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残疾人励志故事2020合集

    时间:2020-11-19 10:09:4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残疾人 合集 励志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5 篇合集

     目

     录

     1、著名残疾人励志故事 2、残疾人的故事 3、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4、残疾人励志故事 5、经典残疾人励志故事

     著名残疾人励志故事

     篇一:残疾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三)图文介绍著名残疾人尼克·胡哲的励志人生

     尼克·武伊契奇(Nick Vujicic),我们习惯叫他尼克·胡哲,1982 年 12 月 4 日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塞尔维亚裔澳大利亚籍基督教布道家,‚没有四肢的生命‛(Life Without Limbs)组织创办人、著名残疾人励志演讲家。他天生没有四肢,但勇于面对身体残障,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他的脸上永远是自信的微笑,他的眼睛闪烁着动人的神采,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再大的困境都能超越,只要用心爱自己和这个世界。尼克说:‚现在就算你用百万元来引诱我,叫我长出手脚,我也不会考虑‛尼克打出生时就没有四肢,只有躯干和头,就像一尊残破的雕像。这幅模样甚至连他的父母都无法接受。可想而知,这样的躯体给尼克造成了多大的困难。他所能利用的身体部位,只有一个长着两根脚趾的小脚,被他妹妹戏称为‚小鸡腿‛,因为尼克家的宠物狗曾经误以为那个是鸡腿,想要吃掉它。尼克不能走路,不能拿东西,并且总要忍受被围观的耻辱。这一度使他非常消沉,以至于想要在浴缸里淹死自己。还好,他在最后一刻,脑海中浮现出父母在他坟前哭泣的样子,于是他放弃了。这是他最正确的选择。活下来,使他有机会看到,原来他的人生有着无尽的希望。尼克秉持着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告诫自己永远不要放弃。他虽然没有健全的四肢,但是有一幅好口才,和一个聪明的大脑。他总是用无比轻松的语调来调侃自己的经历,他永远不在意别人讶异的眼光,并且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而事实上,他确实做到了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他成了一名全球知名的励志演说家。在尼克 19 岁的时候,他打电话给学校,推销自己的演讲。在被拒绝 52 次之后,他获得了

     一个 5 分钟的演讲机会和 50 美元的薪水。从此,他的演讲生涯开启了序幕。他嗓音富有磁性,思路清晰,语言幽默,最关键的,他有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与别人分享,给所有人坚持下去的力量。在多年磨练当中,他具备了异常坚韧的心智和丰富的阅历。这些精神上的素养完全弥补了肉体上的缺陷,帮助尼克超越了健全的大多数人,取得非凡的成就。

     ‚有人问我,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生命斗士尼克·胡哲于 2012 年 2 月 12日与宫原佳苗(Kanae Miyahara)结为夫妇,他们的结合见证了上帝的信实和婚姻的美好,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迫不及待在尼克的脸书留言,为一对新人送上祝贺和感恩的字句,留言中也有用中文、日文及西班牙文等语言。天生没有四肢的尼克·胡哲,曾在澳洲、美国、加拿大、中国(内地、香港、台湾)新加坡、南非、哥伦比亚、印度等25 个国家和地区分享自己的经历。虽然他没有拥有健全的四肢,但他认为拥有一个健全的心灵、来自信仰的力量比什么都更重要。他的演说激励了无数的生命,让听众们知道上帝创造我们每一个都有美好的旨意。而且即使我们的生命有诸多限制,但‚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尼克在演说中曾表示盼望将来能找到一个神所为他预备的妻子,如今他的美梦实现了,对很多粉丝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

     鼓舞,也是情人节前夕一份独特的礼物。当‚无肢勇士‛尼克喜得贵子的喜讯传开后,全球粉丝纷纷为他送上诚挚祝福。1、上帝在我生命中有个计划,通过我的故事给予他人希望。2、人生最可悲的并非失去四肢,而是没有生存希望及目标!人们经常埋怨什么也做不来,但如果我们只记挂着想拥有或欠缺的东西,而不去珍惜所拥有的,那根本改变不了问题!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我们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3、人生的遭遇难以控制,有些事情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可以阻止的。你能选择的不是放弃,而是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生活。

     4、你不能放弃梦想,但是可以改变方向,因为你不知道在人生的拐角处会遇到什么。5、即使是我生命中最糟糕的事情,对于别人依然有着非凡的意义。6、没手,没脚,没烦恼。

     7、如果你失败了,再站起来。8、如果发现自己不能创造奇迹,那就努力让自己变成一个奇迹。9、态度决定高度。10、失败不可怕,要继续尝试。

     篇二:张海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1955 年 9 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玲玲是她的小名。5 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1960 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她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跌倒了。从此,双腿丧失了知觉,张海迪也丧失了关于腿的记忆。童年时许多生活场景,她都清晰记得,独独不知道腿是怎么活动的,人走路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张海迪当年不知道自己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非常难治。5 年中,她做了 3 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 6 块,最后高位截瘫。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张海迪,只能整天卧在床上。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 27 岁。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校,终于有一天张海迪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对妈妈说:‚妈妈,我要上学!‛可是因为自己的生活不能自理,所有的学校都不接收。

     病情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张海迪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

     

     对张海迪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聪明、好学的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没有考试和考试中的竞争,全靠着自己。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学完了。但是很难哪,得走不少弯路,多耗费很多时间。一道算术题,她做 12遍,得出的竟是 12 个答案!她本来就不喜欢算术,得啦,丢开不学算了!可是不行,硬着头皮也得学会它。第 13 次终于算对了。努力是加倍的,可是成功的喜悦也是加倍的呀。于是,她的学习自觉性、学习乐趣与生活的意志,还有思维能力,便随着知识一起增长起来了。

     1970 年 4 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亲张坦夫、 母亲毕江娇,坐着一辆大卡车,来到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起初,张海迪感觉农村非常陌生,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也十分艰苦。但是,在那些淳朴的村民身上,张海迪很快感到了更真、更朴素的爱。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体温表、听诊器、人体模型和药物,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画上了红红蓝蓝的点儿,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书上写着怎么样进针,可以在白菜疙瘩上、在萝卜上。在白菜疙瘩上进了几天以后,就在自己身上(进针),我觉得医生就是要这样,首先要自己感觉。有人问我说,海迪是不是你的腿没有知觉,你的胸以下没有知觉,你在自己身上扎针不痛苦啊?我说恰恰相反,我最开始针灸的时候,是扎自己最疼的地方,比如向包括脸上的穴位,包括印堂穴,扎了以后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要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 1 万多人次。‚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我给别人当医生,我也给自己当医生。15 岁在农村的时候,我生了褥疮,晚上点着小油灯,对着镜子,我把自己身上溃烂的肉剪掉——所以,现在最怕听的就是剪刀的声音。‛ 当年,张海迪作为一名待业青年,也曾有过自卑感。‚1 年多的时间里,我四处报名,八方写信,常常在招工单位的门口一待就是半天。我真想能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我。在别人眼里,我是一个废人。‛于是,当年,张海迪想到过自杀。

     1974 年 7 月 14 日,张海迪趁父母出工,收拾好东西,写好遗书,说自己不愿做沸腾生活的旁观者,然后一次性吃了 30 片冬眠灵,又给自己打了 6 支冬眠灵。在静静地躺在那儿等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张海迪忽然想到了尚楼村的乡亲们,真舍不得离开他们;又想到了保尔在海淀公园自杀的情景,他也绝望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懦弱

     和病残,成了生活的强者。想到这些,张海迪挣扎着爬起来。可药物起作用了,爬不起来了。于是,她拼命地喊:‚快来人啊,救救我,救活我吧!‛ 经过五六天的抢救,张海迪终于苏醒过来。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医生护士,她惭愧极了,对大家说:‚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勇敢地生活下去。死,也要在大笑中死去。‛ 日后,曾有记者问张海迪:如果你能拥有第二次生命作为一个健全的人,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张海迪说:‚假如我能再有一次生命,我会实现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当一个医生,这也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我 15 岁时就自学医术给乡亲们治病,但没有机会真正穿上白大褂当一名白衣天使。‛ 后来,她随父母迁到县城居住,一度没有安排工作。她从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中受到鼓舞,从高玉宝写书的经历中得到启示,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她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写日记、读小说、 背诗歌、 抄录华章警句,还在读书写作之余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认准了目标,不管面前横隔着多少艰难险阻,都要跨越过去,到达成功的彼岸,这便是张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来一瓶进口药,请她帮助翻译文字说明,看着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张海迪

     便决心学习英语,掌握更多的知识。从此,她的墙上、桌上、灯上、镜子上、 乃至手上、 胳膊上都写上了英语单词,还给自己规定每天晚上不记 10 个单词就不睡觉。家里来了客人,只要会点英语的,都成了她的老师。经过七八个年头的努力,她不仅能够阅读英文版的报刊和文学作品,还翻译了英国长篇小说《海边诊所》,当她把这部书的译稿交给某出版社的总编辑时,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志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并热情地为该书写了序言——《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当初,为了给张海迪治病,母亲变卖了手表、衣服等物品,还欠了一身的债,从无怨言,默默地尽着母亲的神圣义务。尽管家里穷,但父母总是尽最大努力满足她的要求。凡张海迪喜欢的书,不管花多少钱,跑多远的路,父母总要想方设法给她买到。生日或节假日,书成了父母送给她的最佳礼物。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后来还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1 年,张海迪获莘县广播局先进工作者称号,这年 12 月《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张海迪的事迹; 1982 年,张海迪获聊城地区‚模范共青团员‛和‚三八红旗手‛称号……

     今天,张海迪总在说,人就得有勇气与生活中的不幸抗争。人的一生总会有坎坷,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张海迪喜欢豪言壮语,因为她将自己的生活与座右铭式的豪言壮语融合在了一起。

     篇三:身残志坚的 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 发表日期:

     2013-12-01 13:36 来源:80 后励志网 编辑:80 后 点击:199142次 文章标签: 名人故事励志故事身残志坚 文章导读: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包括中国励志人物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励志故事和贝多芬,霍金,凯勒的励志故事等外国名人故事。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有哪些?分享一些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和励志故事,中国励志人物里,华罗庚,张海迪,桑兰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而在外国名人故事里,贝多芬,霍金,凯勒的励志故事也让我们 80 后一代懂得,什么叫坚强,一起来看看这些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 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 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 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 1931 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 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5 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 年 3 月 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 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

     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 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 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 年入选日本 NHK"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1998 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 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 1981 年 2 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 6 年的轮椅时光。

     1998 年 7 月 21 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

     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 12 岁开始作曲,14 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 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 28 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 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

     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 年 3 月 26 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 57 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 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 1988 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 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海伦?凯勒(Helen Adams Keller,1880 年 6 月 27 日~1968 年6 月 1 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

     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她在 19 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 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 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最后于 1904 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

     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 1902 年 4 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残疾人的故事

     篇一:残疾人的故事

      篇一:残疾人励志小故事

     残疾人励志小故事 他是天生的侏儒,身高只有 100 厘米。

     1962 年 12 月 28 日,他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他的到来不仅没给家里带来欢乐,反而给父母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家里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他患上了罕见的‚成骨发育不全症‛,

     这种病人体内钙质无法固定在骨骼上,因此骨头有如玻璃般易碎,也就是俗称的‚玻璃娃娃‛。

     他的父亲擅长吉他和电子风琴,受家庭的影响,他还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7 岁那年,他在电视上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的地步,向父亲提出自己也想要一台钢琴,父亲满足了他的要求。

     但是,一个手脚无力,行动不便的人,要想学习钢琴谈何容易。每次他都要依靠别人抱着才能上下钢琴座。有一次,父亲刚把他抱上座位,有事临时出去了,他一不小心,从座位上摔了下来,脚被摔成了骨折。

     心疼他的父亲建议他学点别的,可是他死活不同意,就认定了钢琴。无奈之下,父亲想出办法,在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使他的脚较容易牵动钢琴踏板。虽然如此,他还是在练琴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意外的情况,以致于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但他却不管不顾,凭着顽强的毅力,近乎疯狂地练琴,这一练就是五年。

     他 13 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的父亲获悉一个剧团急需招聘一个丑角兼配角,觉得他很适合,于是送他去了。剧团内有一个名叫布鲁内的小号演奏家,在跟他合作几次之后,发现他在钢琴方面有着特殊的悟性,就推荐给打击乐演奏家洛马诺重点培养。在两位音乐

     家的悉心培养下,15 岁时,他推出了个人的第一张专辑《闪光》。优美的曲子震撼人心,轰动法国音乐界,使他一夜之间成为‚巨星‛。

     他第一次公开演出时,先是在台前离观众最近的地方,站了足足3 分钟。最后,他笑着问:‚都看够了吧?‛在全场发出会意地笑过之后,才开始表演。听完他的演奏,观众被他的音乐震憾了,先是短暂的沉默,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事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先站三分钟,他说:‚很多人是因为好奇我的身材才来的,先让他们看个够,才会仔细听我的演奏,才能看到我灵魂的高度。‛ 置身于神奇的音乐世界中,他忘却了残缺肢体带来的痛苦,变得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对于取得的成绩,他仍然不满足,坚持每天练琴的时间增加到 11 小时,每年的独奏音乐会超过 180 场。有时,超负荷的训练量甚至令他的指骨折断,他也在所不惜。他的钢琴越弹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1987 年,他推出的另一张专辑《乐曲》,成为他音乐行程中决定性的转折,让成为世界级钢琴大师,他的足迹遍及纽约、米兰、东京、巴黎等著名音乐城市。所到之处,都是一片赞誉之声。这时,所有人都已经不再对他的奇特身材好奇了,而是带看钦佩的心在仰望他灵魂的‚高度‛。

     然而,再伟大的人物也有沉浮之时。自《乐曲》出版后,他的事业开始落入低潮,因为焦急,有一次甚至晕倒在酒吧的阶梯上。苏醒

     过来后,他说:‚我的骨头那么脆弱,这次却竟然一点伤都没有。我告诉自己:时间还没到,上帝还不想让我去死。‛ 乐观的心态让他对未来仍充满信心,坚持每天练琴 11 小时以上。果然,过了不久,他的事业又迎来了辉煌的时刻,不仅签约了新的唱片公司,而且出的唱片一张比一张好,广受欢迎。尤其是与另一名法国爵士乐手格拉贝蒂合作的唱片销售量突破 10 万张。

     有人曾经问他成功秘诀,他引用一位哲人的话说:‚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优秀和缺陷并存。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上帝特别偏爱它的芳香,而我就是那个格外芳香的苹果。‛ 1999 年 1 月,他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年仅 36 岁,他留给人间最后的一句话是:‚如果我真的高大,那是矮小成全的!‛ 他就是法国的贝楚齐亚尼,世界钢琴史上最著名的侏儒,一个乐观向上,勇于接受命运的挑战,克服身体的巨大障碍,奏出人间最美妙乐章的残疾人。他的身材虽然矮小,但他灵魂的高度,足以让世人仰视

      篇二: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残疾人的励志故事 杨佩,女,汉族,1990 年生,肢体残疾,陕西省平利县人。9 岁时遭高压电击,虽然失去双臂,但始终乐观向上,不向命运屈服。如今小杨佩跟随母亲远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待有了一笔钱后,要继续学习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她特别喜爱唱歌、跳舞,希望将来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残疾人艺术团。

     家住在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兴隆镇蒙溪街村的杨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变压器放在村中央,孩子们来来往往总喜欢拉着高压线线杆的斜拉线玩,9 岁那年,一天吃过午饭上学去的她走到变压器前时,习惯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线,但她没有想到这次斜拉线已经松开并碰上了高压线。

     命运在一瞬间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截肢对于还没开启自己绚丽人生的她来说,意味着学业的废弃和生活的无着。

     从那以后,家里更困难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亲带着弟弟留在家里,而母亲带着她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没了手,连自己的生活都很难自理,更不用说打工赚钱了。小杨佩自己慢慢练以脚代手,练就了一双灵活的双脚。但现实又实在是太残酷,没有一家单位肯接纳无手的杨佩,无奈之下,她选择了乞讨的生活。

     杨佩很清楚残疾人要自立,必须先要自强、自信。自强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如果没有专长,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迟

     早也会被淘汰。她想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努力学习、钻研,使自己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她现在的乞讨是在聚资,她的梦想是攒够了钱,去完成自己的学业,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识,做一个残而不废的人。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跳舞,她的梦想是做一个艺术家,一个无臂的舞蹈家。

     杨佩从未失去对生活的梦想并坚信能从逆境中熬过来。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边的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她又是不凡的,能够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华,哪怕乞讨,也是为了飞翔汤展中——美术学院研究生 汤展中,男,汉族,1981 年生,肢体残疾,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人,现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在读,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先天性无双臂,以足代手,生活、书法、作画,1993 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残疾少年成才奖‛,1996 年获联合国教科文颁发书画作品优秀奖,1997 年着有《双脚与人生》一书,引起全国的关注。1999 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 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

     一出生就被认为是‚怪物‛,因为他的双臂只有十多厘米长,并且软弱无力,上面连着两只各长了 3 根手指的小手掌。然而他在成长中凭借毅力用口和脚作画,竟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并成为该省第一位残疾研究生。其口书、足书作品获省、国家级大小奖项20 余次、国际奖 2 次;他还是中国百名好儿童好少年奖与全国残疾

     少年儿童成才奖获得者。1997 年着的《双脚与人生》一书轰动全国。他,就是无臂书画家汤展中。

     汤展中与书法结缘,缘于一次偶然。一天,哥哥放学回家后,用毛笔写描红作业。他觉得很好奇,跑到厨房,用脚夹了块小木炭,在地上学哥哥写字。这一幕,让刚干完农活回来的父亲看到了,父亲想:乡下人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喜欢写对联,何不训练儿子练好书法,以后靠卖这换口饭吃。

     转眼间,汤展中到了上学年龄,父亲带着他去小学报名,学校却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并没有放弃,第二天又去找校长说情,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进了学校。二年级暑假时,汤展中被推荐进县城的暑假书画学习班。报名时,他当场用脚夹着毛笔写了一首诗,把接待的老师看得目瞪口呆。此后,老师开始教他用右脚练习书法。汤展中先是用脚趾夹笔,从夹不住到夹得脚趾都红肿;上课的时候,不管天多冷,一双脚都露在外面;写字时一直弯着腰,背部的酸痛是家常便饭??半年后,他硬是用脚写出一笔工整漂亮的字。

     后来,他听说用嘴含笔也能写字画画,便自己练起来。刚开始,口水流得到处都是,牙齿也麻麻的。但他没有放弃,时间一长,嘴巴成了第二书画手段。为了挣学费,他每个寒暑假都到桂林市一些旅游区为游客写书法,一个假期下来,学费、生活费都解决了。

     上高中后,汤展中更是把卖作品的区域扩大到上海、广州、深圳,乃至全国。他自豪地说:‚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我和哥哥的学费,都是卖作品赚的,为了赚钱,已经好几个年头没在家里过年了。‛汤展中在潜心研习书画的同时,并没有落下学习。1999年,他如愿考上了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4 年后,又顺利考上了该校国画专业的研究生。2005 年 8 月,汤展中在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时,被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相中,成为该团的一名演员和行政工作人员。现已成为中国残疾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和南宁一所特教学校兼职老师。

     成功后的汤展中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忘记广西的残疾人朋友,总想为残疾人群体做点什么。他成了南宁市舍得残疾人职业学校的一名兼职老师,一有空,就去教学生绘画。他收了 4 名盲人学生和 4 名健全人学生,教他们画国画。他说:‚教盲人绘画很需要耐心,我自身又是个残疾人,困难重重,但我会克服困难,尽量把他们教好。‛汤展中追求的不只是饱暖的生活,也不只是幸福的感受,他要追求一种境界。他正在努力的愿望是漂洋过海去英格兰,把残疾人书画事业发展到国外,挑战人生的一座新的高峰篇三: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图片上这个人叫谢增阔,是一个残疾青年,出生于河北省辛集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谢增阔自幼喜欢绘画,16 岁开始自学写意花鸟。谢增阔刚开始学的是人物素描,但是由于他的手有残疾,没有老师和

     资料,所以他画了几个月什么也没画成。于是谢增阔改学了国画。一个正常的人学国画非常容易,几个星期就可以学会,而作为一个残疾人学国画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谢增阔刚开始学国画的时候手抖的非常的厉害,根本就画不出一张完整的作品,那个时候谢增阔为了拿笔是手不再斗,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拿笔画画。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谢增阔终于画出了自己的第一幅作品【牵牛图】,也就是这幅画给了谢增阔学国画的信心和希望。经过几年的学习和研究,谢增阔终于创作出了自己的作品。谢增阔说‚我学会的不仅仅是国画,更多的是国画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作画如做人,如果一个人的心态能够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能够和天地万物融合成一体,那他的作品一定是超凡脱俗的。‛ ‚我不是一个花匠,因此我画的不是技法,更不是画工,我也不是书法家,因此我的字从来没有规矩过,我更不是一个画家,我而是一个喜欢用笔墨来表达人生、为人处事和生活情趣的一个人。‛ 谢增阔给自己起笔名 ‚疾人、心不疾‛,意思是‚人疾心不疾‛ 谢增阔无师无派,其作品独具风格。

     篇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

     1.海伦·凯勒(Helen Keller 1880 年 6 月 27 日-1968 年 6 月 1日),19 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2.斯蒂芬·威廉·霍金,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 47 年,是因为他在 21 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1973 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3.海迪,1955 年秋天在济南出生。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

     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张海迪得到了两个赞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1983 年海迪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毅力克服病痛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中引起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韩国出版。

     4.桑兰,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 年进入国家队,1997 年获得全国跳马冠军,1998 年 7 月 22 日,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表现出顽强意志,在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并成为 2008 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 2008 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5.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1770-1827)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 ‚乐圣‛。贝多芬晚年失聪,1 次,他哭着说:‚为什么上帝让我耳聋?为什么让别人欣赏我的音乐,却不让我欣赏。?‛但到最后他明白了:上帝让他耳聋,是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专心让自己用心灵听那美妙的生音(音乐)。1 次,贝多芬坚定的要求自己

     上台指挥音乐。指挥完后,他以为自己失败了,表情很惭愧,1 个团员请他转过身来,他就发现观众掌声那么热烈。贝多芬坚信音乐是上帝的声音,音乐家是离上帝最近的人,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为您打开一扇窗。

     6.人靠说书弹弦谋生,老者是师傅,幼者是徒弟。徒弟整天唉声叹气,也无法学好手艺。因为眼盲,他甚至常常失去生活的勇气。一天,师傅病了,在临终前,他对徒弟说:‚我这里有一张复明的药方,我将它封进你的琴槽中,当你弹断 1000 根琴弦的时候,你才能取出药方。记住,你弹断每一根弦子时必须是尽心尽力的。否则,再灵的药方也会失去效用。‛徒弟牢记师傅的遗嘱,他一直为实现复明的梦想而弹弦不止。

     50 年过去了,徒弟已皓发银须,一声脆响,徒弟终于弹断了第1000 根琴弦,他直向城中的药铺赶去。当他满怀期望地等着取回草药时,掌柜的告诉他,那是一张白纸。他明白了师傅的用意,他学到了手艺,这就是药方,有了手艺他就有了生存的勇气。他努力地说书弹弦,成了名艺人,受人尊敬。直到 95 岁高龄时,他才抱着三弦含笑告别人世。

     花儿美,草儿俏,你我看了齐欢笑。

     1 环境保护儿歌一:

     小小口香糖,健齿保健康。谁都喜欢我,吃了别扔我。

     小纸包包好,环境保护好。你,我,大家这样做,美好的环境等着我 环境保护儿歌二:

     叮叮叮,环保行动开始啦! 纸盒,瓶罐、包装纸,纷纷登场显其功。

     漂亮的‚外衣‛我来做,强壮的‚身体‛我来当。

     开发我们的小小手,变废为宝乐趣多! 环境保护儿歌三:

     花儿美,草儿俏,你我看了齐欢笑。不摘花,不踏草,环境才能更美好。

     树儿密,叶儿茂,树下游戏真热闹。不砍树,不采叶,空气清新心情好。

     蝶儿飞,鸟儿叫,舞姿翩翩多逍遥。不捕蝶,不捉鸟,欢乐舞蹈一起跳。

     废纸屑,瓜果皮,随手乱丢可不要。垃圾桶,对你笑,赶快让他吃个饱。

     清清水,欢乐流,随手关掉水龙头。校园越来越美好,你欢笑来我欢跳。环境保护儿歌四:

     蓝色一片天,绿色在身边。看见小垃圾,伸手又弯腰。

     捡起小垃圾,扔进垃圾箱。环抱最重要,同学要记牢。

     环境保护儿歌五:

     供氧气,挡风沙,花草树木功劳大。乱砍伐,勤劝阻,爱绿护绿放光华。

     废电池,要回收,决不扔进河里头。清清水,进万家,舒心洗来放心用。

     一次性,我不用,满眼垃圾多可怕。菜篮子,拎手上,买菜不用塑料袋。

     爱地球,地球爱,环保精神传万代。

     环境保护儿歌六:

     小草青青柳叶新,损坏小草可不行。见到废纸伸伸手,乱扔乱丢可不行。

     小草也要睡大觉,惊动小草可不好。大家都来护环境,环保工作就做好 环境保护儿歌七:

     小小塑料袋,自己随身带,废纸果皮牛奶盒,先用它来装, 看到大的垃圾桶,再往里面放,爱护家庭爱家园,大人小孩都健康。

     环境保护儿歌九:

     蓝色一片天,绿色在身边。看见小垃圾,伸手又弯腰。

     捡起小垃圾,扔进垃圾箱。环抱最重要,同学要记牢。

     环境保护儿歌十:

     供氧气,挡风沙,花草树木功劳大。乱砍伐,勤劝阻,爱绿护绿放光华。

     废电池,要回收,决不扔进河里头。清清水,进万家,舒心洗来放心用。

     一次性,我不用,满眼垃圾多可怕。菜篮子,拎手上,买菜不用塑料袋。

     爱地球,地球爱,环保精神传万代。小草青

     青柳叶新,损坏小草可不行。

     见到废纸伸伸手,乱扔乱丢可不行。小草也要睡大觉,惊动小草可不好。

     大家都来护环境,环保工作就做好。

     2 篇三:残疾名人的励志故事

      征服残疾的巴雷尼--对峙 巴雷尼小时刻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本身的沉痛。她想,孩子当今最须要的是役使和支持,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离开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自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本身的双腿,在人生的路线上果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同意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往后,妈妈只消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屡屡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光要言传,还要身教。假使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商榷支持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上去,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熬炼商榷。

     体育熬炼填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未便。母亲的样品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毕竟承担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吃苦进修,进修收效一直在班上压倒元白。末了,以优异的收效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盘精神,勉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末了,毕竟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史蒂芬?霍金 史蒂芬?霍金 (Stephen Hawking) 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刚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这种渴望驱使他攻读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 1988 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

     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忙,连阅读也要别人替他把每页纸摊平在桌上,让他驱动著轮椅逐页去看。

     霍金一生贡献於理论物理学的研究,被誉为当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时间简史》及《黑洞与婴儿宇宙以及相关文章》。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张海迪 张海迪(zhāng hǎi dí),女,汉族,1955 年 9 月出生,山东文登人,当代女作家。1982 年 12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 9 月参加工作,吉林大学哲学系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肢体残疾。曾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历任山东莘县城关医院医生、广播局无线电修理工,济南市

     文联创作室创作员,山东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创作员,中国残联第一、二、三届主席团委员,第三届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08 年 11 月 13 日,中国残联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

     张海迪 5 岁时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时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 15 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的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她很坚强!

     1983 年,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疾病和困难,精益求精地进行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张海迪学习非常刻苦,曾经自己翻译过一本 10 万多字的外语小说。

     至今已出版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美丽的英语》《轮椅上的梦》《绝顶》。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翻译作品《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她的作品在社会上在青少年

     中引起了很强的反响,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已经在日本、韩国出版。

     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 年 6 月 27 日-1968 年 6 月 1日),是美国盲聋哑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海伦?凯勒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但她自强不息,克服巨大困难读完大学。一生写了十几部作品,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1964 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

     她在黑暗中摸索着长大。七岁那一年,家里为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也就是影响海伦一生的沙利文老师。沙利文在小时候眼睛也差点失明,了解失去光明的痛苦。在她辛苦的指导下,海伦用手触摸学会手语,摸点字卡学会了读书,后来用手摸别人的嘴唇,终于学会说话了。

     沙利文老师为了让海伦接近大自然,让她在草地上打滚,在田野跑跑跳跳,在地里埋下种子,爬到树上吃饭;还带她去摸一摸刚出生的小猪,也到河边去玩水。海伦在老师爱的关怀下,竟然克服失明与失聪的障碍,完成了大学学业。

     1936 年,和她朝夕相处五十年的老师离开人间,海伦非常的伤心。海伦知道,如果没有老师的爱,就没有今天的她,决心要把老师给她的爱发扬光大。于是,海伦跑遍美国

     大大小小的城市,周游世界,为残障的人到处奔走,全心全力为那些不幸的人服务。

     1968 年,海伦 89 岁去世,她把所有终生致力服务残障人士的事迹,传遍全世界。她写了很多书,她的故事还拍成了电影。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光明和希望。

     死后,因为她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贡献感动了全世界.并且各地人民都开展了纪念她的活动。

     中国残疾‚美女首富‛的传奇人生 她生在洛阳市吉利镇,美丽和智慧足以让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18 岁时,她遭遇意外,手术后,失去了下半身,成为坐轮椅也难的高位截瘫女。

     爱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朋友在她截肢前去过医院 3 次,截肢后失踪了。

     死过、哭过之后,有一天(微博),她怒喊道:‚我不死了!你们都走开!走开!‛ 亲人们只好走开,她的叫声太可怕了。就在那天,凡看见她的人都震撼了———她要自己把轮椅摇到山坡上去,怒吼一声摇几下,前

     进几步停住,喘一阵再吼再摇,有人走近她就发疯驱赶,7 个多小时,她终于摇上去了! 从第二天开始,她在家里读书(微博)学习并练习做家...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