浆及端部封堵11

    6、

    预应力施工技术保障措施11

    6.1

    预应力筋定位措施11

    6.2

    灌浆孔和排气孔的设置12

    7、

    质量保证体系12

    7.1

    质量评定标准12

    7.2

    材料的质量检验12

    7.3

    质量保证措施12

    8、

    安全技术措施13

    8.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13

    8.2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14

    8.3

    安全管理及治安消防措施16

    8.4

    环保措施16

    8.5

    安全注意事项16

    8.6

    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17

    9、

    可依托的社会力量17

    1、

    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J409-2005)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

    6)《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3013-94)

    7)《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QB-CNCEC

    J020115-2004

    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9)《预应力筋用锚具

    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7)

    10)《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

    11)《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波纹管》(JG225-2007)

    12)本工程结构设计图纸

    2、

    工程概况

    2.1

    预应力工程部位介绍

    本工程六层(2#~6#影厅)顶板结构为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

    ,采用“异型截面轻质材料填充现浇预应力空心板”专利技术;

    1#影厅顶板三道大跨度框架梁为有粘结预应力梁。关于预应力工程深化设计图纸、施工流程等内容,均已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由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通过,本方案暂不详述。预应力工程部位如下图所示:

    2.2

    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

    2#~6#影厅的现浇预应力空心板范围尺寸为37.95m×49.65m,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强度1860MPa、直径15.2mm的无粘结预应力低松弛钢绞线,设计张拉控制应力为1302Mpa。预应力筋有一端锚固一端张拉,也有两端张拉。东西两侧预应力筋张拉端设在框梁外侧面,南北两侧设置在框梁外侧的顶板面。

    2.3

    有粘结预应力梁

    如上图所示1#影厅(七层)顶板8轴、9轴、10轴处大跨度框架梁为有粘结预应力梁,跨度26.15m,梁截面600×1800。全部预应力钢筋采用1860Mpa、直径15.24mm的低松弛钢绞线,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为70%fptk。设计张拉控制应力1302Mpa。梁中预应力筋采用曲线布置,预应力筋采用一端锚固一端张拉的方法进行施工。

    3、

    施工组织安排和进度计划

    3.1

    责任范围

    3.1.1

    技术负责人刘备:制定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技术交底,负责质量控制验收。

    3.1.2

    施工工长王辉:负责具体组织施工等工作。

    3.1.3

    质检员张春阳:负责施工质量检查、监督、验收工作。

    3.1.4

    资料员负责现场材料收发、清点、存放及技术档案保管。

    3.1.5

    施工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具体施工。

    3.2

    工期与进度

    3.2.1

    由于本工程预应力工程均在裙房屋面上,非总工期的关键线路,所以预应力施工根据本工程的总体工期与进度计划来安排生产即可,同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施工需要的人员能随时到位,材料供应充足,计划投入的设备完好率100%。

    3.2.2

    关于空心板施工,所有填充体均按照图纸具体要求加工组装。进度上做到与总体施工进度相一致,做到填充体随运随铺放,既不耽误工期又不致造成过多的积压占用场地。

    4、

    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工艺

    4.1

    空心板施工流程

    安装底模、铺放板底钢筋

    绑扎空心板肋梁箍筋、下部钢筋

    预应力筋工厂定长下料

    安装定位筋

    穿预应力筋

    固定端挤压锚具组装

    运至现场,并垂直运输至铺放部位

    节点安装

    铺放填充体

    支端模

    采取抗浮措施及绑扎板面钢筋

    隐蔽检查验收

    浇筑混凝土

    张拉预应力筋

    预应力筋端部处理

    4.2

    无粘结预应力筋铺放

    4.2.1

    无粘结预应力筋制作及存放

    (1)无粘结预应力筋按施工图的结构尺寸和数量同时考虑预应力筋的长度、张拉设备及不同形式的组装要求,每个张拉端预留至少50cm的张拉长度进行下料,超过20m的预应力筋至少预留80cm的张拉端长度进行下料。预应力筋下料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使用电焊和气焊。

    (2)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锚固端挤压锚的挤压工艺:

    ①将挤压锚夹片套装在预应力筋端部,套入夹片后,预应力筋外露长度20mm为宜;

    ②在装好挤压锚夹片外面穿入锚环;

    ③将装好的端头穿入挤压模内,开泵给油(油压不小于320KN且不超过420KN),完成挤压锚锚固段的组装。

    ④挤压锚锚固端组装件检查合格后,在专用组装设备紧楔机将挤压锚具组装在挤压锚座上,并压实。

    (3)预应力筋的存放

    将各种尺寸的预应力筋按照施工图纸的不同规格进行编号挂牌堆放。无粘结预应力筋运到工地后,在使用前,应将其妥善存放在干燥平整的地方,避免污染。

    4.2.2

    铺放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端模

    预应力筋铺放可分段流水施工。预应力板端模须采用木模。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孔径25mm。要求板端模就位后圆孔应与预应力张拉端筋伸出位置相对应;

    (2)进行预应力筋的见证取样;

    (3)进行预应力筋铺放前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工作。

    4.2.3

    预应力筋铺放顺序及注意事项

    (1)在预应力筋铺放之前,应预先根据施工图中预应力筋的位置放样。运到现场的预应力筋均带有编号标牌,预应力筋的铺放要与施工图所示的编号相对应。

    (2)为保证预应力筋的位置,本工程原则上要求先铺预应力筋,后铺水、电管道等;

    (3)预应力筋铺放需各自保持平行走向,严禁相互扭绞,绝对保证预应力筋与外边轴线的垂直。

    (4)张拉端得承压板需有可靠固定,严防振捣混凝土时移动;承压板与模板之间必须连接牢固应避免出现空隙;并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板垂直。

    (5)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一个螺旋筋,要求螺旋筋要紧靠承压板和锚板牢固固定,且螺旋筋圈数不少于4圈。

    (6)从预应力筋开始铺设直到混凝土浇筑,严禁在预应力筋周围使用电焊,以防预应力筋通电造成强度降低。

    4.3

    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预应力筋铺放完成后,应由监理单位与我方一起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浇注混凝土时应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尤其是承压板、锚具周围的混凝土严禁漏振,不得有蜂窝或空洞,保证密实。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抗压强度达到36MPa),应及时拆除端部模板(侧模),以便于预应力筋的张拉,张拉前严禁拆除预应力空心板底模支撑。

    4.4

    预应力筋张拉

    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抗压强度后方可张拉,本工程空心板混凝土为C40,达到设计强度90%后方可张拉。

    4.4.1

    张拉设备及机具

    采用两台YCN23-25前卡液压式千斤顶,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仪表,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及时维护,每6个月校验一次。

    4.4.2

    张拉前准备

    (1)在张拉端要准备操作平台,本工程空心板东西两侧均有双排外脚手架,作业面满铺脚手板,保证张拉工人有足够摆放机具及张拉操作空间;

    (2)张拉端清理干净,将无粘结筋外露部分的塑料皮割掉,测量并记录预应力筋初始外露值。

    (3)与承压板不垂直的预应力筋,端部必须进行垫片处理,最终做到承压板面与张拉作用线垂直。

    (4)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单束张拉控制应力计算出各束筋计算理论伸长值。若局部预应力筋由于特殊要求增减张拉控制应力,则理论伸长值也应按比例增减。

    (5)张拉用千斤顶和油泵根据设计要求事先标定。

    (6)准备380V,15A~20A电源箱二至四个。

    4.4.3

    张拉过程

    (1)张拉流程:测量预应力筋初始长度→安装锚具→装千斤顶→张拉控制应力ɑ→锁定锚具→退出千斤顶→校核预应力筋伸长值→测量预应力筋终结长度

    (2)因本工程空心板预应力有一部分是一端张拉,一部分是两端张拉。两端张拉工作须两人配合,安装千斤顶的一端由专人操作,另一端需有人先行检查夹片、夹具等安装是否牢固,然后方可进行加压。

    (3)张拉中,随时检查张拉结果,理论伸长值与实测伸长值的误差不得超过施工验收规范允许范围(-6%、+6%)。否则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张拉。

    (4)根据“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J409-2005)第5.3.4条规定,施工时一次性超张拉设计张拉应力的3%。

    (5)张拉过程中,千斤顶后方不得站人,严禁人员在千斤顶后方走动。在临边位置和外脚手架上进行张拉工作的工人应当系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连接牢固。

    4.5

    张拉完成后张拉端处理

    张拉完成后,将锚具外露的预应力筋多余部分用机械方法切除(剩余不小于30mm),在7天内将预应力筋及锚具上涂一层环氧树脂。对端头的处理后,检查验收合格后,10天内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堵;密封后预应力筋不得外露。

    5、

    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5.1

    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

    5.1.1

    有粘结预应力梁施工工艺流程

    预应力筋下料

    ˉ

    搭梁板钢管支撑

    ˉ

    支梁底模、起拱和校正底标高

    ˉ

    铺放非预应力钢筋骨架

    ˉ

    标预应力筋曲线坐标位置、焊接定位筋

    ˉ

    穿入波纹管和预应力钢绞线

    ˉ

    波纹管和预应力钢绞线定位固定

    ˉ

    安装、固定端部张锚垫板

    ˉ

    支端模

    ˉ

    铺放其他非预应力筋

    ˉ

    预应力筋隐检,浇筑混凝土及混凝土养护

    ˉ

    拆梁侧模

    ˉ

    张拉有粘结预应力筋

    ˉ

    灌浆、端头封堵

    ˉ

    拆除梁底模和支架

    5.2

    预应力筋铺放

    5.2.1

    铺放前的准备工作

    (1)在预应力筋铺放之前,先根据施工图中要求对预应力筋高度放样(见本工程深化设计图纸)。图中所标为预应力筋集团束的中心线高度,定位马凳上皮高度=图中高度-波纹管半径。由此控制预应力钢绞线矢高准确无误。

    (2)确定孔道高度,电焊支架钢筋:施工时,首先可以在绑扎完成的箍筋上,根据铺放图中标注的跨中高度和反弯点水平距离、高度,确定支架钢筋高度。必须注意的是,设计图中的预应力钢筋曲线是以孔道中心为标准,而确定支架钢筋的高度时应以波纹管底部外径为基线。

    (3)准备端模: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在合模前将预埋喇叭管固定在端模上。所以要事先准备好端模,其尺寸要准确。

    (4)准备架立筋:应根据设计图纸所示,按图所示设置架立筋,架立筋采用直径为12-14的螺纹钢筋,并与箍筋焊牢或绑扎牢固,以备在铺设预埋管时用。

    (5)波纹管下料:下料时,管与管之间的接头长度不小于20cm,两端分别全部拧入接头内,用胶带将接口密封好。

    预应力筋下料及锚固端挤压锚的组装。钢绞线要定长下料,钢铰线应用砂轮锯切割,不得用电气焊切割。下料长度L=梁内曲线长度L1+张拉端工作长度L2。

    5.2.2

    波纹管的加工及端头安装

    (1)波纹管的现场加工:有粘结预应力筋所用波纹管是工厂进行加工制作的,波纹管尺寸视设计施工图中每束预应力筋的根数而定。

    (2)安装端头:先将非预应力筋骨架铺设好后,按设计图纸和本施工组织设计图所示位置将喇叭管安装在端模或非预应力筋骨架上。在预应力筋张拉端头,为了给有粘结预应力张拉端腾出布置空间,可以将预应力梁支座处不超过总数一半的普通钢筋上铁向上弯、下铁向下。

    (3)铺设波纹管:按图纸位置铺设波纹管,每隔1.5米左右绑扎架立筋,铺设波纹管用2-3人沿大梁的两侧排开,从一端开始传入波纹管,待管全部传入后,两端要插入已定位的喇叭管中,并用胶带将波纹管与喇叭管的连接处缠绕密封,避免漏浆。波纹管接头处采用比工作管直径大5mm的接头套管连接。在穿波纹管前,应同时注意检查外观质量,如发现波纹管有破损现象时,应拆换管道。波纹管接头必须要牢固、严密,接头处须用封箱胶带密封。

    5.2.3

    铺设波纹管的原则

    (1)铺放时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本施工技术交底要求定位,保证尺寸和直线形状;喇叭管定位要准确,波纹管横向位置一定要沿中心线或对称于中心线,不准打S弯。在各种接头处要用胶带密封。

    (2)在铺放中和铺放后及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禁碰扁和损坏波纹管,严禁在波纹管上用电气焊。

    5.2.4

    穿预应力筋

    (1)对于多束预应力钢绞线,则采用分束多次穿入的方法,穿束前先将钢绞线端部用黑胶布包紧,然后把单根钢绞线从波纹管一端穿至另一端,每一孔道穿入设计规定的根数。

    (2)穿预应力筋由锚固端向张拉端穿,避免扭曲若现场锚固端无穿筋位置,则波纹管与预应力筋先组装好,与非预应力筋同步进行。穿束时,要注意穿进困难时不能硬顶,以防波纹管被顶破,而应将钢绞线往复轻抽、推、转,必要时应检查波纹管是否通顺,否则应将其扶顺。钢绞线穿入孔道后,不得使用电气焊,以避免造成预应力筋的强度降低。

    (3)端部锚垫板的安装;波纹管位置固定好并穿束完成后,可安装锚垫板及螺旋筋,端部模板应紧压端部锚垫板。同时应采用普通钢筋加以固定,以防止在浇捣混凝土时,发生偏位等现象。端部锚垫板、螺旋筋由于处于支座处,可能钢筋较密,安装比较困难,应对普通钢筋进行事先排列,同时必须保证与孔道垂直。锚垫板安装完成后,对锚垫板上灌浆孔进行封闭保护(用黑胶带缠住灌浆孔)。

    (4)在完成全部钢筋绑扎工作和预应力铺放工程结束后,应进行隐蔽工程的验收,当业主方、监理和我方确认合格后方能浇捣混凝土。

    5.3

    浇筑混凝土

    5.3.1

    检查铺设情况: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管道位置是否正确,管道数量是否正确,各种接头密封情况及有无破损,引出管是否牢固,喇叭管是否端正,位置是否准确,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只有在作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5.3.2

    封堵孔洞:将排气口、喇叭管、灌浆管和波纹管端口临时封堵严密,避免漏浆。

    5.3.3

    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尤其在端部,严禁出现蜂窝麻面等情况;同时,禁止振捣棒直接碰撞波纹管。

    5.3.4

    浇筑混凝土时,用铁锹逐锹送混凝土,以免砸坏波纹管。同时,我项目部有专人负责看管。张拉端、固定端处钢筋较为集中,混凝土浇捣必须注意振捣密实。混凝土浇捣时,施工人员应严禁踏压或撞碰波纹管,同时应注意端部和钢筋较密处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发生空洞现象。

    5.3.5

    在柱后梁边的板上,要预留一个后浇洞口,张拉完成后,与锚具端头封堵混凝土一起浇筑。

    5.4

    预应力筋的张拉

    混凝土达到设计允许张拉的强度方可正常张拉;张拉之前,实验人员需提供混凝土试块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即40Mpa)方可张拉;张拉前应拆除预应力梁的侧模,保留底模板及支撑。

    5.4.1

    预应力筋张拉前先用小千斤顶对预应力筋逐根预紧。张拉力控制在1~2吨且在不放夹片的情况下,每根张拉力相同。

    5.4.2

    设备标定

    (1)标定原则:张拉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压力表宜用精度为1.5级的标准(精密)压力表。

    (2)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重新标定;

    ①油压表不归零或损坏、失灵;

    ②严重断、滑丝;

    ③伸长量不合要求而对张拉力有怀疑时;

    ④千斤顶严重漏油或修理后;

    ⑤油泵修理后;

    ⑥使用达到6个月。

    5.4.3

    张拉操作作业面的提供,因张拉施工之时,外脚手架尚未拆除,且防护措施齐全,作业人员可直接在外脚手架上进行施工;

    5.4.4

    张拉前要检查混凝土质量,尤其重要的是端部混凝土,不得有孔洞等缺陷,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检查电源是否接通;

    5.4.5

    因南侧操作空间较小,不能用大吨位千斤顶一次性整体张拉;只能用小千斤顶逐束张拉。各束预应力筋总实际伸长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允许偏差为±6%。当张拉完最后一级时若伸长值仍不够,可以静待3-6小时,当预应力筋中应力重分布后再次张拉使之达标;

    5.4.6

    张拉过程中,该集团束预应力筋两端及千斤顶后部不得站人,听从负责人安排。为安全起见,工作位置上下垂直点上不得有其它工种施工。

    5.5

    灌浆及端部封堵

    5.5.1

    经张拉检验通过后,应于10天内尽快灌浆。

    5.5.2

    张拉后应及时检查张拉记录及锚固情况,经认可后再准备灌浆。灌浆前应全面检查预应力构件孔道及进浆孔,排气、排水孔是否畅通;检查灌浆设备、管道及阀门的可靠性,压浆泵压力表应进行计量校验。可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0.42,水泥浆应保证有足够的流动性。

    5.5.3

    检查水源、电源是否接通。

    5.5.4

    浆料要充分搅拌均匀,水泥要过筛,插入灌浆泵前浆料也应过筛,应从灌浆孔内一次灌满整根孔道,尽量避免中途停灌,灌浆前应防止浆体沉淀离析。

    5.5.5

    孔道浆体灌满后,应保持压力静停1-2分钟。

    5.5.6

    孔道灌浆后,端部锚具用同标号混凝土封闭。灌浆结束后,应仔细清洗拌浆机、压浆机、管道及阀门等,以备下次使用。

    6、

    预应力施工技术保障措施

    6.1

    预应力筋定位措施

    无粘结预应力筋矢高定位措施采用增设构造筋的方法,根据本施工图纸预应力筋曲线矢高的要求进行施工,构造筋的高度为钢绞线集团束中心距梁底的高度减去集团束半径进行设计制作,钢绞线集团束用绑扎丝固定在架立筋上。

    有粘结预应力筋的矢高定位措施采用梁中拉结筋辅助完成。因梁中设计有[email protected]拉结筋,在铺设波纹管之前暂不安装其他拉结筋,预先按照预应力钢绞线的矢高计算出波纹管的底标高,在波纹管底标高处预先安装拉结筋,用绑扎丝绑扎牢固。然后将波纹管固定在拉结筋上。拉结筋不易固定式,设置固定支架以保证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当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或其他管线位置有冲突时,应当首先保证预应力筋位置的准确。

    6.2

    灌浆孔和排气孔的设置

    灌浆孔设置在张拉端部(锚垫板的灌浆孔应朝上),在固定端处设置一个排气孔(兼泌水孔),排气孔用增强塑料管留设,并高出梁面100mm。塑料引出管内可以插放短钢筋以便临时固定。

    7、

    质量保证体系

    7.1

    质量评定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24-2002)的规定进行质量评定,工程质量必须符合上述标准的要求。

    7.2

    材料的质量检验

    控制施工材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异型截面轻质材料填充应按照《钢筋混凝土楼盖中聚苯乙烯泡沫填充体》(Q/DJN001-2006)的标准,所有材料都应按照标准进行进场前的检查验收。

    7.3

    质量保证措施

    7.3.1

    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国家规定、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

    7.3.2

    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管理部设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全权负责,选择精干、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质量检查员,对各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监督和技术指导。

    7.3.3

    严格执行质量目标管理,把质量与效益严密挂钩,实行优质优价,质量目标责任制。质检员认真行使质量否决权,使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7.3.4

    项目部每天要开好现场生产的质量碰头会,每周对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查出问题及时整改。

    7.3.5

    应加强施工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密切配合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三方人员的检查与验收,按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做好填充体安装的质量验收记录。

    7.3.6

    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各种材料的检验制度,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必须认真检验,并及时向监理方提供材质证明、试验报告和设备报验单。

    7.3.7

    优化施工方案,认真作好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每层、段都要有明确和详细的技术交底。施工中随时检查施工措施的执行情况,作好施工记录。按时进行施工质量检查掌握施工情况。

    7.3.8

    加强成品保护,认真作好工程技术资料,及时准确完整收集和整理好各种资料,如合格证、试验报告、质检报告、隐蔽验收记录等,及时办理各种签证手续,由资料员负责各种资料的收发由技术负责人负责资料的内涵管理、整理和保管等外延管理。

    7.3.9

    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奖优罚劣。对重视质量,施工质量一次达标者给予奖励,对不重视质量,违章作业,质量低劣者给予重罚。若造成返工,损失由责任人自负。不合格质量只允许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但不允许最终留在工程实体上。

    7.3.10

    质量回访

    7.3.11

    在工程结构封顶和工程竣工后对施工质量进行回访,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对空心管的施工质量服务态度相互配合等方面进行评定,并认真作好回访记录。

    8、

    安全技术措施

    8.1

    施工安全保证体系

    8.1.1

    安全保证组织机构

    各作业队长

    负责安全措施的实施

    安全质量工程师

    安全措施落实的检查

    项目副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安全技术管理

    专业工程师

    制定安全措施

    机械设备部长

    安全装备的检查

    施工员

    落实安全措施

    技术员制定安全作业方案

    安全员

    作业安全控制

    材料员

    作业安全控制

    项目经理

    安全总负责

    8.2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

    8.2.1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作业班组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按要求佩戴好安全帽等防护用具,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对违反操作规程、规定的行为及时纠正,所有临边、洞口部位按照临边及洞口防护措施进行防护,防止各种物件的坠落,避免高空坠落或物体打击时间的发生,如果现场出现此种伤害事故,立即按以下预案要求展开工作。

    (1)现场职工发现发生施工人员高空坠落、物体打击事故时,应就地进行抢救及呼救,并立即报告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应立即通知应急救援组织进行抢救。

    (2)立即拨打120

    救护中心与医院取得联系,并详细说明事故地点、严重程度、本部门的联系电话,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人员从高处坠落,现场解救不可盲目,否则会导致伤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应首先观察其神志是否清醒,并察看伤员着地及伤势,做到心中有数。

    (4)伤员如昏迷,但心跳和呼吸存在,应立即将伤员的头偏向一侧,防止舌根后倒,影响呼吸。

    (5)将伤员口中可能脱落的牙齿和积血清除,以免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6)对于无心跳和呼吸的伤员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待伤员心跳、呼吸好转后,将伤员平卧在平板上,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7)如发现伤员耳朵、鼻子出血,可能有脑颅损伤,千万不可用手帕、棉布或纱布去堵塞,以免造成颅内压力增设和细菌感染。

    (8)如外伤出血,应立即用清洁布块压迫伤口止血,压迫无效时,可用布鞋带或橡皮带等在出血的肢体近躯处捆扎,上肢出血结扎在臂上1/2

    处,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2/3

    处,到不出血即可。注意每隔25-40

    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0秒-1

    分钟。

    (9)伤员如腰背部或下肢先着地,下肢有可能骨折,应将两上肢固定在一起,并应超过骨折的上下关节;上肢如骨折,应将上肢挪到胸前,并固定在躯干上,如果怀疑脊柱骨折,搬运时千万注意要保持躯体平伸位,不能让躯体扭曲,然后由3人同时将伤员平托起来,即由一人托及脊背,一人托臀部,一人托下肢,平稳运送,以防骨折部位不稳定,加重伤情。

    (10)腹部如有开放性伤口,应用清洁布或毛巾等覆盖伤口,不可将脱出物还原,以免感染。

    (11)抢救伤员时,无论哪种情况,都应减少途中的颠簸,也不得翻动伤员。

    8.2.2

    机械伤害事故

    预应力施工,主要使用的机械有油泵与千斤顶,两者的操作者必须紧密配合,只有在千斤顶就位妥当后方可开动油泵。油泵操作人员必须精神集中,平稳给油回油,应密切注视油压表读数,张拉到位或回缸到底时需及时将控制手柄置于中位,以免回油压力瞬间迅速加大。

    为避免机械伤人,张拉过程中,锚具和其它机具严防高空坠落伤人。油管接头处和张拉油缸端部严禁手触站人,应站在油缸两侧。

    8.2.3

    触电事故

    现场采用TN-S接零保护供电系统,采用三级配电,两极保护,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电源电压为220V。

    预应力专业施工单位进场时,必须与我项目部签署临时用电协议,所有用电设备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实施,所有配电箱、电缆经过我方电气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8.3

    安全管理及治安消防措施

    8.3.1

    监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由项目负责人全面管理,每个班组设安全员一名,具体负责预应力施工安全。

    8.4

    环保措施

    8.4.1

    严格遵守国家、宁夏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定。

    8.4.2

    施工时所需材料用多少领多少,保持作业面清洁。每日收工时将剩余材料返回库房。张拉完毕切断外露予应力筋并及时清理码放整齐。夜间施工严禁大声喧哗,以防噪声扰民。

    8.4.3

    由于工程所用填充体主要是由聚苯泡沫构成,施工及保管不当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因此施工过程对于材料的运输、保管、铺放应由专人负责,搬运过程轻拿轻放,外表一旦发现破损就及时修补或更换。现场铺放时按需供给,施工面不过多堆放,避免填充体的堆放影响其它工种的施工,同时减小了材料的人为破损。

    8.4.4

    施工时所需材料用多少领多少,保持作业面清洁。

    8.4.5

    每日收工时将剩余材料返回库房。

    8.4.6

    张拉完毕切断外露予应力筋并及时清理码放整齐。

    8.4.7

    工程量较小,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果需要夜间施工,则严禁大声喧哗,以防噪声扰民。

    8.5

    安全注意事项

    8.5.1

    施工安全由项目负责人全面管理,每个班组设安全员一名,具体负责预应力施工的安全。

    8.5.2

    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同时进行安全施工交底。

    8.5.3

    张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8.5.4

    张拉作业时,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站在预应力筋端部正后方位置。操作人员严禁站在千斤顶侧面。在张拉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8.5.5

    油泵与千斤顶的操作者必须紧密配合,只有在千斤顶就位妥当后方可开动油泵。油泵操作人员必须精神集中,平稳给油回油,应密切注视油压表读数,张拉到位或回缸到底时需及时将控制手柄置于中位,以免回油压力瞬间迅速加大。

    8.5.6

    张拉过程中,锚具和其它机具严防高空坠落伤人。油管接头处和张拉油缸端部严禁手触站人,应站在油缸两侧。

    8.5.7

    预应力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遵守工地各项安全规定。

    8.5.8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格遵守工地的消防规定。

    8.5.9

    不准穿拖鞋上岗。

    8.5.10

    不准喝酒及打架斗殴。

    8.6

    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

    由中铁建工集团银川大世界商务广场工程项目部领导适时组织实施,并做好演练记录。运用各种工具、手段,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防范意识,明确工程预案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意义。

    积极采取外培和内培的办法,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熟练掌握应对事故发生时的所应采取的措施。

    在每周的例行检查中,加强安全检查。

    9、

    可依托的社会力量

    9.1急救医院

    宁夏人民医院分院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解放西街429号

    电话:0951-5029757

    相距1.2公里,五分钟内急救可就位。

    应急车辆:宁ABE476

    宁AFU071

    司机:李功利

    9.2派出所

    凤凰北街派出所

    地址:银川市金凤区西桥巷240号

    电话:0951-5043033

    9.3本工程附近医院、派出所位置关系示意图

    应急救援路线,如下图所示:

    篇2: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机械工程,自动化,培养,方案,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宽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以及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泛,可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宽厚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在专业中的应用能力,解决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制造、生产运行以及管理等方面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泛,可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技术、研究开发、工程建设、行政管理及教育工作等。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

    相关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人文社会学科,管理学科,信息控制与计算机学科

    三、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热工基础,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基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控制工程,测试技术

    四、主要实践环节

    社会实践,工程训练,工程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机械工程实验(Ⅰ)、(Ⅱ),科研训练(论文写作、文献综述、信息查询、专题报告等),毕业设计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最低完成:181学分(课内)+

    8学分(课外)

    (其中必修107.5学分,选修44.5学分,集中实践29学分,课外实践8学分)

    七、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选课要求

    1、课程设置表中各模块选修课要求

    (1)人文、社科类必选4学分,其余为任选

    (2)管理、经济类必选2学分,其余为任选

    (3)体育、英语、计算机技术基础类必选6学分,其余为任选

    (4)自然科学类必选2学分,其余为任选

    (5)学科大类基础类必选4学分,其余为任选

    (6)专业基础类必选12学分,其余为任选

    (7)专业选修课程最低选修8.5学分,其余为任选

    (8)通识类除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必须从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中任选6学分

    (9)学生每学期所修学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和)一般为24~30学分

    2、要求和说明

    (1)工程训练(工业系统测量、工业系统驱动与控制)

    工程训练由两门课构成:工业系统测量、工业系统驱动与控制,分别安排在第2、4学期。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的概念,建立大工程意识。由工程训练中心负责安排具体内容并进行考核。

    (2)科研训练

    主要包括:查阅资料、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等技能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提交相关材料。

    (3)工程实习

    主要内容为金工实习。通过在学校实习工厂的劳动,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由实习单位负责考核。

    (4)生产实习

    在三年级学习结束后,到工厂进行专业实习,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情况。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为主,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

    (5)课程设计

    安排在第6—7学期,结合有关课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训练。设计完成后进行答辩。

    (6)毕业设计

    从第7学期中期开始进入毕业设计的工作,包括选定毕业设计题目、确定任务书,与指导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论文写作大纲。论文工作于第8学期六月中旬完成,六月下旬参加由院、系组织的论文答辩。

    (7)课外实践8学分

    社会实践

    在一、二年级暑假进行认识社会的实践活动,活动主题自拟,方式可以是独立进行,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开学后2周内提交实践活动的调研报告,由学院(或系)组织考核,合格者获得相应的学分。

    其它各类活动

    公益劳动1学分。

    学生可通过课外时间参加各类各级竞赛、行业证书和各种等级考试等活动。具体要求按学校制定的《本科生课外8学分实施办法》执行。

    八、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

    选修4学分

    经济管理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

    人文社会科学

    选修2学分

    “两课”

    国防教育

    必修16学分

    通识类

    体育、英语、

    计算机技术基础

    必修15学分,选修6学分

    80学分

    44.2%

    自然科学

    必修29学分,选修2学分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全校性任选修课

    任选6学分

    学科大类基础

    必修36学分,选修4学分

    学科类

    专业基础

    必修11.5学分,选修12学分

    72学分

    39.8%

    选修8.5学分,

    专业课

    181+8学分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

    必修26学分

    集中实践

    工程训练及科研训练

    必修3学分

    29学分

    16%

    课外实践

    ≥8学分

    3

    篇3: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建设工程降水设计方案

    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建设工程降水设计方案 本文关键词:筒仓,降水,建设工程,设计方案,附属

    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建设工程降水设计方案 本文简介:1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江苏北路1号院内,交通便利。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27.10~27.26之间,地面高差为0.16m。场地地貌单元属剥蚀残丘。拟建建筑物为13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组成,原料车间高63.2m,筒仓高50.2m,主体由中国中轻国际工程

    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建设工程降水设计方案 本文内容:

    1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江苏北路1号院内,交通便利。场地地形平坦,地面标高在27.10

    ~27.26之间,地面高差为0.16m。场地地貌单元属剥蚀残丘。

    拟建建筑物为13层原料间及附属筒仓组成,原料车间高63.2m,筒仓高50.2m,主体由中国中轻国际工程公司设计,采用天然地基,±0.00相当于绝对高程27.3m。

    1.1周围环境

    场地周围较为宽阔,基坑北侧为厂区内制麦厂基坑(正在施工),采用天然地基,制麦厂基坑顶边线距本基坑距离为12.5m;东侧为厂区围墙,距拟建建筑物7.5m,南侧为厂区内制冷站和清水泵站,距拟建建筑物最近距离为15.3m,均无地下管线;西侧为厂区麦芽主车间(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混合花岗岩),距拟建建筑物外墙皮27.33m。

    经现场踏勘调查未发现地下管线,但开工前还应进一步彻底查清场地内是否有未查清的地下管线,以便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拟建场地周围建筑环境详细情况见图1(基坑周围建筑环境平面图)所示。

    现场地照片如下:

    基坑东侧

    基坑南侧

    基坑西侧

    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据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永顺泰(秦皇岛)麦芽有限公司12万吨/年麦芽生产线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Q4ml)素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成因的(Q3el)砂质黏性土、下伏太古界(Ar)混合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上述岩性特征详见表2-1、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2。

    表2-1

    地层岩性特征一览表

    地质时代成因

    地层

    编号

    地层

    名称

    岩土描述

    厚度变化

    范围(m)

    层底标高变

    化范围(m)

    分布

    情况

    Q4ml

    素填土

    暗黄色~褐黄色,松散,稍湿,以花岗岩风化物为主,含少量黏性土。

    0.50~5.30

    21.83~26.58

    分布

    全场地

    Q3el

    砂质

    黏性土

    黄褐色,主要由长石、石英质混粒砂及黏性土组成,风化岩产物,原岩组织结构已完全破坏,可塑~硬塑。

    1.00~4.40

    19.61~25.55

    局部

    分布

    Ar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黄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扰动呈砂土状,局部穿插石英岩脉,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0.50~2.60

    18.53~25.57

    分布

    全场地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黄褐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已破坏,岩芯扰动呈砂土状,向下呈碎块状,局部穿插石英岩脉,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最大揭露厚度23.80m

    未揭穿

    分布

    全场地

    表2-2

    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

    土层编号

    岩土名称

    天然重度γ(KN/m3)

    内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φ(°)

    备注

    素填土

    18.0

    0.0

    10.0

    经验值

    砂质黏性土

    19.6

    25.0

    18.0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25.0

    27.0

    40.0

    经验值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26.0

    31.0

    60.0

    经验值

    3

    设计依据

    3.1与本工程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六号,施行日期:2011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三号,施行日期: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二号,施行日期:1989年12月26日)。

    5)《秦皇岛市建筑深基坑工程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日期:2015年7月1日)。

    3.2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及图集

    表3-1

    现行规范、规程一览表

    类别

    序号

    规范、规程名称

    规范、规程编号

    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2009年版)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3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2012

    2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

    JGJ/T

    111-98

    3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JGJ

    72-2004

    J366-2004

    4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1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

    DB

    13(J)133-2012

    3.3工程设计及勘察资料

    表3-2

    工程设计文件勘察报告

    序号

    文件及图纸名称

    备注

    1

    永顺泰(秦皇岛)麦芽有限公司12万吨/年麦芽生产线扩建项目总平面变更图(1:1000)

    2015年2月

    2

    永顺泰(秦皇岛)麦芽有限公司12万吨/年麦芽生产线扩建项目基础边线平面图

    2015年2月

    3

    永顺泰(秦皇岛)麦芽有限公司12万吨/年麦芽生产线扩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015年1月

    4

    边坡维护方案选型分析

    4.1

    基坑开挖深度

    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情况见表4-1所示。

    表4-1

    基坑开挖深度确定情况一览表

    基坑

    部位

    基础设计底标高

    (m)

    垫层厚度

    (m)

    ±0.000相当绝对标高(m)

    现地表平均标高

    (m)

    开挖深度(m)

    1-1剖面

    -6.20

    0.10

    27.30

    27.1

    6.1

    2-2剖面

    -2.00

    0.10

    27.30

    27.1

    1.9

    3-3剖面

    -2.00

    0.10

    27.30

    27.1

    1.9

    4-4剖面

    -2.00

    0.10

    27.30

    27.1

    1.9

    5-5剖面

    -6.20

    0.10

    27.30

    27.1

    6.1

    6-6剖面

    -6.20

    0.10

    27.30

    27.1

    8.2

    7-7剖面

    -6.20

    0.1

    27.3

    25.2

    4.2

    4.2

    基坑周边附加荷载

    其基坑各侧附加荷载考虑情况见表4-2所示。

    表4-2

    基坑各侧附加荷载考虑情况一览表

    部位

    地面超载

    考虑数值

    (kpa)

    地面荷载考虑对象

    荷载类型

    槽底预留

    工作面

    (m)

    1-1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2-2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3-3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4-4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5-5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6-6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1.00

    7-7剖面

    15

    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

    均布荷载

    4.3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程度等因素。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确定为二级~三级。为了安全起见,统一按二级考虑。

    4.4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排水选型

    4.4.1基坑支护结构选型:

    根据本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周边环境、基坑工程侧壁安全等级等综合考虑。按照《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3.3.2条支护结构选型表(表3.3.2),本工程基坑围护方案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因放坡开挖是一切有条件采用基坑开挖方案中最为经济的方法,省时省料,宜优先采用)。

    4.4.2降排水选型

    根据本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不会遇到地下水,但可能会遇到少量地表水,为了防止地表水及雨水的影响,采用明排方式,即在边坡坡脚处开挖排水沟(0.4m×0.4m),坡脚拐角处设置集水坑井,安装污水泵排水。

    5维护设计方案说明

    5.1计算剖面选取

    根据本工程基坑各部位的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划分了7个设计计算剖面。(见图2

    基坑支护设计平面图)

    5.2基坑边坡维护设计参数选取

    参照勘察单位提供的边坡支护设计参数,根据类似工程经验进行了适当调整,其设计采用参数值见下表5-1:

    表5-1

    基坑维护设计计算参数表

    土层编号

    岩土名称

    天然重度γ(KN/m3)

    内聚力C

    (kpa)

    内摩擦角

    φ(°)

    备注

    素填土

    18.0

    0.0

    10.0

    经验值

    砂质黏性土

    19.6

    25.0

    18.0

    全风化混合花岗岩

    25.0

    27.0

    40.0

    经验值

    强风化混合花岗岩

    26.0

    31.0

    60.0

    经验值

    5.3设计软件

    采用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相匹配的理正深基坑7.0pB1版软件。

    5.4计算剖面土层选取

    对每一计算剖面选取邻近勘察钻孔中最不利勘察孔的各土层厚度。其邻近勘察钻孔与基坑位置关系见下图所示。

    5.5边坡维护方案

    经采用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相匹配的理正深基坑7.0pB1版软件反复验算分析,基坑各侧围护方案确定如下:

    基坑1-1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2-2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3-3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西4-4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5-5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6-6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7。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基坑7-7剖面:

    采用天然放坡开挖,坡度系数m=0.1。坡面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以防止坡面松散土体滑落及雨季雨水冲刷坡面及刮风扬尘等。

    5.6基坑降水方案

    本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深,基坑开挖过程中不会遇见地下水,但可能会遇到少量地表水,为了防止地表水及雨水的影响,在边坡坡脚处开挖排水沟,坡脚拐角处设置集水坑井,安装污水泵排水,场地暂设置集水坑6个,施工期间根据水量大小增减。

    6坑工程现场监测

    6.1监测目的

    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基坑岩土性状、支护结构变位和周围环境条件变化,进行各种观测及分析工作,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6.2监测内容

    本次现场观测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维护结构位移。

    2)基坑周围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

    3)自然环境(雨水、气温、风力等)。

    6.3测点布置

    6.3.1基准点的布设

    观测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工程影响范围以外,一般距基坑周边应不少于5H(H为基坑开挖深度),也不宜少于30~50m,且数量不应少于2点。根据现场条件,初步拟在离场区40m处埋设2个互相通视良好的基准点。

    6.3.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根据周围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在与基坑周边距离不超过3H(H为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上各布设观测点,作为永久性标志。这些标志埋设在承重墙上,一般高于地面0.30m。

    6.4

    观测方法

    6.4.1

    观测仪器的选用

    沉降观测所用仪器使用DS1型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铟瓦合金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二级沉降观测。支护结构位移观测采用DJ2型经纬仪,二级位移观测。

    6.4.2

    执行的规范和规程

    1)《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

    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

    13(J)133-2012)。

    6.5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表6-1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

    序号

    监测项目

    支护结构类型

    基坑类别

    二级

    累计值

    变化速率

    (mm/d)

    绝对值

    (mm)

    相对基坑深度(h)

    控制值

    1

    维护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

    放坡

    60

    0.8%h

    15

    60

    48.8

    48.8

    2

    维护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

    放坡

    60

    0.8%h

    8

    60

    48.8

    48.8

    3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60

    ------

    6

    4

    坑底隆起(回弹)

    60

    ------

    6

    备注:1、h为基坑设计深度;

    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

    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

    6.6

    基坑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表6-2

    建筑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监测报警值

    监测对象

    累计值

    (mm)

    变化速率

    (mm/d)

    备注

    2

    管线位移

    刚性

    管道

    压力

    30

    3

    直接观察点数据

    非压力

    40

    5

    柔性管线

    40

    5

    -----

    3

    邻近建筑位移

    40

    3

    -----

    4

    裂缝宽度

    建筑

    3

    持续发展

    -----

    地表

    15

    持续发展

    -----

    备注:建筑整体倾斜度累计值达到2/1000或倾斜速度连续3d大于0.0001H/d(H为建筑承重结构高度)时应报警。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

    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

    3)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

    4)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

    5)根据当地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

    6.7

    监测频率

    监测项目的监测频率应综合考虑基坑类别、基坑及地下工程的不同施工阶段以及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的变化和当地经验而确定。当监测值相对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对于应测项目,在无数据异常和事故征兆的情况下,开挖后现场仪器监测频率可按表6-3确定。

    表6-3

    现场仪器监测的监测频率

    基坑类别

    基坑进展

    基坑设计深度(m)

    ≤5

    5~10

    10~15

    >15

    二级

    开挖深(m)

    ≤5

    1次/2d

    1次/2d

    ----

    ----

    5~10

    ----

    1次/1d

    ----

    ----

    底板浇筑

    (d)

    ≤7

    1次/2d

    1次/2d

    ----

    ----

    7~14

    1次/3d

    1次/3d

    ----

    ----

    14~28

    1次/7d

    1次/5d

    ----

    ----

    >28

    1次/10d

    1次/10d

    ----

    ----

    备注:1、基坑工程施工至开挖前的监测频率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2、宜测、可测项目的仪器监测频率可视具体情况适当降低。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临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6.8

    监测精度要求

    基坑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管线、邻近建筑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根据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表6-4确定。

    表6-4

    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水平位移

    累计值D(mm)

    D<20

    20≤D<40

    40≤D≤60

    D>60

    变化速率VD(mm/d)

    VD<2

    2≤VD<4

    4≤VD≤6

    VD>6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0.3

    ≤1.0

    ≤1.5

    ≤3.0

    备注:

    1、监测点坐标中误差,是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为点位中误差的1/;

    2、当根据累计值和变化速率选择的精度要求不一致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优先按变化速率报警值的要求确定;

    3、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标准。

    维护墙(边坡)顶部、基坑周边地表、管线和邻近建筑的竖向位移监测精度根据其竖向位移报警值按表5-5确定。

    表6-5

    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要求

    竖向位移

    累计值S(mm)

    S<20

    20≤S<40

    40≤S≤60

    S>60

    变化速率VS(mm/d)

    VS<2

    2≤VS<4

    4≤VS≤6

    VS>6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0.15

    ≤0.3

    ≤0.5

    ≤1.5

    备注: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是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

    6.9

    监测结果处理要求和监测结果反馈制度

    1)通过对监测取得的数据及时分析,可以及时了解基坑边坡及邻近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恰当的补救和控制措施。同时要求现场变形观测的数据必须准确、可靠、及时。要求变形观测人员严格按照预定设计方案精心测量、认真负责,保证观测质量。

    2)现场监测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从基坑开挖直至土方回填完毕均应做观测工作。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间隔应作出规定。如发现变位速率较大、支护结构开裂等情况,应进一步加强观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并及时向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3)观测数据应及时分析整理,沉降、位移等观测项目尚应绘制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对变形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当观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必须立即通报有关单位和人员。

    4)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应采用监测记录表格,并应由监测、记录、校核人员签字。

    5)在监测工作完成后,由监测人员提交完整的基坑工程现场监测报告。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第3.0.3条,该项工作应由建设方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承担,并按照本节要求提出详细的变形观测方案。

    同时,施工单位自身也应进行必要监测工作,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巡视工作。

    6其它事宜

    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和“先深后浅”的施工原则。

    15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