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2023年“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时间:2023-03-03 15:27:0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乡村振兴战略” 调研报告 农村

    2023年“乡村振兴战略”调研报告

    在保障机制上,要配好选好一支有担当、讲奉献、懂经营、会管理的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村支两委带头人,同时也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帮助制定村庄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村隶属xx苗族侗族自治县xx乡,位于xx市南部、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地处云贵高原、雪峰山脉、南岭山脉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相对优越,是一个苗族、侗族杂居的传统农业村庄,距离xx县城32.5公里,距离xx乡集镇2.5公里,自然团寨基本沿xx--xx222省道分布。该村既非以山地为主要自然条件的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村寨,也非县城或集镇所在地的城镇化半城镇化村庄,而是介于这二者之间的以农耕为主、以林业和其他副业为辅的传统农业村庄,在xx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该村虽未列入国、省、市、县扶贫重点村,但贫困面依然较大,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483人。根据xx脱贫攻坚计划,该村将在xx年整村脱贫。作为xx人大机关的脱贫工作联系点,如何帮助该村在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实现振兴,并为相似地方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是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村情概况

      xx村现有12个村民小组596户2526人,由xx7个自然团组成。土地总面积39299亩,其中耕地面积2372亩,人均0.94亩;旱地面积280亩,人均0.11亩;山林面积33169亩,人均13.13亩。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20元。

      1、人口结构情况。xx年全村总人口2526人,男女性别结构为120:100,高于同期全国117:100的平均水平,性别失衡问题比较严重。从年龄结构看,16岁以下占总人口数的17%,16—60岁占67%,60岁以上占16%。民族构成以苗族为主,另有侗族、汉族等;外出流动人口(含外出学生及城镇陪读人员)约占总人口数的58%,常年留守在家人口只占全村的42%。

      2、劳动力情况。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65%;残疾和长期慢性病人口约占劳动力人数的2%。劳动力学历程度:小学及以下约占劳动力人口数的25%,初中文化占65%,高中文化以上占10%(其中大专文化以上占4%)。劳动力去向:主要为江浙、xx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人员;县城和集镇上学、陪读、打零工人员。留守劳动力短缺和年龄老化的问题比较严重。

      3、收支情况。外出务工收入占村民总收入的70%,种植养殖业收入占15%,其他经营性收入占15%。生产性支出占村民总支出的10%,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开支占40%,医疗教育支出占18%,房屋建设、红白喜事等集中式支出年均分摊占32%。

      4、房屋情况。近10年来新建房屋(砖房)的村民户数约占总户数的35%;仍居住传统旧房(木房)的占65%,其中在城镇购房的约占8%。

      5、生产条件。水利设施:渠道12千米,山塘、水库、拦河坝11处。生产工具:较大型收割机3台,耕田机7台,起垅机、三轮车150余台。科技应用主要体现在富硒稻、烟叶、灵芝、速生丰产林种植等方面。

      6、生活条件。冰箱电视电饭锅等日常生活电器基本普及,配置电脑的有130余户。95%以上的村民安全饮水有保障。40%村民用上了沼气、液化气等清洁生活能源,30%村民生活能源仍然以使用薪柴为主,另有30%村民介于二者之间。15%的农户购置了家用汽车,70%的农户有摩托车。8个自然团寨中,有7个修建了文化活动场地,配置了体育健身设施。

      7、社会保障情况。缴纳农村居民医疗保险的占90%以上,年满60岁老年人基本享有农村养老保险,全村80岁以上老年人均享有高龄补贴。社会治安情况良好,群众安全感高。

      8、社会治理情况。有村规民约,基层组织健全,群防群治等工作开展有序,村民通过村民代表等参与村务管理,村民自治管理有效。

      9、乡土文化情况。该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近些年虽然建设性破坏比较严重,但仍留有大量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存。该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目前还保留有义学遗址。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村里已出了4名博士研究生,在外工作且有一定成就的本土籍人士较多。

      二、村情分析

      1、最显著的特点。外出务工是该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农业收入不足但有增长潜力。该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一般家庭只要有正常的劳动力,种田种地并搞些养殖,温饱不成问题。如果家里要娶媳妇、盖房子或供子女上学,则主要靠外出务工挣钱。该村现有的56户未脱贫户基本上是因病、因学致贫或无劳动力的家庭,富裕家庭主要是个别种养大户、经营能手或外出务工收入比较稳定的家庭,约占全村总户数的30%。

      2、最突出的问题。因外出务工人员多为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小孩和丧失劳动力者。寄希望于留守人员来实现该村振兴,难度很大。

      3、最明显的短板。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几乎全靠上级资助。xx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万元,保正常运转都需要上级补助,根本无力承担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

      4、最难解的困惑。该村目前有烤烟、灵芝种植等特色产业,但村民参与面不广、规模不大。缺乏可持续、高效益的产业支撑。

      5、最忧虑的事情。村民对先辈留下的东西普遍缺乏敬畏之心,传统村落风貌人为破坏严重。一盖房就把旧房子全部推倒,雕梁画栋扔掉,石头墙、石板地埋到了地下。一修路就把原来的旧石板路搞成了水泥路。幸好还有几处家祠、几处古井、部分还来不及建新房的农户留下了一些古迹。

      6、最欣慰的现实。村民对现实状况基本满意,对国家惠农政策大都满意,对未来生活有信心。

      三、调研结论

      1、xx村目前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对xx村经济发展、居住环境、劳动力结构、乡村治理水平、乡风文明程度等情况的调查分析,目前该村尚处在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过渡阶段,或者说是半小康阶段。因此,该村制定振兴目标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应当立足现实、稳打稳扎。

      2、xx村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状况。一是村民对土地的依赖明显减弱,大多数村民收入的增长不是基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是依靠进城务工或其它非农收入,村民收入非农化、多元化特征明显。二是生产方式仍以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特色种养业有所发展,但规模和效益没有上来。三是留守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人口流动造成农村社会关系结构失衡,家庭不完整、亲情缺失严重,家庭的基本经济社会功能作用弱化。因此,该村的振兴必须重聚生产要素、重塑生产关系。

      3、xx村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矛盾。一是土地资源占有碎片化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二是传统农业产业较低的抗风险性与期望单纯依靠农业获得稳定收益之间的矛盾。三是现代农业产业的高素质劳动力需求与年富力强劳动力大量转移之间的矛盾。四是相对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与实际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五是村民的国家、集体观念淡化与集约化经营、公益性建设之间的矛盾。这些现实矛盾决定了该村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积累、单纯依靠现有劳动力资源来实现振兴的路子行不通。

      四、思考与建议

      1、在实施步骤上,针对xx村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应注重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用好用足国家脱贫攻坚等政策,在xx年实现整村脱贫目标的基础上,再通过2-3年的努力,达到整村小康目标;第二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 ,通过10--15年的努力,实现整村振兴目标。

      2、在产业路径上,针对xx村现有产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不足、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应注重科学精准、持续稳健。在搞好村民土地确权发证的基础上,建议由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适当集约土地资源,因地制宜而又着眼长远地选准特色产业,通过比较稳定的土地入股收益解放一部分农业劳动力,同时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3、在发展策略上,应当顺应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逐步减少该村农业人口数量,同时借助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政策,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调整经济结构,吸引城市工商资本和在外乡贤回归,形成小农经济与规模经济共存、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共生、乡土文化与现代生活共融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4、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利用该村丰富的山林资源,在保住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发展绿色经济,包括乡村旅游经济。二是要传承好村庄的历史文脉,特别是保护好村庄的文化遗存,在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中彰显自己的独特个性。三是发挥该村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模式,恢复和发扬乡土文明之风。

      5、在保障机制上,要配好选好一支有担当、讲奉献、懂经营、会管理的基层干部队伍,特别是村支两委带头人,同时也需要上级党委政府帮助制定村庄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