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时间:2020-09-18 11:47:1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清华大学 工作方案 示范基地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 工作方案

     2016 年 6 月

     清华大学“ 双创 ” 示范基地 工作 方案

      根据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 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创业创新模式和机制,结合清华大学实际,整合全校创业创新资源,全方位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 基本条件 清华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优良传统。上世纪 80 年代起学校组织了“挑战杯”等科技赛事,上世纪 90 年代初学校成立清华科技园。1997 年清华大学成立学生创业协会,1998 年清华大学在全亚洲首次发起举办了创业计划大赛,随后该项比赛也发展成为全国性赛事。同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开设 MBA 创新创业管理方向的教育课程。1999 年清华科技园成立了启迪孵化器。2003 年起清华大学开始系统建设创业课程,2010 年清华大学在全国率先开始举办公益创业实践赛,将创业与公益相结合,用商业化手段运营公益项目,该项赛事也已经推广至全国。2015 年 5 月 4 日青年节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信清华大学学生创客,勉励他们丰富创客文化、勇于打破常规。2015 年 6 月 11日,由清华大学发起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1 1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清华大学一直引领国内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发展。长期以来,以不同形式、层面和角度形成了较为系统化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和生态系统。

     目前学校已经构建了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开设相关课程,实施创业创新教育。首先是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通识化,2015 年面向全校开设了 2 学分的通识课程《创业导引》,邀请了 20 余位创业名家为学生授课。同时,作为清华教改重点举措之一,学校正在大力推进的

     培养方案改革突出强调了授课内容注重创新、授课方法注重互动、培养方案管理注重灵活。学校重点建设了《跨学科系统集成设计挑战》等 14 门挑战性示范课,围绕当前全球性挑战问题进行课程设计并采用小班授课,师生密切互动引导学生“做中学”,突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学校创新教学模式的先行和示范。另外在 2015 年开设了互联网金融与创业辅修专业,成为学校首个创业创新本科辅修专业,已招收 78 名学生。2015 年 5 月,学校正式推出了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变百分制为相对等级制,共分 12 个等级,引导学生弱化对考试成绩过于功利化的追求,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定位到真正有益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上来。

     2. 重点打造 三创教育平台 ,着力 营造 创新 创业教育氛围

     近 5 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了“兴趣团队”、创+、“iCenter 创客空间”和“x-lab”等“创意、创新、创业”三创平台,推出“校长杯”创新挑战赛、清华创客马拉松、清华创客日等赛事和活动,承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为了解决大学生创客们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资金、场地等资源瓶颈和国内缺乏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业文化等制约大学生创业发展的问题,清华大学整合社会资源,于 2014 年 12 月 28 日成立了清华创+这一实践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通过商业和公益相结合、向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创+平台、创+网站、创+实训和创+空间,服务青年创业者和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群体。2015 年 10 月,1.65 万平方米的“清华 iCenter”已投入使用,是全球最大的校园创客空间,每年可支持 3000 名学生活动;清华 x-lab 倡导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式学习和团队协作的教育理念,探索新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逐步建立起集学生教育、团队培育、资源聚集和学科交叉的“三位一体”生态平台,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校友和老师持续提供创意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服务。截止 2015 年 12 月底,清华 x-lab 共聘请了 23位“驻校企业家”和 31 位“驻校天使投资人”,与 100 余家中外投资机构建立合作,引入 7 家专业机构驻校,涉及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等。

     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以“挑战杯”为龙头建设涵盖百余项学科竞赛的赛事体系,组织清华大学“校长杯”创新挑战赛、清华“创客日”、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北京分赛区选拔赛、全球创客马拉松北京站比赛、国际创客教育论坛等系列活动,2014 年起连续举办的“校长杯”创新挑战赛,每届有百余支团队参赛,前两届“校长杯”十强团队共获专利 117 个、融资总额 1.98 亿元人民币。建立专业的协会平台,成立学生创客空间协会,累积会员逾 1100 人;成立职业发展协会,组建KAB 创业俱乐部;设立兴趣团队培养计划,已有 700 余名本科生参与到未来汽车、未来航空等 26 余支兴趣团队。

     3 3. . 开拓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综合素质

     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2009 年启动“清华-伯克利全球技术创业项目”。该项目以培养未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家领袖、高层次、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一年内修满 7 学分并完成英文商业计划书者可获得双方共同签发的结业证书。建立了创业交流平台和创业导师网络。2009-2014 年项目共招收近 365 名学生,项目鼓励学生参加研究生技术创业计划大赛并努力使学生融入中关村的领先技术企业,通过与孵化器、总部基地、大学科技园等的项目共建,提高学生发展产业技术、管理技术企业的能力。同时重点建设创业基地,为促进学生创业从理念转变为实践搭建良好的平台。

     清华-帝国理工学术与职业发展博士生暑期项目。2010 年,由清华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英国首相计划行动共同资助实施了“清华-帝国理工学术与职业发展博士生暑期项目”。项目整合双方学术与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提高博士生学术与职业发展相关技能,加强双方博士生和导师的联系,该项目提高了博士生就业和创业意识、增强了规划力和领导力,加强双方导师和学生的联系。

     4. 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

     2015 年 4 月 15 日,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发起并成立了“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积极响应。“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联合

     各成员单位共同研讨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全国高校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共同提高,共同引领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断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贡献度,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5 5 . 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清华大学组建了从项目管理、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到技术运营、中试与产业化平台在内的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在科研项目的组织上,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在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的重点领域,瞄准科学前沿和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点基础研究、高技术科学研究。同时,在重大项目完成之后进一步将重大项目的研究成果推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断探索拓展和深化校地合作的模式,建立地方研究院。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借助地方的资金、体制优势联合建立研究与产业基地,实现了清华大学与地方的协同创新,推动了地方的高新技术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引领技术前沿、服务于社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清华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和海外知名跨国企业通过共建联合研究机构、框架合作、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设立合作研究基金、海外技术许可与转让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前瞻性、高水平的科研合作与交流。

     6 6 . 5 5 个 重点工程的 前期工作 基础

     “清华大学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开通两年多来,汇聚了近 400 门国内外名校课程,选课总人次突破 500 万;2015 年 3 月 24 日新开通“中国创业学院”频道,推出系列创业在线课程,选课人数突破 5 万,其中校外选课人数占 91%。另外在创业创新孵化器建设方面,2015 年 7 月 9 日,

     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发展中心(以下简称 H+Lab)在清华科技园成立。幸福科技发展中心将在增强创新心理健康素质、激发创造力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幸福感。

     “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自 2013 年 i.Center 依托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成立以来,举办了一系列具有在国内乃至国际较有影响力的活动,如全球创客马拉松、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国际创客教育论坛、清华创客日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创客代表性人物参与。目前该项目服务参与双创项目和双创活动的学生每年超过 10000 人次,同时发展多个学生创客社团并拓展技术支撑到学生的双创项目中。已经初步建成设计与实现工作坊、快速原型制作工作坊、跨学科项目工作坊、学生创新社团工作室、学生项目团队工程孵化器等,同时开展相关课程建设,覆盖全校理工文法艺等各个专业的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教育活动,还开展了多项面向其他高校学生、职业院校师资和中小学生的创新课程及活动。

     “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2015 年 6 月,全球创新学院( Global Innovation eXchange Institute,简称 GIX )正式成立。GIX 是两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合作在大西雅图地区创办开创性创新教育机构,还将扩展引进更多全球领先的创新资源。

     “清华大学服务于“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双创开放平台”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在智能芯片和智能硬件相关的加工、集成领域,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拥有国内高校领先水平的完整的 4 英寸、1 微米集成电路工艺线,及成套的三维硅微加工工艺设备,多种先进的用于新型微纳电子器件研究的专用工艺设备,以及相关的测试系统、SUN 工作站服务器、微纳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模拟软件等先进的设计、模拟环境,可很好地满足各种新型微纳电子器件及系统研制的需求。实验室在新型微电子器件、传感器、及智能芯片和智能硬件的设计、制造、与测试领域均长期居国内前列,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清华大学 服 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医药平台”项目已取得如下成果:清华大学在药学相关领域已经汇聚了一大批国际顶尖人才,形成了一批药学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拜耳、强生、罗氏、施

     贵宝等国际著名医药公司,纷纷前来我校合作,为未来的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 年 1 月 22 日,在瑞士达沃斯,清华大学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署协议,携手共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这标志着清华大学药学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高度认可。

     二、 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 号)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以“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于‘智能芯 +智能硬件’双创开放平台”,以及“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医药平台” 5 个重点工程为依托,全面落实推动双创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通过本示范基地的建设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推动双创政策落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调动双创主体积极性,发挥双创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二)战略定位 和实施路线

     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中,将基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大学使命,与“学生双创“和”“教师双创”一体两翼实施路径的高层次创新创业理念,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及科学研究优势,努力探索形成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引领示范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和制度体系,在高校示范基地中发挥领头羊作用,探索建设国际领跑“双创”研究型大学。

     将着眼于以下四个层次,完成建设目标:

     • 形成国际一流的开放双创基地

      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人才水平、科研实力、软硬件基础条件、教育理念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基地,面向全社会开放。

     • 开创系统可行引领的双创教育模式

      从理论和实践多个维度,突破目前高校在双创教育内容、体系与制度建设、双创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开创系统性、体系化、兼备可行性与前瞻性、可复制可拓展的一整套双创教育模式先河,并向全社会辐射。

     • 培养具有“双创”思维、素质和能力的人才

      创造立足于当前,面向于未来的长期可持续社会效益,本项目形成的相关成果不仅能直接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导引和支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双创思维、素质和能力,为其步入社会之后践行长远的创新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 深度激发教育创新、体制创新 深度激发高等学校教育创新、体制创新,使创新创业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将从“学生双创”和“教师双创”两条路线,即“一体两翼”,来实施,简图如下:

      清华大学“一体两翼”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路线 1.“学生双创”的主体是学生,其灵感来自于学生的智慧,源头在“教学”,双创的特点通常是以互联网+、智能硬件为主的轻科技产品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学校通过双创教育平台、孵化器等机构进行支持和转化,学校不占股不盈利。“学生双创”的目标在于未来,10年到 20 年之后的双创人才,近期的初创公司只是副产品,不以其为目标。

     2.“教师双创”的主体是教师,其成果往往是经过多年积淀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关系国家重大问题的重科技,学校通过技术转移院、校企联合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支持和转化,由于成果属于职务发明,学校要占 30%的股份或者利益分成。“教师双创”的目标在于尽快将学校的高科技成果通过高科技公司的形式转化为科技生产力,在 3到 5 年内驱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教育为本、服务社会的基本理念,跟从国家战略发展方针方向,跟从政府引导;

     坚持建设内容可操作、能落地,所有建设内容均能具体化为相应的支撑环境、课程、体系、活动、项目等;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导引与双创实践并重,确保学生既能掌握先进的理念与知识,也具备切实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坚持推进成果转化,充分调动教育和社会资源,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目标;

      坚持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充分注重建设内容的前瞻性、引领性,充分提升建设内容的系统性、可扩展性,为全国高校双创教育提供先进的引导模式。

     ( 四 )建设目标

     在本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清华大学将深化教育、科技体制改革,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体系,打造支撑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促进创业企业的孵化,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激励制度,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把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形成中国特色高校双创制度体系和经验。

     1.在人才培养方面, 通过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的建设,将清华 iCenter“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打造成为清华创客交叉融合空间。

     2. 在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将以跨文化、跨地域合作的方式,进行跨学科、跨界的开创性教育实践。

     3. 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清华大学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将通过在线的方式为全国各个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创业创新在线课程,提高双创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4. 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通过清华大学服务于“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双创开放平台降低 “智能芯片+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创业

     门槛,形成高效“智能芯片+智能硬件”的双创支撑服务模式。

     5. 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方面,通过“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医药平台”项目建立一个高效运营、功能完善、拥有杰出医药研究和产业孵化能力的全球一流医药服务平台。

      以建设国际领跑“双创”研究型大学为目标,结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位一体的大学使命,以5 个重点工程为抓手,完成 4 大重点建设任务,清华大学“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体系图如下:

     (五)发展指标

     通过三年努力,到 2018 年将实现以下可评估的指标:

     1. 服务双创教学与活动 15000~20000 人次,双创教学成果在 10~20所国内高校、中小学推广应用; 2. 建成跨学科技术创新辅修专业,招生规模超过 100 人,建设 2~5个创客平台子系统,支持 15~20 项学生科技竞赛以及创新创业大赛,支持 15~20 项初创团队孵化服务;

     3.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培训 10 万大学生,为 200 支创业团队提供支持,和 300 所高校展开合作;

     4.录制 50 门创新创业慕课,引进 15 门优质国际双创课程,服务 100万在线学习用户; 5. 实训 200 个以上注册国际研究生和 200 个国际创业者;在智能设备、智能建筑数据分析、智慧健康数据分析等技术方向上孵化 30 个原始创新项目。

     6. 双智平台给 100 家以上双创企业提供双智服务; 7. 医药平台 对外开展技术推广和人员培训 18 次;开展不低于 7 个先导化合物优化与临床前测试活动;对部分成熟项目进行孵化,争取成立 1-2个高质量医药初创企业;实现技术转让不少于 1400 万元;通过平台产生的新药专利不少于 7 个;支持 20 个以上的医药项目。

     三、 主要任务 1. 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深化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建立创业理论研究平台,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实现创业创新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吸引海外高水平创业创新人才力度。

     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面落实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开放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3. 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构建创业创新教育和实训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创业导师制度。

     4. 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创业投资、创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

     流、通用技术合作研发等平台。

     四、 政策举措 1. 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

     深化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建立创业理论研究平台,完善相关课程设置,实现创业创新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落实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建立健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加大吸引海外高水平创业创新人才力度。

     具体包括:

     1) 依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构建双创教育理论研究平台。发布《 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十三五研究大纲》 , 联合联盟内各成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家,采取协同创新的机制,推动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学术和理论研究,指导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

     拟开展的研究包括:创新创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与评价标准研究;创新创业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构与教学大纲;创新创业教学方法的创新模式与具体设计;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建设与选拔标准研究;国内创新创业方面教育政策保障体系研究等。

     2) 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体系理论及示范应用研究。整合校内经管学院、教育研究院、工业工程系、清华 iCenter、x-lab 等双创教育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质教师资源,开展 “三位一体、三创融合、本研协同”的大学生多维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及示范研究。基于将价值、能力和知识融为一体(“三位一体”)、融合创意、创新、创业培养(“三创融合”)、统一规划本至研培养过程(“本研协同”)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围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核心,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并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在价值、能力、知识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研究并构建覆盖全校、本研协同,融合创意、创新、创业多维训练体系;在创新创业训练过程和方法研究基础上,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的评价标准;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12 所高校进行应用并验证,依托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形成顶层设计与实施体系,服务于国家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总体目标。

     3) 开展双创教育举措的跟踪研究和管理机制研究。针对学校已经实施的挑战性学习示范课、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等特色双创教育举措,跟踪课程环节和教育实施过程,研究这些双创举措的要素、课程和专业设计实施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机制、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学生双创素质影响等内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并在校内进一步推广。

     4) 将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全面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在目前 15 门挑战性学习示范课先行先试、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挑战性学习课程作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重要举措,也作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每个专业挑选一门核心课建成挑战性学习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尽快建成“百门挑战课”,争取每个学生毕业前至少修习 1 门挑战课。对 2016 年新开设的“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创新创业辅修专业加大资金、人员和场地支持力度,加强教育过程研究和管理,开展“技术、设计、商业”各模块课程、场地、教材及团队建设,探索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双创人才之路,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为该教育模式的示范推广作准备。

     5)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体系建设。为提高各院校组织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与创客教育活动的水平,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将面向全国高校双创基地的教师举办“双创教育基地师资研修班”,通过专家授课、互动交流、现场观摩等环节,提升创意创新创业与创客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力,积极推进双创教育基地建设和发展。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在对本中心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计划每年对其它高校举办师资研修班 5 期,每期 40 人,三年共培训 600 人。并对培训后的教师进行考核认证,合格者将获得双创教育基地师资证书。

     6) 开展双创教育信息化建设。iCenter 拟设置专人负责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具体实施,对中心网络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对各种创

     新创业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上传到网站上,向全国同行展示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和改革举措,进一步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iCenter 将创新创业课程相应课件、教案、师资队伍、教师示范讲课以及电子技术资源库等的主要信息纳入学校实验选课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选课和查询,有利于学生进行网上学习。

     7) 探索创新创业教学管理的新模式,研究创新创业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iCenter 拟基于创新创业教学的特点,iCenter 将建立包括创新创业教学安全保障体系、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和具有创新创业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心根据不同层次人员所承担的具体教学、科研服务的性质和特点,不断完善和新建相关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

     8) 探索融合创新的国家化双创教育模式。GIX 全球创新学院将重点针对战略性创新领域开展教育和研究,涉及领域包括互联设备、智慧城市、移动医疗、清洁能源等。全球创新学院提倡融合创新,两校将分别选拔优秀师资任教,并依托“多方师资联合聘用制度”吸引全球优秀教师。值得一提的是,学院不设任何院系架构,全部采用项目学习的教学理念授课,学生在完成相应学分后,同时获得由清华大学、华盛顿大学两校相应的学位。

     9) 建立多源资源深度融合双创教育机制。GIX 项目建设将结合清华大学的优质教研资源,尤其是全球创新学院的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挥发展其国际化、项目化、融合化的突出特色,建立多源资源深度融合机制,形成从跨学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到项目孵化的全环节实训新模式,打造培育战略性原始创新和国际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的示范基地。

     10) 通过在线课程形式实现课程和教学的突破创新。在线教育项目瞄准当前全国院校创新创业师资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的痛点,充分发挥国内外大学知名专家教授、业界创新创业导师的优势,通过在线课程形式实现课程和教学的突破创新。

     11) 开展基于在线教育的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为了推动在线教育工作,2014 年 1 月,清华大学专门发布了《清华大学关于加强

     在线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了积极推进在线教育工作是学校面向未来的战略部署。2015 年 3 月, “学堂在线”上开设“中国创业学院”频道,并推出系列创业在线课程,将该校优质创业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未来该项目计划录制 50门创业创新慕课,并引进 15 门国际优质创业创新课程,不仅可以用于在校学生的教育创新,更可以惠及全社会网络学习者。

     12) 建设创新创业教学体验示范基地,提供从课程制作到创业实训的一系列创新创业教学服务。创新创业教学示范基地将推广基于优质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教师们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优质在线课程,鼓励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点,线下侧重学生能力培养、价值塑造。

     13) 基于医药开发平台进行的医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既针对校内本科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也包含清华大学近10个与药学相关学科的所有科研人员。平台高度开放,将不定期邀请盖茨基金新药研发主管及其世界级的顾问委员举办面对全社会的医药行业创新创业讲座。

     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全面落实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改革措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加大股权激励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开放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构建开放式创业创新体系。

     具体包括:

     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机制。启动清华大学科研体制改革,发布《清华大学科技体制机制深化改革意见》,专门成立学校成果与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和技术转移研究院,建立学校科技成果产权保护、技术转移、收益分配等的政策与管理流程,制定系列的管理制度和运作办法,形成科技成果遴选与评估、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市场推广、企业商务合作和执行情况跟踪等的学校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和运营工作模式,科学、合规的将现有的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许可、技术转让、技术作价投资等方式

     将转移到企业实施运用。

     2)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建立国内有影响力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平台,通过工业界深入合作,引进国内外优秀的应用研究人员和产业导师,广泛开展科技成果的创新创业培训。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和领域交叉应用研究的孵化空间,为研究机构、创新中心和投资基金等提供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的联合办公和互动交流空间,搭建研究者、企业家和投资人之间合作交流桥梁。建设由技术经理、法律专家、财物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技术转移服务团队,为各领域的交叉应用研究人员提供技术孵化、法律咨询、财务辅导等方面的成果转化服务。

     3) 布局战略新兴产业的交叉应用研究。围绕学校的学科布局,完善现有交叉应用研究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模式,通过管理制度创新、空间资源投入、成果转化服务等方式,推动相关领域交叉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和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面向国家“十三五”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契合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成立领域应用研究院和产业联合研究中心等形式,整合产业和科研资源,持续布局能源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的的交叉应用研究。深入开展同地方政府的合作研究,充分利地方政府的资源扶持,实现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落地。

     4) 推动领域国际合作创新的深入开展。充分借鉴 XIN 中心的成功经验,持续推动学校与美国、欧盟和日韩等科技发达地区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国际技术合作,在国际前沿的技术领域成立顶级的国际创新合作中心,实现全球创新和中国发展的紧密集合。结合国家科改革的大正方针,充分利用北京市和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探索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等国际技术转移的创新模式,吸引国际知名的科技投资基金投资清华科技成果,奠定学校在国内国际的领导地位。

     5) 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国际科研合作。结合学校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国际技术转移合作为契机,推动清华同国际技术转移相关的组织开展深度的交流和合作,促进相关的科研合作和人才

     交流,为学校同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和国际化人才的引进搭建桥梁。开展国际参与国际技术转移有关机构和联盟的工作,引入国际成熟的技术转移的资源、体系与成功案例,介绍清华的技术转移资源,全面提升学校技术转移的国际化能力。

     6) GIX 项目建设将遵循《指导意见》所提出的“强化开放共享”的原则,充分运用国际化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开放创新创业平台,促进更多国际创业者加入、集聚,和成果产出。

     7) 针对智能芯片和智能硬件领域创新创业在高成本加工测试设备应用、以及多学科知识基础的高发展门槛,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对清华大学及社会各界在本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技术全流程的无缝支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芯片与智能硬件系统的设计软件、大型制造与测试设备的租用、技术支持等。对于芯片与智能硬件系统的设计软件、制造与测试设备的租用及技术支持,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将面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开放服务,以降低“双智”企业双创的门槛; (b)提供芯片设计、电路设计、微纳加工、封装与集成、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实训和培训。“双创”企业迫切需要的是相关科研与创新方向的复合型工程型人才,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将面向企业急需,开展定制化的针对芯片设计、电路设计、微纳加工、封装与集成、系统集成等领域的工程型人才的实训和培训;另外,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也将通过多样化的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创新项目、“挑战杯”等项目,聘请依托单位清华大学微电子所的科研及学术带头人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相关的原创思想、技术和服务平台的支持。

     (c)提供通用技术的合作开发与技术咨询。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将依托平台的科研与开发条件以及依托单位清华

     大学微电子所在“智能芯片+智能硬件”领域的科研实力,通过技术咨询及合作开发等多种模式,面向“双创”企业提供“双创”的解决方案。

     8) 通过医药开发平台,建立原创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支撑设施,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技术服务;落实双创平台的教育培训功能,为高端药物研发提供人才支持;聚焦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中的高风险但高回报项目,通过合作开发、专利转让落地一批创新药物和生物技术,孵化一批高质量新药企业,力争在全国形成辐射示范效果。

     9) 清华大学药学院积极鼓励科学家自由探索未知前沿,促进药物研发技术的原始创新,也鼓励科学家参与到社会服务、技术培训及产业转化中来。同时,通过院系间、校际间、国家间开放的高质量合作,逐渐培养新的经济发展集群。真正实现技术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10) 积极开放各类创业创新资源和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在 2013 年发布的官方 MOOC 平台“学堂在线”已经上线了将近 400 门课,这些课程都是供社会大众免费学习观看的,其中也包含不少国内外创新创业慕课;在无教学任务的工作日里,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面向大中院校、职业院校、双创团队、科研院所开放相关的的基础设施,包括:面向工业4.0的智能制造平台、服务于技术创新辅修专业的共享平台、服务于双创教育的创新生态环境三个部分;对于双创示范基地实训人员与培训人员,全球创新学院未来将会开放相应的平台与设施,包括全球创新智能空间、全球创新实训中心、设计仿真与数据分析软件库、机电设计与实验中心、国际创新创业加速器、网络与计算基础设施; “智能芯片+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开发平台面向社会开放,所瞄准的技术服务对象是新型智能硬件以及作为新型智能硬件产品核心的智能芯片领域的创新创业企业以及科研单位的创新创业团队,为智能芯片+智能硬件的开发提供的设计、加工与集成、测试与分析等全方位技术服务;“创新医药平台”作为双创教育基地,肩负着技术推广及人才培训的责任。平台

     搭建完成后,将定期对校内师生进行专业教育及科研培训;同时,平台每年度召开 4 次培训交流会,为相关企业研发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

     11) 加强与地方企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针对智能芯片和智能硬件领域创新创业在高成本加工测试设备应用、以及多学科知识基础的高发展门槛,清华大学“双智”双创平台对清华大学及社会各界在本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技术全流程的无缝支持。如地平线机器人公司,由前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创始人余凯创办,致力于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创新。公司从智能硬件开发起步,根据产品开发需求需要进入到核心智能芯片开发环节,在芯片开发所需的加工及测试设备和技术积累方面正在寻求双创平台的支持。在 2016 年 1 月 22 日,清华大学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签署协议,携手共建“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该中心将落户北京,旨在建立一个高效运营、功能完善、拥有杰出医药研究和转化能力的全球公共卫生和医药创新机构。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当前科研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将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转化的桥梁,未来清华大学将与更多的企业合作,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共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3. 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

     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落实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场地、经费等。建立健全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构建创业创新教育和实训体系。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创业导师制度。

      具体包括:

     1)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的顶层设计。继续支持清华iCenter、x-lab、创+、i-Space 及“未来兴趣团队”等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建设,同时加强各平台间的合作和交流,突出各平台的特色,完善双创支持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和世界“双创”名校、名企合作,探索国际化双创教育和支持体系的新模式。开展清华大学创业实训“TIE”计划,支持创

     业骨干前往国际顶级创业企业、高校创业空间、创投机构或孵化器,参加创业实习、创业实践和创业训练活动,为其提供多层次创业认知、创业加速服务。开展清华-日内瓦大学“众筹可持续发展”暑期项目和清华-新加坡国立-印度商学院“亚洲创新创业”暑期项目,同时采取清华团队出国参加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和国外团队赴国内参观考察国内创新创业的形式。邀请香港澳门等地大学生赴清华参加双创暑期夏令营,和清华学生一起开展双创活动。

     3) 打造开放的创意、创新、创业活动支撑服务平台。iCenter 拟通过优化整合相关资源,完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志趣为导引,以创新实践活动为手段,理工、人文、社会学科相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协调发展,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iCenter 拟创建面上普及、重点提高和综合创新、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因材施教的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 拓展创新教学资源与条件保障。iCenter 拟与校内各个院系和校外各类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课程、活动等方面建设,在学校教务处的指导下,与水木清华校友基金会合作,共同开设“创业导引—与创业名家面对面”课程,邀请知名社会创业企业家,与学生直面交流。与广东工业创新联盟合作,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工程技术咨询的支持。与北京精雕集团合作,建立协同创新实验室,共同开发课程。与英特尔公司合作,建立众创空间加速器,开展清华-英特尔创客讲座系列活动。同时,通过建立驻校创客项目,引入国际创客导师资源,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工作。

     5) 全球创新学院将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地区建设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配备世界一流的设计工作室、多媒体教室等。除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清华、华盛顿大学两校优质教育资源外,微软等公司将通过选拔企业优秀员工担任实战导师、提供实训项目等方式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6) 将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学和研究为基础建设幸福科技发展

     中心,依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清华大学眼控—意控人机交互研究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化与认知科学实验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等学界权威机构,结合高科技企业孵化和投资的深耕优势,构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眼控—意控人机交互技术、积极心理干预的技术设备研究体系、高科技产品应用系统和积极心理能力生态培育系统、科研成果展示系统、幸福体验和监测系统、幸福学习系统。通过幸福科技发展中心的建立,我们将提升创业者的幸福感。

     4. 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

     引导和推动创业投资、创业孵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技术交流、通用技术合作研发等平台。

     具体包括:

     1) GIX 同时承载教育与创新孵化功能,既是实训平台、也以创新加速器模式向全球创新创业者开放(申报、培育、孵化)。

     2) GIX 将通过加强与世界大学、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政府部门合作,引入更多合作伙伴,不断提高在跨学科方面的实力和培养未来领袖人才方面的能力。合作伙伴可以作为教师、导师或学生加入全球创新学院,也可以为学院、学生或教师提议并资助研究项目。

     3) 在线教育项目将从创业实训、企业孵化、基金支持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全过程的双创服务。在创业实训方面,建立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基于软件进行创业模拟,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训练创造能力;在企业孵化方面,本项目的“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区”将通过清华梦想学堂、清华梦想实验室、启迪之星培育计划、启迪之星创业营、钻石计划、上市公司、全球孵化网络这7 步孵化连整合创新资源,搭建创业平台,服务创业企业;通过募集基金,投资一批优质双创项目。

     4) 以清华大学牵头,建设“创新医药平台”,打造引领医药行业发展的众创空间,建立医药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器,进一步夯实

     医药产业的基础,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帮助我国未来医药产业迈进世界领先水平。

     五、重点工程 清华大学将从双创在线教育、创客空间建设、国际化创新创业、智能芯片和智能硬件建设、医药创新建设等五个方面做好示范基地的建设,包括以下 5 个重点工程:

     1 1 .清华大学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

     “双创在线教育与实践开放平台”将依托学堂在线平台的优势力量,建设“中国创业学院”频道,依托平台规划、设计、制作、运行、推广一批优质创业创新在线课程;建设创业创新教学体验示范基地,提供从课程制作到创业实训的一系列创业创新教学服务,将推广基于优质在线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示范引导教师们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优质在线课程,鼓励学生线上学习知识点,线下侧重学生能力培养、价值塑造;建设创业创新孵化器,建立幸福科技发展中心将在增强创新心理健康素质、激发创造力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幸福感。通过建立创业创新孵化示范区,主要为高校科研人员、大学生创业者、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寻找一个合理的转化渠道,基于市场化的探索,打通高校成果与市场之间的隔阂,为科研成果产业化提供一个新途径。

     该平台包括以下 5 个子项目的建设:

     1)建立创业创新在线教育平台 平台主要包括:

      学习管理系统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LMS) 学习管理系统是平台面向用户可见的部分。学习者通过 LMS 系统进行学习。同时,LMS 系统也向授课教师提供操作界面。LMS 系统使用了一定数量的数据存储。课程存储在 Mongo 数据库中,视频源主要存

     放在 CDN 网络,每个学习者的信息存在 MySQL 数据库中。学习者直接学习课程的过程主要通过以上数据库进行记录,同时记录了发布事件、数据分析管道收集、分析和报告等功能。LMS 系统作为学习工具,将平台的课件内容嵌入到学习环境中。

      工作室组件 Studio 工作室组件式面向作者的应用环境。课程开发团队运用工作室组织机构创建、更新课程内容。工作室组件和 LMS 系统使用同一个 Mongo数据库存储课程数据。

      课程浏览组件 Course Browsing Web 前端,供用户浏览课程。

     2)建立双创教学体验中心 构建智慧教室,温度湿度、空气净化、灯光调节均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节使学生更加直观得感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

     3)建立创业模拟实训中心 拟联合全国部分高校,面向大学生创业者开办创业模拟实训班,从课程教学、创业模拟、导师辅导等多个层面对创业者提供支持。同时开发相应的、包括创业计划、创业管理、创业注册、创业实践、创业测评以及创业构造等功能的软件,供学生模拟整个创业的流程。

     4)建立幸福科技发展中心 以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学和研究为基础,依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行为与大数据实验室、清华大学眼控—意控人机交互研究实验室、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化与认知科学实验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等学界权威机构,结合高科技企业孵化和投资的深耕优势,构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眼控—意控人机交互技术、积极心理干预的技术设备研究体系、高科技产品应用系统和积极心理能力生态培育系统、科研成果展示系

     统、幸福体验和监测系统、幸福学习系统;借助全球的大学科技园战略合作孵化器,通过“启迪之星”进行孵化,并建立专项基金支持幸福项目和产品的投资促成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及其交叉学科、交互领域科研成果的孵化、投资;实现创新幸福的最大化,从而使创新的影响力具备最高价值。让创业者、创新人感受幸福——在幸福中创新,在创业中幸福。

     5)建立“创业创新孵化示范区” 坚持由企业搭建创业创新孵化资源平台、进行市场化模式的运作,将孵化示范区打造成以高校资源为支撑、市场化操作的创新孵化新模式,通过启迪之星运营实践的孵化+投资的商业模式以及“孵化服务+天使投资+开放平台+创业培训”四位一体的孵化模式为基础,进行专业化、网络化、平台化、国际化等方面升级,将孵化示范区打造成一个创业创新资源交流汇聚的平台,促进不同资源之间的流动,为创业者不同的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服务与资源的对接。

     2 2 . 清华大学服务于双创教育的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

     通过双创示范基地的建设,将清华 iCenter“跨学科创客实践平台”打造成为...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