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茶叶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08 11:32:3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茶叶 调研报告

     X X 年茶叶调研报告 4 4 篇

     本文目录 1. X 年茶叶调研报告 2.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3.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4.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产品区域合理布局,做大做强茶叶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向更高标准发展,我办党支部对**乡茶叶产业进行调研,获得了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乡概况

      九龙山北麓的壮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地处县境北部,东、北与坝美镇相邻,南与莲城镇、者兔乡相接,西与者太乡毗邻。总面积 397 平方公里,最高海拔 1915 米、最大海拔 698 米、平均海拔 1306 米,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雨量为 1250 毫米。

      全乡辖**、普盆、普龙、叮当、者戛、石尧、同剪、坝庄 8 个村委会,12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六种民族,共 6715 户 31326 人,其中农业人口 30969 人,少数民族人口 28806 人,占人口总数的 92﹪。

      XX 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 6862 万元,其中工农业总产值完成 5006 万元,农民人均有粮 313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1188 元。财政收入 30 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131.6 万元。

      “十五”以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五”规划的经济发展格局,结合**的乡情,加大对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努力把茶叶、八角、甘蔗三大产业建设为全乡的支柱产业。通过几年的努力,三个产业已形成规模,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全乡的发展后劲。

      二、**乡茶叶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乡茶叶发展历史沿革

      据“广南府志”记载:1825 年。在**村寨旁,距九龙山四十余公里,其地产茶叶味绝美,说明广南茶叶始于清朝后期。另据《广南县供销合作社志》记载:建国初期,**茶种植面积为 1696 亩,年产量 3 万公斤,收入 2.5 万元。

     低纬度、高海拔、土壤肥、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茶树萌芽早、采摘期长,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培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它以“味醇、味香、味甜、色美”而独具风格,品质以“造型精美、白毫显露、汤色碧绿如玉、清香飘逸、馥郁甘美、叶纯鲜爽”而独领风骚,使**享有“茶叶之乡”的美称。**乡历来高度重视茶叶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茶叶产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已培育成**的支柱产业。

      (二)**茶叶产业发展的现状

      1989 年后,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乡广大人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提出“苦熬不如苦干”的口号,在全乡掀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艰苦创业的高潮。**人民因地制宜,结合土壤、气候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加大以茶叶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持“自愿、自主”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以村小组为单位,把全村的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纳入统一规划建设,在全乡 124 个村小组实施高产茶叶台地建设。经过 10 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乡现有茶叶面积 5XX 亩,其中规范化种植的有 21000 亩,有“**白毫茶”、“云抗 10 号”、“云抗 14 号”、“胡云 6号”、“福鼎大毫”、“福安大白茶”6 个品种,年产干茶 160 万公斤,产值5000 多万元。

      **从事茶叶加工、收购、销售一条龙的茶农,每年从社会上筹资近 400 万元,并从广西、广东、浙江、昆明等地引进外资近 500 万余元到我乡经营茶叶,给我乡的茶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现在全乡拥有茶叶初制加工厂 260 余个,覆盖全乡 124 个村小组,如今茶叶加工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茶叶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产品远销往全国 10 余个省市。

     XX 年开始建设叮当移民开发区时,为了实现移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的目标,将茶叶作为主要产业来安排,乡党委、政府引进凯鑫公司参与开发,由公司全额投资建成 1500 亩高标准茶园,建成年加工干茶 200 吨的初制所。基地由 136 户移民分户管理,公司技术人员对整个生产过程作技术指导。现基地内茶园已投产,生产道路畅通。目前正在生产区内修建小水窖,生产条件逐步得到改善。XX 年,基地内的移民人均茶叶收入达 1300 元,户收入高的近万元,低的也有 3—4 千元,移民区群众人心安定,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公司生产的“源升”牌系列产品销往昆明、上海等地,效益较好。公司除了加工基地的鲜茶外,还收购周边村寨的鲜叶进行加工,并在**、普龙等地建了 6 个初加工厂。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始发挥,为**茶叶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茶叶基地形成规模后,乡党委、政府又进一步考虑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和搞好深加工的问题,通过前往石山农场和广西横县等地进行参观考察,借助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结合**乡的实际,现已形成了“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良好生产发展模式,走上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的脱贫致富路子。相继成立了村党支部和茶叶产销协会,通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及新农村建设,**乡“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的生产发展模式显得更加合理和规范,并发挥其作用。

      以**茶叶商会会员为主的茶叶营销队伍,每年都有 30 多人长期活跃在广西横县、昆明、广东等茶叶市场,为**茶找销路、找客户,为**茶叶开辟了相对稳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同时反馈回来了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和对产品的技术要求信息,提高了农民经营决策和产品发展趋向的准确性,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同时也为广大茶农解决了生产的后顾之忧。

      三、**乡茶业发展的具体做法

      **乡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中,始终用科学技术提升传统农业,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首创,在茶叶产业发展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将茶叶产业作为财源建设重点项目,列为支柱产业发展,集中资金、技术、人力进行茶叶建设。

      (二)引导农民及茶商投资建办茶叶加工厂,解决茶农销售鲜叶困难问题,极大地调动了茶农种茶管茶的积极性。

      (三)采取易地搬迁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叮当茶叶示范基地1500 母,利用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村寨发展茶叶,扩大规模,形成上规模、高质量的茶叶生产基地。

      (四)培植龙头企业,主要是以凯鑫公司的叮当移民开发区为主,实行“农户+基地+支部+协会+工厂+固定客户”模式,利用茶叶基地将贫困山村的贫困户搬迁到基地内,作为茶叶生产管理人员,既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员的就业、生产、生活问题,又壮大了企业的实力。

      (五)茶农总结“以大养小”的方法,在茶园中套种八角。**、普盆、叮当、石尧的茶农都采取在茶园中种植八角,这种方法能充分利用土地,对茶叶产量影响不大。

      (六)乡党委、政府将茶叶重点布局在**、叮当、同剪、石尧、者戛,引导农民利用自有的宜茶荒地开垦种茶,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带的形成,达到农民增收,地方财政增长的目的。

      (七)放开搞活个体私营企业,推广名优茶开发的科技成果,利用凯鑫公司、云南文山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九龙山茶厂的品牌,开发名优茶,拓宽茶叶销售市场,增加茶农的积极性。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茶叶从几年来的情况看,产量逐年提高,市场基本稳定,群众的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种植管理技术粗放,经济效益不高

     **乡的茶园有几万亩的规模,除 30360 亩较规范种植外,其余的茶园仍按传统方式栽种,管理粗放,产量不高,土地产出率低。一些群众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就通过扩大种植面积追求产量,毁林开荒,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还有个别农户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化肥、农药施用不符合要求,过量施放,影响了茶叶的质量,损害了**茶的品牌形象。

      (二)加工技术落后

      260 户茶叶初制加工厂,分布在全乡各村寨。除了凯鑫公司在叮当的初制所有规模,条件较好外,其余均是一些小作坊,加工环境差,卫生条件差,生产效益低,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技术标准不一,质量难以保证,对树立“**茶”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自己加工、自己销售,价格也很混乱。

      (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

      **乡因为地理的、历史的原因,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是交通困难,县乡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完善,养护资金不到位,路况差,通行难。乡村公路更是睛通雨阻,全乡还有?个村小组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的问题,造成了加工用煤及茶叶拉运的困难。二是电力不足,通电率低。全乡还有一半以上的村小组未通电,10 千伏高压输电线路从堂上、八达分两条拉进,供电距离长,满足不了群众的用电需求。特别是枯水季节,经常停电,所以不少茶叶加工厂靠柴油机发电,增加了加工成本。三是缺乏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虽是茶乡,但是没有专门的茶叶交易市场,由经营户直接到各加工厂收购后外销,增加了营销成本和风险。

      五、**茶叶产业发展措施

      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全县的实际,提出了“南药北茶中烟”的产业发展战略,为**乡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充分发动群众,解决通路难、用电难等各项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为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参与茶叶产业的开发。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茶叶产业

      (三)提高茶叶的种植管理技术

      种植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只有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优质原料能力的不断增强,产品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要尽快改变面积大、单产低、覆盖广、效益差的被动发展局面。一要加大低产茶园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引导群众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茶园,提高茶叶的单产、质量和亩产值。二要加强技术指导,做好茶园的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增强绿色食品意识。

      (三)突破加工环节,树立品牌意识

      加工是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改变我乡茶叶加工过程中,技术标准不一、五花八门,甚至有的粗制滥造的现象,应该择优扶持一批规模大、基础好、产品质量过硬、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能力。

     逐步实行统一技术、统一标准,树立“**茶”品牌,为**茶叶的发展开辟更宽阔的市场。

      总之,**茶叶产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投入、政策的扶持、技术的指导,要走国家扶持与群众艰苦创业相结合的道路。我们要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将之培育成富民兴乡的产业。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全县各级各部门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开创工作新局面,共铸**明天的新辉煌。

     中国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2)

     | 返回目录

      一、摘要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

      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

      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

      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

      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

      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

      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

      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

      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

      四、调研情况介绍

      一)中国茶叶概述

      1、茶叶分类

      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1) 绿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炒青绿茶:眉茶、珠茶、细嫩炒青;

      b、烘青绿茶:普通烘青、细嫩烘青;

      c、晒青绿茶:滇青、川青、陕青、黔青、桂青;

      d、蒸青:煎青、玉露;

      2)青茶(乌龙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闽北乌龙茶:武夷岩茶、闽北水仙、乌龙。

      b、闽南乌龙:铁观音、永春佛手、闽南水仙、黄金桂、闽南包种。

      c、广东乌龙:凤凰水仙、包种、铁观音、乌龙。

     d、台湾乌龙茶:木栅铁观音、文山包种茶、洞顶乌龙茶、白毫乌龙、竹山乌隆、梅山乌龙。

      3)红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小种红茶:星村小种、正山小种、人工小种、烟小种。

      b、工夫红茶:滇红、祁红、川红、宜红,闽红。

      c、红碎茶:

     叶茶、碎茶、片茶、末茶。

      4)白茶

      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白牙茶:银针白豪,

      b、白牡丹。

      5)黄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

      a、黄牙茶:银针

      b、黄小茶:毛尖

      c、黄大茶:大叶青

      6)黑茶

      以制作方法不同分为:

      a、湖南黑茶:黑砖茶、黑毛茶。

     b、湖北黑茶:面茶、里茶。

      c、四川黑茶:四川边茶、康砖、金尖。

      d、滇桂黑茶:云南普洱茶、六堡茶、白牛茶。

      二)茶叶的市场

      1、茶叶市场的特点

      通过市场的调查发现我国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漏洞缺陷,走访的一些茶叶经销商透露说先进茶叶种类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价格也是经常地变动。

      1) 茶叶种类多样

      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现有红茶、绿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茶类之分;具体到某种茶叶又有细分,如红茶有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绿茶有烘青、炒青、蒸青等;就质量特征而言,同类茶叶也有名优茶、大宗茶的区别。并且,各地的区域环境、气候、茶树品种、栽培方式、制茶工艺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工夫红茶的滇红与祁红的质量差别、闽南(北)乌龙茶与台湾乌龙茶的质量差异等。

      2) 茶叶价格波动大

      由于我国茶叶种类、质量的差异性,茶叶质量缺乏国家标准来统一规范,高品茶的质量级别较为混乱,售价较为模糊。面向渠道经销商的出厂价、批发价尚能保持相对稳定,而面对消费者的零售价,往往随意订价、茶价畸高或是价质不符,消费者无从判断商品茶的真正价值及真实价位。

      3) 茶叶品牌杂乱

      目前,商品茶价格缺乏诚信,茶叶品牌过少,消费者对商品茶的质量和价格,往往是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的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由

     于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意识淡薄,知识产权方面投入不足,导致茶叶市场运营不规范、质量不稳定,消费者购买力受阻,从而制约了茶叶市场的深度拓展。

      4)茶叶的升值空间大

      包装茶增值空间大、盈利性强。品牌包装茶的开发商机,为茶叶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茶叶作为快速消费品面对着多还元化市场,市场的定位与细分要求茶叶包装应符合现代消费理念的变化,从包装材质、外形、装饰、规格及包装需求的系列化包装机。茶叶包装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同时,重视与国际包装惯例接轨,

      2、茶叶市场消费对象情况分析

      1)茶叶消费者年龄结构分析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年龄结构主要是在 45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阶段,是茶叶的主流消费者,与此同时我们发现 15-25 岁的年轻消费者也占据了比较重的比率。

      2)茶叶消费群体特征

      经调查发现,茶叶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集中 1000—XX 收入阶段的消费者。(此资料是阅读书籍得知的)

      3)茶叶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

      调查发现,茶叶倍受人们的推崇,喜欢饮茶的消费者占到 76% 的比重,人们对茶叶喜爱有加。

      4)消费者对茶叶产品价格认同情况调查分析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茶叶的价位约为 200-400,而 400 元以上的中高档茶叶也占一部分很大比重。这说明市场正引导茶叶市场向中高档茶发展。

     5)茶叶消费者饮用频率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消费者几乎每日饮茶,茶叶成为日常生活的休闲方式,饮茶更成为大部分人们每日必修。

      6)消费者茶叶功能关注度调查分析

      个人喜好占最大比重 47%,其次送礼茶、礼品茶也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方式发展起来。

      7)茶叶消费的区域差异调查分析

      大部分的茶叶小群体分布在广东江浙等沿海一带,受其气候天气的影响以及一些历史文化背景的熏陶。

      三)中国茶叶出口现状

      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百万吨的国家主要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等。世界茶叶三大出口国是印度、中国和斯里兰卡,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英国、美国、巴基斯坦等。

      XX 年,我国取消茶叶出口配额。同年 5 月,日本实施新的 “肯定列表制度”。XX 年 1 月欧盟发布了新的食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新标准涉及范围广泛。其中有些标准是针对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而做出的调整。据统计,我国茶叶出口品种以绿茶为主,绿茶出口量占整个世界绿茶贸易量的 90%左右,分析显示我国的绿茶影响着国际绿茶市场价格。自 XX 年起,我国绿茶出口总量占出口茶叶总量的最低达 60.9%,最高达 77.5%。全世界茶叶销售总量中,红茶占多数,绿茶次之。俄罗斯进口茶叶总量的 90%均是红茶,中国红茶对俄罗斯的出口表现不佳。

      在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笼罩下,XX 年我国茶叶出口逆势上扬,据海关统计,XX 年我茶叶出口量 30.3 万吨大关,首次突破 30 亿大关,同比增长 2%,一举打破了近 5 年来始终在 28-30 万吨之间徘徊不前的局面;出口金额 7.05 亿美

     元,突破 7 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 3.3%,实现了全国茶人期盼已久的历史性双突破,总量和金额连续 6 年创历史新高。

      五、分析问题及建议

      我国茶叶出口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茶产业出口主要问题是:

      1.随着茶叶出口经营权和出口配额的逐步放开,茶叶出口企业逐步增多且优劣混杂,少数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在出口中低价竞销、以次充好,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经营秩序,使得茶叶出口价格整体下滑,茶叶出口全行业利润水平难以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我国茶叶在海外市场的口碑。

      2.茶树种植农户平均每户仅有茶园 1 亩左右,种植水平低,良种普及率比起其他主要产茶国低很多。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达六、七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 10 余吨,一些小型加工企业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原料安全难以保证。

      3.国内外检验标准不统一,科研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茶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不健全。茶叶生产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

      4.由于茶叶出口企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目前尚缺乏真正意义的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我国主要茶叶出口企业目前已发展出不少自有品牌,骆驼牌还曾荣获商务部颁发的优秀出口品牌奖,但由于当前茶叶出口企业规模与世界知名企业相比仍然偏小且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目前还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企业多以定牌生产等方式为外商供货。我国要发展成世界茶叶强国,离不开行业中龙头企业的带领,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下的品牌战略。中国茶叶出口发展到现阶段,如单纯依靠茶叶企业自身发展,想完成以上目标需要经过漫长的培育阶段。要想在最短时间内培养出自己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则需要政府和行业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整合行业资源的第一步。

      六、小结

     一)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1、避免少数企业的劣质茶叶损害行业形象。

      2、大肆的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史,通过政府间的交流传播中国茶的千年文化;

      3、加强与主要消费国行业组织的联系,沟通行业信息,帮助中国企业了解海外市场最新趋势;

      4、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拓市场;

      5、为培养中国茶叶核心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中国茶叶行业地位和质量声誉,打造中国茶叶行业的新形象,茶叶分会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中国茶叶出口行业集体标识。

      6、为尽快消除海外市场对我国茶叶的错误认识,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共同对我国茶叶形象进行大规模宣传,包括在主销市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行业推介会、中国茶叶品评会、免费品尝活动及宣传资料发放,打造我国茶叶整体形象。

      二)茶叶营销策略

      1、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的定位及宣传推广:茶叶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特性及市场营销需求,进行科学、明晰的品牌定位,保持品牌形象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成长性。茶叶企业的广告宣传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加强社会协作、分销渠道、市场终端等途径的品牌展示;并通过广播电视、平面媒体(报刊)、户外广告、互联网及茶博会和茶叶节等途经,针对性地宣传推广茶叶品牌。

      2、产品开发

     茶叶企业的经营定位,决定了产品开发及产品线的规划设计与走向。目前,许多茶叶企业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名优茶与大宗茶、内销茶与外销茶等经营进于细化,到 XX 年我国规范管理的公司大都将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一体化的国际市场将对茶叶产品的开发定位和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茶叶市场的高端产品(名茶)的开发有利于品牌塑造,中低端产品(优质茶、大宗茶)则是提高市场份额和盈利之源。茶叶企业可根据货源供应、经营规模、市场需求等因素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商品茶经营档位不高偏废,可以各有侧重,经营范围也不宜过广,避免经营品类过多过滥,以及产品特色和诉求点不明晰。并可根据快速消费品的营销特点,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的力度,保持茶叶产品线和创新现延伸,从原料、加工工艺与设备、包装等方面人手不断推出新品,以满足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

      3、商品茶价格的调整

      价格因素直接影响到商品茶的市场竞争力、市场份额与经济效益。高端途径及消费群相对固定,礼品馈赠比例很大,价格弹性小,从而订价较高,以保持名茶的珍贵形象。中低端产品(大宗茶)属于大众消费品,价格弹性大,应坚持薄利多销、走量为主的订价原则,追求批量化的规模效益。

      加强销售渠道及终端的价格管理与监督,实施商品茶批发、零售的指导价,鼓励、引导经销商遵循行业价格规则。避免售价畸高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及出货量减少,或者是低价批零、跨区冲货而引起的价格混乱、品牌形象受损。确立商品茶良好的价格稳定与互利,从容应对原料收购、产品销售中的价格战。

      4、市场促销

      市场促销包括渠道促销和消费促销两个层面,渠道促销主要有提高铺货率、销售费用率、返利率、销售资源分配比例,提供渠道及终端形象设计与宣传支持等。茶叶市场促销以消费促销为主,首先要加强区域市场、目标消费群的调研分析及信息反馈,深入分析消费者层次、茶叶消费程度、成长潜力、消

     费传统或倾向。根据市场调研结论,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竞钕需要,针对性地确定促销推广方案。

     茶叶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3)

     | 返回目录

      河姆渡遗址 7000 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 6000 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 18 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 10 万人。现有茶园面积 6 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 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 1.8 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 200 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 42 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 qs 标准的企业 42 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 20 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 28 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 50%以上。

     XX 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 5.6 万亩,总产量 6317 吨,产值 1.135 亿元。其中名优茶 367 吨,产值 7372 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 5.8%和产值的 65%。珠茶产量 5730 吨,产值 3783 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 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 8000 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 2026.8 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 2 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 3 万吨,出口货值 4 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 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 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 5 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 20 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 XX 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 1 家企业或 1 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关于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X 年茶叶调研报告(4)

     | 返回目录

      河姆渡遗址 7000 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 6000 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 18 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 10 万人。现有茶园面积 6 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 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 1.8 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 200 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 42 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 qs 标准的企业 42 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 20 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 90 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 28 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 50%以上。

      ,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 5.6 万亩,总产量 6317 吨,产值 1.135 亿元。其中名优茶 367 吨,产值 7372 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 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 5730 吨,产值 3783 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 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 8000 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 2026.8 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 2 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 3 万吨,出口货值4 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 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 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 5 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

     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 20 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 10 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

     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 1 家企业或 1 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 2 至 3 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 1 至 2 名。同时,开展

     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