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培训心得体会ppt课件

    时间:2020-09-26 17:19:5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心得体会 课件 培训

     转变观念重塑自我 新时代教师角色的改变与专业素质构建 吉林省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与校长培训研究所 林森 教授 一、教师为什么要改变角色?认知“新时代” 二、教师的新角色是什么? 认知“新角色” 三、教师如何做好新角色素质构建? 认知“新使命” 教师要:能干——能说能思——能研——能写 44 一、认知“新时代” 1.找好当代的教育时代感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教育大发展的时代 2.找好当代的中国教育定位 21世纪中国教育处于“第三次重大转型期” 教育的时代感1.找好教育的时代感:三个“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发展的时代。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教育改革,关注办优质教育、优质学校,关注教育创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关注教师和校长专业化、专家型、教育家的时代。

     教育的时代感教育改革—中国教育的方向、主旋律:

     “素质教育”。30年前提出,长周期。

     办优质教育、优质学校—关键词:人民满 意、教育均衡、“教育家办学”等教育创 新—五个重新认识—重新“归零” 教育的时代感重新认识学生:树立新的学生观 儿童是社会的一员,儿童是现在的小主人!儿童是一个“小小的哥伦布”,每天都发现“新大陆”。儿童是 由一百种组成的,儿童有一百种语言,一 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 说话的方式;还有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 的方式;有一百种欢乐,去歌唱去理解; 一百个世界,去探索去发现;一百个世界, 去发明;一百个世界,去梦想。

     这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劳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主动性,高度的自觉性,和忘我的 创造精神、奉献精神。

     教师是“理性”的存在,教师是“真实”的存在,教师是“大爱”的存在,教师是 “知识”的存在,教师是“思想”的存在, 教师是“创造”的存在,教师是“文明” 的存在,教师是“研究”的存在,教师是 “平等”的存在。

     教育的时代感学校是一个“风景”,学校是一个 习型组织”,学校是一个“文化”……10 教育的时代感 教育是什么?教育不是上学,不是读 书,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它包括经验的分 享,知识的建构,心智的敞亮;也意味着 个人的发展,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幸福。

     11 教育的时代感 今天中国走向新教育——素质教育,新教 育向校长和教师提出高要求、新挑战。

     教师由“教书匠”到专业化—专家—教育家 实现新的转变。今天作为教师,需要像教育家一样教学家 做教育。

     12 当代中国教育定位 13中国教育发展的“大势” 这是一个需要优质教育、优质学校,人 民满意的教育、学校,造福子孙的教育、 学校的时代。

     这是一个走向、做好“素质教育”的时代 14 中国教师发展的“大势” 这是一个需要教师专业化、专家型、 教育家的时代。

     这是一个需要专业化教师,专家教 师,教育家教师而应该产生专业化、专 家型、教育家的教师的时代。

     15 中国教师发展的“大势” 低水平的应试教育可以没有教育家, 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必须由教育家来办。

     到超然王国——教育家16 中国教师发展的“大势” 一个重要的规律:教师、校长等教育工作者走向教育家是一个过 程。即一个教育工作者,就是在不断地像教育 家办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一步一步,直至成 为教育家。

     只要往前走加油!

     坚持往前走加油!!

     不断往前走加油!!!

     17 中国教师发展的“大势” 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无论你愿意不原意, 像教育家一样教育、教学,让孩子、学生 健康成长,为孩子、学生的未来负责,给 孩子、学生造福,这是你的天职。

     教育家离我们并不遥远,你我都可像教育 家一样办学、做教育,你我都可努力走向 教育家。

     18 二、认知“新角色” 新时代、新教育、新需要,呼唤教师走向 改变,构建新角色。

     从一个重要教育理念说起:

     教育是真实的,教育是有规律的。

     走进孩子的真实成长世界,把握规律 19二、认知“新角色” 由刷碗习惯到学习习惯——迁移规律 孩子可以教育:品质可以培养,方法可以获得。

     ——品质方法=成功 谁规定的孩子在家不干活?20 二、认知“新角色” 孩子、学生怎么能学习好?一个重要方法:追问 一是“不耻上问”。二是“不耻下问”。

     三是“不懂问”。

     四是“懂了还问”。

     总结规律:学问、学问,既在学、更在问。

     21 二、认知“新角色” —启蒙教育 学前父母说,小学老师说,初中同学说,高 中自己说。(教育有没有用?)

     如果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没有遇到启蒙老师,他的“书”就等于白念。

     品质+方法=成功——品质要素+方法四商:态度商、情商、智商、挫折商+方法… 22 二、认知“新角色” 当下教师的新角色梳理 在教育大发展的今天,教师角色又出现了 一些新特性:专业性、专家性、复杂性、挑 如知识的传授者、学习者、学生的引导者、课程的研制者、教学的组织者、团体的领导 者、教育的研究者、文化的创造者等等。

     23 二、认知“新角色” 这里从教师的四个基本角色分类梳理:

     以教师的主要任务为视域:

     育人——教育者角色 教书——教学者角色 服务——管理者角色 修养、创造——研究者角色 24 角色分类 教师角色任务要述 教育者 传道 育人 人师,学生的启蒙者,做人的引导者、人 生的引路人等。品质新涵义:学生道德、 感知、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教学者 授业 “教书” 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实施者等。

     教学的设计者、操作者、促进者等。教与 学新涵义:知识、智力、技能、能力等。

     管理者 解惑 服务 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的组织者、监督者、 评价者等。管理新涵义:做好服务。学生 安全的保护者,心理的保健医等。

     研究者 修养创造教育、教学、管理等的研究者,学习者、 反思者、总结者等。/因材施教,实现学生 个性特长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造力等 25 三、认知“新使命” 教师要做好工作,必须务实地按规律做好 所需要的角色,进行角色的专业素质构建 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命题:

     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角色的专业化。不空 虚,实又细。即基于教师的不同角色进行 专业化的构建。诸如,按“教育者”、 “教学者”等角色,分别进行“专业理 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 面的具体修养。

     26 专业素质 教师角色 专业理念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教育者 27三、认知“新使命” 今天教师要实现以下教育观念转变 宏观:由“教书匠”到“教育家”。

     微观:具体转变:

     28三、认知“新使命” 今天的教师应 的基本教育理念 宏观“素质教育”理念,微观基本理念:

     研究者——成功的教育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做人、学会做 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

     29 教师主要角色的专业理念 理念 角色 教育理念转变 基本教育理念 教育者 由“教书”到“育人” 成人教育 教学者 “一泉水”成事教育 管理者 由“管”到“不管” 成长教育 研究者 由“考试灌输者”到 “因材施教者” 成功教育 30 三、认知“新使命” 今天教师怎样做好新角色、履行新使命 教师角色专业化构建的多维解析 教师角色专业化构建是每个教师的具体任 务,需要每个老师自己进行构建。

     从“理念+知识+能力”几方面一般综合认 即,教师做好“四大角色”的多维解读31 三、认知“新使命” 教育者——“成人”教育—劳动教育等 —学会做人。孩子、学生的“品质” 教育。

     比如劳动创造人、从小培养、刷碗理论等 教育名言:“师者,人之模范也。”32 三、认知“新使命” 老师的大爱——包容心 老师的平等观——人是平等的 老师的教育艺术——什么样的教育最有效? 33 三、认知“新使命” 2.教学者 教学者——―成事”教育—能力教育等—学 会做事。知识+能力。鱼+渔—内容+方法 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教无定法 教育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34 三、认知“新使命” 3.管理者 管理者—―成长”教育—习惯教育等—学会 共处服务、帮助养成“生活习惯”、“学习 习惯”。

     良好的习惯决定命运。教育教学是日复一日 的生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一言一行…… 教育名言: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是最好的管 35 三、认知“新使命” 研究者——―成功”教育—创造教育等—学 会学习。学养—成才教育。值得深思:升学 率?成才率?特别关注“特长”教育等。正 人生名言:“天生我才必有用。”36 三、认知“新使命” 为什么教师“职业倦怠”?把教育仅仅当作工作,没有神圣感;把教学仅仅 当作任务,没有美好感;把管理仅仅当作负担, 没有幸福感;把研究仅仅当作形式,没有真实 感…浮躁…自然倦怠。

     教师应达到一定的境界:

     教育是一种事业追求,教学是一种艺术创 造,管理是一种行善积德,研究是一种自 我实现…… 37 38让“教师,即教育者”成为一种神圣。

     让“教师,即教学者”成为一种美好。

     让“教师,即管理者”成为一种幸福。

     让“教师,即研究者”成为一种真实。

     39 刘茂森教授 4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 用于教育领域中的核心,而整合的基本途径和整 合教学的整体优化,又是这个核心中的关键。研 究和实践这两个问题,对于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 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

     41 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整合” (一)“整合”具有客观必然性 (二)“整合”必须具有明晰而科学的指导 思想 (三)“整合”需要坚持被整合要素的个性 特点 (四)“整合”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五)“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必须坚持把 继承和创新结合的策略 42 “整合”既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对教 育的紧迫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 结果,有它的客观必然性。

     43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整合”的 研究纳入到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44 在坚持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特点和教 学活动规律和本质前程提下的整合。

     45 “整合”是复杂的教学行为,不是在简单 的思维推理中就能发现和认识它的规律和特点, 必须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提高“整合”水平。

     46 (五)“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必须 坚持把继承和创新结合的策略 继承:把传统教学的优势继承下来:理论的、行为的、途经的、方法策略的。

     创新:探讨在信息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对继承的发展;把两者结合起来,“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才会科 学、有序、有效。

     47 (一)以学生的认知活动为本,以运用多媒 体克服学生认知困难为目标的整合途径。

     (二)以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本,以运 用计算机网络实现教学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整 合途径。

     (三)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本,以运 用多种沟通机制促进教学活动改革与发展为 目标的整合途径。

     48 (二)以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为本,以运用计 算机网络实现教学整体优化为目标的整合途径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工作基本原则,教学实施的基本模式,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综合地体现着教学活动的规律 和特点。整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活动更好体现 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方法的 应效果,使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实现整体优化。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活动更好地体现教学规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49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搞高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 教学活动的整体优化,可以提高教学活动的功能特点,使教学活动在知识传授、技 能提高、情感转度、方法掌握的综合价值中 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是“整合”追求 的重要目标。

     50 (三)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为本,以运 用多种沟通机制促进教学活动改革与发展为 目标的整合途径 多种沟通机制为学生实施个性化学习在工具、时 间、空间和资源上提供支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 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随机的安排自己的学习, 使学习活动从“集团行为”中解脱出来。

     传统教学是在以班级为单位,在课堂上,由班级 的学生和有限的教师构成的有限的智慧资源环境中 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广泛、高层 次、高水平交流研讨中优化自己的学习。多种沟通 机制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为学生营造高水 平的智慧资源环境,学生利用这个环境可以进行高 水平的学习。

     51 三、优化:从四个方面实现 整合教学的优化 (三)“整合”教学的实施要体现“整合”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四)“整合”教学要运用有效的方法策略52 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准备行为、教学 实施行为、教学反馈行为、教学评价行为; 教师的教学行为接受现代教学思想理论的指 导,才可能是科学的、有序的、有效的。

     53 54素质教育观:三个字——“三发展”: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教育 55 充分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关系到新一代的 学习与发展,关系到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 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创设轻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的微小进步。56 2.三个整合途径——以学生认知为本的整合、以教学优化为本的整合(优化教学)、以技术应用为本的整合(改革教学)

     改变师生的沟通方式57 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决定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 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 1.把继承和发展结合起来 继承:

     继承与发展相结合: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尤其应把技术与传 统的教育形式结合起来加以使用,而不应将其 看作是一种取代传统形式的独立的手段。

     58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研究院 教授教授 59 一、当前教育改革的三个重要方面 一个转变 两个改革 60 一个转变 转变传统 教育观念:

     树立现代 教育观念:

     •“三个中心”:教师、课堂、书本 •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一言堂,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积累知识,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使学生发展 (一个获得、两个培养、三个发展)

     培养创造型、全面发展人才 培养知识性人才 61 二个改革:

     教学改革:

     过程与方式:

     两个优化:

     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课程改革: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提供教育环境 •“实现双赢” •信息技术素养 •教与学的演、练工具 •认知工具 •解决困难 •两个培养 现代教与学的方式 现代教与学的方式 展示过程 展示过程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微微— 静静——动动 抽抽— 模拟场景模拟场景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意义的建构)

     62 一、指导思想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以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准绳, 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以优化教学教程、教 学资源为主线,从教与学的需求分析入手,以信息技 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途径,重点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困 难。最大限度地为学科教学提供相关资源,建设一套 网络环境下符合教育规律的新教材体系。为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施搭建一个优化教学 环境的支撑平台。达到推进素质教育,显著地提高教 与学的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63 三.教学资源的类型 1、媒体素材 按素材的表现形式分类(有五种):

     文字 动画 影视 声音 图片 按素材的教学功能分类:

     情景 背景 讲解 自学 探究 交互 启发 协作 实验(含模拟实验)

     游戏 演示 练习 例题 答疑 竞赛 指导 影视 课外活动 64 3、教学指导4、学习指导 5、教学案例1 6、评价资源(测评资源)

     评价资源(测评资源)

     65 五、典型教学方式 讲授式 交互式 自学式 合作式 探究式 问答式 66 怎样设计探究性动画>动画脚本的设计过程是特殊形态的教学设计过程。探 究性动画是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结构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策略性的动画(或课件)。是为学 生实施探究性学习而营造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化的教 学环境。它有助于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 指导者、促进者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 学习、积极探索(或探究)、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寻找 途径、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创新性。是传授知识、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67 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优化的教学过程 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实 促进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积极 探索和分析、寻找途径、方法解决问题)

     68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准确、恰当 地提出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当学生思 维(或操作)走上岐途时,教师抓住关键 性问题(或环节)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或 必要的指导)。从而,保证学生在正确方 向(或途径)上进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或操作),有效地探究问题。

     69 三.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条件 选题科学、准确、恰当, 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

     间接经验与直接的衔接点 具备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多媒体素材齐备 信息技术应用、操作环境齐备 70 四.探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 创设与探究主题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 同层次 的探究性主题。使其各有所思,各有 所得。

     教师的引导(或指导)要及时、恰到好处 当学生的思路(或操作),误入岐途(或操作失误)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或指导)。

     注意:是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或途径,而不是直接揭 示探究问题的本质,也不是具体方法的指导。否则,将 会减弱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71 五.动画设计的基本原则 钻研大纲、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突出 重点、难点与 教学的关键点。

     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为指导,使动画素材有 利于教育技术 与学科的整合。

     具有教育观念的导向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 的过程中,有 效地受到素质教育(即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 个性发展、全 面发展、全体发展。

     有利于助与教与助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建 构与实施。

     72 保证 ※科学性:无知识性错误 ※策略性:融教法与学法为一体,有助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 主体”教学结构的实施 ※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 ※创新性:创意新颖、独特,具有创新精神 ※实效性:应用效果显著 73 六.动画设计的基本要求 内容要求 以学科大纲为准绳,突出教学的重点、难 点及教学的关键 环节 满足一线教师教学的需求(动画的教学功能齐全,知识点覆 考虑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考虑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渗透 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知识、量纲、单位、符号、目标、图形 等准确)

     74 设计、制作目的要求 要写明制作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 标、情感目标、教育 教学思想、理论 依据——说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 与学的方法)要写明设计、制作的用途 教学功能要求(即教学策略)

     情境、背景、模拟实验、讲解、交互、 协作、探究、启 75七.探究性动画设计成功的关键 创设与探究主题紧密相关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选题要科学、准确、恰当 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设计主题动画新、旧知识的 衔接点 探究的课题(或问题)一定是: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衔接 76教学模式 合作(协作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组织教学:

     成立学习小组 教师提出研讨的课题 选题科学、准确、恰当:

     能引起争论 突出教学重、难点 有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学习 个人学习、理解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素材库中的 素材:图片、文字、动画、影视 每个人准备好发言提纲 77 教学模式 问答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提问:教师提出问题 图片 文字 动画 影视 (可选用的素材)

     思考:学生运用 已有经验 已有知识 已有认知结构 分析、寻找 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的衔接点 78 教学模式 自学模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自学,学生:

     (教师提出自学内容)

     学习、理解教材 看素材库中的素材 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解疑(教师):

     引导思路、建议行动方向 指导学习方法、逻辑思维方法等 解疑 图片 文字(如:有关的学习指导)

     动画(人、机交互)

     影视 79 教学模式 探究模式 (类似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提出探究课题:

     组织教学:教师 提供具体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探究课题:

     •主题设计能引起争论(或知识的内 涵能引起发散性思维)

     •主题设计能将探究(或讨论)逐步 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即让学生能 跷起肢尖或跳起来搞到“桃子”)

     多媒体素材齐备 信息技术应用、 操作环境齐备 新、旧知识的衔接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的衔接点 80 两个优化 •“五要素”:人(师、生)、内容、 策略、资源、评价 •“三规律”:

     •转变观念是前提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 •优化教学策略是途径 •优化教学资源是重点 •促进素质提高是目标 •科学评价是重要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

     •理论指导 •明确目标 •物化知识 •解决困难:

     •营造环境 •展示过程: •渗透方法 •交互探究:

     •利于整合:

     •提高素质: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衔接点)

     传播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协调 内容导向->目标导向 被动接受->主动、自 主、探究 变抽象思维为直观形象:模拟场景:

     激励:

     81 课程改革:

     一个“整合”:改变课程的功能:

     改变课程的结构:

     改变课程的内容:

     改变课程实施方式:

     改变课程评价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制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 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两个培养:

     一个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良好品德(核心)

     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

     调整和改革课堂体系、结构、内容 建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 建构主义是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82 改变课程管理制度:六个改革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 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 书本知识的现状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 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 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使用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 与选拔的功能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 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83 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发 生出来的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 首要任务。

     教教 念念84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东北师范大学85 一、为何要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饥饿的时候,人类只有一个烦恼;而吃饱之后,却会有无数个烦恼。

     86 一、为何要关注教师的心理成长 文明越发展,人们的压力就越大,文明的发展,就是对人性的压制。

     87 人性的三种属性:

     88 教师 是什么? 物化的教师 (社会属性)

     神化的教师 (精神属性)

     兽化的教师 (生物属性)

     89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现实困境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 高工作负荷90 紧张压力的自我诊断:

     请根据自己近两周来的实际状况,对以下项目 进行如实判断,判断的标准为“有”或“没有”。

     9.全身无力疲惫。91 18.不能轻松地与人会面。92 记分方法: 回答”有”记1分,回答”没有”为0分 ,然后将总分加起来。

     结果解释: 10分以上,为压力较为严重,处于精疲力 竭阶段,需要通过专业的帮助进行缓解. 9分—5分,为中等程度,通过自我修养 和调节能够恢复。

     4分以下,为正常状态。

     93 倦怠: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衰竭、人 格解体和低成就感。

     情绪衰竭:指教师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是情绪情感极度疲劳的状态; 人格解体:指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冷漠、消极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学生; 低成就感:指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降低工作中的效能感,停留于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94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刘晓明,2005)

     95 心理问题类型 障碍性心理问题 适应性心理问题 发展性心理问题 求助医疗部门 学会自我调适 提升心理素质 问题解决途径 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 心理训练 96 (一)职业压力:心理问题的主因 外部资源 信息支持 情感支持 物质支持 压力源 个体的认知 心理健康问题 生理应对资源 个人素质资源 行为应对资源 内部资源 97 摇摆自己的身体98 2.节制物欲,简化生活,保持心灵的单纯与自在 8.不盲目竞争,避免心理过度紧张99 100 101 左右都是一天,不如高兴; 左右都是工作,不如精彩; 左右都是一辈子,不如美好。

     102 103 104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