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水力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0-11-13 12:31:1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水力学 实验 报告

     水力学实验报告 学 院: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第三组同学:

      姓 名:

      学 号:

      姓 名:

      学 号:

     姓 名:

      学 号:

     2015、12、25

     1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1、1 实验目的 1、掌握解析法及压力图法,测定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2、验证平面静水压力理论。

     1、2 实验原理

     作用在任意形状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P等于该平面形心处的压强p c 与平面面积A 的乘积: A p Pc , 方向垂直指向受压面。

      对于上、下边与水面平行的矩形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及其作用点的位置,可采用压力图法:静水总压力 P 的大小等于压强分布图的面积  与以宽度 b 所构成的压强分布体的体积。

     b P  

     若压强分布图为三角形分布、如图 3-2,则 H eb gH P31212  式中:e-为三角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底部的距离。

     若压强分布图为梯形分布,如图 3-3,则 2 12 12 12321H HH H aeab H H g P++)

     + (   式中:e-为梯形压强分布图的形心距梯形底边的距离。

      图 1-1 静水压强分布图(三角形)

     图 1-2 静水压强分布图(梯形) 本实验设备原理如图 3-4,由力矩平衡原理。

     图 1-3 静水总压力实验设备图 1 0L P L G   

     其中: e L L  1 求出平面静水总压力 10LGLP 

     1、3 实验设备

     在自循环水箱上部安装一敞开的矩形容器,容器通过进水开关 K l ,放水开关 K 2 与水箱连接。容器上部放置一与扇形体相连的平衡杆,如图 3-5 所示。

     20301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160? ?? ? ? ? ?K 2? ? ?? ?? ? ?? ? ?? ? ?? ? ? ? ? ? ? ?L 0? 3-5

     ? ? ? ? ? ?K 1 图 1-4 静水总压力仪 1、4 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用底脚螺丝调平,使水准泡居中。

      3、调整平衡锤使平衡杆处于水平状态。

      4、打开进水阀门 K 1 ,待水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关闭。

      5、在天平盘上放置适量砝码。若平衡杆仍无法达到水平状态,可通过进水开关进水或放水开关放水来调节进放水量直至平衡。

      6、测记砝码质量及水位的刻度数。

      7、重复步骤 4~6,水位读数在 100mm 以下做 3 次,以上做 3 次。

     8、打开放水阀门 K 2 ,将水排净,并将砝码放入盒中,实验结束。

     1、5 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

     1、有关常数记录: 天平臂距离 L 0 =

     cm,扇形体垂直距离(扇形半径)L=

     cm, 扇形体宽 b=

     cm,矩形端面高 a 0 =

     cm,3 3/ 10 0 . 1 cm kg = 

     2、实验数据记录

     压强分布形式 测次 水位读数 H(cm) 水位读数  0 00

     0a H a Ha Hh(cm) 砝码质量 m(g) 三角形分布 1

     2

     3

     4

     梯形分布 1

     2

     3

     3、实验结果 压强分布形式 测次 作 用 点 距 底部距离(cm) H hH h h H 23 作用力距支点垂 直 距 离e L L  1(cm) 实 测 力 矩(N·cm)0 0mgL M  实测静水总压 力(N)10LMP =实 理 论 静 水总 压 力(N)

     误 差(%) 三角形分布 1

      2

      3

      4

      梯形分布 1

      2

      3

      100%- 理论值实验值 理论值注:误差

     1、6 注意事项

     1、在调整平衡杆时,进水或放水速度要慢。

     2、测读数据时,一定要等平衡杆稳定后再读。

     1、7 思考题

     1、实验中,扇形体的其她侧面所受到的压力就是否对实验精度产生影响?为什么? 2、注水深度在 100mm 以上时,作用在平面上的压强分布图就是什么形状?

     3、影响本实验精度的原因就是什么? 2

     能量方程实验

     2、1 实验目的

     1、观察恒定流的情况下,与管道断面发生改变时水流的位置势能、压强势能、动能的沿程转化规律,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物理意义及几何意义的理解。

      2、观察均匀流、渐变流断面及其水流特征。

     3、掌握急变流断面压强分布规律。

     4、测定管道的测压管水头及总水头值,并绘制管道的测压管水头线及总水头线。

     2、2 实验原理 实际液体在有压管道中作恒定流动时,其能量方程如下 whgv pZgv pZ      2 222 2 2221 1 11 它表明:液体在流动的过程中,液体的各种机械能(单位位能、单位压能与单位动能)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由于实际液体存在粘性,液体运动时为克服阻力而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也就就是一部分机械能要转化为热能而散逸,即水头损失。因而机械能应沿程减小。

     对于均匀流与渐变流断面,压强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 Cpz   但不同断面的 C 值不同。

     图 2—1 急变流断面动水压强分布图 对于急变流,由于流线的曲率较大,因此惯性力亦将影响过水断面上的压强分布

     规律;

      上凸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3-7(a),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反,所以静 动p p  。

     下凹曲面边界上的急变流断面如图 2—1(b),离心力与重力方向相向,所以静 动p p  。

     2、3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 2—2 所示。

     ? ?? ?1 2 3 4 5 6 789CAB10? 3-8

     ? ? ? ? ? ? ?? ? 图 2—2 能量方程实验仪 2、4 实验步骤 1、分辨测压管与毕托管并检查橡皮管接头就是否接紧。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门,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关闭尾阀 K,检查测压管与毕托管的液面就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检查管路就是否存在气泡并排出。

     4、打开尾阀 K,量测测压管及毕托管水头。

     5、观察急变流断面 A 及 B 处的压强分布规律。

     6、本实验共做三次,流量变化由大变小。

     2、5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水力学实验报告 1、有关常数记录

     d 5 =

      cm, d 1 =

      cm。(d 5 即 d,d 1 即 D) 2.实验数据记录与计算(测压管高度单位为 cm) 测次 1 4 5 6 8 9 A 量筒内水的质量(g) 测量时间(s) 流量(m3 /s) 测压管液面高 总压管液面高 测压管液面高 总压管液面高 测压管液面高 总压管液面高 测压管液面高 总压管液面高 测压管液面高 总压管液面高 测压管液面高 总侧测压管高 外侧测压管高 中间测压管高 内侧测压管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力学实验报告 3、实验结果 (1)绘制测压管水头线与总水头线(任选一组)。

     ? ?? ?1 2 3 4 5 6 789CAB10? 3-8

     ? ? ? ? ? ? ?? ?

      (2)计算断面 5 与断面 2 的平均流速与毕托管测点流速。

     2、6 注意事项

     1、尾阀 K 开启一定要缓慢,并注意测压管中水位的变化,不要使测压管水面下降太多,以免空气倒吸入管路系统,影响实验进行。

     2、流速较大时,测压管水面有脉动现象,读数时要读取时均值。

     2、7 思考题

     1、实验中哪个测压管水面下降最大?为什么? 2、毕托管中的水面高度能否低于测压管中的水面高度? 3、在逐渐扩大的管路中,测压管水头线就是怎样变化的? 3 动量方程实验 3、1 实验目的

     1、测定管嘴喷射水流对平板或曲面板所施加的冲击力。

      2、将测出的冲击力与用动量方程计算出的冲击力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理解。

     3、2 实验原理

     应用力矩平衡原理如图 3—1,求

     射流对平面板与曲面板的作用力。

     力矩平衡方程:

     1GL FL ,LGLF1

     式中:F-射流作用力;L-作用力力臂;

      G 1 -砝码重量;L 1 -砝码力臂。

     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为   ) (1 1 2 2v v Q F   

     若令 11 2    ,且只考虑其中水平方向作用力,则可求得射流对平面板与曲面板的作用力公式为 ) cos 1 (     Qv F

     式中:Q-管嘴的流量;v-管嘴流速;  -射流射向平面或曲面板后的偏转角度。

     90 Qv     平时,F

      平F :水流对平面板的冲击力 135 (1 cos135 ) 1.707 1.707 Qv Qv F          平时,F

      180 (1 cos180 ) 2 2 Qv Qv F          平时,F

     3、3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 3—2,实验中配有090   的平面板与0180   及0135   的曲面板,另备大小量筒及秒表各一只。

     3、4 实验步骤

     1、测记有关常数。

      2、安装平面板,调节平衡锤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3、启动抽水机,使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此时,水流从管嘴射出,冲击平板中心,标尺倾斜。加法码并调节砝码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达到力矩平衡。记录砝码质量与力臂 L l 。

     4、用质量法测量流量 Q 用以计算 F 理 。

     图 3-1 动量原理实验简图

     5、改变溢流板高度,使水头与流量变化,重复上述步骤。

     6、将平面板更换为曲面板(0135   及0180   ),又可实测与计算不同流量的作用力。

     7、关闭抽水机,将水箱中水排空,砝码从杠杆中取下,实验结束。

     水箱水箱图3-2 动量原理实验仪开关杠杆砝码水准气泡平衡锤支点LL 1 3、5 实验数据记录

     相关常数:L=

      cm,管径 d=

      cm

     水 的 质量(g) 时 间(s) 流 量(L/s) 流 速(m/s) 砝 码 质量(g) 力 臂L 1 (cm) F 理

     (N) F 实

     (N)

     误 差(%) 090  

      0135  

      0180  

      3、6 注意事项

     1、量测流量后,量筒内水必须倒进接水器,以保证水箱循环水充足。

     2、测流量时,计时与量简接水一定要同步进行,以减小流量的量测误差。

     3、测流量一般测两次取平均值,以消除误差。

     3、7 思考题

     1、F 实 与 F 理 有差异,除实验误差外还有什么原因? 2、流量很大与很小时各对实验精度有什么影响? 3、实验中,平衡锤产生的力矩没有加以考虑,为什么?

     4 雷诺实验 4、1 实验目的

      1、观察层流与紊流的流动特征及其转变情况,以加深对层流、紊流形态的感性认识。

      2、测定层流与紊流两种流态的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3、绘制水头损失 h f 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对数关系曲线,即 v h f lg ~ lg 曲线,并计算图中的斜率 m 与临界雷诺数 Re k 。

     4、2 实验原理

     同一种液体在同一管道中流动,当流速不同时,液体可有两种不同的流态。当流速较小时,管中水流的全部质点以平行而不互相混杂的方式分层流动,这种形态的液体流动叫层流。当流速较大时,管中水流各质点间发生互相混杂的运动,这种形态的液体流动叫做紊流。

      层流与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规律也不同。层流的沿程水头损失大小与断面平均流速的 1 次方成正比,即0 . 1v h f  。紊流的沿程水头损失与断面平均流速的 1、75~2、0 次方成正比,即0 . 2 ~ 75 . 1v h f  。

      视水流情况,可表示为mfkv h  ,式中 m 为指数,或表示为 v m k h f lg lg lg   。

      每套实验设备的管径 d 固定,当水箱水位保持不变时,管内即产生恒定流动。沿程水头损失fh 与断面平均流速 v 的关系可由能量方程导出: fhgv pZgv pZ      2 222 2 2221 1 11 当管径不变,2 1v v  ,取 0 . 12 1   

     所以 hpZpZ h f       ) ( ) (2211  h  值可以由压差计读出。

     在圆管流动中采用雷诺数来判别流态:vd Re

     式中:v-圆管水流的断面平均流速;d-圆管直径;  -水流的运动粘滞系数。

      当 Re<Re k

     (下临界雷诺数)时为层流状态,Re k =2320;

      Re>Re k ’(上临界雷诺数)时为紊流状态,Re k ’在 4000~12000 之间。

     4、3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见图 4—1 所示。

     ? ?? ?? 4—1 ? ? ? ? ?? ?? ? ?? ? ?? ? K1 2 4、4 实验步骤

      (一)观察流动形态

      将进水管打开使水箱充满水,并保持溢流状态;然后用尾部阀门调节流量,将阀门微微打开,待水流稳定后,注入颜色水。当颜色水在试验管中呈现一条稳定而明显的流线时,管内即为层流流态,如图 1 所示。

      随后渐渐开大尾部阀门,增大流量,这时颜色水开始颤动、弯曲,并逐渐扩散,当扩散至全管,水流紊乱到已瞧不清着色流线时,这便就是紊流流态。

      (二)测定 v h f ~ 的关系及临界雷诺数

      1、熟悉仪器,测记有关常数。

      2、检查尾阀全关时,压差计液面就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3、将尾部阀门开至最大,然后逐步关小阀门,使管内流量逐步减少;每改变一次流量、均待水流平稳后,测定每次的流量、水温与试验段的水头损失(即压差)。流量 Q

     用质量法测量。用天平量测水的质量 m,根据水的密度计算出体积 V,用秒表计时间 T。流量TVQ  。相应的断面平均流速AQv 。

      4、流量用尾阀调节,共做 10 次。当 Re<2500 时,为精确起见,每次压差减小值只能为 3~5mm。

      5、用温度计量测当日的水温,由此可查得运动粘滞系数  ,从而计算雷诺数vd Re 。

      6、相反,将调节阀由小逐步开大,管内流速慢慢加大,重复上述步骤。

     4、5 实验数据记录 1、有关常数 管径 d=

      cm,水温 T=

      °C。

     2、实验数据及处理 测次 质量 m(g) 时间 t(s) 流量 Q(cm 3 /s) 雷诺数 流速(m/s) h  (cm) 1

      2

      3

      4

      5

      6

      7

      8

      9

      10

      3.绘制水头损失 h f 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对数关系曲线,即 v h f lg ~ lg 曲线,并计算图中的斜率 m 与临界雷诺数 Re k 。(用方格纸或对数纸)

      4、6 注意事项

      1、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水箱内的水头稳定。每变动一次阀门开度,均待水头稳定后再量测流量与水头损失。

      2、在流动形态转变点附近,流量变化的间隔要小些,使测点多些以便准确测定临界雷诺数。

     3、在层流流态时,由于流速 v 较小,所以水头损失 h f 值也较小,应耐心、细致地多测几次。同时注意不要碰撞设备并保持实验环境的安静,以减少扰动。

     4、7 思考问题 1、要使注入的颜色水能确切反映水流状态,应注意什么问题? 2、如果压差计用倾斜管安装,压差计的读数差就是不就是沿程水头损失 h f 值?管内用什么性质的液体比较好?其读数怎样进行换算为实际压强差值? 3、为什么上、下临界雷诺数值会有差别? 4、为什么不用临界流速来判别层流与紊流? 5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5、1 实验目的

      1、掌握测定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 的方法。

      2、将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实测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观察管径突然扩大时旋涡区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她各种边界突变情况下的测压管水头线的变化情况。

     5、2 实验原理

     由于边界形状的急剧改变,主流就会与边界分离出现旋涡以及水流流速分布的改组,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单位重量液体的能量损失就就是局部水头损失。

      边界形状的改变有水流断面的突然扩大或突然缩小、弯道及管路上安装阀门等。

     局部水头损失常用流速水头与一系数的乘积表示: gvh j22  式中:  -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也叫局部阻力系数。系数  就是流动形态与边界形状的函数,即 ) (Re,边界形状 f   。一般水流 Re 数足够大时,可认为系数  不再随Re 数而变化,而瞧作一常数。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目前仅有突然扩大可采用理论分析。并可得出足够精确的结果。其她情况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  值,也可以通过查找经验公式来确定  值。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可应用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及连续方程联合求解得到如下公式: 21222212)

     =(  AAgvh j   212121112)

     =(AAgvh j    

     式中:A l 与v 1 分别为突然扩大上游管段的断面面积与平均流速;A 2 与v 2 分别为突然扩大下游管段的断面面积与平均流速。

     5、3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及各部分名称如图 5—1 所示。

     ? ?? ?? 5—1 ? ? ? ? ? ? ? ? ?? ?? ? K1 2 3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 192021 22 23 5、4 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有关常数。

     2、检查各测压管的橡皮管接头就是否接紧。

     3、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阀门,使水箱无水,并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4、检查尾阀 K 全关时,测压管的液面就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5、慢慢打开尾阀 K,使流量在测压管量程范围内最大,待流动稳定后,记录测压管液面标高,用体积法测量管道流量。

     6、调节尾阀改变流量,重复测量三次。

     5、5 实验数据记录

     水力学实验报告 1、有关常数记录 D=

      cm,d=

      cm。水温 t=

     、 要求测量 90°弯管的曲率半径 R=____cm。

     2.实验数据记录 测次 水的质量m(g) 时间 t(s) 1 点测压管高(cm) 3 点测压管高(cm) 4 上点测压管高(cm) 13 侧点测压管高(cm) 14 点测压管高(cm) 16 点测压管高(cm) 17 点测压管高(cm) 18 点测压管高(cm) 19 点测压管高(cm) 20 点测压管高(cm) 21 点测压管高(cm) 1

     2

     3

     4

     5

     6

     7

     8

     水力学实验报告 3、实验结果 测次 突然扩大 突然缩小 90°弯头 实

      理

     误差(%) 实

      理

     误差(%) 实

      理

     误差(%) 1

     2

     3

     4

     5

     6

     7

     8

     5、6 注意事项

     1、实验必须在水流稳定后方可进行。

      2、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系数时,应注意选择相应的流速水头;所选量测断面应选在渐变流断面上,尤其下游断面应选在旋涡区的末端,即主流恢复并充满全管的断面上。

     5、7 思考题

     1、试分析实测 h j 与理论计算 h j ,有什么不同?原因何在? 2、如不忽略管段的沿程损失 h f ,所测出的  值比实际的偏大还就是偏小?在工程中使用此值就是否安全?

      3、在相同管径变化条件下,相应于同一流量,其突然扩大的  值就是否一定大于突然缩小的  值? 4、不同的 Re 数时,局部水头损失系数  值就是否相同?通常  值就是否为一常数? 6 文德里流量计及孔板流量计实验 6、1 实验目的

     1、了解文德里与孔板流量计测流量的原理及其简单构造。

     2、绘出压差与流量的关系,确定文德里流量计与孔板流量计的系数  。

     6、2 实验原理

     文德里流量计就是在管道中常用的流量计。它包括收缩段、喉管、扩散段三部分,由于喉管过水断面的收缩,该断面水流动能加大,势能减小,造成收缩段前后断面压强不同而产生的势能差。此势能差可由压差计测得。

     孔板流量计原理与文德里流量计相同,根据能量方程与连续方程以及等压面原理可得出不计阻力作用时的文德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流量计算公式: Q K h 理 = 式中 2 24 424D dK gD d  1 21 21 21 2 3 4( ) ( )h hp ph z zh h h h            (文德里)孔板

      根据实验室的设备条件,管道的实测流量 Q 实 可由体积法测出。

     在实际液体中,由于阻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德里流量计(或孔板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流量 Q 实 一般比 Q 理 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测流量与理想流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称为流量系数,即理实QQ 

     6、3 实验设备 实验设备与各部分名称如图 6—1 所示。

     ? ?? ?? 6—1 ? ? ? ? ? ? ? ? ? ? ? ?? ?? ? K? ? ? 6、4 实验步骤

     1、熟悉仪器,记录有关数据。

      2、启动抽水机,打开进水开关,使水进入水箱,并使水箱水面保持溢流,使水位恒定。

     3、检查尾阀全关时,压差计的液面就是否齐平,若不平,则需排气调平。

      4、调节尾阀 K,依次增大流量与依次减小流量。量测各次流量相应的压差值。共做 10 次。流量 Q 用体积法测量。用量筒量测水的体积 V,用秒表记录时间 T。流量TVQ 实。

     6、5 实验数据记录 1、相关常数:D=

     cm;喉管 d=

     cm。孔口 d=_____cm,水温 t=____℃。

     测次 压差 h  (mm) 水的质量(g) 时间(s) 实Q

     理Q

     

     1 孔口

      文德里

     2 孔口

      文德里

     3 孔口

     文德里

     4 孔口

      文德里

     5 孔口

      文德里

     2、绘出压差与流量的关系曲线(两条曲线可以画在一张图上)。

     6、6 注意事项 1、改变流量时,需待开关改变后,水流稳定之后(至少需 3~5 分钟),方可记录。

     2、当管内流量较大时,测压管内水面会有波动现象。可读取波动水面的最高与最低读数的平均值做为该次读数。

     6、7 思考题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