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现代公民教育论文】小学公民教育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21 03:25:5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现代公民教育论文 公民素质教育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在公民社会越来越贴近中国普罗大众的当今时代,只有加紧推行真正以人为本的现代公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这一不良现状,因为这是最切合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现代公民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公民教育论文篇一

      《引入现代公民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创新,依然不能摆脱其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的固有缺陷,不能解决许多大学生智商高、情商低,道德知行脱离现象突出的负面效应。在公民社会越来越贴近中国普罗大众的当今时代,只有加紧推行真正以人为本的现代公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扭转这一不良现状,因为这是最切合中国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位;现代公民教育;个人本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一、冷静审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后,在当今中国面临从传统单元社会转型成现代多元社会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正确理解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创新,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性和挑战性的话题。笔者认为,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必须同时在理念层面的认识力和实践层面的有效性上获得突破,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具有划时代的创新:

      (一)政治理念与公民理念的和谐统一。1.政治理念。是指主体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对国家政治生活、政治活动方式和政治结构形式等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看法和坚定的主张,是主体最根本的政治观念。政治理念的形成是由主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程度所决定的、它是一定政治文化的产物,是在社会交往、掌握知识和技能及社会规范的过程中形成的。2.公民理念。是指每一个公民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具有同理心,支持社会公平与正义,尊重多元文化,关心环境和支持可持续发展,并相信自己能让世界有所不同。公民理念也可称作公民意识,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公民个体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法治意识。

      (二)道德教育的知行合一问题。虽然许多研究者都清楚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长期存在知行脱离的老大难问题,但在如何创新上却常常受既有教条化思维模式的约束而不能找到真正可行的创新之路。笔者认为,要实现创新理念的突破,达成知行合一的有效路径,必须关注以下三个焦点问题:“知”的不足问题,“行”的可操作性问题,底线道德教育缺失问题。

      1.“知”的不足问题。是指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未完全涵盖大学生应当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和技能,更确切地说是大学生通过学习未必能掌握他们走向社会所应具备的现代公民意识和公民技能。正是因为他们“知”的不足,使得许多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在校系统学习,依然还不是一个身心健全的合格公民。时常见诸媒体的大学生自杀事件甚至杀人悲剧无不充分证明他们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残缺不全的。这些惨痛教训足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

      2.“行”的可操作性问题

      是指许多高标准的政治思想培养要求过于笼统、空洞,除了口头认可外,难于在行为规范上作出具体要求。不具可操作性必然使得诸多严肃的政治素质极易异化为投机性的政治口号,从而必然导致知行脱节。那种一边高喊反美爱国口号,一边排队申请签证前往美国留学并公开声称“再也不回来了”的大学生另类表现绝非个别现象。这暴露出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解决“行”的可操作性问题,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

      二、深入反思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特点与缺陷

      (一)宏观层面的思想属性。从结构内容来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偏重于宏观层面的政治理念,我们无论在这上面如何创新,都不可能离开其宏观知识的本质属性。而一个人的思想构成,光靠宏观思想肯定是不够完善的,必须在其基础之上补充微观层面的的知识才是完整科学的教育。

      (二)社会本位的特点。基于社会本位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总是更多的考虑把人塑造成社会所需。通过教育所传授的统一的知识,无形之中磨平了学生的个性棱角,教育出的只是统一模式下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我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适应’了社会,但是失去了一个更具有个性的自我。” [1]

      (三)固有缺陷。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宏观政治理念的灌输。无论国家、民族、政党、政府,还是文化、科学、教育、历史等诸多概念,学生们从中所学到的都是宏观知识,这些知识虽然很重要,学生们应该弄懂掌握,但都与其个人身心的发育成长相距较远、关联不大,不能代替其所需要的微观层面的其他知识点,比如权利、尊严、人格、亲情、责任、义务等等概念。

      三、全新解读铸就合格公民之完善人格与底线道德的现代公民教育

      (一)现代公民教育的内涵、特点与实质。1.内涵。现代公民教育的定义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其广义指“国家采取多元的途径,培养国民具有效忠国家的意识,获得有效参与公民生活必备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发挥其责任心与荣誉感,成为好公民;狭义指各级学校中强化公民教育的相关课程。” [2] “从教育目标上说,公民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将所有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而不仅仅是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社会不仅仅是由建设者和接班人组成的,而是由全体公民组成的。”[3] 2.特点。现代公民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对个体生命的重视,对教育公正和民主政治的忠诚。”世界各国的教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凡是接受过现代公民教育的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3.实质。现代公民教育的实质在于,“公民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它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以公民的独立人格为前提,以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为基础,以合法性为底线。”[6]因此,只有立足于个人本位的现代公民教育才能提升受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同时培养起与之相匹配的公民技能和公民道德。

      (二)现代公民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与定位。现代公民教育是把受教育者放在第一位的人性化教育,尊重人,尊重人性、人格、人权是其最大的本质特征,是任何人从无知幼年逐步发育为身心健康之成人的立人教育;现代公民教育其实质决定了它是一种传授微观政治理念的新型教育。

      1.微观层面特点。作为灵魂的自我认知主体意识启蒙的公民人格教育、作为主题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公民人权教育、作为精髓的公民个人与国家、政府相互关系的公民意识教育、作为基础的信奉人性复杂观念的公民道德教育这四大基本内容,全都属于人的大脑中微观层面的思想,主要构成人的公民观、道德观和人才观。

      2.个人本位定位。个人本位是指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教育的个人本位就是要围绕个人的需要和兴趣来进行运作,它更多的时候是为了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完善;“主张教育适应人的个性化,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把着眼点放在受教育者的身上来规定教育目的,从个人需要的角度设计教育。” [7]

      3.政治化弱。现代公民教育其本质属于一种中性化的教育,其政治色彩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较弱。所谓“中性化”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刻意回避其政治性本质,既不主张“泛政治化”,也不赞同“去政治化”,而选择中立立场。现代公民教育政治化弱的这一特征表明其培养目标——合格公民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要求,适合绝大多数受教育者的成长需要,是人本主义教育观念的体现。

      现代公民教育立足于将每个大学生都看成即将走向社会的普通公民,在高度社会化、现代化的背景条件下,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理所应当具备完善的人格,否则就算不上一个真正健全的人、成熟的人。

      【参考文献】

      [1]仲成成.关于重视教育个人本位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1(31):8-9.

      [2]李萍,钟明华.公民教育——传统德育的历史性转型[J].教育研究,2002(10):66-69.

      [3]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9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公民教育论文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