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公文写作》大作业答案

    时间:2020-09-15 11:45:0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作业 学年 第二学期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9-2020 学年第 二 学期期末考试《 公文写作 》大作业

      学生姓名

      专业

     层次年级

      学号

     学习中心

      成绩

     年

      月

      日

     作业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 手写完成,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 word 文档内,最终wod 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 JPG,RAR 等非 word 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一

     论述题

     ( (共 共 6 6 题

     ,总分值 0 60 分

     ) )

     1. 意见的拟写要点 (10 分)

     1.开头的写作。意见的开头部分一般概括性的说明制定意见的缘由、目的或依据。常用“现提出如下意见”作为承启语转入意见的主体部分。

     2.主体的写作。意见的正文部分一般是解决“如何认识”和“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文章的结构安排上应先写原则性指导意见,后写具体性指导意见;先写理论性的认识,后写具体的解决办法。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意见,可以用序号或小标题形式进行排列,以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朗。

     3.结尾的写作。如果是上报的意见,在意见的结尾处可提出请求上级批转的要求。如果是下发的意见,一般要求下级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不做强制性规定,同时,还可提出下级在贯彻执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当及时报告,或者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层级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的要求。

     2. 函的拟写要点 (10 分)

     1.函的写作,首先要注意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无论是平行机关或者是不相隶属的行文,都要注意语气平和有礼,不要倚势压人或强人所难,也不必逢迎恭维、曲意客套。至于复函,则要注意行文的针对性,答复的明确性。

     2.其次,函也有时效性的问题,特别是复函更应该迅速、及时。像对待其他公文一样,及时处理函件,以保证公务等活动的正常进行。

     3. 向下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行文的规则 (10 分)

     (一)主送受理单位,根据需要抄送相关单位。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单位的直接上级单位。

     (二)公司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根据公司、公司党委授权,可以向下级单位行文,其他内设机构不得以部门名义向下级单位正式行文。

     (三)公司本部各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可以用公司便函和部门信函的形式(均加盖部门印章),与公司下属单位的部门进行工作联系,处理一般事务。

     (四)涉及多个部门业务范围内的事务,应当经过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部门之间未协商一致的,不得向下行文。

     (五)上级单位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单位行文,必要时抄送该下级单位的另一个上级单位。

     4. 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的行文规则 (10 分)

     原则上主选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5. 报告与请示的比较 (10 分)

     1.内容要求不同。请示的内容要求一文一事;报告的内容可一文一事也可一文数事。

     2.侧重点不同。请示属于请示性公文,侧重于提出司题和请求指示、批准;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侧重于汇报工作,陈述意见或者建议。

     3.行文目的不同。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下情,掌握情况,便于及时指导。

     4.行文时间不同。请示必须事前行文;报告可以在事后或者事情发展过程中行文。

     5.报送要求不同。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单位报其上级机关的请示,应根据请示的内容注明主报机关和抄报机关,主报机关负责答复请示事项;报告可以报送一个或多个上级机关。

     6.篇幅不同。请示一般都比较简短;报告的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篇幅一般较长。

     7.标题写作不同。一般来讲请示的标题中不写报告二字,就是 xxx 关于 xxxxxx 的请示;报告的标题中不写请示二字,就是 xxx 关于 xxxxxx 的报告。

     8.结束用语不同。请示的结尾一般用“妥否,请批示”或“特此请示,请予批准”等形式,请示的结束用语必须明确表明需要上级机关回复的迫切要求;报告的结尾多用“特此报告”等形式,一般不写需要上级必须予以答复的词语。

     9.处理结果不同。请示属于“办件”,指上级机关应对请示类公文及时予以批复;报告属于“阅件”,对报告类公文上级机关一般以批转形式予以答复,但也没必要件件予以答复。

     6. 公报的拟写要点 (10 分)

     新闻公报是新闻性公文,通常由标题和正文构成:

     (1)标题

     新闻公报的标题多仅标明文体,其发文机关或法定作者则见于正文。但属两国间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则要写出两国国名。

     (2)正文 新闻公报是一种新闻告知性文体,正文一般先写明时间,再写事由,事由之后则是新闻公报的主要内容,或者是对事物的解释说明,或者是两国会议商谈的要点。新闻公报的法定作者属国家或政府授权的新闻机构,不必在正文之后特别标明。新闻的真实性和及时准确性是对新闻公报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

     名词解释题

     ( (共 共 0 10 题

     ,总分值 0 20 分

     ) )

     7. 公文眉首 (2 分)

     眉首部分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在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置于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眉首部分通常由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要素构成。

     8. 公文拟制 (2 分)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等程序 9. 秘级和保密期限 (2 分)

     公文按照其涉密程度明确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10. 命令(令)

     (2 分)

     命令(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及其负责人颁布的,是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领导性、指挥性的下行公文 11. 公文撤销和废止 (2 分)

     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12. 会议纪要 (2 分)

     会议纪要是在会议记录基础上经过加工、整理出来的一种记叙性和介绍性的文件。

     13. 议案 (2 分)

     14. 公文传阅 (2 分)

     是指单位或份数很少的文件以及一些非承办性文件,需要经机关各位领导人和许多部门阅知时,由文书人员组织在他们中间传递和阅读。

     15. 抄送机关 (2 分)

     公文的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上级、平级、下级)之外的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平级和下级机关。

     16. 主送机关 (2 分)

      主送机关,是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即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

     三

     简答题

     ( (共 共 4 4 题

     ,总分值 0 20 分

     ) )

     17. 通报的特点 (5 分)

     (1)内容的真实性 (2)目的的晓谕性 (3)教育性

     18. 公告的写作要求 (5 分)

     公告由标题、正文、落款和日期构成,不写受文机关。

     标题。

     公告的标题是一般由发文机关和公文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新华社公告》、也有的直接标出“公告”。如果是连续发布的公告,要在标题下注明“第#号”。

     正文。

     包括公告缘由、公告事项两部分。公告缘由可以是公告事项的根据,也可以是公告事项的理由,写作时要简洁明了。公告事项是公告的具体内容。要求直陈其事,写清楚时间地点事项或重大决定等,不许转弯抹角绕圈子,要庄重严肃。有的最后另起一行,用“现予公告”或“特此公告”的惯用语作为结语。

     落款和日期。

     在正文右下方另起一行写明发布公告的机关和时间。

     19. 报告的分类 (5 分)

     (1)汇报性报告 (2)答复性报告 (3)呈报性报告

     四、例行工作报告

     20. 公报使用的要求 (5 分)

     (1)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

     (2)发布重大情况、重要事件的文件。

     (3)发布国家之间、政党之间、团体之间经过会议达成的某种协议。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