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渐行渐远的农具散文例文

    时间:2023-05-30 11:14:0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农具 散文 犁耙

    渐行渐远的农具散文例文

     哥哥责任心强,起模范带头作用,一马当先,抢先下地劳作;弟弟也不甘心落后,哥哥刚卸下肩上的工具,弟弟就立马披挂上阵,完成自己的耙田整地工作。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江南庐陵的农家,谁家没有一整套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的农具,助力粮食满仓。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的农家工具或是被闲置,或是被历史抛弃。那些远去的老式生产农具,便成了农民心目中的记忆。

      犁 耙

      犁耙是一对好兄弟,木犁是哥哥,铁耙是弟弟。

      犁耙兄弟分工明确:哥哥负责犁田,弟弟负责整地。

      哥哥责任心强,起模范带头作用,一马当先,抢先下地劳作;弟弟也不甘心落后,哥哥刚卸下肩上的工具,弟弟就立马披挂上阵,完成自己的耙田整地工作。

      犁耙兄弟,是一对团结合作的好兄弟。哥哥领先铆着劲儿,来回穿梭,把黑黑的土地翻个个儿;弟弟后来居上,快马加鞭,拼尽全力,把哥哥翻乱的土地,码得平平整整。

      哥俩还有一个协议,劳作期间,无论时间多紧,工作量多大,一律实行两班倒,轮休制度,并且还特别规定,哥哥打头阵,冲锋在前,下工以后,弟弟才能上班,不得同时作业。

      犁耙兄弟有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那就是在劳作当中,每每走在它们前头的耕牛大叔。它们一起出工,一起劳作,一起收工。但是,回家以后,各走各的道,各进各的门。耕牛大叔住进牛家“公寓”,而犁耙兄弟却挤进“集体宿舍”,与农家的锄头、土箕等工具为邻。

      尽管犁耙兄弟尽心尽职,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人们总是把功劳全记在耕牛大叔的名下,称它为老黄牛精神。然而,任劳任怨的犁耙兄弟,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奖赏,甚至是口头上的表扬。犁耙兄弟虽然有些怨气,但是,从不吭声,从不计较,依然任劳任怨默默地做着自己该做的活儿——耕田耙地。

      突然有一天开始,犁耙的主人给兄弟俩放了个终身假,被请进了农博馆,替代兄弟俩的却是,在田间地头飞快奔跑的耕整机。

      扁 担

      在农村的农家,不管哪家都有三五根用于挑东西的扁担。

      扁担,取材比较单一,主要来自山上的毛竹和木头。

      “小扁担,两头尖,长度不过三尺三”,这是儿歌里的扁担形象。

      扁担,是行走在人们生活当中的苦行僧。人们喝水,要靠它挑;稻谷打下来了,要靠它挑……总而言之,在农家,任何一种农作物进门出屋都要经过它的劳作。所以,人们经常表扬扁担说,我们农家吃饭、穿衣,样样都离不开它的辛勤劳动。

      在那遥远的岁月里,扁担还曾经履行过一项特殊的使命,随着主人急急行走在蜿蜒的古驿道上。扁担出门的时候,把家乡的土特产品挑出去,回来的时候,又把外地稀有的物品捎回家,就这一去一回,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资生活,真是功不可没。

      扁担,是任劳任怨的农家物件。它紧紧地托在人们的肩膀上,任凭主人的摆布,不管是那头在前,它总是言听计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扁担,是主人最忠诚的朋友,也是主人最佳的知音。主人累了,需要休息,把它放下,然而,扁担还是不能休息,依着主人,一声不吭,把它压在屁股底下,当板凳儿坐。主人要走了,它又乖顺的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主人的肩上,“吱吱呀呀”的唱起它的扁担歌谣,随着主人行走在四面八方的征途上。

      扁担,从不怕寂寞,也不怕冷落。主人一旦暂时不用它了,房门后,墙角边,所有空闲的旮旯地块,都是它的栖身之地。这个时候的扁担,也成了人们不经意的家什,长时间的无人问津,甚至是一年半载,或者是更长的时间。然而,扁担却一声不吭,老实待着,慢慢悠悠地等待主人的招呼。一旦主人需要,它又会无怨无悔地跟随着主人,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

      有一根扁担,表现特别的优秀,竟然被人们珍藏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虽然岁月快过去一个世纪,但是,扁担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大字依然闪闪发亮。

      水 车

      水车,传统中的农业抗旱保苗的庞然大物。

      晴空万里,久旱无雨,溪流断流,田地开裂,禾苗枯萎。这个时候,是抗旱保苗十万火急的时刻,也是水车充分发挥作用的最佳时刻。

      要抗旱,要引水灌田,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了闲置的水车。于是,人们扛的扛,抬的抬,把它从仓库的阁楼上“请”了下来,安放在溪旁水塘边,将车头对着田块,车尾放进水里。再几经检查、维修,不中用的“零部件”换下来,装上新的,调试一番以后,终于可以正式开始工作了。

      抗旱如救火。等在一旁的人们,见水车调试好了,急急跳上水车,端坐在横板上,手扶把手,两脚一上一下用力蹬踏,一阵“咿咿呀呀”的声响过后,低处的溪水被“哗哗”地“请”了上来,清澈的溪水,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入沟沟坎坎,流进干枯了的稻田。

      禾苗吃饱喝足以后,开始返青变绿,长势依然郁郁葱葱。庄稼保住了,大家开心地笑了。人们知道,抗旱保苗,水车功劳不小。

      这些都是老皇历里的事情了。

      现如今,干旱了,抽水机一响,清水“哗哗”流进稻田,速度之快,又省力气。然而,水车这位抗旱保苗的老功臣,却静静地依然呆在仓库的阁楼上,退居二线都几十年了。

      突然有一天,退役了的水车突然被人们“请”了出来,摆放在“农家乐”边上的池塘旁。然而,水车这次出山,任务变了,性质也变了,不是为了抗旱保苗,而是执行一项特别的使命:供休闲观光的游客,前来体验农村生活。游客来了,见着老物件特别上心,总要坐上水车,嘻嘻哈哈地登上几脚,捣鼓一阵子,亲近这些农家老物件,或者是给身边的年轻人,或者是为小孩子上一场农家课,为的是,不要忘记了根本。

      镰 刀

      五黄六月,田野一片金黄,微风一吹,稻浪翻滚,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稻谷熟了,该开镰收割了,人们这才想起了久违的镰刀。

      在农家,镰刀闲时一般都放置在厅堂的柱子上。说是放置,其实就是主人收工以后,习惯性的把镰刀钉在柱子上,镰刀的尖头,深深的陷进木头桩里。

      农家虽然地方宽敞,把镰刀挂在柱子上,为的是方便拿取,既明显,又不碍事,什么时候要用了,不用找,顺手取下来,拿了就可以上工,简单了事。

      农家的镰刀,不仅仅用来收割稻子,油菜熟了,用来收割油菜,麦子熟了,用来收割麦子,还有荞麦、肥田籽等等农作物,镰刀都能派上用场。

      镰刀近些年几乎也被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轰隆轰隆”响的大型收割机。这个铁疙瘩真厉害,它一会儿的功夫,能抵上几十个强劳动力,甚至是上百人的工作量。

      虽然这样,镰刀还是勤勤恳恳的干些零星的活儿。比如,田块实在太小了,收割机使不上劲,只有让镰刀发挥余热。尽管如此,镰刀也不嫌弃地块小、工作量不大而罢工不干,依然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地的服务于农家。

      风 车

      风车,它肩负着谷子去伪存真的神圣使命,是南方农家扬场的主要生产工具,也是农家传统物件中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

      它有一个高大的车架,深深的车斗,还有一个转动自如的滚轮,倚着四片薄木板,快速转动,转动越快,风力就越大,能把谷子、秕子一分为二。

      人们把稻谷收回家,晾晒干以后,要进仓库了,都要由它把好进库关。

      稻谷倒进它那庞大的肚子里,人们摇动把手,打开开关,任凭谷子、秕子、杂物慢慢漏下去,经过风轮的风力,将稻谷、杂物一分为二。饱满的谷子接进口子下方的箩筐里,秕子、杂物随着急急转动的风车轮子吹出车厢外。

      风车,农家物件中最大件的农具之一,它既清贫又廉洁。不管多少谷子打它哪里经过,它从来都是来多少,去多少,不克不扣,不贪不占。在它的眼里,谷子只是过往客,它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占为己有,而它的权力与责任,就是用自己产生的风力,把谷子、杂物秕子分开。

      风车,是农家不可缺少的家什。闲时,无人问津,闲置在杂房杂间,人们不理不睬它;用时,急急搬出来,清扫清扫,拍打干净,派上用场以后,吞云吐雾,龙腾虎跃,一展雄风。

      然而,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风车也被先进的生产工具所替代,唉声叹气地躲在阴暗的角落里享受清闲。

      箩 筐

      箩筐,竹山上分派下来的劳动使者,主要用于装粮食和装农副产品。

      粮食作物打下来了,箩筐首当其冲,把它装进自己的肚子里,然后,根据主人的需要,或是送进仓库储藏,或是送进加工厂加工。当然,这些程序都离不开它的扁担兄弟。

      箩筐鼓鼓嚷嚷,一贯被人们遗放在储物间的某个角落,得不到人们的赏识。到了农副产品该进仓了,人们才把它拿出来,派上用场。

      这个时候的箩筐,也就开始显摆起来,挺着个大肚子,爱理不理的,仿佛在说,收下的农副产品,我功劳最大,没有我,农副产品进不了家门,入不了仓库。

      箩筐骄傲自大的行为,早就被警觉的人们发现,人们不会与它计较,该使用的时候还是继续使用,不使用的时候,依然放置在墙边角落,任其嘟囔。

      箩筐也有沮丧的时候。近些年来,由于工业的发达,社会的进步,塑料制品、编织袋等物件登场了。由于箩筐的笨拙,甚至是不顺手,人们开始喜欢使用编织袋装粮食,装物品。编织袋的出现,取代了箩筐,自然而然,箩筐就被闲置了,原本就被疏远的箩筐,只得唉声叹气地在角落里享清闲。

      虽然如此,箩筐还是不甘心冷落,信誓旦旦: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人们的重视,到时候,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好好表现,把失去的面子挽回了。

      箩筐也太好强了,想东山再起,门都没有。

      殊不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更新,就如同许多的农家物件一样,比如筛米的筛子、磨粉的石磨、砻谷的土砻等家什,将陆陆续续或者永远地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设备!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