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2020年十一月整理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doc

    时间:2020-11-19 10:25:3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幼儿 整理 观察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的观察与分析 过去,我们习惯于将弹、唱、舞、讲、美作为幼儿园教师必备的技能,这样的说法并没有错,但是并不全面。事实上,对已一位称职的幼儿教师来说,他的第一个技能,也是最重要的技能是读懂幼儿,能够从幼儿的行为和行为变化中分析出他们的情感和需要。

     一、

     为什么要观察与分析幼儿的行为 1. 为了 读懂 孩子 —— 因为孩子拥有 一百种语言。

     孩子的一百种语言——马拉古奇 孩子 是由一百组成的 孩子 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游戏方式及说话方式; 还有一百种聆听的方式,惊讶和爱慕的方式; 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

     一百个世界,去发明。

     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孩子 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一百再一百)但被偷去九十九种。

     学校与文明,使他的身心分离。他们告诉孩子:

     不需用手思考,不需用头脑行事,只需听不必说,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

     爱和惊喜,只属于复活节和圣诞节。

     他们催促孩子 去发现已存在的世界, 在孩子一百个世界中,他们偷去了九十九个, 他们告诉孩子:游戏与工作、现实与想象、天空与大地、理智与梦想, 这些事 都是水火不容的。

     总之,他们告诉孩子:没有一百存在, 然而,孩子则说:不,其实真的有一百!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

      2. 为了 尊重孩子 —— 因为孩子天生就能当老师。

     向孩子学习,就是对儿童智慧的推崇。很多的大家、名家都曾提出要“拜儿童为师”、“向儿童学习”。

     泰戈尔所言:“上帝等待着人在智慧中重新获得童年。”我们可以用智慧探索儿童精神世界的奥秘,在寻找童心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智慧。

     蒙特梭利的“成人应当向儿童学习”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孩子就是我的老师,他们纯洁天真、无所做作„„我就像一个诚惶诚恐的学生一样向他们学习。”

      孩子带成人重新回到那个非功利的世界,是孩子带成人去游戏,去感受人生的种种真趣、真谛,是孩子更新了成人对世界的感受。

     从某意义上说,孩子天生就能当老师。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勇气?你会怎么回答呢?也许你要想一会儿,然后小心翼翼、字斟句酌地解释。但一位老师组织的活动《勇气》中,孩子们的想法却让人大开眼界。同样,一开始老师也向孩子们抛出了这个问题。让人既担心又好奇——这么小的孩子,会理解什么是勇气吗?他们会怎么解释这个“勇气”呢? • “勇气就是有胆量去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 “勇气就是一种力量。” • “勇气就是不能放弃。”„„ • 每一个回答都精彩而“到点”!

     • 随后,执教老师一边播放 PPT 画面一边娓娓道来“什么是勇气?” • “„„勇气是你有两块糖,却能留下一块到第二天;勇气,是和别人吵架后你先去讲和;勇气,是你知道个大秘密却答应对谁也不说;„„” • 老师的讲述给孩子们打开了关于“什么是勇气”的闸门——

     • “勇气就是无悔,下棋的时候就是走错了也不能后悔。” • “勇气就是不上当。”(勇气就是经得起诱惑)

     • “勇气就是坚持每天跑步。” • “勇气就是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赛。” • “勇气就是别人欺负了你你也不哭。” • “勇气就是危险的时候也不放弃,就像消防员叔叔一样。” • “勇气就是掉了一颗牙会说‘没关系’。”„„

      孩子用他们所经历的事、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解释着什么是“勇气”,让人惊讶、佩服,甚至是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在孩子面前,成人一直以知识的拥有者自居,以为孩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但事实是孩子有时什么都知道,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有时竟然比我们成人还深刻透彻!

      贾平凹在《我的老师》中写道:“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该做我的老师的。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斟字酌句、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该做我的老师。„„他说了也就完了,不虚伪不究竟,不自欺欺人,平平常常,坦坦荡荡,他该做我的老师。

     3. 为了 引导 孩子 —— 只有发现孩子才能因材施教。

     。

     教师只有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才能从中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和学习特点,发现幼儿的潜力和需要,这正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依据。

     她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取的沟通方式是不同的:有时和孩子互问;有时和打招呼的孩子摆摆手;有时眉毛提起,微笑地看着孩子点点头;面对内向的孩子,会迎上去默默地摸他的头,用温和的眼神送他去活动;面对不爱倾听别人说话的孩子,会让他等待一会,然后假装惊讶地样子说:“哎呀,你好”;面对那些不遵守规则,大声说话的不文明的孩子,会嘟起嘴巴,神情严肃又有点可爱地对他摇摇头。她对班里的每位孩子观察得都很仔细,能细心、敏锐地观察到每个孩子的优点、缺点并及时鼓励、帮助他们。

     ——高美霞《爬上豆蔓看自己》 例如在区域活动时,我们就要观察了解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然后按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水平、速度、去选择、摆弄材料,进而推进不同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4. 为了激励 自我 的 成长 —— 只有反思自己才能专业成长。

     。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所指出的,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有 62 条细则,其中 12 条与幼儿观察和分析的相关,体现了观察的重要性。

     精心阅读儿童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基本功。特级教师赵赫老师认为:教师与教师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观察上。好教师善于观察并发现问题及难点,并分析原因,寻找教育的对策。而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会观察,看到了什么,怎么看。

     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幼儿和教师的角色都在变化。幼儿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帮助,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需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并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通过观察记录活动,教师就能迅速地了解并掌握幼儿的操作情况,了解其思维模式,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同时,观察记录也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了重要依据,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孩子很喜欢老师注意他们,观察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

      二、

     如何让观察变得可能 1. 现状问题分析 “观察”的重要性在学前教育界得到了很多的呼应和认同,但是在实施起来并不顺利。,教师的观察往往非常盲目,质量不高。原因出在哪里呢?

     例 1:有一个孩子经常哭,教师发现他在天生气质上就属于比较内向的那一类型。这一天,这孩子又哭了,教师就以为他又在闹情绪而没有给予特别的理会,后来

     由保育员前去探视,才发现这孩子是因为跌倒撞痛而哭。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教师仅凭借自己的经验作判断,没有实际地去观察幼儿。

     案例 2:在一次穿木珠的活动中,教师把木珠随意地分给各小组,让幼儿通过练习穿木珠来训练其手指小肌肉的灵活和协调性。有一个小男孩怎么也穿不进,望着同伴们手中的一串串五彩缤纷的木珠,他露出了焦虑的表情,并用期盼的眼睛望着老师,以期得到帮助,而该老师只是走到他身边说了声:“你怎么不穿呢?快抓紧时间。”就离去了,全然没有观察到孩子无法把线穿入木珠是因为工具的合适性出了问题。因为这个小男孩手里的木珠的洞眼特别小,而线却相对较粗,导致了他屡次失败。可想而知,孩子是多么失望啊!

     一、教师不去了解幼儿―― 缺乏观察意识

      在幼儿活动室里,我们经常会遇到对幼儿熟视无睹的教师。排除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之外,教师缺少了解幼儿的意识,只关注教,不关注学是非常主要的原因。有许多认真负责的老师,以教会孩子为己任,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发起与幼儿的互动,虽然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却缺少正确观念。

     在当前课程改革浪潮中,更多的老师在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但是在许多具体情境中,还是会不自觉地将了解幼儿抛到一边。

      这样的事情有许多,老师们也因此困惑着:我一个人要面对许多孩子,不可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全过程,中途介入就不可避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确实是这样,不了解幼儿的学习全过程,教师的介入就会存在危险。正因为此,教师更应该强化了解幼儿的意识。每当教师不清楚幼儿行为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先去了解一下幼儿的所做所想,然后再慎重做出决定。

     三、

     教师不知应该观察什么―― 缺乏观察点 案例 吃午饭的过程

      有一位刚毕业的老师,在组织进餐环节是这么做的:当饭送来时,她组织小朋友洗手,并在盥洗室门口看孩子洗。许多小朋友草草洗完就擦手了,老师没有发现。孩子们陆陆续续坐到位子上吃饭,许多孩子还没有完全掌握拿筷子的正确方法,到各桌巡视的老师仍然没有发现。孩子们吃得非常香,吃完陆陆续续送回餐具。再看碗里盘里一片狼藉,还有许多饭粒、菜叶没有吃干净。整个进餐环节结束,老师像走过场一样带着孩子们完成了任务,她一直在看,却什么也没看到。

      分析:幼儿园教育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的,优秀的教师会不断思考每一环节、每一活动、每一情境能够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那么在这些可发展的方面,幼儿是如何表现的,需要教师做些什么,就自然成为教师思考的内容。盥洗、进 案例 哪把剪刀好用?

      丁丁正在剪东西,剪了几下,觉得手中的红剪刀不好用,就把这把剪刀放在旁边,换了一把更小的绿剪刀用。看起来他对现在用的这把绿剪刀更为满意。这时老师过来了,她看了看丁丁做事,发现他剪得挺费劲,于是拿起旁边的红剪刀(就是丁丁刚才放下的那把),建议孩子换一下试试,并帮孩子换掉了,然后走开。这个孩子面对老师的好心建议,非常无奈,嘴里说着:“这把剪刀最不好用了……”

      分析:幼儿有自己行动的理由,教师没有看到前面的过程,仅凭自己的观察主观猜测就干预了孩子的行动。其实这位老师能够观察幼儿剪的行为是非常好的,问题出在当教师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就直接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实际是将客观的信息纳入到自己主观的判断之中,最终给与了不适宜的应答。

     餐环节作为一日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体现许多教育,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粮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小肌肉的发展等等。如果教师依据发展目标明确要观察的内容,就能有针对性的看一看幼儿是怎么洗手;怎样使用筷子;食物吃干净了吗……以此来判断幼儿的发展状况,确定最近发展区,给予幼儿相应的支持。案例中的小老师显然心中无目标,也就没有明确的观察内容,导致出现不知观察什么的状态。

     很多老师的观察记录都是东一篇、西一篇,很少连续观察、跟踪观察;观察目的和内容明显是在事件发生之后提取出来的。观察记录对教师开展下一步的工作意义不大。这些现象都反映出教师是以随机观察为主,缺少有目的的观察。这里,我们不是要否认随机观察的意义,随机观察和有目的的观察都有价值,可以相互补充。但如果总是处于发生什么就看什么、毫无计划的状态,我们的教育就很难保证全面、系统、有效地跟进。更何况随机观察需要教师有很好的价值判断能力,并非一件易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倡导教师多进行有目的观察,提升观察质量。

      三、教师不知怎样更好地了解幼儿―― 缺乏观察策略 许多老师在明确观察目的、内容之后,就进入了实际的观察阶段,但由于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察策略,出现想看但看不到、想知道却没能知道的情况。

     案例 投放新材料

      教师在活动区悄悄投放了某种新的游戏材料,非常想了解孩子们对这种材料是否感兴趣,是怎样操作的?能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但几天来由于发现这个材料的幼儿并不多,老师只观察到了三四名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

      分析:既然想了解新材料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就要想办法获得此方面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幼儿和材料互动的发生。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之前向幼儿说明一下自己投放了新材料(详略程度可以根据目的自己把握),鼓励幼儿尝试玩一玩。幼儿知道有这样一件新玩具,就会依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这样教师能够看到更多的幼儿与材料互动,也因此能够收集更多的信息,为深入细致地分析幼儿各种行为打下基础。

     老师有了观察目的,但由于缺少观察策略或者策略不适宜,从而导致无法有效获得准确、丰富的信息。如果说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是众多老师知道没做到的,那么还要有与观察目的相配套的策略是大多数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的,更别提做到了。这种状况是许多教师所处的现状,也是目前影响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瓶颈。

     2.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我们必须确保提供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发展需要、有层次性的环境和操作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直接地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

     若每个孩子都能专注地进行他所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从开始到完成,教师只是扮演相对被动的角色,那么这个过程就能让教师更好的观察和记录。

     3. 确定 观察 的对象、目的和内容 人的感知范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在幼儿活动的同时像相机一样把众多的信息都如实的摄录下来,所以我们在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一旦明确了

     观察目标,就能避免观察无从下手、收集资料杂乱无章的弊病。

     ( (1 )思考 四 个问题:

      我准备观察谁? (可以是团体或个人,但必须是固定的)

     (从重要事件、集体活动中和容易被忽视的幼儿中选取。)

      我想观察什么?(具体的能力或表现)

     (例:观察 xx 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表现出的语言、身体动作和情绪)

      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 (探究幼儿问题的原因,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

      通过观察这些内容我希望回答什么问题? (先假设,再验证)

      (2)

     把握四个依据:

      依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幼儿,要观察幼儿的发展与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了,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要求是的困难在哪里。教学过程的观察很重要,但是也很短暂。我们必须用“鹰”一般的眼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观察后及时与教学目标进行对照,比较,及时进行调整、点拨、推进幼儿的发展。

      依据幼儿的神情、行为等对幼儿进行观察

      观察幼儿,要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眼神,幼儿有各种各样的眼神,如举手发言时是否自信,在操作时是否有些迟疑„„当幼儿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就一定要分析他是出于什么心理、什么动机,与他的心理活动联系起来。

      依据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观察 一种是量的观察,如:今天有 5 种操作材料,每个幼儿各玩了几种;另一种就是质的观察:如同一位幼儿两天完了统一操作材料,昨天和今天的玩法有什么不同。

      依据幼儿的活动结果对幼儿进行观察 例如对幼儿美术活动的作品观察主要分成 5 方面,颜色、构图、造型、布局、内容。李慰宜老师提出对于发展慢的孩子就要找他 5 方面最好的地方,培养自信;对于发展较快的孩子就要观察他 5 方面最不够的地方,让他处于不平衡中,激励成长。

     4. 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人武部储存在头脑里。因此,重视观察记录和记录的方法,力求采取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式,在工作的同时,迅速地记载观察,做到快、细、全。

     (1)

     正式的观察方法:事先做好计划进行的系统观察。

     (有目的的观察,其目的是了解幼儿现有的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发展的最近趋势,作为教育的依据。)

      结构化叙事法 要素:日期、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观察对象、年龄、环境、观察目的、观察目

     标、观察记录、结论、评价、建议。

     (优点:详细,持续时间越长越有价值。缺点强度最大)

      图表法 琳琳在户外活动中的自由活动

      抽样法(时间抽样、事件抽样、快照法)

     时间抽样和时间抽样的比较

     摄像机、数码相机在家庭和幼儿园日益普及。这些设备也可用作幼儿游戏观察的手段。

      首先,运用摄像设备可以解决观察的主要问题,即教师如何保证系统观察的时间。摄像设备可以指向游戏区域(如娃娃家或建构区)并记录游戏的过程,而在此期间无需成人给予特别的关注。录像带可以回放,便于教师重温。

      其次,摄像记录比成人直接观察更能提供游戏行为的细节。除了能显示幼儿活动的类型,录像带还能展现以下内容:(1)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材料;(2)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之间所发生的互动;(3)幼儿在活动中的语言;(4)游戏中幼儿及成人使用的体态语言。

      再次,摄像记录可帮助教师提高观察技能,教师可利用重温录像带的机会,评价和改进他们参与幼儿游戏的技能。

     (2)

     非正式的观察方法:非计划性和提供性,不要求严密的结构,为正式观察提供交好的素材和选择。

     (随机观察,及时捕捉幼儿从语言、动作、表情中所发出的信息,了解这个信息所反映出的幼儿的行为动机、幼儿的即时需要、幼儿的意愿、困难和情绪体验,作为指导幼儿的依据,以便把握干预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做出适宜的应答行为,以满足游戏的需要,推进其活动。)

      非结构化的叙事观察 可以使单个幼儿或一群幼儿

      日记记录

      描述成长、行为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间或里程碑事件,一般有父母亲等主要带养人记录。

     (稳定性低,非系统性、主观性强。)

      轶事记录(事后记录、简短、非结构化、有摘要和心得)

     轶事记录是指简短地记录幼儿的生活中的偶发事件。这些记录可反映幼儿的游戏技能以及社会性、认知、情感和身体等方面发展的状况。

      轶事记录一般以在游戏结束之后进行——通过回忆描述游戏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这样做的不足之处是有可能遗漏游戏中的重要信息。

      轶事记录的内容可能很简短,但应包含以下信息:幼儿的姓名、性别,记录的日期,游戏的背景,以及对事件的客观描述和观察的结果等。焦点应放在对游戏中所见所闻的描述上。观察者在记录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记录要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和内容。

     ◇客观记录幼儿所说的话,保留原始对话的情趣。

      ◇记录时保留游戏情节发展的顺序。

      ◇记录应客观而准确。

     一个人的记忆力再好,也不可能将每天观察到的内容人武部储存在头脑里。因此,重视观察记录和记录的方法,力求采取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方式。

     记录方法 类别 具体表现

     适用情况 内容要素 图表法 根据事先设定的幼儿各种行为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教师只要根据观察在表格内打勾或简单记录就行 运用于对大部分幼儿活动情况的记录观察,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等 幼儿在游戏中的分布;活动主题、内容和材料。

     叙事法 将幼儿的行为表现客观详细地记录下来。

     常用于幼儿个案和特别事件记录,一事一议。

     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及发展、典型情况等 记事贴 随身带着便条纸和笔,现场只记幼儿的行为要点,事后再通过回忆加以整理 用途广泛。分门别类张贴到活页记录纸上,根据需要进行评价分析。

     教师看到或听到的幼儿行为与言语记录等 摄像照相法 运 用 数 码 技 术 手段,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事后进行分析。

     用于记录信息量较大的事件或瞬间即逝的表现和成活 幼儿行为表现的细节。

     用文字叙事的方式是教师最常用的方法。

      怎样做才是我们期望的有目的观察?我们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

     养成观察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识,经常会好奇地想要了解幼儿。比如,面对一件事情,幼儿会有什么样的看法?这个棘手的问题,幼儿会怎么解决?为什么这个小姑娘总是用黑笔画画?有了观察意识,才会不断地生发观察的需要。

      。

     确定观察目的。对于某些信息,教师不知原因,对支持幼儿的策略没有把握,由此对某名(些)幼儿或某一活动、某一事件产生了想要观察的动机,观察目的应运而生。归根结底,是要了解具体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

     细化观察内容。比如,最近班上的幼儿对搭建立交桥非常感兴趣,为了丰富幼儿经验,支持幼儿搭建,老师在建筑区的墙上贴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并产生了“了解目前建筑区墙饰对幼儿学习的支持作用如何?应怎样调整”的观察目的。想要了解墙饰的支持作用,就涉及到幼儿对墙饰的关注度和互动的过程。就关注度,我们可以具体观察“有多少幼儿看了墙饰,看的间长短和频率是多少,幼儿都关注了哪些图片”等等。互动的过程包括:幼儿为什么去看墙饰?幼儿是怎么看墙饰的?看过墙饰之后幼儿有什么行为,尤其是搭建行为?有了这些细化的观察内容后,教师对看什么就具体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够落实。

      确定观察策略。围绕观察目的,教师要思考相应的观察策略,即怎样做能够更多、更准确地了解信息。观察策略主要包括情境创设的策略、师幼互动的策略两方面。情境创设策略指教师有目的创设或利用情境来了解信息,这个情境包含物质环境、人、整体氛围等。师幼互动策略指教师通过自己与幼儿的互动来了解信息,教师可以预设一下幼儿可能出现的情况,来确定互动策略,如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做法、询问幼儿问题等。

     巧用观察记录。目前教师普遍采用的是描述式记录方式。这样的记录方式有其优势,能够客观详细了解幼儿的多方面信息,但其弊处在于费时费力。如果教师能够做到有目的观察,根据目的灵活运用记录方式,无疑会大大提高观察的时效。让照片、文字、表格、幼儿作品等记录方式为我所用,用相对少的时间精力达到最好的记录效果,是巧用观察记录的宗旨。

      把握好这些具体的要点,老师们就有了开展有目的观察的扶手。当然,只有这几个要点,还不能完全支持教师提高观察能力,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摸索,比如每一要点中具体的策略是什么,怎样帮助教师掌握这些策略,随机观察应该怎样提高质量等等。

     其实,观察不仅需要扎实的儿童心理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幼教实践经验,更重要的对孩子由衷的热爱和细致的关注之心。

      三 三 、 、 一日生活中幼儿行为观察 的案例分析、 、 在学校学习时,一般是把重点放在如何制表、如何记录、如何整理数据、如何写观察报告上,重视观察形式的学习。

     作为一线老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只是一个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对幼儿提供及时、适合的帮助和指导。所以我们今天的重点也会放在这里。

       运用了哪些方法观察幼儿?  幼儿的行为代表什么含义?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有什么需要?  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引导? 1 . 入园好时光 入园环节是幼儿园生活的开始,我们应该:一是让幼儿有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喜欢上幼儿园,并产生安全感;二是让幼儿体验到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能做到愉快地与家人告别,与教师和同伴打招呼,并配合晨检;三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够以积极的状态进餐、参与区域活动或者晨练。

     观察案例:纪录片《幼儿园》中入园片段 思考问题: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应对?

     2 . 趣味 玩中学 好奇是人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您看到了幼儿茫然的眼神、游离的表情,请您思考:真的是他们不爱学习吗?原因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吗?这时更应该反思:我们是否尊重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尊重了幼儿的兴趣? 观察案例 1:蚯蚓事件 有一天中午,吃完午饭的小朋友,像往常一样拿着自己的小椅子坐在教室门前的走廊上,在温暖的阳光下有的玩玩具、有的看图书,还有几个小朋友围在走廊外的花圃边,在边看边说着什么。我没有立即去打扰他们,而在旁边听着……“这是什么呀?”“这是小虫”“它在这里干什么呢?”“你看它在动呢,”“它没有脚用什么走呢?”文杰伸出手试着要去抓,可是又把手缩了回来,这时,泽桦走过来大声说:“这是小蛇呀!”听这么一说有好几个人“呀”的往后退,看到我在旁边连忙告诉我:“老师,这边有条小蛇呢!”我笑着告诉他们:“这不是蛇是蚯吲,是一种生活在地里的小动物。”这时其它的小朋友也走过来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小蚯蚓你怎么会在这呢?”“它是不是生病了?”“小蚯蚓有没有嘴巴呢?吃什么东西呢?”“它能听到我们说的话吗?”等等,小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高,我心一动这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活动吗?我就不急于马上告诉他们答案,找了个玻璃瓶放了一些土把蚯蚓放在里面,告诉幼儿蚯蚓现在迷路了,想和你们交朋友让我们给它一个暂时的家,并把它带回教室让小朋友们观察,然后我就设计一个关于“蚯蚓”的主题活动,结果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观察案例 2:面条加工厂(因材施教)

     材料投放的纵向层次性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与发展需要,然而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会使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横向层次性,在同一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都能在区角活动中探索与自己能力兴趣相适应的材料。这样,缺乏自信的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不断看到前进的方向。

     小班美工区有一个“面条加工厂”,教师同时提供了色彩斑斓的广告纸和画有直线、曲线的色纸供幼儿练习剪纸:幼儿可以用广告纸随意剪出形状、大小不一的“面片”,也可以沿直线剪出笔直的“拉面”,还可以沿曲线剪出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其中,制作“面片”相对简单,“拉面”的生产则需要幼儿在剪纸时有较强的手部控制力,制作“方便面”显然对幼儿的动作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层次性设计让幼儿可根据自己使用剪刀的熟练程度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操作,每个幼儿都能在操作中得到提高,感受成功。

     随着剪纸熟练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幼儿已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不规则的“面片”了。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及时对材料进行删减,撤去了广告纸。于是“面条加工厂”里只生产“拉面”和“方便面”了。

     时间长了,幼儿对加工面条渐渐失去了兴趣,去“面条加工厂”的幼儿越来越少了。一天,教师向大家展示了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教师为“面条加工厂”添置了胶水和棉签,

     并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做一根很长

     很长的“面条”。于是,“面条加工厂”又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探索和尝试把“面条”变长的方法。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教师提供的新材料,把剪好的“面条”一根接一根地黏起来。他们还发现,制作面条时要尽量沿着线条剪,剪得更仔细,才能避免把纸条剪断,让面条变得更长。而如何把纸条黏得又整齐又牢固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适时添加的材料重新激起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为幼儿提升经验和操作水平创造了新的契机。

      3 . 快乐 运动中 中 户外运动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主动参与、充分交往、获得很多直接的经验,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个体发展、实施个别指导的良好契机。

     观察案例:大班户外活动——滚轮胎 在今天的户外活动中,小白在玩滚轮胎,这是大山跑过来就抢,小白急得大哭起来,委屈的说:“你为什么抢我的轮胎?”,大山回答说:“老师说了,好玩的玩具,大家要轮着玩。”小白不服气的说:“我还没有玩够呢,你为什么抢?”大山说:“就你一个人玩,我也想玩一会儿!”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辩不止。这是,一个小朋友跑道我面前说:“老师,小白和大山打架了”。我看他俩争执不下,走到他们面前,心平气和的说:“大山,你问什么抢小白的玩具?”大山见我让他解释理由,连忙说:“老师,你看小白的都玩得出汗了,还不让我玩玩。”我接着问:你和他商量了吗?大山低下头,声音很低的说:没有,我顺势问小白,如果大山和你商量,你能和他一起玩吗?小白点了点头,两个孩子消了气,一块玩了起来。

     分析:(1)平时话不多的孩子在于同龄人争吵时,往往面无惧色,变得伶牙俐齿,思路敏捷。争吵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运用语言的实践,只需适当引导。(2)语言的情景性较强,把争吵都用打架来代替,夸大了实事。这种现象在幼儿园很多见。

     思考问题:孩子们冲突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应该如何介入?

     4 . 生活好习惯 生活上的照料和帮助不仅仅是给予幼儿照顾,还要鼓励幼儿自我服务、培养健康生活的意识、秩序感„„俗话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幼儿的洗手、如厕、喝水、进餐、午睡等环节中有很多的教育契机,如果能使生活中每一个细节变得有意义,必将对幼儿的长远发展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观察案例 1:梳辫子 我班女孩个个爱美,每天午睡后都让老师自己扎小辫,尤其喜欢让心灵手巧的李老师为她们梳头发。今天,李老师不在,让我负责给孩子梳头发。孩子们梳完头发个个都高高兴兴地回到了自己的椅子上。但我发现小雪梳完后,两手分别摸了摸两只辫子,好像是在比高低,接着又走到电视机前边,对着电视机屏幕摆弄过了几下辫子,电视机又没开,她在干什么呢,难道是在照镜子? 环境支持,增添一面合适的镜子,提醒幼儿自己检查仪表是否整洁。

     观察案例 2:学会求助

     午睡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忙着脱外衣,准备午睡。鹏鹏这时已经自己脱下而来裤子,解开了上衣的扣子,然后他把衣服往后拉开,拖到肩膀处,就再也脱不下来了。鹏鹏没有求助于我,眼睛也不看我,只是默默的坐在床上。我马上明白了鹏鹏的意图。他希望我主动过去帮助他,但是我们没有去。,我希望他向老师求助,把自己心理的话大胆的说出来。于是,我一边帮助其他孩子,一边问:“鹏鹏,你怎么了,有什么事吗?”他没有回答,一会了,就开始默默的擦眼泪。我问道:“是不是脱不下衣服来?”他点了点头。

     许多幼儿不会使用求助语言,甚至连外部的求助表现也没有,依赖成人主动帮助他们。脱衣服还是小事,但是身体不适都不大会表达就容易出现危险。让孩子学习会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是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是不是需要老师帮忙呢?老师很想听你说出来,老师听明白了会很乐意帮助你的。

     观察案例 3:洗手

     我们曾对大班和中班幼儿的洗手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仅有 10%的幼儿符合正确洗手的要求,90%左右的幼儿做不到主动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主要问题存在于:平时认为手不脏就不洗;不主动洗手;洗手时间太短,冲洗不仔细,留有肥皂泡;不洗手背;玩水、磨蹭;便前不洗手„„

     窥一斑而知全豹,不仅洗手如此,幼儿在其他生活活动中存在很多问题,我园从问题出发,由此开展了“我有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

      经验分享:如何让孩子成为“好习惯”的主人 1 .追随孩子,创设教育的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会“说话”,环境中的标识,就像孩子的“记事贴”。当幼儿园的标记设置不周全时,很容易造成无序。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边思考、一边绘画、剪贴,创造图文并茂的标识。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着对“好习惯”的理解,通过眼看、耳听、动口、动手、动脑,完整深刻地感知理解并掌握规则,并时时刻刻提示着所有人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在幼儿园的楼梯间,有提示“靠右行走”的小脚印;在栏杆上,有提示“禁止攀爬”的卡通人物;在寝室门上,有提示“保持安静”的小嘴巴;在洗手池旁,有如何洗手的分解图;在镜子面前,有教孩子们抹香香的步骤图„„孩子们与老师的智慧碰撞,擦出创造的火花,让幼儿的习惯养成更加轻松和自然,也让幼儿园的养成教育更有富有童趣。

     2 .理解孩子,给予自主的空间 一张一弛是生活之道,每天都把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孩子并不开心。我们尝试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如: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孩子可以自选自己的学习内容;在个别化学习中,孩子可以自选自己的学习进度;在主题探索活动中,孩子以自选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艺术工作室里,孩子可以自选自己的学习时间。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还在集体活动的过渡安排自由活动时间,并随着幼儿自主能力的增强逐渐增加时长;在不打扰别人的前提下,允许幼儿午睡醒来后提前起床,进行安静的活动。自主并不等于放纵,而是给了幼儿最好的锻炼机会,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这样渐渐提高了。

     3 .信任孩子,协商 共同的规则 在集体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以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为例,我们与孩子一起讨论:为了大家都能有序的操作,区域需要遵守哪些规则。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好办法:(1)每个区域应有人数限制,需要插入进区卡才能进入,如果人已满,就需要等待或者重新选择区域;(2)每个区域需要请一名管理员,负责整理和收拾材料;(3)阅读区每次只拿一本图书,并在阅读存折上登记;(4)美工区材料一次不能拿太多,用完后再拿,作品完成后摆放到展示区; (5)建构区活动完毕后必须把材料分类送回原处„„长此以往,区域活动被孩子们自己管理得十分有序。通过与幼儿沟通、讨论、协商甚至是争论而形成的规则,是他们自己的约定,也是他们更容易记住、更愿意遵守的规则。

     4 .支持孩子,解决自己的问题 调皮的孩子常常也是老师教育的“难题”,但是这样的孩子精力旺盛、好奇心强。遇到问题我们没必要对孩子“严抓狠打”,更不需要从此之后对孩子束手束脚,包办代替,我们应尝试将这些孩子捣乱的能力转换为探索和创造的潜能,通过提问题让孩子学会观察、等待、坚持。转换方式,能使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在养成教育中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认 认 同孩子,树立身边的榜样。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一方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积极的、正面的范例,让幼儿观察和模仿,更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孩子渴望自己也成为“榜样”,体验积极的成就感。

     通常,“值日生”就是孩子心中公认的行为表率,怎么通过“值日”把全体孩子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呢?每个孩子都各有所长,我们与孩子讨论,设立了很多岗位的值日生:管理书包、带领晨跑、照顾植物、记录天气、整理图书、发放点心„„让更多的孩子发挥长处,体验被小伙伴认可的快乐。我们还组织了“值日生竞选”的活动,通过“当选”,孩子们更加自信,也会更加约束自己的行为。

      5 . 欢乐游戏区 游戏区就是孩子的欢乐谷,在这里他们可以选择在哪儿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怎样玩„„他们在这里充分地表现了自己对社会事物和生活的理解,实现着自己想做的事,获得自我发挥的满足感,这时教师一定要从“台前”退到“幕后”。

     观察案例:电影《小人国》中的游戏片段  运用了哪些方法观察幼儿?  幼儿的行为代表什么含义? 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行为,有什么需要?  如何满足幼儿的需要,如何引导? 重点思考:

     片段 1

     :通过游戏观察,分析辰辰和南德的性格特点。

     片段 2 :孩子在游戏出现了什么问题? 片段 3:在游戏中,教师该做些什么?

     游戏观察是理解儿童游戏行为的关键,观察是了解幼儿特点和水平的基础,观察是教师与幼儿有效互动的前提。

     年龄段 年龄特点

      观察重点

      小班 小班幼儿主要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操纵、摆弄物品。对物品的需求是“别人有的,我也要有”,对相同物品要求多;矛盾的焦点主要在幼儿与物品的冲突上。

     观察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等 中班 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以及游戏情节较小班复杂,中班幼儿处于角色的归属阶段。虽然选择了一个角色,但想做多个角色的事情,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是人与人交往出现冲突的多发期。

     观察重点在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不管是规则上的、交往技能上的、还是使用物品上的 大班 随着生活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幼儿综合能力的增前,大班幼儿不断产生新的主题,新主题与原有经验之间的不和谐而不断产生认知冲突。

     观察重点一、运用已有经验在现有的基础上并创新;重点二、相互交往、合作、分享、解决矛盾

      6 . 幸福离园曲 离园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身心放松进行整理的阶段。离园时教师应该帮助幼儿整理仪容仪表和个人物品,梳理一天的活动和收获。

     离园环境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两个误区:过度压制、幼儿缺乏自主和放松。过度放任,有安全隐患,容易出现冲突、磕碰、走失等现象。

     观察案例:我的妈妈怎么还没来 离园时间到了,小朋友们都到区域里玩去了,只有瑶瑶一个人呆呆的坐在椅子上,盯着门口,老师拉着他的手牵她去游戏,她还是不时地回到往门口张望,还总是不停的问老师:“我的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马上回应“妈妈马上就来了。”瑶瑶的情绪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还是不停的问。这是班主任彭老师

     走过来,说:“你的妈妈已经坐上公交车赶过来了”。瑶瑶这才放心地到区域里玩耍。

      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对他们的回答一定要有明显的地点特征和实践特征,给他们比较明显的指向,才会让幼儿赶到一定的安全感,稳定幼儿的情绪。

     四、结语:教师不应停留在表面想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背后沉静、慈爱而耐心地观察或是蹲下身子适时予以援助,真正的从观察中去聆听童声,走进童心世界。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