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十四五”民营经济规划

    时间:2020-09-18 11:45:4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民营经济 规划

     “ 十四五”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 (2021-2025 )

     2020 年 年 9 月

      前 前

     言 市位于省最北部,陕甘宁蒙晋接壤地带,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地域广阔,资源富集。随着“十五”以来煤、油、气等优势资源大规模开发,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由传统落后的农业地区向新兴资源型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转变,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打造“能源、区域、城市、生态”四大经济,全面加快“区城中心城市、能源化工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三大建设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结构持续调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级财政向公共财政体系梯次转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地位更加突出。“十四五”时期,我市民营经济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与国有经济相互融合,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科学制定《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对于促进我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和活跃市场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i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 1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 1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 7

     第二章

     总体要求........................................................................................................................ 13

     一、指导思想 .................................................................................................................................... 13

     二、基本原则 .................................................................................................................................... 13

     三、总体思路 .................................................................................................................................... 14

     四、发展目标 .................................................................................................................................... 15

     第三章

     主要任务........................................................................................................................ 17

     一、强化企业服务,提高民营企业生存能力 ................................................................................ 17

     二、培育创业主体,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 22

     三、推动转型升级,增强民营企业发展动力 ................................................................................ 31

     四、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 .................................................................................... 40

     第四章

     专项工程........................................................................................................................ 44

     一、“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工程 .............................................................................................. 44

     二、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 45

     三、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提升工程 .................................................................................................... 48

     四、民营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 52

     五、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 54

     第五章

     保障措施........................................................................................................................ 57

     一、加强组织领导 ............................................................................................................................ 57

     二、完善政策环境 ............................................................................................................................ 57

     三、加大财政支持 ............................................................................................................................ 58

     四、加强融资保障 ............................................................................................................................ 58

     五、加强运行监测 ............................................................................................................................ 59

     六、营造良好氛围 ............................................................................................................................ 60

     结 束 语 ...................................................................................................................................... 61

     参考文献 ...................................................................................................................................... 62

     1 《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2021-2025)》是集战略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于一体,是指导未来五年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年度计划和各区县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实现了全面转型升级,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成就 “十三五”期间,市上下把扶持发展中小企业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抓手,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全民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全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成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增就业的重要支撑。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广泛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 总量规模稳定增长、不断扩大。“十三五”期间,

     2 市非公经济增加值从 2016 年的 1164.92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1768.0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从41.00%提高到42.70%。自 2017 年统计以来,非公规模以上企业从 1972 个增加到2260 个,累计增加 228 个;非公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从16.72 万人增加到 17.35 万人,累计增加就业 0.63 万人。截止 2019 年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 265159 个,其中民营企业 62427 个、五上企业 2767 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07个,共吸纳就业 726689 人,民营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近 50%,总量规模稳定增长,不断壮大。

     图 1

     2016- -9 2019 年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及占 P GDP 比重

     —— 创业载体不断完善、活力迸发。

     “十三五”期间,全市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心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创造条件、推动公众创业。全市上下把创业作为拓展就

     3 业的主要渠道,积极宣传创办民营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公众创业热情。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业园区建设,大力开展“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等系列活动,通过建设创业培训基地、为公众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咨询和信息等服务,建设标准化厂房面积 11.89 万平米,入驻小微企业 7 家,有效实现降低小微企业投资成本 3.64 亿元;建成 22 个省级县域工业集中区,其中有 2 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和 1 个专业特色示范区。此外,高新企业孵化中心、电商创业孵化园初具规模,中国网库电商谷产业基地投入运营,成为全市扩大就业、创新创业的新兴力量。市民间投资快速发展,扩大了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同时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迅速发展。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羊老大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民营企业的成长,有效地带动了全市民营工业的发展,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其中,通海羊绒、德林荣泽成功登陆“新三板”。

     ——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动能强劲。

     “十三五”期间,围绕贯彻落实“三个转化”战略,深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协同主导产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薪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推进科研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4 累计实施民营企业科技合作项目 342 项,组织实施兰炭清洁化、金属镁冶炼、白绒山羊繁育、长柄扁桃示范推广等 10个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开发新产品 50 多个,攻克技术难题200 多项,申请专利 4896 件。截止 2019 年底,全市科技型民营企业达到 174 家。伴随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民营企业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合作日益密切,对研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已成为全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新动能。

     —— 园区建设不断加强、集聚效应凸显。

     “十三五”期间,市通过园区引领,推进民营企业集约化经营、集群化发展。大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提升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条件,打造园区服务平台,完善集中区聚集、承载功能。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向重点产业,农牧业基地、能源化工基地、城市集镇聚集,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形成了一批集聚效应明显的产业集群。

     —— 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环境改善明显。“十三五”期间,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重点围绕改进政府服务、加大人才服务、推进社会服务、改善信息服务,四位一体多措并举统筹提升民营企业服务水平。“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一枚印章管审批”制度框架基本搭建,12345 热线架起政府和企业、群众的“连心桥”。2019 年,

     5 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全国排名第 33 位,居全省第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严格落实疫情期间各项惠企帮扶政策,部署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歼灭战,与企业共克时艰。此外,还组织“一对一”企业用工对接活动,深化政银企合作,落实贷款展期、续贷政策,做好因疫情引发的生产经营、合同履行等领域的法律援助工作,民营企业获得感不断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十三五”期间,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基本经验是:坚持以完善政策体系为统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壮大市场主体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坚持以加强民营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发展综合竞争力;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不断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与此同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水平低。民营经济总量依然相对较低,民营经济占全市 GDP 的比重在全省排名倒数第 2 位,仅高于延安市占比。全市民营经济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相对发达地区企业规模偏小,实力弱。全市私营企业多数集中于传统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

     6 饮业和服务业,这些行业企业多数是分散经营的小微企业,而真正具有市场化规模的大企业、大集团数量偏少。产业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煤炭、兰炭、载能、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领域,产业链条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

     二是现代企业意识和制度缺乏。我市民营企业中多数为家族企业,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发展目标不长远,“小富即安”、用人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规范,人才流失严重,直接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依赖资源、依靠政府等思想亟待破除。多数私营企业依靠资源和能源的扩张获得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质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企业创新转型升级存在瓶颈制约。

     三是发展不平衡。受各地自然禀赋及集聚生产要素能力等因素影响,各县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类型差异较大:30%的县区民营经济占比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的县区私营企业户数不足 2000 户;仅有 3 个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超 100 户。50%的县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在 50 亿以下。全市“四上”民营企业中,绥德、米脂、子州、吴堡、佳县、清涧六县区仅占 14.5%,其中规上民营工业企业仅有133户,占全市规上民营工业企业数的18.2%。

     四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由于银行手续繁杂,

     7 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因此能从商业银行得到贷款的民营企业不到 30%,70%的民营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扩大再生产因缺乏资金难上加难。而全市信用担保机构较少,且担保面不宽、担保数额较小,多数企业得不到贷款担保。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以及经济金融系统普遍“去杠杆”的背景下,企业资金链与担保链交互叠加形成的“两链”风险有所增加且呈现非线性累积态势,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融资授信环境有不利影响。

     五是发展环境仍有待改善。尽管中、省、市相继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部分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落后,政策知晓率不高,使得一些政策没能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在资源配置、项目实施、银行贷款、政策待遇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仍有歧视现象。

     二、“十四五”发展形势 (一)发展机遇 1. 多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引领机遇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是提供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适应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结合省市发展的现实条件,将抢抓机遇,后发超越,实行“走

     8 出去”和“请进来”双重驱动模式,促进互联互通重要枢纽形成,实现跨越发展。

     国家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全面打开,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市场空间。将发挥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极的职能作用,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和全方位开发大格局中担当重要使命,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抢抓机遇,促进经济全面发展。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加速了全国科技变革,产业业态和模式不断创新,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民营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加速改造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将更好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信息科技赋能奋力实现后发赶超。

     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纵向实施,为经济发展确定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要任务。这些均为“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主要方向。

     9 这些国家重大开放开发和生态保护战略部署,有利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长期积累的发展势能将加速释放,蕴含的发展潜能将加速转化,有条件有能力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

     2. 民营经济政策叠加机遇 近年来,中省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 2018 年11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为民营经济营造了更好发展环境。2018 年12 月 22 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晰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2019 年 1 月 23 日,市举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表彰大会,发布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 年 12 月 22 日,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20 年 5 月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该意见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重大利好,一是市场主体平等性的进一步确立;二是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扩大;三是政商关系

     10 的进一步明确;四是政策支持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3. “新基建”、“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 2020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强调:“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过去十多年来,国家将两化融合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信息技术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不断加深,对产业发展的提升作用日益显著,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数字化基础。后疫情时代,市应紧抓“新基建”、“数字化建设”发展机遇,在加快推动 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促进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

     (二)面临挑战 1.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从技术、结构、规则等各个层面深刻影响未来较长时期世界经济走势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形成“资本流出+规则边缘化”的双重压力。世界经济呈现动能趋缓、分化明显、下行风险上升、规则调整加

     11 快的挑战,“十四五”期间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预计国际经济形势仍将维持弱增长态势。

     2.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稳中有忧,经济下行的压力有所上升,与自身发展所面临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相叠加,使得稳增长、防风险的难度加大。从需求侧来看,消费增速持续疲软,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下降、进出口增速下滑,制造业投资大幅下滑,总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加剧了企业经营的困难,迫使企业被动加杠杆,实体部门杠杆率逆势反弹。在财政政策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率亦有所增加。结构性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尤其是僵尸企业无法出清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严峻。同时,区域间市场化发展不平衡限制了企业应对各类冲击的工具选项,导致民营企业劳动力需求疲软。

     3. 自身转型升级压力重重 民营经济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尤为严重,导致民营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加之近年来生产成本日益趋高,进一步压缩了融资后的利润空间。同时,受传统观念、户籍制度和薪酬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学、专科毕业生不愿去民营企业就业,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人才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双重挑战。在引进使用高端

     12 人才方面,人才政策环境和引进及培养机制尚不完善,企业急需的技术、管理类人才短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影响民营经济长远发展。

     13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 11 月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2020年4月20日至23日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以提升创业创新能力为主线,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法律政策,改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培育新增量、新动能,促进民营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二、基本原则 本规划立足当前市基本现状和民营经济发展实际,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总体原则基础上,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坚持创业兴业,促进就业。把推动创业兴业作为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扶持小微企业,扩大就业规模,打造民营经济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主体,

     14 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兴业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提高民营企业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

     ——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发展、升级优势传统能源产业,鼓励市民营企业加快从物质要素投入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提高民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民营企业新旧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

     —— 坚持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促进民营企业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补齐生态环境保护不足和区域发展不协调的短板,选择对市社会建设、生态环境、改善民生作用显著的项目,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优化供给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 坚持推进改革,营造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各类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能力,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营造更加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

     三、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市民营经济发展应“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赶上热点”,狠抓民企减负这个重点,为企业解忧纾困,攻克民企融资难、融资贵,助推民企转型升级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结合科创新城和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创新驱动,改革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新型研发

     15 机构成长,激发未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四、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明显成效,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发展特色更加鲜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企业发展活力、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50%左右。

     —— 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民营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长,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十四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创办小型微型私营企业 6000 户以上;每年新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60 户以上。

     —— 产业集聚更加明显。到 2025 年,按照布局合理、主业突出、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标准,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超 100 亿元的产业集聚区,每个县区重点培育发展 1-2 个主导产业集群。

     —— 产业结构更加完善。打造世界一流煤化工产业集群;推进现代特色农副产品产业集群;以羊老大、巨鹰、三边乳业等品牌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培育壮大特色鲜明、产业链体系完整、企业集聚效应显著的农产品加工、轻纺、塑料产业集群;大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增

     16 材制造产业,建成西部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继续加快煤炭采掘、油气钻采、化工、冶金、节能环保、专用车辆、新能源、农机八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建设。

     ——。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培育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把解决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发展新型产业的关键技术摆在突出的位置,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创新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 企业素质明显提高。“十四五”时期,培养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和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员工。推动全市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诚信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中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 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十四五”时期,简政放权、商事制度和财税金融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市场准入环境更加宽松,经营环境更加公平,对外合作更加务实,政务服务更加高效,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17 第三章

     主要任务 围绕提高生存能力、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提升竞争力,重点做好以下任务:

     一、强化企业服务,提高民营企业生存能力 (一)加强民营经济产业引导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市鼓励民营企业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指导目录,在高端能化、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轻纺工业、环保产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确定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和重点支持项目,整合优惠政策,集中捆绑支持,培育一批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社会贡献大的民营标杆企业和标杆项目。

     (二)为培育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支持 鼓励支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有力、经济社会效益较好,且被认定为“市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配套省财政资金奖励,用于集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对首次进入“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的民营企业,配套市财政予以重奖;对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到 20%、30%、40%、5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文化旅游

     18 业企业、现代服务业企业,按照增长幅度标准给予分级奖励;对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 5 亿元、10 亿元、15 亿元、20 亿元的民营企业(不含煤炭开采、洗选及销售企业和建筑、房地产企业),按照标准给予分级奖励。建立“小升规”企业库,对产值在 1000 万以上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依托专业机构推动全市 70%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梳理中央、省市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优惠政策,并积极出台分类、分行业的具体措施,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基金运行,以丝博会政银企合作论坛为契机,下大力气破解金融支持政策瓶颈问题,加快落实民营经济基金项目,引进产业基金。

     (三)降低民营企业运营成本 1、切实降低企业用工、用地、用能成本。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降低社保缴费费率,确保企业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落实国家延长阶段性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的期限等政策,允许企业在规定基数 5%-12%范围内实行差异化配缴。对我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土地出让底价可按所在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 70%执行。常态化开展转供电环节收费清理工作,确保国家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 10%。

     2、进一步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项目,行

     19 政事业性收费一律按照中省下限规定执行。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坚决杜绝中介机构利用政府影响违规收费,取缔各种形式的乱摊派行为,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隐性负担。

     3、发放民营企业服务补贴券,对民营企业购买经认定的各级民营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人才培训、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管理咨询、市场开拓等服务的支出,给予单项支出的 50%且总额不超 2 万元的补贴,多项支出不超 5 万元的补贴。

     4、政府牵头,充分发挥司法部门的职能作用,强化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着力减轻民营企业负担、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努力为全市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是完善促进民营经济法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重点围绕民营企业市场准入、产权报告、投资融资、公平竞争等问题,加快推进立改废工作;二是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三是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民营企业提供有力法律服务保障;四是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地生效。

     (四)助力民营企业开拓市场 把握“一带一路”重大历史机遇,利用好亚投行、丝绸之路基金等跨国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建设通江达海、陆海联运、

     20 无缝对接的对外开放大通道,降低我市民营企业财务成本,让优势产能“走出去”。充分利用产业优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互补性,重点对接中亚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在中亚建立多领域的海外产业园,提升当地加工制造业水平,并转移本省富余产能。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跨境电商平台,鼓励民营企业积极打开中亚市场。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电商等现代营销手段促销,对年网销本企业产品销售额达到 300 万元以上的,给予不超过 30 万元的资金奖补。

     (五)加快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市和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把建设高效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使政务服务平台切实成为高效、高水平政务服务的重要支撑。一是重点围绕规范服务事项、优化政务服务流程、融合线上线下入伍、推行移动政务服务,按照全国统一标准,推进政务服务一体化,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二是围绕统一网络支撑、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印章、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推进公共支撑一体化,促进政务服务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围绕健全标准规范、加强安全保障、完善运营管理、强化咨询投诉、加强评估评价,推进综合保障一体化,确保平

     21 台运行安全平稳规范;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培训交流和督查考核,确保工作顺利实施。

     (六)推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新时代民营企业党建是从政治建设高度加强民营企业发展,落实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根本要求,为民营企业明确正确政治方向,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通过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使民企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加强民企党建工作,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从政商两端发力正确处理“亲”与“清”关系,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党务与业务相互融合,促进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大力发展生产经营;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党组织以企业文化为纽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为根本,充分发挥党组织对企业职工的教育引导、团结凝聚、鼓励促进、关心扶助的功能作用,以更加灵活的方式主动破解职工难题,积极维护职工的

     22 合法利益,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培育创业主体,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培育创业主体,整合资源,协同推进,调动市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创业者打破传统束缚和限制,采取各种合规、有效的方式努力创业。支持留学归国人员、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主体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一)培育现代特色农业创业主体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保育型农业,重点打造市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催生一批农业种植养殖和加工企业,培养现代农业主体。

     1、马铃薯产业: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和主食化战略,拓展主产区种植范围,提高单产水平;选育适宜品种,开发多元化主食产品,培育一批加工企业。

     2、玉米产业:优化种植结构,调减非优势区种植面积,压缩春玉米比例,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提高玉米就地转化率。

     3、小杂粮产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生产,建成全国小杂粮生产样板区。

     23 4、红枣产业:以黄河沿岸为重点发展有机红枣基地,实施低产园改造 50 万亩。

     5、山地苹果产业:抓住苹果北扩西进战略机遇,按照“基地扩张、标准生产、园区示范、科技支撑、品牌推进”的思路,打造一批标准化精品果园,在南部丘陵沟壑区建成优质山地苹果示范基地 100 万亩。

     6、特色林果产业:按照“长城沿线葡萄、定靖白于山区仁用杏、城市近郊时令水果、北部县区设施水果、府谷海红果”的布局,种植基地发展到:葡萄 20 万亩、核桃 50 万亩、杏 25 万亩、长柄扁桃 35 万亩、海红果 5 万亩。

     7、特色油料产业:建设蓖麻、油葵、花生等油料基地,培育黄芥、胡麻、小麻等特色油料品种。

     8、大漠瓜菜产业:坚持露地和设施并重,发展长城沿线优质外向型无公害瓜菜基地 30 万亩、县区近郊蔬菜基地10 万亩、无定河沿岸设施蔬菜 10 万亩,形成榆阳鱼河、靖边东坑、绥德白家俭等特色瓜菜产业示范基地。

     9、羊子产业:饲养规模稳定在 1000 万只以上。

     10、草产业:抓住粮改饲机遇,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草业“三个一”工程:人工种草 1000 万亩左右,青贮玉米、紫花苜蓿等优良饲草 100 万亩,饲草加工能力达到 100 万吨。

     着力突破设施配套不足和加工能力低下两大瓶颈制约,

     24 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新建日光温室 7 万亩、塑料大棚13 万亩,设施种植面积达到 33 万亩;推进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建设,农产品加工率超过 40%。

     专栏 1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特色产业 发展规模 发展产量 商品化率(%)

     备注 单位 数量 单位 数量 马铃薯 万亩 300 万吨 60 80

     玉

     米 万亩 170 万吨 60 60

     小杂粮 万亩 250 万吨 25 85 含大豆 红

     枣 万亩 175 万吨 40 90

     山地苹果 万亩 100 万吨 50 95

     特色林果 万亩 130 万吨 90 90

     海红果 万亩 5 万吨 10 98

     特色油料 万亩 60 万吨 6 90

     大漠蔬菜 万亩 50 万吨 90 90

     中药材 万亩 6

     - 95

     水

     稻 万亩 8 万吨 3.2 95

     羊

     子 万只 1000

     - 90 饲养量 生

     猪 万头 300

     - 90 饲养量 奶

     牛 万头 3

     - 90 饲养量 家

     禽 万只 1500

     - 90 饲养量 人工种草 万亩 1000

     - -

     饲草种植 万亩 100

     - 80

     设施农业 万亩 33

     - -

     (二)培养文化旅游业创业主体 全力打造核心龙头景区,着力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产品体系和旅游集散中心功能,构建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商品购物、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六大旅游支撑体系,催生一批文化旅游民营企业,实现旅游

     25 产品从单一观光类向观光、休闲、专项旅游产品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转型。

     专栏 2

     文化旅游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打造目的地型区域中心旅游城市 发展 目标 创建 5A 级旅游景区 4 个、4A 级景区 10 个、3A 级景区 15 个以上;招徕和接待游客 3700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 255 亿元;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 7.5 万人。文化旅游产业占 GDP 比重超过 5%。

     发展重点 ●建 创建 3A 级以上景区。5A 级:统万城、石峁、白云山、红碱淖;4A级:高家堡、古城、红石峡—镇北台、龙州丹霞地貌、杨家沟、疏属山(公子扶苏墓)、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李自成行宫、黑龙潭、西峰寺等;3A 级:神泉堡、吴堡石城、黄土风情园、李自成故里、卧龙山、府州古城、波罗古堡、黄河太极湾、高西沟、定边盐池、榆神工业区、王圪堵水库、米脂窑洞古城、北国风光、路遥纪念馆等。

     ● 发展十大文化产业。文艺演出业、民俗文化产业、文化节庆会展业、民间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文化娱乐业、动漫创意业、书报刊发行业、印刷业。

     ●。

     壮大骨干企业。培育壮大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扶持发展民营文化、旅游企业。

     ● 推进支撑项目。以游客体验为核心,融入文化元素,开发温泉、滑雪、养生等休闲度假和矿井体验、盐湖旅游等能源观光体验以及沿黄公路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新型文化旅游产品。

     ●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发展汽车自驾游基地、旅游集散中心,打造古城步行街、绥德小吃街、佳县天街等旅游商业美食街等。

     关键举措

     ● 打造品牌。以陕北文化为引领,以陕北民歌为载体,发掘、整合、提炼文化元素,打造内外统一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 加大投入。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构建多元的投融

     26 资模式。

     ● 推出精品。打造米脂婆姨绥德汉、东方红、兰花花等大型陕北民歌实景演出,制作《毛主席转战陕北》、《平凡的世界 2》、《山枣》、《四妹子》等影视剧,策划举办文化旅游周、陕北民歌艺术节、蒙汉歌会、转九曲等文化节日。

     ● 理顺体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推进部门合作、区域协作,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创新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培育现代物流业创业主体 以服务生产和生活为宗旨,以能源、化工、轻纺、农业、建材等产业为依托,以物流体系建设为核心,加快发展大宗商品、建材、快递等专业类物流交易中心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做大市煤炭交易中心,发展物流金融,建设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大力推进“互联网+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新业态,加快神木、府谷等 7 个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工作,建设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发展一批本地电商。壮大第三方物流,培育 1-2 家物流龙头企业,推进 3 大物流信息中心,建设 12 个物流园区,依托乡镇现有交通、供销、邮政等资源,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创建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合理规划城乡流通服务设施布局,优化城市流通网络,畅通农村商贸渠道,加强现代批发零售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区域商贸中心。积极引进国

     27 内外知名企业,培育壮大本土企业,支持发展城市综合体,加快提升城市消费环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引导便利店以连锁、代理、配送、专业店等业态进社区。推动各类批发市场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转变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进行升级改造。发挥实体店的服务、体验优势,与线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鼓励发展乡镇商贸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等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鼓励发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多种产销衔接方式。

     专栏 3

     现代物流业发展路线图 发展定位 建成区域物流枢纽中心、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发展 目标 培育发展 5 家 A 级以上物流企业;物流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30%以上。

     发展重点 ● 培育物流龙头企业。支持 1-2 家本地物流企业率先发展。

     ● 建设物流信息中心。重点建设快递物流综合信息中心、市煤炭交易中心和市电子商务中心。

     ● 建设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市久旭快递、榆阳煤炭物流、榆阳聚能物流、定边公铁联运中心、定边靖杨标准化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神木西站综合物流、大柳塔郝家壕煤炭物流、府谷野芦沟现代物流、府谷中森气调冷库及物流中心、陆港口岸海荣物流、靖边公铁联运中心等物流园区。

     ●。

     构建城乡配送体系。整合现有城乡交通资源,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建设。

     ● 培育五大支撑。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金融、物流科技、物流人才五大支撑。

     28 鼓励发展“互联网+物流”新型业态,促进民营物流货运行业提质增效。对年综合纳税额在 200 万元、500 万元、1000万元以上的“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分别按当月(年)计税销售收入(增值额)的 1.98%、2.23%、2.35%给予企业车辆运营资金补贴;对试点企业购买北斗定位数据的,按费用的50%给予每年不超 10 万元的补贴。

     (四)培育金融服务业创业主体 培育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市金融商务区,吸引促进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管理、信托投资、金融租赁、期货经营等金融机构来榆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设立银行,大力发展地方非银行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利用直接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创新民间资本管理,积极化解民间借贷纠纷。设立矿产、水权、排污权等产权交易中心。继续推动本土企业上市、发债、租赁、信托、股权等多元化融资。利用财政性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金和文化旅游、产业转型、科技创新、民营企业发展等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联惩机制,打造“诚信”,创建全国信用体系试点市。到 2025 年,直接融资占比达到 18%。

     29 (五)培育能源化工配套创业主体 当前,正在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聚集了一批核心企业和战略性项目,但煤炭资源转化率低、煤炭转化产业链短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亟需培育能源化工配套创业主体,补齐转化配套短板。通过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计划,支持园区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集聚一批专业化配套中小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中国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华为技术和供应链优势,吸引能源物联网、能源互联网和大数据企业在集聚,完善能源大数据产业生态,走出一条以大数据、物联网撬动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新路子,打造“世界能源硅谷”。

     (六)培育新型社会服务业创业主体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推进养老服务发展、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等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社会服务产业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主动适应家政服务业与养老、育幼、物业、快递等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发展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要求,积极探索家政电商、“互

     30 联网+家政”“物业+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等新业态,不断满足城乡社区居民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中高端新需求,拓展社会服务产业发展空间,鼓励家庭服务业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发展,加快培育新型社会服务业创业主体培育。到 2025 年,培育规模以上新型社会服务业企业 12 家以上。

     (七)培育生态环保产业创业主体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绿色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十四五”期间,要围绕市场应用广、节能减排潜力大、需求拉动效应强的重点领域,加快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应用,带动全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全面提升。对节能技术装备升级换代早、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增效明显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环保技术水平高、治理突出环境问题明显的企业给予支持;鼓励企业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对首次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补贴,多措并举推进全市企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变。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支持重点用能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医生”诊断,促进全市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规模和效益快速增长。扩

     31 ...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