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xxx市教育局对于xxx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时间:2021-01-08 20:13:3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事业发展 教育局 调研报告

     xxx 市教育局关于 xxx 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我局对编制我市教育事业“十四五”规划工作高度重视,按照市政府通知要求,成立了市教育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xxx 市教育局“十四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方案》,组织各相关科室对“十四五”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简要如下:

     一、课题名称与研究重点 课题名称:

     ” “十四五”时期推进教育现代化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针对教育现代化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现状、问题,研究提出更好地服务于我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六次、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九届六次、七次全会要求,以 《x xxx 教育化 现代化 2035 》为指引,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我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现代化和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这一课题,结合我市客观实际,提出既符合长远目标、又能在“十四五”时期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明确各项工作的主题、主线、路径、动力、重点任务和目标指标,使课题研究成为教育系统谋划未来发展思路的过程。

     (二)基本遵循 —— 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从长时间跨度审视“十四五”发展,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准确研判发展大势,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针对我市教育的客观实际开展分析研究,探索破解难题的有效方法路径。

     ——足 坚持立足 x xxx 和放眼全省全国相统筹。既深入研究把握市情,紧扣全市人民的所思、所盼、所忧,确保研究成果接地气、能落地;又从全省全国发展大格局中进行战略谋划,开展市内与市外、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等比较性研究,提高我市教育整体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既注重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谋划未来发展的大思路、大目标、大举措,又注重拿出可操作、可落地的对策办法,出实招、重实效,真正使研究成果成为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参考、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二、我市教育在“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十三五”期间取得的成绩 1 1 、学前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通过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强力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工作,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充,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2 2 、 义务教育均衡化 工作向纵深推进 。全面推进了义务教育县域均

     衡发展,20xx 年,各县(市、区)全部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目前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已达到 8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7.3%以上。

     3 3 、高中阶段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不断加大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建设力度,积极应对高中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89.98%。

     4 4 、 民族教育 不断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培养了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了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了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5、 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以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为重点,通过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零拒绝”的特殊教育体系。

     6、 现代化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方针,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专业设置持续优化,实习实训效果不断提升。

     7 7 高等教育水平持续提升。通过持续推进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市属高校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精品课数量持续增多,教科研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化,科研工作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

     8 8 、教育装备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对教育装备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及意义的认识水平迅速提高,教育理念得到快速更新,

     教育装备迅速向信息化、多样化方向更新、提高。

     9 9 、教育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教师招聘长效机制,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加大,教师校长交流改革扎实推进,推动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得到落实,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持续开展。

     10 、党建、 德育工作得到了全面加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学校党建的组织架构日趋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不断优化,学校体育、艺术和国防教育更趋科学规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镇公办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存量不足;城镇小学、初中超班容量招生、超负荷招生问题依然存在;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紧缺,办学竞争力相对落后于省内先进地市;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缺少具有领军地位、规模效益好的示范学校,职普比例不够合理。高等教育学校数量少,办学层次偏低,一流专业、特色专业不足。

     二是基础教育城乡间、校际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办学、办园条件相对偏低,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标准低、设备配置少,教育教学资源短缺;城镇中校际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部分学校超载严重。

     三是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总量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人员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现象并存;教师工资待遇偏低,绩效工资

     考核发放、职称评定制度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入;教师专业水平,尤其是新招录教师准入门槛有待提高;校长、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四是党建工作、德育、美育、体育、安全、卫生等工作尚需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对党的建设工作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仍然存在;对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学生安全防护、卫生健康工作尚需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缺乏;区域、校际发展不均衡,部分农村学校存在相关设施设备等硬件不足等问题。

     三、“十四五”期间要做好的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握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牢牢把握 x xxx 教育现代化方向 1 1 、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做到重要事项亲自部署、重大改革亲自把关、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点工作亲自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履职尽责,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调配合,创造有利条件,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方向,突出政治标准,注重专业

     能力和专业精神,选优配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要注重发现储备年轻干部,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奖惩激励约束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引导干部到基层教育一线建功立业。

     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健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严肃教育系统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2 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使其贯穿教育工作各领域各过程。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教育系统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定 xxx 教育改革发展方向。要持续做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所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实现“三进”工作全覆盖,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深入生动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

     (二)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普及,提供更充分更优质的教育供给 . 1. 普及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目标: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不断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期盼。

     措 施:(1)强化落实各级政府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职能。将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监管、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大财政对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完善运行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

     (2)实施幼儿园建设工程。不断完善“市级统筹,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以县为单位制定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和年度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切实加强城乡公办园建设,提高公办园占比,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统筹用好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加大市县本级财政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落实好省定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配备具有教师资格的幼儿教师及合格的保育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

     (3)不断规范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和服务范围内适龄人口入园需求规划小区配套幼儿园,幼儿园建成后无偿交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办

     成普惠园的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师资等方式,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确保为服务范围内小区居民提供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

     (4)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严格执行准入制度,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水平。规范社会力量办园行为。健全幼儿园“帮扶”长效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加强教师及幼儿的安全教育,确保幼儿身心安全,努力构建幼儿园安全工作保障体系。

     (5)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落实《xxx 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标准化管理行为细则(试行)》,大力开展幼儿园教职工队伍专业培训,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的各种错误行为。

     . 2.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目标:“十四五”期间,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 92%。努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招生政策,切实保障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措施:(1)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依法保证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整、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把

     解决义务教育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重点工作,进一步落实控辍保学“七长”责任制,明确每一个岗位的控辍保学责任,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联控联保工作机制,持续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完善定期调查登记机制、行政督促复学机制、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督导检查和考核问责机制,加强对偏远农村地区、初中等重点学段以及流动、留守、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监控,强化帮扶学困生控辍,避免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因远、因厌学、因缺少关爱而辍学,确保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8%。

     (2)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按照“突出重点,关注全面”的原则,全面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强调达到基本办学指标的基础上,要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努力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实施“1+2+3 培育提升计划”,即每个县重点办好一所优质高中、两所高质量初中、三所标准化乡镇初中,以此带动提升县域内整体办学水平。

     “十四五”期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标准化率达到 92%。全面落实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提高学校管理标准化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加快教育现代化,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学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建设。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劳动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一细五领”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引领、文化引领、技术引领、特色引领和评价引领,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做到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特色发展,中心城区继续实施“3+5+5”初中质量提升工程:3 是指八中、十三中、十四中 3 所优质初中,继续保持这种良好发展态势;5 就是市直属五中、民族中学、十五中、十六中、十七中,教学水平相对薄弱。通过与优质学校联合办学、合作办学、高起点办学,选优配强校长,打出一套组合拳,逐一制定出了提升计划,目前正在有序实施。还有一个 5,就是区县教育局所属的九中、十中、十一中、颐和中学、沧县实验学校,下一步将加强督导,强化业务指导,一并提升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全面落实《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通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好省颁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科学合理布置作业。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重视薄弱学科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5)依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依法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将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安排在公办学校入学,与当地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实行混合编班和统一管理,促进随迁子女融入学校和城镇生活。

     (6)做好全市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县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机制;要担负校内课后服务的管理职责,加强监管,坚决禁止、严肃查处违规补课和借校内课后服务之名违规乱收费等行为;建立完善校内课后服务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教育管理部门要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密切合作,积极落实专项补助经费,确保有需求的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全覆盖。

     3 3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阶段教育格局。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满足学生继续学习或毕业后就业的个性化生涯发展需要。

     目标:到 2025 年,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有效提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位居全省前列,高考综

     合改革顺利推进,形成多样化、有特色、可选择的高中教育格局,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措施:(1)加强高考改革综合改革条件保障工作,适应高考综合改革体质机制,适应选课走班教学需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学校建设规划,扩大教育资源,优化校舍功能;推进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推动加快消除大班额现象;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生均公用经费落实力度,推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

     (2)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加强学生的选择性教育,在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高校招生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方面加大辅导力度。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xx 版)》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实施学生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3)优化课程实施,适应新课程和新教材要求,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和学分认定管理,落实好国家课程方案,鼓励学校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课程,因地制宜科学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4)规范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严格落实《河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注重常态实施,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针对育人薄弱环节,改进科学文化教育、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重视劳动教育,不断拓宽实践渠道,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

     会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和实践体验活动。

     (5)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一是紧紧抓住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机遇,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培优计划,培养普通高中拔尖人才,使更多优秀学生进入名校就读;二是加强对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综合考核,以评促建,推动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优质、特色和多样化发展; 三是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质量检测和过程指导,不断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四是合理引导普通高中学校,利用好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政策,选拔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留住尖子生源;五是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积极鼓励享受高校专项计划优势的县,做好拔尖优秀人才的培养; 六是加大普通高中建设,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七是充分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普通高中办学及管理经验,推进我市普通高中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

     (6)认真贯彻《xxx 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中职教育进一步推进“双扩大”(扩大学校规模,扩大招生数量)工作,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扩建学位 17000 个。

     . 4. 加强民族教育 目标: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开足开好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引导各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措施:(1)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开展好各项民族教育实践活动。对成效显著、特色鲜明的活动案例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宣传,适时召开会

     议总结推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营造良好氛围,梳理相关经验做法,表彰相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3)做好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 5. 加强特殊教育 目标:全面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充分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益。

     措施:(1)做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严格遵循“一人ー案”原则,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并实施个别教学计划,安排适龄轻度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教育服务,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立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定期举办交流活动制度,全面促进融合教育,使更多有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回归普通学校就读。

     6 6 、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 目标: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布局,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教育结

     构、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显著增强 :

     措施:(1)加强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加强与中东欧国家职业教育深度对接。大力发展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加快渤海卫生职业学院和 xxx 航空职业学院建设。

     (2)大力发展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职业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工作需要、教师队伍结构和编制、岗位空缺等情况,自主制定招聘条件、招聘数量、招聘方式,按照规定自主公开招聘。逐步扩大高等职业院校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的比例。

     (3)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建立专业发展评估监测机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用工需求,优化全市职业院校专业布局,加强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主城区职业院校围绕 xxx 市中大型企业人才需求发展专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城市管理、园林绿化、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化学工艺、新能源汽车、激光加工技术等专业。东部职业学校围绕临港产业,重点发展物流、船舶、通用飞机、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南部职业学校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畜牧兽医、计算机应用、电器自动化、杂技文化等专业。西部职业学校围绕区域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农艺、服装制作、烹饪、旅游等专业。推行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错位发展制度,积极探索“专业+实体”的专业建设模式。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融合。支持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和培训项目。全面推广“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模式。发挥企业办学重要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建设现代化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中心),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人才。大力开展技术推广、扶贫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7 7 、加快市 属高校内涵提升 目标:端正本地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注重内涵提升,进一步推进以“靠得住、有本事、用得上”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的地方性、创新型、应用型高等教育院校建设。

     措施:(1)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高等教育院校一流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应用型专业。整合高等教育院校优势资源,建设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学术人才,强化基础研究,增强高等教育院校原始创新能力,畅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

     (2)不断改善市属高等教育院校办学条件,满足院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和每个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强力推进 xxx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升本工作。

     (三)

     完善教师管理和发展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 1. 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健全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体系,落实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依托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校长专项培训。依托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探索实施中小学校长综合素养提升工程。建立校长后备人才选拔制度,实施专业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一批教育家型校长。

     (2 2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各层级骨干教师为中坚,以特级教师为引领,以名师为楷模,以教育家型教师为标杆,建设教师专业梯队攀升培养体系。以农村教师为重点,以全员远程培训为基础,以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市培计划及县、校培训、工作室等项目为依托,全面落实 5年一周期不少于 360 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让每一名教师都能对应找到自己专业化成长的平台。规范中小学骨干教师梯队的选拔、培训、使用和激励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教师个体的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梯队建设稳步、有序、高效发展。鼓励教师海外研修访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教育预算,中小学校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 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并适当提高标准。依法实行教师培训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负责,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将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作为必要内容。加强教师发展机构建设,以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培育一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 2. 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1)创新教师编制管理。坚持盘活存量与创新管理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补充教师编制,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加大县域内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和调整力度。实行编制总量控制,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通过事业单位改革等收回的事业编制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各县(市、区)要探索建立编制配备和政府购买服务相结合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严格规范教师编制管理,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实行同工同酬,并规范程序加快入编。

     (2)完善教师准入制度。落实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完善教师资格制度,逐步将修习教师教育课程和参加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完善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县(市、区)教育、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坚持按需统筹原则,确定年度教师补充计划,建立符合教育行业特点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办法。鼓励县(市、区)采取考核、考察等方式选聘高层次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高层次人才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范围由各地根据本地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实际需要确定。严把高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

     (3)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牵头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政策和实施监管,教育部门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向乡村教师、一线教师倾斜。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 1 年以

     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和特级教师的必要条件。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评定与聘用相衔接。将高等学校教师主系列及实验技术系列职称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由高等学校自主组织职称评审,评审结果实行备案制。探索建立高校“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教师实行直评直聘。在专职辅导员职称评聘中,更加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绩和育人实效的评价,实行职称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计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职教师的工作量,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指标。调整学校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业绩特别突出的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可不受岗位职数限制,适当提高不同类型高校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允许高校统筹使用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到 2022年,逐步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高级教师岗位比例分别提高到6%、10%、30%、35%。

     (4)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高校管理岗位职员制改革,按照因事设岗、择优聘任、严格考核、聘期管理原则,建立独立的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实行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拓展高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中等职业学校人员配备规范。落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完善教师招聘办法。推动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的职业院校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持职业院校专设流动岗位,探索实施产业教师(导师)特设岗位计划,面向产业发展和参与全球产业竞争需求,大力引进行业企业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

     兼职任教。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建立单独职级系列,落实相关薪酬待遇,促进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实行校长选聘制和任期制。

     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实行岗位总量管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县域内教师招聘录用、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学校负责岗位聘用。到 20xx 年,全市全面推开“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现交流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 3. 提高教师待遇 (1)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教育投入向中小学(幼儿园,下同)教师倾斜,激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市县在核定中小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时要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严格落实国家增资标准。省级示范性高中绩效工资水平在两倍以内调整到 1:1.5 以上,适当提高普通高中教师绩效工资标准,将控制线提高到 1.1 倍,以解决寄宿制管理学校的教师早晚自习、周六、日等超课时超工作量问题。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班主任津贴标准不低于当地教师月平均绩效工资收入水平的 25%,特教补贴费标准按本人基本工资的 15%核发。各县(市、区)对公务员普遍发放奖励性补贴时,采取加发“补充绩效工资”的方式,同步同标

     准提高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严格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政策,鼓励各县(市、区)实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收益用于人员奖励部分,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计入单位工资总额。

     (2)推进高校教师薪酬制度改革。高层次人才集中且资金承受能力较强的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水平可调整到 1:2,高校在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确定分配办法。加大对教学型名师的岗位激励力度,在制定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时,向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倾斜。高等学校可按规定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和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分配办法。

     (3)实施教师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在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时实行“教师优先”,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并在我省各级各类学校任教的教师,享受市内公立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免费进入市内面向公众开放的各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历史文化古迹、革命纪念馆、享受政府举办的旅游景点免费或半价优惠。

     (4)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关、招、规、辞”等方式,逐步解决代课教师问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时,对具有 2 年及以上工作经验且仍在教师岗位的代课教师,适当放宽年龄限制。对不具备教师资格、不胜任教师岗位的,依法依规予以辞退,并按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再就业培训,支持他们再就业或创业。

     (四)教育装备提档升级, 资源供给优质均衡, , 使用效益显著提高。

     目标: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装备标准化水平,全市普通中小学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管理信息化、使用常态化,全力打造一到两所现代化装备的示范性学校。

     措施:1、加强教育装备工作组织建设。要加强对教育装备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从实际情况出发,优化教育装备工作机构,赋予装备机构指导、规划本地教育装备发展、配置、管理、使用的职能,确保相关工作开展。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对装备工作重视程度,明确专人分管教育装备工作,规模较大学校要设立专门教育装备管理机构,负责学校装备的规划编制、建配实施、队伍建设、业务管理、装备应用和实验教研等工作,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发展奠定组织基础和领导保障。

     2、加大教育装备持续投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要参照督导标准定期对现有装备进行摸底,精确掌握数量、缺口及使用现状,定期汇总分析教育装备面临的新情况,确保配齐配足所需教育装备,实现装备配备的可持续发展。加大财政对教育装备的投入力度,保障教育装备资金需求。

     3、提高专业教师业务水平。切实加强教育装备系统队伍建设,充实专业人员,以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能熟练掌握、推广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

     (五)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管理新模式。

     目标: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到 2025 年基本实现“三全

     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措施:

     1 1 、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

     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与省级、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联通,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利用平台模式实现资源众筹众创,改变数字教育资源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解决资源供需瓶颈问题。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

     2 2。

     、实施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深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建设,打造教育信息化全国亮点。规范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空间”。

     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义与内涵、目标与流程、功能与管理。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互

     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交流活动,宣传推广优秀学校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成果和经验,引领全市加快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数字校园应用,使网络学习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

     3 3 、规范数字校园建设行动。依照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 引导并规范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充分发挥地方与学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特色发展,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

     (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教育 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措施: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进”工作全覆盖。在大中小学理直气壮、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优化课程设置,强化课程育人功能,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以道德与法制、语文、历史三科为重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

     丰富中小学教学形式,通过课上课下、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从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强化道德规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增强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冰雪等运动,形成区域体育特色。坚持以美育人,重视和加强美育,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养成崇尚劳动、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国家安全和国防教育、风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

     3.落实课程设置,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坚持课堂教育主渠道,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将综合实践活动、科学、音乐、体育、美术课程开设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校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效衔接、学科学习与实践学习有机结合的学生培养机制。

     4.改革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按照促进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有机统一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应用水平,逐步使考试招生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带动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

     度改革,推进多样化、特色化学校建设,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完善初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

     5.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基地和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一所集学军活动区、学农活动区、安全教育区、拓展训练区、社会实践区、综合实训区、思想道德教育区、后勤保障区于一体的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设各类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加强乡村青少年宫建设,满足农村少年儿童发展需求。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农村地区安排相应的土地、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市地区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同时,推动学校运动场地向社会开放。

     (七)进一步做好安全和卫生管理工作 目标: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及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高效优质的安全保障。

     措施:1、以校园安全等级评定为抓手,不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强化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的落实,不断提升学校安全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2、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

     理条例》,突出抓好“重大节日”、特殊时期的安全稳定工作,突出抓好预防学生溺水、消防及用电安全工作。抓好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抓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做好各类安全教育宣传和演练工作。

     3、积极推进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八部门《预防青少年近视眼工作方案》,全力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防控工作。积极开展专家进校园卫生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督促、指导学校做好学生体检,日常晨、午检,预防接种查验等卫生防疫措施,做好学生卫生防病工作,做好地方病、常见病、艾滋病、肺结核、肺炎等防控工作。

     4、继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非法传销活动、“校园贷”、防止青少年(尤其是在校学生)充当黑恶势力的马前卒,深入摸排涉校教职员工参与涉黑涉恶甚至成为侵害师生、危害校园稳定的“保护伞”线索,防范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切实维护师生生命安全,保障校园稳定。

     5、持续开展禁毒工作。要坚守课堂主阵地,做到毒品预防教育教材、课时、师资“三落实”。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禁毒教育工作。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