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研究实验报告

    时间:2021-03-17 18:06:3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降温 特性 实验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本文关键词:降温,特性,实验,报告,研究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本文简介:实验报告评分:7系09级学号PB09007163姓名李秋阳日期2010年10月13日实验题目: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实验目的:1)了解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基本关系式。2)在恒流供电条件下,测绘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曲线,并由此确定其灵敏度和被测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3)学习用PN结测温

    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 本文内容:

    评分:

    7

    09

    学号

    PB09007163

    姓名

    李秋阳

    日期

    2010年10

    月13日

    实验题目:PN结正向压降温度特性的研究

    实验目的:

    1)

    了解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基本关系式。

    2)

    在恒流供电条件下,测绘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曲线,并由此确定其灵敏度和被测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

    3)

    学习用PN结测温的方法。

    实验原理:

    理想PN结的正向电流IF和压降VF存在如下近似关系

    (1)

    其中q为电子电荷;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Is为反向饱和电流,它是一个和PN结材料的禁带宽度以及温度等有关的系数,可以证明

    (2)

    其中C是与结面积、掺质浓度等有关的常数:r也是常数;Vg(0)为绝对零度时PN结材料的导带底和价带顶的电势差。

    将(2)式代入(1)式,两边取对数可得

    (3)

    其中

    这就是PN结正向压降作为电流和温度函数的表达式。令IF=常数,则正向压降只随温度而变化,但是在方程(3)中,除线性项V1外还包含非线性项Vn1项所引起的线性误差。

    设温度由T1变为T时,正向电压由VF1变为VF,由(3)式可得

    (4)

    按理想的线性温度影响,VF应取如下形式:

    (5)

    等于T1温度时的值。

    由(3)式可得

    (6)

    所以

    (7)

    由理想线性温度响应(7)式和实际响应(4)式相比较,可得实际响应对线性的理论偏差为

    (8)

    设T1=300°k,T=310°k,取r=3.4*,由(8)式可得?=0.048mV,而相应的VF的改变量约20mV,相比之下误差甚小。不过当温度变化范围增大时,VF温度响应的非线性误差将有所递增,这主要由于r因子所致。

    综上所述,在恒流供电条件下,正向压降几乎随温度升高而线性下降,可以改善线性度的方法大致有两种:

    1、对管的两个be结分别在不同电流IF1,IF2下工作,由此获得两者电压之差(VF1-

    VF2)与温度成线性函数关系,即

    由于晶体管的参数有一定的离散性,实际与理论仍存在差距,但与单个PN结相比其线性度与精度均有所提高。

    2、利用函数发生器,使IF比例于绝对温度的r次方,则VF—T的线性理论误差为?=0。

    四、实验装置

    实验系统由样品架和测试仪两部分组成。样品架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A为样品室,是一个可卸的筒状金属容器,筒盖内设橡皮0圈盖与筒套具相应的螺纹可使用两者旋紧保持密封,待测PN结样管(采用3DG6晶体管的基极与集电极短接作为正级,发射极作为负极,构成一只二极管)和测温元件(AD590)均置于铜座B上,其管脚通过高温导线分别穿过两旁空芯细管与顶部插座P1连接。加热器H装在中心管的支座下,其发热部位埋在铜座B的中心柱体内,加热电源的进线由中心管上方的插孔P2引入,P2和引线(高温导线)与容器绝缘,容器为电源负端,通过插件P1的专用线与测试仪机壳相连接地,并将被测PN结的温度和电压信号输入测试仪。测试仪由恒流源、基准电源和显示等单元组成。恒流源有两组,其中一组提供IF,电流输出范围为0-1000μA连续可调,另一组用于加热,其控温电流为0.1-1A,分为十档,逐档递增或减0.1A,基准电源亦分两组,一组用于补偿被测PN结在0℃或室温TR时的正向压降VF(0)或VF(TR),可通过设置在面板上的“?V调零”电位器实现?V=0,并满足此时若升温,?V0,以表明正向压降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另一组基准电源用于温标转换和校准,因本实验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测温,其输出电压以1mV/°k正比于绝对温度,它的工作温度范围为218.2—423.2°k(即-55—150℃),相输出电压为218.2—423.2mV。要求配置412位的LED显示器,为了简化电路而又保持测量精度,设置了一组273.2mV(相当于AD590在0℃时的输出电压)的基准电压,其目的是将上述的绝对温标转换成摄氏温标。则对应于-55—150℃的工作温区内,输给显示单元的电压为-55—150mV。便可采用量程为±200.0mV的31/2位LED显示器进行温度测量。另一组量程为±1000mV的31/2位LED显示器用于测量IF,VF和?V,可通过“测量选择”开关来实现。

    实验步骤:

    1)

    打开测试仪电源,将开关K拨到IF,由“IF调节”使IF=50μA。

    2)

    将K拨到VF,记下初始温度T和对应VF(0)的值。将K置于?V,由“?V调零”使?V=0。

    3)

    开启加热电源,逐步提高加热电流,当?V每改变10

    mV读取一组?V、T,记录18组实验数据。

    4)

    关闭加热电流,在降温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记录数据。

    5)

    整理实验仪器。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实验测量数据如下:

    实验起始温度TS=26.0℃

    工作电流

    IF=50μA

    起始温度为TS时的正向压降VF(TS)=609mV

    ?V/mv

    升温过程T℃

    降温过程T℃

    -10

    30.1

    29.9

    -20

    34.1

    34.2

    -30

    38.6

    38.3

    -40

    42.8

    42.3

    -50

    47.1

    46.5

    -60

    51.4

    50.7

    -70

    55.6

    54.9

    -80

    59.9

    59.1

    -90

    64.1

    63.4

    -100

    68.3

    67.6

    -110

    72.4

    71.9

    -120

    76.7

    76.1

    -130

    80.9

    80.4

    -140

    85.1

    84.7

    -150

    89.2

    89.0

    -160

    93.5

    93.2

    -170

    97.7

    97.4

    -180

    102.0

    102.0

    表一:实验数据表

    利用ORINGIN,将升温和降温过程分别作图:

    升温过程

    ΔV-T曲线:

    ΔV-T曲线

    图像数据

    降温过程ΔV-T曲线:

    ΔV-T曲线

    图像数据

    由上图数据可知:

    升温时曲线的斜率为-2.36628,其误差为0.0025,而相关系数为0.99998

    降温时曲线的斜率为-2.36247,其误差为0.00443,而相关系数为0.99994

    两次所作图像的相关系数都非常接近1,说明数据较好。

    在升温过程中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灵敏度S=-2.36628±0.0025

    mV/℃

    禁带宽度

    Eg(TS)=

    与公认值1.21比较有

    在降温过程中PN结正向压降随温度变化的灵敏度S=-2.36247±0.00443

    mV/℃

    禁带宽度

    Eg(TS)=

    与公认值1.21比较有

    误差分析:

    升温和降温过程得到的灵敏度、禁带宽度很接近,但由于实验过程中温度变化比较快,不能准确记录温度,

    使得禁带宽度与公认值差距较大,同时温度的测量精度比较低也增大了误差。

    思考题:

    1.

    测VF(0)或VF(TR)的目的何在?为什么实验要求测?V—T曲线而不是VF—T曲线。

    答:测量VF(0)或VF(TR)是为了能根据公式计算出在相应温度下的禁带宽度。

    VF—T曲线不利于读数而,实验中测量?V—T曲线使?V每改变-10mv记录一组数据相对方便。.

    2.

    测?V—T曲线为何按?V的变化读取T,而不是按自变量T取?V。

    答:实验过程中T的变化相对比较快,并且变化不稳定,容易造成较大的误差。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