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党课材料

    时间:2023-05-25 15:46:1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 历史逻辑 党课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的历史逻辑党课材料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百多年奋斗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实现民族复兴、造福全人类的发展模式,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的历史产物。从中国现代化史的角度考察其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以此为基础探求其发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本质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的规律性,以更加自觉的历史主动精神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一、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萌生发展的三阶段

      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由数代仁人志士不断求索,历经“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发展阶段而找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

      (一)效法欧美:中国现代化的被动开启(18xx-19xx)随着xx世纪xx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利用以及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发生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而当时始终以“天朝上国”观念自居的古老东方帝国开始在封闭保守的状态下掉队,丧失了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发展的主动权。18xx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民族危机的显露,使中国部分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东西发展的差距和救亡图存的紧迫,他们从华夏上国怀柔万方的迷梦中骤然惊醒,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渐渐萌生,早期现代化运动由此开启。后发现代化国家往往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剧烈冲突,很难直接开创出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以西学为参照,企图效法欧美,寻求救国和发展之路。晚清时期,挑战传统观念的先驱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救国方案,这是中国人效仿西学的原初表达,体现了中国早期现代化意识的萌生。在魏源看来,西法是奇技而并非淫巧,在不动摇国本的前提下,可以从造船制炮、军工生产、养兵练兵出发学习西方做法,将现代化技术为我所用。魏源的救国方案初步勾勒了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图景,成为洋务运动的思想渊源。xx世纪xx年代,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影响下,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主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军事和生产技术,从器物层面入手展开对现代化的追求。洋务运动历时xx余年,虽推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达成中国人自强求富的美好愿望。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洋务运动走向末路,这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只重“西艺”并非可取之道。而“蕞尔小国”日本的胜利也从侧面证明了变法改制的必要性。18xx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他们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破除腐朽的封建专制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束缚。但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便幻想自上而下的政治革新,仅持续百日就夭折了。维新变法的失败证明改良道路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先锋看到了这一点,他们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大旗。19xx年xx月,辛亥革命爆发,社会力量集中倒向革命阵营,清王朝土崩瓦解,随后皇权帝制终结。辛亥革命的成功暂时将中国人在制度层面学习西方现代化的运动向前推进了一步,但随着袁世凯窃国与复辟帝制,这种制度变革的尝试还是失败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前人的失败中认识到,中国人学习西方或许过于重视外在形式模仿,并未触及西方文明根本。19xx年,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试图借助西方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重构传统文化,以再造中国文明。新文化运动已经触及现代文明的关键,将中国早期现代化推进到了恩想层面。通过如上考察可知,中国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态度不可谓不坚决,行动不可谓不彻底。可是,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深入的学习并没能将中华民族从泥潭中捞出。就在中国人以效法欧美为前进方向的同时,中华民族正在列强野蛮入侵之下,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师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事实证明,效法欧美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无奈之举,并不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真正道路。

      (二)以俄为师: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基础(19xx-19xx)正当中国人民在黑暗中摸索的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得苦苦寻求出路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生的希望。十月革命由于发生在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与中国的情况大体相同,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有特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十月革命证明,落后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19xx年,国人翘首以待的巴黎和会以中国外交耻辱失败而告终,这彻底撕碎了西方资本主义最后一块遮羞布,也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文明的最后一点幻想。以五四运动的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以俄为师的新阶段。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先进分子形成“走俄国人的路”这一共识,直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各地早期党组织成立后,开始系统介绍俄国革命的具体经验。19xx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开始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领导下探索本国现代化发展之路。在共产国际和苏俄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以俄为师”,改组国民党并推动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19xx年至19xx年间的国民大革命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大革命失败后,反革命势力大大超过革命力量。城市暴动的失败,使得部分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中国革命正处于低潮期,在此时完全效仿十月革命道路,取得革命胜利是不现实的。毛泽东率先从革命实践工作中突破了城市中心论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表明我们已经初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经验,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打下基础。19xx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国内阶级矛盾让位于中日民族矛盾,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带领人民于19xx年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由于国民党违背民意、贪污腐化,人民解放军仅用了x年多时间就彻底摧毁了其反动统治。19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迎来了胜利,中华民族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先决条件,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了政治基础。此后,我国开启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进程。19xx年,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后,社会主义改造进程大大加快。19xx年x月,党的八大正式确认:“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这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为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发展(19xx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学习甚至照搬苏联的做法。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但也产生了缺乏创造性的问题。经过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已经积累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经验。19xx年x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进一步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中国工业化道路到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现代化的前进方向逐步明确。毛泽东将实现国家工业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正式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这一问题,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虽然工业化十分重要,但它并不能概括现代化发展的所有维度。19xx年x月,毛泽东指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xx年x月,毛泽东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及:“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xx年底,周恩来再次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的同时,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政治独立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独立,这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现代化发展的具体经验,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更加重视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凸显中国特色。19xx年x月,邓小平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用“中国式”来表达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19xx年党的十三大,将现实国情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总目标结合起来,制定了到xx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战略蓝图更加清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也迈进了新征程。20xx年xx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原先四个现代化基础上,实现了对现代化维度的拓宽。20xx年xx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两步走”战略安排,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提前至2035年,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日趋成熟。xx年x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实化了2035年远景目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形态更加具象。20xx年x月x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x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一理论命题,在“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基础上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发展的特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现代化效能,带领全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xx年xx月,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总之,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从“照搬”到“过渡”再到“确立”,历经了“效法欧美”“以俄为师”“中国特色”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二、掌握主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意义

      通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几乎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行裹挟之下艰难前行的。这在客观上的确促进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的引进,推动中国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列强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是看准了我国广阔的商品倾销与投资市场以及廉价的商品原料与劳动力,最终为其资本的无限扩张服务。显然,中国的现代化之路从一开始便陷入两难之中。一方面,西方列强的来袭使中华民族陷入几乎万劫不复的悲惨境地,根本原因在于中华农业文明较之于西方工业文明在生产力上的落后。实现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化,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成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关键。因此,走现代化之路是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历史条件的局限性决定了近代中国现代化之路只能借鉴西方模式。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旋起旋落,表明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事实上无法改变国运。其中的症结,与被动进入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因而受制于人密切相关。如何突破这种被动局面,掌握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主动,便成为近现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首要历史任务。在这一历史语境下,超越西方文明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进入中国,使得中国的现代化之路由被动照搬走向了主动超越,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新局面。马克思主义虽诞生于西方,但它鲜明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痼疾,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病理分析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中的二律背反问题,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其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存在着无法彻底调和的矛盾。马克思批判地指出,西方现代化以资本逻辑为中心,对于资本的无限追逐与私有制本身的结合违背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必然产生一系列难以抚平的社会矛盾,带给人民不幸和灾难。显然,西方现代化模式绝对的、神圣的、权威的伪装被马克思主义毫不留情地撕了下来,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资本现代性批判中获得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信心、意识、主动性和进取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意味着中国现代化运动在指导思想的维度超越西方文明,拥有在艰难中前进和创新的内生动力。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超越历史局限性、走在时代前沿的主动精神。19xx年x月,在人们普遍茫然于中国前途命运之时,李大钊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应开辟第三新文明”的新路。他说:“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新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发现,他所孜孜以求的“第三新文明”,就是指引十月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十月革命所追求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19xx年x月x日,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指出:“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倾耳以迎其建于自由、人道上之新俄罗斯之消息,而求所以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勿徒以其目前一时之乱象遂遽为之抱悲观也。李大钊通过十月革命,看到了“第三新文明”的具体形态和载体,引领中国“适应此世界的新潮流”,走在开创“世界的新文明”时代潮流的前列,便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由此,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饱蘸浓墨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等文,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讴歌十月革命,他高呼:“俄罗斯之革命是二十世纪初期之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社会的革命并著世界的革命之采色者也”,“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除李大钊之外,中国早期马克恩主义者们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普遍站在国家、民族甚至是世界的立场和高度上。陈独秀基于对十月革命影响的认识提出:“二十世纪俄罗斯之共和,前途远大,其影响于人类之幸福与文明,将在十八世纪法兰西革命之上,未可以目前政象薄之”。蔡和森接受了列宁学说后,在19xx年写给毛泽东的信中表示:“若天下治乱,其转移在于一心,人之贡献于人道,其功过不在形迹之上。果为君子,无善不可为,即无恶不可为,只计大体之功利,不计小己之利害。墨翟倡之,近来俄之列宁颇能行之,弟愿则而效之,虽于兄意未有当,亦聊以通其狂感耳。”

      由上可知,中国先进分子秉持马克思主义历史主动精神,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坚决、勇敢地走在时代的最前沿。这一历史主动精神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之所以不能改变国运,不仅在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掣肘,同时也与照搬西方文明而受制于人相关。因此,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汲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主动创造更加文明的现代中国的新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式现代化运动的开启!

      三、内生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引领

      习近平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现代化历程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每一次发展与飞跃,都是以中国现代化事业为中心,指引着中国共产党开辟出人类社会发展史独树一帜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确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指明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方向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心目中,社会主义是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需要。例如,李大钊认为:“从前的经济学,是以资本为本位,以资本家为本位。以后的经济学,要以劳动为本位,以劳动者为本位了。这正是个人主义向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过渡的时代。xxx相信:“要图世界的长治久安,必须使每个人看清社会福利的重要,每个人能抱着社会主义的精神,去做社会主义的运动。”xxx指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足于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不断将社会主义由理想转化为现实。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作为须臾不可分割的整体予以追求:“我们要告诉党员特别是干部,使他们懂得:革命的目的就是为着建设。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为着中国的解放与建设。破坏旧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是为了要建设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使人民能够过着真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的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提供了制度保证,为中华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社会发展活力得到极大激发,“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历史主动精神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展和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依据中国国情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对现代化的追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毛泽东思想得到发展,从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得到了丰富和拓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我们走的现代化道路是“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更加符合本国国情、突出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注重经济技术的现代化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方位发展的现代化。当前,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与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人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打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独占局面,赋予现代化新的内涵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迈向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历史阶段必然要历经的发展过程,以工业化为演进的基础。长久以来,工业文明率先前进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将现代化视为自己独有的点缀词,从而将西方化与现代化捆绑起来,认为西方现代化道路是唯一正确的。苏联的解体,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终结恰好为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唯一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人们在探讨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时,也大多会不自觉地从世界现代化一般指标的符合程度出发来寻求中国现代化得以成功的答案,往往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于中国现代化的内在关联,看不到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思想资源和重要理论价值。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辟打破了这种局面。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化”就是“现代化”的错误观点,表明了“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现代化的发展之路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人类社会拥有了更多的选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其现代化征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对此,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成现代化强国时,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中国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历史意义”。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揭示了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西方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逻辑,整个西方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就是对资本无限追逐以及资本扩张的现实过程。“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近乎疯狂的资本逻辑当中,物和人的关系已经被完全颠倒了,物变得主体化来支配人,而人则逐渐客体化为物所控制。换言之,西方现代化越发展,人类的主体性就丧失的越彻底,人最终不得不转向非人。这种畸形的转变给人类社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与问题,诸如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造成的生态危机、贫富差距和分配不公引发的社会动荡、抑制人性与人欲膨胀的对立造成的道德沦落等等,长此以往,人类文明便会被推向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迫切需要一条促进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人的现代化的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力求实现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真正突破了现代性世界历史发展的资本逻辑问题,最终指明了人类社会共同发展的方向。

      四、本质特征: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历史创造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大视野理解和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可知,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着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站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历史创造,彰显开放自信的集大成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了引领时代潮流的思想资源,其历史性贡献具体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原则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立足于人的实践存在方式的立场去理解人、自然、社会以及三者间关系问题,十分强调物质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有机统一,而人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式现代化在此原则指导下,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强调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现代化成果的享有者,鼓励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场域中,人不再是西方现代化那般沦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原则指导,超越了西方现代化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其二,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逻辑基础。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以此为基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修课。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逻辑基础,在现代化历程中全方位规制资本,坚持“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理念,真正践行了现代化的本质就是人的现代化。其三,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价值准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始终没有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同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深刻地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中华文化基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度契合。例如,用来表达中国式现代化具体状态的“小康”一词就出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小康”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民劳》篇中,原义是指人民生活安乐的良好状态。19xx年,邓小平在会见xx首相xx时强调了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说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忽视物质文明,要重视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态是否良好。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转化是在中国人民追求现代化的实际过程中完成的。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应然问题,而是一个实然问题。因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诸如传统文化当中的整体性观念、系统观念、家国一体思想、中庸思维、求真务实理念等都被应用于中国现代化事业当中,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并焕发出新的光彩。总之,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和扬弃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应对各种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中国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浪潮在中国的具体呈现,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质。善于学习,胸怀广阔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针对怎样对待人类的文明成果,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xxxx周年大会上说过:“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xx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在实践上,新中国建设初期,实行计划经济、重视重工业的发展、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等举措侧重借鉴苏联发展现代化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存在的差距,大胆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最终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解放和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显然,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反对只注重外在形式的机械模仿与被动照搬,并不排斥有甄别地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养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以及本国的价值立场,谨防盲目接受西方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发展观,“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由此保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日趋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拥有生生不息的发展潜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指出:“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综上所述,从发生发展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发展与振兴之路,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追求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一方面,历史和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扭转了中国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科学指引和主动精神;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实际的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飞跃,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创新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凸显了开放自信的集大成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既蕴含着中华文明的创造性转化,也体现着对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既反映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也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性、引领性。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了中国特色与人类文明特殊与一般的有机统一,不仅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不可逆转的历史轨道,也为人类社会打破传统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瓶颈,走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