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XX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

    时间:2020-09-29 11:50:3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概念 规划 报告

      X X 市 城 市 发 展 概 念 规 划 Concept

     Planning

     for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

      规划总报告

      导

      言

     城市是一个特殊复杂的巨系统,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数以亿计。我们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往往自以为对城市已经很熟悉、很了解。然而欲真正把握城市发展的真谛,却并非易事。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化,信息在爆炸,社会在变革。城市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任何人期望驾驭城市发展的规律,都需要不断地重新认识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概念规划,正是对 XX 城市及其发展的系统再认识。

     世界城市发展的轨迹表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启动和起飞阶段,急迫需要大城市依靠其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优势,承担起区域发展中心的职能。前不久,XX 的决策者果敢冲破缠绵多年的“西湖情结”,将钱江两岸的萧山、余杭划入 XX 都市区。这是一个石破天惊、富有魄力的大决断,是一个顺应规律、超越自我的大融合,也是一个抢占先机、影响深远的大手笔。本概念规划,正是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阐释和延伸。为赋予其应有的价值,我们未敢懈怠:握 以理性思考,力图把握 XX 城的脉动;以纵横比较,力图唤醒 XX 人的警觉;以前瞻眼光,力图解析 XX 魂的未来……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 目 目

      录

     导言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 —— XX 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7) 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 —— XX 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8) 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 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 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 —— XX 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9) 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 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 3、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4、偏安一隅的 XX 醉文化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 一、根脉与情结 ……………………………………… ……(14) 1、生态文化 2、偏安文化 3、工巧文化 4、英烈文化 二、撞击与反思 ……………………………………………………………….(14) 1、自耕垄田 2、勾留西湖 3、醉浴暖风 4、商唯坐售 5、乐水乐静 三、融合与再造 …………………………………………………………..

     (15) 1、扬弃 2、融合 3、再造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 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 —— 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 (17) 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 2、城市以文化论输赢 3、城市以空间视优劣 4、城市以环境定胜负 二、重构 XX 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 —— 人间天堂的新理想 ……………(18) 1、接轨国际,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 2、辐射带动,功能卓越的中心之城 3、空间整合,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 4、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5、灵秀文润,人居最佳的诗韵之城 三、新构 XX 在长三角中的关系坐标 —— 区域发展的新角色 …………(19) 1、XX 与上海:依托上海、错位经营、互惠互利、相对独立 2、XX 与苏州:各为一翼、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 3、XX 与宁波:依江借海、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

      第四篇:产业与路径 一、产业战略:转变中的希望 ………………………………(21) 1、产业体系—从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 2、产业性质—从综合型到特色化

     3、产业功能—从生产中心到资源配置中心 4、产业组织—从碎石型到规模集群 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的成长 ……………………..

      (22) 三、生产服务业:发展中的先机 …………………………

     (23) 1、以错位服务培育区域专业金融中心 2、以供应链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中枢 3、以环节经营发展技术中介基地 四、旅游业:转型中的延伸 ………………………………

     (25) 1、市场延伸:由国内旅游走向国际旅游 2、产业链延伸:从单一观光走向综合产业 3、空间延伸:从西湖走向区域 4、功能延伸:从发展旅游业走向提高城市竞争力

     第五篇:空间与环境 一、拐点与中枢 —— 区域交通网络的构筑 …………………..(27) 1、基于清醒判断的对策 2、以主通道拓展城市影响腹地 3、以强大功能支撑中枢地位 二、容量与模式 —— 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比选 ……………..(28) 1、都市区的人口发展预测 2、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 三、有机的秩序 —— XX 都市区空间结构的重整 ………….(30) 1、轨迹与症结:城市空间演化剖析 2、东进或南下: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走向 3、双核拥江:都市区空间总体构造 4、载体与内容: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 5、雄心与步骤:XXCBD21 空间发展的构想

     四、优化配置 —— 都市区空间规划的政策导引 …………………………(35) 1、从旧八区到新八区:都市行政区域的再划分 2、加大引导与管制的力度:都市区空间生长进程的调控 3、对空间的合理调整:都市区重大要素的整合 五、内外双修 —— 雕琢生态与文化并蓄的宜居环境 …………………..(37) 1、复归自然:确立都市区发展的生态理念 2、营建家园:构筑绿色的都市区生态网架 3、融合文化:凸显城市底蕴与个性风貌

     第六篇:经营与创新 一、城市经营 —— 城市政府的现实课题 ……………………………….(39) 1、城市: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活化资产 2、资金导向和功能导向: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 3、局部收益和全局代价:合理调控城市房地产业 4、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经营 5、城市形象和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 二、制度创新 —— 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 ……………………………. (40) 1、政府职能定位:寻找有为与无为的契合 2、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 3、城市与区域管治:弥合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隙痕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5 第一篇:发展与危机

      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 ——XX 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 1 1 、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

     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XX 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宏观时代背景。

     (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城市之间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主体,其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导向,而且会影响别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导向。

     (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何种政治制度,经济的市场化取向都十分明显。我国主动选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也近 10 年。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计划体制的轨道上行事,因而,对政府来说,用计划的方针来指导市场经济,以计划的意识影响领导的思路,以计划的手段和方式寻求发展出路等现象仍较严重。而与此同时,市场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政府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经营好包括城市在内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

     (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方式和力量重塑着当今世界的时空格局。它对城市功能、规模、形态的冲击,将彻底打破人们对城市既有的传统而狭隘的认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可以摆脱距离的约束,而按照其内在的需要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运动。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单一取决于城市规模。

     (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受世界不平等竞争规则的支配,尽管现代化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前景都光明灿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现代化,还必须包括基础设施、政府管理、制度环境、全民素质等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的区域上不是仅限于城市,还必须包括农村;不是基于一座城市,还必须包括其周边的广大区域。中国现实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质量尚不高的社会与经济运行体系,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占有的有限空间,以及快速崛起而竞争力强大的周边国家环境,都使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不容乐观。

     究 思考和研究 XX 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 ,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

     2 2 、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

     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活力最盛的地区之一。“9.11”事件后,中国尤其是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沿海地区,可能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安全的地区,极有可能迎来一个国际投资的新高潮和产业专业的新高潮。有必要指出的是,这次产业的全球性转移将有可能区别于 80 年代、90 年代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而大规模的高新技术行业甚至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将更为青睐中国,青睐中国的沿海地区。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 1 。本世纪将进一步形成由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构成的 H 型格局。这既使得长三角中的 XX 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也面临一个巨大的国内环境挑战:国家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要素投入将大为减少,包括 XX 在内的沿海城市必须凭借自身的实力来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中的份额;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多条经济轴线和多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对国内的资源、要素及对流入中国的国际资本、要素的争夺将大为加剧,而 XX 此前在这些方面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力、土地等方面对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加强,XX 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

     1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发展大局”:改革开放初期,全国要支持东部等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这是一个大局;先富裕起来的东部地区也要支持西部加快开发、开放的步伐,这也是一个大局。

     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Batten,1993):

     (1)能否把所有的有形实体网络(即基础设施)的节点、密度和效率连接到世界各地; (2)能否在世界无形网络体系中,发挥人口 知识、资金、货物和服务的全球性交换作用; (3)能否创新和适应性地不断开发网络中所有的协同作用,并起到超前示范向导作用。

     经济全球化—非对称的竞争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 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

     3 3 、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

     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不仅是中国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核心经济区,是中国在新世纪有望首先与国际经济接驳的地区。经过 80、90 年代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对象的一轮发展竞争以后,目前长三角正处于一个为构筑更高竞争平台而激烈重组的时期,这是包括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空间架构、设施建设在内的全方位重组过程。在这个高度竞争、迅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XX 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 XX 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

     4 4 、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

     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随着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的实施,一批实力强大、后劲充足的中心城市(宁波、温州等)正在加速发展,而诸多具备各种比较优势的中小城市也如繁星闪耀于浙江大地。总体而言,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在这个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里,XX 的影响腹地不断缩小,XX 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受到其他城市的挑战……。

     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 ——XX 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 若要高度概括 XX 城市自古至今最显著的发展特征,那就是两个字:“富”和“稳”。

     1 、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2 。

     秦时,XX 因其优越的区位而成为钱塘江南北岸商贩活动的中枢。

     隋代大运河的开筑,以 XX 为终端,使之“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

     唐、宋、元时期,XX 一直是全国水陆驿站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南宋时 XX 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XX 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可谓世界的第一大都会。

     元时,XX 政治地位虽有所下降,然作为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仍不失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大都市、并享有“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马可.波罗游记》)等美誉。

     明朝海禁,使得 XX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 XX、扬州等城市。但其仍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 清末,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祥地之一的 XX,工业资本总额仅次于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居全国第 5 位。金融业也异常繁盛,并以“江浙财阀”而享誉全国。

     民国时期,XX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和商缘关系,是我国东南部大宗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工业品的中转地、浙江省的金融中心。

     2 、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 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20 余年来,XX 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XX 已经不仅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更是全国的一个经济大市。

     “九五”时期,全市 GDP 年均增长率 12.4%,2000 年 GDP 总量达 1382.6 亿元,是 1978 年的 48.7 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中,XXGDP 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XXGDP 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 100 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

     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XX 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考察近 20 年来 XX 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其年度增幅平均震动率为 0.98,而同期的苏州、无锡分别为 1.81 和 1.64。XX , 的发展一直维持着和缓增长的模式,即便是浦东开

     2

     柳永:“望海潮”。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表:XX 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排名变化 指标 1990 年 1995 年 1999 年 GDP 地区 8 6 6 市区 15 11 12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地区 18 12 10 市区 25 20 11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地区 17 11 12 市区 18 14 12 自然科学方面从业人员 地区 28 21 16 市区 31 28 16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注:这里的“市区”未包括萧山、余杭。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7 发的外缘效应,对其影响也没有苏州、无锡那么明显。

     3 3 、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

     浙江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发育最快的地区,在这个区域氛围中,XX 作为省会城市和全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已经逐步确立了贴近市场的经济运行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绩效提高为标准,使得 XX 经济体制创新者在不完全违背原有经济体制规则的前提下获得了政策运用收益的最大化。浙江精神“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精髓在 XX 城市发展中也得到了巨大的彰显。在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中,XX 人以务实的精神首先在事实上尽量摆脱了旧体制、旧规则的约束,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关系和新的分配模式,从而比全国其它许多城市捷足先登,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占据了一定先机,捕捉到了更多的获利机会。XX 大多数企业发展已经形成贴近市场的灵活机制及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稳健格局。

     4 、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 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由此而成长起来的发达的私营个体经济,在 XX 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与地位,使其在连续几年不振的国内经济疲软大环境中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再度显现了“浙江模式”的优越性。XX 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此外,XX 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的依存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

     5 、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古往今来“占尽湖山秀,最宜烟雨开”的 XX,一直以其美仑美奂的自然环境,成为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家住西湖山水间”的梦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融入她的怀抱,“欲寻盘古去,被西湖留住,尽消受六桥烟景,三竺风光”(高英)。连漂泊半生的白居易都不得不发出“未能抛得 XX 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3 的感慨。

     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XX 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尽管 XX 房产价格居高不下,但其旺盛的房地产市场引力已不仅是局限于 XX 市、浙江省,甚至已经影响全国。据有关资料显示,在 XX 房地产购买者中,60-80%是外地人,由此可一窥 XX 城市的磁力所在。

      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 ——XX 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 富饶而美丽的 XX 城令多少人沉醉而神往, 然而曾经的辉煌并不代表永久的辉煌。枕于安逸的 XX 人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帷幕拉开之时,开始逐步意识到自身发展的潜伏危机。

      3

     白居易:“春题湖上”。

     锡 杭、苏、锡 三市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图(现价)010203040506070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增长率%杭州苏州无锡

     未能抛得 XX 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XX 的房地产市场,不再是仅仅面向 XX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8 1 、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 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 10 年中,XX 市竞争力由第 8 位降至第 10 位,而宁波却由第 12 位升至第 8 位,苏州由第 11 位上升至第 5 位(陶松龄,2001)

     4 。XX 区域地位的下降是由 XX 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首先,上海调整并明确了“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辐射影响力日益加强,XX 中心城市原有的一些功能已逐渐被上海所替代。加之沪甬跨海高速通道的即将兴建,宁波、温台地区与上海的关系将日益密切,这些地区的发展计划亦显得雄心勃勃。而 XX 原有的产业结构正变得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相应城市功能的模糊与不合理界定,以及高昂的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都使得 XX 的吸引力在弱化,区域中心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 先进制造业南移——一个不确定的命题 近 10 年来,长三角南翼的发展总体上表现出市场经济制度的相对优越性;而长三角北翼则率先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南翼遥遥领先。针对这一态势,有专家认为,随着北翼土地供给的减少,先进制造业将会移至长三角南翼。根据我们的研究,制造业南移还只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命题。在现代全球经济发展充满变数的背景中,区域发展的机遇与轨迹一般是不会再简单重复的。长三角南翼是否会迎来类似北翼的发展机遇,尚难预料,更乏充足依据。即便有此可能,北翼也不会暂停或放缓发展以等待南翼的追赶。长三角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是否会南移,取决于南北翼两地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竞争。当前,XX 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制约,诸如技术投入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偏高,都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障碍。XX 乃至浙江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

      4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借鉴国际惯例,通过详尽、深入、细致的分析,对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力进行了排序,日前公布结果。城市竞争能力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大连、天津、青岛、XX、武汉、厦门。经济发展环境依次为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天津、大连、XX、XX、武汉、成都。

      表: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及排序 城市 综合竞争力得分 排序 上海 91.4 1 XX 45.9 2 苏州 43.1 3 XX 42.3 4 宁波 36.9 5 南通 32.5 6 扬州 30.4 7 无锡 29.9 8 常州 29.7 9 绍兴 26.3 10 嘉兴 25.7 11 湖州 23.4 12 苏锡常地区 55.5

     苏嘉湖地区 49.4

     资料来源:《苏州经济》,2001.nO.4

     表 表

     XX 、苏州、无锡的企业 规模比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从业人员规模(人)

     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

     XX 2715 5680 248 42 苏州 3002 6416 287 36 无锡 2702 5741 264 38 资料来源:XX、苏州、无锡三城市统计年鉴,2000。

     如此态势,制造业南移的前景乐观吗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9  强市弱中心——一个尴尬的角色 现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其对区域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和运作支配能力。XX 经济总量名列强市行列,然而,这一经济强市地位和其实际表现出的对区域发展的中心组织作用,却是很不匹配的。

     作为浙江省域的中心城市,XX 独领风骚的中心地位已不复存在,宁波、温州已经崛起为能够与 XX 相抗衡的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并已在浙江省内同 XX 一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交通体系的重构,宁波、温州乃至更低层级的市镇,与上海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于它们来说,XX 更多的只是一个办文、听会的地方。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XX 的发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它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

      影响腹地缩小——一个远去的区域族群 XX 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由于大区域发展态势及交通格局的变化,XX 的经济中心组织作用大为下降,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根据我们对交通、信息等要素流的调查,XX 的强力影响腹地已经收缩到了市域范围和南部的金华地区。周边上海、宁波、苏州等城市的吸引、扩张力量已将 XX 团团包围,随着宁杭通道的建成,或许 XX 也会很快加入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对 腹地的丧失是对 XX 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冲击。虽然长三角北翼中心的 XX,也面临着苏锡常腹地逐步丧失等类似问题,但其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和在宁镇扬、安徽邻近地区不断成长的“XX 都市圈”空间结构,使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断得以弥足和重构;加之 XX 城市的综合影响力本就比 XX 稍逊一筹,XX 可能日趋孤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 通道东移——一个可能被逾越的角落 XX 特殊的区位条件,使它目前依然还扮演着全国公路、铁路主枢纽城市(四条铁路线、四条高速公路的交汇点)、内河枢纽城市及八大航空港之一等角色,XX 依然是上海向东南、大西南物流辐射的中转站,宁波—舟山港口的后方疏运中心。如果说,XX 经济实力不足以支撑其成为真正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话,那么,这个不可多得的“交通区位”确曾对 XX“截流”往来的发展要素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这一至关 XX 发展的外界条件正在产生着值得关注的变化:区域网络化交通的建设使 XX 已经不再是区域要素流动的必经节点,尤其是沿海大通道的东移——慈溪-嘉兴跨 XX 湾大通道的建设(远景的未来,在XX 以下的钱江上还将有另外三个通道),将对 XX 的“节点”地位产生直接而严重的威胁。XX 很可能成为一个被逾越的区域发展角落,这种命运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上并不鲜见。

     2 、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 研究 XX 的城市发展,不能不关注 XX 的工业化问题。

      工业化——XX 走了多远 表:

     浙江省四市各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及 XX 地位一览表(1999 )

     指标 XX 温州 宁波 金华 GDP 占全省% 20.44

     12.23

     17.37

     8.34

     人均 GDP(元)

     19961

     10186

     19405

     11271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占全省% 21.03

     15.42

     23.36

     6.54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 23.27

     12.57

     16.96

     7.1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省% 34.04

     4.59

     32.36

     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 17.30

     17.98

     16.67

     7.42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全省% 23.53

     8.82

     21.57

     6.86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0。

      XX 已不再是浙江唯一的中心

      XX,一个可能被逾越的角落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0 改革开放后,XX 产业结构进入一个快速的变动时期。20 世纪 90 年代后,机械、建材、冶金、仪表、丝绸等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电子、通信、电气、医药、化学等一批新兴制造业在市场需求带动和政府扶持的双向推动下快速发展;旅游、餐饮、商贸、金融等带动了第三产业比重的回升(老市区 1990 年占 GDP44.8%,1999 年占 51.3%;萧山区 1990 年占 16.4%,1999 年占 33.1%)。根据我们对XX 产业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判断,XX 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产业的高度化阶段。

     依据之一:1999年新市区的人均GDP28008元,折合 3400 美元(外汇比价),三次产业比重为5.4:49.8:44.8,相当于台湾 80 年代中期产业高度化阶段的水平。

     依据之二: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服务业增长超过制造业。XX 第三产业 2000 年增长12.8%,超过第二产业而成为 GDP 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上升的同时,1998年老市区的工业投资开始下降。

     依据之三:工业化的初、中、后期的演变表现为从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要素禀赋变化的过程。从 90 年代 XX 产业增长的要素依存度看,产业对资本投入的依存开始降低,1990-1995 年工业产值每增长 1%需要工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 1.1%;1995-1999 增长(现价)每增长 1%,工业固定资产投入约增长 0.8%。产业增长对技术依存度正在不断提高,1997 年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为 32%。

     依据之四:信息产业迅速扩张,已经成为老市区产值最大的工业行业,也是 XX 区位商比较高的行业(华东师范大学 2001)。

      企业结构——碎石型 XX 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多为中小企业,故谓之为碎石型企业结构,这是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2000 年XX 全市工业总产值 42%左右的贡献来自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2715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也只有568 万元。这种企业结构虽具有机制灵活、贴近市场的相对优势,和一定的业务外包、专业协作的基础。但这种企业结构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在 XX 目前力主发展的电子通讯、商贸等主要行业中,都没有在全国排名前列的企业,这对于提高企业整体劳动生产率、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都构成了障碍。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如果缺乏规模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则很难形成应有的产业链,很难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合力。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难以在现代信息经济的生产管理中占据“链主”的核心地位,难以成为控制要素流动和配置的主导力量。

      创新源——先天不足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永恒动力。随着经济发展核心要素从自然因素让位给智力因素,创新能力愈益成为城市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力量。XX 拟建设“天堂硅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加需要依赖持续的技术创新。然而 XX 在技术储备、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都显得先天不足。高新技术发展首先面临着技术开发力量薄弱的问题。1999 年 XX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为 24 万人,而同年上海是 74.3 万人,XX 是 27.83 万人;是年,XX 市高校学生数为 7.53 万人,只为上海的 44%、XX 的 50%;在科技企业化方面,浙大在全国大学中只排列第 10 位左右(潘云鹤,2001)。所谓创新源,更多的是指吸引人才、资本等先进要素的机制和环境。XX 的创新源先天不足,本质上更体现在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适合创业和创新的环境亟待完善。XX 的中小企业与现代高新技术企业,在组织及运作方式、企业制度等方面有很大差距。中小企业的模仿能力强,但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弱,R&D 指标偏低,科技实力与经济地位很不相称。从跨国公司在 XX 投资方向看,主要是把 XX 作为垂直分工的下端,高技术产品生产基地较少,技术研发部门更为缺乏。

      制高点——抢占意识不强

      图

     XX 老市区历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动

     图

      XX 市制造 业主要行业结构的变动 0%20%40%60%80%100%1950 1965 1980 1990 1995 1999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0102030饮料纺织化学医药普通机械制造交运设备制造电气电子比重(%)19901999 XX 老市区工业行业比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5.9%)、饮料制造业(9.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6%)、普通机械制造业(6.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6.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7%)。

     只靠浙大的创新是远远不够的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1 没有生产服务业的城市,没有对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支配和控制权的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大脑的城市”。以金融、物流、信息等为主的现代生产服务业,是城市产业发展乃至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制高点。长期以来,受到自身认识的禁锢以及大上海阴影的笼罩,XX 抢占制高点的意识不强,本应具有的商贸流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信息和科技教育中心职能一直未能得到有效发挥。XX 虽有一定的民间资本积累,但缺乏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地方金融机构和运作途径;现代物流发展滞后,高端物流尚未起步;缺乏大规模的区域性连锁公司和著名品牌;旅游业的发展尚待全面提升,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也不明显。

     3 、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 正如我们的研究判断,许多专家亦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空间框架的拉大为参照系,将 XX 在全国前几轮城市发展高潮中的诸多失利归因于地域空间的制约。2001 年 3 月 XX 进行的市区行政区划调整,为 XX 都市区功能与空间重组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可以肯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如此难得的城市发展机遇对 XX 不会再有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大手笔,足以透视出国家和浙江省对 XX 城市发展所寄予的厚望。但是,无论如何高估这一变化,都只是 XX 发展的外因。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迅速将这种行政地域空间扩大的优势,转化为城市社会、经济、空间、环境的全方位耦合优势,构筑一个最有利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平台,才是最具决定性作用的核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果 如果 XX 不能很好地把握这次机遇,则将意味着 XX 以空间来整合经济发展优势的最后努力宣告失败。令人担忧的是,目前 XX 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正面效应正在被缓慢而艰难的磨合过程所抵消。这种磨合不仅要表现在空间资源规划利用上的协调,更重要的还要体现在对都市区整体发展策略上的共识和一致行动。考察前几年滨江区并不理想的发展轨迹,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警示。

     4 、偏安一隅的 XX 醉文化 在所有的文化形态中,至今对 XX 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深的当属“南宋偏安醉文化”。古往今来,XX 优越的山水环境和恬静的生活氛围,使得许多人陶醉在“画里移舟,梅边吹笛,墙头唤酒,枕边看湖”的生活情调之中(徐惟琨)。“饲鹤调琴,笑谈风月,养鱼种竹,不问春秋”(姚孟起),入木三分地勾勒出 XX 人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文人墨客在XX 留下的精彩诗句,不仅对 XX 人的生活画面作了生动描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深刻揭示出 XX 偏安一隅的文化情结。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国内与区域环境中,XX 依旧保持着不温不火、不急不慢的平和心态,正所谓“崖山远,断归航,西湖上,却依旧奏笙簧” 5 。同处长三角内的苏州、无锡、宁波等城市在文化特质上与 XX 相近,都具有水文化的共同底蕴。而这些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后起之秀,发展态势紧逼乃至超越 XX,根本原因之一,是他们 凭借紧迫的自我危机意识和开放、融合的进取心态,不被传统所累,不为文化所醉,更加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与交融。而 XX 在现代经济环境中依然表现出“农安垄田,商唯坐售” 6 的传统文化习惯。某种意义上讲,制约杭 州发展的最大障碍尚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这种偏安的文化形态及其衍生出的相关制度劣势。

      5

     沈谦:“六州放歌” 6

     清.桐庐县志

     如此恬静的山水不知醉倒了多少人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2 第二篇:人文与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资本与技术的蔓延,文化的扩张与交融也成为必然趋势。“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城市越发展就越需要文化与精神的支撑,尤其是先进文化的支撑,这一论断将在未来城市发展的轨迹中不断得以证实和强化。索 探索 XX 的文化渊源,塑造 XX 的城市精神,不在于皓首穷经,老死于章句之间;不在于思古怀旧,沉湎于悠悠往事;也不在于博闻强识,满足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汲取文化遗存的精髓,考察时代走向的动因,追寻历史原创的精神,剖析社会发展的根本,诠释人类活动的真谛,把握知往鉴来的智慧。

     一、根脉与情结 XX 自秦汉建制以来,历经二千二百多个春秋,虽目睹中华大地战乱频迭、朝代更替,但始终治长乱少,气象升平,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堂”的美妙画卷。历史留给 XX 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是形成和塑造城市人文特色的重要方面。XX 的历史文化特征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生态文化:

     良渚遗址出土玉雕上的“人、禽、兽三位一体”图案,显示了 XX 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早期生态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在 XX 又由于大自然赋予的优越环境而愈加牢固。XX 集山、河、湖、海于一体,山水相映,城林相依,既有钱塘江口的惊涛骇浪,又有西子湖畔的鸟语花香,处处体现出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生境。

     2 、偏安文化:

     在优美的自然风光、安定的政治环境和富裕的经济条件下生活的 XX 人,享受着舒适和优越,渐渐陶醉其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XX 作汴洲”。特定的环境与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性形成了 XX 的偏安氛围, 构成其深层文化心态。

     3 、工巧文化:

     XX 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手工艺品小巧玲珑,制作精良,显示了 XX 人精巧的技艺和工于精细的艺术追求。同时,这种追求精致完美的态度也体现在 XX 城生活的方方面面,单从 XX 人吃茶的闷茶、讲茶、书茶、彩茶、会茶、闲茶、花茶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中,就可一窥其生活的精致和考究。

     4 、英烈文化:

     世人听闻“XX”,眼前无不浮现灯红酒绿、醉浴西子的悠闲场景,却往往淡忘 XX 还是一个“英烈之城”。自古西湖与钱江英烈辈出,有怒目天下的“潮神”伍子胥,有“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有“两袖清风”的少保于谦,有“国破家亡欲何之”的“奇男子”张仓水,还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鉴湖女侠”秋瑾。XX 儿女的英烈传奇,与温柔美丽的西子湖及潮起潮落的钱塘江,共同凝合成传统文化的灵魂。

     江、河、湖、海相依的自然景观,使水成为 XX 文化表现的基本形态,影响着 XX 人的生存方式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他们主柔、重情、尚文、爱美的性格特征。对 对 XX 传统文化之特点可以一言以蔽之:秀丽 XX 城、悠闲 XX 人、英烈 XX 魂。

      二、撞击与反思 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已使 XX 人骄傲了千百个春秋,然而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与挑战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固步自封的传统文化心态又成为制约 XX 人前进的沉重历史包袱。在历史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撞击中,XX 面临的激烈程度远比其他城市为甚。

     1、自耕垄田 现代经济是宏观型经济。对任何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放到更宏观的区域背景中去考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城市与城市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广泛而紧密,任何一个地区、城市若想封闭独立的发展都是不现实的。从根本上讲,XX 人还没有穿透这种“自耕垄田、坐井观天”的文化禁锢。与周边其它城市相比,XX 缺乏与外界的主动沟通,缺乏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缺乏对现代信息的敏捷反应。

     XX 古文化源远流长

     工巧 XX 的代表

     不可忘记的英烈 XX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3 2、勾留西湖 现代经济是开放型经济。新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本、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强度和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这一方面要求一个地区要以博大的胸怀,广泛吸纳各种先进的生产要素;另一方面也要求这个地区主动向外界辐射和扩散,在交流、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层次的不断升华。XX 人“勾留西湖、不思进取”的传统文化心态,普遍表现为知足、守旧、小富则安的狭隘思想,守着一泓碧水,形成强烈的“自恋”和“乡恋”情结。缺乏以四海为家、志在四方的胸襟与气魄,缺乏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

     3、醉浴暖风 现代经济是互补型经济。乌尔曼(T.L.Ullman)的城市相互作用理论认为,互补性是区域流动产生的基本前提,互补性越大,流动量也越大。现代经济中发生的资源互补、人才互补、技术互补,既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XX 人受南宋偏安、奢侈之风的影响,纨绔之气尚存,即使皇城不再,却依然自尊自贵。这种优越感使得 XX 人往往看不起乡下人,难以接纳外地人,唯我独尊的心态使他们不能冷静地审视和灵活地应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4、商唯坐售 现代经济是拼搏型经济。许多地区成功的发展经验表明,要赢得发展先机,创造发展奇迹,就必须在市场大潮中勇于拼搏,始终列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潮头。XX 优越舒适的自然环境,使得不少 XX 人仍然沿袭着“商唯坐售、守株待兔”传统经济发展理念,习惯顺其自然、消极适应,习惯坐守等待、水到渠成。孰不知市场经济中,“好酒也怕巷子深”。

     5、乐水乐静 现代经济是风险型经济。现代经济对信息获取的依赖越来越大,信息的不对称是造成经济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市场竞争需要的是对信息的准确判断,对机遇的及时把握,对发展的果断抉择,为此,都需要具有敢闯、敢试、敢冒的风险精神。而西湖的秀美和恬静,塑就了 XX 人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的性格,关注细节而不能准确地把握全局,患得患失而束缚 XX 创业手脚。

     三、融合与再造 XX 历史文化的某些方面,与一些先进的、激昂的、跳跃的、震撼的文化往往会产生猛烈的撞击和磨擦,似乎显得难以相融。面对风云变幻、竞争激烈的世界,是固步自封还是敞开胸怀?是孤芳自赏还是博采众长?是瞻前顾后还是开拓创新……,XX 面临取舍和选择。

     1 、扬弃 对 XX 文化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某些方面,应当加以改造创新;而其优良的文化精髓,应得以集中体现和充分发扬:(1)整体的和谐性。XX 的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精神,融铸了 XX 人钟爱和谐的温和性格。在生态失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尤其需要通过和谐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2)精致奇巧的唯美性。XX 要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水平,需要在规划设计、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上充分体现这一文化传统;而 XX 的唯美文化精神只要通过着意的引导,还将可能在科技时代占据创新的领先优势。(3)诗意的生活情趣。受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使得 XX 人在重视物质生活的同时,一直对文化有着执着的追求。应当 用这种文化传统使 去引导人们提升追求层次和思想道德情操,使 XX 进一步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吸引力。

     2 、融合 融合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融合、东方与西方文化在融合、人与自然在融合。今天的 XX 必须顺应这一大趋势,全方位推进 XX 文化的发展提高。

      在浙江省内,XX 应借鉴宁波“海纳百川”和温州“永搏市场”的文化精神;

     茶社中的匾额,是 XX 文化的最好见证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4  在长三角地区,XX 应向上海和苏州看齐,强化开放意识,既要精明,更要高明; 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许多优秀的地方文化精神,诸如:京文化的大气、鲁文化的刚烈、陇文化的粗犷、蜀文化的热辣、粤文化的婉约,对 XX 文化来讲,都是可资借鉴的; 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人口的世界性流动和文化的多元化交融。XX 应努力成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基地,以此策应文化融合的趋势,让开放的 XX 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 XX。

     3 、再造 再造 XX 文化和人文精神,必须 以钱江潮、运河水、西湖韵、XX 魂为核心,集钱江 、运河和西湖于一身,体现动静结合、刚柔并济、外扬内蓄的总体特征。

     钱江象征开阔的胸怀,开放的眼光和昂扬的斗志,在 XX 平和柔美的乐章里注入壮怀激烈的音符,由平静的湖文化走向激烈的江海文化;运河象征广泛的沟通、交流与联系,由封闭的湖文化走向四通八达的江河文化;西湖象征平静、安详、和谐,是精神的家园和最终的归宿,给人以家的安慰和寄托,是 XX 永恒的魅力。XX 如同一艘航行中的船,乘风破浪,将人们载向平静安宁的幸福家园,将城市载向生机无限的胜利彼岸。

     钱江潮、运河水、西湖韵,XX 刚柔并济、外扬内蓄的新精神

     XX 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 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15 第三篇:理念与目标

     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 —— 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仍然更多地体现于经济实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