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会文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永远不能丢

    时间:2020-09-22 23:48:5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厉行节约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1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体会文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这一深刻论述和重要要求为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凝聚向心力、提振进取心、焕发精气神,更加团结一致、奋发有为地投身到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精神鼓舞。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积淀。马克思曾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节俭、不怕艰苦著称于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价值理念、使命担当都是对中华优秀传

     2 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仅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同时也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在逆境困难中磨练成长,在搏击风浪中走向成熟,在复杂应对中发展崛起。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翻开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君子自强不息”的执着追求和奋斗精神始终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国脉民魂。历朝历代无一不是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中成就千秋伟业,也无一不是在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声色犬马中云散烟消。从公元前 2070 年大禹建立夏朝,到 1912 年清王朝正式灭亡,再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统一与分裂、盛世与乱局、兴起与沉沦就在中华大地上轮番上演。中华民族既经历过秦、汉、唐、元、明、清等大一统王朝带来的相对承平与繁荣,也饱尝过春秋战国、五代十国、军阀割据的连年混战与纷争。循着历史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成就并延续大一统王朝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无疑与几任统治者励精图治、接续奋斗密切相关。即使在分裂割据中能够保持自身强大、实现称霸群雄的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如此。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在生死考验、痛苦磨练中奋起,即使后来掌握政权也始终不忘前耻、不忘安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赢得民心,进而制定出宏远的目标,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与此相反,那些看似强大、实力雄厚的大一统王朝又往往因贪图安逸、裹足不前

     3 而被历史所淘汰。近代中国任人宰割、妥协退让,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便是最好的例证,也是中华民族永远无法拭去的伤痛。清王朝由盛极一时走向日益衰落,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外敌太过强大、内部政治腐败、军备长期废弛、社会动荡不安等,但统治者自身的冥顽不灵、闭目塞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是其最终灭亡的最主要原因。1842 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后,一直到 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期间近 15 年的时间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相对缓和,即使截止到 1851 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但由于统治者昏聩无能、无所作为,几乎未有任何变革和调整,最终不但失去了使中国转弱为强的机会,也失去了延续统治的机会。殷鉴不远,来者可追,历史在反复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做到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永远保持一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崇尚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节用而爱人、节俭持国”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春秋时期的齐桓公、越王勾践取得统治地位后都不约而同地实行了轻徭薄赋、勤俭治国的政策,奠定了自己的霸主地位。隋文帝时期大力提倡节俭持国,他从自身做起在衣食住行上起带头作用,《隋书》记载:“隋文帝既平江表,天下大同,躬先俭约,以事府帑。”不仅如此,当他得知太子杨勇、三子杨俊生活奢靡,日夜寻欢作乐,非常生气,教训太子:“从古帝王没有因喜好奢侈而能长久的,你是太子,应该首先崇尚节俭。”最终下令废黜了

     4 太子地位,罢免了杨俊的官职,从而使俭朴之风一时之间深入官吏及民众之中,引领形成了崇尚廉洁的吏治之风,社会经济不断繁荣发展,铸就了被后世称道的“开皇之治”。但可悲的是,“开皇之治”只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他的儿子隋炀帝即位后,不察民情、不恤政事,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营建东都洛阳,随后在全国各地修筑离宫,据《隋书》记载,隋炀帝时全国有宫殿 26 座。都城修好后,还要修筑一系列的配套设施,极尽奢华。修筑大运河后,隋炀帝 3 次巡游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世所罕见的。各种奢靡,导致民怨升腾,结果很快便招致社稷倾覆、王朝崩塌。正可谓“天下之事,常长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也应了唐朝诗人胡曾在《汴水》一诗中写道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告诉我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不是只停留于史书古籍的记载,不是文人墨客的吟咏赏玩,更不是毫无生气的理论说教,而是始终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每一根血脉之中,熔铸于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发展实践之中,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鲜亮的精神标识和最宝贵的价值基因。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彰显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把能不能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能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作为关系党和

     5 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实践充分证明,艰苦奋斗表现在政治、思想、工作、作风各个方面,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革命精神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多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出来的。

     五四运动后,诞生于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背景之下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旗帜鲜明地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确立为自己的工作作风。1925 年 10月,毛泽东同志在《广东省党部代表大会会场日刊》发刊词中,首次使用“苦斗”一词。1936 年 12 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他首次使用艰苦奋斗这一概念,提出:“中国共产党以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以几十万英勇党员和几万英勇干部的流血牺牲,在全民族几万万人中间起了伟大的教育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 15 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延安时期,他又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1949 年 3 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毛

     6 泽东同志更是把辛勤劳动、反贪污、反浪费看作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要使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经常想到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反复提醒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拥有各种有利条件,一定能够赶上世界上的先进国家;但是也要认识到,为了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必须下长期奋斗的决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能不提倡和实行艰苦创业”“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 60至 70 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党的十三大后,他进一步指出,要完成我国的发展目标,“我们还要夹着尾巴做人,要很谨慎,并且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还是要讲,一点不能疏忽,要勤俭办一切事情”。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同志强调:“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提倡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人们只想在前人创造的物质文明成果上坐享其成,贪图享乐,不图进取,那么,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民族,是没有不走向衰落的。”为此他进一步指出:“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

     7 奢侈挥霍为耻。对于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来说,这也是对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的一种考验。”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积极主动磨练艰苦奋斗的意志,始终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工作,不断为党和人民建立新的业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上下必须持续抓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管住“车轮上的腐败”,消除“会所中的歪风”,刹住“节庆公款送礼”等。2013 年 1 月,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因而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2015 年 2 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视察时强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品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的根基。”2018 年 2 月,在春节团拜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他又明确指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特别是今年两会期间,他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突出强调:“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一世穷。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实践证明,正是由于我们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大力弘扬和积极践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才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才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并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回顾党的历史,在艰苦卓绝、物资极度匮乏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是坚持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的衷心拥护。如今,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不能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凸显了新时代的实践要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解密中国奇迹的钥匙,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梯。当前,我国形势总体上是好的,党中央领导坚强有力,经济保持着稳中求进的态势,社

     9 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继续运用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努力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实做好。

     从国内外总体形势看,新中国成立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在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一方面,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国际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地缘博弈色彩明显加重,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蚀;人类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不少国家民众饱受战火摧残;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

     10 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我国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减慢,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差距;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问题凸显;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较大,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然不少,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困难较多,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任务仍然繁重,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地方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突出;少数干部懒政怠政,以及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

     从我区实际情况看,尽管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内蒙古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区同全国各地一样,遇到了一些普遍性的、共性的问题,也存在一些特有的、个性的问题。如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新动能支撑不足,节能减排压力较大;民生方面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仍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生态环境仍很脆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

     11 会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法治意识和环境意识不强,新发展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等等。特别是我区要在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的前提下,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短板和不足。内蒙古发展的最大优势是资源,最突出的短板是环境。一个时期以来,我们依靠矿产资源开发、发展资源型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速度,从 2001 年至 2011 年是内蒙古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 10 年,GDP 年均增长率高达17%,且连续 8 年居全国第一,一些专家和学者称之为“内蒙古现象”。但高速增长的背后也潜藏着许多隐患,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整体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局部生态退化仍然比较严重。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水资源、矿产资源、草原等保护和开发利用矛盾凸显。因此,如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内蒙古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便成为我区最紧迫的任务。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特别是解决应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容不得我们有丝毫放松懈怠。只有各级党委政府、广大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本领素质,才能把内蒙古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把祖国北部边疆这

     12 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从而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行。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