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两篇

    时间:2021-08-13 00:14:1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汲取 党员干部 中国历史

     党员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两篇 篇一 中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进程的真实记录,是中国文明与发展的经验智慧的“百科全书”。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和总结历史,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强调要学好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从中国历史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智力支撑。

     吸收灿烂的历史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素质与道德修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丰富完备,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比。这些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闪烁着思想的光芒,凝聚着智慧的力量,蕴藏着道德的精髓,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滋润我们文化素质的营养“母体”。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蕴含着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哲学思想和科学人文精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文化背景。它以经典文献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如《论语》、《孟子》、《孙子兵法》、《左传》、《吕氏春秋》、《易经》、《资治通鉴》„„人生之真谛、万物运行之玄妙、事物发展之必然蕴含其中,每读一本就是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它又以民族的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对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 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予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泽东的智慧和思想就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从《毛泽东选集》中可以看到他引用过几十种典籍。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向毛泽东学习,继承祖先留下的极其丰厚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灿烂的历史文化是熏陶我们道德人格的精神家园。中国历史文化中积蓄着道德文明的力量,中华民族道德观融入中国人心灵深处,并成为民族延续的精神支撑。我们倡导遵守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个人品德等,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所涵盖的内容。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一定的历史文化继承性,是对两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

     传统文化中的仁爱、孝悌、忠信、智勇、礼让、和善等,都是历代传承的道德信条。传统文化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凸显出了超越时代的道德属性。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汉使苏武饮雪吞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而作《史记》等等,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刚强坚毅、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党员干部要从中华民族高尚

     的精神追求中获得启迪与激励,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

     借鉴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与水平 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历史,包含着国家、社会、民族及个人的成与败、兴与衰、荣与辱、义与利、廉与贪等多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这些经验与教训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印证了历史的成功与失败。借鉴历史经验就是要将它化作工作的智慧与动力,落实在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水平上。

     2 丰富的历史经验是把握全局科学决策的“教科书”。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历史经验积累的过程,中国历史的每一页都记录着立国兴邦、安身立命的经验之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即为经验之谈。邓小平十分重视学习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他把了解和懂得历史看作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借鉴了历史经验,我们就能站在历史高度,开阔胸襟,把握全局,深化对国情、党情、民情的认识,使决策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我们就能用深远的历史眼光观察问题,使思路更具穿透力,更富预见性,使我们的决策避免出现短期行为与急功近利的现象;我们就能辩证地认识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主动而从容地解决矛盾和问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将不利局面整改为有利局面。

     丰富的历史经验是开辟坦途避免弯路的“指南针”。我党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毛泽东当年高度评价郭沫若撰写的《甲

     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区重印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他还希望大家看看《三国志》中的《郭嘉传》,遇事“要与各方面去商量”而反对少谋武断、优柔寡断。我们一方面要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开拓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从中获得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在危机和失败中不气馁,在成功和胜利时不骄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把握科学的历史规律有助于坚定信仰与启迪人生 读史明智,知古鉴今。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和把握事物规律,掌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胡锦涛强调:“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充分了解历史才能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3 在历史荣辱的认知中坚守人生的信仰与价值。翻开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每一页都浸染着中华民族刻骨铭心的屈辱磨难,承载着中国人民感天动地的奋斗情怀。通过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我们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落后就会挨打,国民就受屈辱;富强才能自立,国民才有尊严。通晓了这段历史,我们才能清楚地回答走什么路,用什么思想理论指导,由哪个阶级哪个政党来领导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等重大问题。党员干部不能迷失自我,要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

     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从历史规律中把握走势,在各种思想、文化、利益的交锋中增长智慧,自觉按照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坚守自己的政治信仰。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在历史兴替的醒悟中选择人生的道路与事业。历史上朝代的兴衰、政权的更替、文明的砥砺、社会的演变,都融汇在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之中。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我们才能从灵魂深处醒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书写下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90 多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三件历史性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我们要牢牢把握这段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特别要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篇二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下简称《党史》第二卷)记述的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9 年的党史。这段党史是我们党 90 年历史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时期。历史是一面明镜,可以映照现实,折射未来。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之际,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重温这段历史,不仅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

     一、全面了解我们党 29 年所走过的艰难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29 年。按照党史分期,这段党史被称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对这段党史,《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历史的伟大转折”。《党史》第二卷据此将全书的框架结构设立四编,与上述四个历史阶段相对应。第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记述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第二编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记述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第三编“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记述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编在徘徊中前进和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记述了我们党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的两年。

     这 29 年间有几个重要时间界线和节点。1949 年 10 月,举行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此开始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同时,这也是这段党史第一阶段“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的开始;1956 年 9 月,党的八大召开,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第二阶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的开始;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召开,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这是第三阶段“„文

     化大革命‟的十年”的开始;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这是第四阶段走向“历史的伟大转折”的开始;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是两年徘徊历史的结束,也是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历史的结束,同时,又是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历史的开始。

     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这段党史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一段波澜起伏、辉煌曲折的艰难历程。这 29 年中,我们党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凋弊、满目疮痍的烂摊子,面对 1959 年至 1961 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苏联撕毁合同、撤走专家,遇到的困难世所罕见;我们遭到美国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政治孤立、外交压迫,受到的压力世所罕见;我们要废除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面临的任务世所罕见;我们发生和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甚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失误,遭受的挫折也世所罕见。

     “未经沧海难为水,事非经过不知难”。29 年的历程,艰难曲折,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富有启迪。历史是不会停止前进脚步的,历史更不会倒退和重来,今天是从昨天走过来的,只有全面地了解过去,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现在,更好地面向和开创未来。

     二、充分认识我们党 29 年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29年,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 29 年。通读《党史》第二卷,我们可以看到,尽管这一时期充满艰难曲折,甚至遇到重大挫折,但总体上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对这 29年的伟大成就,要全面、客观、辩证地审视。

     首先,从宏观视角俯瞰,29 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做了三件大事:一是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各级政权,胜利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二是通过“一化三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三是初步探索了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三者都是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

     其次,从中观视角考察,29 年中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思想理论、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国防外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理论探索上,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八大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国内主要矛盾作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判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十年总结》等著作,集中了全党智慧,是这一时期富有建树的理论成果。在政治建设上,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我国两项基本政治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经济建设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到 1978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在文化建设上,加强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创作出了一大

     批优秀的文艺作品,提升了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在民生上,改善了人民生活。鉴于当时的国力状况,我们实行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分配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解决了几亿人口吃饭穿衣的大难题,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在国防外交上,巩固了国防,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此间我们建立和发展了强大的国防力量,国防科技事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自行研制生产了核武器,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和核垄断,成功地保障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国家主权。我们开展多边和双边外交,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再次,从微观视角透视,在那火红的年代,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创造了许多中外历史上的第一次。譬如制造了第一架“初教 5”飞机;生产了第一辆国产“解放”牌载重汽车和第一台“东方红”牌 54 马力拖拉机;第一次向全世界自豪地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可以基本自给;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震惊了世界;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实现了先人遨...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