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致富经小吃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0-03-20 03:26:0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 义乌创业致富故事 穷人创业致富故事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欢迎阅读!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篇1

      海底捞成功秘诀,不可复制的餐饮经营模式

      海底捞成功秘诀,不可复制的成功

      海底捞是一个为服务疯狂的代名词,尽管海底捞三千平米的望京店特别开辟了十分之一的面积给等位的客人休息,但大多数时候仍然座无虚席。在大众点评网、饭桶网等网站上,海底捞则一直牢牢占据着几大城市“服务最佳”榜单的前列。

      显然,吸引顾客到来的不仅仅是味道。在酣战激烈的京城,味道可口的餐馆不计其数。这家人均消费六七十元的中国连锁餐饮民营企业,其被广泛称道的是细致新颖的服务——它甚至让跨国巨头也放下姿态,以谦虚的学生身份观摩请教。2006年,200名百胜中国的区域经理到海底捞参观取经,他们的目的是“参观和学习,提升管理水平”,事实上,百胜旗下的必胜客和肯德基已经是业界管理的典范。

      服务

      擦皮鞋、美甲;发圈、眼镜布……众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赢来了顾客心甘情愿的等待。

      作为海底捞的常客,小Y用“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形容自己初次去海底捞用餐的感受。

      通常而言,就餐排队是一个极其枯燥的过程,但海底捞却反其道而行之。小Y说,当她在海底捞等待区等待的时候,热心的服务人员立即为她送上炸虾片、水果以及豆浆、柠檬水、薄荷水等饮料。此外,还提醒她可以在此打牌下棋和免费上网冲浪。但是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在这里可以享受免费修指甲的服务。

      更多带给她的感动还在后面,“任何时候我们的需要都能轻易在附近找到他们的目光。”小Y说,从停车泊位、等位、点菜、中途上洗手间、结账走人等全流程的各个环节,你都能够感受到这种细微的服务。“当你吃饭的时候,服务员会帮你把手机装到小塑料(14600,35.00,0.24%,吧)袋以防进水,会给长头发的女士提供橡皮筋和小发夹;为戴眼镜的朋友送来擦镜布”,小Y说她家里现在已经有四五块海底捞的擦镜布。“很难想象”,她说,这些小细节都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如果要说吸引我来这里的原因,那么人家的特色就是把功夫下在服务细节上,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像小Y这样的老顾客,已经占据了海底捞的很大比例。他们都有自己熟悉的服务员,这些服务员不仅熟悉他们的名字,甚至记得一些人的生日、结婚纪念日

      把功夫下在服务上的理念,来源于张勇的创业经历。海底捞的前身是四川路边并不起眼的小摊位。15年前,下岗工人张勇在家乡简阳支起了4张桌子,利用业余时间卖起了麻辣烫。那时的他对饮食业一窃不通,按照他的话来说,“店址和东西都不好,想要生存下去只能态度好些,别人要什么快一点,有什么不满意多陪笑脸。结果大家都说我的东西不好吃,却又都愿意过来吃。”

      这个经历让海底捞获益非浅。张勇发现,在低附加值的餐饮服务业,已经被倡导了无数年的顾客至上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被大多数同行所重视。这让他确定了海底捞的宗旨:服务为王。

      把服务作为海底捞的招牌,需要的是海底捞人的共同努力。在海底捞,你会经常看见员工端着菜盆跑步前进,用极快的速度抹桌子,铺桌。

      很多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这些海底捞人的笑容和激情是如何培训出来的?

      袁华强给出的答案发人深思:无法培训,只需要提供他们想要的。

      平等

      员工是品牌的代言人、尊重员工……这些被奉为圣经的管理理念自然地发生在中国一家小企业的身上,而仅仅是依靠“与生俱来的本能”。

      作为北方区的总负责人,袁华强每个月都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去员工的宿舍生活三天。目的在于体验员工的衣食住行是否舒适,以便及时地改善。员工对待他,从来不叫“袁总”,而是亲切地唤他“袁哥”。在海底捞分店,他与同来自家乡的小服务生随意地开着玩笑,互相拍着肩膀。“在海底捞,店长也可以跟普通员工一起,去给客人端锅打扫。”

      在袁华强看来,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张勇充满理想主义的“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念。现在海底捞的核心高管,除了财务和工程师是外聘外,其他都是在海底捞从基层开始,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普通人。袁华强几乎干过海底捞所有的职务:门童,厨师,洗碗工……至今他还记得刚进入海底捞时,曾连续三个月吃菜花的经历,这让他到现在对这种寻常蔬菜留有阴影,同时,这种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也让他们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最近一次的公司高层会议上,员工早餐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希望能够尽量让员工每天都可以品尝到不同的饭菜,如果某日员工不吃饭,我们会反省,是不是你给他提供的不够好?”袁华强说,“太多人往高处走的时候,都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了,其实对员工的尊重不过是人的本能”。

      “在整个餐饮行业,海底捞的工资只能算中上。”一位业内人士说,但是隐性的福利比较多。在人们的理解中,餐饮服务业的员工往往住在潮湿的地下室里,油头垢面。但是海底捞的员工都住在公司附近正式的公寓楼里,可以享受到二十四小时的热水和空调。为了减少员工外出上网可能带来的危险,去年公司为每套房子都安装了可以上网的电脑。一位住在精装公寓的白领女士不久前惊讶地发现,住在她隔壁的是海底捞的普通员工。

      在很多人眼中,餐饮业的普通员工总是被人认为缺乏素养,但如果企业只是让他们住在地下室里,每日为工作辛苦奔波,同最下层的人打交道,他们如何才能够培养起自己的自信,更好去生活?袁华强认为,要想让员工在工作中充满激情和自信去面对顾客,首先要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海底捞在简阳建了一所私立寄宿制学校,海底捞员工的孩子可以免费在那里上学,只需要交书本费。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春节,海底捞北京地区的两千多名员工坐上公司统一雇的豪华大巴,一同去郊区享受温泉浴。

      这让海底捞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袁华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海底捞一年中单店仅仅给员工租房的费用就得花费五十万。这么高的成本费用,必须靠高营业额才能支撑。据袁华强介绍,海底捞较出色的店一天翻台的次数是七次,而最差的不会小于四次。因为按照餐饮业的一般规律,除去高端饭店外,一天三轮的利用率是要亏本的。“在这么大众化的消费群体里,要尽可能地多翻台。”

      “按照这么高强度的工作量,我们给员工所提供的仍然是不够的”,在他看来,员工和企业之间这种相辅相存的关系,可以让员工感觉到物有所值。企业为员工考虑得更多一些,他就会增加对企业的责任感。

      在张勇看来,支撑海底捞发展的根本,从来不是钱。他也因此谢绝了向他抛来橄榄枝的几家风投。“以海底捞目前的市场,只要把价格上调一点,工资压低一点,就能够达到风投要求的利润”,但他不愿意为了资金改变自己的节奏:“储备足够的管理人才,等到合适的时机。”

      开放

      但与这种福利工资相比,一些员工更为看重的是公司给予他们提供的平台。张勇也在寻找合适的人力资源公司来辅助海底捞进行人员招聘,但是,在张勇看来,“制造”海底捞员工的真正关键并不在培训,而在于创造让员工愿意留下的工作环境。

      海底捞的内刊上,有两行让人印象深刻的字:倡双手改变命运之理,树公司公平公正之风。在海底捞,员工可以享受一个特权:基层服务员可以享有打折、换菜甚至免单的权利,只要事后口头说明即可。“因为相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每天与顾客直接打交道的只能是普通员工。顾客愿意来海底捞,并不是因为创始人,也不是我,而是和他们面对面接触的那些员工”,袁华强说,这样做的优点还在于,避免了层级之间传递消息的麻烦,能够最短时间内解决客人的问题。

      关于海底捞被人广为称道的细节服务,发圈、眼镜布等,最初只是一个自发的想法。袁华强说:“员工提出新建议,大家讨论后觉得可行就会去实施。”包丹袋就是这个想法的代表,这是一个防止顾客手机被溅湿的塑封袋子。由于是一名叫包丹的员工提出这个创意的,即用员工的名字命名。“这种命名的方式既能实现他的价值,也是对他的尊重,很多员工都有很多不错的创意,要给他们提供机会。”当包丹袋在其他店也开始使用时,这些店会给这位员工交纳一定的费用。在袁华强看来,管理者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够的,在海底捞很多富有创意的服务都是由员工创意出来的,因为他们离顾客最近。

      当然,不是每一个创意都可以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海底捞鼓励员工自由提出想法,允许员工犯错误。为了鼓励员工创新,现在海底捞已经形成了一个代表着创新意识的红黄蓝榜机制。在海底捞总部的办公室墙上,每月以店为单位进行创意统计。每个月九号,各个片区的店经理都要向总部提交一个创新的评估和报告,上面将详细列出各店员工最近的一些想法和创意,而几位核心高层则会在月底进行讨论,负责对此进行总结和评比,确定哪些是在本店可行的,哪些可以推广到全国连锁应用的。“如果一个店这个月是蓝榜,那代表无创新,黄榜则代表本店应用,红榜则代表全国可以推广。”

      除了发放推广奖金和以命名的方式带给员工自豪感外,海底捞也在根据时间的变化关注推广的后续情况。“如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更好,我们会给员工发奖金,希望给员工制造一个创新的氛围。”目前海底捞的创新机制并没有具体的评定标准,对袁华强来说,只要是能够为顾客带来方便的,或者可以改善工作的建议,都在这个创新的范围之内。

      海底捞这种开放的平台还体现在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上。一名员工在和外国顾客交流时,说起了流利的英语,随后公司为此举行了一次英语竞赛,并为优胜者请来了外语老师。“让员工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在工作中获得乐趣,使工作变得更有价值”。

      “在这里我很踏实”,来自四川的小伙子说这句话的时候,笑容单纯。今年十九岁的他在海底捞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现在他已经是另外两个年轻男孩子的“师傅”。服务的闲暇时,他也会向徒弟们分享他的经验,讨论如何让顾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不可否认,在感性摸索中成长起来的海底捞仍然不失为理想主义的典范,但它未来也不得不调整自己来面对这个多变和复杂的世界。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篇2

      餐饮创业的奇葩案例:每平米日卖3.5万

      根岸是一家成立了34年的牛舌餐饮店。非常有意思的是,从成立起初到现在,这家在东京和横滨都非常有人气的牛舌专卖餐饮店却每年只开一家店。这对于已经习惯于成功必定扩张思维下的小蒲百思不解,既然成功就要复制么,不快速如何占据市场,形成规模经济呢?可是,当小蒲开始深入这家“奇葩”企业的时候,才发现,真正的连锁不应该简单的追求快和数量,更要注重店铺的经营质量。只有质的连锁,才能形成真正的行业壁垒,从而成为顾客心目中不可缺少的需求。

      小蒲虽然没有从事过餐饮店的经营,不过在日留学期间,和所有拮据的留学生一样。都有过在餐饮店打工的经历。5年的餐饮店打工经验,让小蒲觉得,餐饮业态虽然是高频刚需业态,但是,因为是一个完全开放的市场,竞争也是异常的激烈。

      在这个古老的行业当中,痛点已经不复存在。想在这个行业异军突起,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快速扩张,点餐外送,营销噱头,似乎除了这些办法以外,很难有更好的方法让一个企业在这片红海中能够长时间的存在于大家的视线当中。

      可是,根岸却用独特的对于经营的理解,做到了,34年,一个爆款商品,和一年只开一家店,还能在竞争激烈且喜新厌旧的餐饮界,一直独树一帜,人气不减。

      终极经营战略“亲切”的三大法宝

      餐饮,美味是命线

      最近,伏牛堂的创始人张天一,以一句“只要正宗,拒绝好吃”彻底颠覆了我对饮食界的认识。怎么一不小心,餐饮界都可以以拒绝好吃成为口号了呢?还好,这只是一个“90后奇葩”事件,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我还是希望吃“传统餐饮行业”的饭。好吃还是我决定是否去光顾这家店最起码的底线。小蒲的“蒲式价值”观是否正确不予评论,但是根岸确实首先抓住的是顾客的味,然后才抓住了顾客的心。对于味道的坚持,从处理牛舌时中央厨房的手工去筋,到店铺对于烧烤师制度的建立。都无不体现着一家餐饮企业对于美食的敬畏。不仅仅是在主菜爆款上的用心,在副菜的搭配上,以及主食的选择上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其实,除了片中介绍的牛舌料理,根岸也会定期提供牛肉、猪肉、鸡肉的烧烤菜品。增加顾客的选择感,提高顾客的来店频度。

      神奇的亲切奖

      其实很多餐厅都会提供顾客意见明信片,也真的会有很多顾客会认真的给予填写。但是很可惜,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特别重视顾客写的内容。不重视的原因无外乎,公司的经营者认为顾客写的内容可能是某些顾客的恶意所为或者是某位店员亲友的故意为之,所以有失公允。看吧,这就是我们和顾客之间建立起的关系。其实,小蒲研究了这么多的案例,发现很多企业做的事情,并没有多么奇特之处。就是我们平时听说过,甚至尝试过的事情。之所以这些改善工作在很多企业做了以后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信。很多企业为自己能想到这些漏洞的聪明而感到沾沾自喜,然后因为压根就没信让这些改善方案而最终无法彻底实施。而根岸和大多数企业的区别就是,他“傻傻”的相信了顾客所有的反馈,对于顾客回馈的意见会认真处理。不但会给被顾客表扬的员工发亲切奖,并且会把好的案例进行全店共享,形成新的亲切气场。让亲切这种看不见摸不到的感觉更加具象化,更容易传播。

      人才优先的开店战略

      每一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当自己的事业出现局部成功的时候。快速扩张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于是在扩张中迷失方向,忘记当初为何创业的人也不占少数。根岸就是一家对于欲望控制的非常好的公司。社长根岸荣治认为,现在的餐饮界,大家对于美味的追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了。仅仅美味,已经不能成为顾客心目中的首选了。于是,他得出结论,“亲切”是企业的终极战略。根岸荣治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开店战略上也充分体现了自己对于“亲切”的坚守。没有“亲切”的人才,就不开新店是根岸的坚持。也因此,81年创业的根岸,平均每年只开一家店,34年只开34家店。这种“奇葩”的开店方式也真是让人敬佩啊!

      把经营理念和群策群力

      相融合的三步骤

      家文化的核心关爱与沟通

      每一个有过留学经验或者在异乡奋斗的人,都多多少少的体会过融入当地社会的艰辛。其实,身在异乡,每一个人都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感和内心的归属感。牛舌根岸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的用心。想让员工参与到自己公司的经营,让他们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在亚洲范围来看,最好的办法就是“家”文化。而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关爱与沟通。不过,关爱谁都明白,怎么关爱,关爱谁可能是因企而异。通常,关爱与沟通最好是公司内部相对强立场的人群和相对弱立场的人群去进行互动。牛舌根岸就是让身在异乡的外国员工和本国员工进行各种方式的沟通和交流。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团队内部问题,也因此产生了口碑效应。以至于,很多其他人才也会慕名而来,直接降低了HR的招人压力。

      一线店长组成经营团队

      企业的家文化,可以聚人。但是,难以留住有理想的人才。因为,通常有理想的人才不单单希望得到温暖,更想得到空间。根岸社长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因为忽略了成长型人才在这方面的心理需求而酿成大错。牛舌根岸内部有一支店长经营团队,根岸社长把这个团队分为5个小组。公司的基本规章制度、评比方法、晋升条件都是由这5个小组通过1年的时间反复讨论实验以后才进行实施的。既然,店长自己参与了制度的设定,自然对于制度的理解更深刻,执行也更加的到位。

      共同制定公司战略

      其实做到以上两点,并不是特别的困难,困难的是公司的经营预算以及经营方针也由一线的店长们参与决定,这样的勇气是非常让人刮目的。传统意义上来看,经营战略通常是董事长或公司的最高决策人来进行拟定,而公司的中高管以及一线店长基本上是在执行层面。如何让老板的想法能够落地,可能是每一位管理层都会苦恼的问题。为何不能在战略层面就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呢?小蒲觉得,可能是大多数企业认为,这样沟通成本过高。并且,老板通常认为员工会选择相对容易的战略目标,会让企业无法实现快速成长。不相信一线员工参与到战略层面,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益处。相信,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似乎是天使,也是恶魔。很多企业因为相信员工而崛起,也有很多企业似乎因为无原则的相信而走向衰落。根岸社长非常有勇气的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员工。并且,每年的经营发表大会也会由一线工作的店长来完成。至少到目前为止,根岸社长的相信换来了企业坚实的成长。

      其实餐饮行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也是顾客最喜欢喜新厌旧的行业。特别是今天的消费者,已经对美食非常的挑剔。所以,只有像牛舌根岸这样,改善员工意识,让员工参与到自店的经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留自己应有的地位。谁都知道,提高一线员工的士气是服务业的命脉,但是能做到的企业确实不多。根岸社长正是鼓起巨大的勇气,向店长放权,并且给予充分的时间允许店长成长,才造就了牛舌根岸独特的经营体制。这个经营体制的核心就是相信。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篇3

      吃饭排队的APP,如何讲出估值20亿的故事?

      在资本寒冬中能融到资,是一件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事,况且这笔融资数额不菲——C轮,5亿元。老谢本打算庆祝一番,但后来想了想,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老谢名叫谢新法,是“美味不用等”的创始人兼CEO,公司为餐厅提供智能餐位管理系统。老谢其实不算老,也就三十多岁。他笑称自己也不知道老谢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老谢没有独立的办公室,和技术人员坐在大平面一起办公。他乐于这种开放包容的氛围,“其实蛮好的,工作之余就是兄弟”。

      10月28日,美味不用等宣布获得5亿元C轮融资,由大众点评、百度领投,中信资本、正中兴、海润、安持等资本机构跟投,A轮投资人经纬中国和B轮投资人天图资本继续追加投资,公司估值超过20亿元。

      餐饮O2O市场已不乏美团和饿了么为代表的外卖巨头,但美味不用等深耕的是另一个细分领域,即到店消费。

      成立两年多的美味不用等已进入全国两百多个城市,为西贝、绿茶、南京大排档、雕爷牛腩等三万多家餐厅提供智能排队服务,占据了到店消费9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谢新法仍然觉得不够快。“还在半山腰上,不上不下,你不快对手快就会很危险。”他说。

      加速扩张

      2013年年初,谢新法离开了供职近十年的中兴通讯,和另外三个合伙人组建团队,成立公司。当年4月美味不用等的APP上线,他们打算用移动互联网帮助热门餐厅解决排队问题。

      美味不用等的主要产品是其自主研发的排队系统,用户可在其APP或微信号选择餐厅,进行远程排队取号,并可实时查询排队等位进程,提前5个号会短信推送提醒。在餐厅,系统装入平板电脑,配上打印机,用户即可取号排队,扫描二维码亦会进行提醒。

      看似简单的事情却并不简单,APP上线后的半年时间是一个“黑暗时代”,谢新法一度怀疑“这件事能做吗”。那段日子里,公司只有6个人,4个合伙人和2名员工,一个月最多也就谈下10家餐厅。谢新法向《中国企业家》回忆,“没有品牌知名度,没有钱,有的只是精神、产品和服务,是靠咬牙坚持下来的。”

      当时,为了拿下上海新旺茶餐厅,美味不用等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市场官陆瑞豪等了餐厅老板整整两天,第三天正好有新店开业,陆瑞豪才借机“堵住”了老板,争取到了一个试用的机会。

      很多早已有了排队系统的大牌餐厅对此并不感冒,美味不用等的策略是,“以升级为借口,零成本将其引入互联网时代”,即免费在餐厅原有的硬件装上自己的系统。即便如此,与大企业合作仍是难事,因为对方一般审核比较严格。

      2013年9月,美味不用等希望拿下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达斯,对方提出要到公司拜访,那时美味不用等连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谢新法“临时征用”朋友的公司,换上美味不用等的牌子。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谢新法还说服盛大资本为自己做背书。彼时,美味不用等的客户虽然不多,但在上海几乎拿下了一个购物中心的所有餐厅,盛大资本觉得其具备可复制性,希望投资。

      最终美味不用等跟哈根达斯的合作如愿落地。2013年10月,美味不用等也拿到了盛大资本的200万元天使投资。

      对于一般餐厅,一开始美味不用等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都要收费,随着竞争加剧转向全部免费。很多餐厅奔着免费而来,美味不用等逐渐驶入快车道。2013年年底,其在上海与300家餐厅实现合作,第二年5月进入北京市场,3个月在北京拿下了700家餐厅。谢新法清楚地记得,开拓北京市场时,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销售副总裁杨佳佳意外摔断了腿,她就拄着拐杖一家家去谈,这感动了不少餐厅老板,最终实现合作。

      2014年8月,美味不用等拿到了经纬中国和信天创投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之前我投了饿了么,它会成为到家食物入口,所以我考虑要投一个到店食物入口。看了很多公司,它们都想替换餐厅系统,比较重也就比较慢。美味不用等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个‘外挂’,排队系统这个切入点很棒,可以瞬间和所有餐厅的系统对接,不要求改变原来的系统又解决了餐厅的排队痛点,所以我们没有聊太多细节就投资了。”经纬中国合伙人丛真向《中国企业家》如是说。

      从最初的Demo开始,美味不用等排队系统已经迭代了一百多个版本。早期,一旦断网餐厅取号就会终止,这个问题容易造成餐厅秩序混乱。公司在后台实时监控,一旦哪家餐厅系统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修复或者打电话进行指导。陆瑞豪告诉《中国企业家》,“我们庆幸的是有先发优势,后来一些大互联网公司也在做,但我们一些细节功能、特殊功能推得最快。比如有的餐厅楼上楼下同时叫号,对手可能要用一两月时间开发,我们则短很多。”

      坐稳京沪市场后,美味不用等的触角开始伸向全国。2015年1月,拿到了天图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扩张再次提速。截至10月,美味不用等进入全国两百多个城市、三万多家餐厅,目前其APP用户量达到500万。
     

    餐饮致富的创业故事的相关文章:

    1.餐饮行业励志创业故事

    2.90后餐饮创业故事5篇

    3.白手起家餐饮创业故事

    4.餐饮成功人物的创业故事

    5.餐饮成功人士创业故事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