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化“疫”为“翼”,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好

    时间:2020-06-10 00:21:0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经济 推动 健康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化“疫”为“翼”,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好》,意思是变疫情影响为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向好的翅膀。

     今年疫情的突发对中国、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是恩格斯说过一句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危机也往往给有准备的人危中见机的机遇,我今天讲的主题也是把恩格斯的话具体化。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始终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政治保证。在现在全世界有近 300 多万人被感染的情况下,中国没有独善其身,提出了国际社会联防联控的中国方案,体现出强大的领导力、超强的凝聚力和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跟不同国家的总统、政要通电话,向其他国家派出医疗队,这就是大国担当的体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力量和大国形象。

     今天我主要谈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对现在的中国经济,我们要怎么看、怎么干、怎么应对。第一给大家讲一讲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第二,中国怎样通过精准施策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第三,后疫情时代,中国怎么才能化疫情影响为经济发展的动力,需要形成什么样的发展思路。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知道整个世界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疫情在中国暴发,这只“黑天鹅”打乱了中国人民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疫情在全球肆虐,致使一些经济活动像按下暂停键一样出现停摆。境外疫情的井喷式扩散使石油价格暴跌、美股多次熔断,这三起“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引发全球断崖式社会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对我们来说,对现实作出正确判断是制定相应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人说现在中国经济被疫情、汇率、债务三杀,但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这样。欧美经济估计需要两年才能恢复元气,这个判断还是在欧美国家控制疫情的速度和中国相当的情况下。

     疫情在全球蔓延引发的恐慌不单是病毒迅速传播对人体的危害,还有对全球经济的打击,其核心焦点是对供应链造成了重创,尤其是关系到长期全球产业链的重组。一些正在产生诸多负面影响的外溢效应波及众多领域,不仅冲击了疫情暴发国的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国家间的合作关系,拖累全球经济,迫使各国和国际社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采取封城、封关、停航、撤侨等极端手段来应对。

     疫情这只“黑天鹅”已经引发了世界经济的“蝴蝶效应”。首先,它导致各个国家封关,各国政府推出错综复杂而相互冲突的应对措施,以致于在世界各地顺畅地运送货物和人员几乎不可能。许多行业遭到重创,其中最主要的是国际旅游业,不仅不能继续搞还成了一种近似犯罪的活动。有的国家出现了社会恐慌,发生了抢购卫生纸、口罩等日常用品的现象。当然也有些国家想趁机把疫情当武器,当外交工具打压其他国家,借机通过经济手段搞垮其他国家。新冠病毒的传播正在造成全球性金融市场的恐慌、资本逃逸,各种货币对美元汇率都在下跌。有人认为此次疫情的冲击对人类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扰动,其严重程度直逼 1929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远远超越“911”和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危害。

     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但这一次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却比过去慢了很多。现在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已经很大了,油价大跌引发了产业重组。在这场危机中,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未能就减产以稳定石油价格达成共识,发动了石油价格战,导致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一开始跌到每桶 30 美元,后来局部地区跌到 10 余美元,更有甚者,原油期货竟然跌成了负的 40 美元,这在整个人类经济史上都是罕见的。由此触发了中东地缘政治风险,倒逼通缩预期上升,对冲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的效果日益明显。

     油价战和疫情、金融危机不同。疫情和金融危机会导致市场食物短缺,带来的是通货膨胀,但油价战往往带来的是通货紧缩,对现有产业体系冲击最大。从经验上看,用财政平衡

      油价来衡量,“欧佩克”产油国的财政平衡油价普遍高。比如沙特是 80 美元每桶,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的平衡油价也有 45 美元。现在我们跌破了他们的平衡油价,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赔钱赚吆喝”。关键这种情况对美国的冲击在哪呢?油价 45 美元一桶时美国还可以是一个石油输出国。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以液燃气革命为基础形成的新的产业体系,这一次有可能被彻底扰动,有人说严重的话会被彻底掀翻,这就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和转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国内所有经济、社会活动按下了暂停键,在此基础上,国外的情形又对中国经济叠加了新的不利影响。因为我们国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世界石油危机特别是油价的变化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非常巨大的扰动。

     股灾作为第三个“黑天鹅”事件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前两个“黑天鹅”事件造成的危机又形成了叠加。金融市场受疫情影响的速度可能比新冠病毒扩散的速度还要快,2020年 2 月 24 日,“欧佩克”股市开盘即暴跌,从 3 万点降到 2.4 万点,打破了技术性牛市和熊市的分界线。表面上看疫情是压倒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真正引发金融暴跌的元凶是美国经济危机造成的“灰犀牛”事件。因为美国的利率长期处于低水平,导致企业和国家积累了巨大的债务泡沫,破灭的风险越来越大。2020 年 3 月 9 日周一一早,美国开盘即重复了熔断机制,经济学家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本来认为是“黑色的星期一”,结果是“黑色的一星期”,在之后的一周内,美股连续三次熔断,不久又出现了第四次熔断。在历史上,股市四次被熔断机制所熔断也是很少见的。有人说道琼斯指数经历了自 1987 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天,深深陷入了所谓的熊市。紧接着黄金价格暴跌,比特币也暴跌。比特币大概缩水了多少呢?25%。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罗伯特·席勒警告说:“疫情正在破坏商业活动和投资意愿,市场崩溃远没结束,目前全球股市和经济都极度脆弱,很有可能会陷入经济衰退。” 在实业界,新冠肺炎疫情危及了全球的供应链。《财富》1000 强企业中有 94%经历了新冠病毒带来的供应链中断,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遭到了破坏,进而造成全球供应链长期

      错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最新的非制造业PMI指数(采购经理指数)从2020年1月份的54.1%暴跌到 29.6%,反应出限制人口流动、隔离等措施对服务业也造成了强烈冲击,市场低迷成为新的常态。摩根大通公布的今年 2 月份全球制造业 PMI 指数为 47.2%,已创下 11 年来的新低。

     在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国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一马当先。中国有巨大的出口生产力,进出口贸易额 4 万多亿美元,其中2 万 4 千亿美元是出口。现在国外大量订单都丢了,能生产的往往是去年年底的订单,一季度订单断崖式下跌,二季度有的出口导向的企业就停顿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需要一个大的转型,从出口转向内销,从依靠“进出口”这驾马车转向依靠“消费”这驾马车,激活国内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在经济运行方面,刚才我们谈到了疫情、油价、股市和供应链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治理框架方面,20 国集团丧失了领导力,出现了权力真空。疫情期间的 20 国集团会议主要探讨的还是如何防止疫情扩散、形成全球抗疫命运共同体,还没有转移到复工、复产和大家的情感怎么复原这些现在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上。

     刚才主要谈了外部的环境,下面我讲一下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层面 1.撕裂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 中国制造业的产业链和国际完全融合。比如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不仅没有降低还略有增加,虽然进出口的平衡在,但还是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过去美国是中国的第一大进出口国,现在东盟成为中国进出口地区,很多产业向东盟转移的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2.社会服务业大面积停业

      这一点在文旅产业、餐饮服务业表现尤甚。服务业占了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的服务业已经开始转型,但工业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方兴未艾,数量很少,占据主体的还是传统的文化、旅游、餐饮。特别是餐饮业,有的资金链已经被完全压断。

     3.投资下降 第一季度投资的增长率为负的 20%,增速大大降低。

     4.财政收入下降 多个省份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湖北省,财政降幅超过了 47%,不仅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这在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也是少有的。将近 20 个省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财政收入的负增长,特别是税收方面的增长,我们要怎么看?后面我还要谈。

     5.疫情控制常态化让复工、复产、复学压力加大现在高三开始复学,大部分中、小学,包括大学、研究生教育仍在采取线上授课,本学期能否顺利开学还是未知数。

     6.失业率攀升 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由 2019 年 12 月份的 4.9%,上升到 2020 年 2 月份的 6.2%,现在可能更多。为什么呢?刚才我们说产业链断了,即使复工、复产,需要的劳动力也没之前那么多了,所以说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会非常巨大。

     (二)微观经济层面 1.大量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面临倒闭危险 假如没有政府的救市,可能大部分小微企业都很难渡过难关。

     2.外向型企业承压巨大,有大批大面积倒闭的可能 3.用工荒蔓延 大部分人的流动受到了控制,到了外地需进行核酸检查、隔离等措施导致了用工荒。

     4.企业的负担加重

      疫情期间企业停业,社保、工资照发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成本。据国内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西贝的董事长介绍,人工综合成本在企业成本结构中占大约 1/3,企业承担的房租刚性支出及各类零售餐饮企业为春节放假储备的物资也占有着资金。资金的利息财务支出也导致了企业成本负担加大,对现金流紧张的小微企业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总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疫情在中国大面积暴发,我们采取了断然措施,在几个月内把它有效控制住了。但是许多其他国家一开始没有听 WHO 的劝告,措施不力、组织不力,致使疫情扩散蔓延,又引发了石油价格战和股灾。这就导致我们虽然解决了国内问题,但又得进入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新的防控局面。本来不管是从宏观经济层面还是微观经济层面,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都已经到了一个很危险的地步,现在这种危险状态持续的时间又被拉得很长,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中国精准施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的精准施策不仅遏制住了经济大面积下滑的势头,而且推动了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做了预演。

     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主要是第一季度。总得来说,4 月份以来,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特别是 4 月 30 日,北京等主要地区从一级防控调整为二级,基本进入了复工、复产、达产的新阶段,如果有新的确诊病人,主要是输入型的。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化防疫阶段之后,我们怎么办? 中央审时度势,多次召开政治局会议,国务院也召开常务会,布局、部署和落实疫情防控、复工达产的总体要求。在去年提出的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稳”工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六保”任务,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的运转。面对战“疫”新形势,中央定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什么叫“稳”?第一,疫情不反弹;第二,稳住经济基本盘;第三,兜住民

      生底线。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第一大部分我们讲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至少我们中国还没有出现像美国那样人们成群结队领取救灾物资的现象?因为我们的经济措施得力,下面我们来理一理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取的经济政策。

     首先是财政政策。加大了财政赤字,第一笔发行了 1 万 5 千亿的特别国债。减税,个人所得税抵免,五险一金缓交,补贴支持各地区复工复产。这一次施策精准到了什么程度呢?比如疫情刚刚全面控制住,中央已经对湖北武汉的重灾区怎么复产做了具体部署,这是很难的。

     货币政策全面宽松,降息、降准、再贷款都用了。(1)降息。今年以来已经有过两次降息,但这些降息措施刚施行不久,还没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货币政策有一个时滞。(2)降准。普遍的降准和专项降准各施行了一次。前些年我们的准备金率确实比较高,100 个亿的存款往往只有 60 亿可以拿来贷款。降准以后,现在 100 个亿我们有 80 亿可以用来放款,再降一次就有 90 亿,这样我们的货币供应量 M1、M2 都有很大提高,使资金流不断。(3)再贷款。银行系统再贷款的额度总量最近释放较大,这也是从货币政策上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进一步放松。除此以外,疫情期间中小企业贷款到期了,一下子还不了钱,周转不了怎么办?可以把还贷的期限往后拖,或者叫转贷一下。这就是货币政策全面放松。

     政策的“左膀右臂”,财政政策全面积极,货币政策全面放松,为中小企业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讲为“放水养鱼”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国家经济政策的精准度也是相当高的,用网上的话来说,我们是这方面的“优等生”,欢迎别的国家“抄作业”,也采取这样的措施。

     另外我们还出台了一系列面向个人的补助补贴、税费优惠,税制的调整这一次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这样说?我们的税收并不是全面降低,比如个人所得税,不仅没有降,有的

      地区还涨幅很大。北京市大概涨了 16%点多,上海也增了不少,这跟广大税务干部为征管体制改革作出的努力有很大关系。这是减免各种税收的优惠措施。面向企业的资金支持、收税优惠、政府采购政策也是非常精准的。比如北京专门把行业协会召集在一起,真正做到把给大家的补贴精准到位。延庆、怀柔等北京周边区县的民宿行业,疫情期间靠政府的帮助渡过难关,“五一”期间旅游业反弹惊人,民宿收入随之大幅增长,这是很难得的。面向地方财政,我们实行了兜底的“三保政策”,不仅救了个人、企业,也救了有风险的地方政府。更为重要的是,企业今年如果亏损了,亏损额度可以把所得税抵押回来,现在财政很灵活地在帮助做这些调账。调账可以说是一厂一策、一企一策,体现出了中国式的精准,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有句古话叫“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疫情是祸,但也给中国创造了一些机遇。最大的机遇是这次疫情到来的时间和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浪潮正好重叠。换句话说,疫情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按下了“快进键”。以个人为例,过去我很少在网上上课,但现在几次开会都是通过互联网。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非结构经济等的转型为经济系统注入了更强的柔韧性,对宏观经济起到了稳定器、缓冲器和加速器的作用,让国民经济在面临冲击时能有韧性地调整生产、分配和消费。2019 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疫情的倒逼正加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同时,也为新旧动能的切换提供了关键的窗口期和战略机遇期,并延展了战略机遇期。

     首先,疫情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大变革。疫情怕扎堆,在生产方式上更有弹性的云上制造和开放共享成为现在的优选生产模式。可以说,疫情的冲击成了一次对企业数字化、信息化、机器化的稳定性测试。测试中,很多企业发现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敏捷地应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急剧变化,为了维持企业生存并获得持久的市场竞争优势,加速寻找生产方式的变革成为突破点,各个企业都纷纷采用智能化生产、无人化工厂等新的生产方式。为什么说按下了

      “快进键”?这些东西过去不是没有,只是没有普及这么快。像高新技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这么大的发展,是疫情带来的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越小,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关键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有人就研究将来是不是要对机器人收税呢?这也是对提高我们管理方式的思考。刚才我们讲了企业的生产方式,政府的管理方式呢?社会的运行方式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予以高度重视。

     经济结构调整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现有运行数据告诉我们,以新产业、新产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逆势增长,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相关的经济表现非常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得到了较快发展。对小学生上网,过去家长大多持反对意见,在发现网上学习效果很好之后,从反对转为支持。从 2020 年 3 月的统计数据来看,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了 8.9%,逆势飘红。抗疫期间,网络和现实社会都形成了一个新词,大家把抗疫英雄,特别是医生们比喻为“逆行者”,高技术产业就是经济领域的“逆行者”。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达到 12.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达到 13.2%;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 39.6%。过去我们投资往往是在“铁公基”方面,现在转向了信息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增长 17.4%。自动售货机、售票机,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城市轨道车辆,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 35.3%、16.2%、16.0%、13.1%和 3.4%。另一方面,刚才我们谈到了用工荒导致的复工、复产困难重重,这使得很多企业意识到传统线下管理的缺陷,开始推行远程管理,让很多企业反而适应了管理范式的改革。

     更需要高度重视的是,疫情加速了共享制造时代的到来。什么叫“共享制造”?比如小米手机,它的设计是全方位的,制造是委托的,品牌是自己的,这就叫共享制造。共享制造是一个围绕生产制造各个环节,将分散闲置生产能力集中起来,在需求方之间进行弹性匹配和动态共享的新型生产方式,在本质上它是利用数字技术增强经济活动柔韧性的一种表现。疫

      情到来前,在这方面我们关注的是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当然后者还没有实现。据说疫情期间长沙实验了共享汽车,只要运行 130 公里以内就不收钱。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我们逐渐走向共享制造。共享制造改变了生产方式,也必将要改变生活方式,进而改变政府运行模式、管理模式和社会运营模式。共享制造一方面将成为促进“共享制造模式”发展的关键环节,逐渐打破企业的边界,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网络化组织和平台型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不仅推动了技术和资本投入方式的演变,同时还改变了企业劳动投入的方式,使共享用工成为企业用工方式的必然趋势。

     什么是“共享用工”?现在我们都是单位人,就是档案在一个单位,不能到其他单位去兼职。我在英国留学期间发现英国的一个教授同时在很多学校兼职,这可能也是将来我们的发展方向。共享制造时代可以兼任很多工作,不一定局限在国内,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全球工作。我有一个朋友在国际组织工作,这次疫情回到了国内,我就问他工作怎么办。他说,“我一直在办公”。疫情办公,时差怎么办呢?他说就按照国际上去做,将来他不仅可以在国外办公,也可以在国内。这就叫共享用工。

     规制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规制技术”就是对行为进行测评,这一次大数据充分展示了它的威力。比如我到这里来录制讲座视频要经过大厦门口,大厦工作人员要测量我的体温,要求我出示健康码。健康码就是一种规制,对人过去是否去过高危地方来进行测评。

     规制科技将创新性技术运用到现有的规制过程,达成了更有效的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置要求,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以健康码为例,健康码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化的健康证明,属于典型的服务业,用于基础社区办公室、交通卡口、机场、火车站等多个场景下的扫码核验,实现民众一次申报各场所一体通用。申请健康码的民众通常需要在相关 APP 或小程序上注册,并提供自身的实名信息,验证用户身份后,还需填写自己的体温和接触史等健康信息。健康码平台会结合权威数据平台查询用户的行动记录、健康状况,最终生成一个带有颜色标记的二维码作为用户的健康证明。上次我的一位同事说他到学校去给他的孩子领书,有

      一个家长由于健康码不是绿色的没进去,这就证明规制起到了作用。疫情虽然在今年总暴发,但其实从 2003 年到现在,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年年都有疫情,只是发生在不同的国家。人类流动性的加快会带来规制经济、规制行为、规制技术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还需提到一项中央采取的精准措施是发展“新基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不是一个概念,我把它命名为技术性基础设施。传统的基建主要是通讯、铁路、公路、机场,而新基建主要基于数字产业、信息化技术而形成。它既是强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又对当前经济具有稳增长、调结构的价值,还有惠民生的作用。新基建既要着眼于长远也不能脱离过去,应量力而行。比如现在制造业成了共享,科技突破也改变了方向,个人单独进行科技突破已经很难了。大部分的科技突破必然应用在大型的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和依附于技术的社会基础设施,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基建这一块。今年 3 月份北京市委书记蔡奇还到怀柔视察了科技城、科学城,那里有什么?就是大型科学装置。将来科学、产业的突破,包括理论思想的突破,基本依附于大的科学装置和国家实验室。

     以技术基础创新、信息技术发展应用为代表的新基建既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也可以看作新基建的战略投资方向。新基建具有成长性、创新性,它对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挥渗透融合和带动作用,是中国经济动能切换的关键一招。就像我们前面谈到的,疫情过后,中国高技术产业不仅没有降低,反而以将近 10%的速度增加了。

     三、中国化“疫”为“翼”的重大战略思路 疫情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脉冲效应,它本身虽然不是持续的,但它的影响可以是长期的。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考察时说过这样一句话:“重大的历史进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灾难之后”,开课之前我也提到了恩格斯说的一句与其相似的话。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陕西调研,作出了很多战略部署。这说明什么?我们现在最关键的是布局。

     马克思曾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那么

      共享制造或共享生产呢?是以知识阶层为首的数字化社会。全力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数字技术得到及时的研发支持和应用推广至关重要。生产中的许多环节正在从生产流程中分离出来,形成服务外包的生产模式,使原来的生产者变成生产过程的监督者或服务者。传统的生产流程、管理模式、劳资关系将发生根本改变。

     数字化以后改变最大的是什么?是农业。疫情过后,对农业的大面积、高质量变革将提到议事日程。过去我们的农民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管理田间地头,现在则要衍生。河南省有一个地方叫浚县,县里有个镇叫王庄镇,这个镇把所有的自然村都集中到了一起。为什么呢?它要通过把农民从自耕农变成工人进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让原来的农民到面粉厂、饲养场上班,然后用物联网、无人机管理耕地。这就是马克思所表达的,关键不在于生产什么而是生产方式。农业与高科技的结合衍生出农业园区,包括农业大学。每当我去农村调研的时候,农业大学的教授每每都在。有一户人家,过去我们叫农村的“五保户”,在高科技的帮助下走向了幸福路,现在一年能赚上十几万,还娶上了媳妇。这就得益于生产方式的转变。

     数字技术正在引发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以来的第三次重大社会变革。我们的生产工具也从耕牛、镰刀、动力机械到了现在的智能网络。有人说,将来服务即是生产,娱乐就是工作,或者说工作就是休闲,这形成了数字时代特有的生产力。现在我们是工业社会,上班要打卡,这在将来就很难实现,因为不确定你工作的固定时间和时长。我们党校的研究生现在是线上教育,你每周在上面上了多少课,多长时间,系统直接就计算出来了。将来我们的工资可能不是论周,论小时就可以发。

     数据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形成生产要素后,对产业变革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现在,流行软件即服务,计算即服务,数据即服务,平台即服务,网络即服务,这使得传统企业迅速向服务化转型。中国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布局,这次疫情又将这个问题迅速向前推进了。

     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一种较高等级的经济形态。有的社会学家认为,不仅是数字经济,也可以这样说,数字社会成为了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又

      一个新的社会形态。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或者说考验标准就是能不能把每一个人都转化为数字社会的合格劳动者。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教育,在原始社会、传统农业社会,14 年的教育你就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社会呢?你得上大学才能获取社会的平均利润。现在呢?你得接受终身教育。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产业组织的主要形式。现在经济行为已经从资源重组、商业竞争转变为服务合作,我们国家对这种竞争模式也产生了新的思考,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的一些理念。因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像美国搞零和博弈是不行的,合作、服务才是未来社会的主流。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中国在迅速工业化过程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产业形态上看,从工业经济走向数字经济是一个很大的改变;从产业链来说,中国已经开始从产业供应链转向价值链布局,而疫情加速了中国向价值链的布局。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渗透,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由于关联范围越来越大,全球范围内的所有交易行为都将豁然暴露在阳光之下,对抗性竞争不再像工业社会时那样有效,理性经济人必然向关联社会人演化,人们会发现只有和他人平等合作才能获得互利共赢的生存空间。

     在此情况下,中央也审时度势,提出了新基建。新基建涉及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5G 背景下的数字平台建设,还包括创新工程,如生物医药、新能源,也包括融合工程,比如说“大智云物”创新服务平台。这些数据平台改造了传统的工业项目,改革了传统的交通项目,还改造了传统的城市。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杭州、北京视察时都参观了“城市大脑”。城市大脑就是未来新基建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以交通为例,通过新基建建设可以把传统交通变为智能交通,具体说来是具有应急性、智慧性,可以柔性管理的智能交通。好比疫情发生以后,我们进行交通管制要派人去,而智能交通用一个指令就能把所有的高速公路口关掉,路上哪里不能走它会给你提醒,你一违规它马上会通知你。

      中国现在进入了防疫常态化阶段,主要是防国外输入病例。此次疫情是否会引起全球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关键取决于各国战胜新冠疫情的速度和处理疫情的方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疫情时我们应该成为命运共同体,面对油战、股灾,我们在经济上也同样是命运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处处以邻为壑,靠大打贸易战遏制别国发展,其后果恐怕比疫情带来的危害更加可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势发展要求,深化和落实各项改革,变大危为大机,在防疫、经济和国际领域三维并进,在谋划中国发展的同时展现了大国风范。

     中国有句话叫“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这次战略布局的重点应放在数字经济上,要超出时代前瞻性地对全球经济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从命运共同体意识出发,在面对股灾、油灾和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时,与各个大国、区域组织和国家集团共谋良策,加强国际间的合力防控,互信互助,确保国际预期。

     在经济上,我们要谨防全球产业链断裂。疫情以后全球产业链要去中国化,这种说法客观上不可能,主观上也行不通。疫情可能会打破全球化语境的供应链分工前提,也就是说,每一个经济体都应该致力于其供应链的长效深化。所以中国必须在关键产业、关键产品的生产上做到平稳的产业链全球掌控,必须在全球化和独立自主之间找到平衡。但是过长的产业链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风险,想把所有的产业都放到中国来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需作为世界抗疫战中的“兵工厂”“储备仓库”“稳行器”和“预备队”,积极满足新技术带来的新投资、新需求,推动经济在更高水平实现供求平衡,不断催生以智能化、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产业,直接创造新需求、拉动新投资,实现经济的新变化。

     有一次我问上海的领导现在上海的进出口有没有降。他说光是口罩、呼吸机这两项,每天在浦东机场拉货的飞机就有 340 多架,昼夜不停。一位国企领导出国看他的工地,坐的竟然是外国的飞机,我就问他票咋买到的。他说不需要买票。为什么?飞机是这个国家来我们这里拉救援物资回去的。

      截至 4 月 30 日,中国疫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过了高峰期并到了尾端,这向世界传递出新冠疫情可以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的信息,提振了世界抗疫信心。这个时候中国主动担当起世界人民防疫“兵工厂”的职责,我们的口罩生产厂、呼吸机生产厂日夜加工。中国向其他国家派出临床和实验室的医生、专家,介绍中国积累了的应对疫情的具体医疗经验。站在新的历史关口,中国在保护好自己、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努力为世界人民的防疫贡献出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展现国际影响力。当然还贡献了中国物资,现在我们给世界的物资捐赠已经将近 100 多亿美元了。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中医疗法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在很多其他国家也开始尝试运用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这为中国积极推动中药标准化、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在美国留学期间也到他们的医院去调研,那里也有中国的医生,他们不仅负责治疗,还负责康复。在康复阶段他用的大部分是中医的办法,比如按摩、针灸等。当然,治疗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在我们能不能让他们在治疗的时候也用到中药和中医的方法?我们要抓住中医药在此次治疗新冠肺炎中具有不俗表现的历史机遇,迅速推动中医和中药走向国际舞台,成为国际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在中国国内,西医还是主流医学。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造福全世界患者,也能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智慧,成为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健康共同体的关键布局,从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影响力。

     我在英国时还看到了有中草药的铺子,开这个铺子的人是懂中医的外国人。我问他在哪学的,他说是在中国的中医院。现在中草药比较便宜,像非洲等欠发达国家没有那么多钱,正好可以用。中医药正以其丰富有效的防病治病理念和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认知和接受,其相关产品和服务越来越受欢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世界有 100 多个国家用针灸,29个国家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并且有18个国家把中医中药列入了医保体系。以2019

      年为例,在世界范围内,中医药、中草药产业的价值已经达到 1000 亿美元了,遗憾的是其中日本和韩国占的份额很大,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陷。

     要把全球大洗牌转变为中国发展的新机遇。此次疫情加之其引发的油战和股灾可以说是百年未有的大灾难,这些灾难的联合冲击是对各国治理能力和危机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同时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化注入了新的要素,为中国成为世界的引领者、贡献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比如在 WTO 的改革窗口期,中国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对这次美国对 WHO 的断供,我们能不能做一些事情,把我们的专家先作为志愿者派过去,再做正式的员工,锻炼出能够驾驭世界局势或者说专业的域外治理能力,最后成为世界规则的制定者,这是一个既拖不得,也急不得的过程。

     这次风险还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个思考,就是建构重大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的经济领域的应急机制,对稳定突发事件带来的经济冲击造成的经济短期波动非常重要。这个机制主要包括经济、财政、金融政策,应急财政资金等,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难事件,比如地震、洪涝灾害,则立即启动应急经济机制,给予企业优惠。我们可以对这一套东西进行总结、发展,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在大大减少政府负担的同时形成新的产业。如战略物资的生产、流通和统一调动制度可将民用生产能力及时转化为战时生产能力。有了这样一套体制,将来我们再面对和这次疫情类似的情况,就不会出现物资短缺问题。从传统堵的思路转移到疏的思路,从政府自主性管理变为疏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后疫情时代,我们要扶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用于领跑新经济。疫情爆发以来,新经济、新业态、新产品、新市场、新生活方式层出不穷。“无人经济”“非接触经济”“线上宅经济”开始井喷式发展,也为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无人经济不仅能满足消费者的个人需求,还能提升经营效率,降低销售成本,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人经济的背后是劳动力被机器技术取代。山东济南有一种购物机器人,把要买的东西写在上面,机器人就会买回来,这就是咱们身边的无人经济。在国际上,高盛集团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冲击。2000 年,高盛在纽约总部的美

      国现金股票交易柜台雇佣了 600 名交易员。但今天,这里只剩下两名交易员“留守空房”。非接触经济也成为了新的市场。智能取餐柜突然火了,订单量飙升,无人货架、无人超市、智能取餐柜、智能快递柜等非接触经济走向了风头浪尖。

     疫情也催生了黑科技。比如人像识别、商品识别、无感支付、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区块链等集成黑科技让非接触经济得以实现。黑科技在内在的集成,同时也在外在的爆发,在集成形成一种产品的同时,也爆发形成了一个产业。多种黑科技像万花筒那样自由组合,再催生出新的方面。这是我给大家谈的第三个问题。

     总的来看,今天我通过三个方面介绍了疫情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困难及机遇。首先给大家分析了从国际到国内,疫情从一个公共卫生事件转变为一个经济事件,并从对经济的波动影响转变为断崖式毁灭性影响的可能性。之后讲了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时采取的一系列经济举措,不仅遏制住了中国经济快速下滑的势头(当然总的中国经济也没有触底),还为反弹找到了新的出路。特别强调了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最后跟大家谈了对未来的畅想,后疫情时代中国怎么做,怎么抓住机遇,从中医药的国际化到高科技的发展、从产业链的续接到价值链的提升的战略布局非常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面临的又一巨大灾难,这是一场生物战、细菌战,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对抗病毒的斗争。它同其他的军事战斗不一样,没有单独的赢家,只有共赢。事实已经多次证明,中国崩溃论者崩盘了,中国威胁论者天天在威胁别人,中国发展论者在持续发展。展望未来,中国不会放弃发展,并且在世界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不仅要掌握自己的发展,也要引领世界人类的发展。

     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