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1-04-01 18:09:5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信息技术 结题 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结题,教学策略,环境,方法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许娟)一、课题名称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2002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许娟)

    一、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在世界上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探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美国,在国情咨文中明确提出:“在2002年前,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以及网上学习等等,都已经在国外大部分中、小学中开展起来了。而在国内,目前此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如北师大的《基于校园网的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在中小学,对相关理论和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虽有一些尝试性的思路和研究,但还未形成一整套可利用的方案和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目的:

    1.结合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的优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提供帮助;

    2.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教师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作为学生认知的工具,通过设计运用教育信息化改革各学科的教学过程;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1)、探索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策略。

    (2)、构建网络环境下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建立网络环境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实践意义:

    (1)、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中学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本实验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而不实”问题。

    (2)、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实施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4)、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3、研究价值:

    理论价值:

    (1)、丰富学科课程改革理论。从目标上来说,课改的真正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媒体的包装报道,与高效教学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从过程上来看,新一轮的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其成败与否的关键指标,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是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最核心的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充实新课改理论。

    (2)、在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究学科高效教学,把“教学”放到从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引发到效果的真正落实这一个过程中作整体上的管理,优化其过程结构,而不仅是某一教学环节上的探究,这将有助于确立教师的学科教学管理思想与高效教学观,提升其素质化教学理念。

    实践价值:

    在创建信息化校园的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投入,得到最大的教学产出,其实践价值就在于:

    (1)、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高效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而高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过程,进行高效教学研究,坚决反对那种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加班加点”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教学的本质追求。

    (2)、有效地改变当前学科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

    教学从有效性纬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高级状态)——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于学习(特别是重复作业、机械训练等)的时间之长、负担之重、效益之低下,“日光”加“灯光”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陶行知先生曾经抨击过的那种“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的那种“杀人的”的教学,今天涛声依旧!反对低效(无效、负效)、探索高效教学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低效状态。

    (3)、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学科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

    (4)、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或成长服务的同时,还要为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该课题的研究努力追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从传统的教学媒介(主要是教科书)转向多维的立体,将课堂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人的身上来,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很好的信息能力,努力使理念变为现实,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建构通道。

    (三)、课题提出的依据

    1、课题的理论依据。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师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的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方式为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认识论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遵循从实践——理论——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最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课题的实践依据

    课题指导小组即本课题的负责人许娟的主要任务是对课题的研究经费、为研究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对研究过程进行指导;课题领导小组除了督促检查研究进展情况外,还要对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情况。考察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教学是否有效,总结出一般性的、较为普遍性的策略等。

    为了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在课题实验的全过程中,要建立健全以下制度:

    (1)专题调研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专题调研(原则上每学期一次),通过听汇报、听课、参与活动、现状调查、座谈讨论、查阅资料等形式检查、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并以此作为过程性评估的依据。

    (2)协作交流制度。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要大力倡导协作的风气,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科研合力,达到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条件保障制度。

    首先,是组织领导的保障。课题实验要由校领导挂帅,并成立相应的课题组,课题实验工作要纳入学校的管理之中,尤其是教学管理和名师工程的管理,把课题实验工作作为科研兴校的主要载体。

    其次,是研究队伍的保障。要精心挑选课题组成员,选择那些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为课题组成员,努力探索“研训一体化”的队伍培养模式。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我们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我们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来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

    再次,是后勤服务的保障。我们需要后勤服务提供的保障是:场地教室、硬件设施、软件平台、信息资源以及对队伍研训、资料积累、整理数据、研发课件、成果奖励等经费,为营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校园文化提供各项物资条件。

    (4)评比表彰制度。

    要对课题实验的理论分析、数据整理、实验案例、论文总结和物化成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并对实验成果突出者予以表彰。拟设课题实验论文奖、课题实验贡献奖、课题软件制作奖、课题资源开发奖、优秀实验课例、课题实验组织奖等。

    三、课题的界定和理论假设: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关于信息的产生、发送、传输、接收、变换、识别、,控制等应用技术的总称,是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处理功能的技术,是当代世界范围内新的技术革命的核心.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际交谈的信息环境。

    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精彩不精彩,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学话语要简洁明了,能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能让学生易理解、易接受、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让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四、课题研究目标和原则: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探索有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并积极开展研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校整体教学现状和精神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具体目标为:

    1、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2、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3、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在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

    (二)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时,既要研究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在课堂上教学,更要全面、高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达到借助网络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来制定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组织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实践性。

    3、

    发展性原则。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的知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积累与发展。

    4、“渗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关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以载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养。

    5、

    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是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教学规律、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情况下,在全面考虑教学系统的特征及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过程(在最优化的范围内)发挥最有效的作用。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可以理解为教师有目的选择组织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这一方案能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五、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重点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这个环境?应该包括有效利用设备、资源进行课前准备和实施教学的全过程;并利用信息技术环境与校内外以及国内外专家同行朋友探讨教学过程中困惑,分享教学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共同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为

    (一)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念,使全体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行为发生本质的改变。

    (二)全面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分享成果的能力,和积极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困惑的能力。

    (三)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研究。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组织课堂教学实践中,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置疑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原则。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方式、学习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实现从对问题的单向认知到对问题的多向思维的转变,并能尝试通过合作学习,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衔接与过渡。课堂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增强师生亲和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策略研究。

    (四)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目标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五)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分层次作业与测验及其评价的策略研究

    (六)其他研究:如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科整合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研究等。

    六、研究对象:

    根据本课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们确定研究对象为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初中、高中学生。

    七、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在研究的初期主要采取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和个案研究法等;中后期主要采取总结法。

    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应该在教学论思想指导下,对学科教学特征、探究学习所需的情境与过程进行理论与文献的分析。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中信息技术创设有效教学环境的课堂个案进行整理和分析,由现象得出结论,为教学研究提供参照。

    3、调查研究法:对当前我校数学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调查教师的心理状

    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体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4、经验总结法:完善方法论及策略的研究。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反思,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5、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

    八、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

    (1)进行课题选题和可行性论证

    (2)制定课题的管理制度

    (3)确定子课题和参研人员

    (4)申请课题经费

    (5)组织网络技术应用和教育理论培训

    第二阶段:研究准备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5月

    (1)、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方案。

    (2)、对校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效率。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科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

    (4)、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12月

    (1)、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系。

    (2)、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其有效(高效)性所要达到的度。

    (3)、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各学科管理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放到系统中全盘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4)、将教学准备行为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

    (5)、研究总结高效课堂的管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管理思想与教学艺术。

    (6)、研究课堂教学的后续行为,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辅导补救、学习效果的诊断评价等,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是高效的。

    (7)、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8)、收集研究成果,定期以书面形式进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

    (1)、汇总子课题研究成果

    (2)、学校总课题结题申报、完成成果鉴定

    九、研究结果

    我校经过四年多的实践与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由原来的“为信息技术而运用”转向“为优化教学方法而运用”,使教师由原来的“为创新教学方法而创新”转向“为提高教学效率而创新教学方法”并初步取得成效。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创新了教学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信息技术环境下使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音、视、声、色、彩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动态地显示出知识的演变过程,这样创新出的教学方法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信息技术环境下使难点简单化。通过直观演示,将问题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表述转化为图形、影片,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教学难点由复杂变为简单,便于学生的学习。

    3.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进程个性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课堂教学“个性化”,这种辅助教学形式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4.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过程探索化:建构主义理论和知识本身都要求教学要创设一种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知识的探索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的过程,进行思考和探索活动,掌握知识。

    (二)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信息技术环境的运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且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初步感受到了信息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式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与此同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途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创新精神。

    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就认识到,实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问题,二是切实提高师生掌握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我们课题组借助网络、图书广泛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最新动态,尤其是关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发展进程;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培训,学习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研究促进了师生教育学习观念的更新。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加快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的实现。广大教师通过实验、反思、再实验,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活力。

    (四)积累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教学的资料。

    在课题的研究中,探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方法”,较好地处理了教学新旧方法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各要素间的关系,做到了创新更要有效。为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成功案例和课件。先后听评研究课——节,撰写教学案例——篇,制作课件——件,在区上上示范课——节。

    十、研究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1、结果分析

    我校按照课题计划与研究目标,通过实验法、教研促进法、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具体课例分别对传统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了如下结果: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三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

    但通过研究表明,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要注意展示的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味地追求使用计算机,过度使用视频图像,或频繁地使用媒体,学生只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反之,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过大,就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认真进行学习内容的学生有限,课堂监控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研究认为,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弥补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2、我们的思考

    虽然我们在开展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反思我们的研究过程,也还存在许多思考:

    1.网络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任务繁重,科研人员还需加强学习。

    2.此课题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对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领悟与运用上,在对课题研究实践的理性归纳和提升上存在着困难,需要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需要同行的交流与探讨。

    3.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是教育教学一线骨干人员,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在新课改形势下师生的教学负担较大,课题研究的教师却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4.不同学科资源的选取与整合、不同课型的优势互补模式研究等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执笔人:许娟

    姚剑

    2015年11月

    附录一:

    课题研究组成员

    长:

    许娟

    副组长:

    姚剑

    员:

    刘志敏

    樊玲

    周静

    孙爱红

    姚美娟

    王虹

    温勇

    李荣

    附录二:课题研究成果附录

    1、【研究成果集】:

    《结题报告》…………许娟

    姚剑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1》………………………………………………姚

    《课题研究阶段性评估报告2》………………………………………………许娟

    《区一中十二五课题中期报告》…………………………………………………姚

    《子课题结题报告集》……………………………………………………子课题组成员

    2、【论文】

    1、浅谈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的有效教学

    ……………………………………姚

    2、青少年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许

    3、小议高三艺术生英语教学的几点体会……………………………………孙爱红

    4、浅谈如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周

    5、高中语文教改现状之反思…………………………………………………祝

    6、浅谈中学英语听力方法的培养……………………………………………姚媚娟

    7、浅谈高考素描教学方法……………………………………………………李

    8、浅析水粉画观察方法………………………………………………………李

    9、素描头像的观察方法………………………………………………………李

    10、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

    1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浅见………………………………………………

    12、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探索…………………………………………

    13、利用课本训练学生写作能力……………………………………………

    14、浅议在新课程基本理念指导下的地理教学……………………………

    刘志敏

    15、浅议新课改下地理教师的目标化教学…………………………………

    刘志敏

    16、浅谈高三英语高效复习……………………………………………………周

    3、【教学设计集】

    1、一节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樊玲

    2、Unit

    4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

    …………蒋晓剑

    3、原始人的创造…………………………………………………………马莉

    4、表格信息加工…………………………………………………………姚剑

    5、表格数据加工的多元性………………………………………………姚剑

    6、Population

    mobility

    in

    the

    USA…………………………………孙爱红

    7、My

    university

    life…………………………………………………孙爱红

    8、Excel专题复习教案

    …………………………………………………许娟

    9、字处理软件……………………………………………………………许娟

    10、Teaching

    plan………………………………………………………周静

    11、Task

    …………………………………………………………………周静

    12、弹力…

    ………………………………………………………………龚卿

    13、牛顿第二定律…

    ……………………………………………………龚卿

    14、心灵的慰藉…………………………………………………………

    李荣

    -

    14

    -

    篇2:“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结题,报告,研究,阅读

    “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研究”结题报告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1)核心概念:1、低年级学生: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多,还没有能力进行纯文字的阅读。形象思维占主导,想象力丰富,正是阅读习惯养成期。2、绘本: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是较为严格意

    “低年级绘本阅读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研究”结题报告

    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课题核心概念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

    (1)

    核心概念:

    1、低年级学生:指的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多,还没有能力进行纯文字的阅读。形象思维占主导,想象力丰富,正是阅读习惯养成期。

    2、绘本: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是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是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是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内在感觉。

    3、阅读:这里阅读包括教师对绘本研究性的阅读,对家长进行绘本启发式的阅读,及孩子多种通道综合性阅读。

    4、绘本阅读的内涵:(1)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态度和习惯,充实心灵内涵。(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丰富人文素养,扩展生命视野。(3)激发学生创造思考的能力、发展潜能、增进生活经验。(4)培养学生欣赏、表达、沟通、分享的能力。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绘本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公认为是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学龄前儿童读物中70%是图画书。与一般图书相比,以读图为主的绘本阅读更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更是对孩子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台湾的不少专业人士认为,绘本是早期阅读的首选,台湾的绘本阅读在中小学和幼儿园深入进行有二十余年。近几年,我国对于绘本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者们的重视,如儿童文学研究博士陈恩黎著的《孩子,让我陪你一起成长》(2004年9月第1版)是一份关于绘本阅读的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

    现在,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专家已经认识到绘本阅读对低年级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开始致力于绘本的推荐与绘本阅读的推广,也有少数学校的语文教师尝试着对低年级孩子进行绘本的导读。

    2、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

    研究内容:

    1、

    选择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内容的研究。在绘本阅读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绘本的选择是基础。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带着问题去阅读绘本,了解绘本的特质,深入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与所包括的深层次的意义,尽可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孩子们选择出适合的阅读绘本。

    2、

    .教师对绘本的研究性阅读。引导教师进行研究性阅读,深入了解绘本的实质,挖掘其中的多种教育元素,开展创意的教学活动设计。

    3、

    指导低年级学生阅读经典绘本的策略、途径的研究。我们采取“听(看)故事、讲故事、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五大行动为主要策略,让学生“爱听、善讲、能画、会编、乐演”,通过集体教学、图书漂流、环境互动、亲子阅读等途径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营造书香班级和校园。

    (2)

    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课题研究将借助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是有关儿童绘本阅读策略、儿童阅读的心理过程、儿童阅读能力测评、阅读对儿童生命成长的意义等文献资料。

    2、

    调查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全面、具体的了解目前教师绘本阅读教学、儿童绘本阅读中的矛盾、困惑及忧虑等,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及境遇,以便使研究更具针对性,更能直抵低年级经典绘本阅读发展的实际。

    3、

    行动研究法:将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结为一体,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不断提升低年级绘本阅读的实践品质。

    4、

    个案法:注意研究儿童个体进行绘本阅读的发展现状,运用典型解剖的方法,抽取其中的经验与原理,为研究课题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3、

    课题研究选读书目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

    选读书目:

    1、《我的图画书论》

    日本

    松居直

    2、

    台湾林敏宜的《绘本的欣赏与运用》

    3、彭懿的《图画与经典》

    4、梅子涵的《阅读儿童文学》

    (2)

    时间安排:

    1、

    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0月)搜集相关的资料,初步把握课题的基本内涵及意义,做好课题的设计申报工作。

    2、

    研究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6月)根据课题的设计方案,对课题研究的各项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索与研究,总结、积累相关的研究成果资料,不断完善整个研究的内涵及体系。

    阅读《我的图画书论》、《绘本的欣赏与运用》、《图画与经典》、《阅读儿童文学》,并撰写读书心得。

    3、总结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反思、总结整个研究过程,整体建构研究的成果框架,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并申请和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四、研究过程

    (一)、选择、添置各种适合的绘本读物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把每个孩子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我们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阅读走向。因此,我们在选择、购买绘本读物时,尽可能给孩子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做精心而又周全的考虑:

    1、考虑年龄适宜性。选择的绘本顺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审美心理,附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经验。

    2、考虑个体适宜性。孩子阅读绘本既是在建构文本意义,也是在建构自我的精神世界,这两个过程是有机统一的。因此,孩子在阅读绘本时,是将阅读内容与自我经验的反思和提升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选择时考虑通过帮助孩子整合和反思已有经验,实现孩子自我精神世界的升华。

    3、

    考虑文化适宜性。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国外的绘本所要传递的经验和思想与国内的相比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绘本时一定要考虑文化因素。

    4、考虑内容多样性。绘本有讲爱的体验的,讲科学智慧的,讲生命尊严的,讲自我认同的,讲勇敢坚强的,讲自然环境的,讲幽默搞笑的,几乎涵盖了儿童生活、成长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在选择绘本时,尽可能选择各种内容的绘本。我们还考虑各种功能、题材、主题、风格的绘本的相互平衡。尽可能给孩子提供最优秀的绘本。

    (二)、创设、营造支持性的阅读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同样,瑞吉欧教育理念提出:教师要重视环境的创设,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环境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这种积极的情感能使孩子对周围环境产生极大的信任,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1、开辟自由的阅读空间。各班根据班级特点,开辟了班级阅读角,布置了有关阅读的支持性环境。另外,在学校的橱窗、墙面、走廊等地方也充满阅读资源,张贴、摆放绘本作品供孩子欣赏、续编和创编,给孩子们提供阅读、欣赏、展示的平台。

    2、开发多元的阅读活动。每个班级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安排了“每日阅读时光”,一日活动中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用来阅读,可以是集体阅读一个故事,也可以进行分享阅读、自主阅读,或是教师讲述、看电子书籍等。回家后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每个星期一还开展绘本阅读兴趣小组,让孩子们“听(看)故事、讲故事、画故事、编故事、演故事”。

    3、

    创设温情的阅读环境。一个温暖的阅读环境,重在通过教师的温情伴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果孩子在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就会从成人潜移默化的身教中形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努力打造读书人形象,用自己爱看书的情感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书的吸引力。尤其是孩子阅读的初期,往往会对阅读缺乏耐心和持久力,这时我们并没有流露出焦急或责备的情绪,而是以更加宽容的胸怀来鼓励他们,陪伴他们;当孩子边看边说哪怕无法表达正确的图意时,我们也是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让孩子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体验浓浓的伴读温情。另外,老师的鼓励是增添孩子阅读乐趣的重要方法。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就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

    (3)

    、不断学习,加强有效的阅读课例研究

    绘本的价值在“读”中体现,因此,我们课题组的老师特别重视加强绘本阅读指导课的课例研究。平时围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绘本阅读课”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的老师在上绘本阅读课前,大家会在一起研读绘本,讨论怎么上这个绘本故事?上课后,大家还会继续探讨交流,自己在教学过程的所得所思,各抒己见。教学中的困惑,大家会开展沙龙研讨。就这样我们在学习、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研究水平,更好地把握儿童的认知特点,形成正常的儿童观,教育观,我们还组织学习了“亲近母语”的专著《上读书课啦》、《大声读给孩子听》,以及一些名家的丛书、一些优秀的教学文章,并及时写下了一篇篇学习心得,习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还专门派王燕英老师和朱琪校长参加了“亲近母语”主办的读书指导课观摩活动。经过努力,我们师生都爱上了阅读,深深地感受到了阅读带给我们的快乐,阅读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习惯。

    五、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最大成果无异于是让老师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中和孩子们一起成长。课题组的老师们平时注重理论学习,习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深入地了解孩子,研究绘本,知道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绘本,让绘本成为孩子的伙伴。“绘本阅读”让不识字的孩子,“读”出了其中的意思,让不爱读书的孩子爱上了阅读;“绘本阅读”让读书成为了一种享受,让阅读成为了一种期待。

    1、教师方面

    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组长王燕英的引领下,读了一些有关绘本方面的理论书籍,如.林敏宜

    的《.绘本的欣赏与应用》、美国作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还有王林的《绘本赏析与创意教学》等理论书籍,我们还经常聚在一起观看听课网上有关绘本教学的优质课与专家的绘本阅读的讲座。通过不断学习,老师们转变了语文教学的观念:在工作中,老师们把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老师精讲少讲,把大量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孩子们自己主动阅读、积累、内化,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在课后老师们能自我反思课堂中的所得所失,总结方法是否运用得当,有没有低效活动浪费课堂时间或是学生参与面积小。以便在下节课中引以为戒,争取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读书。经过实践研究,老师们不断总结,认真写了理论学习的读后感、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等。其中王燕英老师撰写的《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教学》在省级刊物《天天爱学习》2015年第6期发表。通过课题组老师们出谋划策,课题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由王燕英老师上的绘本阅读课《大脚丫跳芭蕾》这一公开课,在钟楼区文体局组织的中年教师素质赛上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这实践研讨的一年中,课题组成员共上研究课《小动物过冬》、《狐狸和乌鸦》和《鸟岛》等5节,均受到一致好评。

    2、学生方面

    由于课题组老师注重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们的良好阅读习惯,所以班级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氛围、精神状态都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于在课表上制定了一节专门的阅读课,留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时间,保证了孩子们阅读分享的时间,所以孩子们一到上阅读课就把要读的书早就准备好了,孩子们听老师读、同学读和自己读时就特别安静。读后讨论时又特别兴奋,七嘴八舌,总想抢着说自己的高见,思维非常活跃,口头表达的语言也相当丰富。阅读课一下课,孩子们总是问老师读完了这一本,下一次我们还要读哪一本?有的甚至向老师和同学推荐他自己在课外读到的好书、好故事。学生参与学习的、阅读的积极性较高;有的学生课间一有空,手里总是捧着自己喜爱的书在认真看,有的还和同学一起欣赏讨论书中有趣的图画及故事内容。正因为这样,所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他们的阅读、想象、观察、说话、写话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因为他们读了很多书,从书中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所以同学之间也能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整个班级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和谐。孩子回到家里也懂得了孝敬长辈,为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也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都跟老师说:“是阅读改变了他们的孩子,使他们的孩子那么文明有礼,那么懂事。”所以家长配合老师买书给孩子看非常起劲,把孩子写的小文章发表在班级网上积极又主动,没有一点怨言。阅读绘本改变了孩子、家长和老师。阅读给我们带了无穷的乐趣,阅读已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习惯。阅读是我们进步的阶梯。以后我们要继续带着学生享受阅读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六、研后反思

    在课题研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绘本故事为教学提供了问题的情景、活动的情境、情感的氛围、经验的背景。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方式,还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方式。教师可把绘本当成一种方式、一种工具来进行各领域教学活动,使孩子在绘本的背景中,愉快轻松地学习自然科学、情感艺术、生活品德行为。绘本,几乎可以承载孩子所有的学习课程。

    因此,我们思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绘本的多元化资源,巧妙地开展适合孩子需要的、也能体现教师追求的教学,同课异构、一课多研、多视角多演绎,从绘本阅读的研究到绘本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走得更远。研究中,我们还发现,对于亲子阅读的整体规划、开展形式、课堂结构、时间安排、教材选择等,还缺乏深入的、系统的实践和研究。高效地开展亲子阅读,建构高品质的亲子阅读活动,教师、家长、孩子三位一体,促进共同成长,将成为我们下一阶段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探索的道路是曲折但幸福的,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继续努力研究探索,让绘本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让绘本教学成为教师体验多元教育价值的有效途径,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成长的一种方式。

    绘本,是一盏盏让人幸福、让人的心灵变得柔软、得到滋养的灯。我们的课题研究,是童心、诗意、浪漫的旅程。让我们都来成为孩子阅读旅途的点灯人,照亮孩子阅读的天空,和孩子一起体验来自阅读的欢乐和感动,让他们在温暖而智慧的灯光中走近绘本,喜欢阅读。

    《小学低年级儿童说话、写话有效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4-08-12

    16:11:16

    浏览:1431

    来源:本站

    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小学低年级儿童说话、写话有效策略的研究

    结题报告

    射阳县小学

    唐静

    陶万蓉

    一、课题研究背景

    听、说、读、写是语文四项基本功,也是贯穿于小学各阶段教学的重点,在低年级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关键时期。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即: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提倡学生从低年级开始,不拘形式,乐于表达。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初入学儿童向客观事物过渡的一个桥梁和凭借,是培养儿童提高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先说后写”、“以说促写”,使学生敢说、乐说,会写、创造性地写,说真话,表真情,充分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相比较而言,我感到目前普遍对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教师多注重识字、写字和阅读教学,忽视“口语交际”及写话,对此缺乏有效的指导。常见的是模仿造句,就是写话也多走走过场,不能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而且,我们学校现在的生源,外地农村孩子较多,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小,家长总体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有的家长只认识几个汉字,对孩子不能形成有效地指导。孩子害怕写话,认为写话是“苦差使”,不知从何入手,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现象比比皆是。而低年级写话质量不高,就为中高年级习作留下了“隐患”。重视和改革低年级写话教学,提高写话质量,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教育规律的要求,是课程规范赋予广大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们确立了“乐说善写——小学低年级说话、写话能力培养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界定

    乐说善写: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说话: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要求表达出一段话。表达要求:口齿清楚,举止大方,态度自然,能围绕一定的话题,当众说出自己的意思,说话有礼貌。

    写话: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说”的基础上用文字记录表达的内容,是由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转化的过程。

    能力培养研究:是指针对目前我校低年段语文“说”“写”教学的现状,结合学生年龄和语言发展水平,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培养措施和教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说话写话”理论。

    “说话写话”理论,也称为“整体感知说话写话”理论体系,研究人员认为:小学一、二年级是一个孩子记忆力的真正黄金季节,也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进行相互衔接转换的最佳时机。该理念经体系研究认为人类大脑的发展具有不对等性。幼儿从7个月起大脑右半球的语言区便开始发展,历经七年,成为大脑中最为发达的区域.,该区域位于左脑的额下回后部,负责人的说话

    (口语表达功能),而负责书写和语言逻辑组织的区域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2、新课程改革理论。

    (1)《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低年级写话提出的三条具体要求。即: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新课程强调不仅要考虑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教育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了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普遍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积累,在创设的教学情境的刺激下,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通过参与、体验、感知,通过想象、联想,能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说话、写话能力。

    四、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具体操作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对学生在说话、写话教学中学习和发展的关注,加强教师对写话教学的调控和指导,促进教师努力把先进的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

    3、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陈旧的教学行为,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说话和写话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服务。

    4、通过研究,探求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学生热爱说话、写话,体验成功的快乐,顺利地过渡到三年级的习作。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培养。

    课堂内外,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与爱好,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和活动氛围,使学生在一种快乐、轻松的积极状态下尽情地说、自由地写,有创意地表达。

    2、看图说话、写话能力培养。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是想象力最敏感的时期,出示图画,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得快乐,写得精彩。

    3、写自己眼中的世界。教师应创设多种情景和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创造性地发现,做到形象地、完整地表达。

    4、写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我手写我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可以诉诸笔端,学会用文字交流和展现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采用文献研究法,教师深入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研究经验,提高认识。

    2、采用调查法,通过与师生谈话和作业检查,深入了解一二年级各班孩子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现状,以便展开行之有效的策略研究。

    3、采用实践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起步阶段(2011.9—2011.11)

    1、认真调查研究,确定研究重点

    为了了解课题实施的基础,更加准确地定位研究的重点及进程,我们分别对教师、家长、学生做了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进一步了解教师在低年段写话教学指导中的认识、困惑及自己的处理措施,了解家长对孩子写话情况的期望值与价值取向,了解孩子对写话的认识与兴趣。

    2、组建一支科研能力强的研究教师团队

    一支高素质的研究教师队伍是课题取得成功的保证。申报该课题,我校经过认真思考、反复筛选,最终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这支团队中的成员都是在学校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是我校小语教学的骨干、学科带头人,有着强烈的教科研意识,富有开拓精神,具有较强的实力。比在我们当时确立的重点研究教师中,朱旗校长曾多次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任务;孙琦芳老师二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曾多次承担大型课题研究任务,多次执笔学校的课题研究报告等;金雪媛、严琳她们不但具有组织协调能力,在小语教学上也是内行,都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佼佼者,他们多年从事低段语文教学,有着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且年轻有为,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二)实施阶段(2013.9—2014.6)

    老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研究边反思。课题负责人也常常深入一线指导集体备课,组织开展研究课,形成相应的阶段性成果。

    1、从语文教材出发,衍生说写主题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开发的资源,该校唐静老师自主开发的主题“童眼看金秋”就是从二年级教材中开挖掘出来的。识字1描写的是“水乡金秋”,练习1中的成语、小诗都是围绕“秋天”展开的,课文1就叫《秋游》。开学不久,出现了多少跟“秋”有关的内容。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善于前后联系,把同一主题的内容词串一样地“串”起来。当然,和教材配套的《与课堂同行》也被我校老师看成了很好的资源。《语文教材中可以衍生的主题有很多,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童话故事主题就有许多可挖掘的东西。其中的《小动物过冬》《云房子》这一类的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说写材料。

    一年级教材同样如此。一(上)识字2中,教师在教学完“太阳闹钟

    小鸟

    /

    穿衣

    下床

    起早

    /

    刷牙

    洗脸

    用餐

    /

    上学

    升旗

    做操”之后,就可以引导孩子说说自己一天的生活。学习识字3“公园绿树

    红花/

    小桥

    流水

    宝塔/

    转椅

    火车

    山洞/

    滑梯

    荡船

    木马”之后,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快乐的玩耍经历。课文《升国旗》《看菊花》等也都是很好的说写材料。

    2、整合不同学科,共创说写主题

    语文老师不能仅仅熟悉一本语文书,还要去翻看一下其他学科的教材内容,《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等教材都从不同的关注角度关注了许多共同的主题。当老师们把不同学科的同一主题串在一起时,就会发现,孩子们变得更加有话可说。

    3、学做有心人,联系生活开发课程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样,生活也是孩子们开心说写的源泉。去年9-10月,该校一年级老师经过讨论,决定以“品秋”为主题的说写训练。此前,老师带领孩子们观看了秋天的颜色,聆听了秋天的声音,品尝了秋天的味道。在此基础上,老师带领孩子们再次从整体上感受秋天、回味秋天,然后将这种感受与回味说出来,甚至写下来。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

    4、运用模仿,走出书外开发课程

    许多经典图书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审美的愉悦,优秀作品中的语言也是学习写作的极好范本。对低年级孩子,我们更提倡让他们多读读绘本。许多大师的绘本不仅插图精美,语言更是精炼准确,很值得孩子效仿。

    严琳老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之后,让孩子也模仿着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结果有个孩子这样写道:

    圆圆的脸,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短短的头发,这就是我爸爸。我长得和爸爸很,看到我就看到了缩小版的爸爸。

    我爸爸吃得多,力气大,是个大力士,能一只手把我举上天。

    我爸爸炒的菜比饭店的厨师做的还好吃,所以我才长得壮壮的。

    我爸爸平时不发火,可是一发起火来就一头发怒的公牛。因此我没少挨过打,这时我觉得他是个坏爸爸。可是爸爸打过我总是很心疼,每次都会来抱抱我跟我讲道理,这时我觉得他是个好爸爸。

    我爱我爸爸,而且我也知道他也爱我。永远都爱我!

    你看,这是多么有趣的语言!而这些语言从哪里来?从课外阅读中来!

    当然,开发课程的方法还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以上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课题组老师目前用得较多的方法。

    (三)、总结阶段(2014.6—2014.8)

    在课题负责人的领导下,整体部署安排结题工作,整理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等。当然,更重要的是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发现不足,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理清思路。

    六、课题研究成果

    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研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教师注重理论和课堂实践相结合,把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运用到课堂中去,在课后能自我反思课堂中的所得所失,总结方法是否运用得得当,是否是有效活动,有没有低效活动浪费课堂时间或是参与面积小。以便在下节课中引以为戒,弥补所漏缺的知识。使自己懂得如何更好地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设计活动的前提。课题组教师认真写了理论学习的读后感、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及教学论文等。其中王燕英老师2014年4月撰写《浅谈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在省级刊物《天天爱学习》2014年第4版发表,同时也获得了校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严琳老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不“改位”》荣获校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金雪媛老师的《zhchshri》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在校刊《清潭科教》发表。课题组成员共上研究课5节,均受到一致好评。

    (二)学生方面

    班级课堂状态发生较大的转变,民主的师生关系得到建立。由于研究组老师注重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说话写话情境的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由于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索,留给学生充分发展说话写话能力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说话写话能力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和发展。由于在学习中重视学生说话写话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同学发言,有疑问敢在小组乃至全班提出,乐于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运用新型的学习方式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情感都得到较和谐的发展。

    七、研究结论

    1、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新课程理念不强调教给同学写作知识,主张文体自由,表达形式自由,主要是基于激发孩子写话兴趣的,但不等于忽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尤其是基本的句式和表达方法,要让孩子在实践中体会并掌握。

    2、要重视训练的过程。低年级写话训练一定要遵循“先说后写”、“以说促写”的原则,绝不“拔苗助长”。同时,可以借鉴唐静老师的方法,先写后教,寓教于评,多赏少批。

    3、要重视评改的作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能力是低年级写话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师生、生生的互评互改,取长补短,最终能达到自评自改,提高写话水平的目的。

    八、课题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1、坚持低要求,不过分拔高标准。

    课题组不少老师有这样的体验: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很容易,由会写到写得比较好也容易,可是由写得比较好到写得很好很难。贺颖老师说:“我曾经让孩子写儿童诗,经过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在二年级上学期就写得不错了,可是现在二年级下学期了,再写好还是那个水平,不知该怎么让他进一步提高。我有时也在困惑,低年级写话究竟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王老师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这其实正是我们经过这一阶段研究之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地方,我们需要整理出一个低年级孩子不同时期的说写标准,以便于老师在操作时有所依据,正我们授课离不开《课程标准》一样,但是我们不会过分拔高标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要求孩子熟背的警句。其实,这也是我们对这一课题研究坚守的原则。以前如此,今后仍然如此。

    2、坚持长期做,不看花期看结果。

    我们认为,这项课题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也是可以提升教师水平的。因此,我们会坚持长期做下去。虽然课题进入了结题阶段,但是我们的研究没有结束。这两届学生长大了,我们会做跟踪研究,去发现这一课题的深远意义。新一届学生到来了,我们会再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继续我们的新一轮研究。

    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

    我们更相信,做课题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必要去做什么花架子,对这一课题,我们不看花期,只等看结果。

    当然,培养低年级孩子说话、写话能力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我们遵循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规律来培养训练,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话,善于交流,乐于表达。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4、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

    5、施惠贤《小学低年级语文说话写话序列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6、吴礼能《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小作家选刊》2011年04期

    7、孙桂琴《如何指导孩子的说话与写话》《读写算

    》2011年18期

    8、永增《浅析低年级写作教学》《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年第30期

    9、刘红艳《浅谈小学低年级写话训练》《吉林教育》2012年第11期

    10、曹敬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学周刊》2012年第13期

    11、卓亚珍《浅谈一年级说话写话训练》《作文周刊》(教师版)

    2012年30期

    12谢明珠《小学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初探》

    《甘肃教育》

    2012年10期

    13潘燕《浅谈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策略》

    《赤子》2013年9月下总第290期

    篇3:《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课题,结题,实践,诚信教育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当今的社会,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如每年都不可避免的“高考作弊”、“金华火腿”“太仓肉松”事件等这些社会的非诚信行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污染已经相当严重。据《北京晨报》报道,一位小学一年级学生为了免受家长责骂竟将考卷“调了包”;另有一位平时成绩一贯优秀的学生,因为在期末考试中发挥不好,竟然逼迫家长给老师送礼以求得好成绩。当家长送礼未遂时,该生却怪罪家长“不舍得上礼”。另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在成都一小学的一次家长会上,全年级238人中竟有9名学生“聘请”了临时家长。而在我们身边,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他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道德习惯、诚信意识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逐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其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再者,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少年儿童诚信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当一个社会对现实的道德状况不满意时,它首先应求助于教育。”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使小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牢固他们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从小做一个讲诚信、讲道德、守法纪的人,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诚信是道德之基石,是立人之根本。树木之初重育苗,立人之始在于幼。诚信教育应从小抓起,小学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品德之优劣,事业之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时期打下的基础。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进行诚信教育,正是绝好的时期。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德育任务,是学校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本学科教学的主旨在于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在这其中作为公民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的诚信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为本学科最为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开展诚信教育研究有学科的必要性与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这些原因,要求我们在品德与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中,乃至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广泛而深入地进行有效的诚信教育研究与实践,以此塑造初中学生健康的人格是极其重要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公民道德十条基本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中小学生守则》第九条: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3、儒家诚信思想。在儒家经典文献中,诚信问题一直备受历代儒生的高度关注。诚信是人立身之本,是做人之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论语》首篇《学而》中,孔子及其弟子反复地谈到“信”,足见孔子及其儒家对于诚信问题的重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诚信,是现代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4、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即生活即教育。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强调了学生诚信品格塑造的重要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道德层面目标:从小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及其良好的社会道德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他们实践“诚信”的自觉性。

    2、行为层面目标:有效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道德情感体验,完成诚信品德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让学生做到“三守”:守信、守时、守纪;“三诚”:诚恳、诚实、诚信;“三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不”:学会做人不撒谎、自主作业不抄袭、诚实考试不作弊。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提出小学生良好诚信行为的培养方案,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科层面目标:通过学科教学实践研究,探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落实诚信教育的新途径,形成本校独有的诚信文化积淀。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研究的预期目标为: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能正确评价并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同时培养出一支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促进品德组全组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实现诚信道德内化的教育目标。在开展诚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处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与社会化的和谐发展。

    l

    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l

    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遇到失误时,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l

    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合作意识。

    2、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寓教育于学科教学中,深化学生的诚信意识,指导学生自觉的诚信行为。注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诚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有效方法。

    3、挖掘诚信教育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充分发挥学校人格教育总课题的辐射与指导作用,发掘校园的精神、制度、物质文化中诚信的内涵,整合学校内部的资源,在教育教学的实践领域实现诚信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等方面的优化、统一。

    4、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践行诚信之道。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的诚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同样是教学相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为学生的行为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诚信教育的效果。在诚信教育中关键要提升教师的诚信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全校1-6年级的学生。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学科渗透、实践活动、环境创设中,不断挖掘教育资源,提高学生践行诚信行为的自主性与自觉性,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2、个案研究法: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抽取部分典型学生作为个案,将课题实施前后个案的诚信情况作比较。

    3、调查法和观察法: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诚信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诚信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诚信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在大量活动个案与实践资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不断反思,积累经验教训,撰写论文,形成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过程

    (一)广泛宣传发动,浓厚舆论氛围

    1、通过动员大会与主题班队会,让全体学生人人都知道“诚信教育”

    的重大意义。

    2、充分发挥载体功能,利用黑板报、专栏、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教育活动。

    3、充分发挥德育队伍资源优势,关工委、校外辅导员、综治副校长等都是宝贵的德育资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潜移默化,更有助于提升宣传效果。

    4、深入挖掘、大力宣传弘扬“诚实守信”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使教育活动深入到班级、到学生、到家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挥主渠道作用

    1、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诚实守信的内容。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诚实守信的专题教育活动。

    2、不仅德育课程中要重点突出诚实守信的教育内容,在其他相关学科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艺术等学科中也有机渗透诚实守信的内容。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环节上,教师采用科学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努力使诚实守信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选择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诚信、良好行为习惯等内涵的古诗文,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利用古诗文好读、易记,诗文典故容易理解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背诵古诗文,初步理解含义;中高年级会讲解,悟出做人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使学生从小在朗朗的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班队会活动利用榜样激励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校刊文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教师与家长时刻注意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在思品课、班队活动以及其他课外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情境体验,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培育学生对父母、老师、伙伴、他人,对集体、祖国、社会、自然的爱心,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的道德认知在道德情感的激励下不断提升,进而变为行动的动力。

    (三)抓好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效益。

    师德和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诚实守信教育的效果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用饱满的热情真诚地赞美一切美的事物和现象,抨击各种不良的行为;要在以其广博的才学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自己的人格与正义融入一言一行中,用楷模的力量去引导学生,熏陶学生,启迪学生的道德觉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让每位教师以良好的师德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诚实守信的表率和模范。

    (四)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道德内化

    一滴水能折射阳光的七彩斑斓,举手投足可显示品德素养的高下优劣。诚实守信教育应见微知著,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从不说谎话、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明礼守纪、拾金不昧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以少先队组织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活动。

    1、召开“诚信从我做起”动员大会。号召全体师生诚实守信,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向全体师生提出课题要求。并向全体同学发出诚信倡议书。

    2、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结合,让有关诚信的优秀书籍浸润学生的心灵,做到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

    l

    1—6年级让学生收集并背诵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

    l

    3—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内容的手抄报制作比赛。

    l

    1—2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绘画比赛。

    l

    1—6年级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国旗下一分钟演讲。

    3、通过班队会等活动进行诚信教育。班队会课信息量更集中,也是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各班均举行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

    4、将诚信教育活动作为八荣八耻教育活动的有效延伸,提高德育的整体性。

    5、倡导班级每月评选“诚信之星”。学期末再从中评出学校“诚信之星”。并在校园进行宣传,形成榜样。

    6、将学生的诚信表现列入星级班队评选之中,让教育常规化,日常化。

    7、各班积极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8、各中队每学期都出一期“校园盛开诚信花”为主要内容的板报。

    9、各中队每学期评选优秀“诚信少年”。

    通过开展诚信活动,让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一个明理诚信的环境中,为他们人格完善奠定坚实基础。

    10、开展“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为了进一步在校园内创设诚信氛围,使广大师生树立诚信意识,提高文明素养,强化诚信观念,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扎实推进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结合2009年4月份第18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学校少先队联合丰泽区国税局开展了“诚信与税收”宣传活动。

    2009年3月31日星期二下午,全校师生上了同一个主题“诚信与税收”的班队课。队员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税收知识后,在自制的宣传单上绘画、创编广告语,孩子们用稚嫩的画笔描绘出了“诚信纳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美好生活”、“税收让社会更加和谐”的动人画面,发出了“今天小小宣传员,明天诚信纳税人”、“诚信纳税,幸福万家”、“依法索要发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倡议,号召身边所有人加入诚信纳税的队伍中,为建设和谐泉州尽一份力。

    八、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我们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系列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一)理论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诚信教育的一般性原则如下:

    1、主体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才会在主动参与教育活动中提高认识,把这项教育变为自身的需要,从而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阶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个体道德的发展是分阶段的连续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道德发展范畴,也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能否得到成人的奖励或惩罚。对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诚信教育时,勿需向他们讲过多的大道理,关键是帮助他们养成说实话、不撒谎的行为习惯。小学中年级的孩子常以一种“对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即“你怎样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你,你对我说谎,我也对你说谎”。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还发现,他们认为抄别人的作业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因为这样做并没有损坏别人什么。因此,对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要善于创造诚实守信的风气,并用事例向孩子讲明“诚信”对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意义。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会重视人际间的协调并有努力做个“好孩子”的倾向。在这一时期,我们要对孩子表现出的诚信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知道诚信对于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极具价值。

    3、示范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成人行为的示范性。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儿童表现出的最初的某些具有“诚信”性质的行为或是带有“欺诈”性质的行为多半可以在其生活环境中找到影响源。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父母和教师是儿童最早的模仿对象,他们的行为和诚信程度影响着儿童诚信行为的发生和发展。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的发展作用更大一些。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的代表而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教师与学生通常没有血缘关系)。另外教师在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如果教师的行为具有欺骗性,那么学生个体往往会认为整个社会是颇具欺诈性的不公正的社会,日后他们会把响应欺诈行为“回报”给社会。因此,要在学校树立诚信的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坚持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行为过程和行为结果是否正当合理。

    4、实践性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要让孩子直面真实性的道德冲突。只有当个体直接面临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矛盾和冲突,并切实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时,个体的诚信才能得到真实性成长。个体诚信发展直接动力来源于个体诚信发展的现有水平和他人或社会对其诚信水平的期望和要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而言,当个体直接面临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的矛盾和冲突时,往往要经历一个连续而有阶段的心理过程。个体诚信行为的发生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以个体诚信行为动机与行为报偿的权衡结果为基础。如果个体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得出放弃诚信可以不受处罚反而能获得可观报酬的经验时,那么即便个体具备诚信观念和诚信行为的动机甚至诚信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一部分个体也会选择放弃诚信。在诚信教育中,我们要合理运用学生社会活动和交往中的真实的带有冲突性的诚信情境。对于那些选择诚信行为,主动放弃既得利益的个体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为了获得某种行为结果而放弃行为过程合理性的带有欺骗性质的个体进行及时批评和纠正。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学生的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

    5、结果与过程并重原则。在诚信教育过程中,既要关注孩子行为的结果,又要关注孩子行为过程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个体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儿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时时刻刻受到他们所接触的成人社会的影响,而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又是社会文化传统积淀的结果。例如,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依据和重点是不同的。西方文化既重视行为结果的意义,又重视行为过程的正当性;而中国文化更关注行为结果,忽视或不关注行为过程和获取结果手段的道德意义。中国这种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对诚信问题的认识和评价。例如,中国人对孩子好坏、成功与否的看法多半是看重他们的最终学业成就。如果孩子在重大考试中通过作弊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家长或教师竟会给予默认甚至赞许。这种过分看重行为结果而忽视行为过程正当性的评价方式使得欺诈等非诚信行为有了被容忍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实践成果

    1、教师方面——积累经验、促进成长

    ①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了让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目标,学校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更新教育理念,使德育为首的观念深深扎根于教师的心灵。近两年来,我校教师围绕课题开设的公开课和撰写的论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洪纯红老师撰写的《关注生活性

    体现活动性

    彰显开放性——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探微》一文获福建省2010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二等奖,她执教的《买东西看什么》一课获泉州市2009年品生品社课堂优质课展评一等奖;陈淑贤老师执教的《说到就要做到》一课参加泉州市区《生活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研讨暨市直学校校级教研获得好评。

    ②积累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表明:我校采用行动研究法从学校管理、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和品德课及咨询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思路是正确的,既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整体的关注、促进了学生的诚信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又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教师们已能熟练地运用心理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融洽了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的整体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良好的校风校貌和成绩使我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2、学生方面——健全身心、塑造人格

    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小学阶段学生诚信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给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情感等都带来了明显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做到良好诚信行为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促进了良好校风、班风的形成,学校被评为福建省“文明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存在问题

    一方面,教育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学生的诚信心理和人格的发展;教师的素质会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我们的实验对教师自身的关注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诚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全员参与;并且应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今后设想

    一方面将继续开展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坚持以培育学生的诚信品格为己任,踏踏实实地进行课题研究,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诚实守信教育,为学生将来成为一位道德高尚的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者品格、能力、修养等方面的和谐提高,追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