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时间:2021-03-06 18:09:4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愚公 学习 先进事迹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本文关键词:愚公,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党员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本文简介: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李保国同志身为一名大学教授,本应在三尺讲台之上教书育人,忙时翻几本典籍撰文立论,闲时斟一盏香茗为学生指点迷津,当年华老去时,望着遍布天下的桃李既足慰平生,又可赢得世人的称颂。然而,他却始终记得,自己同时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个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本文内容:

    学习李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李保国同志“愚公”精神,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

    李保国同志身为一名大学教授,本应在三尺讲台之上教书育人,忙时翻几本典籍撰文立论,闲时斟一盏香茗为学生指点迷津,当年华老去时,望着遍布天下的桃李既足慰平生,又可赢得世人的称颂。然而,他却始终记得,自己同时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个人生活的闲适富足之外,应当有着更崇高的追求。因此,李保国同志时时刻刻心系着群众,30多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他的坚守,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为我们每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学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提供了一面镜子。

    做合格党员,要讲政治、有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作为党员,就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努力为党工作,无条件地履行党员义务,坚决服从党的安排。李保国同志毕业留校仅十余天后便响应学校号召来到贫苦农村,投身到小流域立体开发项目中。然而,他既不曾抱怨,亦不感遗憾,反倒襟怀坦荡地说:“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个人利益服从人民利益。”正是这样的信念让他在贫瘠的山村中扎根扶贫,成果惠及了10万农民,精神更是鼓舞着我们每一位党员。较之于李保国同志,我们的工作环境显然要优越得多,因而,不管面临何种艰难险阻,我们都应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自觉,全力做好党交办的工作,恪尽兴党之责。

    做合格党员,要讲规矩、有纪律,筑牢法纪防线。作为党员,就应当守法纪、守规矩、守本分,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着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两学一做”要求我们学党章党规,因为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惟有知规矩、守规矩,我们的党员干部才能拧成一股绳,迸发出凝聚力。如李保国同志所说,个人利益应当服从人民的利益,党员干部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共同的利益。只有目标一致了,众人齐划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艘巨舰方能劈波斩浪、平稳向前。对党员个人来说,则应当明确“红线”何在,坚决不逾越“底线”,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守党纪党规,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做合格党员,要讲道德、有品行,立正价值操守。作为党员,就应当注重对党性的锤炼和提升,在做人上明辨是非、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情趣健康,并且应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要求。党规党纪明确了我们的行为边界,道德激发的则是我们内在的自律。若说能否遵规守纪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基本指标,那品德高尚与否则是检验一个人人格是否健全的最低标准。按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若是不讲道德,人格尚且不健全,又如何能起先锋模范的作用。李保国同志为帮助村民脱贫,举家搬入深山,不畏艰难困苦,堪称党员的楷模。我们身为党员,亦当严以修德、以德立身,为更多的后来人做出表率。

    做合格党员,要讲奉献、有作为,锤炼担当精神。作为党员,就应当履职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李保国同志被誉为“太行新愚公”,因为他同愚公一般,怀着坚定的信念,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发起挑战。愚公移山,以当代人的血汗方便无穷匮的后来人,李保国同志改造荒山,则是既引领当代人脱贫,又惠及子孙后代,造福的是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绝不仅仅是几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日渐繁荣,偏远山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同样举足轻重。李保国同志以他的忠诚履职,发出了惠及万民的伟大能量。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只有立足岗位奉献,勇于担当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智慧,宏伟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变为美好现实。

    篇2: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

    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两篇,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

    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 本文简介:2016年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1】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1921年7月,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激荡起中国革命的涟漪。95载,波澜壮阔、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的万丈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进的岁月。从建党、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中国腾飞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求证马克思主义中国道

    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 本文内容:

    2016年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范本两篇

    【1】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1921

    年7月,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激荡起中国革命的涟漪。95载,波澜壮阔、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的万丈光芒照亮了中华民族的前进的岁月。从建党、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如今中国腾飞的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求证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真理,凝聚旗帜下党救中国的信仰,履行困苦中服务人民的承诺。“七一”建

    党节,中国青年网特别推出“中国梦”践行者“追寻信仰足迹,践行青春担当”建党95周年党员系列专访,与青年网友分飨中国共产党员的励志故事,为中国复兴征程汲取奋然前行的力量。

    “中国梦”践行者“追信仰足迹,践行青春担当”建党95周年党员系列专访第一期

    李保国:35年坚守太行

    矢志移山

    孜孜不倦。

    “李老师啥时候来俺们村做培训啊?”“走了?他去哪儿了?啥时候回来?……”2016年4

    月10日凌晨,我国知名经济林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当天,这位35年如一日扎根山区的“太行新愚公”,电话依旧

    繁忙。拨通号码、咨询请教,村民们没能再次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家属哽咽说出的噩耗更是让他们难以相信,“不久前,李老师还来给我们做了指导啊!”

    直到李保国离世的消息在电视、广播、网络中越传越广,村民们拨打的电话才越来越少,“李老师,真的,真的走了。”默默耕耘山区数十载的事迹开始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对于太行山的村民们而言,他们中有很多人的命运因李保国而改变。

    “我是一名党员,理应带头把事情做得更好。”李保国有着强烈的大局观念。1981年,刚刚大学毕业留校的他,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太行山综合开发研究,自此,与太行山区结缘。

    榜样力量

    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太行

    1996年8月,太行山区连降暴雨,山洪暴发。洪水冲毁了内丘县岗底村200亩的保命田,山上果树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村民们哭着说:“这日子没法过了。”彼时,李保国随河北省科技救灾组进村查看灾情,山秃、人穷、观念旧,村民们的现状令他感到揪心。

    岗底村党总支书记杨双牛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救灾组离开前,眉头紧锁的李保国将写在烟盒上的一张字条递给了他:“需要果树管理技术,我可以帮忙。李保国。”当时,李保国还与他约定,“你三个月修一条通往村后沟的路,路修好了,我再来。”

    李保国没想到,杨双牛带领群众只用了20天的时间,就把路修好了。李保国非常高兴,他看出这个村的班子是真心为群众办事的,对脾气!然而,杨双牛也没有想到,李保国立即把铺盖卷搬来了。

    “我看着大学教授对咱们农民的事这么上心,心里特别感动,一天晚上,我带了包花生米,提了瓶酒,到李老师的住处。”杨双牛回忆,二人促膝长谈,李保国真诚地向他感叹,“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也很穷,所以我见不得老百姓穷。你相信我,依靠科技肯定能致富,咱们一块儿干,让老百姓尽快富起来,我一分钱也不要你的。”

    严冬里,李保国带领岗底村民展开重建家园的奋战。他和普通村民一样,抡锤、放炮、挖坑、搬石头。苦干一年,建成100亩高标准水平梯田,种上了绿油油的苹果苗。

    他将课堂设在果园,亲自动手教授剪枝。“一会儿就把一棵果树的枝条,剪掉了三分之一。村民们心疼得不行,还有村民找到我家里。”杨双牛说,面对这些质疑,李老师就一句话:“明年果树如果挣了钱是大家的,如果损失了,算我的。”

    为了推广“套袋”技术,李保国买来十六万个苹果袋,免费送给村民用。因为以前村民使用不成熟的套袋技术吃过亏,所以这次很多人死活都不敢用。李保国还是那句话:“损失了都算我的。”

    一次次给村民们立着军令状,推广新技术。第二年初见成效,第三年果园的面貌全变了,苹果长得细皮嫩肉,酸甜适口,一亩多卖了3000多元,带来效益900多万元。村民们对于李保国越来越信任。

    习近平曾强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记者发现,李保国在太行山留下的故事,无不彰显着榜样的力量。

    早期,李保国所研究的只是如何让山区绿起来,工作中,他发现群众更期待富起来。如果发展经济林木,不就很好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了吗?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山区人民十分重视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驱动的山区开发工作。作为一名林业科学工作者,李保国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30多年来扎根山区,为彻底改变山区“旱、薄、蚀、穷、低”的面貌付出了全部心血。

    这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他鼓励杨双牛,“你说太行老区,革命年代牺牲了多少人,他们图什么,不就图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吗?先辈们流血都不怕。咱们流点汗算什么?”先辈的精神感染着他,他也感染着身边的所有人。

    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保国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他把富岗苹果栽培技术分解成了12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是先对村民集中培训,然后再单独辅导。

    在科技研究的选题上,李保国有一句名言:“脱贫为科研出题,科研为脱贫解难。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所以,他选取的,都是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让群众受益的课题。他也时常教导学生,搞科研不能纸上谈兵,要真刀真枪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一次次探索创新,一次次开辟“战场”,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区开发的典范,从邢台前南峪、内丘岗底、临城绿岭、平山葫芦峪,再到多得数也数不清的帮扶点,李保国用点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让太行山区的一个个村子绿起来、富起来,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太行山上。

    李保国的博士研究生孙萌告诉记者,“吃穿住行,老师什么都不讲究,特别朴实。他的穿着,就是农民的打扮。”

    在服务人民中寻找和实现自身价值。李保国曾说,“我这辈子最过瘾的是干了两件事,一个是把我变成农民,一个是把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我’。”他认为,“科技致富,不能光依靠我一个人,要把农民变成我,把大家都培养成管理果树的专家。”他想方设法给村民办夜校、搞培训,借邢台农校“送教下乡”,让100名果农在家门口读了中专。后来,其中的62名拿了大专文凭。

    现在,岗底村富了,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1000元。据统计,多年来,李保国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800多场,培训人员9万多人次,创新推广了36项农业实用技术,帮助山区农民实现增收28.5亿元。

    将“三尺讲台”和“田间地头”紧密结合,言传身教,李保国用知

    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深刻影响着学生。“当看到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到应用,看到果农敬佩和感激的眼神时,我们逐渐体会到,山区、基层有我们学子施展才能的广

    阔舞台。”学生陈利英跟随李保国从事核桃种植与研究十余年。受老师影响,她选择留在山区,并成为了邢台市市管专家。她告诉记者,“在老师教过的学生中,像我一样扎根山区、服务基层的,还有很多。”

    关键时刻

    他无私奉献选择“大家”

    1999年,临城县的高胜福满怀豪情承包了3000亩干旱的丘

    陵岗地,但当他手持工具走上荒岗,却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入手。他请来了李保国。李保国实地查看后,肯定地说:“这地方可以治理。”随后一个多月,他带着技

    术团队从土壤、气候、水利条件和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确定出种植核桃的发展方向。

    传统核桃品种杂、品质差、产量低,为了掌握核桃开花授粉的第一

    手资料,从2000年3月下旬开始,李保国每天背一个水壶,从上午10点盯到下午4点,中午在树底下啃两个馒头就算是一顿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村民心

    疼地想替换他片刻,他一口回绝:“关键时刻我必须盯好,错过了,要耽误一年时间。”

    2003年夏天,正在进行人工干预实验,突降大雨,李保国用伞护住核桃新苗,自己则任凭雨水浇打。

    在类似的“关键时刻”,他总是无私地选择“大家”。爱人郭素萍因病住院,需要手术,李保国得知后虽然非常着急,但实验正处关键时刻,只打电话安排了一下,自己仍留在基地。那几天,人们只是觉得他偶尔会眼神游移不定,却不知发生了什么。

    郭素萍说,“我和保国,有三个家。”一个是城市里的家,在保定

    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山里的家,在各个帮扶基地;还有一个是流动的家,就是常年穿梭在山地平原之间的那辆越野车。近年来,精准扶贫战略实施后,慕名来找

    李保国的人越来越多,他常常开车奔走于各地,帮扶基地的家夫妻俩住得少了,在车上的日子越来越多了,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

    “他开车,我坐在旁边,替他接打电话,安排工作,联系事情。有

    时看他累了,陪他聊聊天。喝水、吃药、中午休息,都是在车里。一些常用物品,雨鞋、草帽、衣服、工具包等,把后备箱塞得满满的。”郭素萍回忆,“2016

    年春节前,我俩回到保定的时候是腊月二十九,想准备准备年货,第二天过个年三十儿。可是我俩忙得都不知道,今年没有年三十儿,看着家里清锅冷灶啥也没有,

    我心里一阵难受。最后,还是我们亲家打来电话,让我们去他们那里过了个除夕。我想初一总不能还在人家过吧,就张罗着去买点肉馅想包顿饺子,可是附近卖菜卖

    肉的摊贩早就都回家过年去了。”

    常年往山里跑,不规律的生活与超负荷的工作,使得李保国的健康每况愈下。1998年,他患上了糖尿病。2007年,被确诊为疲劳性冠心病。孙萌告诉记者,“今年过年以后,老师比以前更容易疲惫,脸色也不好。”

    尽管如此,他奔劳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从2016年1月到他去世的101天里,外出时间长达62天,行程7860公里。石家庄、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保定、邢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16年6月,李保国被追授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对他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习近平表示,李保国同志

    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

    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记者看到,河北农业大学在其官方网站的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太行山在呜咽,那里失去一位绿色守护神。山区农民在呜咽,他们失去一位科技财神。河北农业大学在呜咽,“太行山道路”失去一位战功卓著的大专家。

    去世后,李保国的部分骨灰,被太行山区不同地方的乡亲们带走,撒在他生前为之奋斗、牵挂的太行山上,与巍巍太行相融,与山区人民相依。彰显党员榜样力量,他用一心为民的信仰、决心和毅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照耀太行!

    【2】基层干部学习李保国心得体会

    不改忠诚之心。李保国同志所做的一切都源于对党和人民事业的绝对忠诚。忠诚能够使**员激发出源源不断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每一名党员在入党时在党旗下都进行了庄严承诺:对党忠诚,永不叛党。要兑现这个承诺,就要像李保国同志一样,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事业,把自己的一生无私奉献给党和人民。同时,要严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在政治上清醒,在信念上坚定,在行动上与时俱进,把提高对党的忠诚度作为党性锤炼的终生实践,做一名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

    不改为民之心。在**人的天平上,为民永远是最厚重的砝码,李保国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牢记肩负的神圣使命和责任担当,舍小家顾大家,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一心帮扶山区群众脱贫,他常说“见不得农民过苦日子”,“我懂科技,就是要帮他们富起来”。我们要像李保国那样坚持无私奉献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导向,树牢心系群众的宗旨观念,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更好地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期、我有所为,立足岗位,苦干实干,把无私奉献体现在工作的方方面面。

    不改责任之心。巍巍太行,镌刻下李保国这名优秀党员的担当作为;万亩绿林,记载着一名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多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他就扎根哪里,28项研究成果,36项实用技术,16个山区开发治理先进典型,带动增收58.5亿元,10万群众摆脱贫困……这一串数字正是责任之心的生动诠释。当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每一名党员勇于担当,奋发作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都应像李保国那样,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不改实干之心。作为一名林业专家,李保国一年行程4万公里,200多天驻扎农村,正是凭着扎实苦干的拼搏精神,一次次探索创新,培育出一个个高科技水果品牌,一片片高产优质果园,染绿了荒山,点亮了山区千家万户致富的希望。“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党员干部都应学习李保国这种实干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贪图虚名、不沉湎幻想,真正扑下身子,拿出钉钉子的劲头,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干好工作,坚持久久为功,用埋头苦干的行动去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