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读余华《活着》有感

    时间:2021-10-19 11:09:5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余华 《活着》 读后感

      读余华《活着》有感

      糊糊涂涂的日子里也会遇见沟沟坎坎,于是会想活着的意义?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多么伟大的意义。可是,读了余华的《活着》,便明白什么是活着的意义。

      这本书讲述了福贵的一生,从年轻到衰老,从父母健在到孑然一身,跨越了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经历了从富裕到败落、困苦,最终成长、归于平淡的过程。

      读完整本书会发现,活着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因为福贵的一生,经历了太多次的死亡。有至亲的死亡:老父在福贵将家产输光后,便郁结而亡;母亲因病而亡;儿子有庆为了救镇长家的儿子,被抽血过量而亡;女儿凤霞生产时大出血而亡;女人家珍得了软骨病,不治而亡;女婿二喜干活时被水泥板砸死;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也有战友的死亡:老全在内战时期,震惊于几千号国民党伤兵尸体的景象时,被炮弹击中而亡;春生在文化大革命时被迫害致死。正如小说最后福贵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了,争来争取赔了自己的性命,也许活着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活着》这本书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他创作生涯的分水岭。因为,在活着之前,他的文字冷峻、残酷又血腥;从《活着》开始,多了些温情和赤诚,残酷之余增添了许多暖意。有人探索这其中的缘由,发现,中年之后的余华,家庭幸福和满,生活平顺而温暖,于是,他的作品也渗透出了许多的暖意,不再一味地血腥与暴力。正如余华所说: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并且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的象征。

      确实如此,余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充斥着死亡的记忆,这造就了他作品暴力、恐怖的一面。余华父亲是位外科医生,余华小时候便经常在手术室外面玩耍,父亲每次从手术室出来,身上的手术服全是血,后面还紧跟着一个提着桶的护士,桶里装着血肉模糊的东西。当时余华的家离太平间很近,出门上厕所必须经过太平间门口,不仅如此,几乎每晚,他都会被失去亲人的哭声吵醒,久而久之,他甚至可以分辨这些哭声的差异。

      还有关于苦难和死亡的记忆,是在他的少年时代,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街上到处都是带着高帽挂着牌匾被批斗的人和红卫兵,满世界张贴着大字报,各种人身攻击、拳打脚踢,使很多人不堪忍受、被迫致死。《活着》里面的春生,就是无法忍受文化大革命的迫害,撇下老婆孩子自杀了。这种种记忆,都成为余华执着于死亡描写的原因,也是他成为先锋作家代表的原因。

      但是,时代在变,文化在变,心境也在变。步入中年的余华,不再需要极端暴力的方式来表达情绪和宣泄情感,于是,他的《活着》开始着力探索生命的意义,探索活着的价值。

      关于《活着》,余华说,在中文的世界里,我其他的书不可能超过《活着》,以后也不可能,我这辈子再怎么写,把自己往死里写,也写不出像《活着》这么受读者欢迎的书了。《活着》拥有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当当网告诉我,他们大数据显示,购买《活着》的人里面有六成多是九五后。

      关于《活着》的创作灵感,余华说,来自于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道尽了老黑奴一生历经苦难和折磨,家人也都离他而去,而他依然能够心怀善念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怨言。这让余华深受感动,从而激发了创作欲望。《活着》主人公福贵正是以老黑奴为原型。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