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

    时间:2021-03-03 18:15:4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概论 要点 物流

    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 本文关键词:概论,要点,物流

    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 本文简介: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一、名词解释经济订货批量: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批量。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运输: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

    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 本文内容:

    物流学概论要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经济订货批量: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核算,以实现总库存成本最低的最佳订货批量。

    物流

    :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运输:用专用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客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库存:储存作为今后按预定的目的使用而处于闲置或非生产状态的物品。广义的库存还包括处于制造加工状态和运输状态的物品。

    安全库存:用于应对不确定性因素(如大量突发性订货、交货期突然延期等)而准备的缓冲库存。

    经常库存:为满足日常需要而设立的库存。

    共同配送: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涉及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二、简答题

    1.

    物流七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2.

    物流金融及其分类

    物流金融:是指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应用和开发各种金融产品,有效地组织和调剂物流领域中货币资金的运动。这些资金运动包括发生在物流过程中的各种存款、贷款、投资、信托、租赁、抵押、贴现、保险、有价证券发行与交易,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类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等。

    分类:①物流结算金融②物流仓单金融③物流授信金融。

    3.

    存储的逆作用:①引起仓库建设、管理、人员等费用②占用资金利息③陈旧损失与跌价损失、机会损失④保险费用的支出⑤进货、验收、保管、发货、搬运等工作费用。

    4.

    存储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1)质量标志。保证被储存物的质量,是完成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物流之后得以最终实现。在储存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所以,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当是反映使用价值的质量。

    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物资质量、保证物资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物流过程的控制,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储存物的质量。

    (2)数量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目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对合理数量范围做出决策,但是较为实用的还是在消耗稳定、资源及运输可控的约束条件下,所形成的储存数量控制方法,此点将在后面叙述。

    (3)时间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储存量越大而消耗速率越慢,则储存的时间必然长,相反则必然短。在具体衡量时往往用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时间标志,如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等:在总时间一定前提下,个别被储物的储存时间也能反映合理程度。如果少量被储物长期储存,成了呆滞物或储存期过长,虽反映不到宏观周转指标中去,也标志储存存在不合理。

    (4)结构标志。是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的比例关系对储存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合理与否。由于这些物资之间相关性很强,只要有一种物资出现耗尽,即使其它种物资仍有一定数量,也会无法投入使用。所以,不合理的结构影响面并不仅局限在某一种物资身上,而是有扩展性。结构标志重要性也可由此确定。

    (5)分布标志。指不同地区储存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此判断和当地需求比,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

    (6)费用标志。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的合理与否。

    5.

    利润中心说和战略中心说的含义

    利润中心说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战略中心说是是当前非常盛行的说法,学术界和企业界逐渐意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这一学说把物流提到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认为物流会影响到企业总体的生存与发展,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看待物流对企业长期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将物流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联系起来的观点,对促进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

    订货点法中定量订货的优缺点

    经常地掌握库存储备动态,及时地提出订购,不易出现缺货;

    ②保险储备量较少;

    次订购量固定,能采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便于包装运输和保管作业。

    题是必须不断核查仓库的库存量;订购时间不稳定,不利于编制严密的采购计划,难以享受到合并订购的好处。

    7.

    铁路运输优缺点

    优点:

    1.

    铁路运输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强。铁路运输几乎不受气候影响,一年四季可以不分昼夜地进行定期的、有规律的、准确的运转。

    2.

    铁路运输速度比较快。

    3.

    运输量比较大,能耗低

    4.

    铁路运输安全可靠,风险远比海上运输小。

    5.

    通用性能好,既可运客又可运各类不同的货物;

    6.

    计划性强,安全,准时

    7.

    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费用所占的比重大,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

    缺点:

    1.

    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

    2.

    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于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受轨道限制,灵活性差

    3.

    路基、站场等建筑工程投资大。

    8.

    成本中心说和服务中心说的含义

    成本中心说:是物流在整个企业的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影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生产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并不主要是为搞合理化、现代化,也不是主要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说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描述。

    服务中心说: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服务中心学说特别强调了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借助于物流的服务保障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整体能力的加强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是强调物流的服务保障功能,认为服务重于成本,通过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实现总成本的下降。

    9.

    水路运输的优缺点

    优点:①运能大,能够运输数量巨大的货物。

    ②通用性较强,客货两宜。

    ③越洋运输大宗货品,连接被海洋所分割的大陆,远洋运输是发展国际贸易的强大支柱。

    ④运输成本低,能以最低的单位运输成本提供最大的货运量,尤其在运输大宗货物或散装货物时,采用专用的船舶运输,可以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⑤平均运输距离长。

    缺点:

    ①受自然气象条件因素影响大。由于季节、制约的程度大,因而一年中中断运输的时间较长。

    ②营运范围受到限制,如果没有天然航道则无法运输。

    ③航行风险大,安全性略。

    ④运送速度侵,淮时性差,经营风险增加。

    ⑤搬运成本与装卸费用高,这是因为运能最大,所以导致了装卸作业量最大。

    10.

    企业选择外包物流原因:

    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

    降低投资风险,实现风险共担

    提高客户服务的水平,降低成本

    降低物流成本,实现规模效益

    使用企业不拥有的资源,提高柔性需求

    加速企业的重组

    三、论述题

    1.

    不合理配送表现形式有哪些?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消除?

    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

    1.

    资源筹措的不合理

    2.

    库存决策不合理

    3.

    价格不合理

    4.

    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

    送货过程中的不合理

    6.

    经营观念的不合理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1.

    推行专业化配送

    2.

    推行加工配送

    3.

    推行共同配送

    4.

    实行送取结合

    5.

    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2.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点

    概念: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者全面物流系统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模式

    特点:

    ①信息网络化

    ②关系合同化

    ③功能专业化

    ④服务个性化

    3.

    不合理运输的表现形式

    运输车辆的空驶

    对流运输

    迂回运输

    重复运输

    倒流运输

    过远运输

    运力或托运方式选择不当

    4.

    配送的功能要素

    有效防止车辆空载

    提高运输工具的实载率

    推进中短距离运输的“公铁分流”

    尽量发展“四就”直拨运输或直达运输

    增加运输的科技含量

    通过流通加工促使运输合理化

    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积极做好企业自身的物流计划

    大力推广配送特别是共同配送

    篇2: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论

    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调查报告书题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内容摘要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开展的如火如荼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新时

    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调查

    题目: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农村开展的如火如荼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新时期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农村税费改革后实施的又一项惠及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

    某某某在2012年暑假8月10号调查报告

    文:

    我也是从农村贫穷家庭出来的,所以我对于农民患者“看病难”问题曾有过很深的了解,因此,当我成为一名大学生后,我更加关心这一问题,并把他纳入我的调研课题。

    目前我国把看病贵列为新的民生三大问题之一。多数农民由于无力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往往有病不看,小病拖大,大病等死,与此同时,他们由于缺乏保健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陷入恶性循环。医疗保障的缺乏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阻碍,再此背景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2年10月诞生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2003年开展至今,在全国已经有了多个试点,合作医疗制度正在逐步的发展和完善。我这次调研的内容便围绕合作医疗展开,通过了解农作医疗的实施情况以及村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以求进一步发现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而作为国家提出的一项惠民措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确实给农民带来一定的好处,但中间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对本村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进行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对本村合作医疗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对实施中出现的优缺点进行初步总结,以便对总体情况作大概的统计!

    五、具体工作

    在调研期间我以走访的形式了解有关合作医疗方面事宜,然后以入户访谈的形式进行具体了解,并总结出了我村有关合作医疗的详细信息。我村有一家合作医疗定点诊所,在村中心地段,村民大部分看病在村中诊所进行。村医疗诊所的医生都有行医证,农民在村卫生所看病都有保障。我们与医生交谈时得知:“农民所交的保险金额全部归农民所得,所交保险费用完以后另外每人还可以享受200的报销。在镇医院住院病人可以享受80%的报销,到市级医院的住院病人可以享受50%的报销。到省医院住院的可以享受40%的报销。”

    我们在于农民交谈的时候得知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都非常满意。他们说:“现在看病方便便宜,乡村医生服务态度好,村民们看病放心,现在也不愁生大病,国家可以报销。”以上是我们交谈及作调查问卷时他们提及的,其中的道理就由大家来思考吧!

    比例由07年的90%上升到08年的95%,我村的合作医疗宣传力度逐年增大,宣传方式也不断增多!同时由于07年有一部分受益家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宣传作用,而国家的支持更是此项制度不断扩展的坚实后盾。

    报销问题是合作医疗中的一个大问题。开始大部分村民表示怕麻烦,怕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不愿去报销:也有村民说报销要走“后门”,而自己又一没钱、二没权,还是不要吃这个苦为好“也有村民认为家里人身体都很好,没有也不会遇到报销的事,因此对此事漠不关心;还有一部分村民这样解释不了解报销比例、报销流程的事,不好意思询问那些办过报销的家人,认为那是隐私的侵犯。部分得到报销的村民说旗医生服务态度好,每天的单子都会给你填好,你要是有不清楚的地方,他们会给你指点。后来,通过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密度,村委会班子人员商们讲解,让群众了解合作医疗的好处,村干部帮助农民到镇合作医疗站点报销。群众们逐步了解到了合作医疗的好处,由不愿参加合作医疗转变到自愿参加。

    我们从报销较多一户了解到,夫妻二人同时患病,治病使其欠下债务,使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虽说补偿的较少,不足以填补其家庭空缺,但从一方面可以使留下的人得到一丝安慰,也算是国家给咱们的交代。从此可见,因病至贫的事在农村还是较为普遍,想要彻底实现合作医疗的最终目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从其他村民口中了解到大家对国家补偿这件事还是相当满意的。

    经调研发现新农村合作医疗在梁城村有了很好的开头,而98%的参合率更能说明此项政策的可行性。同时我们也应从实际中找出潜在的问题。

    1、仍有个别农民未参加合作医疗,任然对合作医疗存在质疑。有两户较为特殊:一户是退休老教师,国家补助较好,且女儿远嫁在外,老人家身体很好,因此对合作医疗很不在意。另一户是认为平常没有生什么大病,不需要看病就医,于是就不办合作医疗证。由此可见,第一:宣传到位,解释不到位。虽说都知到这项政策,但具体实施过程和实施内容并不为农民清楚。大部分人还是随主流的加入,并不关心细节,容易吃哑巴亏。第二:”没必要“我家有钱,家人身体都好,不需要加。第三:政府给着我补贴,你却让我出钱参合,这赔本生意我才不做呢!再说,谁知道钱落到哪里了。

    2、

    村民维护自身权益意识不强,不能及时了解政策变动

    上面说到有一家两年都没用合作医疗本,却没要求村干部开证明,导致看病和不加合作医疗一样,这就导致政策实施时有障碍,自身权益得不到实现。而有的村民看病从来不拿合作医疗本,问其原因,要不说忘记带了,要不就是不知道怎么用。

    3、

    医生素质有待提高,药品价格应明码标价

    对上面提到的拿合作医疗本就涨价的现象,一方面应明码标价,防止不法人员从药价上打人民的主意。另一方面要加强医生素质的培养,严格把住人才关。

    4、

    报销比例小,范围窄

    因病反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目前农村无法避免。而报销只能是“事后诸葛”,许多高科技治疗费用不在报销范围之内,这令许多村民感到不解。很多农民希望有更完善的补偿制度,能真正符合现实需求。

    5、农民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处于被动地位,“参与率”高而“参与度”低。梁城村总人口2040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人,据统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村居民达1980人,参保率超过95%,然而我在入户中感到,不少农民对待合作医疗实际持怀疑和观望态度。

    作为一项“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是自上而下的。这里,政府和卫生院管理部门理所当然是运作主体,旗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也是积极主动的,农民则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被宣传、被动员、被要求……始终被动的农民似乎不知道自己应当是合作医疗的主人和收益者。尽管有关部门通过动员、劝慰等方式获得较高的“参与率”,但实际上农民的“参与度”并不高,即内心的认可程度、信任和信心不足,热情不高。

    语:

    级:

    指导教师签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社会调查信息反馈表

    学生姓名:某某某

    专业班级:网站1101

    学号:

    贯:河北省

    被调查人地址

    (单位或村、家庭)

    主要调查事项

    被调查人

    盖章或签字

    被调查人

    联系电话

    走访观察

    农村医疗地点

    调查人所在院系(章)*年*月*日

    篇3:《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本文关键词:概论,期末,金融学,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本文简介:金融学概论概论宏观金融学:货币现代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l“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l“一个空间”:金融市场l“上有调控”:宏观

    《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本文内容:

    概论

    宏观金融学:货币

    现代金融学

    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

    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

    l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

    l

    “一个空间”:金融市场

    l

    “上有调控”:宏观调控

    l

    “外有扩展”:国际金融体系

    第1章

    货币基本知识

    第1节

    货币起源、货币功能与货币作用

    1、

    货币起源

    (1)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的产生最终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交换的发展和交换制度由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演变。

    货币产生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阻碍商品交换发展的内在矛盾。

    (2)

    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起源论

    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在于物物交换的缺陷,即物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易费用是高昂的,这种费用的高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8

    1、

    缺乏衡量及表示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统一尺度。

    2、

    难以找到交换双方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

    3、

    缺乏用来证明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4、

    缺乏对购买力的储蓄。

    2、

    货币功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功能。

    (1)

    交易媒介

    交易媒介——货币的首要功能。特点:

    1、突破了物物交换条件下“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的约束,使交易变得非常便利,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2、促进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2)

    价值标准

    价值标准也被称为计量单位。用货币单位所衡量和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便是价格。特点:

    1、

    无形中减少了在商品交换中需要考虑的交换比率的数目,便于计算。

    2、

    简化了簿记。

    (3)

    价值贮藏

    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是指货币是人们进行价值贮藏的一种工具或选择。特点:

    1、

    价值贮藏并非货币所独有的功能。但人们选择货币进行价值贮藏主要原因是:

    (1)

    货币具有一般购买力;

    (2)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

    价值贮藏并非货币能够严格执行的功能。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依赖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进而是币值的稳定。

    (4)

    延期支付的标准

    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是给予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功能产生的。特点:

    1、

    货币取代实物商品成为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2、

    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以物价及币值稳定为前提。

    3、

    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必须以良好的信用制度为基础。

    第2节

    货币定义、货币类型与货币层次

    1、

    货币的类型

    货币大体上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等几种类型。

    (1)

    实物货币

    实物货币属于足值货币,是最早采用的货币类型。

    (2)

    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是指金币和银币,属于足值货币。

    (3)

    代用货币

    代用货币即代替贵金属货币来执行货币相关功能的货币,主要指的是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

    银行卷是典型的代用货币。银行卷是由银行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而签发的债务凭证。典型意义上的银行卷能够自由、足值兑换贵金属货币的。

    (4)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也称作不兑现的纸币。

    第3节

    货币制度

    1、

    货币制度的形成

    (1)

    货币制度的定义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而通过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及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实现货币流通的稳定而通过法律形式确定的用来约束人们相关货币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或准则。

    货币制度主要包括确定货币金属(币材)、确定货币单位、本位币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方面的规定、银行卷与纸币的发行和流通的规定以及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2、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

    确定货币金属(币材)

    货币金属(币材)的不同,最终将形成不同的货币本位币制度。如银本位、金银复本位制度等。

    (2)

    本位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本位币又称主币,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金属和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工具。

    金属本位币具有以下特征:

    1、

    本位币是足值货币,其名义价值等于实际价值。

    2、

    本位币允许自由铸造、自由熔毁。

    3、

    本位币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4、

    本位币有磨损公差的规定。

    无限法偿是指国家法律规定本位币具有不受限制的支付能力,即无论每次支付的额度有多大,如果债务人或买者一方是用本位币进行支付,那么债权人或卖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3)

    辅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

    辅币是指位于本位币以下的,用于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的货币,依照法律,他和本位币之间存在着未定的兑换比例,并且可以自由兑换。

    辅币的特征:

    1、

    辅币是用贱金属铸造的,是不足值货币。相对本位币,这是辅币的基本特征。

    2、

    辅币不允许自由铸造和熔毁。

    3、

    辅币一般只具有有限法偿能力。

    辅币的有限法偿能力是指国家一般规定当支付或购买金额超过一定限度时,如果债务人或买方用辅币进行支付,债权人或卖方有权拒绝受理。

    (最早的货币制度)

    银本位制度

    银币是足值货币

    银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毁

    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银行卷可以自由足值兑换银币

    银币及白银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3、

    货币本位币制度

    (一种极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度

    规定

    (格雷欣法则)

    金币和银币是足值货币

    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毁

    金币和银币都是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银行卷可以同金币和银币自由足值的兑换

    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平行本位制度:通过市场的力量来确定金币和银币的比价,

    两者兑换比率由市场上的金价和银价来决定。

    双本位制度:通过法律来规定金币银币的兑换比率,金币和银币均按法定比价流通。

    跛行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向金本位制度的一种过渡形式。

    金币本位制度:币材——黄金,本位币——金币。是一种非常稳定的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度:没有金币的铸造与流通,实际流通的是银行券。

    银行券不能自由足值的兑换黄金,只能有限制地兑换。

    金汇兑本位制度:也称作徐金本位制度。没有金币的铸造与流通,实际流通的是银行券。

    银行全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只有通过兑换外汇来兑换黄金。

    金本位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丁,首先让美元与黄金挂钩,

    1盎司黄金=35美元,然后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2章

    信用与融资

    第1节

    信用及其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

    1、

    信用

    信用:在充分信任受信人能够实现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向受信人放贷,并保证自己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第2节

    信用的形式

    一、商业信用

    (一)

    商业信用的含义及实现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与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销售相联系的一种信用形式。

    商业信用的主要形式是商品赊销。

    (二)

    商业信用的特征:

    1、商业信用的借贷对象是待实现价值的商品。

    2、商业信用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3、商业信用的规模大小一般与商业周期动态一致。

    (三)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规模上的局限性

    2、方向上的严格性:单向性

    3、期限上的短期性:信用范围狭窄

    4、管理上的困难性:易造成繁荣的假象

    二、银行信用

    (一)银行信用的概念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放款等业务活动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不仅仅是银行所提供的信用,还包括非银行机构如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指向工商企业提供的信用,不包括向居民家庭提供的信用。

    (二)银行信用的特征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一种信用

    3、具有广泛性

    4、具有综合性

    5、具有创造性

    (三)银行信用的优点

    1、规模上的无限性

    2、方向上的非严格性

    3、期限上的可选择性

    4、管理上的便利性

    三、政府信用

    (一)政府信用的概念及实现形式

    1、政府信用有时也称为国家信用。它是指以国家(政府)为债务人,由国家(政府)通过发行政府债务和直接借款等形式筹措资金的信用形式。

    2、政府信用的实现形式有:

    (1)由政府发行公债,包括长期公债、短期国库券以及特种债券等。

    (2)直接借款。包括向银行透支,发行国债。

    (二)政府信用的作用

    1、调剂政府财政收支的临时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筹集资金,满足政府开支需要

    4、调节经济运行

    四、消费信用

    (一)消费信用的概念及其实现形式

    消费信用也称为消费者信用,他是指由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来满足其生活消费方面货币需求的信用形式。

    实现形式:赊销、消费贷款

    第3节

    信用工具和金融工具

    1、

    票据

    票据是指由出票人签发的,具有一定格式,到期由付款人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信用凭证。

    票据一般可分为汇票、本票和支票三种。

    1、

    汇票:通常是指债权人开给债务人的,要求债务人在一定时间、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的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

    本票:通常是指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承诺自己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3、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客户开给银行的,要求银行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无条件地在其存款余额和透支额限度内支付一定款项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2、

    股票

    (1)

    股票的含义:

    股票是股份制度的产物,他是由股份公司开给股东的,证明股东的股份与股权,股东凭此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2)

    股票的类型

    普通股和优先股

    (3)

    普通股股东在股份公司享有的权利

    1、

    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权利

    2、

    参加公司盈余分配的权利

    3、

    参与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

    4、

    对公司新股的优先认购权

    3、

    债券

    (1)

    债券的含义

    债券是债务人的一种证明书,它是由债务人作出的承诺,在债务到期时向债权人按照事先约定还本付息的债权凭证。

    (2)

    债券的类型

    按照发行主体分类,我们可以将债券划分为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政府债券被称为“金边债券”、“无风险债券”。

    “熊猫债券”——外国在中国发行的债券

    “扬基债券”——其他的国家在美国发行的债券

    “武士债券”——其他的国家在日本发行的债券

    第4节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直接融资

    直接融资指的是资金赤字部门通过向资金盈余部门出售自己发行的证券,如股票、债券、票据等来筹集资金的方式。

    (2)

    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发行存单、银行票据等方式聚集资金盈余部门的闲置资金,然后再贷放给资金赤字部门的融资方式。

    第3章

    利息与利率

    第1节

    利息的本质与利率种类

    1、

    利息的本质

    是指在借贷关系中由借方支付给贷方的报酬,是在偿还借款时大于本金的那部分金额。

    2、

    利率与利率体系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借贷期内利息额同本金的比率,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3、

    利率的种类

    (1)

    按照在借贷期内是否调整——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2)

    按照计算方法不同——单利、复利

    (3)

    按照是否涵盖通货膨胀的因素——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4)

    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市场利率、法定利率、公定利率

    (5)

    按照信用行为期限长短——长期利率、短期利率

    第4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1节

    资金融通与金融机构

    1、

    资金融通的两个渠道

    (1)

    金融: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是资金由盈余单位向短缺单位流动的过程。

    (2)

    资金融通的两个渠道

    金融中介机构

    (间接融资)

    短缺单位

    盈余单位

    证券市场

    (直接融资)

    第2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

    1、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银行。作为领导和管理全国货币金融的首脑机构,中央银行对内代表国家实施宏观金融调控。

    中央银行是各国(或地区)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和主导环节。

    2、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它以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而成为金融机构体系的骨干和中坚。早期商业银行主要从事短期工商业贷款的发放,当前大多数商业银行不仅经营存放款业务,还为顾客提供多种服务,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3、

    专业银行

    专业银行其特点有三:专门性、政策性、专业银行的建立往往有官方背景。

    (1)

    开发银行。多为国家和政府创办

    (2)

    投资银行。是指专门对工商企业办理投资和长期信贷业务的银行。1929年以前,西方投资银行主要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然后不断推陈出新,发展了公司兼并、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多种新业务。

    (3)

    储蓄银行

    (4)

    进出口银行

    (5)

    农业银行

    4、

    非银行机构

    联邦储备委员会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联邦咨询委员会

    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投资基金、信用合作社等。

    备体系

    联邦储

    一级

    商业银行

    二级

    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25家分行

    会员银行

    国民银行

    银行

    非会员银行

    州银行

    互助储备银行

    投资银行

    储蓄贷款协会

    美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专业银行

    联邦政府金融机构

    联邦中期信贷银行和生产信贷协会合作社银行

    联邦土地银行和联邦土地银行协会

    农业信贷体系

    信贷协会

    住房信贷体系

    联邦住宅抵押贷款

    联邦住房贷款银行委员会及所属银行

    进出口银行

    联邦全国抵押贷款协会

    联邦住宅管理局

    非银行金融机构

    退休养老基金

    保险公司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

    共同基金

    信用合作社

    金融租赁公司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在北京)

    第3节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

    中信实业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民生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

    广东发展银行

    兴业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恒丰银行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商业银行

    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进出口银行

    政策性银行

    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

    农村、城市信用社

    租赁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财务公司

    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5章

    商业银行及其管理经营

    第1节

    商业银行概述

    1、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1)

    商业银行的起源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是在古老的货币兑换业务基础上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1771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是产生最早,也是最先一“银行”命名的信用机构。

    (2)

    商业银行的发展

    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商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私人股份性质的现代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中国境内出现最早的现代银行是1845年由英国人在广州开办的丽如银行(后称东方银行),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由官僚买办控制的中国通商银行。

    2、

    商业银行的性质与智能

    (一)

    商业银行的性质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企业.

    1、

    商业银行是以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支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金融业务。

    2、

    商业银行活动于货币信用领域,从事的是货币信用业务。

    3、

    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企业同时也更加明显。

    4、

    一般工商企业只以营利为目标,只对股东和使用自己产品的客户负责;商业银行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之外,还对整个社会负责。

    (2)

    商业银行的职能

    1、

    信用中介职能

    2、

    变货币收入为资本投入

    3、

    支付中介职能

    4、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5、

    金融服务

    第2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

    1、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责业务,就是形成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有自有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

    (1)

    《巴塞尔协议》与商业银行资本

    商业银行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自有资本。

    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银行资本由核心资本(一级资本)和附属资本(二级资本)两部分组成,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50%。核心资本由股本和公开储备两部分组成,附属资本则由未予公开的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混合资本额工具和长期次级债务五部分组成。到1992年底,银行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重应达到8%,核心资本最低应是加权风险资产的4%。

    (2)

    商业银行的负责

    1、

    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2、

    借款

    (1)

    银行同业借款,主要有同业拆借、转贴现与转抵押、回购协议。

    (2)

    向中央银行借款

    (3)

    发行金融债券与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2、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其通过开展负债业务筹集的资金再加以运用的业务。

    (1)

    现金资产业务

    现金资产由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同业存款和在途资金组成。

    (2)

    贷款业务

    1、

    按偿还期限分——活期贷款、定期贷款、透支

    2、

    按保障程度分——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票据贴现

    3、

    按偿还方法分——一次性偿还贷款、分期偿还贷款

    4、

    按贷款的质量(风险程度)——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以贷款、损失贷款

    5、

    按贷款对象分——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农业贷款

    贷款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3)

    贴现业务

    是指商业银行应客户的要求,预先扣除从贴现日起到到期日为止的利息,买进其未到期的票据,为其融资的业务。

    (4)

    证券投资业务

    功能:

    1、

    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收益。

    2、

    保持流动性

    3、

    合理避税

    3、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所谓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银行不懂用自己的资金,主要以中间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

    结算、代理和信息咨询

    (2)

    信托和租赁业务

    第6章

    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

    第1节

    中央银行概述

    1、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央银行的产生

    1、

    中央银行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1)

    统一了银行券发行的需要

    (2)

    最终贷款人的需要

    (3)

    集中票据清算的需要

    (4)

    金融监督管理的需要

    2、

    中央银行的产生途径

    历史上最早以中央银行命名的金融机构是成立于1656年,1668年改组成为国家银行的瑞典国家银行。中央银行的真正代表是英格兰银行。

    2、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1)

    中央银行的职能

    1、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这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能。是指中央银行是建立了中央银行的国家的唯一具有货币发行权的银行。

    2、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为以商业银行为主题的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具体包括:

    (1)

    集中存款准备金

    (2)

    最终贷款者

    (3)

    组织商业银行的票据清算

    3、

    中央银行市政府的银行。

    是指中央银行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代表政府制定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为政府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并承担政府的相关工作。主要表现在:

    (1)

    代理国库

    (2)

    为政府财政提供融资,提供信贷支持。

    (3)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型及还本付息相关事宜

    (4)

    代表政府掌管黄金及外汇储备,通过买卖黄金和外汇来保证汇率和币值的稳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5)

    代表政府制定并监督执行金融管理法规,实施对银行的监管,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的监管、业务运营监管和市场退出监管等。

    (6)

    代表政府制定并贯彻执行货币政策

    (7)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性金融组织,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8)

    充当政府的金融顾问,为政府进行经济金融决策提供相关的信息。

    第2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安排和主要业务

    1、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指的是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的业务,它是中央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基础。

    1、

    中央银行的资本构成。有:国有资本、股份资本、无资本金。

    2、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重要的一项负债业务,也是中央银行一项最大的资金来源。

    (2)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将其通过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再加以运用的业务。

    1、

    再贷款业务

    2、

    再贴现业务

    3、

    证券购买业务

    4、

    黄金外汇占款

    5、

    其他资产业务

    (3)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通常也被称为中央银行的资金清算业务。

    第3节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1)

    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用来调节利率、货币供给量等一系列经济变量,从而直接调控金融运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运行以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2、

    货币政策工具

    (1)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俗称“三大法宝”,是指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

    第7章

    金融市场

    第1节

    金融市场的概述

    1、

    金融市场的含义

    (1)

    广义的金融市场

    广义金融市场一般是指实现货币借贷、办理票据及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

    (2)

    狭义的金融市场

    通常指的是票据。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转让的市场,其中最典型的金融市场是指证券交易所市场。

    2、

    金融市场的分类

    金融市场按照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分类:

    1、

    按照融资期限的长短(一般是一年为限)可划分为:短期金融市场、长期金融市场

    2、

    按照交易的先后次序划分:发行市场(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或次级市场)

    第2节

    货币市场

    1、

    货币市场的概念

    货币市场即短期金融市场,通常是指融资期限最长不超过一年的短期金融工具大量交易所形成的市场。

    2、

    货币市场的结构

    (1)

    短期借贷市场

    (2)

    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3)

    票据市场

    (4)

    同业拆借市场

    (5)

    回购市场

    第3节

    资本市场

    1、

    资本市场的概念

    资本市场即长期金融市场,通常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和债券大量交易的金融市场。

    2、

    资本市场的结构

    (1)

    银行中长期借贷市场

    银行中长期借贷市场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工商企业和居民家庭提供用于扩充设备或消费的贷款市场。这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以信用或抵押方式提供的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贷款等。

    (2)

    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是进行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发行和流通转让的市场,具体包括证券发行市场和证券流通市场。

    第8章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是流通中货币的存量,它包括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以及社会公众在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存款。

    第9章

    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

    第1节

    通货膨胀概述

    1、

    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是由于市场上货币的供给量超过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所需要的量,继而造成的货币贬值,使总的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或公开或隐蔽)持续上升的一种经济现象。

    2、

    通货膨胀的度量

    (1)

    物价指数CPI

    (2)

    货币购买力指数

    (3)

    国民生产总值GNP平减指数

    3、

    通货膨胀的类型

    1、

    按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来划分:预期型通货膨胀、非预期型通货膨胀

    2、

    按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来划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混合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扩张型通货膨胀、国际传播型通货膨胀。

    4、

    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货币供应增加一般会使整个社会的名义收入增加,但增加的这部分名义收入不会均衡的分配于社会的各个阶层,而是产生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一般会有:

    1、

    实际财务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2、

    债务人获利、债权人受损。

    3、

    浮动收入者得利,固定收入者受损。

    4、

    国家的里,居民受损。

    第2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与治理

    通货膨胀的成因和机理比较复杂,其中主要有需求拉上说、成本推进说、供求混合说、结构说和财政赤字说等。

    (1)

    需求拉上说

    早起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当经济中需求扩张超出总供给增长是所出现的过度需求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升、产生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2)

    成本推进说

    成本推进说从总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了通货膨胀产生的机理。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总供给方面的生产成本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3)

    供求混合说

    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是在成本推进和需求拉动上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在一次通货膨胀中,两者所起的作用是交织在一起的,有时是其中某一种因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一般是需求拉上影响比较明显)

    (4)

    结构说

    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的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

    (5)

    财政赤字说

    本质上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它是指当财政出现巨额赤字时,政府采取增收节支、直接增发纸币或发行公债等措施弥补时,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导致通货膨胀。

    第3节

    通货紧缩

    1、

    通货紧缩的内涵

    通货紧缩是由于货币供应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要点:

    1、

    通货紧缩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2、

    通货紧缩的特征表现在于物价水平的持续、普遍下跌。

    3、

    通货紧缩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通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

    第10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1节

    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狭义)是指金融机构在金融业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决策失误、市场价格变动等,使其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第2节

    金融监管

    一、广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存款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由政府通过专门的机构,或由金融行业组织,或被被监管者自身等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或者所采取的行动。

    2、

    金融监管的类型:

    1、

    按照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方式及其监管对象的相互关系可划分为:自律式金融监管体制、法治式金融监管体制、干预式金融监管体制。

    2、

    按照金融监管权利的分配结构和层次可划分为:一线多头型、双线多头型、集中单一型。

    3、

    按照监管对象来划分:功能型监管、机构型监管、

    4、

    按照监管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混业监管(统一监督)、分业监管(机构型监管)。

    5、

    按照监管的组织形式可划分为:牵头监管型、“双峰”监管型、“伞形”监管。

    第11章

    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发展指的是在金融增长的前提下,一国金融状态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一个渐进过程,它包括整个金融在制度、运行及调控机制等上层建筑和运作条件、对象等经济基础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中的深刻变革。

    第12章

    金融创新理论

    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

    我们可以将金融业我创新分为负债业务创新、资产业务创新、中间业务创新。

    第13章

    国际金融

    1、

    外汇

    (1)

    外汇

    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债务清偿的支付凭证和信用凭证,支付凭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旅行支票等,信用凭证包括股票和债券等。

    (2)

    汇率及其定价

    外汇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货价格,也可以说是以一个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有两种标价方法:

    1、

    直接标价法(我国)。

    特点是外币数额固定不变,折合本币的数额随外币与本币币值对比变化而变化。如果一定数额外币折合本币的数量增加则外币升值,本币贬值。目前除了英镑、美元、欧元等货币以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货币采用直接标价法。

    2、

    间接标价法。

    特点是本币数额保持不变,折合外币的数额随本币与外币币值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3)

    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于国际支付、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其货币汇率以及各种紧急支付,并为国际间普遍接受的资产总称。

    由四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

    2、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包括经常项目、基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

    经常项目是指实质资源的流动,包括进出口货物、输入输出的服务、对外应收及应付收益等。

    资本项目是指由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他所有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金融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

    1、

    长期资本。可分为政府长期资本和私人长期资本。私人长期资本包括私人直接投资、私人证券投资和私人贷款等。私人直接投资包含外资直接投资FDI,FDI中包括创立新企业和控股股权两种方式。

    3、

    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各国政府对国际间各种交易支付所做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既包括约定俗成的国际货币惯例,也包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有关国际货币关系的规章和制度,还包括在国际货币关系中起协调和监督作用的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制度类型大体上分为: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