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三篇

    时间:2021-01-13 15:10:5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警务 新形势下 如何做好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三篇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方针,是做好新形势下维护稳定工作的根本保证。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坚持走群众路线,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当前各项公安工作,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提升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与群众工作现状

      (一)公安群众工作传统方法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市场的动荡,带来一系列经济矛盾和社会矛盾,深层次矛盾和不安定因素、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传统简单的群众工作方式,不再完全适应新时期的群众工作要求。

      (二)群众日益增多的安全诉求与道德倾向的模糊化存在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财、物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社会治安形势变得越来越复杂,群众缺乏安全感,而部分群众把治安状况不良的责任归咎于公安机关,造成群众与警察情感上的疏远,同时,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与宣传,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但部分群众对法律、法规的内容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文的规定似懂非懂,将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社会风俗等习惯与法律进行叠加,对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矛盾纠纷的方式、方法存在观念上的认识偏差,而将问题归咎于执法的不廉洁,对执法公信力缺乏认可,对民警不信任。

      (三)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群众与警察情感淡化

      随着城市的扩展,群众社会活动的范围和生活区域日益分散化,人际关系逐渐冷漠,加之公安机关非警务执法活动增多,处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工作的风口浪尖上,社会对立面扩大,群众对立情绪增加,认为警察进门没有好事情,导致警民关系紧张,群众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传统思想日益淡化。

      (四)群众工作能力、方法的欠缺和单一性与矛盾纠纷复杂多样性不相适应

      现实生活中的邻里之间、夫妻之间、亲戚朋友之间、买卖双方之间的各种纠纷多发,解决起来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的警力、各种工作压力,民警很难在思想上重视和集中精力做好群众工作,加之年青民警在公安队伍中人员较多,人生阅历与社会经验不足,部分民警缺乏做好群众工作必需的政策理论、法律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缺乏社会知识和处事经验,不知道如何宣传、发动、教育群众。遇到案件、事件时,要对当事人进行恰如其分的劝导和说服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不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甚至可能激化矛盾,也很难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

     持。

      二、新形势下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措施

      面对当前群众工作的形势,要有效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继承发扬公安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打击处罚违法犯罪,应该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服务为宗旨,加强群众工作重要性的思想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根本宗旨,民警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基层民警认识到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认识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责任意识、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增强基层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做好群众工作的决心,不断拓宽为群众服务的领域。

      (二)加强民警的群众工作知识培训,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和推广群众工作方法

      一是在掌握政治、文化、法律、心理等应知应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语言表达能力、风俗俚俗、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让民警学会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用群众易于接受的道理、语言和习惯的方式方法做群众工作。

      二是组织新民警向老民警学习,提高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深入学习《公安机关治安调解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知

     识,充分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方法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三是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邻里之间、夫妻之间、亲友之间、买卖双方之间的各类矛盾进行梳理,总结应对处置该类矛盾纠纷的一般方法、步骤、原则,做到处置该类矛盾纠纷时,有章可循,节省处警时间和精力。

      四是加强民警之间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经验交流,集思广益,对优秀的群众工作方法加以及时总结和推广。

      (三)突出重点、有的放矢进行群众工作

      公安群众工作应有重点,有主次,坚决杜绝“群众工作可有可无,群众工作运动战,群众工作与公安专门工作混为一谈”的误区。

      一是以辖区基本情况为重点,开展群众工作。结合实际摸清辖区实有人口、重点部位、居民区、行业场所等分布和底数概况。

      二是以治安动态情况为重点,开展群众工作。通过群众工作,要对辖区内重点人和事、重要物品、不稳定信息、问题较多的场所进行摸排,同时将矛盾纠纷当事人、纠纷原因、调解结果以及不稳定信息及时上报,以便从中总结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经验教训。

      三是以帮教对象为重点,做好群众工作。通过群众工作,要切实掌握重点人员基本情况及动向,落实帮教措施,经常上门做好帮教工作,引导其走正道,防止再次危害社会。

     四是以帮困扶贫为重点,开展群众工作。通过群众工作,对辖区内的军烈属、困难家庭、病残群众、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情况进行掌握,适时给予帮助和扶持。

      (四)构建警民沟通平台,增进群众了解

      联系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公安机关应通过多种形式,构建各种警民交流平台,增进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了解,同时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民众诉求。

      一是结合大走访活动,通过建立警民互动 QQ 群、网上警务室、网上留言板,发放警民联系卡等方式,了解群众心声。

      二是继续开展“警营开放日”、“群众接待日”等活动,让群众亲身体验警察工作、生活情况,增进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理解与支持。

      三是以村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搜集群众手机号码,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通过公安网及其它短信群发功能,通过短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群众通报有关治安情况,收集有关信息。同时对重大情况及时向村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企事业单位通报,作定期情况研究。

      四是通过阳光执法、大走访、行风评议、述职述廉等活动向辖区群众报告工作,倾听群众心声,确保民意的充分表达。

      (五)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

     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杠杆作用,切实抓好民警做好群众工作情况的绩效考核,抓住群众熟悉率、见警率、满意率的关键性和结果性指标,实行内部考核、外部评议的考核机制,同时严格兑现奖惩,对于群众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民警给予表彰,以考核增动力,推进群众工作的全面开展。

      (六)加大群众工作舆论宣传,产生内外效应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手段,大力宣传民警群众工作先进典型,对内营造学习身边先进典型的浓厚氛围,鼓励基层民警在本职岗位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方法,促进群众工作的全面开展,对外树立亲民爱民警察典型形象,获得群众支持,树立拥警先进群众模范,调动群众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工作热情,产生群众工作社会效应,形成有利的群众工作氛围。

      (作者系镇坪县公安局局长)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 2 公安交警部门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相连,经常让交警部门和交管工作处于社会矛盾的交汇点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融媒体在舆论场上角力的升级,自媒体的活跃度不断提升,以及网络意识形态的斗争不断加剧,热线投诉、市民留言、网络问政等阳光警务工作的全面推开,让公安交警和公安交管工作处于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给交警部门造成很大的社会舆情压力。如何提高基层公安交警部门应对涉警舆论能力,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

     要解决的新课题。下面,笔者通过近年来基层公安交管工作实践感悟,结合应对涉警舆情的实践情况,就如何及时、妥善、正确、高效应对涉警舆情谈几点个人的浅见。不当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一、新形势下产生各类公安交管舆情的原因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每一项交管业务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交警每天在路上直接与群众打交道,容易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通过对近年来的处置舆情的特点进行分析,产生涉警舆情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过度关注公安执法部门。在公权与私权博弈加剧的特定社会环境下,公安机关的一举一动,特别是涉及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徇私枉法、违法违纪等负面信息,容易被公众所瞩目,哪怕是一件普普通通的执法事件,也可能因为交警部门涉于其中而成为大众的看点、新闻的卖点,处于舆情的风口浪尖。譬如:近期,群众对停车违法、私装地锁等问题反应强烈、集中,矛盾主要集中在无停车需求的要求加大停车违法和私装地锁执法,还路于民;而有停车需求的要求减少停车违法查纠,方便车辆停靠。针对这一正一反,让交警部门处于两难地步。

      (二)群众对交警部门期望值太高。由于社会发展,交警部门工作范围的局限性,许多问题不是交警部门一家即可解

     决。但近年来,群众对交警部门的期望值却越来越高,有些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较为片面肤浅,不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甚至有些不符合法律规定,更有些完全出于个人利益。譬如:少部分群众在发生交通事故权益受到侵害后,得理不饶人,向办案民警提出过高或无理要求,而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将对交警的不满的情绪在网上发泄。

      (三)群众维权法制意识逐步提高。随着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加快,群众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并且当今时代群众可以借助市长热线、网络平台、手机自媒体等多种形式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不受传统媒体约束。加之,群众对交警部门的期望值却越来越高,有些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可能暂时不具备可行性与操作性,甚至有些还不符合法律规定,导致涉及交警的舆情危机时有发生。譬如:群众向交警部门反应或投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交警部门一家的事,解决起来也需要时间,让交警部门的回复和解答无法让群众满意。

      二、当前交警部门应对涉警舆情存在的问题

      (一)舆情危机意识不到位。有的领导视网络如猛虎,只愿远观而不近玩;有的领导对互联网信息传播一知半解,不理不睬,认为交警只要疏导交通、执法规范、保安全、保畅通即可万事大吉,对涉警舆情工作认识不够,导致舆情工作滞后、缓慢。

     (二)舆情处置方法不到位。有的停留在“一封、二堵、三删除”的落后模式上,遇到信访、投诉等现实问题没去思考问题所在、认真解决,而是敷衍回复应对,甚至想方设法封堵删除。这样的处理方式,只会让事件越闹越大,把交警部门摆到与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对立面去。

      (三)舆情工作力量不到位。每一起涉警舆情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大部分交警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涉警舆情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部分民警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在舆情发生后,往往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进行处置,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无所适从,不能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导致舆论态势扩大。

      四是舆情引导配合不到位。在交警部门现实操作过程中,涉警舆情监控都是信访或者宣传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的多伴不参与、不主动配合,导致事件的升级、恶化。网络涉警舆情监控处置是一项系统工作,不是单靠交警信访或者宣传部门就能做好的,更不是只需在网上监控回复,要真正做好涉警舆情引导工作,必须多部门协同作战,认真解决问题,才能处置引导得完善、彻底。

      三、新时期基层交警应对涉警舆情对策思考

      ____同志指出“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这是对新形势下舆论引导工作精髓和核心的高度提炼,把握好时、度、效,是实现舆论工作科学性与艺术性

     有效结合的必由之路。笔者结合长期基层公安交警舆情引导工作实践,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舆情引导处置必须充分把握“时”。所谓时,是指时间点、时机、时效。无论什么样的舆情事件发生,都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在应对和处置相关舆情过程中,无论是事件发生还是舆情的产生、发酵、应对处置的时机,时间点的把握是一个关键。以前,我们坚信“身正不怕影子斜”的观点,对于网络上传播的一些不实、不良或歪曲、夸张的涉警信息常常是不屑一顾。但是,这种观点显然不适合当今网络时代的特点和网络世界的规律。网络世界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个人的一句微博、一条微信、一条抖音,就可能引起成千上万人的围观,如果围观者再把这些信息继续转播,几分钟就能传遍全世界。所以,这个时代的政府行政部门特别是像交警这样的执法部门,必须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积极回应网络负面舆情,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第一时间公开事实真相,以负责任的姿态对群众做出解释和回答。舆情引导响应必须做到“快、细、严、实”。即快速发现、快速处置、迅速回应、尊重事实。一是快。媒体、网民对于涉警舆情的传播速度之快、点击量之高超出我们的想象,突发性和爆发性往往使我们难以控制。所以,只有在第一时间快速发现,快速处置,迅速回应,积极介入引导才能不会陷入被动局面。二是细。我们针对问题、意见、投诉、要求等情况分

     析研判要细致,工作要做到位;要根据涉警舆情的分类原则细化落实措施,建立受理、调查、反应、反馈等分级管理机制。三是严。网络的敏感性极其高,如果回复内容或发布消息不严谨,很容易使新闻媒体、记者、网民抓住“把柄”无限放大或误解曲解意思,陷入尴尬局面。四是实。要将涉警舆情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要有快速响应和回复,最关键的是要针对公众反映的问题看清、看透其反应的实质,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切实将问题解决好、解决实,才是应对的治本之道。

      (二)舆情引导处置必须充分讲究“度”。所谓“度”,既是指尺度、力度、程度,又是指对舆情形势的研究和判断,即所谓度势而为。对重大的新闻舆论事件,既要充分掌握好舆论的传播范围、网民及媒体的主要观点,更要认真研判舆论倾向和发展态势,合理利用所掌握的行政资源和网络资源,恰如其分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一要抓好决策部署力度。新闻舆论即是对交警部门的宣传,也是社会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交警部门要把舆论引导工作作为交警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研究、决策、安排、部署和检查、督导上打好主动仗,防止事后研究而陷入被动局面。二要抓好正面宣传厚度。新闻宣传部门要将交警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辛勤工作的典型事迹报道出来,不断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交警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交警部门的执法公信力

     和亲和力。同时将国家的法律法规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其知法、懂法、守法,让广大群众即要学会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表达自己的诉求,又能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三要做好警务公开广度。新媒体时代,公开已经成为顺应民声诚意的“必选项”,那种 “一封、二堵、三删除”的做法只会让人更加产生怀疑,只有信息越公开、越透明、越及时,引发批评和质疑的风险就越小,在负面舆情处置工作中越处于主动地位。交警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将警务活动及时向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晓警务活动的目的意义。四要做好负面舆情应对深度。一旦发现涉警信息与事实不符,要迅速查清原因,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公之于众,以正视听。

      (三)舆情引导处置必须充分保证“效”。舆论引导的“效”,即效果,管理效果、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和服务理念,必须遵循网络舆论传播和引导的客观规律,以还原事实真相,回应网民关注的焦点,网下做好实体处置,网上及时公开发声,达到舆论工作的最终目的,并最大限度修复受损形象和公信力。一是要有效提高思想认识。把“做功”和“说功”有机结合统一协调起来。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把交通民警辅警群体特别听指挥、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向公众传播,取得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交警的理解和

     支持,提高公信力和亲和力;要不断创新贴近实际、贴近民众的公安宣传方式,丰富公安宣传内容,推广警民互动活动,积极主动的通报相关信息,变传统的灌输式宣传为主动交流式宣传。二是要实效抓好媒体沟联。要善借媒体之势,采取主动提供公安交管工作新闻题材和线索,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媒体记者到一线采访等方式,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主动地为媒体提供服务,建立起与新闻媒体互信、互助、互动的和谐关系;要通过定期走访新闻单位等形式,认真听取媒体对交警部门的意见建议,争取实现交警部门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合作、互惠双赢的关系。三是高效建立专业舆情队伍。各级交警部门,特别是基层交警大队要进一步完善涉警舆情信息的日常收集汇总、跟踪监测、分析研判、引导化解等工作措施,通过及时掌握各种涉警舆论信息,及时进行深入有效的研判和有效妥善的处理;要要根据不同的形式和表现形式,分级分类建立涉警舆情引导和危机处置预案,明确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单位的职责任务,将舆情回应、整改落实等工作落到实处。(作者:常德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 刘小满)

     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警务保障工作 3 摘 要:新中国成立 6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经历了一个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基本建立。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制约着社会保障工作向纵深发展,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社会保障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统筹;个人账户

      中国改革开放 30 年来,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急剧增加,2008年GDP总量已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也十分注重民生建设,社会获得全面进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社会保障工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新形势特别是目前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形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尤为重要。

      一、社会保障工作现状

      步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新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关注民生建设,“三农”问题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新型的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办法相继出台,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办法也于今年初在 5 省市进行试点,《社会保险法》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次修改并提交全国人大颁布实施,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制度建设可谓一日千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二、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较窄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性,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享受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窄,仅社会保险的五个险种发展就不平衡,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最多,参加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呈现依次递减的现象。截至 2008 年底,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 21891 万人、19996 万人、10851 万人、8845 万人和 9254 万人,与我国近 6 亿城镇从业人员相比不难发现大部分人没有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从区域上看,城市比农村参保的人数多,富裕地区比落后地区参保人数多,但是自从国务院 2003 年批转《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7 年出台《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 2009 年 9 月下发《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

     (二)个人基金账户空账运转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采取的筹资和管理模式。在制度的落实和工作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由于“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社会保险制度下并没有形成养老金的缴费积累,导致他们的养老基金账户是空的,退休后无法凭借自己个人基金账户的积累领取养老金,同时国家目前一次性也拿不出那么多的“历史欠债”,只有实行“新人”个人账户资金来填补“老人”和“中人”的部分退休金、不足部分财政兜底的办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这就势必造成“新人”个人账户的继续亏空。若基金账户空账的长期维持,必将为人口老龄化养老金集中支付埋下新的更大隐患,国家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从 2001 年开始启动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目前全国已有 13 个省市区开展试点,根据 2008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3 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 1100 多亿元。

      (三)就业与失业的矛盾突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稳定之基。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当前金融危机的情形下,失业大军急剧膨胀,再加上每年几百万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军,在今后相当长

     的时间内就业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改善人民生活最大的难点。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45.7%,就业面临着来自城乡的双重压力,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诸多矛盾的焦点,为防止通胀预期又必须控制 GDP 的增长不能太高,再加上出口下滑和国内消费增幅不大,充分就业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明显的改善,直接制约了社会保险扩面和征缴的进一步开展,也给社会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农村保障水平十分薄弱

      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农村的低保等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已初步建立,但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保障待遇较低,具有中国传统的农村养儿防老依靠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正逐步弱化,而适合当前农村特点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城镇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 7 亿多农民的养老、医疗和孩子上学等问题解决不好,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也会对社会埋下巨大的不安全隐患。

      (五)社会保障管理政出多门

      不能形成统一完整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如养老保险问题,企业职工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审批权归人事部门负责,农民的医疗保险主管和经办部门归卫生部门负责,贫困群体的救济归民政部门负责……导致部门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各自为政的局面,既

     缺乏宏观协调,又缺少综合平衡,同时也加大了管理成本,从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

      针对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各级各部门都应从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学习和借鉴先进地区及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一)以人为本,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只有做到社会保障的全覆盖,才能让更多直至全体国民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保障的减压阀和稳定器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因我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社会保障也出现了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甚至同一地区因经济状况不同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部分人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从一定程度上讲是社会的不公平,从深层次上讲政府存在一定的不作为。要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一要有财力的支持,社会保障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国家应从财政预算和税收方面予以倾斜;二要有法律的支撑,在依法治国的法治社会中必须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做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完善,严格执法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特别是对恶意拖欠社会保险费的单位要加大处罚力度;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四是做好配套政策的制定和衔接,国家应统筹考虑如何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使所有的人既能根据本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保障办法,又能够使不同群体间劳动者因工作变动可以变更和接续社保关系,杜绝任何原因导致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公民游离在保障网之外。

      (二)开源节流,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

      一是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使所有的人都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大数法则”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大基金的征缴力度,严格按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依法征缴,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三是各级财政预算应加大社会保障的比重,同时中央应拿出一部分资金以转移支付的形式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四是考虑开征新的税种,除已经开征的利息税外,还可以考虑开征房产税等新的税种,也还可以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专项国债,全方位大手笔筹措社会保障资金;五是积极发动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慈善机构募捐,弘扬社会主旋律,真正体现出先富带动后富、城市反哺农村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多方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开源的同时还要注意基金的节流工作,让这来之不易的钱用到社会保障的刀刃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所有的人真正拥有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三)完善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迄今为止,我国未颁布专门的社会保障法或社会保险法,只颁布了一部分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这种支离破碎的法律和制度体系,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的步伐。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已经讨论过的社会保险法、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明确社会保险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使社会保险各项制度在法律的强制性下规范运作。此外,还需制定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法等。只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作后盾,才能更好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事关民生的社会建设才能更快发展,公民的生存健康权才能得以更好维护,从而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层次,增强社保基金抗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层次较低,基金的互济能力较弱,无形中增加了社会保障的风险程度。依照社会保险原理,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陕西等省率先成功实行了社会保险省级统筹,他们的做法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基金统筹,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保障机构垂直的人员统筹,其他省市应该以此为榜样尽快实行省级统筹,为下一步向全国统筹过渡作好准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个险种对应的五个保险机构,都从不同侧面做了同一领域内的很多重复

     性的工作,也给参保单位带来了繁杂的手续,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作成本。目前原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合并,部分省市的人事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已合并,从大局着眼,同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的五个险种尽快合五为一。

      (五)重心下移,做好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的推进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社会保障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服务人民、方便群众的社会保障工作新的体制机制即将形成,社区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一级平台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面做好本辖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尤其是离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等社会保障待遇的落实,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困难有帮扶,社会变得更加和谐,让社会保障的阳光普照每一位中国公民。

      参考文献:

      [1]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任光君.社会保险政策适用指南.聊城新闻出版局,2009.

      [3]2008 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4]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

     年至 2010 年).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