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门前纪念广场及河涌景观整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时间:2020-09-26 12:06:3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苏维埃 旧址 整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

     门前纪念广场及河涌景观整治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

      惠东县高潭镇人民政府

     编制日期:二〇一 七 年 七月 月 国家环境保护 部制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门前纪念广场及河涌景观整治项目 建设单位 惠东县高潭镇人民政府 法人代表 刘文区 联系人 王浩基 通讯地址 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人民东路 51 号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516336 建设地点 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 立项审批部门 惠东县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惠东发改[2017]61 号 建设性质 □√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E 4890 其他土木工程建筑 N7610 防洪除涝设施管理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900.7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1299.29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0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7.7% 评价经费 (万元)

     —— 投产日期 2018 年 1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高潭镇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历史悠久,始建于 1927 年 11 月 11 日,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高潭镇苏维埃政府诞生90 周年,加快高潭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革命老区与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惠东县高潭镇人民政府申请建设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门前纪念广场及河涌景观整治项目,项目获得惠东县发展和改革局“惠东发改[2017]61 号”文的批复同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本项目需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受惠东县高潭镇人民政府委托,广州国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项目地理位置及四至 情况 本项位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门前广场中心地理坐标为:E 115°18"16.17",N 23°11"22.73"。本项目新增用地为现状为农田,用地性质主要为建设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 1,项目的四至图及噪声布点图见附图 2,现状及周边情况见附图 3。

     表 表 1-1

     项目 门前广场 的四至情况 序号 方位 地点名称 性质 与项目用地红线距离/m 1 项目东面 农田 农田 相邻 2 项目南面 罗氏祠堂 祠堂 相邻 居民点 居民点 相邻 3 项目西面 农田 农田 相邻 4 项目北面 河涌 河涌 相邻 整治河涌属高潭河一河段(西枝江支流),河涌的起点坐标为东经115°18"37.51",北纬 23°11"26.50",终点坐标为东经 115°18"51.06",北纬23°11"17.09",属于西枝江支流,东江水系。项目与水系的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9。

     整治河涌沿线主要为林地、农田,西面及东北面分布有居民点,与居民点最近距离约为 10 米。

     三、 建设内容 及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为罗氏祖祠门前 5900.76 平方米用于修建纪念广场(含园林广场占地 4100.76 平方米和停车场占地 1800 平方米;对门前河涌两侧进行景观改造,改造长度约 800 米,两岸绿化宽各 5 米。本项目总投资为 1299.29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00 万元。

     本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纪念广场的建设和门前河涌两侧的景观改造。

     1、 、 纪念广场的 建设 纪念广场的改造主要包括场地清杂,对罗家祠门前地堂进行扩建,修建一个大广场及休息平台,大广场及休息平台采用花岗岩进行铺装;门前至河流进行景观改造,沿河边设观河栈道,观河栈道与门前地堂之间通过趣味栈道和广场相连接,改善路线,满足游客通行和留驻的需要;保留罗家祠右侧农田地,让游客欣赏周边农田自然风光,感受当年红色革命的朴树生活;利用罗家祠右侧建筑用地修建停车场,为游客提供停车场地。同时,在祠堂周边相应地种植绿化,美化周边环境。平面图详见附图 4,效果图见附图 5。

     2 、门前河涌两侧的景观改造 由于长期以来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泥沙淤积河道的现状。本项目主要对项目范围内长 800 米进行开挖、河道清淤、河岸基础处理、河道垃圾清理等工程。对淤积的河道进行开挖、清淤,对河道内的垃圾进行清理,改善河道的灌溉与泄洪的能力;沿河岸修建观河栈道、休闲广场、特色平台、休息平台、林中康体园、体验栈道、特色方亭、互动广场、清水广场、互通栈道等,满足游客观赏、

     休息等要求。同时,在河道两岸两侧 5 米种植绿化,5 米内现状主要为绿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为保证绿化景观的多样性和延续性,将整体河道的绿化景观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皆有自己的特色。区域 1 以宫粉紫荆和黄槐为基调树,流速及南洋杉为特色树,海南蒲桃和秋枫为背景树,穿插种植黄花鸢尾和千屈菜;区域 2 以鸡冠刺桐和黄花风铃木为基调树,以水杉和水蒲桃为特色树,以樟树和鱼尾葵为背景树,穿插种植风车草及香蒲;区域 3 以红花紫荆和腊肠树为基调树,以千层金和朴树为特色树,以南洋楹和杜英为背景树,穿插种植梭鱼草和花叶芦竹。各建筑及绿化区域的具体分布见平面图(附图 4),效果图见附图 5。

     表 表 1-2

     项目主要建筑指标 序号 项目内容 占地 面积/m 2

     1 园林广场 4100.75 2 停车场 1800 3 广场配套措施 1 项 4 河涌景观整治与改造 整治长度 800m 5 总计 5900.75 四、 公用工程 1 、给排水系统 (1)给水系统 项目用水由周边供水管网供水,周边供水管网配置良好,水质水量可满足工程使用需求。

     (2)排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采用雨污水分流。本项目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到市政污水管网,进入高潭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

     2 、供电 本项目周边已建有完善的市政供电网,项目用电由城镇供电网络提供的中压电网供给,不设备用发电机。

     五 、建设计划和定员 本项目计划于 2017 年 8 月开工建设,2017 年 12 月完工,施工期 5 个月。

     施工期施工人员约 20 人,施工现场不设施工营地及临时食堂等设施,施工人员的食宿依托周边村庄解决。本项目建成后,不配置专门的管理人员,由罗氏祖祠工作人员兼顾管理。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原有污染情况 本项目为广场建设及河道景观改造工程,无原有污染源。

     二、周边污染 情况 项目周边主要为居民楼、农田及道路,周边的主要污染来源于来往车辆的汽车尾气、扬尘及噪声。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一 、 地形、地貌、地质 惠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珠三角经济区。惠州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素有“粤东门户”之称。区域面积 11158km 2 ,位于东经 113°3l′~116°4l′,北纬22°26′~24°47′间,海岸线长 223.6km。

     惠东县属沿海山区县,莲花山脉分布在县境北部和东北部,地势较高,南部沿海多为丘陵,地势较低,整个地势是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江支流—西枝江自东北向西南蜿蜒流经县境。北部、东北部是山区。海拔 1000 米以上的高山有 27座,属莲花山脉和乌禽嶂支脉,其中最高的莲花山主峰海拔 1337.3 米。这里是惠东的主要林区,占惠东县总面积 43%。中部是沿江平原和丘陵,地势较平缓,土质肥沃,是惠东的主要产粮区和经济作物区,占惠东县总面积 36%。南部是稔平半岛,属沿海丘陵区,是惠东的渔、盐生产基地,占惠东县总面积 21%。

     惠东县属滨海相沉积海岸平原,地形较平坦,孔口地面高程 2.46~6.17m。地形起伏较小,部分区域植被较发育。

     惠东县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北东向的莲花山断裂带的五花-深圳断裂斜跨本区,是区内的主导构造,它是一条多期次、多组分的复合构造带,发育有动热变质带、韧性剪切带、脆性断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钻探成果,勘察区未发现明显的断裂构造形迹。

     二 、气候、气象 惠东县地处广东省沿海的大亚湾、红海湾畔,位于北纬 22°30ˊ至 23°23ˊ、东经 114°33ˊ至 115°26ˊ之间,总面积 3535 平方公里,海岸线 171.8 公里,总人口73 万人,另有惠东籍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18 万人,是中国象棋大师著名特级大师吕钦的家乡、是“广东省的象棋之乡”、是全国体育先进县,惠东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惠东,又是“广东女鞋名城”、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粤东商贸物流重镇。

     惠东县属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县城平山镇距深圳市 95 公里,距惠州市 38 公里,距广州市 180 公里。深汕高速公路及广惠高速

     公路均穿境而过;海上运输可直达闽、港、澳。国家级渔港港口港,有海关二类监管码头。距县城 15 公里的惠州机场,可直航北京、杭州、无锡、徐州等大中城市。

     惠东县气候宜人,特产丰饶,风景优美,年平均气温 21.7℃,平均年降雨量1805 毫米。全长 176 公里的西枝江河贯穿全境,以两岸良田广袤的西枝江为轴心,全县可分沿海、沿江、丘陵山区三类地区,盛产海洋鱼类、贝类、水稻、甘蔗、花生、大豆和荔枝、芒果、龙眼、香蕉、柑桔等。其中白花三黄鸡、梁化梅菜、港口大园萝卜、铁冲牡砺、高潭明姜和蜂蜜等等都是著名的出口土特产品。

     惠东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关充足,气温温和,无严寒酷暑,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 5~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78%),其多年最大降雨量和最小降雨量分别为 2583.77mm 和 1345.11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1900.9mm。多年平均蒸发量 1697.2mm。年平均气温 21.9℃,一月份和七月份的年平均气温分别为 13.9℃和 28.3℃,极端最高温度为 38.3℃,极端最低温度为 0.1℃,年平均霜冻两次。相对湿度 82%。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秋初多吹东南风,秋末和冬季多吹西北风。每年有 3~4 次 8~10 级(最大 12 级)的台风侵袭本区。

     三、 水文 惠东境内有大小河流 63 条,分属珠江水系和粤东沿海水系。发源于莲花山主脉西北麓,凡注入一级支流西枝江后汇入东江干流的河流均为珠江水系;发源于莲花山主脉东南麓,独流入海的诸河均为粤东沿海水系。

     (1)珠江水系 西枝江古称西江水,是东江干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县境东北侧与紫金县交界的竹坳顶南麓,从发源地向南偏东流经马山、宝口至双子水,折向西偏南流至新庵镇李坑屯,沿着莲花山脉北麓西南流。至白盆珠水库大坝,一般称为上游,属低中山地带。续向西南流经多祝、增光、平山、大岭、白花至惠阳市交界的中山寺为中游,属丘陵地带。出中山寺峡后向西稍北,流经惠阳平潭、马安至惠城区东新桥汇入东江,属河谷平原。流域总面积 4120 平方公里,主流全长 176 公里,平均比降 0.60‰,河流弯曲系数 2.07,属蜿蜒型河流。上游河谷呈“U”型,间隔着小盆地,河床比降大,以沙、卵石为主,水流湍急;中游出白盆珠峡后,接连纳小沥河、安墩河等支流,河谷逐渐开阔,比降逐渐平缓,河床以粗、中沙

     为主;下游属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在县境内,集雨面积 2669 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 64.8%,占全县陆域面积的 78.6‰;县域内主流长 143.8 公里,平均比降 0.69‰,全县河床宽在 50 米~200 米之间,多年平均流量 93.4 立方米/秒。支流众多,交错汇入主流,县内有二、三级支流 43 条,其中集雨面积达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二级支流 8 条,三级支流 1 条;集雨面积 50 平方公里~100 平方公里的二级支流 8 条,三级支流 3 条;集雨面积 20 平方公里~50 平方公里二级支流 11 条,其他二级支流 10 条。

     (2)粤东沿海水系

     县域沿海,有独流入海的小河流 19 条,其中集雨面积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 1 条,集雨面积 20 平方公里~50 平方公里的河流 11 条,集雨面积 10 平方公里~20 平方公里的小河 7 条。

     小沥河,又名左华水,发源于乌禽嶂支脉笔山(又称癞痢嶂)南麓。分水岭高程 961 米,由坑尾村向南稍偏东流 4 公里,龙坪水自东泻入,后转向西南流10 公里到陶瓷厂,后有黄沙水自西北注入,折回南流 10 公里至东布,珠湖水自北注入,流 1.5 公里有佐坑围水自东北汇入,流 8.5 公里后,到上鉴村东侧汇入西枝江。集雨面积 121 平方公里,河流长 35 公里,天然落差 927 米,河床纵比降 10.2‰,下游河宽约 20 米,年平均流量 3.99 米/秒。

     整治河涌属于高潭河一河段,属于西枝江支流,东江水系。

     四 、 植被 惠州市是植被由于地形、气候与人为因素等的综合影响,地带性代表植被常绿季雨林或季雨性常绿阔叶林等原始植被已荡然无存,只有在局部谷地或村庄旁边的风水林等少量残存的次生林及丘陵台地分布的少量人工林,其它均以稀树灌丛和草灌丛为主并间以农田,条件较好的丘陵台地,多已开辟农田和果园,种植水稻、旱田作物及各种果树。植被类型总的来说以马尾松为主,乔木主要有松科、杉科、樟科、木麻黄科等。草被以芒萁为主,蕨类次之,常见芒萁群和马尾松、岗松、小叶樟、大叶樟、鸭脚木、乌桕、荷木、桃金娘、野牡丹和算盘子等。

     五、 生物多样性 惠州是一个生物基因宝库,植物种类丰富,估计有 2500 多种维管束植物,有 55 种国家保护植物、360 个华南特有种、18 个广东特有种,以及博罗红豆、

     小金冬青、光果金樱子 3 个特有种。惠州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竹林、草地等 5 个植被类型,有马尾松、杉木、枫香、山乌桕、红花荷、罗湖栲等 24个群系。惠州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依次为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和灌丛。已知的野生动物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蟒蛇、云豹等,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三线闭壳龟、雀鹰、白鹇、苏门羚、小灵猫穿山甲等。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为植物林相结构不合理。景区内林相景观单调,生物多样性不足,马尾松中幼林居多,极易引发山火和松材线虫病。

     六 、 生态环境现状

     高潭镇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向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过渡,组成成分以热带、亚热带种类为主,并具有一定的温带成分。受人类生产活动长期干扰,原生植被已被破坏殆尽,现状植被以各种人工植被为主,丘陵山地多种植尾叶桉和马尾松,并有一定面积的农田或旱地,一些退耕地或反复干扰的山坡则分布有以芒、芒箕等为主的草坡类型,局部地段还残存小面积的次生性常绿阔叶林,组成种类以壳斗科、樟科和山茶科的一些种类为主。本项目区域范围内暂未发现珍稀濒危植物。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分类表 项目 功能区类别 地面水环境 属于陆域准水源保护区,附近水体为高潭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大气环境 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声环境 属 2 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 否 是否水库库区 否 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高潭镇污水处理厂

     :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 、 行政区划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深圳、香港。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州县、博罗县、龙门县,下设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面积 1.12 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 397 万人。

     惠东县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的大亚湾和红海湾畔,全县总面积 3535 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171.8 公里,总人口 73 万人。祖籍惠东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约有17 万人。惠东县还拥有全国唯一的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广东御景峰国家森林公园(梁化)、九龙峰祖庙、古田自然保护区、西来古刹和百丘田、中洞红色旅游区等景点。

     高潭镇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东北山区,毗邻海丰、陆丰、紫金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东江革命根据地之一,有“东江红都”之称。下辖 13 个村民委员会、1 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 196 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 29 万亩,户籍人口 17962 人。高潭镇经济主要以发展红色绿色旅游、特色农业、小水电和传统加工业为主,2014 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4 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413 元。

     2、 、 综合经济 2010~2015 年五年来,惠东县域经济在“精准施策”中明显壮大。围绕“进位赶超”,聚焦“四个发展”,精准研判、精准发力,集中力量巩固一产、扩大二产、提升三产,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据预测,2016 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600 亿元以上,比 2011 年累计增长 92%以上,五年平均递增 14%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36.2 亿元,五年累计增长 184.4%,年均增长 2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13 亿元,五年累计增长 163.6%,年均增长 21.4%;固定资产投资380 亿元,五年累计增长 159.9%,年均增长 2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42 亿元,五年累计增长 91.5%,年均增长 13.9%。

     五年来,惠东县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中明显增进。五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 181 亿元,年均增长 28%。预计 2016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649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73 元,分别比 2011 年增长 60.7%和 66.8%。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圆满完成,35 个省市级贫困村全部脱贫;精准扶贫工作

     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 个专题 577 项综合改革任务全部完成。

     3、 、 社会环境建设 五年来,社会环境在“综合治理”中明显向好。扎实开展“平安惠东”创建,纵深推进“三打两建”和社会治理“十大行动”,强力抓好信访秩序、社会矛盾、非法集资等专项治理,集中警力整治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治安突出问题,涉黑涉恶、“两抢一盗”等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食品药品安全、反走私、反邪教、打假等工作不断加强。重拳推进禁毒专项整治,毒情形势显著好转,成功摘掉省重点整治“帽子”,禁毒经验全国推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各类专项整治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完成“六五”普法,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累计查处“两违”案件 2511 宗,拆除违法建筑 8 万平方米。建成 19 个自然灾害应急避护场所。

     4、 、 文化 五年来,文化实力在“保护传承”中明显彰显。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区,“海纳百川、务实创新”的惠东精神广为传承。开展了两届“感动惠东人物”和首届“惠东十大孝子”评选活动,4 人荣获“中国好人”称号或“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县博物馆建设扎实推进,县文化馆、图书馆升级为国家一级馆,建成 3 个省特级、13 个省一级的镇级综合文化站,完成 285 个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提升工程。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累计发放“文化惠民卡”11.5 万张。范和村获评“中国古村落”,溪美、蔡屋围等 6 个村获评“广东古村落”,大星山炮台、白马窑址等 5 处文物点获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宵舞龙、舞凤等 5 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圆满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广播电视“户户通”任务。建成 300 多个标准体育场地、500 多条全民健身路径和 13 个镇、225 个自然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稔山获评“全国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成功举办县第五届运动会、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和三届龙舟赛。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项目位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根据《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关于大气环境功能区划规定,除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惠城区潼湖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执行一类区以外,其他区域执行二类功能区,项目所在地属于环境空气质量二类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为了解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本报告委托深圳中检联检有限公司(SAG)于 2017 年 2 月 15 至 21 日连续 7 天对高潭镇中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进行监测,具体监测结果如表 2-1 所示,监测布点图见附图 4。

     表 表 2-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 数据 检测日期 检测时间 检测项目及结果 单位:mg/m 3

     PM 10

     SO 2

     NO 2

     2017.02.15 2:00~3:00 0.078 0.021 0.026 8:00~9:00 0.031 0.032 14:00~15:00 0.029 0.034 20:00~21:00 0.026 0.029 日均值 0.027 0.030 2017.02.16 2:00~3:00 0.086 0.024 0.024 8:00~9:00 0.029 0.035 14:00~15:00 0.033 0.038 20:00~21:00 0.030 0.030 日均值 0.029 0.032 2017.02.17 2:00~3:00 0.081 0.026 0.028 8:00~9:00 0.034 0.033 14:00~15:00 0.030 0.037 20:00~21:00 0.027 0.033 日均值 0.029 0.033 2017.02.18 2:00~3:00 0.083 0.023 0.029 8:00~9:00 0.033 0.035 14:00~15:00 0.027 0.033 20:00~21:00 0.029 0.027 日均值 0.028 0.031 2017.02.19 2:00~3:00 0.079 0.025 0.025 8:00~9:00 0.029 0.029

     14:00~15:00 0.035 0.039 20:00~21:00 0.031 0.031 日均值 0.030 0.031 2017.02.20 2:00~3:00 0.080 0.019 0.023 8:00~9:00 0.027 0.030 14:00~15:00 0.030 0.036 20:00~21:00 0.028 0.033 日均值 0.026 0.031 2017.02.21 2:00~3:00 0.082 0.022 0.027 8:00~9:00 0.030 0.031 14:00~15:00 0.032 0.040 20:00~21:00 0.025 0.032 日均值 0.027 0.032 GB3095-2012二级标准 1 小时平均 — 0.5 0.2 24 小时平均 0.15 0.15 0.08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监测点各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本项目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排入高潭河。根据《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粤府函[2011]14 号),高潭河未划定功能区,参考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为了解项目周边水体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委托深圳中检联检有限公司(SAG)于 2017 年 2 月 15 日~2 月 17 日对高潭河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具体监测数据见表 2-2,监测布点图见附图 5。

     表 表 2-2 高潭河 水质现状监测结果 ( ( 单位:mg/L ,除 pH 值无量纲、水温 ℃ 外)

     采样断面 采样时间 水温 pH COD Cr

      BOD 5

     氨氮 LAS SS DO W1 高潭河 2017.02.15 涨潮 19.4 6.63 <10 1.4 0.187 <0.05 <4 6.25 退潮 20.6 6.75 <10 1.6 0.225 <0.05 <4 6.08 2017.02.16 涨潮 19.5 6.58 <10 1.3 0.169 <0.05 <4 6.30 退潮 20.8 6.72 <10 1.5 0.213 <0.05 <4 6.14 2017.02.17 涨潮 19.7 6.65 <10 1.4 0.157 <0.05 <4 6.18 退潮 20.9 6.69 <10 1.5 0.204 <0.05 <4 6.10 评价标准 — 6~9 20 4 1.0 0.2 — 5 达标情况 达标 从监测数据可知,高潭河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说明高潭河水境质量现状良好。

     三、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位于惠州市惠东县高潭镇黄洲村黄坑,项目周边主要为村庄、农田和道

     路。根据《惠州市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本项目所在区域属声环境 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 类标准。为了解本项目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环评工作组于 2017 年 2 月 15 日昼、夜间分别在项目边界四周进行监测,监测布点图见附图 2,监测结果见表 2-3。

     表 表 2-3

     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dB (A )

     地点 监测点 监测结果 (GB3096-2008)评价标准 达标 情况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项目广场南面 N1 51.0 40.2 60 50 达标 项目广场东面 N2 53.5 45.2 达标 项目广场北面 N3 55.1 42.8 达标 项目河流西面 N4 52.2 43.4 达标 项目河流北面 N5 53.1 43.2 达标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各边界监测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要求。总体来说,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良好。

     四、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整治河涌属于高潭河一河段,西枝江支流,因历史原因没有进行相应的水文及生态调查,因高潭河属于西枝江的支流,本章节根据西枝江流域水生生态环境现状对高潭河(西枝江支流)生态环境进行评价。

     西枝江浮游植物共一百多种,其中绿藻门和硅藻门是西枝江浮游植物种类构成主要的类群。枯水期浮游植物种类最少,平水期浮游种类最多。根据对西枝江的相关调查,西枝江惠州段局部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西枝江惠州段并未发现珍稀濒危水生生物。高潭河(西枝江支流)的水生生态环境现状可以类比于西枝江流域的水生生态环境现状,绿藻门及硅藻门为主要的浮游植物,项目范围内未发现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保护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采取各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评价区的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2、保护项目所在地的水域及纳污水体的水环境质量,采取各种水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评价区项目周边的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

     3、保护项目所在地的声环境质量,采取各种噪声防治措施,确保本项目的实施不会对周边的居民等造成明显影响。

     4、环境敏感点 项目周边主要敏感点为高潭镇,本项目位于高潭镇内,信息和分布情况见表3-1。

     表 表 3-1

     主要环境敏感点 序号 保护目标 性质 距离 敏感因素 规模 1 高潭镇 居住 本项目位于高潭镇,项目广场及河流的工程边界与最近的居民楼距离均为 10m 大气环境 声环境 约 10000 人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废气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即颗粒物≤1.0mg/m 3 ); 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 3、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2013 年修订)。

     总量控制指标 无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 (图示):

     :

     施工期的工艺流程:

     纪念广场:

     河涌景观改造:

     营运期的工艺流程:

     本项目不涉及生产范畴,因此没有生产工艺。

     污染源分析: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 施工期主要产生施工废水、施工扬尘、施工噪声、建筑垃圾等污染,施工期的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1 、施工期废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及员工食堂,施工期污水主要为地表径流、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废水。项目施工人员的食宿主要依托周边的村庄,施工人员的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洗手废水。施工期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为 SS 及 COD cr 。

     (1)地表径流 项目施工期 8 月~12 月,项目场地平整阶段可能遇到强降雨天气,会产生地表径流,径流如果不经处理进入地表水,不但会引起水体污染,还可能造成河道堵塞。项目应对地表径流进行导流收集,设置隔渣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隔渣沉淀,经处理后的地表径流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地面冲洗等环节,不得直排。

     (2)施工废水 本项目现状主要为农田,不是基本农田,用地性质均为建设用地。施工废场地平整 主体工程 配套设施安装 验收投入使用 废气、废水、噪声、固废 清淤清障 岸坡整治 生态修复 淤泥、垃圾、臭气 废气、固废

     水包括机械及材料冲洗废水等,施工设备不在现场进行维护及检修,不产生含油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产生浓度约为 1000mg/L。若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施工废水会流出施工场地外,对地表水环境造成影响。因此,要求施工现场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设置隔渣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隔渣沉淀,经处理后的施工废水回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地面冲洗等环节,不外排。

     经上述处理后,项目施工废水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3)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不在场地内居住,施工人员住、食、如厕均依托周边设施,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为洗手废水,水质简单。根据《广东省用水定额》(DB44T1461-2014),生活综合用水定额为 0.04m 3 /(人·d),日入场施工人数约为 20 人,则施工期生活用水量约为 0.8m 3 /d。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 90%计算,约为 0.72m 3 /d,洗手废水经隔渣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现场的洒水降尘、地面冲洗等环节,不外排。

     2 、施工期废气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间废气污染主要包括施工扬尘、运输车辆、施工机械的尾气排放。

     (1)施工扬尘 施工期扬尘主要包括建筑材料运输进场、装卸、堆放过程及装饰产生的扬尘,扬尘主要的污染物为粉尘,其排放数量与施工场地面积、施工文明水平、施工强度和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有关,为无组织排放,污染扩散主要在施工场地附近,一般可控制在施工场地 100m 范围内,故本评价不作粉尘污染源强的定量分析。

     (2)尾气排放 施工期间使用的推土机、运输车辆等,燃料多为柴油,主要污染物为 HC及 NO X 等,对周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3)臭气 项目河道清淤及淤泥干化过程中将有臭气产生,类比于同类型项目,80 米外基本无臭气。施工期臭气对河道两侧距离小于 80 米的居民影响较大,但这种影响也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

     3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分析 施工噪声主要包括现场施工机械噪声和车辆运输噪声。

     (1)施工噪声 施工过程将使用切割机、打磨机等器械,这些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是对周围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这些噪声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现场区域内的流动源。这些机械在运行时在距噪声源 5m 的噪声值在 84~90dB(A)之间。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2)车辆运输噪声 项目建设工程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都需要通过车辆运输进出工地,在这些车辆集中经过的路段,交通噪声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根据同类型项目估算,该道路建设工程运载车一般为 10 吨以上的重型车辆,其噪声值在 85~90dB(A)之间。

     4 、施工期固废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时产生的建筑垃圾、淤泥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1)建筑垃圾、淤泥 项目施工过程中需要对表面进行清表,对于亲水平台等施工,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填实;项目对河道清淤过程中会产生淤泥,绿化建设过程需要对回填种植土;项目是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项目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 10t。项目土石方及淤泥产生量见表 4-1。

     表 表 4-1

     淤泥、 土石方平衡 项目 面积(m 2 )

     )

     挖方量(m 3 )

     )

     填方量(m 3 )

     )

     纪念广场修建 5900.76 1770 0 河道清淤维护 清淤长度 800m 5200 0 绿化 4000 0 800 合计 --- 6970 800 弃方(m 3 )

     6170 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运往政府指定受纳场所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淤泥不含重金属,淤泥自然干化后用于作为项目绿化,剩余的淤泥与弃方运往政府制定场所。

     (2)生活垃圾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约 20 人,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平均 0.5kg/人·d 计,则施工期间施工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 10kg/d,日产日清,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5. 生态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产生的弃土弃渣,以及开挖和占压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裸露,为侵蚀创造了条件,受雨水冲刷可能引发局部水土流失,如果处理不当,造成泥沙入河,污染水质,造成河床淤积,不利于防洪排涝。同时,土壤层被破坏后,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氮磷钾以及无机盐含量迅速下降,土壤中生物、微生物以及衍生物数量大大降低,使土壤迅速恶化,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同时也给以后的植被恢复和土地复垦工作增加了难度。

     施工期,特别是清淤疏浚过程中,对河道的影响比较大,会有部分泥沙进入水体,形成悬浮物,造成悬浮物浓度升高,使周围水体水环境质量变差。类比同类型项目的施工情况,项目施工过程中 SS 的浓度大于 100mg/L 的影响范围不会超过挖泥带附近约 10m 的范围,且施工完成后,该影响就会在几天内消失。

     从水生生态学角度来看,因清淤引起的泥沙掀起,水体中悬浮物质增多,导致水体透明度降低,削弱水体的真光层厚度,从而影响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降低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从而使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影响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传递,进而影响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为降低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加强施工管理,减少施工泥沙的扰动,而且由于施工区域无珍稀保护水生生物品种,多为常见水生动植物,本项目施工工程队水体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同时,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河泥的预计,水生生物将很快自然恢复。施工期对水体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

     工程完成后,河道范围内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沿河两岸的景观也将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工程施工过程中破坏了的植被,施工完成后将根据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绿化措施进行恢复,对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会造成较大的改变和不利影响,部分区域甚至还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 营运期主要污染 本项目为门前广场的建设及河道景观整治,河道景观整治属于非污染性项目,营运期无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项目营运期主要的污染为门前广场停车场

     汽车尾气的污染,其主要污染物为 CO、HC、NOx 等,产生量较少,主要通过自然稀释无组织排放。游客所产生的影响(废水、噪声及固废)在高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罗氏祖祠)修复工程中已进行评价,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cr,BOD 5 ,SS,NH 3 -N 及 LAS。生活污水经三级化粪池预处理达到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后,经管网排入高潭镇污水处理厂,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主要的噪声源为游客游玩噪声。经加强管理,规定开放时间等处理措施后,项目边界噪声可达到《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要求,不会给周边声环境质量(特别是周边居民)带来明显不良影响;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本项目不进行重复评价。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类型 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 浓度 及产生量 处理 后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水污 污 染 染 物 物 施工期 废水

     COD cr

     SS 少量 设置隔渣池,沉淀池,施工期废水经处理后全部进行回用,不外排

     营运期 废水 / / / 大气 气 污 污 染 染 物 物 施工期 废气 TSP SO 2

     NO X

     CO 臭气 少量 少量 营运期 废气 CO HC NOx 少量 少量 噪 噪 声 声 施工期车辆、机械噪声 81~96dB(A)

     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营运期噪声 / / 固 固 体 体 废 废 物 物 施工期 固废 建筑废料 10t 运往政府指定地点处理 生活垃圾 10kg/d 交由环卫部门收集处理 淤泥 5200m 2

     自然干化后用于绿化 营运期 / / / 其他 他 ——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场地平整过程中会使破坏植被,造成地表裸露,遇暴雨会造成水土流失,影响陆生生态系统稳定;河道清淤清障过程中,会造成水中悬浮物短时间升高,使周围水质变差,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随着施工期结束后,建设单位将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且河涌经过清淤清障,水生生态环境变好,更有利于生物生长。因此,项目建成后,项目周边生态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环境影响分析 一、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 、施工期间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施工废水以及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污染物以 SS、COD cr 为主。施工人员食宿依托周边村庄,不在项目现场食宿,施工人员的废水主要为洗手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及 COD cr 为主。地表径流及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 SS。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采取措施,对施工废水、地表径流进行收集,如在四周设置围挡,收集后的废水设置隔渣沉淀池进行沉淀,回用于场地的洒水降尘等施工环节。经上述措施处理后,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2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施工期间机械排放的废气及臭气等。为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配备充足的防尘设备 施工期应配备足够的洒水设施、挡风板、篷布等防尘设备。

     (2)采取洒水湿法抑尘 在施工路段洒水,可使降尘减少70%~80%。因此,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的洒水设施。对施工场地和进出场地的道路,对施工中的场地平整、运输、装卸、堆放,灰土的装卸、运输、混合等易产生地面扬尘的场所,采用洒水等办法降低施工粉尘的影响。同时在填土过程中,边填土边压实。

     (3)对机动车运输、装卸过程严加防范,以防洒漏 施工期间,运送散装物料的机动车,尽可能用蓬布遮盖,以防物料洒落;存放散装物料的堆场,应尽量用蓬布遮盖;石灰、水泥、沙石料等的混合过程,应尽量在有遮挡的地方进行。

     经常清洗运输车辆轮胎及底盘泥土,避免车辆将土带至道路上,对运输过程中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要及时清扫,以减少二次扬尘;在施工现场及运输车辆主要行径路线及进出口洒水压尘,减少地面粉尘随车流及风力扰动而扬起的粉尘量。

     (4)施工单位应尽量选用低能耗、低污染排放的施工运输车辆与施工机械,注意车辆与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减少因其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

     (5)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时间,对于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运输,尽量避开交通高峰期,缓解交通压力。

     (6)为减少臭气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应将淤泥干化场所设置在远离居民点的地方。

     经上述处理后,本项目施工期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将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

     3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类施工机械的辐射噪声及车辆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往往具有噪声强、突发性等特点,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主要措施包括:

     ①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同时搞好施工组织,将大噪声施工活动放在昼间进行、避免在夜间进行大噪声设备施工,其间中午休息时也必须控制大噪声设备施工。

     ②本项目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不得进行混凝土现场搅拌。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订施工计划时,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免局部声级过高,并避免多台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

     ④施工设备选型上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等,严禁使用不符合噪声排放标准的汽车、机械。

     ⑤高噪音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采用有效的隔音措施,对噪声源作单独隔声围蔽。

     ⑥降低人为噪声,按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少用哨子等指挥作业,而代以现代化设备,如用无线对讲机等。

     ⑦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按规定组织车辆运输,合理规定运输通道。尽量避免在居民区出入;一旦经过居民区时,车辆应限速行驶。

     ⑧高噪声设备需设置有效围挡,并对设备加装底座,减少噪声及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⑨应与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在作业

     前做好安民告示,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降噪措施以降低施工噪声的影响。

     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机械的噪声可得到一定的控制。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大噪声作业是短时间的,但具有强度大的特点,仍可能引起周围公众的不良情绪。因此,建设单位仍需对此引起重视,通过有效的降噪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时间安排,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做到文明施工,做好必要的安抚工作,尽可能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 、施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会产生建筑垃圾、淤泥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理这些固体废物,则会污染环境。在有风天气下,会有尘土飞扬,通行车辆碾压后,车轮带有一些泥土,也将在运输过程中对沿线环境卫生造成不利影响,干燥后还会产生扬尘,雨季会造成道路泥泞。施工期要对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定期处理,建筑垃圾定期运往政府指定收纳场,不得随意丢弃;淤泥经干化后回用于绿化;施工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对于临时堆放点,应做好相应的围蔽、降尘等工作。为减少施工期固体废物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车辆运输散体物料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漏撒;运载土方的车辆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指定路段行驶。

     (2)为保证车辆运输不对市区环境造成污染,在建筑材料、淤泥等运输的区间段内安排清洁人员,随时对车辆散落下来的土块、泥块进行清扫,并安排专人进行巡视。

     (3)施工期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施工人员的教育,禁止随地乱丢垃圾、杂物,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通过上述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可得到妥善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5. 施工期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及保护措施 本河道整治水土流失的防治,以加强建筑物表面的防护为主,如河道坡面以植草皮或砼护坡,公路用泥结碎石路面等,这些水土保持工程与工程建设施工同时完成,完全可以满足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

     本项目原有植被状况为荒地,施工土方填挖过程做好土料的堆放,堆场作好排水沟的截流拦砂(沉砂池),土料搬运过程尽量减少撒漏,注意适时洒水压尘,以减少粉尘和坡面的水土流失,当工程完建时,受破坏的场地应进行整平,将原有占地复绿。水土保持措施具体要求如下:

     (1)布设护坡、截排水工程 建议建设单位进行场地平整时落实相关的措施,布设相关的护坡,截排水措施,特别是在料场、渣场、出水口等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或地段,改善区内的水土流失状况。

     (2)科学施工 项目建设的开挖和回填应以机械化施工为主,在减少扰动面积的同时,缩短施工期,尤其要注意开挖土的临时防护问题,并且要及时对不再扰动区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危害。

     (3)严格控制扰动地表面积 为避免施工期对项目区外的地表造成扰动,需要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提高水土保持意识,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工程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列入施工合同中,作为项目建设质量和文明施工的考核指标之一;在场平期,填方边坡下游必须完善临时拦挡措施,并与边坡永久防护相结合;施工前,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情况及地下水情况,合理确定放坡系数,避免出现塌方和返工;河底内不得超挖,若有超挖部分要用碎石回填和夯实;对于因防线受限制使开挖面较小或...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