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1-02-19 00:13:1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比较文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比较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世界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

    3,国际文化交流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类别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必修或选修

    适用范围

    公共课程

    00000001

    马克思主义理论

    3

    54

    1

    考试

    必修

    所有方向

    00000011

    基础外语

    4

    72

    1

    考试

    必修

    学位必修课

    07002201

    西方文论

    2

    36

    1

    考查

    必修

    所有方向

    07352201

    比较文化学

    2

    36

    1

    考查

    必修

    07352202

    比较文学

    2

    36

    2

    考查

    必修

    07002202

    比较诗学

    2

    36

    2

    考查

    必修

    学位选修课程

    07352301

    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

    2

    36

    1

    考查

    选修

    07002203

    中国古代文论

    2

    36

    1

    考查

    选修

    07002204

    当代文论-问题、语境与方法

    2

    36

    1

    考查

    选修

    07002205

    文学批评方法论

    2

    36

    2

    考查

    选修

    07352302

    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2

    36

    2

    考查

    选修

    07002206

    叙事理论研究

    2

    36

    2

    考查

    选修

    07002207

    中国诗学

    2

    36

    2

    考查

    选修

    教学实践和科学训练

    2

    36

    3

    考查

    必修

    前沿讲座

    1

    18

    3

    考查

    必修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

    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7002201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古希腊文艺理论;

    2,古罗马文艺理论;

    3,基督教文艺理论;

    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

    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

    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9,19世纪现实主义文艺理论;

    10,现代主义与非理性思潮。

    参考书目:

    1,Pierre

    V.

    ZIMA,Critique

    littéraire

    et

    esthétique,L’Harmattan,Paris.

    2,Denis

    Husman,L‘esthétique,PUF,2000,Paris.

    3,栾栋:《感性学发微》,商务印书馆,1999年。

    4,陆扬:《欧洲中世纪诗学》,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5,章国锋、王逢振主编:《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6,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拉尔夫·科恩主编:《文学理论的未来》,程锡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8,让·贝西埃(法)、伊·库什纳:《诗学史》(上下)史忠义译,白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

    9,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占学期总分的20%,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口头专题发言占80%。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7002202

    课程名称:比较诗学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作为一门新起的学科,比较诗学是在比较文学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的对东西方文明和文艺观的比较。本课程期望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把握比较的跨文化特征,了解任何一个层面的跨文化比较都将最终导致对传统之源的追溯。

    使用教材

    1,[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

    内容简介:

    1,

    西方诗学的概念及历史

    2,

    比较诗学的缘起及衍变脉络

    3,

    比较诗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术语

    4,

    比较诗学中的模子理论和相对主义

    5,

    比较诗学的跨文化阐释本质

    6,

    中国比较诗学的重要著作

    7,

    西方比较诗学的重要著作

    8,

    通过中西方经典文学作品比较中西方文艺观

    9,

    比较诗学和传统精神的追溯

    参考书目:

    1,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1979。

    2,刘介民,中国比较诗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美]宇文所安,王柏华

    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美]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

    5,[法]让?贝西埃、[加]伊?库什纳、[比]罗?莫尔捷、让?韦斯格尔伯主编,史忠义译,诗学史(上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计划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07352202

    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旨在从本体论与方法论上培养学生跨越与汇通的学术视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使用教材:《比较文学》,陈惇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课程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除加深对比较文学基础理论的把握外,还对比较文学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本体论与方法论问题、有关比较文学的前沿话题等作较深入地探讨。实践部分主要是通过个案分析,将学习与掌握的东西方文学现象及中、西方文学理论汇通,整合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主要内容为:

    1,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2,跨文化研究与中国学派;

    3,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与研究类型;

    4,文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

    5,跨学科的比较研究。

    6,当代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

    参考书目:

    1,《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比较文学研究20年》,王向远,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比较文学论》,梵第根著、戴望舒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4,《比较诗学》,厄尔·迈纳著,王宇根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5,《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6,《比较文学》基亚著、颜保译,北京大学出版1983年版。

    7,《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8,《独角兽与龙――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乐黛云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比较文学与小说诠释》周英雄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占40%)与期末论文(占60%)。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7352201

    课程名称:比较文化学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共识为出发点,以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和西方作为主要讨论对象,对于其在历史演进、文化模式、思想行为、文学类型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异同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宏观把握不同文化的关注重点和演进的内在逻辑,并对于在不同的文化交流中扮演主要信息载体的文学作品进行文化分析,从而达到对于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文学的深入理解。

    使用教材:张弛:《比较文化学提纲》(未发表的纲要)。

    内容简介:

    1.

    文化与人类生活的互动关系。

    2.

    文化演进的自身逻辑。

    3.

    文化交流在文化演进中的作用。

    4.

    希腊文化和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精神。

    5.

    儒、道、佛互补与中国文化模式的形成。

    6.

    文艺复兴与全球文化的形成。

    7.

    个案研究:基督教对于明清士人的影响。

    8.

    个案研究:中国文化在十八世纪的欧洲。

    9.

    个案研究:浪漫主义运动在欧、美、亚三洲的发展。

    10.

    个案研究:存在主义运动在西方和日本、中国的发展。

    参考书目:

    1.

    史密斯等:《文化研究精粹读本》,陶东风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晓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徐新:《西方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徐新:《西方文化史续编(从美国革命到20世纪)》,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

    安田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耿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钱承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7.

    葛兆光:《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

    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10.

    季羡林等编:《东西文化议论集》(上、下),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考核方式:平时课堂讨论占40%,期末学习报告占60%。

    计划开课时间: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第二部分

    专业选修课

    课程编码:07002203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古代文论史和系统讲述中国古代文论重要的文本,使学生熟悉中国古代文论史上重要的理论、主要的思潮及其代表人物。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古代文论文本和传统审美观念传统哲学理论的关系以及文本相互间的承传影响,思考这些文本如何与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创作发生关系。

    课程要求学生将同时修读的西方文论作为参照系思考中国传统文论的一般特点和主要思维方式。

    使用教材: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内容简介:

    讲述中国古代文论的起源、发展、界说及一般特点。阐释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文本,主要是:先秦老子、孔子、庄子;汉《诗大序》、《文赋》、《文心雕龙》);唐《二十四诗品》;宋《诗本义》、《沧浪诗话》;及明清小说评点和诗话、词话。

    参考书目:

    1,刘勰著、詹鍈義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2,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朱东润撰,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美]宇文所安,王柏华

    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钱锺书,谈艺录,中华书局,北京,1999。

    6,[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下册),中华书局,1981。

    7,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中下册),中华书局,1983。

    8,唐圭璋编,词话叢编(全五册),中华书局,1986。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占40%),学期论文(占60%)。

    计划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7352301

    课程名称:西方现代派文学研究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以专题的形式,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所出现的外在与内在根源,精神突围的轨迹与方式、叙述策略上的特征与变化等方面作出探讨评述。同时在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观照中,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内在特征与叙述策略。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握西方当代文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

    使用教材:《20世纪西方文学》,聂珍钊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内容简介:

    1,绪论;

    2,后期象征主义诗歌;

    3,表现主义文学;

    4,意识流小说;

    5,存在主义文学;

    6,荒诞派戏剧;

    7,新小说派;

    8,元小说;

    9,魔幻现实主义;

    10,现代派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参考书目:

    1,《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研究》,吴晓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断裂的世纪》,易丹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现代派文学研究》(上、下),袁可嘉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年版。

    4,《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5,《西方现代派文学论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6,《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7,《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柳鸣九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94年版。

    8,《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王岳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王岳川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占40%)与期末论文(占60%)。

    计划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码:07352302

    课程名称:中美文学文化关系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研究生从跨学科、跨文化、跨国别的角度对中美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背后的文学规律、美学基础以及审美取向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相同与歧异之处,从而认识中美文学文化的因缘关系,并把中美文学文化的相互影响纳入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史的大背景下作定位。教学采用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以读书报告和学期论文作为考核依据。

    使用教材:

    刘岩著《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散页补充讲义,以及相关中美文学作品

    内容简介:

    课程分为三部分:

    1、诗学因缘。本部分讨论美国重要诗歌流派和诗人(意象派、庞德、洛厄尔、雷克斯罗思、斯奈德、勃莱、金斯伯格等)所接受的中国文化影响以及中国“五四”以来的诗歌接受的西方影响(中国现代新诗、朦胧诗等)。

    2、戏剧的影响研究。本部分主要对比研究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和中国现代剧作家曹禺的剧作和创作思想。

    3、文学理论的借鉴与应用。本部分讨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梭罗、庞德、艾略特等)的哲学思想和诗学理论对中国诗学的借鉴,并尝试运用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等)解读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观看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文学(以先锋小说为例)的后现代性。

    参考书目:

    陈长房著,《梭罗与中国》,台湾三民书局,1991年。

    厄尔·迈纳著,王宇根、宋伟杰等译,《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范存忠著,《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

    高旭东著,《跨文化的文学对话——中西比较文学与诗学新论》,中华书局,2006年。

    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乐黛云著,《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叶维廉著,《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年。

    郑树森编,《中美文学因缘》,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5年。

    钟玲著,《美国诗与中国梦——美国现代诗里的中国文化模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朱徽著,《中美诗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占40%),学期论文(占60%)。

    计划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编码:07002205

    课程名称:文学批评方法论

    学分:2

    教学目的与要求:就像哲学本身就是哲学史,文论本身就是文论史,本课程通过师生一起对当代西方各个文学批评流派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的研讨,熟悉当代文学批评的态势,提高研究生的理论思辨水平,并学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正确运用相应的文学批评方法。本课程采取课前阅读、课堂讲授和讨论、课后写作读书笔记的教学方法,期末考核以写作学术论文。

    使用教材:张首映:《西方20世纪文论史》

    内容简介:

    1,绪论:当代西方文论的走向

    2,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生命直觉主义

    3,精神分析

    4,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

    5,结构主义

    6,文学现象学

    7,诠释学、接受美学

    8,新马克思主义

    9,文学文化学、存在主义

    10、社会批评理论

    11、后现代主义

    12、结构主义、女性主义

    13、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

    参考书目:

    1,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赵毅衡选编:《“新批评”文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

    4,英伽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5,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6,保罗·利科《阐释学与人文科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7,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8,阿尔多诺:《否定的辩证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9,Niall

    lucy

    :

    Postmodern

    Literary

    Theory

    :An

    Intorduction,Bldckwell

    Publishers

    Ltd.,1997

    ;

    考核方式:读书报告(占40%),学期论文(占60%)。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07002204

    课程名称:当代文论——问题、语境与方法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将中国当代文论和批评中的诸问题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考察,以期使研究生了解当代文论的发生、发展过程,习得在语境中把握问题的动态研究方法,为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奠定相应的知识、思想及进入问题的能力之基础,并为其日后从事教学、科研或文学批评活动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当代文论——问题、语境与方法”自编读本》。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论

    2.历史的发现和“新启蒙运动”

    3.现实主义的可能

    4.

    当代文论诸命题及解放意义

    5.传统与现代——思维方式的“旧”与权威知识的“新”

    6.经验与主张的悖论

    7.思想与文学的悖论

    8.

    反思中的两种可能

    参考书目:

    1.贺照田:《当代中国知识感觉与观念感觉》,广西师大出版社,2006。

    2.耿占春:《改变世界与改变语言》,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3.蔡

    翔:《何谓文学本身》,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4.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三联书店,2002。

    5

    歌:《竹内好的悖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口头专题发言占40%,期末论文占60%。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07002206

    课程名称:叙事理论研究

    分:2学分

    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深入掌握叙事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方法,初步了解叙事理论的前沿发展及其内容,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叙事演变和叙事艺术,并能运用叙事学理论和方法开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批评实践。本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三个结合:教师主讲与师生研讨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使用教材:

    谭君强:《叙事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荷]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课程内容:

    (1)“素材”诸成分:事件、行为者、时间、场所等。

    (2)“故事”诸方面:顺序安排、节奏、频率、从行为者到人物、从时间到空间、聚焦等。

    (3)“本文”诸言语:叙述者、非叙述评论、描写、叙述层次等。

    (4)后现代叙事理论、跨学科叙事理论等国内外叙事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5)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叙事演变和叙事艺术(以经典作家为例)。

    (6)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为对象展开叙事分析的训练。

    参考书目:

    [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以色列]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三联书店,1989。

    [美]

    W·C·布斯:《小说修辞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美]浦安修:《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美]苏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美]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美]马克·柯里:《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

    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

    罗钢:《叙事学导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程文超主编:《新时期文学的叙事转型与文学思潮》,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课程论文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07002207

    课程名称:中国诗学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中国诗学的理解,探究中国诗学生发的原理,熟悉中国诗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了解中国诗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主要思想观点,清楚掌握中国诗学的发展线索,为研究生比较中西诗学思想提供基本理论知识,为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奠定中国诗学的知识结构,并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运用中国诗学理论从事教学科研打下基础。

    使用教材:陈桐生《论诗教观之生成》,目前正在出版过程之中。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绪论

    2.论先秦两汉说诗体系之生成

    3.论言志

    4,论美刺

    5.论《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论兴观群怨

    7.论性情

    8,论《诗》教

    9.论六诗、六义

    10.论孔子删《诗》说

    11.论正变

    12.《毛诗》对诗教理论的总结

    参考书目:

    1,袁行霈、孟二冬《中国诗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陈良运《中国诗学批评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3,张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4,张伯伟《禅与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

    5.张晶《禅与唐宋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6,方智范《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7,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

    8,蔡镇楚《中国诗话史》,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年出版。

    9.萧华荣《中国诗学思想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作业、考勤和课堂口头专题发言占40%,期末论文占60%。

    开课时间: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1.

    《比较文学》,陈惇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

    《比较文学概论》,杨乃乔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曹顺庆:《比较文学学》,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

    《什么是比较文学》,布吕奈尔等著,葛雷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5.

    《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

    《比较文学论》,梵·第根著,戴望舒译,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7.

    Comparative

    Literature:ACritical

    Introduction,Bassnett,Susan,Oxford

    and

    Cambridge,Blackwell

    Publishers,1993.

    8.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ge

    of

    Multiculturalism,Bernhaimer,Charles

    (e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5.

    9.

    《中外比较文学名著导读》,乐黛云、陈惇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

    《比较文学研究译文集》,干永昌等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11.

    《比较文学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12.

    《比较文学二十年》,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3.

    《比较文学新论》,王向远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4.

    《东西方比较文学史》,方汉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

    《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勒菲弗尔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版。

    16.

    《文学原理引论》,伊格尔顿,刘峰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17.

    《文学研究与文化参与》,佛克马著,俞国强译,北京大出版社1996年版。

    18.

    《文学理论》,韦勒克著,刘象愚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19.

    《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

    《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1.

    《比较诗学》,厄尔·迈纳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22.

    《比较诗学》,叶维廉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年版。

    23.

    《谈艺录》,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84

    年版。

    24.

    《道与逻各斯》,张隆溪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版。

    25.

    《东方学》,萨义德著,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

    年版。

    26.

    《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姚斯等著,周宁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

    《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萨默瓦、波特主编,麻争旗等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版。

    28.

    《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叶维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9.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30.

    《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

    《二十世纪欧美文论名著博览》,章国锋、王逢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

    《中国诗学》,叶维廉著,三联书店1992版。

    33.

    《文化研究精粹读本》,陶东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著,唐晓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

    《现代派文学研究》(上、下),袁可嘉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9年版。

    36.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37.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刘象愚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8.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王岳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

    《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0.

    《叙述学研究》,张寅德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41.

    《西方正典》,哈罗德·布鲁姆著,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

    42.

    《中国比较文学》,期刊,上海外国语大学。

    14

    篇2: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美术,培养,方案,专业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403授予文学硕士学位)一、学科专业简介本学科自1999年开始招生,现有油画现当代技法与创作、铜版画技法与创作、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三个方向。设有综合材料、铜版画、油画材料、计算机美术基础教学等四个实验室,院图书资料藏书一万余册。本学科拥有学术创作丰富、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403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本学科自1999年开始招生,现有油画现当代技法与创作、铜版画技法与创作、中西美术比较研究三个方向。设有综合材料、铜版画、油画材料、计算机美术基础教学等四个实验室,院图书资料藏书一万余册。

    本学科拥有学术创作丰富、艺术思想活跃、富有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教师群体。现有专业教师3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0人。教师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教授1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5人,具有硕士学位11人。本学科在国内外各种重大艺术创作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科研与教学成果在国内外的多家专业期刊上发表,有效促进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在国内相关专业领域已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美术创作和美术学研究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自觉执行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品质。

    2、有坚实的美术学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绘画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艺术创作、艺术史研究和艺术理论研究及美术教学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1

    油画现当代技法与创作

    本方向是以西方现当代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主要的艺术流派的基本理论以及绘画技法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结合我国的油画创作语境进行现当代油画创作实验以及相关理论研究。

    2

    铜版画技法与创作

    本方向以传统和当代铜版画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中外美术史发展线索为纽带贯通绘画艺术理论及技法,在现代情境中进行整合并创作出具有扎实传统功底和现代意蕴的铜版画作品。

    3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

    本方向是一门联接中外美术史、美术基础理论及美术批评的边缘学科或交叉学科。其研究范畴包括中西美术史方法论、美术观念、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体裁比较等。主要研究内容有中西绘画思潮、流派、风格、技法、画家个案、体裁、题材等比较研究。

    四、学习年限

    1、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

    2、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于每年十月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提前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在提前毕业申请批准后,若不能按其申请的时间毕业的,将按结业办理。

    5、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于每年十月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填写《华中师范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申请表》,经导师和院系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6、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不享受普通奖学金和优秀奖学金。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学位公共课为9学分;学位专业课为8学分;专业方向课为14学分;实践环节为2学分;任意选修课为4学分。总学分为37学分。

    1、公共课必修学分(9学分):

    ①外语5学分;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③马列经典著作选读2学分。

    2、学科学位专业课学分(8学分):

    ①中国古代画论典籍选读与专题研究2学分;②西方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2学分;

    ③素描造型技法风格研究与实践4学分。

    3、专业方向课学分(14学分):

    (1)油画现当代技法与创作:

    ①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艺术实践3学分;②新具象艺术实践4学分;③抽象艺术与综合材料艺术实践4学分;④当代艺术创作实践3学分。

    (2)铜版画技法与创作:

    ①传统铜版画技法研究与实践3学分;②绘画材料与表现实践研究4学分;③现代铜版画技法与新媒材研究3学分;④铜版画艺术创作4学分。

    (3)中西美术比较研究:

    ①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专题研究3学分;②清代绘画史专题研究2学分;③文艺复兴艺术专题研究2学分;④中西绘画比较研究4学分;⑤美术批评原理3学分。

    4、实践环节2学分(参见六、实践环节)。

    5、任意选修课4学分: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及研究课题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修某些必要的课程。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要求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

    1、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2、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这两张表于学位论文答辩前以院系为单位收齐上交到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该门课程成绩由研究生处负责录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成绩合格者,计2学分;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七、科学研究

    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因专业特殊性,本学科也可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入选省级协会美术展览作品1件或在专业美术期刊发表作品1幅。

    八、学位论文与毕业创作

    1、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论文写作应尽早开始,论文写作时间(从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起至论文送评阅前止)一般应不少于一年;论文开题时间一般不迟于第二学年第二学期末完成。

    2、毕业论文选题应考虑课题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注重导师和研究生各自的特长,结合本专业的基础与国内外艺术设计及理论问题开展研究,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3、开题报告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论文特色和创新之处;预期的论文进展时间安排和成果的显示方式,以及具体的论文大纲。

    4、毕业论文开题应组织五名以上的高级职称教师审定。

    5、在完成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阶段的中期,进行阶段性检查,并对进度要求提出意见。论文应图文并茂,字数在3万字左右。

    6、毕业论文答辩应组织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高级职称教师参加,其中不少于一名为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答辩委员会。

    7、理论与实践并重,硕士生要在导师指导下制订毕业设计工作计划。毕业创作工作计划应包括数量、规格、创作选题等。书面报告不少于1000字,并在选题报告会上通过。

    8、毕业创作是一个系统的研究课题,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幅,所有毕业创作作品举行公开展览。

    9、毕业创作应组织包括导师在内的三名以上(含三名)高级职称教师审定。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用导师负责与学科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应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发挥学术群体作用的培养机制。

    2、努力体现“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帮助研究生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应对硕士生学位课、选修课、各学期学分安排、考核方式和期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文献阅读、科研工作等做出具体要求和安排,并把个人培养计划交研究生处备案。

    3、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研究生严谨治学的态度;积极参加校内外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激发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意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十、考核方式

    考核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行研究生激励和淘汰措施的重要依据。采取完成美术作品与撰写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门课程进行认真考核。

    1、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学位课程应进行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评定。部分外语基础好的学生,经过入学外语摸底考试后达到要求,可以免修免考,成绩按80分计算。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第十二条规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按照经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规定的考试,其中学位课程考试加权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6分(含)以上,才能申请学位;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也按百分制评定成绩;实践环节、开题报告等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考试、考查的形式按课程要求进行设计,可以是闭卷、开卷考试,也可以是做课程论文、实验考核等形式,都应有文字档案记录。考试成绩达到60分者可获得学分,考查成绩按合格、不合格登记,合格者可获得学分。

    2、学生课程考试、考查未通过者,有两次补考机会:一是随下年级参加正常补考,二是参加毕业补考。公共学位课程由研究生处组织考试,其它类课程由各院系组织,仍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3、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其中公共学位课须经研究生处主管领导批准),方可缓考。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不能参加正常补考,只能参加毕业补考。

    4、同等学力、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2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要求与本科生同堂听课、考试,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十一、其它

    1、培养方案是制定培养计划及进行培养工作、制定招生计划和学位授予工作的主要依据。培养方案由学科负责人组织制定,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处备案后实施。培养方案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动。特殊情况需要修订的,必须经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处审查备案。

    2、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其4学分选修课程可以跨院系、跨专业方向选修。

    3、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六周内,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上制定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根据个人培养计划每学期都要完成“在线选课”,个人培养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研究生处备案。

    4、美术学院专业技能课程含实践教学,所有技能类专业方向课程每1学分应上满30学时。

    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简况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0003

    第一外国语

    136

    5

    1+2

    公外系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4

    2

    1

    理论课部

    0001

    马列经典选读

    34

    2

    2

    理论课部

    118105040001

    中国古代画论典籍选读与专题研究

    34

    2

    1

    陈晓娟

    118105040002

    西方美术史学史与方法论

    34

    2

    2

    杨贤宗

    118105040003

    素描造型技法风格研究与实践

    68

    4

    1+2

    丰、魏

    谦、钱忠平

    指定选修课

    研究方向

    油画现当代技法与创作

    118105040301

    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艺术实践

    51

    3

    2

    丰、樊

    俊、余

    118105040302

    新具象艺术实践

    68

    4

    2+3

    和、樊

    俊、刘

    118105040303

    抽象艺术与综合材料艺术实践

    68

    4

    3+4

    意、肖

    丰、苏

    118105040304

    当代艺术创作实践

    51

    3

    5

    铜版画技法与创作

    118105040305

    传统铜版画技法研究与实践

    51

    3

    2

    侯云汉、魏

    谦、易

    118105040306

    绘画材料与表现实践研究

    68

    4

    3+4

    谦、侯云汉、易

    118105040307

    现代铜版画技法与新媒材研究

    51

    3

    4

    阳、魏

    谦、侯云汉

    118105040308

    铜版画艺术创作

    68

    4

    4+5

    中西美术比较研究

    118105040309

    西方现当代艺术思潮专题研究

    51

    3

    1

    118105040310

    明清绘画流派专题研究

    34

    2

    2

    陈晓娟、娄

    118105040311

    文艺复兴艺术专题研究

    34

    2

    3

    杨贤宗

    118105040312

    中西绘画比较研究

    68

    4

    3+4

    118105040313

    美术批评原理

    51

    3

    4

    宇、杨贤宗

    任意选修课

    118105040314

    古典油画临摹

    34

    2

    2

    俊、刘

    118105040315

    油画材料与工具

    34

    2

    3

    丰、王

    118105040316

    油画风景写生

    34

    2

    3

    和、肖

    118105040317

    中外版画发展史

    34

    2

    2

    谦、侯云汉

    118105040318

    钢笔画

    34

    2

    2

    谦、侯云汉

    118105040319

    34

    2

    3

    118105040320

    34

    2

    3

    118105040321

    视觉艺术心理学

    34

    2

    3

    杨贤宗、娄

    118105040322

    艺术学导论

    34

    2

    4

    陈晓娟、杨贤宗

    118105040323

    楚艺术专题研究

    34

    2

    3、4、5

    118105040324

    东方美学

    34

    2

    3

    邱紫华

    118105040325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34

    2

    3

    邱紫华等

    实践环节

    00014

    教学实践

    1

    3、4、5

    00015

    学术活动

    1

    3、4、5

    7

    篇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控制工程,培养,理论,控制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简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81101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开拓进取的精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文内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101

    一、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独立科学研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

    2、应掌握坚实的自动控制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最新研究与应用成果;具有从事控制理论研究或解决实际控制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在理论研究或控制系统设计工作中取得有意义的结果;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专业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

    研究方向

    1、复杂过程建模与控制

    2、多变量统计过程分析

    3、生化过程建模、监视与控制

    4、电机运行与控制

    5、工业综合自动化

    三、

    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培养年限为2~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每学年为两个学期,每学期按18周安排教学活动。

    四、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学期按20周计算(课程学习时间为18周),一般授课18学时为1学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完成30-40学分,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要求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低于6学分。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类,学位课是必修课,非学位课是选修课,必须选修不少于2学分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

    附表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表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081101)

    研究方向

    1、复杂过程建模、监视与控制

    2、智能控制系统

    3、多变量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

    4、电机运行与控制

    基本要

    学位课学分不少于21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学时

    学分

    学期

    2G11001

    自然辩证法

    54

    3

    必选

    2G11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2G09001

    第一外国语

    144

    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54

    3

    任选一到

    两门

    矩阵理论

    36

    2

    数值分析

    36

    2

    线性系统理论

    36

    2

    必选

    最优控制

    36

    2

    高级过程控制

    36

    2

    人工智能及应用

    36

    2

    非学位课

    第二外国语

    108

    3

    人际关系心理学

    32

    1

    微机应用及程序设计(VB)

    36

    2

    非线性控制

    36

    2

    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践

    36

    2

    模糊控制

    36

    2

    人工神经网络控制

    36

    2

    仿真技术

    36

    2

    模式识别

    36

    2

    机器人学

    36

    2

    现代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36

    2

    水环境建模与控制

    36

    2

    多元统计分析

    36

    2

    系统辨识

    36

    2

    计算机网络

    54

    3

    C++程序设计

    54

    3

    科技论文写作

    30

    1

    补本课

    自动控制原理

    不计如研究生规定学分,由所属院系自主安排。(两到三门)

    过程建模

    计算机控制技术

    五、培养环节

    1、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两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工作计划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开题报告之后提交。

    2、开题报告与中期考核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开学初进行,二级学院将开题报告材料整理后交到研究生部;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进行,并将中期考核材料交至研究生部备案。

    3、学术活动与时间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6次以上的课程学习外的学术活动,填写“沈阳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审核,每次及0.5学分,计入学分;学术活动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分。每个硕士研究生均需进行教学实践或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可以是批改作业、教学与实验辅导、指导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指导专业实习等。科研实践可以是担当科研助手,也可从事实验室建设等。其总工作量应不少于120学时。完成者应写出书面总结,填写“研究生实践环节考核表”。由教研室组织安排导师对其效果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和考核结果,评定成绩,并作为必修内容记入2学分

    4、课程考核

    硕士研究生的考试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及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形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

    基本要求

    (1)

    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

    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年。

    (3)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4)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5)

    论文工作初期作开题报告;论文进行过程中,硕士生应至少向导师组作一次论文中期进展汇报,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

    (6)

    学位论文具体格式参照《沈阳化工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2.

    开题报告

    硕士生应首先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把握学科发展前沿,重视知识产权,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3.

    论文内容

    (1)

    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以及本人做出的贡献;

    (2)

    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整理和处理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与讨论;

    (3)

    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

    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5)

    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必须明确指出,与别人合作的部分应说明本人的具体工作。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