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实施意见2篇

    时间:2021-05-12 10:09:1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减灾 防洪 实施意见

     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实施意见 1 洪涝灾害是我镇危害最大,造成损失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为进一步加强我镇防洪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较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加强防洪减灾的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防洪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防洪减灾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镇汛期常形成区域、突发性、持续性、短暂性强降雨,极易引发洪涝灾害,防洪减灾形势比较严峻,各村(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尽最大努力限度地减少洪灾损失。

     二、加强防洪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贯彻“全面规则、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坚持防抗洪灾与防抗地质灾害并重、镇村并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重,全面提高防御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总体目标:加强河道管理,规范人类活动,保障河道行洪安全,提高防御洪水能力,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社会。把洪涝灾害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要发挥水库调洪消峰作用,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完善各类防洪预案,使预案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有效性。

     三、积极推进防洪减灾体系建设 1、要完善镇级洪水预警报系统,对全镇属低洼地带、依山而建的重点行政

     村:前洋村、山路村、富官村、余塘村、村、东元村、小密村、瑞安村以及小(一)、小(二)型水库增设布点,进一步完善镇级洪水预警报系统。

     2、完善各项防洪减灾预案。镇村两级要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防范地灾预案、紧急转移安置预案、防止灾后疫病预案、恢复灾后生产生活等部门预案,重点抓好村级预案的完善与落实。各村(场)、各有关部门的防洪减灾预案要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各类预案的宣传与普及,特别要强化本地灾点,出险预案信号和转移路线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强水库电站调度管理。镇防汛领导小组和水库电站管理单位必须亮度重视水库电站的防洪调度管理工作,科学调度水库泄洪。各村(场)、各有关部门在汛期要保质通讯畅通,并与上游水库、电站进行密切联系。此外,水库泄洪或发生特大洪水危及大坝安全时,水库管理单位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及时通知下游村(场)、镇政府和广大群众,以便及早做好应急准备。

     4、依法加强河道管理。一要加大制止向河道弃土弃渣行为;二要加强对涉及河道建设项目的监管;在已建成防洪堤的河道内,不得批准建设与防洪排涝功能无关的永久性建筑物;三要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行为,严格规范禁采区和规定禁采地,树立警示标志,镇项目办要加快建设排水管网,防止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放河道。

     5、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大石溪、员盘溪、浮流溪、靖坑溪防洪堤工程与排涝设施的建设。各村(场)、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组织实施,努力提高防洪减灾的能力。

     6、积极推进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强阔叶林特别是生态林的管护,推进

     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的营建,严格控制天然林特别是天然阔叶林采伐,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提高流域防洪减灾功能。

     四、切实加强防洪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落实防洪减灾工作责任制,防洪减灾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各村(场)要建立健全防洪减灾指挥机构,健全防洪减灾决策会商,落实责任制,各负其责,团结协作,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水利工作站:负责防洪抗旱工程的规划建设,农村饮水、水库保安、节水灌溉、山地水利、河道清水、水土流失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与完善,河道和堤防、水库、电站排涝等安全管理,涉河建设项目的报批等。

     国土资源所:负责密切监控地质不稳易滑坡地带,制定并落实地灾点及易滑坡地带人员安全转移预案,对现有地灾点进行具体分析,分门别类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理。龙其是灾后新村重点建设,要认真做好地灾点评估工作,避免增加新的灾害隐患。通过设立隐患地灾警示牌,建立群防群测网络,开展巡查排查等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此外,公路站、城建站、供电所、卫生院、邮政支局、中小学、民政办、派出所以及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供销社等单位和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做好抢险救灾及抓好灾后恢复生产生活工作,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五、紧急防汛期 各村(场)主干必须确保到少有 1 人在岗,镇、村防汛抗旱领导小组成员坚守岗位,无特殊重要任务,不得离岗。对因领导不力,工作疏忽或处置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1、加强防汛队伍建设。各村(场)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配备责任心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当,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及成员和村(场)防汛人员要增强防汛值班责任意识,加强防汛值班,汛期实行 24 小时值班,及时准确上传下达各项防汛指示、信息。

     2、加大防洪减灾资金投入。一要加大防洪排涝工程投入,二是确保防汛专项经费。镇、村(场)财政每年应安排一定的防汛经费,用于防汛备汛、防汛抢险物质器材购置和水利水文设施应急抢险。

     3、加强防洪减灾舆论宣传监督。各村(场)、各有关部门要做好防洪减灾宣传工作,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提高全社会的水患意识。遇灾害性天气,镇防汛抗旱领导小组要根据预案及时布预警信息,宣传部门要积极配合,对相关信息利用各种途径落实到村(场)、各有关部门,并注意及时更新,防汛新闻报道要遵守宣传纪律,确保舆论导向的正确。

     加强防洪减灾工作实施意见 2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根据《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许发〔2020〕15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党委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制造之都、宜居之城”目标,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防灾减灾格局 1.完善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区、乡两级减灾委员会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作用,强化减灾委办公室在灾情管理、综合风险防范、群众生活救助、科普宣传教育、区域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职能和能力建设。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对达到区级启动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区级加强统筹指导和支持,受灾乡(镇、办)党委和政府在灾害应对中发挥主体作用。对未达到区级应急响应等级的自然灾害,在各乡(镇、办)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各乡(镇、办)减灾委员会统筹协调有关组织指挥机构和部门做好应急救灾工作。

     2.加强协同配合。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落实职责分工,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领域的相关灾种的日常防治工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督

     促行业主管部门落实防治责任。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督促有关单位抓好责任落实,及时协调解决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重大问题,促进综合防灾减灾。建立党委、政府协调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制度,明确需求对接、兵力使用的具体方法和工作流程,细化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抢险救灾的工作任务。完善军地联合保障机制,组织军地联合演练,提升军地应急救援协助水平。持续推动民兵应急力量与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促进军地应急力量和资源共建共享。

     3.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制定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政策措施、行为准则,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协调服务平台和信息导向平台,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救灾行动评估和监管体系,完善救灾捐赠组织协调、信息公开和需求导向等工作机制。完善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救灾联动机制,落实人身保险、装备提供、业务培训、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大力培育防灾减灾救灾领域各专业类型和服务特长的社会组织,构建多方参与的社会化防灾减灾救灾新格局。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原则,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保障范围,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抵御灾害和风险的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推广符合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农业大灾保险。

     (二)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4.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大力推进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综合平台建设,整合利用自然资源、气象、水文、地质、水利、林业、地理信息等监测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一体、全域覆盖、上下贯通、信息共享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坚持灾情综合分析会商制度,开展灾害风险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估,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健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统一发布灾害预警

     信息,明确发布流程和责任权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网络等传播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

     5.全面排查灾害风险隐患。大力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隐患排查工程,以地震、地质、水旱、森林防火、气象等为重点,开展综合灾害普查、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和评估,摸清全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清重点区域抗灾能力,建立分类型、分区域自然灾害风险基础数据库,推进灾害风险管理信息化,为治理和防范灾害提供基础支持。

     6.推进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将防灾减灾纳入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加强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善防洪抗旱工程体系,加快补齐城市防涝、农业抗旱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城市堤防、排水管网等防洪排涝标准,加快推进城市积水点改造,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积极推进避难场所建设,严格落实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技术标准,满足群众就近避险的需求。

     (三)统筹做好救灾和灾后重建。

     7.完善应急预案。制定总体应急预案,完善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单位的配合,牵头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汇总工作,建立本级应急预案数据库。各乡(镇、办)、各部门要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责任单位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在灾害易发多发期,各级各单位要根据监测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准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和应急机制。

     8.规范灾害现场组织指挥体系。对发生的自然灾害,各级政府根据灾害类别

     和应急预案,建立防灾减灾救灾领导指挥体系,由相应的专项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由应急救援总指挥部负责具体实施,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各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按照“统一指挥、联合响应、部门调动”的原则,调度使用专业抢险队伍,当本行业所属救援力量不能满足抢险需要时,可跨行业调动专业抢险队伍或按有关规定协调当地驻军进行增援。统筹使用和调配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充分发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主力作用和专业救援队伍技术优势。

     9.健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制度。达到区级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区委、区政府统筹指导,区委、区政府具体负责,区直有关部门会同受灾乡(镇、办)按照工作流程开展灾害损失评估、次生衍生灾害隐患排查及危险性评估、住房及建筑物受损鉴定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根据灾害损失情况,区级组织或指导编制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支持措施,落实救助政策和资金。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受灾群众积极性,开展自救,重建家园。未达到区级应急响应的自然灾害,灾后恢复重建由受灾乡(镇、办)党委和政府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

     10.健全救灾物资装备保障体系。加强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建设,扩大储备库覆盖范围,完善储备类型,丰富物资储备种类。推进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应急运力储备、调运、协同保障能力,确保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区应急管理与发改部门要协同配合,加强救灾物资日常管理和检查,确保救灾物资在应对灾害时发挥有效作用。完善通信、能源、救灾物资、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的应急保障预案,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救灾物资储备日常补偿机制。推进救灾应急专业力量建设,充实队伍,配置装备,强化培训。配备必要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防汛抗旱、森林灭火等减灾救灾装备,提高基层减灾装备保障水平,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工作责任。区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要及时修订各类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和工作规程,细化防灾减灾技术规范和标准,形成以专项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为骨干、应急预案和技术标准相配套的防灾减灾制度体系。严格制度执行和责任落实,对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重大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依托区应急指挥平台,整合各类灾害信息资源,加强跨层级、跨部门业务协同,实现灾害信息共享。落实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灾后...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