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第七课,治国理政基本方式,教学课件

    时间:2020-09-26 17:21: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治国 必修 新教材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26 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 的意志,是实现的工具,它既维护 ,也保障正常的 2.在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制度, 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 断提升, 逐渐成为现实, 代替了 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统治阶段 国家职能 公共管理秩序 正常的社会生活 等级 特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治 人治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3.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国, 等方式发布法律。5.西汉时期, 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 法结合。

     时期,我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7.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 中华法系春秋战国 铸刑鼎 书竹简 儒家思想 唐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 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 的创新和发展。

     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

     2.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随着 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 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 决定的。法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 私有制 阶级 国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4.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 5.法是维持、调整 的一种社会规范。法 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 的行为。

     6.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 7.在我国,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 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 的。公民在 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奴隶制法 封建制法 资本主义法 社会主义法 社会秩序 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 社会秩序 人民 根本利益 统一 法律 8.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9.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 的社会规 10.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职能。

     社会规范 制定 认可 普遍约束力 社会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 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3.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 水平不断提高。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 基本方略,加快建设 国家。这是一场由 领导的、 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

     国情 社会制度 依法治国 宪法 依法行政 公正司法 人权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共产党 全体中国人民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 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提示:错误。唐朝时期,中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

     (2)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2.简述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的成就。提示:正确。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 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提示: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 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 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 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 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 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 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 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 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 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 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 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 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 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 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 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 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事实表明, 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等权利。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取得 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辉煌成就,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奠定了扎 实基础,为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以下属于中 国法治建设成就的是( 人权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断扩大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解析]错误,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 是我国的人权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错误,国家高度重视 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但是公民的基本权 利和自由并没有扩大。故选D。

     2019 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70 年来,我国通 过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创建了保障公民更充分享有人权的制 度环境。通过严格执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为维护公民人权 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通过公正司法,构筑了保障公民人权的 坚强防线。通过全民守法,夯实了人权保障的社会基础。这说 我国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在不断扩大 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 我国注重从根本政治制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析:错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得到了保障,但不是“在不断扩大”;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表明我国注重 从根本政治制度上尊重和保障人权。故选A。

     1.法治的理念与实践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现代国家实 施法治留下许多宝贵资源。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是在( A.春秋战国时期B.西汉时期 C.唐朝时期 D.东汉时期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传布法律。故选A。

     随堂练习 2.法律是维护国家稳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 武器,也是捍卫人民群众权利和利益的工具,也是统治者统治 被统治者的手段。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法律体现的是全体公民的意志 自从有了法律,就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错误,法律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错误,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 为现实。故选A。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 本色的法治根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的法治体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旺发达的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的核心是( A.宪法B.劳动合同法 C.民法 D.刑法 解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是国家的 根本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

     4.近年来,某市环保局坚持用法治精神引领环境管理工作,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努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 式,不断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 问题。这说明当地政府( 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公正司法能力不断加强 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执政为民理念不断强化 解析:错误,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错误,中国共产党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故选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什么时候 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法治是一个国家 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019 是》杂志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科学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 问题,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是引领新时代法治中 国建设的理论灯塔和思想旗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加强法治 建设的理解。

     答案: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 与其相适应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 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我国 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积极推 进依法治国的理解,回答时可以从一般意义上法治与国情、社会 制度的关系,从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与成就等角度回答。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 建设。

     法律 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 体系、建设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 ,贯彻 形成完备的体系、高效的 体系、严密的 体系、有力的 体系,形成完善的 体系, 坚持 一体建设,实现、严格 执法、 、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4.全面推进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 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法律规范 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党内法规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 的领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坚持 主体地位。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 共同发挥作用。5.坚持从 出发。

     、理论、 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人民 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法律 道德 中国实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提示: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之一。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指公民在立法、守法和 司法上都是平等的。

     2.简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提示: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法律实施 上的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 律,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因为 法律具有阶级性。

     提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 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 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切实解决好制度模式的选择问题。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 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 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 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这条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2.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整体,将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法治体 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经 过长期努力,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 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要看到,法律体系 形成后,还要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 个关键,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法律规范不协调、不好用的问题。

     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包括完善立法体制,深入推进科学 立法、民主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以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 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 权威也在于实施。目前,法律实施还存在诸多问题,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有些地方以权 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的问题还很严重,人民群众对这些 问题意见还很大。法律的有效实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 点和难点。为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加强宪法实 施,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具有最坚实 的支撑力量。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无论是党的执政权,还是立法权、 执法权和司法权,都具有权力的天然属性,那就是,缺乏监督 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建立严密的法治 监督体系,健全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确保宪法法律 得以有效实施的责任机制,真正做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 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 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 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 坚实人才保障和物质条件。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 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 度保障。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 惩戒机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 同时,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党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党治党、执政兴国。党内 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有力保障。目前,党内法规的系统性、整体性和与国家法律的 协调性不够,亟须推动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一手抓科学制定, 一手抓坚决执行,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 有效的党内法规体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 要求 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 体系 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 说法正确,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 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 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 化”说法明显绝对化,故D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的必然要求。下列表述符合法治精神的是(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 解析:强调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与题意不符;强调法律、立法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公正的审判,即司法机关要公 正司法、严格执法。符合法治精神,故选D。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 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 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 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 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 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 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 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 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必须坚持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 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 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 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 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 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 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 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 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 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 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保证人 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必须使人民认识 到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 范,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 所遵守、所运用。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 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 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 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 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 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 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 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 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 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 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 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 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 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汲取中华法律 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 和模式。

     2.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平等是我 们追求的基本要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 律面前一律平等。这表明我国公民( 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享有相同的权利 平等地适用法律 在立法上享有平等的权利 [解析]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 地适用法律,因此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在 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 的平等,因为法律具有阶级性,说法错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是指机会均等,不是指享有同样的权利,因为每个公民的 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不同,说法错误,排除。故选D。

     2.“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 (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人格尊严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解析:本题材料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表明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体现了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的原则,正确且符合题意;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 政治权利,说法错误;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要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B.要完善以行政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 C.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 解析:B错误,符合题意,我国的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 而不是以行政法为核心。故选B。

     随堂练习 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 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 民维护。”这意味着在我国( 法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践行 人民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法律维护人民利益,人民直接制定法律 解析:“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意味着在我国法律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力量在于人民对法律观念的自觉 践行,故入选。表述均错误。故选A。

     3.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对此,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 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 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 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C错误,立法、执法和司法三 种权力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来行使,人民不能直接行使立法、 执法和司法权力。故选C。

     4.“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治和德治是人类自我管理 和规制的一对经典关系。下列关于德治与法治关系表述正确的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 C.法治重教化作用,德治重规范作用 D.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解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密切相关,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其中法治是德治的保障,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实行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所以必须把德治和法治结合 起来。题干表明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由此可以判断 符合题意;A错误,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B 错误,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C 错误,法治重规范 作用,德治重教化作用。故选D。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依 法治国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法治 中国建设成效卓著。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人民主体 地位,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延展。因此,我们要恪守“以民为本、 立法为民”理念,将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 律调整范围,转化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 律规则,让每一项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我们 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 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特别是要围绕食品安全、社会保 障、生态环保、医药卫生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益问题,切实加强社会民生领域立法。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在法治中 国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

     答案: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 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 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谈谈对我国在法治 中国建设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回答时可以从坚持人民主 体地位的依据以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措施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