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对于调查研究论述文章

    时间:2020-10-29 20:05:1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调查研究 论述 文章

     领导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

      在 12 月 25 日至 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让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落下去,让惠及百姓的各项工作实起来,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围绕当前各项主要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以身作则,推动各级干部动起来、深下去,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要落实这一重要要求,全党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迈开步子、走出屋子,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对基层真实情况了然于胸,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练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需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调查,没有对实际情况确切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

     调查研究不仅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还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领导工

     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

     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兵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四个“贯穿始终”,其中之一就是“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全程搞好调查研究,是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学习和实践的重要环节,调查研究既是深化所学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实践的有力抓手。学得怎么样,是否掌握了理论的精髓要义;做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这都需要在现实生活里一探究竟。同理,我们是否守好了初心,初心是否依旧在;我们是否担好了使命,是否重任仍在肩;现实生活里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困难需要克服,人民群众还有哪些意见和诉求,如此等等的情况,也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只有把调查研究这个功课扎扎实实做好,坚持始终,我们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大有作为。

     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掂一掂知轻重,量一量知长短,只有把调查研究贯穿主题教育始终,才能随时掌握动态情况,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状态,立行立改,善作善成,把主题教育推向纵深。为此,既要注意发扬优良调查研究传统,又要注意改进调研方式,要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群众,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到分管单位、驻连(村)点、脱贫攻坚联系点、结对群众家中去,直接接触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冷暖,忧民之忧,乐民之乐。

     。

     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需要突出调研重点。兵团肩负维稳戍边特殊职责使命,为了守好初心、担好使命,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

     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和对兵团的定位要求,特别是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兵团深化改革和向南发展战略部署,扎实做好兵团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要重点调研履行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向南发展、集聚人口、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壮大兵团综合实力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

     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需要用好调研成果。第一手材料到手,方方面面的情况到底怎样,哪些困难需要克服?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工作需要加强?调研之后要及时理出头绪,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要汇总情况问题,拿出真知灼见,努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回应诉求的具体办法、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领导干部要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讲好党课,让调研成果发挥更大作用,激发和带动党员干部以更大的决心、毅力做好本职工作,以高昂的斗志、无私无畏的品格履职尽责。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党员干部要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要重视调研的收获,珍惜调研的机会,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过程。

     基层干部也要重视调查研究

      把调查研究贯穿始终,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要求。现实生活中,谈到调查研究,往往都会强调,调查研究要深入基层。那么,基层干部要不要调查研究?有人认为,调查研究是大机关、大领导的事,大机关、大领导多数要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而作为基层干部本身就接触群众,不需要调查研究。因此,有的基层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习惯于凭经验决策,认为自己管辖的这个范围什么事都在其心里,用不着再深入下去与群众沟通和研究,凭自己的经验,加上一点想象力,就可以“兑付”出一份调研报告,完成调研任务。其实,这是对调查研究的误解。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基层也需要。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以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

     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是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调查是指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了解事物真实情况。研究则是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以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改革创新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基层工作当然也不能例外。改革怎么改?创新怎么创?必须首先进行调查研究。

     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要善于用群众的办法解群众问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比如,在脱贫攻坚中,一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比较严重,以至于帮扶干部前来帮扶他们,他们同样不愿动、不想动,只想坐享其成,坐等帮扶,就这就是典型的“精神贫困”。怎么办?需要深入群众之中,摸清为什么“懒”?经过深入农户搞座谈,将入户走访中收集到的问题、意见进行分析、整理,找到问题根源,然后与贫困户代表、村干部、群众代表共同商议订立《精准扶贫同步小康脱贫公约》,让所有村民都参与其中。“脱贫公约”包括靠自己双手致富,积极参与村民会议、文明卫生村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积极维护村民之间关系,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扶贫扶志有抓手,用村民自治的方式有效地消除懒堕思想,引导和激发贫困户脱贫的信心与决心。

     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要在实践探索中创新群众工作思维。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既要注重调查研究的成果,也要注意在调研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思维,找到更适应群众的方式方法,使调研工作起到举一反三、一举多赢的效果。尤其对基层干部来说,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做群众工作,所遇到的情况复杂多变,更需要扎实地深入调查研究,寻找化解问题的出路。在实践中,有一些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习惯于直奔结果,往往忽视了群众是否接受、用什么方法能够接受这个思维过程,容易犯生冷硬的毛病,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硬逼,结果有时往往适得其反。还有的基层干部习惯于物质刺激,用“钱”来平事,结果短期管用没解决根本问题。其实,做群众工作最需要的是学会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注重从精神层面做通心路的工作,让群众感到与他们心贴心,就容易转变思想观念,响应号召主动参与其中。比如,在破解建档立卡贫困户“懒”的问题上,有的地方开展“孝、净、勤、和、正”五星

     级评选活动,鼓励贫困户穷不怕,要有孝心、爱干净、多勤快、讲和气、树正风,用心促他们见贤思齐,思想向上,这实质上是精神疗效,是一种善治思维,可能不会立马见效,但思路对头,虚功实做,会有感化作用的。

     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要坚持经常而且更加务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实质上是针对缺乏调查研究而言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基层干部不能例外,而且要坚持经常,脚踏实地。因为,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否则,调查研究也会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有悖于实事求是,有悖于群众的期盼,酿成不良作风。如果这种不良作风不解决,落实任务就要受到影响,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标就要落空。只有带着问题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基层调研的最终目的,调查研究要有这种务实的作风。

     善于做正确的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现实需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论断。他还深刻指出,“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习近平同志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全党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要求调查研究时“‘身入’更要‘心至’”。领导干部要更好履行职责、开展工作,不仅要做调查研究,而且要善于做正确的调查研究。

     做正确的调查研究,首先要端正态度,克服形式主义。当前,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意识强了、频率高了,但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苗头。有的地方打造经典调研线路,不管何种主题调研,都用同一条线路、同一批对象来应付。调研者走的是安排好的调研点,见到的是精心布置的场景,座谈的是挑选的群众。这其实是大伙演、领导看的作秀式调研。有的领导干部甚至为了调研而调研,没有揣着问题下去,没有带着感情深入,走马观花、漫无目的,身入而心不至。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也是反映党的形象的窗口。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

     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领导干部到基层搞调查研究,如果不能倡导和弘扬这些价值观,而是习惯于搞形式主义,不仅会对自身工作和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而且会妨碍中央精神在地方和基层的贯彻落实,甚至会破坏政治生态、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就要用更多的时间蹲在基层、深入一线,用更多的精力解剖麻雀、了解实情,经常听取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基层群众意见,决不能上级推一推才动一动,不推就不动。陈云同志是善于调查研究的楷模,他提倡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已成为做好调查研究的重要法宝。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上世纪 30 年代末,为了掌握敌后根据地党的建设情况,他先后找 9 个乡的党支部书记谈话,边谈边记,而且反复谈了多次,直到把有关情况彻底弄清为止。

     做正确的调查研究,重在准确把握客观实际。人的认识难免有片面之处。克服片面认识,需要领导干部深入调查研究、倾听各方意见,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既总结先进经验、也研究突出问题。彭真同志曾以“八面树敌”来形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要看好的、有利的方面,还要有意识地从反面考虑,看到不利的方面,充分研究各种不同意见是否有道理。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真正把情况弄清、把症结找准、把思路理顺、把工作抓实;也只有这样,调查研究才是求真务实的,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做正确的调查研究,除了要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能力素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也很重要。例如,通过完善考核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让更多的实干家走上重要岗位,让那些搞“花架子”的人没有市场。同时,要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以严肃问责倒逼领导干部树立良好工作作风,让真抓实干蔚然成风,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效。

     调查研究要在“四深”上下功夫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提高调查研究实效”“真正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多开展随机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

     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不作秀,不走‘经典路线’”。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历史,都是在不断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发现真理,在运用调查研究的成果中不断增强领导发展的本领和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须臾离不开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就要力避“经典路线”“景点路线”,而是要走好“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搞调研。重点在做好“四深”上下功夫。

     在“深入”上下功夫,增强调查研究“脚力”。“涉深水者得蛟龙”。要有所“研究”,就必须有所“调查”,要想调查到“一手资料”“真实情况”,就必须“深入”,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问题,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做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同志强调,“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福建、浙江等地任职时,通过“踏遍山山水水”,深入企业、农村、社区调查研究,提出并实施了“半城郊型”经济、“八八战略”等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方案,群众受益匪浅。

     经验在基层,智慧在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是了解基层实情、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是总结经验、寻找计策、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过程,领导干部必须打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深之又深、慎之又慎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文章。

     在“深察”上下功夫,增强调查研究“眼力”。察者,观也。搞好调查研究就要学会“察言观色”,学会洞察细节、明察秋毫,就要提升“看功”,增强“眼力”。

     葡萄甜不甜,只有亲口尝一尝才有体味;事情真不真,只有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有明辨。我们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更何况眼见的也不一定为实,更不用说“道听途说”。孔子的学生颜回在煮米饭时,发现有炭灰飘进锅里了,就连忙用手抓出来连米带灰吃了,此景恰巧被孔子看见。吃饭时,孔子含

     沙射影地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心知肚明,回答道:“刚才有灰飘进了锅里,丢掉太可惜,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有时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由此可见,凡事不能只相信“亲耳”“亲眼”,还应“实际查”“仔细察”,谨防被假象所迷惑甚至被蛊惑,由此造成错误的判断和选择,于人于己有害无利。

     调查研究有时要如盲人摸象、管中窥豹,即使亲耳听见、亲眼所见,也要明辨是非、识别真伪、弄清缘由,切勿妄下定论,误判错判,伤心害人。对此,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练好“看功”,增强“眼力”,提高“察能”,识真伪、辨曲直,真正做到调研结果“实事求是”“客观实际” 。

     在“深思”上下功夫,增强调查研究“脑力”。“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能力和素养。“调查”的过程是了解事实真相、收集事实资料,倾听民急民盼、民情民意的过程。而“研究”则是分析论证、决断判定,认真思考,锻炼“脑力”的过程。

     “行成于思毁于随”“善学者明,善思者智”。善于思考,体现领导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智慧与能力。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思”的意识,什么事都习惯于让别人去“考虑”“拿意见”,基层调研也只是“君子动口不动手”,调研报告全部有他人“代劳”,甚至奉行“拿来主义”,让基层提交“报告”,把他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杰作”,他人的“意见”当成自己的“思想”,调查研究成为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消极思考只会让思维越来越僵化,越来越固化,这是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中的“拦路虎”“绊脚石”。

     “三思而后行”。领导干部必须要做“思考者”,当思维型干部,敢于思考、勇于思考,打破束缚头脑的条条框框,真正从实际出发观察和分析问题。敢想善思不是漫无边际,不计成本、不讲价值的“胡思乱想”“凭空幻想”,而应立足于对客观实际的充分把握、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对时代发展潮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党和国家事业、人民群众利益的高度忠诚与负责。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就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遵循正确的思考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善抓主要矛盾、学会用辩证思维,做到以学促思,深思笃行、思行一致。

     在“深用”上下功夫,增强调查研究“效力”。调查研究既要防止“调”而不“研”,又要防止“研”而不“用”。求真务实搞调研,就要在深化成果运用上下功夫。只有践行一致、知行合一才能行之有效,行有所成。

     调查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发展。调查研究搞得再好,如不把调研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就是徒劳无功,就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甚至劳民伤财,无形中又成了“形式主义”。据了解,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各部门,有关领导都开展了“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加强和改进了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同时也总结出了不少理据充分、内容饱满的“调研成果”。但是,很多调查研究仅仅停留在调研的阶段,成为应对上级“检查”“考核”的“证明”“依据”,至于问题落实如何?成果运用怎样无关紧要,很多调研往往一“调”了之,“研”而无实,不仅让调查研究成为“烂尾”,也损伤了党和政府威信、领导干部形象。

     “文以载道,以用为贵”。调研不是目的,形成调研报告也不是调研的“终点”,而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谋福,才是调研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将调查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才是确保调查研究生命力、战斗力的根本举措。只有将调研成果充分运用好,做实做深做细调研“后半篇文章”,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倒逼各级各部门更加注重调研的针对性、实效性,才能让调查研究走向“良性循环”,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许。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