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南京大学,申请学士学位规定

    时间:2021-03-07 06:04: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南京大学 学士学位 申请

    南京大学 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学士学位,申请

    南京大学 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 本文简介:南京大学关于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一、申请学位的条件1、“英语(二)”课程的考试成绩70分或70分以上。不考“英语(二)”课程,仅考“英语(二)”换考课程的,不授予学位。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本科段专业其他三门公共外语课程(俄语、日语、法语)中的任何一门课程,均可替代“英语(二)”课

    南京大学 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 本文内容:

    南京大学关于自学考试“专接本”专业

    申请学士学位的规定

    一、申请学位的条件

    1、“英语(二)”课程的考试成绩70分或70分以上。不考“英语(二)”课程,仅考“英语(二)”换考课程的,不授予学位。自学考试面向社会开考本科段专业其他三门公共外语课程(俄语、日语、法语)中的任何一门课程,均可替代“英语(二)”课程,其考试成绩(不计取校考成绩)70分或70分以上。

    2、以下五门学位要求课程的考试总成绩350分或350分以上(平均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70分或70分以上);

    ①“工商管理”专业:管理科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一)、企业经营战略;

    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分析、招聘管理、绩效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③“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含实践)、C++程序设计(含实践)、数据结构(含实践)、数据库原理(含实践)。

    3、毕业论文成绩良或良以上。

    二、申请学位的时间为每年的3月份和10月份(具体日期另行通知),申请学位的地点为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南园教学楼二楼)。

    三、注意事项

    1、要求申请学位的,虽然“英语(二)”课程和其他五门学位申请课程免考,但也必须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英语(二)”课程既可参加该课程的考试,也可参加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从“专接本”专业入学到毕业后一年内进行,每年10月份报名,11月份考试,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符合毕业条件,但不符合申请学位条件,而要求申请学位的,必须暂缓毕业登记,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直至符合申请学位条件时再作毕业登记。不符合申请学位条件的一旦申请毕业,就失去了申请学位的机会。

    3、从“专接本”专业毕业之日起一年内,按规定时间由学生本人到我校办理申请手续。逾期不授予学位。

    4、申请学位时,须携带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毕业生登记表原件和复印件一份、一寸近期免冠正面照片一张、学位资审费200元。“英语(二)”课程免考者,还须携带申请“英语(二)”课程免考的相关材料原件和成人教育学位英语考试的及格成绩单。

    2

    篇2: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详细说明,自学考试,学士学位,申请材料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 本文简介: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1、每位学士学位申请者均需准备一份书面材料。从上到下按顺序摆放如下材料,用订书机在左上角订好(原件务必不要订进来)。①学士学位申请表(必须是在我院网站打印出来的申请表);②自考本科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③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④外语免考材料的复印件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 本文内容:

    南京大学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申请材料的详细说明

    1、每位学士学位申请者均需准备一份书面材料。从上到下按顺序摆放如下材料,用订书机在左上角订好(原件务必不要订进来)。

    ①学士学位申请表(必须是在我院网站打印出来的申请表);

    ②自考本科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

    ③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

    ④外语免考材料的复印件(若外语是在自考中取得70分及以上的成绩,则不用交);

    ⑤身份证复印件;

    ★以上材料②③④均需同时携带原件供审核,无原件者审核不予通过。原件当场退还;

    ★“毕业生登记表”原则上要求提供原件。如果不能提供原件(如在档案中无法取出),则需在复印件上加盖人才市场、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组织)部门红章,并注明与原件内容一致。有些单位的红章可能不予认可,请谅解。

    3、外语免考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请同时提供参加CET考试时所属院校的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或是参加CET考试所在院校教务处出具的带照片有红章的证明);

    ②全国公共英语三级(及以上)证书的原件与复印件;

    ③英语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证书原件与复印件;

    ④以上未列出的其它外语免考材料的原件与复印件;

    4、请务必保证“姓名”、“身份证号码”的准确(电子注册用)。遇到毕业证书、毕业生登记表上的姓名、身份证号码有误的情况请及时提出,视情况处理。有身份证号码的军人,请使用身份证号码;没有身份证号码的军人,请填写完整的军官(士兵)证号,并留下复印件。

    篇3: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XX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关键词:南京大学,偏振,波段,观测,垂直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简介: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垂直90度观测分析总结报告(第1部分)南京大学2014年8月目录1概述12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13Matlab分析程序24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4.1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4.1.1IOP144.1.2IOP264.1.3IOP364.1.4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_垂直90度观测_分析总结报告_第1部分_2014年8月5日_7日_21日补充 本文内容:

    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

    垂直90度观测

    分析总结报告

    (第1部分)

    南京大学

    2014年8月

    1

    概述1

    2

    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1

    3

    Matlab分析程序2

    4

    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

    4.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3

    4.1.1

    IOP14

    4.1.2

    IOP26

    4.1.3

    IOP36

    4.1.4

    IOP47

    4.1.5

    IOP59

    4.1.6

    IOP611

    4.1.7

    IOP713

    4.1.8

    IOP815

    4.1.9

    IOP917

    4.1.10

    IOP1019

    4.1.11

    IOP1125

    4.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27

    5

    对整个观测试验进行分析(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32

    5.1

    ZDR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33

    5.2

    PHIDP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38

    5.3

    列表汇总43

    5.4

    其它几个参数的方差44

    6

    结论47

    6.1

    通过垂直90度观测,说明这部雷达的技术指标如何?47

    6.2

    对观测数据应该如何将偏差订正47

    7

    下一步工作48

    7.1

    其它几个剩余的IOP继续分析48

    7.2

    推广到别的双偏振雷达,也对垂直90度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分析48

    7.3

    将各参数的方差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理论。48

    8

    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48

    8.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48

    8.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52

    1

    概述

    2014年6、7月份,由北京敏视达公司制造的南京大学C波段双偏振雷达在安徽长丰站进行了持续的降水观测,总计有11个IOP观测。在每次体扫观测中,都进行了垂直90度扫描,录取了宝贵的数据。

    所有IOP的基数据都保存在了“2014年长丰站所有IOP的基数据:/NJU_CPol/BaseData”

    目录下。.bz2

    是雷达保存的压缩数据格式;.

    AR2是将bz2解压之后的数据;.mat是matlab能直接读取的数据格式(参见Fun_Read_MSD_Radar_BaseData.m程序)。

    本文对垂直90度观测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共有5687个基数据文件,从中发现有1068个有合适降水的垂直90度的回波。然后绘制了各种统计分析的图片和曲线。

    从这些垂直90度的数据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l

    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l

    各个时刻的PHIDP的系统偏差非常稳定;各个时刻的ZDR的系统偏差基本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8月7日,补充了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只有IOP8和IOP9的部分结果,其余的IOP的IQ数据还没有计算出来),见第8

    章。

    8月21日,将所有的IOP的数据都补充完整了。

    2

    垂直90度观测时雷达的相关参数

    在5月27日进行了指标测试,相关的指标如下:(详见《南大C波段雷达扫描表_2014年5月30日.doc》和《南大C波段雷达标校情况_2014年5月30日.doc》)

    l

    天线波束宽度:1.19度(H)、

    1.18度(V)

    l

    天线增益:41.5dB

    l

    馈线损耗:H:

    3.6dB、V:3.3dB(含波导、旋转关节、TR管等,不含大功率的功分器)

    l

    发射载频:5625MHz

    l

    发射脉冲宽度:0.5μs

    l

    发射峰值功率:254kW

    l

    发射采用初始相位随机编码的方式

    l

    重复周期:2000Hz(奇怪的事情是:从6月20日开始,重复周期竟然变为了1000Hz)

    l

    不模糊速度:26.66m/s

    l

    接收机噪声系数:2.75dB(H)、2.78dB(V)

    l

    接收机带宽:2MHz

    l

    接收机灵敏度:-108.24dBm(水平通道)

    -108.21dBm(垂直通道)

    l

    库长:150m(从6月11日,变成了75m,即距离上不再进行2点积分了)

    l

    库数:133(从6月11日,变成了266个)

    l

    方位平均数(即脉冲累积数):128(奇怪的事情是:从6月20日开始,脉冲累积数竟然变为了64)

    l

    天线扫描速度:15.625deg/s

    l

    雷达常数C(dB):79.93(水平通道)

    79.63(垂直通道)

    l

    雷达系统灵敏度:[email protected](水平通道)

    [email protected](垂直通道)

    3

    Matlab分析程序

    我们编写了能进行批量分析的Matlab程序,自动对基数据进行读取、解析、判断90度有无合适的降水,然后绘制PPI图、随高度变化的图、随方位变化的图,并进行统计,绘制直方图。

    同时,以.txt文本形式将该体扫下的分析结果记录下来,保存在Result子目录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同时记录了ZDR、std(ZDR)

    、SNR、W、dBZ、std(dBZ)

    、V、std(V)

    、CC、std(CC)

    、PHIDP、std(PHIDP)

    等参数随高度(距离)的变化。

    一个典型的txt文件如下所示:

    从上面的txt文件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某个基数据中,各个参数的偏差和方差的情况。

    同时,txt文件中的内容,也保存为mat格式,以方便进一步的分析。

    那么如何判断90度有合适的降水呢?

    我们选取零度层以下,且不含地物的相关系数CC的数据来进行判断。

    首先选取距离(即高度)从1000m~3000m的CC值,总共有约2500个数据。如果在这些数据中,有超过5%的CC小于0.95(包括没有回波的数据),则说明该文件不是降水回波,该文件就不再进行后续的分析。

    经过对5月31日、6月1日的数据的验证,这种判断方法还是非常准确可靠的(通过人工识别出有合适降水的情况,与通过上述准则自动判断的结果是一致的)。

    4

    ZDR和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4.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ZDR”目录下。

    4.1.1

    IOP1

    其中一个5月3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注意:上面这张图中,是选取了高度在1000~2000m之间的数据,然后先进行距离上的平均(平均的目的是为了减少ZDR的随机起伏,从而能更好的发现ZDR偏差随方位的变化),然后再按照横轴是方位来绘制的。

    注意:上面这张图中,是选取了高度在1000~2000m之间的数据,然后将两维的数据用

    reshape函数变为一维的数组(注意:这里因为要计算方差,因此绝对不能进行距离上的平均),然后用hist函数统计得到直方图,最后用mean、median、std函数得到平均值、中间值和方差的。

    4.1.2

    IOP2

    没有合适的垂直90度的降水,因此这个IOP不分析。

    4.1.3

    IOP3

    由于

    6月10日更换过关节,因此这里再绘制一个6月14日的降水数据的ZDR图:

    对比关节更换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ZDR的系统偏差从原来的0.16dB,改为了0.70dB,但方差没有变。

    另外,从ZDR随方位变化的图可以看出,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关节,都不存在ZDR系统偏差随方位变化的现象(但在别的雷达中,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4.1.4

    IOP4

    4.1.5

    IOP5

    4.1.6

    IOP6

    4.1.7

    IOP7

    4.1.8

    IOP8

    4.1.9

    IOP9

    4.1.10

    IOP10

    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

    从UTC时间08:07:25开始,ZDR的系统偏差就正常了:

    但是,其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4.1.11

    IOP11

    4.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PHIDP”目录下。

    其中一个5月3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注意:

    6月10日更换过关节,因此这里再绘制一个6月14日的降水数据的PHIDP图:

    对比关节更换前后的结果可以看出,PHIDP的系统偏差从原来的25.79度,变为了-97.5度,但方差没有变。另外,都存在PHIDP系统偏差随方位而波动的现象,波动范围为±3度,但两者波动的曲线不同。

    我们再看看其它日子的PHIDP随方位的变化:

    从上面几张不同日子的PHIDP系统偏差随方位而波动的图可以看出,这个波动是稳定的,因此可以很容易的修正掉。

    5

    对整个观测试验进行分析(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读取前面分析得到的mat文件,然后选取特定高度的数据(这里取2500m的高度,经过观察回波发现,在这个距离处,地物的回波比较弱)的数据,绘制成横轴是时间、数轴是数值的曲线的图,以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整个观测试验中,ZDR、PHIDP等参数系统偏差的变化情况。

    生成的图片保存在

    Analysis/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5.1

    ZDR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ZDR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

    ZDR存在“小时”量级的变化

    此处ZDR变化,是因为时间上相隔了12个小时

    此处ZDR变化,原因未明?

    备注:

    从上面几张图中可以看出,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但是,这个波动的原因,是由于雷达的硬件的确发生了增益、灵敏度的变化呢?还是由于RVP9在计算的时候,其雷达常数等参数发生了改变造成的呢(就像RVP9输出的强度值会在VCP之间突然发生变化,但IQ数据重新计算的强度值就没有变化)?

    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另外,如果ZDR的偏差的确有这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雷达的硬件的确有这么大的变化),则今后偏差修正,以及基于ZDR的目标识别的时候,就麻烦了,必须想办法如何降低这个偏差的波动造成的影响。

    可能也跟硬件中,接收机的温度没有稳定有关。这个可以通过对IQ数据进行茅草的统计来分析是否是这个原因。

    另外,由于雷达处于自动标定有效的状态(尽管我们要求不要将标定的结果传入信号处理器,但实际上是传入的),也就是说,每次VCP体扫结束之后,都会执行自动标定,并将标定的结果传入信号处理器,作为计算的基准。因此,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自动标定的问题。

    5.2

    PHIDP系统偏差、方差的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PHIDP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

    5.3

    列表汇总

    将所有的IOP的结果下,ZDR的偏差、方差,PHIDP的偏差和方差,列表显示出来

    表1

    ZDR和PHIDP的偏差、方差的结果

    IOP

    起止时间

    90度观测次数

    方位*距离积分次数

    ZDR偏差

    (dB)

    ZDR方差(dB)

    PHIDP偏差(度)

    PHIDP方差(度)

    谱宽(m/s)

    1

    5.31~6.1

    26

    128*2

    0.12

    0.21

    27.33

    2.13

    1.09

    2

    6.11

    0

    128*1

    3

    6.14~6.17

    249

    128*1

    0.98

    0.29

    -93.29

    2.38

    0.93

    4

    6.20~6.21

    26

    64*1

    0.86

    0.35

    -95.76

    2.74

    0.75

    5

    6.24~6.27

    253

    64*1

    1.02

    0.31

    -95.49

    2.53

    0.84

    6

    6.30~7.3

    130

    64*1

    0.85

    0.27

    -95.16

    2.30

    0.92

    7

    7.4~7.5

    93

    64*1

    0.91

    0.28

    -94.17

    2.38

    0.99

    8

    7.11~7.13

    130

    64*1

    0.97

    0.30

    -95.17

    2.49

    1.02

    9

    7.15~7.18

    73

    64*1

    0.54

    0.25

    -94.78

    2.21

    0.92

    10

    7.24~7.25

    55

    64*1

    0.61

    0.30

    -93.33

    2.51

    1.01

    11

    7.30

    33

    64*1

    0.70

    0.29

    -93.13

    2.42

    1.14

    备注: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从上表,我们终于可以得出一点结论了:

    l

    各个时刻的PHIDP的系统偏差非常稳定;各个时刻的ZDR的系统偏差基本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5.4

    其它几个参数的方差

    下面,绘制一下其它几个参数随VCP的变化(这里仅将IOP1的结果展示出来)。所有图片在“L:/

    NJU_CPol/Analysis/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6

    结论

    6.1

    通过垂直90度观测,说明这部雷达的技术指标如何?

    l

    6月14日的数据偏差有个跳变(这是由于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造成的)

    l

    基本上,各个时刻的ZDR和PHIDP的系统偏差都非常稳定;

    l

    ZDR的随机差(方差)为0.25~0.4dB(和谱宽有关系,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PHIDP的随机差在2~3度(方位上采用64点积分时)

    l

    但是,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波动范围约为0.3~0.4dB。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才能确认。

    l

    第9个IOP,有11个VCP的ZDR系统偏差为0.3dB;第10个IOP,前7个VCP的ZDR的系统偏差为0.2dB。这些偏差结果和其它IOP下、其它VCP的结果有0.3~0.4dB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分析IQ数据,找出突然发生变化的原因。

    l

    第10个IOP(台风)中,有几个体扫的ZDR的随方位的起伏较大,可能是风和雨的共同作用导致的

    6.2

    对观测数据应该如何将偏差订正

    根据基数据的观测的时间,查找第5.3

    表1中的ZDR和PHIDP的偏差值,然后进行订正。

    注意:第2个IOP

    6月11日的数据,由于没有合适的垂直90度降水,因此只能按照第3个IOP

    的偏差进行订正。(因为6月10日更换了旋转关节)

    7

    下一步工作

    7.1

    其它几个剩余的IOP继续分析

    7.2

    推广到别的双偏振雷达,也对垂直90度的数据进行同样的分析

    7.3

    将各参数的方差和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看是否符合理论。

    8

    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的基数据的部分分析结果

    8.1

    ZDR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_DSP/IOPx/90deg/ZDR”目录下。

    其中一个7月1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然后,我们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读取前面分析得到的mat文件,然后选取特定高度的数据(这里取2500m的高度,经过观察回波发现,在这个距离处,地物的回波比较弱)的数据,绘制成横轴是时间、数轴是数值的曲线的图,以便可以清晰的看出在整个观测试验中,ZDR、PHIDP等参数系统偏差的变化情况。

    生成的图片保存在

    Analysis_DSP/IOPx/90deg/Result/Pic目录下。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ZDR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目前只分析了IOP8和IOP9的数据,而且IOP9只分析了部分数据):

    备注:

    从IQ数据重新计算的结果,其ZDR的系统偏差和RVP9给出的有一点差别。这个原因是因为:基于IQ数据重新计算,其计算中的雷达常数、接收机灵敏度等值,是严格按照第2章的参数设定的。而RVP9计算中的参数,其具体的值不清楚(黑盒子)。

    从IOP8和IOP9的两张图中可以看出,ZDR的偏差还是存在“小时”量级的波动的。

    由于IQ计算中,雷达常数、接收机灵敏度等值是固定的。因此也就说明此时雷达的确发生了雷达常数、增益、灵敏度等硬件上的变化。(是否是由于雷达刚开机,接收机的温度没有达到稳定的状态?)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性:此时外部降水的ZDR的特性就是发生了变化。)

    8.2

    PHIDP偏差与方差的分析结果

    所有图片在“L:/NJU_CPol/Analysis_DSP/IOPx/90deg/PHIDP”目录下。

    其中一个7月11日的基数据的图片如下:

    同样的,我们分析偏差的中期变化。

    下面,将各个IOP观测试验下,PHIDP的系统偏差、方差,随各个VCP扫描的变化曲线绘制如下(目前只分析了IOP8和IOP9的数据):

    54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