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

    时间:2021-02-11 18:05:1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 建构 素养

    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 本文关键词:语文,建构,素养,课堂,生态

    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 本文简介: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内容摘要:一、问题牵动系统研究建构语文生态课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03年以来,我校语文教学以问题为牵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些问题有的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的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发灵感;有的来源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有的来源于理念困惑后的个人顿悟;有的来

    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 本文内容:

    生态语文建构新型课堂

    特色活动丰富语文素养

    内容摘要:

    一、问题牵动

    系统研究

    建构语文生态课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03年以来,我校语文教学以问题为牵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些问题有的直接来源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有的来源于课堂教学的突发灵感;有的来源于教学实践后的反思;有的来源于理念困惑后的个人顿悟;有的来源于集体研究的思维碰撞。这些问题针对性、目的性都很强,它的解决能直接服务于实践,避免了有些课讲起来阳光灿烂,做起来困难重重的尴尬局面。

    如:二年组(现三年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设计出几个自认为很有探究性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的牵引下走向问题。这种圈套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全组的教师进行了重点分析和研讨,最后一致认为:只有摆脱这种教学框架,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自主能力得到发展,才能真正地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定教的学习方式。于是,学校将“解除教学框架,还学生学习自主权”作为本学期的课题进行研究。在对几十节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学定教”的六点做法,即: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知道该获得什么。2、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走向知识。3、设计科学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与创新。4、指导学生收集、利用、处理学习资源,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5、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情况的反馈,逐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评价。6、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入学习情境。这六点做法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称赞,在2004年全市举办的课改成果展示会上,我们将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作了汇报,并通过《画家与牧童》一课作了实践验证。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空间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表达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真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几年来,学校以问题为牵动,先后开展了《大班额下开展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低年级朗读指导零距离》、《关于快乐积累的研究》等。总结几年的探索和实践,08年学校系统地总结出了“五个还给”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尊重孩子本性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1、还给孩子愉悦的心态。让孩子快乐学习、喜欢学习、主动学习已经成为课改的主旋律。所以在创建课堂结构时,我们要求教师注重营造意境,唤起学生兴趣;创设“小组合作”等平等环境,提供参与平台;设计闯关、打擂等游戏环节,体验学习乐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习情绪高涨,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真正体会到学习也可以快乐,学习就是快乐。

    2、还给孩子刨根问底的机会。根据孩子具有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善于提出问题和刨根问底的心理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探究问题要知识面宽、思考空间大,研究和探索性强。让学生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3、还给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中提升能力是课改所倡导的。为此教师努力发挥课堂优势,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坚持三个凡是,将动手实践的机会还给孩子。即凡是能实验研究的,一律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实验。凡是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绝对不插手;凡是能独立完成的,绝不小组合作。

    4、还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课标明确要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发展的自我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自身优势,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处理信息,不断拓展学习空间,从而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如:语文教师在武汉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自主学习,再辅助教师点拔、创设情景等手段,学生不仅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还自主学习了四首风格不同的送别诗,并满怀激情地写诗与老师作别。

    5、还给孩子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能体会快乐,成功能够促进更大的进步。特别是对小学生,更能激发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捕捉生成性资源契机,及时点播引领学生进入最佳学习境界。如:我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一课中,进行到某个环节时,有个孩子突然举手说:“老师,我知道蝈蝈怎样唱歌,它是用它的翅膀摩擦发出的声音。”老师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说“我在书中看到过,在乡下奶奶家还抓过蝈蝈呢!蝈蝈夏天真是很悠闲,自由自在。”老师趁机说:“你懂得的真多,那就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蝈蝈的自由自在吧!”孩子充满感情地读起来,读后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其他孩子也都纷纷举手,因为成功如此简单,随时都能得到体验。

    在这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语文生态课堂上,学生的生命样态得到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得到了激发,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他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探究的意识得到了提高。他们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大胆质疑、深入思考、积极表达,深得专家的认可。正如专家吴正宪说道:“一小的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表现出了高水平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建构生态课堂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素质迅速提升。学校现有语文教师30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有6人,小学高级教师11人,占到学科教师人数的56%。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占语文老师总数60%。有6名刚参加工作3年的年轻教师为全国骨干培训者培训班作五种课型的语文课。有2名青年教师为黑龙江省承担重任,在国家级赛课中为我省争得一等奖殊荣。有7名教师可以为市、区教研活动做专题讲座,有14人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种示范课、研讨课任务。有2名教师成为了市语文学科兼职教研员。这几个小群体的成长,彰显了我校语文教师整体实力,为语文特色学校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语文生态课堂不但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的认可。《人民教师》《中国教育学刊》等杂志对其也进行了相关的报道。近三年,有六百人多人次到机关一小进行学习、交流。

    二、倡导尊重

    多元评价

    形成科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机关一小学生乐学语文、教师乐业的不竭动力。

    ㈠课堂评价给孩子注入成长动力

    课改之初,为了让语文老师的评价语言更丰富,学校专门搞了评价语大赛,并把好的语句打印下发,以激励老师使用评价语。起初,学生对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样的评价很感兴趣,但一段时间下来,热情渐渐消失。实践中发现是评价出现了概括、随意、功利、廉价等问题。于是在实践中学校总结出只有做到“五个转变“,才能发挥好评价作用。

    1、变概括性评价为具体性评价

    2、变随意性评价为针对性评价

    3、变廉价表扬为真诚奖励

    4、变过急性评价为延缓性评价

    5、变功利性评价为精神鼓励

    课堂评价中我们从细微之处入手,抓好评价;从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入手,坚持评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时刻为学生的学习注入新的动力。

    ㈡多元评价还孩子选择的权利

    1、试卷评价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每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我们还孩子选择的权利。如语文学科进行了作文开放式评价的探索,即根据学生的需求以及他们的爱好广泛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自己命题,学校进行筛选录用,并且每次作文最低给2个题目任学生自己选择,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能力评价用孩子喜欢的方式

    每年我们对各学科能力的评价采取了展示或比赛的方式。如在08年语文学生能力汇报中四年四班师生互动诵读,老师那一句句动情的导读与美妙的童音相得益彰,老师用真心托起了学生诵读的热情,全体学生从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诗经这些国学经典,到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把“童音唱经典、激情颂古今”这一汇报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三年六班老师,把京剧、歌曲、小品等形式与古代经典巧妙结合,让经典与学生的距离不在遥远,展示中学生的笑声、掌声不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展示之中,全然不觉,这是在进行期末测试。大庆教育报、大庆电视台对这种评价方式进行了专题报道。

    ㈢终结性评价采用纵向对比

    看提高幅度

    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大家共认的事实。如果用横向比较评价法,无视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的评价态度。不但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更使其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所以无论在学科成绩、个人素质的评价上学校都采取了对比评估的方法也就是说自己和自己来比。如:本学期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书法培训,培训的第一步每位学生写一份作品,期末时把这份作品再写一遍,学校依据学生提高了幅度及每周的书法作业书写情况,给学生的书写水平打等级。这样的评价方法,给了学生一个提高的机会,相信期末时,学生一定会还学校一份精彩。

    学校以“尊重情感”为评价原则,为学生乐学语文,注入强大的动力,促进了语文教学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这种做法在2009年大庆市课程改革推进会上做交流。得到与会专家、领导的认可。

    三、特色活动

    搭建平台

    丰富学生语文素养

    (一)沐浴经典

    书香四溢

    中华民族是古老的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很多文化遗产和教育经典。诸多经典,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绝佳教材。我校从08年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针对儿童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途径到方法,从校内到校外,让经典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中,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家庭。通过传承经典之精华,培育厚德之人才,形成鲜明的语文特色。

    1、融入校园文化之中

    让经典育人“润物无声”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学校进行了精心设计,整体规划,分块布局。

    为了彰显学校的语文办学特色,一进入学校的大厅在碧绿条幅的衬托下“勿忘祖国经典,传承古代文明”十个灰色的磨砂大字就映入眼帘。这十个大字点染出学校校园文化的主旨。位于它两侧是张禹校长为了让老师和学生拥有高雅的阅读品位,形成丰厚的文化底蕴,对我校全体师生提出的训诫---“中华文化源远留长,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点古香。”“华夏文明博大精深,让我们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志人”。

    校门口,鲜花簇拥着“荀子讲学雕塑”。图上的荀子儒雅而慈祥,他双手环抱娓娓道来,那神情惟妙惟肖,仿佛能产生一股强大的磁场,让人们不由自主地聚集在他的身旁,听他讲学,听他传道。每天清晨,每个午后,当孩子们步入校园时,都会情不自禁地驻足仰视,他们看到的是荀子,记住的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古训。

    在我们教学楼每一层的长廊墙壁上都悬挂着国学经典图片。这些经典图片都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小学生行为规范中的要求,从国学经典中取其精华,精选了45幅含有爱国、修养、智慧、乐学的古典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装帧成镜片,悬挂于教室走廊墙壁上。这样做,不仅仅是营造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诵读经典创设了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和更多的“进入点”,方便了学生的诵读。

    校园处处是教室,学生处处可诵文。每个班级都拥有450本的经典图书。班级还设立了图书角和兼职的图书管理员,课间孩子们就可以在这里自由阅读,也可以填写好借阅登记卡后带回家里阅读,读完后及时送回。这样一来,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浓厚了很多。这些读书角虽小,但它给同学们提供的却是一个又一个广阔的天地。除了在读书角同学们可以自由阅读以外,学校还特别设立了“阅览室”,每天定时为同学们开放。

    在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让学生听懂了圣人的召唤;一块块含笑的宣传牌,让学生时时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中;一面面温馨的墙壁,仿佛一阵阵清风陶冶着师生的心灵;一篇篇经典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经典育人就是这样“润物无声”的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发生了质的升华……

    2、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让读书育人“潜移默化”

    一是学校将经典诵读课纳入校本课程,开设阅读课。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安排一至五年级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为阅读课,将国学精髓《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千字文》、《现代诗文必读》、《年度人物颁奖词》作为学校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构建阅读课的授课模式。即:一、二年:以故事带讲,联系生活实际,熟读成诵。三、四、五年:自读自悟,悟中求实,导读成诵。通过每周一次的阅读课,使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积淀,最终成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各班还利用每周一至五晨读时间进行诵读,师生们拿着各自喜欢的精典文章静静地读,轻轻地吟,朗朗地诵,与古人对话,与圣贤交流,整个校园书香盎然。

    我校先后被为全国《中华魂》主题读书先进校;被授予大庆市“书香校园”的称号。

    (二)认真写字

    翰墨校园

    1、探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

    儿童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为此,我校写字教学致力于生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采用编顺口溜、用形象语、用多媒体等方式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2、培养独立自主的书写能力

    写字教学如果只强调教师的教,忽略学生主动的学,那么,就失去了写字教学的意义。学校在让学生在掌握笔画、结构要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学会自主分析字形,提高评价欣赏的水平,在离开老师教的时候,学生也能写出漂亮的字。这是学校写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⑴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

    为了让学生达到正确的书写姿势,我们把学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一种能力,着重培养,并把学生写字姿势作为教学考核的重点内容,采取多种措施,如:编口诀、“木头人”、树立榜样等方法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⑵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小学生写字常常不观察,不思考,看到字就匆匆下笔,以至于顾此失彼,徒劳无功。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有效地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养成仔细读帖的习惯。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写字前做到“看、思“两大步骤,看字的笔画,思考、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哪个笔画写在哪里,占多少位置,注意平衡、等距、长短、垂直的合理,然后再写,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观察习惯和能力。

    ⑶增强学生触类旁通的意识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方法,还要教给学生变通的能力。学校结合“钢笔字结构70法”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如:教“千”时,第一撇是短撇,要写得平,不能太斜,让学生想想哪些类似结构的字中的撇也是短撇。学生就能总结出“禾、乘、舌、看、重”等凡是撇下有横的字,撇都应该平而短。这样,教师精教一点,学生就能像滚雪球一样悟出一片,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写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⑷提高学生欣赏评价的水平

    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逐渐从具体的形象中抽象出来,演化出变化多端而又简约精致的造型。教师在进行写教学的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校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疏密、点画轻重、行笔缓急的基础上,专门开设欣赏课,专门请书法专业教师和校外青年书法家孟子皿给学生做讲座,逐步提高了学生欣赏水平。

    ⒊营造浓浓的“墨香”氛围

    学习书法需要一个良好的氛围,氛围浓,会带动很多学生投身书法学习,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信心。为此,我校致力于书法氛围的营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⑴保证练习时间

    我校专门设有写字时间。每天中午13:15——13:30是学生的在教室里“午练”时间。每周二、周三下午软笔兴趣小组和硬笔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专用书法教室练习,由专门老师上课、辅导。另外,开展“提笔即是练字时”活动,使学生一拿起笔写作业就有意识地写好字。“认真写好字”这一观念,深深扎入了所有老师和学生的内心,成为我校的一大文化特色。

    ⑵开展评比展示

    开展书法评比和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写字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学生、老师优秀的书法作品,我们通过班级“书法展示园地”、校“橱窗”、“流动展板”进行展出,通过欣赏,对比,学生既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进一步激励自己刻苦练习。展示,让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⑶营造浓浓的“亲子共写”氛围

    在学生写字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老师们深深感受到,要想巩固孩子的书写水平,家长是不可缺少的教育资源。于是在2010年初策划了“亲子书法”大赛。本次活动在

    “重过程、轻结果;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主旨下,全校学生、老师、家长,小手拉大手,一起来写字的亲子书法活动。此次活动达到了①书写中提高技能,评价中提高自信;②重视书写质量,亲子同练共赢③培养书写兴趣,储备写字动力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和实践,学生的书写习惯和书写水平得到了整体的提高。近年来学校师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成绩突出。2007至2009年在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共有200名学生获奖。

    六年来,在新课改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语文教师同心协力,大胆进取。在特色教研活动中不断丰富生态课堂的内涵,完美科学评价体系,丰富语文特色活动,创出了成效、创出了特色。

    篇2:20XX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本文关键词:难点,文中,筛选,语文,解析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本文简介: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阅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整合,这是考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之一。考生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可分三步走:把握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考生要想把

    2018届高三语文难点突破100题难点17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含解析 本文内容:

    难点17

    准确“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阅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的过程。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要求进行整合,这是考生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首先要具备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难点之一。

    考生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题目,可分三步走:把握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

    考生要想把握文本信息,就要学会分析句子主干。文本都是由句子组成的,而准确分析出句子的主干,就能将长文章读短,这样就容易把握文本信息了。

    文本这么长,信息这么多,如何筛选呢?首先,考生可以仔细分析题干要求,寻找题干涉及的段落,确定从哪一段或哪几段来筛选信息。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因为准确地找出答题区间,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答案准确完备。其次,考生还须要认真分析题干要求,明确题干的指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加缪:直面荒谬的“局外人”

    1960年1月4日14时许,细雨霏霏。在毗邻巴黎的五号公路上,一辆疾驰的小轿车突然车身左右摇晃,猛地冲向路边的大树,一个翻滚后反弹撞上第二棵树,轿车变形、解体,汽车碎片散落半径达一百五十米。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客被抛向后车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被扭断,当场遇难。

    人们很快辨认出这名遇难者为阿尔贝·加缪。三年前,他凭借《鼠疫》《局外人》等小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遭遇不测时,加缪年仅四十七岁。噩耗传来,他白发苍苍的母亲欲哭无泪,悲叹“他太年轻了”。存在主义学者波伏娃得知消息后,心绪难平,当晚服下长期停用的安眠药仍无法入睡,于是冒着冰冷的微雨,在午夜巴黎的街头徘徊。翌日清晨,她依然神思恍惚:“他看不见今天的早晨了。”当时的法国广播电台虽然正闹罢工,但罢工委员会仍决定播出五分钟哀乐悼念逝者。在加缪看来,在车祸中丧生是一种愚蠢的死法。然而,他以生命的代价,冥冥之中为其“荒谬哲学”加上了一条沉重的注解。

    1913年11月7日,加缪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加缪生不逢时。1914年7月,一战爆发,父亲应征入伍,不想当年10月因伤死亡,当局只给他母亲寄回一小块从遇难者体内找到的弹片。母亲受到刺激,两耳有些失聪,终日沉默寡言。迫于生计,母亲带着加缪回了娘家。此后多年,他们一直生活在阿尔及尔的贫民窟贝尔库。

    在加缪的记忆里,外祖母家没有一本藏书,连书桌也没有,于是他只能在餐桌上做作业,头上吊着油灯。好在加缪从小热爱阅读,他后来对友人透露,他七岁时便有了当作家的梦想。

    依靠政府的战争抚恤金和学校的奖学金,加缪得以延续学业,并广泛涉猎了儒勒·凡尔纳、纪德、乔伊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叔本华、尼采、舍斯托夫等人的相关著作。

    1933年,加缪考入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大学期间,他为《阿尔及尔大学报》写评论,并创作了《直觉》《地中海》等散文诗。在手记中,加缪曾罗列以下心爱的词组:世界、痛苦、大地、母亲、人类、沙漠、荣誉、苦难、夏日、大海。对于加缪而言,生活尽管贫困而无奈,但地中海充沛的阳光、美丽的沙滩,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地中海式的“苦难”与“阳光”主题,此后屡次闪现于他的创作中。

    十七岁时,加缪患上了肺结核,为此他被迫休学一年。咯血、昏迷、疲惫无力令他感觉自己快要死了。他成了医院的常客,定期接受人工气胸治疗,这种方法是将气体注入胸腔,使受感染的肺萎缩以促其康复。罹患肺结核之前,加缪是位出色的足球运动员、游泳健将。不幸染病后,他终身都在与病魔进行斗争,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在绿茵场上驰骋,这些遭遇为其“局外人”身份埋下了种子。

    肺结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加缪的思想和创作。在加缪早期作品如散文集《反与正》中,他本来计划涉及肺结核的内容,却最终删除了。但此后,加缪不忘记述医院里没完没了的咳嗽、皮包骨头、死亡等阴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1935年,法国左派力量成立人民阵线,反对右翼政权,反击法西斯势力,强调实行社会经济改革。文化青年代言人、著名作家纪德和马尔罗等全力投入这场政治运动。受此影响,加缪秘密加入法国共产党,负责贝尔库工人区的支部工作。加缪在给良师益友格勒尼埃的信中写道:“我认为把人们引向共产主义的,主要不是思想,而是生活……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要看到戕害人类的苦难减少。”

    求学之余,为了便于开展党务工作,加缪组建了劳工剧团。他改编了法国作家马尔罗的《轻蔑的时代》,这是一部讲述营救德国共产党人的小说。在征询作者改编许可时,马尔罗给加缪发来了简短的电报:你改吧。马尔罗大名鼎鼎,此前发表过小说《人类的命运》,获龚古尔文学奖。他对名不见经传的加缪以同志般的“你”相称,这令加缪欣喜万分。

    戏剧改编日后成了加缪的喜好,并终其一生,乐此不疲。

    (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

    加缪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答案】加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文学家、戏剧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热爱文学,酷爱读书;他意志坚定,坚持与疾病做斗争;同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只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就容易把人物的特点概括出来。从人们对加缪罹难的态度和反应来看,加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从文中对他人生经历的叙述,可以看出加缪是一个酷爱读书、热爱文学的人;从他带病仍坚持读书和创作的经历来看,加缪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依据文章倒数第2、3自然段,可以概括出加缪是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

    1.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了人们对加缪罹难的态度和反应,从侧面体现出加缪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2.加缪广泛涉猎名著,在大学期间创作了众多诗歌,表明了他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

    3.加缪病中不忘读书与创作,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4.倒数第2、3自然段说明了加缪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实用类文本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信息主要有:传记中传主的行为、成长历程、思想以及影响传主思想的事件和某些原因,新闻事件,科普文章中说明对象的特点以及调查报告中调查的内容和得出的结论等。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类试题需要的5个步骤:

    1.定向。根据题目要求,在把握全文整体思路、结构的基础上,确定信息所在的区域。

    2.选择。根据要求,在已确定的范围内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

    3.分类。对筛选出来的所有信息,按照某个标准进行分类。

    4.合并。在上一步的基础上继续提出新的分类标准,进一步整合,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5.重述。将整合得到的信息(词句),按照题目要求的语言形式,通顺地表述出来。

    一、(2018届湖南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尤其是他创造的北大辉煌,历来为人所敬仰。

    他上任不久,就向全校发表演说,倡导教育救国论,号召学生们踏实地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将北京大学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蔡元培深知,要振兴一所大学,仅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人本,师资才是最关键的。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就力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蔡元培看了认为是“一家之言”,就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讲印度哲学。这一年,梁漱溟年仅24岁。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依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的指引下,那时北大不但聘请“左派”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请西装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子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来教英国文学,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性博士”张竞生,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四大文妖”之一,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惊世骇俗,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美的人生观”。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所做的最骇人听闻的事是开放女禁。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王兰向蔡先生请求入学,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后招生时,就允许女生和男生一样地应考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后来各大学都兼收女生了。

    北大学术上的争论颇多,蔡元培均能很好地处理各方关系,连最顽固的、拖着一条长辫子的教授辜鸿铭也对蔡校长深为钦佩。1917年,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提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小说”的概念。由于恰逢五四时期,人们“反对满清”的情怀甚重,因此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大笨伯猜笨谜”的方法。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楼梦》是“曹雪芹自述”的说法。在蔡元培的影响与治理下,北大容纳了各派的学说和思想,空气新鲜得很。特别是教师们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都颇具大师风范。如有一次钱玄同在讲课,对面教室里黄侃也在讲课。黄侃大骂钱玄同的观点如何如何荒谬,不合古训;而钱玄同则毫不在乎这些,你讲你的,我讲我的。

    蔡元培的两袖清风,不为自己置一物,是有口皆碑的。1935年9月7日,蒋梦麟等联名给蔡元培祝寿,提出要为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赁房屋,连藏书的地方都没有的老校长造一所“可以住家藏书的屋”。后来这个计划虽然由于抗战全面爆发而未能付诸实现,但反映了北大师生对蔡元培的深深敬爱之情。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公祭,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悼大会。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蔡元培一生的真实写照。

    (摘编自刘继兴《兼容并包

    雅量似海:一代人师蔡元培》)

    1.下列对蔡元培执掌北大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注重人本和师资,破格聘请陈独秀、梁漱溟任教,体现了蔡元培振兴北大的完美追求。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激进派、保守派甚至“性博士”都被延揽在北大登坛讲课。

    C.开放女禁,允许女生旁听,进而女生也可应考,由此开男女同校之先风,影响深远。

    D.开展学术争鸣,黄侃在课堂上大骂钱玄同观点不合古训,钱不以为意,一派大师风范。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A.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尤其是他担任过北大校长,所以更为人敬仰。

    B.蔡元培上任伊始即发表演说,号召学生潜心研究学问,不要追求当官,由此造就北大的辉煌。

    C.蔡元培治校方针自成一格,既循世界各大学通例,又具独创性,北大由是得以荟萃各路精英。

    D.蔡元培知行合一,践行兼容并包主义,为胡适借来《四松堂集》一书,充分体现其雅量高致。

    E.学界楷模蔡元培病逝,不同党派分别举行相关悼唁活动,体现了他当时在知识界的巨大影响。

    3.请概括说明蔡元培“两袖清风”与“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之间的关系。

    二、(2018届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新华网数据新闻)

    材料二:

    如今,很多乡村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让更多贫困户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已成为有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主要途经,进而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观测报告》显示,2015年,乡村旅游带来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9.4%,

    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脱贫人数达264万人,占全国脱贫总人数的18.3%。

    此外,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近90%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为初中及以上教育程度,高于农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然面临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乡村旅游也有待于在创新中开拓新思路,发掘新价值。

    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众创”也在近几年迅速地发展起来,全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创业项目,民宿客栈、艺术村落、精致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新形式层出不穷。

    (摘编自《发展乡村旅游

    让贫困户吃上“旅游饭”》)

    材料三: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7年)》指出,2017年集中采取一批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具体来看,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方面,行动方案强调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通过PPP、公建民营等方式参与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在优化乡村旅游扶持政策和长效机制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旅游电商、现代物流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本地从业人员参加乡村旅游食宿服务、管理运营等技能培训,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在推动乡村旅游区域差异化发展方面,将鼓励和引导中小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等。

    (选自光明网,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2016年间,我国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前景非常乐观。

    B.2012—2016年间,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呈M状,两项内容增长率最高年份在2014—2015年。

    C.图表显示,接待人次的多少决定着营业收入的高低,而接待人次的增长率制约着营业收入的增长率。

    D.图表显示,在2012—2016五年间,接待人次增长率和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均有三年超出了年均增长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我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最初叫“农家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出现了高端的“民宿”,成效十分显著。

    B.乡村旅游是扶贫的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省市区的大部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C.我国乡村旅游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延伸不足、服务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因此乡村旅游有待于开拓新思路。

    D.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如厕所及污水处理、停车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E.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乡村旅游创业项目不断涌现,国家还将通过扶持政策,重点培养1000名以上乡村旅游带头人。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乡村旅游有哪些好处。

    1.A

    【解析】A项,“破格聘请陈独秀、梁漱溟任教,体现了蔡元培振兴北大的完美追求”说法错误,原文写聘请陈独秀,“考虑到出任文科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这是权宜之计,并不是体现“振兴北大的完美追求”。

    2.DE

    3.二者之间有因果(或条件)关系。蔡元培一心在公,奉献教育,治校理念进步,造就北大辉煌,故能成为学界泰斗;蔡元培两袖清风,不谋己私,道德高尚,故能成为人世楷模。

    【解析】解答该题,应当结合原文,分析传主形象,从原文中找到印证“两袖清风”与“学界泰斗”的内容,即可分析出前者是赞扬其品质情操,后者是评价其成就地位,而“人世楷模”是对蔡元培的综合评价,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二者之间应是因果关系。答题时分别表述,意思对即可。

    1.D

    【解析】D项,考查对图表的解读,认真观察图表,会发现选项中“超出了年均增长率”表述错误,接待人次增长率只有2013和2015超出了年均增速32.0%的数值,不足三年。

    2.CE

    3.(1)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国家收入。(2)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摆脱贫困局面,乡村旅游成为国家扶贫的重要方式。(3)增加创业机会。(4)其他社会效益显著。

    【解析】本题要求概括乡村旅游的好处。由材料一表述“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可知好处之一是增加了国家收入;由材料二表述“乡村旅游俨然成为旅游扶贫的主阵地”“乡村旅游既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之一……逐渐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力量”“乡村旅游也带来了相应的社会效益”等内容可知,帮助脱贫,提供就业渠道,带来社会效益等都是乡村旅游的好处。

    篇3:2020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20XX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本文关键词:工作计划,语文教学,XX,范本

    20XX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本文简介:20XX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

    20XX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本文内容:

    20XX初三语文教学工作计划范本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对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来说,肩上的使命是沉甸甸的,但又是光荣而神圣的,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必须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使我们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因此,特制定初三语文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两班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能向老师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少部分学生在语文的学习目的性上不够明确,态度不是很端正,认为语文的学习可有可无,考试时成绩拉不出什么差距,因而不重视语文的学习。有一半左右的学生通过教师近两年的语文自学能力教学的培养,他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总体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很好,甚至还有考不及格的学生存在。优生的比例太小。

    初三中,由于学科的增加,学习任务的加重,压力的加大,语文学科的教学时间就更少,除课堂时间外,学生基本上是不动语文的。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六个单元有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课文按照文体分类编排。语文基本训练更进一步,进行记

    叙、说明、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综合的训练,并落实到实际运用上。

    三、教学策略:

    1、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能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作文老师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2、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这是我们有效开展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工作的第1个前提条件。

    3、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4、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5、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自读第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因此,要求学生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我决定把自己的一部分课外书籍拿来借给学生看,原来没有开放过的学校图书室,请求管理员开放,也要求学生跟其它老师借着看。有条件的买一些来互相传阅。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与四季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6、加强写作训练。要加强写作训练,从三点入手:第一点是多观察,多积累(多积累前面己谈到)。多观察就是要培养学生经常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第二点是要多感悟,文章往往是有感而发,感悟得深,才发得快,发得猛。第三点是多练。可按照自己的作文训练系列进行一次全面的训练,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7、最后是注重培养学生其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表达能力的提高,大纲中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良读课文,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一般每分钟500字左右),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只是在课堂上训练,课余时间也可以搞,根据两册书中口语交际的安排,我计划每个星期用一个早自习,让学生轮流上讲台进行演说。

    8、采用“整体教学法”、“单元教学法”、“作业训练法”、“边教边复习法”进行第一学期的教学。要求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全年的教学任务,教师只引导学生学习教读课文,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学。

    “整体教学法”——就是让老师、学生均站在一个系统的高度来学习语文知识。这个高度就是整个初中语文系统的高度,力争在本期的第一个月内,让全体学生了解初中语文知识系统、能力系统,第二个月内能站在这个高度进行自我的学习语文。

    “单元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单元的内容作为授课的内容,不就每一个单独的一篇课文进行教学。这个方法主要用在小说单元、诗歌单元的教学。

    “作业训练法”——就是以作业的形式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这种方法主要用在议论文的单元的学习上。

    “边教边复习法”——就是在进行新课教学的同时,进行专项的复习,力争在第一学期完成所有单项知识的复习,第二学期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以大量练习、考试为主,提高学生应考的能力。

    9、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思路决定出路。如果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问题不解决,学生是学不好语文的,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思想根源,要让学生想学语文,爱学语文,能学好语文。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的方法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进行。只要达到目的就行。

    四、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五、教学进度

    根据教育局统一安排,第一周---期中考试完成第一、二、和第五单元的课文教学,期中考试---期末完成剩余单元课文及表达的教学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