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新疆行游记散文小说1000字左右

    时间:2022-09-30 09:09:5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新疆行 游记 散文 小说

    新疆行游记散文小说1000字左右

      流火的7月,再次踏上祖国西北边陲新疆那方热土,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广阔无垠的青绿草原,山清水秀的高山峡谷,别样蓝的空中湖泊,雪冠天山的盘山公路,西域边疆的风情民俗……如诗如画的秀美风光让我难以忘怀——走近克拉玛依我们搭乘的航班下午两点半到达克拉玛依。我们住在克拉玛依市兴业路维也纳酒店。从酒店窗户我们看到对面是个大公园,广场地面上从左到右镶嵌着硕大的“1955.10.29”字样。公园右上角还有个大圆球,这些造型吸引了我,我想看个究竟。安顿好住处,我们便来到这个公园。其实这个公园不叫公园,进口处的牌子上写的是“克一号井景区”,位于胜利路与汇源路夹角处。进入景区首先跃入眼帘的是第一井雕塑《开拓者》。两位石油工人弓身合力抱着一个大管丝钳奋勇向前。开拓者雕像由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整个雕塑刚柔相济,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克拉玛依是一座英雄城市,开拓者们是这座城市开发建设的英雄。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以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民族团结、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克拉玛依精神,参与并见证了克拉玛依过去“没有草,没有水,连鸟都不飞”的亘古荒原,艰苦奋斗,成为今天现代化、沙漠美人的历史性巨变。“克拓者”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克拉玛依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建设加油,勇往直前。那个大圆球被称沩“大油泡”,总称为克拉玛依“大油泡”环境艺术,由“大油泡”、周围的“小油泡”群、地面油浪和克一号井遗址巧妙融合而成。“大油泡”设计灵感取自世界地质奇观——克拉玛依黑油山油池中常年自溢的油泡,通过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以矗立在克一号井之上的油泡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象征汩汩石油从这里喷涌而出,寓意克一号井是克拉玛依的原点、起点。“大油泡”以不锈钢材质焊接打磨而成,环体最高处达15米,直径28米,由4个门洞、4个支点组成。“大油泡”下边,从门洞进去,即是克一号井遗址。克一号井由当时的新疆石油公司独山子矿务局1219青年钻井队承钻,该钻井队由8个民族36名工人组成。1955年7月6日开钻,当年10月29日完钻,井深620米,喷出工业性油流,10毫米油嘴日产油8.1吨。克拉玛依一号井是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大油田诞生的标志,也是新疆石油工业腾飞的见证,在新疆石油发展史乃至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克一号井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写到这里,景区地面上那硕大的“1955.10.29”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那是克一号井完钻喷出油流的纪念日,彰示着克拉玛依油田诞生的时间,是用铜铸造成字镶嵌在地面上的,字体有多大,我没有丈量,在200米外的酒店楼上能看得清。晚饭后,我们去观看水幕电影。什么是水幕电影,我没有看过,从字意上看,应该是用水作幕布放映电影。果如其然,新疆首座水幕电影现身油城克拉玛依市河畔,在高压下喷射而成的一片高达15米的雾化扇形水幕上,正在放映电影,因是中途而至,不知放映的是什么片子,和一般布质银幕效果一样。与此相邻的喷泉,由1545个喷头组成“一路欢歌”“华尔兹”“芝兰玉树”等10多个水形,喷泉总长130米,宽约40米。画面五彩纷呈,让你目不暇接。河面上游船如织,游艇像离弦的箭来回穿梭。我们穿上救生衣,登上游艇往九龙潭冲去。九龙潭主出水口为九龙之首,瀑布水帘高8米,宽10米,两侧各筑4个巨大的龙头,同时从龙口中喷出8股水柱,形成九龙吐水的壮观场面,在数百米之外就能听到轰隆的喷涌声。九龙吐水形成的瀑布落入回字形水潭,巨大的冲击力使潭水翻滚激荡,浪花飞溅。我们乘坐的游艇在潭中旋转,溅起的水雾如蒙蒙细雨落在身上,顿感凉爽。龙头所在的大坝上建造了一组仿古建筑,正中央是一座10多米高大屋顶门楼,两端是两层八角亭台,长廊把八角亭和门楼联为一体,景观壮美。穿城而过的克拉玛依河,市渠段8.5公里,宽15米,又称“穿城河”。河两岸有宽展的绿化带,还有多种观赏树,呈现出贯穿整个市区的大花园。克拉玛依水世界景观美妙绝伦的夜景,姿态万千的桥梁,与清澈的河水、绿草茵茵的植被交相辉映,犹如进入江南水乡,让我们这些游客留连忘返,叹为观止。克拉玛依,在我的印象中是和沙漠、戈壁、不毛之地连在一起的。看别样风景,感慨万千。在维也纳酒店大厅,和一位保安谈起克拉玛依河,他说克拉玛依河是人工建造的。过去,油井需要的工业用水是用马拉、骆驼驮的,用水极为困难。2000年8月,投资20多亿元,从300多公里外引来了额尔齐斯河水,解决了克拉玛依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克拉玛依成为绿色和生机的神灵之川。“引额济克”工程胜利竣工,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建设空前突破,公民意识、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克拉玛依市如今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并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6年9月,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对28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克拉玛依排名24位,居西北第一。

      走进克拉玛依市,让我认读到克拉玛依的前世今生,不枉在克拉玛依住了一夜。可可托海没有海2021年央视春节晚会,王琪那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唱红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这次去新疆我查地图、查百度,方知可可托海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富蕴县境内,富蕴县与蒙古国相邻。7月21日,我们游览罢乌伦古湖,到福海县城吃过午饭,下午4时,我们从福海驱车前往可可托海。为我们驾车的鑫悦盛矿业公司销售科陈景俊科长讲,这多年他都在北疆联系用煤客户,每个月都要到富蕴县,去年以前,公路上跑好远不见一辆车,今年央视春节晚会,因唱了一首《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春节过后,公路上车流不断,一首歌给富蕴县带来了财富。晚上10时,我们来到了富蕴县城,住在了嘉豪酒店。吃罢晚饭已是夜里11时,因为新疆与中原地区时差两个多小时,步行街上仍然是灯火辉煌,南腔北调的外地游客依然熙熙攘攘。县城不大,因有额尔齐斯河穿城流过,小城街巷错落有致,干净秀丽。第二天早饭后,驱车30公里,来到了可可托海。未到可可托海之前,根据《可可找海的牧羊人》那首歌词,想象中的可可托海一定是像乌伦古湖那样大的一个水面,水面周围是长满了肥美花草的大草原,草原上有成群的牛羊,同时也布有蜂箱。而真实的可可托海却是一条名为额尔齐斯的大峡谷,流淌着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的额尔齐斯河,是一个地质公园,也称作可可托海风景区,是5A级景区。几处停车场都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旅游车辆。我们顺峡谷沿河而行,两岸冷彬、落叶松、白桦树高大挺拔,草肥花繁,牛羊成群。对峙连绵排列的花岗岩群峰多为钟状、穹状、锥状,一山一景一世界,号称“一百零八峰”。我们沿步道来到神钟山景点,山峰中尤以相对高差365米的神钟山令人叫绝。“游览钟山,终生平安”,这里游客摩肩接踵。“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蒙古语则为“蓝色河湾”,果真名副其实。神钟山孤峰傲立,峭壁插云,悬崖逼水,为大峡谷山景最美。好景不可错过,我们在此拍照留念。

      在神钟山景点一处平坦的高地上,靠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商机,有人用绳围了个圈,圈里放了一把椅子,一把吉他,放唱机放着《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曲,谁坐上椅子抱上吉他装模作样唱一遍拍个照,就拿钱来,竟然还排起了长队。可可托海还有一个稀有金属国家矿山公园,该矿山公园以功勋矿山三号脉、地质陈列馆、87-66综合选矿厂、矿山机械博物馆、地下深水电站为代表的工业旅游资源和矿山遗址构成矿山公园景观,是新中国稀有金属工业发展轨迹的见证。我国于1935年发现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公园内的花岗伟晶岩“三号矿脉”是世界有名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床,铍资源量位居伟晶岩矿床的第一位,同时伴生的锂、铌、钽、铬和铯等资源量分居全国第十位。“三号矿脉”有86种矿物在脉内顺序结晶形成典型的同心环状带构造。稀有金属铍、铌、锂、钽、铯顺序矿化成为世界伟晶岩矿床稀有金属形成过程的典范,早已列入各国矿床教科书和稀有金属矿床专著,成为中外地质专家和学者心目中的“圣地”。“三号矿脉”南北长520米,东西宽430米,深达236米,这个内壁环绕13层螺旋状盘山运行车道的巨型“天坑”就是隐匿半个世纪,近年才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的“国家功勋天然聚宝盆”。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专家,我国欠下折合人民币共52亿元的巨额外债,且务必于1965年前全部还清。此时恰逢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工业尚在起步阶段,所以债务主要依靠农产品来还。为省下粮食缓解人民生活困难,又能加快债务偿还进度,中央作出决策,用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抵债。于是,打响了声势浩大的“全力以赴,保出口大会战”。在严寒、饥饿、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可可托海矿山人用钢铁般的信念和意志,夜以继日,拼命苦干,完成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采矿、选矿工作,提前完成了“保出口”任务。同时,出自三号矿脉的稀有金属,还为祖国“两弹一星”的成功爆炸与发射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三号矿脉虽然闭坑多年,但英雄的可可托海人留下的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伟大精神,已经成为每一位中国人的精神“富矿”。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一条由东向西流的河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流入北冰洋。还债的稀有矿产品就是由额尔齐斯河航运进入苏联的。至今,布尔津县还保留着前苏联航运办事处及中苏通航码头,被列为布尔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众多游客和我一样,游览可可托海为的是观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歌词意境,谁知却了解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地质矿产知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收获多多。锡伯族西迁壮举7月26日中午,在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青年街噶森全羊席饭店吃午饭。这家餐厅是由锡伯族人开的,餐厅里悬挂着一幅装框的西伯族西迁路线图,引起我的注意。锡伯族兴旺发达的根在东北地区辽宁、吉林等首,为什么迁到了大西北?这幅路线图就是这段历史的记载。清朝统一新疆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府,这是清朝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衙门,是新疆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伊犁将军府驻地设在伊犁惠远城,也就是今天的霍城县惠远古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第一任伊犁将军明瑞在伊犁河筑城,乾隆皇帝饮定城名“惠远”,取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之意。伊犁将军之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理大臣、领队大臣等职,分驻天山南北各地,管理当地军政事务。在军府制的体制下,因地施治,因俗施治。为巩固统一,改变天山以北人烟稀少的局面,清政府实行“移民实边”与“屯垦戍边”并行的政策,从全国陆续迁徙汉、满、察哈尔、蒙古、锡伯、索伦、回等民族到新疆地区驻防屯垦。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政府从盛京(今辽宁沈阳)、开原、辽阳、抚顺等十五处,抽调锡伯族官兵1020人,连同家眷共计4295人遣往伊犁驻防。乾隆二十九年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官兵及家眷齐聚盛京太平寺(锡伯家庙)焚香祭祖,告别父老乡亲,踏上西迁路。西迁官兵出彰武台边门,经东乌珠穆沁草原北上乔巴山,而后向西沿克鲁伦河蒙古路直奔乌兰巴托,当年秋抵达漠北重镇乌里雅苏台,休整六个月后,于次年春起程。农历四月初到达科布多,遇到山洪暴发,停留两个月,后南下翻越阿尔泰山,途经布尔津、和布克赛尔、察汗鄂博、博尔塔拉、果子沟等地,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农历七月到达伊犁绥定(今霍城县惠远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初到达察布查尔。西迁官兵及家属一路上冒酷暑、顶严寒,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忍受了长途跋涉的艰难困苦,行程一万余里,将朝廷原定的三年西迁时间缩短为一年零三个月。自此形成锡伯族东西分布的局面。驻地安顿好后,锡伯军民开始了长达200余年的戍边屯垦生活,先后参与平息清军征剿叛匪张格尔、抗击阿古柏入侵、抵制沙俄侵占伊犁、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等重大事件。更值得赞颂的是大搞农业生产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嘉庆七年至十二年(1802~1808年),沿伊犁河南岸驻防的锡伯营军民在总管图伯特领导下,历时7年开挖了一条深一丈、底宽一丈二、面宽三丈,自东向西长达200里的察布查尔大渠,灌溉两岸干旱少雨的土地,当时称作“察布查尔布哈”。“察布查尔”是锡伯语,即“粮仓”之意,“布哈”即“大渠”。沿伊犁河两岸居住的八个牛录先后迁到大渠两岸。“牛录”是八旗组织的最早基层单位。八个牛录就沿察布查尔大渠顺势分布,修筑城堡定居下来。正是察布查尔大渠的建成,引伊犁河水屯荒造田近10万亩,使万古荒原变成了粮仓,出现了村落相望、阡陌相连的景象,改变了西迁锡伯族的命运。从此察布查尔大地“瑞发呈祥,五谷飘香,八旗丰登,家家富裕,人人满足。”锡伯营在西域中独树一帜,被清政府树为屯垦戍边的典范。

      在大渠建成的第二年,也就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54岁的图伯特因开挖大渠的特殊功绩,赴北京受到嘉庆皇帝的嘉奖。他也成为锡伯族西迁45年后,第一位获准回东北老家探亲的人。在锡伯族的史诗《西迁之歌》里,人们把对图伯特的赞美融化在歌声里,代代相传。在渠首龙口和他的故里纳达奇牛录,分别建造了图公祠,成为人民缅怀他的重要场所。锡伯族官兵自耕自食、兴修水利、建设家园,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4年3月17日,成立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时,就以渠名作县名。直到今天,察布查尔大渠在当地农、牧业生产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新疆锡伯族人口达4.3万,其中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两万余人,伊犁河谷已成为锡伯族的第二故乡。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锡伯族群众都会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举行盛大庆祝活动,以纪念祖辈的西迁壮举与屯边戍边的英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清代锡伯族万里西迁戍边,是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历史注解,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